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0:57:39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总是那么快,转眼我们大一即将结束了,首先,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使我成为我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让我有机会为班级服务,尽管贡献不大,但我乐在其中,也很感谢那些给我帮助以及对我提出批评的老师和同学,使我懂的了很多。

回顾这大一的日子,军训生活、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各项体育活动以及给我们带来团结精神。 专业知识竞赛 使我懂得了团结和学习两者的重要性。缺一不可。与同学们一起相处受益匪浅。

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的不同也带来不少欢乐。但还是没有改变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还是一家兄弟姐妹。

作为班里的一员我拥有同学们而感到欢乐,在班里同学们教会我如何去学习各类班级活动,在这各不相同的项目里体验其欢乐之余还曾进我们的友谊。在参加班内的和学院的活动中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让班上添加很多色彩。

经历这一学年的学习锻炼,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经过了一年的学,我现在与从前的自己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的我乐于做一个组织者奉献者,积极的参到各种组织活动中。

在这一学年,班里的气氛是和谐融洽的。在学习上大家都是争先恐后,使我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学的不够,然而我却无法系住时间老人欲行的脚步。

却又听到这一年秋天到来的脚步,能感觉又一届新生的朝气。岁月荏苒,白驹过隙,我站在时光的边缘,回头看看:从身前流逝的这一学期,不禁想好好的回顾:什么自己抓住了,什么自己错过了。

我喜欢帮助他人,因为在他人充满谢意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我的价值;我热爱接受挑战,在这菁菁校园里,我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想想一年来的经历,让人回味咀嚼的真的很多,我忙碌着,也快乐着,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努力,我自认为我做到了"创造自己肯定自己 超越自己".

我班拥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同学,一批乐于帮助、甘于奉献的同学。每次在个不同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我深深地被这些同学所感动。他们也成为我班的砥柱中流,这也值得大家向他们学习。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够进步。最后,我工作不足,希望同学们向我提议,给予我改正进步的机会。

大学的第一个学年,留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这其中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成长的痛楚。再多的辉煌与黯然都是昨天,我十分清楚要我面对的是又一个新的学年。

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优秀学生个人总结(二)

不知不觉,20XX已经逝去了一半光阴了,该给自己做个总结了:

学习

结束了学生生涯,结束了学生生活;以后不能说,我还是个学生了。以前关于社会的一切,我总是在逃避,而且总是说:我还是学生呢!现在,也该面对一切。换句话说,该长大了。

工作

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开始工作。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很有挑战性,虽然现在还没业绩,但是我很喜欢。之前总是很害怕压力,总是在逃避。现在我不怕,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至少让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不会有其他时间去想那些没有结果的事。想多了,人很累。生活的压力大于工作的压力。喜欢每天早早起床,晚晚回家,冲完凉,躺在床上就可以去见周公。有个大哥和我说过,工作,每三个月就是一个周期,你一定会改变,可是三个月下来,我却不知我改变了没有?没有记录,忘记三个月前我是怎样的,现在也不清楚我是怎样的。没有了对比,所以没有变化。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我都会努力,我可以挑战,我喜欢挑战。

感情

我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什么都处理不好。

亲情:总是太自私,没有去考虑家人的感受,还总是那样,我的想法永远是对的。可是却不知道我是那么无知。家人的关心,却成了我反对的焦点。我需要改变,改变心态。

友情:同学很多,朋友也很多,能走在一起的不容易。感谢一直关心我的朋友。之前我也明白自己的不足,心放不开,也因自私而起。朋友说:我不会让自己吃亏。这点我一直也做不好,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我一定会改变,因为我知道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活

我是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只是我的生活方式和别人有点不一样。最近、一直喜欢一种生活方式“听着音乐(要很大声的),跑着茶,夹着香烟,最好有点小雨,一个人独自享受。

优秀学生个人总结(三)

姓名:xx 党支部:xx学院学生xx党支部 班级:xx级xx班

时间转眼即逝,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大三的第一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感到最光荣的并且影响我一生的是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是我自己不断听取群众反馈的意见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使自己达到预备党员的所必需的条件,但是,成为了预备党员之后我并不会骄傲浮躁,反而会更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因为现在的我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党在群众的印象。可是现在的我还不是正式党员,我还要更加努力去改进自己,并且多为同学、班集体做实事,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得到加强,以达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必备条件。而在这一学期,我自己也努力了许多,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自己在大三第一学期的表现。

首先从思想理论方面说起。其实从大一开始,我为了要达到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目标,就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关注党的新闻 ,了解党的章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程度。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所以学习的效果不太明显。但是自从接受了党课培训后,我从各方面了解到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最新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上升了一个等级。党课培训后,我也知道了如何系统地去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精神。因此,一直到大三,我都保持着时刻了解党的最新动态,学习党的最新思想的习惯。从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中,我了解到党未来的建设和党以后的目标,这使我吸取到党的最新思想的精华,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水平。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精神,我还不断地去了解优秀党员的事迹,以此来渲染自己,并从中知道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一直都以优秀党员的事迹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使自己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条件向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靠拢,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尤其在每一次的党员面谈中,我都能从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能让我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接近党员的标准。因此,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与党员的交流指导,我在大三第一学期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但是,我都会把每一次的进步当做新的起点,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学习方面,在大三开学时,我就对这学期的课程不敢懈怠,因为这学期的科目全部都是专业课,而专业课也是本专业最重要的部分,加上要能成为一位学生党员,必要的条件是在学习成绩上要够优秀,在同学之中形成先锋效应,因此,我本着大一、大二的认真学习态度去对待大三的学习。我在这一学期中,从没有过早退旷课,而且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对不懂的问题积极向老师提问。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认真去完成,按时提交作业,并且协助学委负责收齐男生们的作业,再给学委汇总。在学习方面,哪位同学有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帮忙解决。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我还经常翻阅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方面,虽然我这个学期没有在学校或学院里担任职务,但是我这学期投身于志愿者的行列,参与了多个志愿者的活动,如广交会服务志愿者、华农百年校庆接待组志愿者等等。通过志愿者活动,我不仅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到别人、使活动顺利举行,并且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服务大众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也使我更靠近党员标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会继续投身于志愿者活动,还会参与更多其他类型的服务活动,真正为群众做实事。

在班级中,即使我没担任班干部,但是作为班里的一份子,我还是发挥了我应有的作用。在班委工作中,我积极配合和提出个人的建议,协助班委团结班集体和举行班集体活动。在课余的时间或假期,我都保持着与同学联系,并且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进行运动,放松大家的心情。在成为了预备党员后,我还会继续尽我所能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在剩余的大学时光中,多为班集体做实事,保持良好的群众基础。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召开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比较正式的班会。班会,我们是常开的,之所以说正式,因为先前的班会是针对某个具体通知而分配同学工作的任务,人数不会像今天那么齐,精神不像今天那么集中,环境那么安静,而又有班主任在场指导。今天,我主要从集体总结同学们上学年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以及本学期班委的一些工作方向。

本次总结,我从学习、生活、活动、班委工作四个方面做出简要地总结。

学习,是大学时期中最重要的内容。这是同学认识不够的地方,也是今天,我总结的重要内容。学习,不仅仅指专业的学习、课堂的学习。也指课外的学习,如性格、素质、能力上的提高,学会了原来不会的东西,会做原来不会做的东西,乃至学习、生活上更具体、更细微的地方的提高。这是都学习所得到的,也是学习的重要内涵。

最近,我常听到了同学说,“想不到,那么快就到了大三,想到大三,有着一种特殊滋味。”,“这课程这么难,怎么学啊”,“现在都不知道这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现在,我要学习了”这样的感叹。的确,一转眼的功夫,我们就读到大三了,同学们都或多或少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多,学到的东西是否有用的问题。因为大学本科的时间不多了,时间的紧迫性会让每个同学感觉到:现在抓紧时间,多学一点东西。否则,今天,同学的知识层次差不多是大学本科阶段的知识层次。学习、自身能力的提高就留给下个的阶段!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

理想与现实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样,想法与行动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目标而具体行动。我先提出一些具体的表现,让你们去思考一下。

(1)旷课、上课不听课(睡觉等)、课外不复习、抄作业、考试偷看也不是见不得的事等现象相当普遍;一部分同学心理是只要考试不挂科就可以。

(2)学习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动力不够,提不上兴趣。

(3)英语的学习占有很大的时间,但效率不大。

(5)谁也不肯多走一步,能躲的就躲的,能避的就避,主动性不够。如作业的字数、次数、交作业的时间、班会、上课、思想汇报等。

兼职同学(充值、炒股)忽视了学习。打游戏的现象也不少,有的同学已入境界。

当然,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已有很多的进步:

(1)同学的思想上的成熟,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

(2)在学业成绩上,有同学在课程花下了很多功夫,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如杨勇、刘子玉、罗嘉敏同学,很多同学有很大的进步,如廖维晓,刘珊珊叶子林。

(3)现报读双学位的同学还有5人,辅修1人。

(5)参加过校实验技能大赛有11人,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有3人,并获得一定的成绩。

(6不少同学已经确定考研和工作选择,并开始实行实践的行动,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发展。

(7)不少同学在学生会、团委等其它部门做过,兼职的同学赚了钱,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

我们缺少只是学习的激情。学习要靠大家的努力。有些同学对课程学习不重视。只是现在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什么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以后,当你意识到它的作用时,你还得老实地学好它。所以,我建议大家多找着项目来做,遇到问题了就通过图书馆等查资料来克服它。这样你既提高了你的能力,又学习到了专业外的很多的东西。

关于专业课学习上的问题,请多问一下杨勇、刘子玉等同学。关于其它方面的问题,什么的都可以,可以与我交流,我会尽可能地回答你。

其次,我简单地谈一下宿舍方面的情况。首先是宿舍卫生问题,不少宿舍搞到很清洁,很整齐。获得文明宿舍的有2间。其实,我认为可以有更多宿舍可以获得这称号,只是同学不在意而已,平时,同学都很注意宿舍整洁的。晚熄灯情况,被停电警告的不多,或没有。关于宿舍打游戏的现象,就不多说了。营造一个卫生、和谐的宿舍环境,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再次,谈一下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上学年的活动,有精彩的瞬间,也有不足的问题。个人活动有多样化。如下课后喜欢打篮球的同学经常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等。集体活动,如女生节活动、烧烤活动,联谊活动,都很好地开展。但人心不很齐,大家热情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你们的特色。

今年的活动应该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我先重复一点:“大家千万不要等我来组织活动,毕竟现在不在我的强项,但可能以后是。”今年,我把潘英华同学提为副班长,就是让他来调动大家的气氛,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纪律允许下,你可以带领我班男生开展各项活动。还有一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女生。今年,我们对声乐感兴趣的文娱委员刘珊珊,相当有实力的组织委员罗嘉敏,活泼的生活委员李惠冰,和认真负责的前团支书李艳春。你们可大方地组织按你们喜欢的活动,不用考虑男生反应,我们只是按规则参与的参与者。关于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就要你们去努力了。同学们要活得精彩。

最后,介绍一下班委的工作和工作方向。今年,我将把目光转移到每个同学的身上,关注到每个同学的差异性,尽可能给予每个同学的帮助。

上学年,我班的签到率不高,主要是因为第二个学期我没有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班委身上。今年,我把责任落实下每个班委身上。

单周周一潘英华

双周周一刘子玉

单周周二林毅

双周周二罗嘉敏

单周周三杨勇

双周周三刘珊珊

单周周四柳鑫龙

双周周四叶子林

单周周五柯成勋

双周周五李惠冰

接到通知,每个班委原则上是自己负责通知和负责落实好这项工作。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向其它班委请求帮助。

班委的工作的好坏,并不对同学们造成很大的帮助。同学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提高自己。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课程开设基础

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必须开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最后一学期,是最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我校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大三下半年去企业顶岗实习,所以我校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是很合理的。

除了开设时间合理,前面的专业学习铺垫也很重要。首先,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课,还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最后的岗位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各个岗位实训为该门课程提供了实践基础。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各项会计岗位的实践,比如《出纳岗位实训》、《涉税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报表编制》等,所以,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来进行会计岗位的综合实训,保证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此外,我校还有一个特色实训项目就是“会计综合实训室”,学生一般在大二的时候,就会被安排到“实训室”去实习一周,“实训室”是模拟企业运行的,分不同的工作部门,学生可以百分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从开支票、盖章,到各部门之间传递原始单据,各位部门领导签章等企业日常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情景,在实训室都会演练到,体会到,所以,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当学生拿到难度较大的该门课程的实训资料时,可谓轻车熟路,可以马上上手操作。

二、课程编排

以前课程开设科学、合理,学生基础好,上手快,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实训操作完,相反,学生依然觉得这套实训很有难度,原因是本套实训资料完全模拟一家中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报表分析等业务,有些业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而实训时间很短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带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做好这套实训的指导,使学生把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解决企业真正的财务问题,为下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编排该门课程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的控制。我校会计系学生多,老师少,师资很紧张,所以该门课程只安排了两周,而且每名老师都指导100名以上学生,两周的时间,学生经常熬夜操作账目,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数太多,根本照顾不到每名学生的情况,以至于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最后只好抄袭别的同学的账目,少了自己思考的步骤,这样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认为要想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课程时间安排最少三周,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50人。

2、实训方法的设计。本套实训是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分角色的,分别是财务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每一个部门下设中层经理和基层员工,每一个业务都会涉及两到三个部门,按照实训要求,是要分角色操作的,可是分了角色,就会导致有的角色工作量非常大,有的角色工作量就相对少些,而且分了角色,每一名同学都无法完整的站在会计进行核算的角度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针对这种矛盾,我采取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先拿出月初前几个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岗位,然后再让每一名学生从头至尾把所有实训题目全部操作一遍。由于学生在大二的时候都去过我系的实训室进行过分角色扮演,所以这对他们并不是难事,而且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经过几个业务的角色扮演,了解了这家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很快的熟悉了企业和企业的业务。经过一整天的角色扮演,后面就是每名学生重头至尾把该企业该月业务全部操作一遍,每个人都要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日记账和明细账、登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分析报表。经过这种“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解决了上面说的矛盾,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3、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一定是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每一个业务都是有学生先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决不能不经学生思考,就先把每一个业务都讲解一遍,再让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少了思考分析的过程,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4、实训资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常是操作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不想再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一般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插曲,比如放一些与会计有关的录像,比如点钞比赛等,或者让同学们练练数码字,相互比较、学习。

三、成绩考核

由于该门课程是纯实践课,所以考核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各占50%。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心理状况

笔者通过亲自调查毕业生的心理状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及毕业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综合权衡,试图探寻一条既适应学生的心理,又提高就业水平的道路,从而兼顾二者,使学生平稳过渡,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调查目的:说出你的心声

教与学是一种交互的过程,授课过程中,学生有无认同,是否在状态,作为教师,了如指掌。大三第一个0.5的实施,从课堂气氛、学生反馈、考试考核等方面,其形式和效果未及大一大二的学生,鉴于此,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于近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你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为核心的调查,其具体实施如下:

调查主题为“你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描述、撰写个人最近最关注的问题;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19日至9月23日,一周时间;调查目的为提取目前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的核心部分,从而了解大三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评价该学期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调查对象为两毕业班部分学生。调查形式一为不具署名,自由撰写和描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二为与个别学生座谈,沟通交流;调查要求不拘形式,畅所欲言,简约,重点明确。样本容量共38份。

由于样本容量有限,仅为重点调查,可能存在片面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毕业生在此阶段其心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于研究毕业生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存在问题:选择、拒绝、质疑并存

通过对学生所提交的38份样本进行整理和分析,从学生字里行间的描述及面谈过程的言语,提炼和总结出毕业生的心理状态主要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选择、拒绝、质疑”,具体情况如下:

1.选择和取舍:考试、就业、上课

进入大三第一学期,伴随着周边的环境及个人的成长,同学们开始思索自己的前程。此阶段学生的状态大致分为三类:一部分学生开始找工作,频繁面试;一部分学生不满意专科学历,准备参加来年的专接本考试;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必须考取技能证书,如会计证等,才更具有竞争力。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这三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并不能十分明确的对号入座,其努力方向也在动摇和变化之中,原因主要在于对一切的不能把握,如历年专接本录取率极低,据称才约10%左右,自己能那么幸运考取吗?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自问能耐得住这其中的寂寞吗?工作要找,可是学校还有课程,如果找工作、面试和上课冲突,该怎么选?证书真的那么重要吗?含金量有多大,企业认同吗?

面对诸多问题,矛盾油然而生,这是90后的学生第一次面临人生重要选择,而“取”意味着“舍”,“得”意味着“失”,怎么权衡利弊,同学、家长、老师有什么样的建议?在矛盾中,目标仍未那么笃定,日子却一天天从指缝间溜走,转眼就到了毕业实习阶段。

2.欲拒还迎:不想长大,却必须面对

太多同学的心声,可以用SHE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作为代表,一言以蔽之:未来来的太快,未及我准备。从学生提交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第一种,贪恋大学生活,焦虑、孤单,不想上班,无心上课。

这存在于大多数同学之中。好多同学怀念从前宿舍六个人的热闹生活,昨天还是睡在上铺的兄弟,今天就变成了西装革履的职业人,有失落,也有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和孤单,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之下,心情会由从前的阳光灿烂变为偶尔的阴郁,内心深处依旧贪恋曾经美好的时光,不想上班,即使身在课堂而心却在未知的地方游荡,不能全心投入到课程之中。

第二种,“担心”是主题,导致不自信,无所适从。

大部分毕业生主要担心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专科学历不自信,认为相对于本科生来讲不具优势,学历低;其次,还有部分学生担心自己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会不适应,认为人际关系复杂,社会险恶,无以立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第一个0.5有太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踏入社会,第一次面试,第一次被拒绝,第一次自主选择等,让自己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第三种,时间太充裕,突然感觉无所事事。

为了便于学生找工作,第一个0.5安排的课程相对较少,突然间有了大把的时间,该怎么支配?多数学生在上完课之后,无所事事,会选择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进行消磨,即窝在宿舍中度过。

这三种心理状态多数部分或全部并存于同一个人身上,虽然毕业生对未来有些许茫然,但是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这只是一种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阵痛,在貌似消极的外表下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跃跃欲试,欲拒还迎的心理,在内心深处,渴望进步,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强大起来,勇敢面对未知的一切。

3.合理质疑:科目、内容、作用

作为大三的学生,在经历过两年的学习之后,对于部分教师本人、教学模式等都比较了解和熟悉,好奇心会慢慢灭失,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会有一些合理的质疑出现,如,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工作有益吗?讲的这部分内容,工作岗位需要吗?案例贴近实际吗,实践性强不强?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吗?若教师仍不注意关注学生的这些心理,就会导致学生因不能释惑而感到有些压抑,不想上课。

实际上学生的种种质疑并非挑剔,倒是反映了一种“我思故我在”的精神,是值得任课教师反思的。

三、原因分析:环境、角色骤变是根本

对于毕业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以上三类主要问题,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1.面对取舍:周围环境改变是根本

在大二第二学期末,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为应聘做准备,甚至班内约10%的同学已经找到了就业单位,而大三第一学期初,企业已纷至沓来,人才缺口较大的企业早早就对学生抛出了橄榄枝,而企业的待遇,企业择人的条件和标准成为大家比较和议论的谈资,这些令未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心猿意马,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面试、毕业、就业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看到教室里所剩不多的同学,听到已就业或实习学生谈论工作情况,再感觉到专业教师、辅导员对就业的重视,甚至家长也耳提面命,这令在校生内心彷徨和恐慌就容易理解了。

2.拒绝长大:来不及角色转变是关键

对于现阶段的学生,大学的美好生活只有短暂的两年。大一处于调整期,大二进入了适应期,直接面对的就是第二期末部分学生的面试、就业及大三第一学期不少同学的实习和就业,一切来的太快,大家在半推半就之中,“被长大”了。

多数的同学,还在怀念曾经无忧无虑、无关责任的生活,却必须硬着头皮一次次面试、碰壁、再面试、再碰壁,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角色来不及迅速转变,脆弱的心灵却一次次被打击,但又必须要步入社会,迎接各种挑战。这种成长,是一种非自愿的被迫长大。

3.质疑:因为熟悉,所以没有风景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对于大三的他们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一种形容,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对于学校的各种制度已了然于心,他们已不再如大一大二时期那般稚嫩,这个阶段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会以审视的眼光来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对周边的一切,更加务实,因为熟悉,所以再保持原来的水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总之,第一个0.5,大家都在跌跌撞撞之中走向了成熟和成长,他们在主观上躲避和抗拒,但在客观上还是抱着一种欲拒还迎的姿态,在心态调整之后,会逐渐的适应未知的一切。

作者简介:

王翠敏(198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

刘薇(1982—),讲师,现供职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问卷调查 建议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高校翻译教学的优劣不仅影响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人才的培养。穆雷曾就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对我国20世纪的翻译教学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1]。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新疆南疆地区,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对外交流等相对闭塞,这些因素给笔者所在高校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以翻译实践为基础,进而延伸至了解翻译理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科阶段要求以实践为主,适当了解翻译理论知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该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发面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该课程教与学的各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该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汉族学生(因我校英语专业有汉族本科和民族本科两个层次)作为调查对象,就翻译课教学与学习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就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并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次问卷调查共提出22个问题,大致分为六组,其中19个问题是单项选择题,其余3个问题是开放式选择或问答题。第一组3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第二组3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及学习资料的看法;第三组5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的意见及建议;第四组4个问题调查学生个人努力提高翻译技能的程度、练习的方法及效果的评价;第五组2个问题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考查方法及题型设计的看法;第六组5个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整个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总体印象及相关建议。

此次调查的问卷发给53名学生,收回48份有效问卷。访谈是在10名学生中展开的,他们是从提供有效答卷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其中包括6名女生,4名男生。访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座谈了解一些问卷中无法表现的细节,有利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在课程设置、教材学习资料、教法、学法、课程态度及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观点,通过访谈的辅助,分析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

75%认为不合理,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加大课时量,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提升翻译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希望能将课程安排时间调整为大三的两个学期来上(我校安排该课程的上课时间是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他们希望大四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工作和复习考研。有11%认为合理,14%认为基本合理,认为应该加大理论课比重,他们对于翻译效果或翻译质量的评价没有什么概念,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加入有关翻译质量评价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及学习资料

75%赞成或基本赞成,25%不赞成。我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和《汉英翻译基础教程》,两本教材分两学期使用,先开设英汉翻译,后开设汉英翻译。在问卷调查和相关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学生认为没必要分成两门课来上,可以合并为一门课,分两学期上,只要侧重点不同即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大多只是片面地浏览教材的内容、目录、出版社等来评价;另外,持反对态度的学生主要认为学习参考资料过于单一,希望增加辅助教材的使用。

(三)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

58%赞成或基本赞成教师的授课方法,42%不赞成。主要表现在:课堂实践训练较少,教师讲解偏多;课程授课速度过快,学生翻译思维跟不上等。

(四)课程态度

令人吃惊的是,有83%的学生表现出对课程无所谓和不喜欢,而且他们大多都认为英译汉比汉译英简单。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问题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大三的两个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课程分布过于密集,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翻译实践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进而引起对课程的反感情绪。

(五)课外学习时间

调查发现,44%的学生每周花不到5小时的时间练习翻译技能,47%的学生练习时间在8-10小时之间,8%的学生每周练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六)个人努力的效果

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的效果不显著,17%的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认为效果显著。通过访谈了解到,之所以学习效果不明显,一部分原因是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有关,另外和学习认真程度有比较大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议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翻译课有比较高的期望,问题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尤其是教学大纲存在一定问题;再者,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介于此,我依据相关研究以及自己近今年翻译教学的实践,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我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所涉猎的课程纷杂,多而不精,容易造成学生学得多却收获少的现象,该建议已经讨论过,目前正在调整中。另外,对于教学大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仅对翻译课兴趣不浓厚,对其他专业课的态度也基本如此。经了解,由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而学生在大四要毕业实习,所以大三课程任务较为繁重,一些学生学习开始吃力;而大四第一学期1-9教学周在外毕业实习,10-18周返校完成本学期的课程学习,这就继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习不再是乐趣,而是苦差事。为此,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首先应对教学大纲积极调整,调整课程设置情况。另外,应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进行调整,才可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积极调整课程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基础的摸底,我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将英译汉和汉译英融合在一起,这样可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特点以及英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许卉艳教授也曾建议翻译课分两学期完成:即第一学期适当介绍翻译理论流派及相关历史,重点放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以及词句的选择及翻译技巧方面;第二学期注重各种文体的语篇翻译,涉及题材、体裁要广,内容要紧跟时代,还可增加译文赏析及对比分析内容[2]。我对此观点表示赞同。此外,应根据南疆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按照新大纲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和学习资料[3]。

(三)应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积极调整授课内容。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向学生推荐风格相同的翻译范文,尝试构建自己的语料库,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4]。开展讨论式课堂,进行小组合作翻译,并尝试让学生练习互评译文,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时的优点和不足,善于表扬学生,不足之处,应作为重点给学生集体讲解。教师还可以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欣赏翻译一些名家的译作,总结心得体会等。

(四)加强翻译测试的研究与改革

翻译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有适量的翻译实践训练等,这些方面都应在课程考核体系中有所体现。目前的翻译命题方式单一,多为词、单句和段落翻译,无法系统、明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也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5]。建议在考试中丰富命题方式,扩大试题的覆盖面、题型多样化、突出考试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许卉艳.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6).

[3]文军,俞森林.新世纪呼唤统编翻译教程改革――次翻译调查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4]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9).

[5]徐莉娜.关于本科生翻译测试的探讨[J].中国翻译,1998(3).

课题: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RWJG1305)资助。

作者简介:

高英(1979―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学实践;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07-01

本培养方案结合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计划特点,学制三年共六个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最后的第六学期强调学生实习见习、应聘能力的提高。

一、大一上期(第一学期)

实施背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各自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激发起对本专业的热爱;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军训和室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2、召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通过老师讲授专业课程概论,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唤起对所学专业的热爱;4、由专家或专业教师开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5、寒假前组织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初步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大一下期(第二学期)

实施背景: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学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在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法,完成自我认知;3、通过职业测评工具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4、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计划有效执行;5、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对未来目标的把握与认识,如:通过相关专家讲座、校友人物访谈等形式;6、从本学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人文知识培养,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全体学生读学院全体教师推荐的50本文学和专业经典著作,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涵。

三、大二上期(第三学期)

实施背景: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己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

培养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开始职业道德训练;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提升自身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正大人文讲坛”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需求,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初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团队对职业需要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制定出个人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并相互监督、逐步落实。

四、大二下期(第四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已基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个体化指导。另外,受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他们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项素质的训练逐渐提上日程。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实施方案: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2、通过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3、通过沙盘模拟,帮助同学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

五、大三上期(第五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能力检验,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并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内容。实施方案:

1、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2、通过班级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3、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4、通过就业沙龙活动和模拟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

六、大三下期(第六学期)

实施背景:最后一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充实学生就业理论和就业技巧知识;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实施方案: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缓考 评估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按北京大学教务部缓考相关规定,学生因病或其他个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各种考试时,应在考试前向所在院系教务办公室提出书面缓考申请,并填写缓考申请表,经院系批准后提交开课院系教务办公室。可申请缓考的条件包括具有生理和心理上不适合考试的症状,前者需由校医院开具诊断证明,后者需由学生心理咨询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具缓考建议书。对因心理问题提出缓考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每学期期末的时候,缓考评估成为学生心理咨询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对2012年度~ 2013年度缓考心理状况评估申请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比较:一方面是针对该学期内部的横向比较,了解缓考情况的特点,另一方面是针对两个学期的纵向比较,有助于看到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以及上下学期的一些特殊性。

基本情况汇总

1.第一学期的缓考心理状况评估分析。第一学期共有23人因心理情况而缓考,缓考科目总数为53科,理科院系16人、文科院系3人、经济类及元培学院4人。其中,就具体院系而言,物理学院最多,有8人,其次是信科6人。年级分布方面,大二学生最多,有17人次,占73.9%。大一与大三分别有3人,占13.0%。在填写绩点栏的16人中,绩点最高值为3.53,最低值为1.87,平均绩点为2.70。

在缓考评估的申请自我陈述中,有一栏为学生近期生活状况的自我评估,在缓考评估的学生中,睡眠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占总缓考人数的87%。缓考的学生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睡眠问题,而睡眠问题又会引发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本学期中有过往心理疾病史的案例有2个,主要表现在抑郁,并都有服药经历。

2.第二学期的缓考心理状况评估分析。第二学期共有33人申请缓考,缓考科目总数为80科,理科院系为24人,文科院系4人,经济类及元培学院5人。排在前两位的仍然是信科和物理,分别是7人次和8人次。另外,本学期表现比较明显的是院系类别总数增加3个,达到13个。其中心理学系为4人次,成为排在第三位的院系。年级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二与大一,大一13人次,占39.3%;大二10人次,占30.3%;大三8人,占24.2%;大四2人,占6.1%。在填写绩点的21人中,本学期的绩点最高值为3.85,最低值为1.01,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平均绩点为2.81。

第二学期睡眠问题发生率为100%。除失眠外,还有另一个极端为嗜睡,也反映出除了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衰弱,也有在畏难情绪下的抵触和逃避。

分析与讨论

1.学期和年级人数分布情况。从缓考人数上看,第二学期要多于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为33人,缓考科目总数为80科,第一学期为23人,缓考科目总数为53科。

就缓考的年级分布而言,大二学生在两个学期里均占主体。其背后的原因如下:一般各个专业的大二是课程负担最大的时候,而且该学年的学习成绩影响到出国或保研,学生也非常重视,因此可能面临学业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此外,从大二开始,不少学生选择修双学位,或者在社团内担任重要职务,是各种学习和社交活动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不足,将会导致学习和生活的无序性,引发学业与心理问题。

在两学期的对比中,凸显的现象是大一新生由第一学期的3人次上升为第二学期的10人次,增加的比例较大。大一新生人数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院系考虑到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在第一学期安排的课业一般不重,而第二学期的课业开始加重。同时,学生的大学生活更趋多元化,对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另外,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各个院系都比较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新生入学指导,所以在第一学期因适应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并不突出,而在第二学期随着课内外活动的增加而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一缓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保送生,因为缺少高三一年集中训练的机会,在入学时学业适应较为困难。另外,也有1名大二学生表示自己是国防生,学校包分配,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平时的学习任务养成了拖拉的习惯,造成跟不上课程进度的结果。

2.院系分布情况。从院系分布上来看,理科院系在两学期里均占较大比重,其中上学期为69.6%,下学期为72.7%,这可能是因为理科院系考试复习量大,若平时没有完成足够的学习任务,采用临时抱佛脚的策略很难在短时间内补上来,因此理科院系学生的学业情况需要得到重视。

另外,就具体院系情况分布而言,在两个学期内,物理与信科的人数都是最多的。究其原因,除了物理和信科的人数基数较大以外,也可能与该院系的课程负担情况、学生辅导状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情况有关。就缓考原因而言,在信科的14位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提到对考试的焦虑以及对挂科甚至是被劝退的恐惧,其中2位提到感情受挫,2位提到是因为不良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信科的1位大二学生提到,缓考的科目中记忆点很多,有许多定义和定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进行背诵,但因个人感情问题导致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因处理不慎影响到了期末复习的准备。对物理学院进行相同的分析发现了与信科学院相类似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考试的焦虑、对挂科的恐惧。一部分学生表示本学期因个人感情、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未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落后于教学进度且没有及时补上,从而导致严重焦虑现象。考虑到感情挫折和家庭变故等压力事件在文理科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概率应该是相似的,以上的情况可以从侧面看出理科院系的学习负担之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理科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

3.心理和生理异常表现分析。通过对缓考评估表格中学生的自我陈述的总结和分析,申请缓考的学生生理异常表现主要是焦虑引起的睡眠障碍、饮食障碍和作息不规律。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时间少、质量差,此外还有少量嗜睡情况的出现,但提到长期睡眠障碍的仅有少数。因此,认为学生的睡眠障碍是由于考试焦虑引起的短期应激性症状;饮食障碍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示食欲不振,进食少;一部分学生更出现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

心理异常表现主要有精神焦虑,心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浑身乏力,情绪低落,心情抑郁,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对未来失去希望等。

4.缓考原因分析。申请缓考的学生一般具有一些类似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些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完美主义者。这类学生成绩优异,追求完美,因为担心成绩不够优秀,希望通过缓考来避免绩点的降低。这类学生往往异常焦虑,并对考试失败的后果非常恐惧。他们往往已经认真备考了,通常也都能过,但他们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也不满足于通过的一般分数,希望尽可能考高分。这类学生难以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逃避挂科者。因为平时忙于学生工作或其他事务,没有认真学习功课,如果参加考试,挂科可能性较大的学生。这类学生有现实感,清楚自己的实力,也不追求很高的分数,但他们认为挂科不可接受,想通过缓考的手段避免挂科。这类学生难以面对学业上的挫折与失败,对挂科有灾难化的不合理信念。

考试焦虑者。有部分学生确实有考试焦虑的特点,从小到大每逢考试就焦虑发作,其焦虑程度甚至严重到影响备考和参加考试,有的还可能表现出强迫症状。这类学生往往是焦虑型人格,有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的原因。

急性应激障碍者。有的学生在考试期间突然遇到家人去世、失恋等打击,引起抑郁发作等急性应激障碍的出现,难以继续参加考试。

心理障碍者。具有一些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网络成瘾等。

基于缓考评估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总体来说,学生申请缓考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有关,学生本身基础差,或者平时养成了逃课、不做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忙于社团工作而疏忽学业,导致无法跟上课程进度,通过自学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补上,因此学生采取申请缓考的应对措施以避免成绩不理想、甚至是挂科的严重后果。据统计,在两个学期申请缓考的56人中,此类人群占66.1%。另一种是由于在临近复习阶段,学生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一些意外状况,如感情变故、家庭变故、身体出现状况等,导致心理和生理状况的下降,使之无法应对高强度的复习和考试,因而申请缓考。此类人群占总人数的33.9%。

在56名申请缓考的学生中,有5人提到遇到感情挫折;有2人提到遭遇家庭变故;有1人提到因为被通知不能保研,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对未来失去希望;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加大对问题学生的排查工作力度。

在56名申请缓考的学生中,将近一半曾有过挂科的经历,并提到害怕再挂科会面临被劝退或者是失去奖学金的风险。有5人提到担心成绩不理想甚至是挂科将影响转系、双学位申请、保研、出国申请等安排,因此缓考也成为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对于此类人群,学校可以完善各个学院的导师和课程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向学院里相关的教师就自己的学业状况进行咨询,从而获得对现实情况更清楚的认识,在有经验的师长的指导下寻找到学业困境的出路。

提到因管理社团而疏忽学业的有4人,有一位物理学院的学生表明自己急于求成,报了太多专业课而没有足够精力去完成课程,缓考的学生中存在因为选课过多而无法兼顾学业的情况。因此,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知,防止学生对自己能力和学业成果期望过高,导致遭受挫折。

对策

1.构建完善的心理预防系统,加强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及周边生活环境的变故等,是导致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而完善的校园心理排查危机干预机制,能够直接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阴影。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充分调动学生班级干部、学生心理委员等基层力量对学生开展细致周全的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完善各学院的导师制度与学生学业咨询与服务,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在申请缓考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长期的学业困难,对于这些学生除了缓考之外,还要进一步的干预和辅导。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度,或者建立类似于国外的学生学习中心(Student Learning Center)是对学习障碍学生提供支持的一项重要措施。另外,学校需要重视留学生、港澳台学生、保送生、国防生等特殊类型学生的学业适应问题,学校应当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咨询和帮助。

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之所以申请缓考,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或是网络成瘾方面存在障碍。但是这些学生往往求助意识又比较弱,不会提前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只有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讲座,或是在新生入学辅导中加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时间管理能力,才是从根本上帮助问题学生的良策。

4.促进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化。高校考试目前存在记忆成分所占比重大,考试方式比较单一,一次或两次考试决定成绩的特点。这样的考核不仅容易在期中、期末考试集中的时段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建议增加考试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通过平时成绩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实现考核方式从以成绩为中心的结果导向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导向进行转化。北京大学小班教学的改革就是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未来研究展望

缓考能够暂时让学生脱离对考试的焦虑,但缓考并不是不考,而是缓到下一学期考,这样的话学生需要重新学习缓考课程的知识,还可能直接影响到下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安排。因此,下一步需要针对缓考群体进行跟踪调查,探究缓考给学生带来的实际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改进缓考这一项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生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4.

[2]吕忆送,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86-188.

[3]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CDIO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46-03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与CDIO的关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宏观的培养目标要求,其工作思路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体现了当今工程教育的国际共识。可见,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育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而且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应该作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

二、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典型的工科机电类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正是这类专业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近年来专业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而且卓越工程师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有具体的要求。

1.接受通用知识的基础教育,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

2.接受专业基础教育,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力学、机械设计、电学、机械工程专业基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接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须的零件测绘、力学分析计算、实验、测试、数据分析、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

4.接受专业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具有本专业领域或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接受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并具有基本的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获得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三、课程体系改革规划与实践

课程体系改革始终是贯彻CDIO工程教育改革理念,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保证。

(一)调整两课开设学期,优化课程布局

两课是标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共有356学时,16个必修学分,一般集中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在限制每学期计划学时的要求下,一些基础性课程被迫后延,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非常不利。本专业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多方考察、学习,并与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多次研究,做出了调整两课开设学期的重大决定。将两年完成的两课主要教学任务调整为四年完成,即每学年开设一门政治哲学类课程,保证两课四年不断线:大一第一学期开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三第一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重点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大三、大四学年开设政治课更有利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学习和复习,大二调整两课余出的学时由技术基础课来递进填补,优化了课程布局,为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提供了专业基础,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公共基础课程体现工程应用意识

英语课分层次教学,入学即可参加大学四、六级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专业实验室接受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

数学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在讲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教会应用数学理论进行工程建模的方法,数学中的实例应该以机械工程的具体对象为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

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和训练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训练观察现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工程实验奠定基础。

(三)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工程意识

在大一第二学期新增开设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介绍机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科发展、工程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发产品、装备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基本思维框架;勾勒出一个工程师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如何应用科学知识来完成这些任务的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必要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的启蒙教育。

改革机械制图课程体系,增加三维图形教学内容,将独立开设的零件测绘教学环节融入机械制图理论课的进程中,理论与实践应用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初步培养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将独立开设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调整到对应的理论课学期,将课程设计内容与理论课内容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在机械原理或机械设计理论课开始之初,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听课学生,并要求理论课程结束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始终关注课程设计内容,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所讲相关内容的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建立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与原培养计划比较,分别提前1个学期开课,以便为后续专业基础课提供前期知识。

(四)专业课程增强实践能力训练

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式是减少专业课的理论授课学时,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践训练学时,尽量将CDIO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对主要课程及学时比例进行了综合调整,构成如表1所示,其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井下作业设备与工具和海洋石油装备概论为新增课程,目的是增强机电基础和突出石油特色;合计增加100个实验学时、88个理论学时。取消了独立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从而保证学生专业外语应用水平;专业英语(64学时)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学时)后置余出的160个必修课程学时基本平衡了增加的专业课理论和实验学时。

表1课程改革新增实验学时课程列表

(五)课程设计实施CDIO模式

“机构分析创新设计”和“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是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个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建造和控制能力,而分别在大二和大三短学期新增设的2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学生逐步获得优良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善于合作)奠定基础。

每个班分成6~7个设计小组,每个小组独立承担一个设计题目,由4~5人组成,自选组长,组长负责设计小组任务分配、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工作过程记录(手写),并进行ppt汇报答辩。机构分析创新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分析说明书、CAD 设计图纸;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分析说明书、CAD 设计图纸、控制原理图、电气回路图、程序设计图。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探索:

1.组长给定本设计小组成员的个人贡献或成绩排序。设计小组组长根据小组同学的个人贡献、合作表现,按分差不小于2分给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或给出小组成员成绩排序。

2.指导教师组成的答辩组评定设计小组成绩。答辩组根据每个小组设计总结报告撰写的质量(结构层次、语言表达、分析计算、撰写规范);设计图纸的质量(图纸完整、表达正确、符合规范);答辩过程表现(汇报讲述、回答问题、PPT质量)等项目按百分制综合给出该组设计的综合成绩。小组的答辩综合成绩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中间值偏上。

3.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设计小组每个同学的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提问情况)调整个别同学的个人成绩,更好地维护公平性。

4.学生自评与团队成员互评可以调整小组组长给出的成绩排序偏差。小组成员自评主要考核学生的诚实性;团队成员互评主要考核学生的公正性和团结互助精神。

(六)毕业设计实施CDIO模式

大四第二学期全部进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从13周延长至18周,有利于完整系统地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

在毕业设计的准备、进行和总结的全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首先在选题上,采取指导教师申报题目,然后由教研室从中优选确定,保证工程实际设计题目占到80%的比例。将确定好的设计题目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在个别严重冲突的题目上,由教研室做适当调整。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把几年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际,不仅锻炼了他们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遇到疑难问题,指导教师能及时地给予启发,并与之研究、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常出现的问题事先讲给学生,使其自检、互检,有问题及时修改,争取交出一份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答卷。

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对设计图纸严格审查,杜绝在答辩时出现“设备无法安装、机构不能转动、机件互相碰撞、工件不能加工”等原则性问题。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进行工程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已具备直接服务于生产与工程建设的能力。在教师严格要求、认真把关下,学生完成较好的毕业设计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经过近两年的统计,学生的毕业设计经修改后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生产的占18%左右。

四、CDIO实践总结

201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表东北石油大学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第二批试点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机自专业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课程教学体系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分别在机自07级、08级、09级的部分课程和环节逐步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实践,完成了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控制工程、石油钻采机械等课程为载体的CDIO三级项目实施试点工作,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验;机自2010级、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融入了CDIO理念,并根据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有序地进行全面实践和总结;机自2012级、2013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CDIO实践基础上又加入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新要求,正在进行着初步的实践探索。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广泛实践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 2010~2013年本专业学生承担或完成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发表科技论文10篇,获得以“挑战杯”为主的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

五、结束语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渐积累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基本建立起CDIO工程教育的实施环境,为培养一批工程意识好,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渐进性地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并逐步明确:CDIO工程教育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念是一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宏观指导方针,CDIO是具体实施模式和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2]吴恭兴,刘文白,张宝吉,等.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9).

[3]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一转眼,大三第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时间加快了我们行走的步伐,回顾这个学期大大小小琐碎的事情,让我不禁发现,人总是要长大的,即使你不情愿长大。

一,班级工作方面

1.班级气氛和谐融洽,同学们具有活力,朝气蓬勃,有上进心,各同学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及职业规划,同学们奋斗意识较强。

2.各班干部分工明确,每次工作都能默契配合,出色的完成各自的工作,深的同学们的好评。

3.开学初期,心理委员进行了寒假生活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有效地反映出同学们寒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并对大学生兼职做出了一系列评价。

4.5月份,举行心理健康专题班会,使同学们对健康的心里有个更明确的认识,与了解。

二.学习纪律方面

1.同学们出勤率高,多个月份出现零迟到零旷课的好现象。

2.同学们学会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方便的互联网资源,涉猎更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

3.越来越多的同学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大于以前,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尤其是临近考试最为突出。

4.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老师沟通,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5.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较上学期有了明显好转,交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6.同学们都能严格按照请假条例来请假。

7.多数同学参与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等考试,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思想方面

1.学们积极向上,班里定时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实时分析,并取得良好效果。

2.同学们思想团结,集体荣誉感强,积极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乐于帮助每一个人。

3.同学们积极下个党组织靠拢,共有5名同学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5名同学进行党课培训,并且全部顺利结业。

五.生活方面

1.我班的卫生成绩一直是个亮点,宿舍卫生一直在卫生评比中名列前茅。

2.同学们都能积极觉打扫宿舍卫生。并且一直保持着宿舍的干净整洁。

六.活动方面

1.本学期学院系里各社团及办理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使同学们的素质不断提高。

2.我校举办的第一届班风学风建设ppt展示大赛中,全班同学积极配合,各个班委积极收集材料,在制作中,孔亚光为主力,张参政,樊李园积极配合,比赛中王方勋,樊李园的精彩演说及张参政的配合操作,助我班轻松拿下三等奖,和优秀奖两个奖项。这次比赛突出说明我们班同学对班级活动的支持和各班委的协调配合能力不断成熟。

3.院里举行的第二届校园歌手大赛,我们班多名同学报名参赛,其中王强同学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决赛,决赛那天,班里同学自发到比赛现场为王强同学加油助威,王强也不负众望,拿下冠军,这次比赛,从同学们在没有领导,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自发到比赛现场有秩序的为王强加油助威的表现中,充分说明了我们班风及凝聚力,我们班的个人才艺也充分展现给了全院师生。

3.院里举行的第二届运动会,班级多名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张参政,丁强同学表现突出。在季风31足活动中,班级同学积极参加,住我系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

4.在第二届宿舍文化节中,我班同学在各个环节中积极参加拼搏,取得了各种不错的成绩,a4314获得院“党员示范性宿舍”,a4319宿舍在宿舍ppt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且在美化大赛中获得三等奖,a4318宿舍在“默契度大比拼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

5.在4月份我班组织“宿舍杯”足球联赛,班里以宿舍为单位组成4支优秀的足球队,进行淘汰赛,晋级赛,决赛后,315-316队获得冠军。

6.为迎接党的90岁生日,我班举行了“红歌•唱响工一”活动,班里同学各显神通,经典红歌,各种唱法展现在我们班同学面前,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红歌的魅力。

六.班里的不足

1.个别同学在学习态度上暴露了不足,偶尔上课睡觉或者玩手机,对某些课程态度不积极,课下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

2.个别同学对网络投入过多精力,导致学习不认真。

3.下学期,班级活动会面向社会,比如:提供模拟面试,择业指导等活动,更广泛的带动同学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训等活动。

七.个人感想

大三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大家好!首先,很感谢系部在开学初组织这样一次让辅导员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在此,我想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自己担任学生辅导员一个多学期来的工作情况、认识和一些思考,恳请批评指正。

上个学期,我把自己的各方面工作总结为“三步曲”,即第一步“学习与提升”,第二步“实践与探索”,第三步“反思与研究”。

一、学习与提升:

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我认为,一个不断学习与提升、实践与探索、反思与研究的辅导员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同样品质的学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的理论吧!同时,一个缺乏思想和政治理论修养的辅导员是干不好辅导员工作的。因此,上个学期,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相关品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党报党刊等,关注关心时政和社会热点话题,并把新的政策和好的思想及时传达给学生。

2.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通过学习《包涵心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系列书籍,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责任心”与“智慧”对于一个辅导员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做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并尝试着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上学期,我及时并妥善处理了突发事件两起,解决学生思想困惑近10次。评估期间,感谢学院领导和系领导的信任,给了我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院接待联络小组的成员,从评估资料的学习、接待联络工作的部署到陪同评估专家、参加评估晚会的演出直到评估工作结束,虽然只有短短近两周的时间,但紧张而有序的联络员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评估专家的优秀和我院全体师生的凝聚力,更看到了学院发展的希望。我想,对于我这个初到学院来的新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爱校教育。同时,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实践与探索:

自我学习与提升是为了给实践与探索打下理论和思想基础。在我看来,三年内要培养出预期目标的高素质的学生,大一学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三年后学生的状况。因此,第一学期的“养成教育”和第二学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

1. 抓住工作要点,找准切入点。

新生军训工作、班级制度建设工作和班干部队伍建设是大一新生班级建设的突破口,这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和辅导员工作是否有效。

2. 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工作亮点。

上个学期,我班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从意识教育(即思想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寝室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并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与提升工作亮点。①军训《成长集》,迈出学生大学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它是54位同学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参加军训过程中的成长的见证。②依据专业特点,打造班级特色。“快乐英语系列”、“英语答疑本”、“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模仿秀”、“英语早自习”等系列专业特色活动,在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了班级特色。③活动“承办制”,人人能做主。在班级活动开展方面,为了锻炼给每一位同学锻炼的机会、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系列由寝室承办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英语角”、“辩论赛”、“圣诞晚会”等,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反思与研究:

首先,我想汇报一下上个学期我对大三学生现状的观察、总结与思考。相信带过大三班级的辅导员多少会有些同感。通过调查,一些大三的学生,他们嫌为什么要听命学校的安排,嫌老师课讲的不好,嫌辅导员管的太多,嫌为什么要搞评估,嫌为什么要上课、要起床、要搞卫生,嫌自己为什么上这儿来念书了,嫌······他们除了不嫌自己太自以为是、只知道享用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以外,他们把一些作为“学生”、作为“大学生”、作为“人”的基本要求与准则都抛诸脑后了!一些人不上课、不搞卫生、不叠被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甚至跟老师“顶嘴”,找领导“理论”······一个人身上出现这样的现象倒不足为奇,如果是一个群体的大部分人都出现这种状况,就真的值得我们反思了!

通过与学生以及一些辅导员的交流,并进行总结,我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需要全院每个部门和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因为,有时候,辅导员的力量是单薄的,如果配套体制或管理跟不上来,对辅导员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将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与困难。

第二,我建议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可以采取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而我说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管理模式,是指辅导员根据时代的要求,确定要对学生的培养总目标,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展开,也就是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阶段式培养其相应的品质与能力,即“什么时候培养”和“怎样培养”。辅导员工作的目标管理模式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整合作用。因为目标一旦确定,辅导员及相关人员才会朝着共同的方向看,才会激励他们竭力发挥人、财、物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把各层次的学管者和被管理者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合力,将产生“1+1>2”的整合效应。

最后,我反思的是“怎样的辅导员才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的问题。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很轻松的职业,比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或搞行政要轻松许多,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辅导员的肩上有着一份更加直接的“责任”。如果从一个班级无人旷课、无人违纪来评判一名辅导员,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多的应该用学生培养总体目标的成效来评价,也就是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认为,探索一套更加公正、公开、有效和人性化的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大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