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议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7 02:40:05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1

一是聚焦了前所未有的宏阔课题。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会以大历史观的恢弘视角,横跨两个百年历史长河,对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推动全党进一步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一次中央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体现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我们党书写更大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形成了最为重要的历史成果。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曾经先后在1945年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对推进和引领党的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次全会通过的《决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丰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纲领性文件,是一部彰显百年大党政治成熟度、形象辨识度、战略制胜度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中国向“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必将推动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

三是明确了走向复兴的根本保证。全会总结的“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最确凿的历史结论,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坚定拥护和维护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中华“复兴”号巨轮就有掌舵者,面对惊涛骇浪我们就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复杂条件下,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乘风破浪不迷航;就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既是重大历史结论,也是重大实践要求,必须把其作为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应该获得的最深刻的政治领悟、政治信念,自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四是揭示了百年大党的制胜密码。只有从历史中看清成功的必然逻辑,才能从历史中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决议》系统阐释的“五个方面”历史意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贯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必将指引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五个方面”历史意义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在中华民族复兴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丰富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世界意义和政治意义。“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既有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也有守正创新的时代创造(“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是新提法),是党百年来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的深刻积淀,是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理论总结,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用党的宝贵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结合“九个必须”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国际形势中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于1870年九月四日革命后。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摇摆不定的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由1875年宪法确立的法国共和政体,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几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写得很含糊。人民版历史必修I是这样写的:“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乍一看,总统似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总统拥有跟美国总统差不多甚至更大的权力。美国是总统制,法国还有什么可说的。许多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肯定地认为法国就是总统共和制。但是,只要对照宪法原文,把教材上没有提供的有关内容找出来稍作分析,结论却并不如此。其一,“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既然由议会产生,自然要对议会负责,不可能同议会分庭抗礼。其二,总统有权任命内阁,要经众议院同意,众议院如果不同意,总统的任命就难以成行。历史上就发生过总统因内阁总理人选同众议院相争而自己最后失败的事情。其三,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却须参议院的同意,参议院当然不会轻易同意,参议院不同意,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也只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其四,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内阁负责的对象不是任命内阁的总统,而是议会中的参议院,政府首脑与作为国家的元首总统是分离的。其五,最为关键的一条,“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什么意思?总统的命令发出,若得不到内阁部长的副署,就成为一纸空文。“副署”意味着部长对总统的命令或国家政策负有责任,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或是重大失误,承担责任的就是相关部长。因此,为了保证国家政策没有重大失误,对于副署总统的行政命令自然要格外小心。因此内阁也就利用这条规定架空,掌握行政实权,使总统的巨大权力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了。以上所述,只在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是总统共和制,而是议会共和制。至于教材上所说的“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只是相对过去而言,如1848年11月通过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就比较小:“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可以通过内阁阁员将提案交国民议会审核;可以向军队命令,但是不得亲自指挥军队;不经议会同意无权宣战,无权宣布大赦总统的一切命令须由部长签署”等等。只是到了1958年,在制定第五共和国宪法时,调整了总统、议会和内阁的关系,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法国才逐渐变成一个总统制的国家。

二、日本的君主立宪

1889年2月,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体,正因为如此,这部宪法作为西方民主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之一而载入史册。人民版历史选修Ⅱ正面介绍日本宪法的文字比较少,主要突出了它的“局限性”:“宪法名义上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体,但却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或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统帅海陆军等权力;议会虽然拥有立法权,但通过的法案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对天皇负责,天皇审片设立‘枢密院’,拥有最高决策权。”读了这些文字,人们会有什么感觉?那就是,立宪后的天皇跟封建时代的天皇没什么两样,依然享有那么大的权力;天皇之下的议会、内阁只是形式,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日本君主政体只是个“名义”,实际上却是另外一回事——于是乎,课堂上教师并不准备完整地向学生介绍宪法的具体内容,而是大讲特讲它的“局限性”、“保守性”,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既然日本宪法是从德国引进来的,那么它比1871年的德意志宪法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所谓的西方民主不过如此而己。教材在误导教师,教材和教师共同误导学生!说实话,1889年日本宪法是有不少缺陷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日本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翻翻宪法的具体条文,仍能看到许多难能可贵之处,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宪法对保护人民权利即人权做了充分的明确的规定。如日本臣民“于法律规定范围内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日本臣民非依法律,不受逮捕、监禁、审讯及处罚”,“未经其许诺不得侵入其住宅及搜索”;“其书信秘密不受侵犯”;“臣民之所有权不得侵犯”;臣民“有信教之自由,有言论、著作、印行、集会及结社之自由;有“请愿之自由”等等。宪法关于保护臣民权利的规定达十条之多,内容之完整、具体,在世界宪法史上都是比较突出的。第二,宪法对天皇的权力也有多方面的限制。宪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三十七条、五十五条的内容分别为:天皇“总揽统治权”,但须“依宪法规定实行之”;天皇“行使立法权”,须“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天皇宣告,“要件及效力由法律规定之”;天皇“任免文武官员,但本宪法及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者,须各依其规定”;“天皇为保护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代法律之敷令。此敷令应于下次会期提交帝国议会,若议会不承诺时,政府应公布其将失去效力”:“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从中可以看出,天皇有很大的权力,但其权力却难于独立行使,须得各方“协赞”,不协赞就无法操作。天皇权力一旦与法律相抵触,则“依法律规定实行之”。天皇下达的临时性命令,下次议会不承诺时就“失去效力”。涉及到国务方面的天皇敕诏,“须有国务大臣副署”。就是说,天皇地位虽然很高,神圣不可侵犯,但权力却不是至高无上,天皇之上有宪法及法律的约束。这正如宪法起草者伊藤博文所言:“本来制定宪法的精神,第一在于限制君权,第二保护臣民的权利。”限制君权,保护民权,这两点1889年日本宪法都做到了,至少已经这样做了。由此看来,依宪法所确立的日本君主立宪,是真实实的事情,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务虚,那么徒有形式而已。

三、结语

以上是西方民主政治史教学中的三个具体问题。经过讨论,我们超过教材局限看到了历史事物的另一面————比较真实的一面,还从中悟出了一点道理:

1、只有具体完整的历史,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历史教材编写应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完整,切莫断章取义,否则会使历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还会给历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2、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真正学会怎样使用教材。让教材在使用中不断修正、补充,提高和完善,既是历史教师们整天面对的工作,更是大家的权利和责任。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3

关键词:营造氛围;夯实过程;探究学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可谓是一个有趣的学科,这个有趣不光体现在它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它的地位。就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浅析,愿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要做好教学环境的营建

历史学科在初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处境真的比较尴尬,简直是处处受气:有教师都认为它分数少内容简单不值一学,尤其是开卷考试,课都用不着上,考试直接翻书就是了!学生的感觉是感兴趣的不考,考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分数又少,积极性总不高。

二、夯实过程,探索有效教法和学法,推进历史教学

1.要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

历史号称百科之父,是文科最大的综合,其知识真的是包罗万象,信息点又特别散,因为时间原因,许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顾不上让学生看书,但是确实又必须要让他们看,因此,可以在这些地方切入看书点:每一课前的简单预习看书,课堂上讲析前看书,新课讲解结束时看书,学习劳累时的调节性看书等。

2.要坚持讲好历史课

历史课需要讲,并且要讲好,这对历史老师也很有挑战。

3.要特别注意学生历史学法指导

历史学习几乎是完全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其记忆量大,所要记忆的往往又是比较枯燥的名词、短语,对记忆的要求才会特别挑剔,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以法治学。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

(1)数轴法

借用数学数轴,精炼概括,对应性极强的内容一目了然:

如上图所示,教学或学习时把相关要素在数轴上作对应整理,运用时把图表翻译成语言:1640年议会重开革命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9年1月查理一世上断头台;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独裁;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结束议会与国王的暴力斗争。

(2)要素法

借用语文学科记叙要素知识,对历史事件等进行简要概述,有助于实现迅速记忆:如,记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历史意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体),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同时它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用“是胜利、是胜利、结果是、开辟道路、加速到来”五个短语概括,记住有五点:“是是结开加”五个字串头,层层实现记忆。

(3)基本知识点串联法

把需要关注的历史知识基本点进行浓缩,把必须掌握的关键处预留空白,达到能够通读满纸空白,每一个空白处该是什么内容都了然于胸,也就完成了基本的记忆任务。

仍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为例,主要注视点浓缩成:

以来英国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 和 , 王朝国王鼓吹“君权神授”, 年 月国王 重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年国王 挑起内战,议会军在 指挥下在两次内战中打败王党军队, 年 月国王 上断头台, 年 月 日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掌握共和国一切权利并于 年就任 ,护国政府 将军控制政权引导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反攻倒算,继位的 又竭力恢复天主教势力,议会各党派在 年发动(光荣革命)迎立其女儿 和女婿 共同执政。 年议会通过《 》(核心是 )奠定了英国的 制政体, 年议会通过《 》最终结束国王与议会间的暴力冲突。革命历史意义见第89页。

其他如比较法、谐音法等,不一而足,无须赘述。

三、注意历史学科的问题与解答

1.如何处理思考性要求比较强的问答题

要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答题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找不足。注意培养学生坚持,逐渐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习惯。

2.怎样解答历史学科的材料解析题和分析题等开放性较强的试题

(1)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2)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3)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4)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3.要让学生始终注意坚持历史学习的根本方法

扎实的基础知识+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三者缺一不可。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4

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党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这次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专题会议。这既是有关方面数年力推的结果,也是迎接建党9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前,中央已经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被明确列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共党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学,想学什么,怎么去学。

其一,要“求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表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89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忌不求甚解、不求真解,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一定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其二,要“求深”。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能常驻人心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恢宏的小细节,而那恰恰是历史的魂魄、历史的精髓。它传递出的情感价值,温润着一代又一代;它传达出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学党史,知党史,需要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应用。要由许多“小细节”里品出“大关节”来。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深刻体会、深刻理解、深入应用,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切忌“一曝十寒”、“虎头蛇尾”,要坚决做到学不深入不放手。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常学、多学、深学、学深、学精、学透,要立足于研究性地学,而不是应差式地看,而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深刻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借鉴运用党史。

其三,要“求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也必须秉承这种传统和精神。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经验,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总结,才能使党史有效发挥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一要联系实际学,不能像读天书一样,不入心、不进脑;二要注重实效用,要注重发挥学习党史对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乃至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好坚持科学发展、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充分借鉴党史经验,解决好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打好党的组织的坚实基础。

其四,要“求新”。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我们今天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重点在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历史之树常青。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成功的宝贵经验,防止失败的教训在当前重演。要通过党史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增强、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新贡献、在服务群众上新作为,不断谱写党的建设事业新篇章。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5

我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有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却很吃力。那么。怎么学好历史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写好历史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十二铜表法》:

意义:

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罗马法的影响: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

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

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3)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时间:1900—1901年

(3)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简要过程:

①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

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全盛: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转折: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⑤挽救危局: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⑥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3、对两个方案的认识:

《田朝田亩制度》:

①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

③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

《资政新篇》:

①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②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

4、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如何学好历史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实际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在平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记忆和理解。历史科目需要我们去熟记和理解,以及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上去记忆,这样才能实现熟记的目的。当我们记忆一个历史朝代,其中还包含一些小的朝代,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如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思考问题。我们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和记忆以外,还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问题,来思考和解答。这些材料一般都与一些知识点相关联。所以,我们要有灵活运用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时候给出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太一样,但是需要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去理解和分析。

学习历史的窍门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故事来理解。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地图和图表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读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图、表格和绘画。这些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历史。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历史的地理沿革、关隘位置、行政区划。一般来说,历史表格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归纳和总结,有时候会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6

一、运用史料教学的要求和史料的选择

1.运用的要求。

(1)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导。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运用史料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应该建议学生自主燃相应的历史材料;第二,主要侧重教育学生该如何处理材料,如何通过材料感知历史、诠释历史。

(2)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之所以运用史料J行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2.史料的选择。

(1)典型性。选择历史史料一定要坚持立足基础知识的原则,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的重点选材。

(2)多样性。包括史料类型的多样和史料内容的多样,要融合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口述资料。

(3)针对性。选择史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取材,不能远离教材,理解程度不能太高。

二、史料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由一系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组成的,所以开展历史教学一定要结合真实的历史资料进行。比如在讲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找资料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总结出来,从而加深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同样是讲孔子,比如讲孔子的政治思想时,安排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对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礼”“德”进行讲述,一个小组10 ~ 15人,通过对“仁”“礼”“德”思想的掌握,在课堂中以表演的形式来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

三、运用史料的方法策略

1.认真领悟,不追求速度。

在利用收集的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的内容,体会材料的重点,坚决杜绝走过场似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参与,在学生遇到生僻的字,或者生疏的历史时,教师应该认真讲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问题设置很关键。

在学生自主学习史料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针对材料设置课堂问题。问题一定要精心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切忌呆板教科书似的提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对资料的总结概括,所以好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论从史出。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过程中,一定是根据史料而来,切勿张冠李戴。如果史料不完善,教师要及时补充,以免造成理解上的G三落四。例如,分析下列四个选项所给出的史料与结论,哪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A.史料:在16世纪暴发的奴隶贸易中,非洲丧失了上亿劳动力,很多都是死于贩运途中与猎奴战争中。结论: 这是欧洲资本积累的唯一途径。

B.史料:1955年,中国政府于亚非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使得会议圆满成功。结论:这次会议消除了与会国家间的矛盾。

C.史料: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那年有十七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结论:这标志着非洲备受帝国主义殖民的体系瓦解。

D.史料:二战后,经过多次争夺的战争,终于在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结论:这说明了巴拿马人民维护的艰辛。

分析每个选项,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D。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7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宣传会”总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于2021年3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増信、学史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所以学习党的历史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的清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少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10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党史对我们国家、对我们党、甚至于对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曲折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我们的党走了哪些弯路,但是我们的党实事求是,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从弯路中及时的回归到真理上去,这就是我们党为什么能一直永葆生机的秘诀。这一次次的弯路,一次次伟大的成功都具有很好的方法论意义,都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对于我们个人的做人、做事。

为落实学习党史的号召,我校高度重视,高二党支部迅速行动,今天顺利召集了高二全体党员同志在高二会议室一起学习党史。

为了使这次学习党史活动开展落到实处,我们支部在材料的搜集上下了不少功夫,认真聆听了党员关于开展学习党史活动的好的建议,并在会前经过了充分的商议和安排。

**党支部书记**同志在动员会从三个方面展开动员:

1、学习党史,就要知道“为什么学”。

2、学习党史,还要了解“学什么”。

3、学习党史,更要清楚“怎么学”。

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百年党史,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揽镜自照的清醒剂,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

在会议的最后,***同志也作了补充讲话和对党员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1、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2、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3、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4、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

5、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要求:党员教师要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考验,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宣传会”使党员同志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知识的了解,在党史学习中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同时,也让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不忘党的恩情,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

高中历史会议总结篇8

1.营造探究历史的氛围

传统的“师讲生听”模式扼杀了历史的鲜活生命。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听、写,机械地背。要改变这一情形,就必须尽可能营造一种平等、宽松、自由的学术探究氛围。

教师可走下讲台,走进学生,搬走讲桌,让出黑板,腾出空间,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围成圆桌,可对面而坐,可分成多方,变课堂为世界,为某一国、某一会场,或“议事堂”。

让学生走进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激活他们心中曾涌动的历史情节。这里无压制、无权威,唯有热烈、严谨的探究气息。这样,学生才渴望思考、敢思考、能思考,而且会通过各种形式忘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我将学生分成魏、蜀、吴三方,鼎立而谈。学生急切地读教材,查资料,了解掌握本集团及其所面对的“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力量的比拼,最后找出其中蕴涵的历史规律,教学效果奇佳。

2.设计探究历史的形式

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我们能做的,是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可以是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是历史剧、小品、影视,还可让课堂变成会场、战场、谈判场,甚至可以借鉴某个时期的报纸,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在学习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内容时,让学生分组,组成当时的五大国及各方,重现当时的“十人会议”会场,进行谈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学生废寝忘食地去读教材、借图书、上网、问老师,忙得不亦乐乎,通过体验,学生对一战前后的知识了如指掌,并锻炼了他们各方面能力。还曾让学生试办一期《国闻报》。多样的形式,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探究平台,“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表达多么完备,只追求学生在完成每一课题时对探究过程的切身体验。因为最精当的结论教材中已表述明了,最后虽然还是回归教材,但学生却已深切理解了教材中的每一句话。精心设计课题,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与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爆者、参与者、调控者、指导者,既不放任自流,也绝不包办代替。

3.选取生活化探究角度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苏格拉底语),历史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时空上离我们较为久远,这也是历史课让人难以靠近的重要原因。所以探究性课堂最关键的便是教师对课题的设计,教学中,我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选取生活化探究角度。

首先,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与社会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命题时,发现身边的历史,生活中的历史,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使历史感与现实感融为一体,让学生觉得历史并非过眼烟云,而是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如学习美国的西进运动,就同我国目前的西部大开发相比较,由当前的国际热点朝核六方会谈,追溯朝鲜战争及其根源问题,设计“中东问题的由来”这一命题,让学生彻底揭开这一长期国际焦点问题的神秘面纱。

其次,还原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一面,使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能体现其品质和精神的生活细节,让他们不再是平面的画像,零距离与他们接触,在实现历史教育其他目标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目标。

如学习美国内战时,特意要学生关注林肯的生平经历,“试着给林肯写传记”,有学生如下简单的概括让我们震惊于林肯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又失败,24岁重操旧业做生意,赔得一无所有,26岁他的情人不幸死去,27岁时他的精神完全崩溃,几乎住进疯人院,29岁再次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时竞选总统成功,却遭逢内战,战后连任,却被暗杀!他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能与华盛顿比肩的总统的原因也无需再讲,学生们无不被他所感染,人生观教育完成。

再次,要契合当代学生的特点。随着影视媒介对学生的影响,各种泛历史作品成为学生的最爱,由此出发命题,让学生把真正的历史与艺术中的历史严谨地区分开。时下一系列戏说帝王的影视剧正在热播,便让学生从作品中寻找真正的历史,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很合学生的口味。我们喜欢中文教授易中天的通俗戏聊《品三国》,但更需要中学历史教师纪连海的严谨细究“真纪昀”。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回归现实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教育的生命之泉。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和努力,不断地探索,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激活历史,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年中总结会议主持词范文 下一篇:大型会议接待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