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5 03:43:14

学前实训总结

学前实训总结篇1

78.培训的时间和内容是如何规定的?

79.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80.培训的要求及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81.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怎么办?

82.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参加短期集中培训?

83.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有哪些不同?

84.如何保证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的效果?

85.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一般由哪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

78.培训的时间和内容是如何规定的?

(1)培训的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

(2)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其他有关知识,学习的文件和材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写的《入党教材》等。

79.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培训的方式,应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般可采取自学、授课(辅导)、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也可请优秀党员和老党员作报告,讲传统,谈体会。

80.培训的要求及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培训前,应当了解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在培训中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2)培训要讲究实效。通过培训,要使发展对象懂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懂得党的基本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初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世界观。

(3)培训结束时,要求发展对象联系思想实际,做好个人总结。同时,要组织必要的考试或考核,检查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

81.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怎么办?

发展对象在入党前,原则上都应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党组织可安排他们利用一定的时间学好指定的文件,并搞好学习辅导,加强督促检查。学完规定的文件后,党组织应对其进行考试或考核,并要其写好学习总结,切实保证学习效果。

82.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参加短期集中培训?

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对象,应当是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而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志。尚未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一般不宜参加短期集中培训。有的党组织想以党校(政校)短期集中培训来代替对其经常性的教育是不妥当的。

83.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有哪些不同?

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在总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不同:

(1)对象不同。集中培训的对象,一般是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志。而经常性教育的对象,既包括发展对象,也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申请人党的人。

(2)方法不同。集中培训,一般以党校(政校)等为教育阵地,由基层党委或地方党委负责组织。而经常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党委、总支、支部和党小组都可以组织。

(3)要求不同。集中培训,有规定的培训时间、学习文件和具体要求,结束时要进行个人总结和考核。而经常性教育一般是业余学习,包括自学、参加一些党内活动,以及接受各种形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

总之,对发展对象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是在经常性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明确要求的系统培训,是经常性教育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84.如何保证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的效果?

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要保证培训效果,通常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摸清培训对象的情况。党组织在进行培训前,要采用调查会、座谈会和查阅发展对象考察记录等方法,了解培训对象的有关情况和思想状况,以便在培训中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培训进度和内容安排上,对基础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重点组织好自学和小组讨论,也可以针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安排适当的辅导。

(3)注意检查培训效果。集中培训结束时,要求培训对象联系思想实际,做好个人总结。同时,要组织必要的考试或考核,检查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党组织要跟踪考察培训对象的表现,了解他们培训前后的变化。要把学习成绩和培训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作为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入党条件的重要内容之—。

(4)加强领导,逐步建立制度。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经常研究培训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

85.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一般由哪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

学前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女子摔跤;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G886.9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477-06

2002年女子自由式摔跤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我国选手王旭勇夺雅典奥运会冠军,使我国女子摔跤项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方面,我国教练员还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缺乏生理生化等量化指标的参考。因此,如何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科学监控和把握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节奏成为当前备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其中48 kg级运动员9名、55 kg级运动员9名、63 kg级运动员11名、72 kg级运动员10名。全部为健将或国际健将。

1.2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运动员比赛及赛前训练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来反映运动员比赛及训练负荷的特征。具体指标及测试方法如下:

1.2.1血乳酸血乳酸(Bla),取运动员训练内容结束后5 min的指血20 μL,加入到40 μL溶血液中,混匀。通过YSI 1500测试,参加国际比赛时,采用便携式的血乳酸仪(Lactate ProTM)进行测试。在便携式血乳酸仪用之前与YSI 1500标定。

1.2.2血氨血氨(Amm),取运动员训练内容结束后5 min的指血,通过Ammonia CheckerTM ⅡAA-4120测试。

1.2.3血常规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0.5 mL,加到EDTA-2K抗凝管混匀。采用Beckman Counter三分类血球仪进行测试,采集的数据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等。

1.2.4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0.5 mL,加到EDTA-2K抗凝管混匀。离心,取血清,采用Beckman Coun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试。

1.2.5睾酮、皮质醇睾酮(T)和皮质醇(C),在每周一早晨6:00-8:00取运动员静脉血1.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p

2结果

2.12006年亚洲锦标赛的强度监控

通过对参加2006年亚洲锦标赛的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赛后的血乳酸、血氨测试显示,我国运动员比赛的血乳酸都在10 mmol/L以上,平均值(11.7±1.47)mmol/L,血氨的平均值(200.60±11.61)μmol/L(表1),以此作为赛前训练负荷强度的监控指标(表1)。

2.2赛前不同训练内容的强度监控

2.2.1赛前常用技术训练手段的监控由于血乳酸可以作为训练负荷强度的检测指标,因此,通过不同技术训练内容后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该训练内容的强度特征。表2的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的技术训练内容强度差异很大,同一训练内容不同组合安排训练强度差异也很大。比如手法练习,3 min×5组合的手法练习组合与手法练习10 min(p=0.035)、6 min×3的组合相比(p=0.045)都有显著差异。

2.2.2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强度监控实战2 min×12和模拟比赛实战的负荷强度都不高,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模拟实战比赛第三局后48与72 kg两个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表3)。

2.2.3教学比赛的负荷强度监控表4列出了4次教学比赛的强度监控血乳酸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第一次教学比赛中,72 kg级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48 kg级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4);第三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在72 kg级和55 kg级两个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37);第四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在48 kg级和55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39)、48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41)、55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02)、63 kg级和72 kg级两个级别之间(p=0.042)都有显著差异。

在4次教学比赛中,第二次教学比赛的平均血乳酸值最高,大于其他三次教学比赛。并且,第二次教学比赛的血乳酸与2006年亚洲锦标赛时运动员的血乳酸相比略有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在日常的训练也可以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

实战训练2 min×12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训练强度远远低于教学比赛和正式比赛的强度。

2.3.172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的负荷结构

2.3.1.1王×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王×在基础训练期的血尿素小于72 kg级的全体运动员总的平均值(p=0.02),肌酸激酶大于72 kg级的全体运动员的总平均值(p=0.03)。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5)。

2.3.1.2王×在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结构的监控王×在2006年亚运会赛前训练期的肌酸激酶显著大于基础训练期(p=0.000)(图1),也显著大于72 kg级的整个全体运动员的平均值。血尿素也有所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总睾酮值升高,但是也没有达到显著性(图2)(表6)。

2.3.263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的负荷结构

2.3.2.1许×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许×在基础训练期的红细胞(p=0.001)和血红蛋白(p=0.002)显著低于63 kg总的情况,但是肌酸激酶显著大于63 kg级总的平均值(p=0.04)(表7)。

2.3.1.2许×在赛前训练期负荷安排的监控2006年世界锦标赛赛前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2)。总睾酮也升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血尿素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8)。

2006年亚运会前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2)。总睾酮有所降低,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但皮质醇显著性升高(p=0.001)(表9)。

两次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除了皮质醇以外(p=0.009),其他各指标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图3-6)。

2.3.355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结构

2.3.3.1苏×在基础训练期的个体特异性苏×在基础训练期的白细胞(p=0.000)、红细胞(p=0.000)、血红蛋白(p=0.005)、细胞压积(p=0.007)显著高于55 kg级总的平均值(表10)。

2.3.3.2苏×在赛前训练期负荷安排的监控在2006年赛前训练的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8),总睾酮也增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1)(图7、8)。

2.3.448 kg级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结构安排的监控

2.3.4.1黎×在基础训练期个体特异性黎×在基础训练期白细胞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00)、红细胞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20)、血红蛋白显著低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41)、肌酸激酶显著高于48 kg总的平均值(p=0.008)、血尿素显著低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4)。

2.3.4.2黎×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监控2006年亚运会赛前肌酸激酶显著大于基础训练期(p=0.035)。总睾酮也增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3)(图9,10)。

2.3.4.3任×在基础训练期个体特异性任×在基础训练期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7)、细胞压积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8)、血尿素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18)和皮质醇显著高于48 kg级总的平均值(p=0.000)(表14)。

2.3.4.3任×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监控2006年世锦赛前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p=0.000),血尿素也显著升高(p=0.000)。睾酮也升高,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表15)(图11-12)。

3讨论

3.1赛前有效训练手段的特征通过对赛前技术训练内容安排的分析发现:1) 同一训练手段不同组合的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教练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要根据自己的训练目设计相应的组合方式。有研究提出赛前技术训练强度的乳酸值应在8 mmol/L左右,而本研究对象赛前训练的技术训练强度与这一要求有较大差异。2) 同一训练手段的负荷强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同样的训练手段施加于不同的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血乳酸动力学变化特点存在个体差异以外,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训练的投入程度也会造成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激励运动员的斗志,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适应比赛强度,赛前训练经常安排一些实战、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和教学比赛,从监控结果可以看出,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之间强度没有差异,血乳酸值都在4~7 mmol/L之间,但是远远小于比赛中运动员所达到的血乳酸水平。推测原因可能是实战和模拟比赛实战训练中,多对运动员一起进行实战演练,运动员没有建立起正式比赛的意识。因此,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的训练强度可以作为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强度,而不是适应比赛的耐乳酸强度。

反观本研究对教学比赛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某些教学比赛的强度可以达到国际比赛的强度。比如在前述的第二次教学比赛中,负荷强度已经接近国际比赛的强度。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教学比赛是2006年世界锦标赛的一次摸底,运动员重视程度很高。因此,赛前教学比赛可以作为耐乳酸训练的有效方式,但训练效果取决于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情况。

3.2赛前训练合理负荷结构的特征

本研究分析了5名我国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判断和评价其训练负荷结构的特点。这6名运动员包括:2名2006年世界锦标赛银牌获得者,其中1名运动员还是2006年亚运会金牌获得者,2名铜牌获得者和1名第五名运动员。

研究结果显示,这5名运动员在基础训练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同级别的其它队员相比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但是在赛前训练期都表现出负荷强度高于基础训练期而训练量低于基础训练期的现象,这与图多・博母帕等的训练理论一致,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节奏各有不同。

72 kg级运动员王×在亚运会上获得冠军,同时也是2004年奥运会该级别金牌得主。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12月10日参加比赛,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安排的3次监控的时间分别为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在基础训练期的体重不大,因此在去赛区之前不需要降体重。该队员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已经开始赛前训练,赛前总体负荷强度增加、训练量有所降低。从肌酸激酶的监测看出,该队员在赛前的训练强度是先升后降,但是总体强度水平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从血尿素的监测发现,其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节奏相反,也就是先降后升,但是变化幅度较小,总体水平比基础训练期略有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该队员的赛前训练在强度提高时训练量略有下降,强度降低时训练量稍有增加,在赛前1周仍保持较高强度。该队员赛前的睾酮、皮质醇和睾酮/皮质醇比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运动员的恢复能力及训练和比赛的欲望都在逐渐的提高,赛前身体机能状况调整到较高水平,同时,亚运会冠军的比赛成绩也清楚地显示出该队员赛前训练负荷节奏的安排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63 kg运动员许×是2006年亚运会铜牌和2006年世界锦标赛银牌获得者,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10月1日参加世界锦标赛,9月26日到达赛区,赛前监控安排在8月28日、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9月25日。2006年亚运会的比赛日是12月10日,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的赛前体重较大,因此在去赛区之前就开始降体重了。但是经过对该队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从其两次赛前训练的总体负荷安排来看,都是在赛前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有所降低。但是,该队员两次比赛的训练负荷的节奏安排有所不同,在2006年世界锦标赛前训练强度是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赛前一度恢复到基础训练期水平,而在2006年亚运会的赛前训练中,负荷强度是先升再降,在赛前一周还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两次赛前训练负荷节奏安排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比赛前训练强度下降的过早,而第二次赛前训练强度的安排更为合理。该队员在两次比赛上分别获得是银牌和铜牌,但都是输给同一名运动员,所以到底哪一种负荷安排对于该运动员更为合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苏×是2006年亚运会55 kg的参赛选手,亚运会的比赛日是12月10日,该队员于12月5日离开北京。赛前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的赛前体重较大,去赛区前开始降体重,但是经过对该队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该队员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开始赛前训练,其赛前训练强度的节奏安排是先升后降再升,在赛前一周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训练的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总体没有显著性变化。该队员皮质醇的变化表明其比赛欲望不高。

48 kg的两个队员黎×和任×分别参加2006年亚运会和2006年世锦赛。其中,任×赛前实施降体重,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降体重对该队员的血尿素没有影响。该队员是在2006年的9月29日参加世界锦标赛,9月26日到达赛区,赛前监控安排在8月28日、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和9月25日。赛前训练安排的总体趋势是强度增加,训练强度的节奏是先升后微降,再升再降(在赛前的第四天下降―),但仍高于基础训练期水平;训练量的节奏安排与训练量的节奏安排一致。该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第二的成绩。

运动员黎×12月10日参加亚运会比赛,12月5日离开北京。训练监控安排在11月20日、11月27日和12月4日。该队员也是在到达集训队前一周开始赛前训练,其负荷节奏是训练强度先升后降再上升,但是总体强度高于基础训练期,训练量的安排稍有增加,但与训练基础期没有显著变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但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表明:一个完整的赛前训练在4周~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是训练强度显著增加,训练量非显著性降低。但是训练负荷安排节奏有不同的方式:1)训练强度先升后降,在赛前一周前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变化相反,先降后升,总体低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2)训练强度变化与第一种类似,但训练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3)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变化节奏一致,都是先升后降再升再降,在赛前一度保持在高于基础训练期的水平,但训练量变化不明显;4)训练强度采用先升后降再升再降,训练量保持逐渐升高的趋势。从比赛的结果表明赛前训练总体安排相对比较合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4.2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训练目的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和手段来提高赛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赛前实战和模拟比赛条件的实战训练中要激发运动员的比赛欲望、提高其身体的动员和投入程度,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选择和使用赛前负荷安排的不同节奏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主编.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79;265-287.

[2] 白玛尊珠.血乳酸测定在摔跤训练中的初步应用[J].体育,2003,1:41-43.

[3] 陶大浪,何子红,冯连世.女子摔跤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后血氨变化特点[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4):447-449.

[4] 韩炜.赛前训练的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2):5-8.

[5] 刘建和.关于赛前训练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2):40-43.

[6] 李波.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6-9.

[7] 左琳,李少丹,邵斌.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4-8.

[8] 何子红,陈观云,陶大浪,等.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疲劳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J].体育科学,2005,25(11):43-46.

[9] 何子红,陈观云,陶大浪,等.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生化监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5):569-574.

学前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ERP沙盘;教学初探

一、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简介

用友公司在充分调研培训市场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的管理训练课程精髓设计出了ERP沙盘实训课程。该课程面世以来,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广大受训者的认可[1]。目前ERP沙盘主要分为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类型,高职院校一般先开设手工沙盘课程,让同学们熟悉操作推演后,再进行电子沙盘的学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以一个虚拟的生产型企业为背景,该虚拟企业可以生产P1、P2、P3和P4共四种产品,以沙盘为平台,以盘面、模拟货币、模拟原材料币、模拟生产线、代表原材料订单的空桶为教具,将参加实训课程的学生分为6―12组,每组6―8名同学,分别扮演虚拟企业的总经理、采购总结、生产总监、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助理、销售总监、商业间谍等角色[2]。每个模拟企业在初始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连续从事5―6个会计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5―6年结束后,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各模拟企业5―6年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比,排出先后名次[3]。

二、EP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的调查结果

在会计专业13个班级的ERP实训课程中,利用课间时间对受训班级学生做了个简易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其中80%的参训学生认为实训课程使他们更加懂的团队协作注重团队精神;64%的参训学生认为通过5年自主经营,编报年度财务报表,到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现状,提出下一年度经营方案,这一过程使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关于实训课时方面,其中39%的学生仍然感觉课时不够,难以跟上团队的大步伐;74%的参训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给将来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三、对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建议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与创新需要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在课程开设前期做足筹备工作,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总之,作者认为要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

ERP沙盘模拟实训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因此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实训室的面积大约需要120m2,并具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包括计算机1―2台、投影仪一台、用于摆放沙盘教具的课桌椅若干、用友公司研发的整套沙盘教具(每组一套),每个班级一次实训需要6―8套,以及教师用的沙盘管理系统软件。

(二)加大专业的师资培训力度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人才培养、管理团队锻造、资金筹集、物料采购、生产能力规划、设备投资改造、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企业运作的关键部分。囊括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会计、物流等专业的知识。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传统的ERP沙盘对抗赛是采用3天模拟企业5―6年经营的方式,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特别是初次接触沙盘的学生而言3天,按每天8个课时计算,共24个课时远远不能经营5―6年。学生前期在读懂规则和熟悉规则上,到了第3天会逐渐获得经营的“成就感”。而由于不熟悉规则而前期浪费大量时间,到了第3天却发现没有时间继续经营下去了。

(四)合理计算任课教师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量,由课堂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和其它教学工作量构成。教师教学工作量是以标准工作量为计算单位。其定义是:给一个标准班(45人)上课完成规定的各教学环节,一个课内学时(45分钟)为一个标准工作量。专任教师年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量总定额为342课时,超课时费则与教师职称挂钩。

四、结束语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和不断提高。课程实训内容紧扣制造企业实情,通过实训能使学生很好的认识企业,是一种集真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 ERP实验教学的探讨[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03:30-32.

[2]董红杰.如何利用ERP沙盘模拟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02:42-43.

学前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赵建民.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学前实训总结篇5

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4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50%的初三、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实践中也发现,大多数初三、高三学生能积极地应对考试,但是有些学生则产生了失眠、焦躁、想学学不进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现阶段中、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主要依托于本校专兼职教师的个体辅导、外聘专家做一两次讲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临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始终无法满足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需求。

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训练技术引入国内,它是指对有相同或者相似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训练。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在专业心理人员匮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尤其考试焦虑是高考前不少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在高考前较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受益。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训练对减轻考试焦虑、提升自信和降低抑郁水平都有良好效果。

笔者就团体心理训练的原则、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说明,以期拓宽考前心理服务的途径,更好地提升中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考前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的原则

(一)动静结合原则

活动时需要有活跃的气氛、积极踊跃的参与,分享时需要有安静、舒适的氛围,以便学生静静地思考。“动”能调动学生参与,“静”则促进学生反思。

(二)技术性原则

在团体心理训练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个体咨询技术,如倾听、鼓励和重复技术、解释、指导、情感表达等。

(三)个别性原则

在团体心理训练中,如遇到特殊学生,也需要及时关注,加深对特殊学生的了解,也可以征求他的意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四)认同性原则

心理训练的活动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其深刻的认知思考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考试心理的诸多认知盲区和认知错误,使学生能够真正认同辅导内容进而转化为实践操作。

(五)生态化原则

家庭作业是对团体心理训练的巩固和加强,也是团体心理训练效果在训练后的保持和强化。在每次开始新活动之前,都要对上一次布置的家庭作业进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活动目标。如果条件允许,可调动家长配合学生一起来完成。

(六)系统性原则

团体心理训练是一个整体,不是活动的简单堆砌。应注重团体心理训练各活动间的逻辑关系,使整个团体心理训练主题明确、浑然一体。

二、考前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确定主题

主题主要涉及科学看待考试成绩的认知调整、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学习、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幸福感的现场体验、理解父母焦虑、学会沟通等方面。设计主题名称时要注意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设计方案

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案是团体心理训练实施的基本保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训练总目标是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考试焦虑,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训练分为团体创建阶段、认知训练阶段、行为训练阶段、应试训练阶段和团体活动结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促进学生相识、了解团体规范。第二阶段目标:改变学生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构建合理信念。第三阶段目标:让学生学会放松训练,用放松来对抗考试焦虑,从而缓解考试焦虑。第四阶段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考试技巧。最后一阶段:回顾与分享自身体验,放飞希望。

2.围绕目标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有检索期刊数据库、查阅书籍文献、实践工作总结和教师团体研讨等多种渠道。

3.联系实际 筛选活动

筛选活动资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初三学生侧重活动性和体验性,高三学生活动中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和理论分享。第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活动的内容不错,形式也很新颖,但学校的场地不允许。这样的资料也不能选取。第三,符合主题要求。资料的选取应密切联系主题。切忌偏离主题。

4.安排时间、地点和次数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的活动时间应从学生和指导者两方面考虑,但以学生时间为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活动地点由学校安排,可以室内和室外相结合。活动次数应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而定,切忌过多,以免产生疲劳效应,影响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

5.拟定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以过往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为参照,设计详尽的中高考考前焦虑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6.试行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拟定好后,建议试行一遍。一方面,可以检验训练方案的效果。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方案做准备。试行方案时应注意时间是否充足、学生的表情、活动参与情况、分享程度等,并收集反馈结果,以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修改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根据试行后的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修改方案后,就可以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了。实施时,如遇到不合适的地方,可以再次修改。经过多次修改后,一个比较可靠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便可以推广使用了。

三、考前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训练前准备

在实施团体心理训练之前,首先,制定详细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在参照前任辅导方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根据目前初三、高三学生的特点制定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请心理学专家、一线心理骨干教师对方案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其次,从参与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的学校中选择自愿进行心理训练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量表筛查,施测后进行分组,最后根据学校、学生情况确定训练的时间和地点。

(二)训练实施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八次团体心理训练,每两周一次,每次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第一次团体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活动介绍学生相识,共同设定团体心理训练的目标和规范。第二至第四次活动针对考试焦虑进行认知、行为等心理训练。最后一次活动是团体心理训练的结束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填写考前焦虑团体心理训练的相关反馈。具体训练实施过程如表1。

实施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是团体心理训练的主体部分。此阶段并不是完全按照训练方案刻板执行的过程,而是指导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分享的动态过程。

(三)训练后阶段

团体心理训练后,一般在中考和高考结束后,通过访谈、座谈或者沙龙,考察心理训练的效果。回顾训练实施过程,根据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反馈组织讨论,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和学生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总结在初三、高三应用团体心理训练的程序,提出在中学其他年级开展考试焦虑团体心理训练的指导建议。

学前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 新入职教师 岗前培训 培训管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是教育之根本,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O2O年)》([2015]43号),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这个基本目标,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11号)、《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O2O年))实施办法》(鲁政办发[2015]6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56号)。诸城市以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的形式提出:自2015年至2O2O年,每年补充新教师500人左右,优先按当年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补充编制内教师,其余缺额部分招聘聘用制教师。

诸城市2015年招聘新教师512人,2016年招聘新教师527人。诸城市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下文将结合诸城市2016年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组织管理新教师培训。

12016年诸城市新教师的培训规划

为切实做好2016年新上岗教师培训工作,市教育局统一规划、管理、调度、考核,市校两级分阶段、分梯度实施“三年关键期”业务培训。本届新教师的关键期培训,分为试用期培训和后续培训两个阶段:试用期培训由市教育局主导、学校辅助;后续培训则由学校主导。

其中,试用期培训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岗前集训。本阶段采取集中封闭的培训方式,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夯实新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

第二阶段为初岗实训。本阶段采取分学段分学科的集训方式,针对性地帮助不同情况的新教师在班级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上达标。

第三阶段为实践研训。本阶段包括“观、说、评、议”课活动和其他研修交流活动,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受训学员在本阶段已具有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四阶段为年度考核。本阶段由市教育局主导、学校辅助,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价。

22016年诸城市新教师岗前培训基本情况

2.1新教师情况

2016年新教师岗前培训报名新教师共有527人,其中事业编171人、聘用制356人;实际报到510人,其中事业编171人、聘用制339人。未实际报到的新教师共计17人。在已实际报到的新教师中,共有9人因故请假未参加培训,其中事业编3人、聘用制6人。

2.2培训内容

(1)岗前业务集训(8月11-15日)

本阶段培训采取每日8学时制(上下午各3学时,晚修2学时),共计40学时。

在培训中为新教师安排如下讲座:

曲振国(潍坊学院教授),《师生心理健康》;袁卫星(苏州市教授级高级教师),《做一个理想教师》、《生命教育的实施》;张一山(江苏省特级教师),《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堂意识》;徐洁(市府前街小学校长)、王洪珍(市文化路小学校长),学校及班级文化建设;许卫国(海门教育局研究科长),《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李海梅(市府前街小学)、李静(市实验初中)、丁尔安(市实验高中),《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

(2)前分散研修(8月11-31日)

本阶段由新教师利用市级校级集训间隙和自习等时间自主进行,在培训中为新教师安排的自学任务如下:

观看2016中美教育论坛专家讲座等录像;自学《2016年新聘用教师岗前培训学习资料》,包括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诸城市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等)和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3)岗前军训(8月17-22日)

本阶段的培训内容为为期6天的军事训练,包括军姿、内务整理、会操和徒步拉练。

3 2016年诸城市新教师岗前培训思考与建议

在2016年诸城市新教师岗前培训期间,受训学员的出勤率达到95%以上,培训计划得以高效实施;大部分学员反映培训内容实用,对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员对军事训练参与度高,参加徒步拉练的学员比重达到90%、会操表演受到一致好评,这证明培训锻炼了学员们的吃苦耐劳的毅力,提高了学员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培训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其原因可总结为3个方面:

3.1领导重视、统一规划,是培训有序开展的前提

为保证新教师培训成效,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教师培训中心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

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印(发诸城市2016年新教师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对2016年新教师培训做了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

教师培训中心编印了《诸城市2016年新教师培训班学员手册》,进一步明确了学员须知、作息时间、日程安排等。

3.2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是培训高效实施的基础

教师培训课程的系统化、专业化和终身化,决定了其设计目标的多维性,而多维的培训目标依靠培训需求调整。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应加强动态分析。

2016年诸城市新教师岗前培训总结以往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根据新教师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师资上,聘请外地及我市的教育教学专家、教育行政干部、“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等作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在培训方式上,结合专家引领和经验分享等教学方式;在授课内容上,从教师的心理调适、理想追求、教学技巧、班级建设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培训,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并重。

3.3严格管理、周到服务,是培训圆满完成的保障

在管理上,教师培训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新教师的管理,从严制定受训教师的请假、签到制度。集中培训期间,每场培训结束前发放签到条、组织现场签到;军训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模式,全体学员编为一个营,分为4连、每连3排,共12个排。以排为单位进行训练、开展活动和考勤管理。

在服务上,教师培训中心为确保培训和军训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诸多努力。为方便学员听讲,培训教室专门加装两台高清晰度投影仪;为应对培训期间的高温天气,培训中心安排专人负责供水供电。

4总结

学前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电工;实训课

笔者在技工院校电子类专业电子电工实训中,实践应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训效果比较好。下面对其详细介绍和说明,供一线老师交流与借鉴。

一、“四阶段七步教学法”的内容

“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是在“四步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四步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引入阶段、讲授示范阶段、模仿咨询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而“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是将“四步教学法”中的四个阶段进行了细化,具体为师生准备、教师演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咨询、师生评价、师生总结。下面以技工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材中的“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实训”为例,说明“四阶段七步教学法”的实施环节与操作要领。

二、“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施过程

1.师生准备

教师的准备:准备有关的参考资料;实训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熔断器、转换开关、接触器等;PLC设备调试准备;已经安装好的示教板;可供学生观摩的其他视频资料等。学生的准备:实训前对理论知识进行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必要的实训工具,比如剥线器、老虎钳、万用表等;纸和笔等工具,方便实训记录,方便实训课后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是在已经安装好的示教板上进行,教师向学生演示操作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对实训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得实训更有针对性。在演示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理论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该实训项目中可以提出的问题有:安装电路过程中,用到了什么元器件,功能有哪些,在安装过程别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3.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指的是教师先进行操作,向学生展示完成实训任务的各个环节,提醒学生在操作的各个环节要注意哪些事项。该实训项目中,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电路元器件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安装注意事项,比如熔断器安装是上进下出的等;接线示范,接线的同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接线注意事项,扣按线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线路图完成;检测的示范,老师在示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示范形式。对于初学者示范时,老师应该对难点处进行反复示范,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对于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示范时,示范的重点是学生容易弄错的环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模仿

学生模仿指的是学生根据老师示范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模仿是本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占实训课比例比较大。在学生模仿阶段,学生是主体,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咨询

学生模仿阶段中,学生是主体,而老师是咨询者角色。也就是说,在学生模仿阶段,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到的难点要及时解答。跟踪学生操作过程,看到学生操作失误或者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指正,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

6.师生评价

实训之前,建立评价标准,完成实训任务后,师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总评。评价时要指出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7.师生总结总结在实训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课后撰写总结报告,了解本次实训成绩与不足,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当然,老师也应该在每堂实训课后进行总结,实训有没达到预期目标,影响因素有哪些等。教师通过总结,有助于教师在后续实训课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训项目,提高教师组织实训课的能力。

三、小结

具体实施“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时,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全部执行,而是应该根据实训课的内容以及学情适当简化,使实训课堂“活”起来。在具体实施“四阶段七步教学法”时,也可以应用其他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论法和现学现练法等。另外,在“四阶段七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整个实训课过程中,学生行为应该占主体地位,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与咨询者,是配角。

参考文献:

[1]鞠林霞.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01).(

学前实训总结篇8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3.校本研修总结,由参训教师本人撰写,以word文档的形式保存并上传。

上一篇:液压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仓储物流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