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30 17:18:07

学前教育培训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被忽略的边缘化工作,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加之城乡差异、理论与实践脱节、财力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为了迅速扭转这样的局面,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具体办学单位,都应当整合资源、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工作,主要应当从五个方面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全面重视基层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构建贯穿全过程的培训教育体系;强化城乡资源整合,有效发挥城市办学单位辐射效应;提高实践操作效果,着力提高基层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多元投入渠道,切实提升教育培训工作保障能力。基层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分析一、当前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在部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工作的中心放在了高中、初中教育等容易出彩的领域,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工作是高度重视,在形式、内容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予以了全力支持。但是,对学前教育这一领域的关注力度不够,加之一些地区学前教育改制较早,教育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也就较为松散,没有引起重视。2.全面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学前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中,前后连贯、逐级开展、以点及面的科学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建成,部分地区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中存在着忽冷忽热的现象,也有的地区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中没有能够紧扣住工作与实践中最为需要的环节,导致工作重心不准。还有的地区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中没有与时俱进,理念与方式、手段较为滞后。3.城乡培训差距不断加大。相对而言,城市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得较好,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种业务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办学单位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财力、人力等方面因素影响,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就成为了一项薄弱环节。城乡学前教育因为自身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导致教师培训教育工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4.理论联系实际有待提高。对于部分地区、办学单位而言,虽然也组织开展了一些内容的幼儿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调研,以及没有能够贴近工作的实际状况,导致教育培训工作与实际相脱节,对于基层幼儿教师工作指导性不足,让广大教师觉得华而不实。这种教育培训获取的的实际成效相当有限,对于基层幼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5.培训专项资金较为匮乏。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政府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少,甚至还有地区在这一方面的财力预算方面打折扣,实际落实到位的资金并不多。一些学前教育办学单位在教师教育培训方面的开支不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在一些改制民办幼儿园或者私立幼儿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这些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培训资金较为匮乏。二、有效提升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成效的建议对策1.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全面重视基层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工作,要将其纳入本地区教师整体培训工作之中,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发挥牵头作用,成立基层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的专门领导组织与实施机构,应当由分管负责同志总负责,相关职能科室全力参与,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嫉妒具体承办,建立起有效的领导、管理与组织体系。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当强化基层幼儿教师培训教育的检查与考核工作,将其作为对基层学前教育办学单位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全力推进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工作。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构建贯穿全过程的培训教育体系。对于基层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工作而言,不仅要抓当前,更要抓长远,建立起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实用型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办学单位应当建立起幼儿教师培训的长期规划,立足本单位以及本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做到既着眼长远又兼顾当前。其次,基层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采取骨干集中与二传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这些教师骨干在各自单位的辐射作用,实现以点及面的教育培训效果。不仅是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院校,而且还应当包括重点幼儿园,都应当承担起培训教育的任务。另外,对基层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要强化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研究,还应当强化实用型技能的培训,同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3.强化城乡资源整合,有效发挥城市办学单位辐射效应。目前,学前教育在城乡发展方面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城市幼儿园无论是在办学硬件还是教学研究方面,都明显比农村幼儿园高。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一时还难以迅速改变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的背景下,应当发挥这些城市重点、优质幼儿园的龙头作用。首先,可以按照划片结对原则,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重点幼儿园结成对子,以一拖几的形式进行帮带,定期选送城市幼儿教师下乡支教,以及选送农村幼儿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强化资源共享。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借助于城市优质幼儿园这样的载体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观摩、研讨、开放日等形式,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农村基层幼儿教师业务能力。4.提高实践操作效果,着力提高基层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在对基层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让这些基层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教育理论,还应当强化与她们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较为紧密的技能培训,如舞蹈、声乐、美术、多媒体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以及教学研究设计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培训活动能够让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活学活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5.完善多元投入渠道,切实提升教育培训工作保障能力。提高教师培训资金投入是重要的保障,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预算额度,并足额拨付和使用。另一方面,还应当建立起政府、办学单位以及教师个人科学分担的机制,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整个基层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能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切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综上所述,在基层幼儿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中,政府以及办学单位等都应当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游景如,杨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形式和内容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

[2]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J].幼儿教育,2010,(30).[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 问题与现状 ; 解决对策 ; 无围墙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54-01

一、前言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作用的学校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幼儿成长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学前教育。近年来,社会上兴起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广阔就业前景的同时,也由于其学校办学水平以及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而受到广泛质疑,甚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被许多教育机构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前教育要生存就必须突破其发展的瓶颈,寻求构建无围墙的发展之路。

二、中职学前教育现状

中职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之一。其它几种模式还包括:四年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高中起点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初中起点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初中起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1]由此看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与其它几种模式相比,中职学前教育有较多不利条件,同时也具有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突出优势。其不利条件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知识基础薄弱,理论性知识体系掌握不够全面,专业研究能力不足。然而,与其它模式,特别是四年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相比,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专业能力较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现今社会,对学历的普遍看重,使得中职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困境。但是,只要扬长避短,大力提高专业能力,中职学前教育必定会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因此,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构建无围墙的中职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是改革后,中国师范教育专业唯一保留的中职层次的师范教育形式。它之所以被保存下来,主要在于其在培养技能型、幼教特长突出的适用性人才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中职学前教育是我国中等师范教育传承下来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教育模式。因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 “要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2]

目前。社会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呈白热化发展趋势,这就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社会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这就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010 年以来,学前教育更是倍受关注。国务院〔2010〕41 号文件《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2010 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3]由此,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新时期的社会热点。据此看来,培养一支高水平、高层次、高规格的学前教育队伍,成为中职学前教育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改变社会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质疑的态度。从而突破中职学前教育就业的重重围墙和阻碍。

四、如何构建无围墙的中职学前教育

在当前情况下,要办好中职学前教育就要根据社会需求,加大其培养力度。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素质,因岗施教。与其它形式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综合能力相对薄弱,综合素质上有欠缺。社会上近几年在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出现的虐待学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就与教师素养不过关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同等重视。

2.改善生源,拓展就业渠道。许多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较差。很多学生由于受学历观念的影响等不愿意选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这就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学前教育人才造成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宣传力度,同时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就成为吸引生源的重要途径。

3.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培训训练。现如今,对于孩子素质教育培养的呼声日益增高。所以,对于将来从教的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多项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还要加强、写、画、弹、唱、跳、玩等组织教育活动的专业教育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学会照顾幼儿基本饮食,以及照看幼儿起居日常生活。

4.构建无围墙的中职学前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学前教育与家庭的影响可谓密切相关。由于学前教育的孩子年龄大多比较小,对父母有较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孩子0到5岁时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就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引导与学校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法相结合。在重要程度上二者缺一不可。此外,社区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也较为关键。一般来说,社区环境气氛和谐,孩子比较容易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擅长社交,在学校也会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社区环境相对不太和谐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的居多,融入学校环境的过程也会慢一些。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和谐的社区环境是构建畅通无阻的学前教育之关键所在。

五、结语

总之,构建无围墙的学前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众的共同配合。发展学前教育,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而优秀教师的培养,与中职学前教育院校密不可分。国务院强调,“必须要建立一支好的幼儿教师队伍”。[4]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对影响下一代人才的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培养,是社会的良心事业。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为构建无围墙的学前教育工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原春琳.明天的幼儿园老师在哪里[J].中国青年报.2011(12):3-9.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领导、组织、协调、保障、监督等重要作用,是保障政府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和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二十余年来,我国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在近年我国社会转型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权责不明、权责配置模糊、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为破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民进中央建议如下:

1.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

首先,明确并加强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建议各省级政府加强对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编制、人事社保、国土资源等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全省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明确本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保障落实;加强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全面督察和指导,推动学前教育省域内均衡发展。

其次,明确并进一步加大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县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管理指导县域内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管理本辖区学前教育;规范幼儿园教师人事聘任、考核制度,保证教师工资津贴与社会保障;保障县域内幼儿园的合理布局、规范运转。

2.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管理主体重心和财政保障重心的双上移。行政管理的重心从乡镇提升到县级政府;统筹管理的重心进一步提升到省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的重心则以中央支持下的地方政府为主,并且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有区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区,财政保障的主体重心应该越高。同时,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需要适应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稳步、循序推进。通过政策倾斜、转移支付等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3.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及其调整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重点加强中央、省和县的职责,同时注意发挥地市和乡镇的职能。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特别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做到统筹有力、权责明确;要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权和县级政府对区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权。

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校外教育培训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再加上现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校外教育培训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共十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目前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严重良莠不齐,主要存在政府监管缺失、无证经营严重、培训市场混乱、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加强监管,规范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1.防范风险,政府部门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的监管。一是认真做好培训机构师资和办学质量的督导评估与年检工作,加强抽查,监管到位,年检和抽查结果要在报刊、网站上公示。二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备案。三是强制推行保证金制度。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之初,以一定的保证金额度作为抵押,防范风险。

2.权责一致,建议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监督职责。对于青少年校外培训,要健全相关法规加以规范,建议授予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监管权限,同时明确其承担首要监督职责。建议各级政府组织联合检查组,严格审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予以登记注册并规范收费、对既没有办学许可证又不符合条件的应坚决取缔。

3.强化自律,依托协会促进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扎实有序。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协会”。协会要科学设计校外教育培训标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研究制订培训机构行业规则,加强行业管理,着力打造教育服务品牌;定期开展社会培训论坛,加强区域内各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妥善协调校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凝聚力和公信度。

4.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提升校外教育培训的能力与水平。一是提高审批门槛。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学,鼓励民办教育机构提高办学质量。二是积极依托社区。发挥社区教育体系的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教育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图书馆、书店、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及青少年宫等在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中的公益性、主导性作用。

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幅度超出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近20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始终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5%。2010年,全国24个省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15%以上。西部地区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基数低、增速快,东部和沿海地区基数高、增速慢,从而使东部和西部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是,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与最低省区的差距均在6-8倍之间。

同时,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差异明显,学前教育经费明显偏低,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快速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使用规定中硬件方面占比较高,教师发展等软件占比偏低;经常性经费与专项经费没有打通,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明显。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突出的“严预算、宽追加”的现象。为此,民进中央建议:

1.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中央新增教育经费投入要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2.积极推进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切实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政府财政预算中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数量指标并规定最低限额,并加强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行为的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教育经费的投向与效益。对于中央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估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

3.严肃预算控制、完善管理方式。

严肃预算控制,遏制随意性费用支出。教育经费预算要体现办学目标实现的实际需要,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并明确各级相关责任。预算执行中,要允许根据办学目标的变化,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办学发展的实际。

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审核决定专项支出预算。对每年决定在教育系统要办的大事、实事,财政部门应优先安排或预留资金,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跟踪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监控。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逐步实现标准周期预算。推进信息化建设,调整和完善预算的编制及监控办法。

学术期刊改革不能单纯走市场化

近年来,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工作已经作为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继201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2012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也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学术期刊被作为“非时政类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被纳入改革行列。《办法》中指出对于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编辑部体制,这对于多数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编制的学术期刊来说,纳入企业化改革意味着将其推向市场,赢利能力将成为考量学术期刊的主要指标。但是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是学术类期刊的显著特征,核心期刊更是如此,指向性非常明确的学术类期刊全国受众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可以说学术期刊是典型的“小众”传媒。加之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为学术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传统的纸质期刊发行,因此有些学术期刊保本运行都很难做到,多数期刊无经济效益可言,内生动力不足,如果强行推向市场,很多就只有死路一条,也将给学术发展带来诸多弊端。

因此,文化体制改革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学术刊物。为此,民进中央建议:

1.学术期刊改革应坚持公益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原则。发达国家创办学术期刊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国外包括剑桥出版社办的很多杂志,为了要保持在这个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往往要往里面“砸钱”,学校每年给这些杂志补贴印刷费、编辑费。借鉴发达国家良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学术期刊改革也应坚持公益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原则。

2.学术期刊改革要“因人而异”,区分对待。对于带有公益性质的学术期刊,包括一些基础学科、前沿学科的学术期刊,要继续实行事业体制;对于经营性的学术期刊可转化为企业;对于那些政府机关办的学术期刊,可以放到科研机构,因为科研机构有经费来源,能够维持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3.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合理退出机制。区别对待学术期刊的改革,要加强建立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完善学术期刊的准入、资质认定标准及退出机制,建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加强收费的价格管理。

促进中国电视剧市场健康发展

2010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1.4万集,2011年则近1.5万集,2012年仅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就展出约1.5万集。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视频行业用户已超过3.3亿,市场规模同比翻番达到62.7亿。中国已经成为电视剧生产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已经成为电视剧强国。

中国电视剧市场在空前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产量相对过剩、成本增加、题材跟风严重等三大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投机资本盲目涌入;缺乏良性竞争;分散化经营;行业协会调控手段单一且缺乏力度。为此,民进中央建议:

1.增强资本进入的导向性。调整政策支持方式,给予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电视剧行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及电视剧产品的效用;建立严格、长效的行业准入及退出机制,避免资金涌入无序性,使更多资金流入能力较强的经营机构。

2.引导促进网络播出平台的完善和规范。据统计,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超5亿,并且逐年呈几何形增长。利用网络进行收视的人群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电视收视群体,新的收视习惯已经逐渐形成。这要求电视剧从业人员改变仅仅依靠电视台播放排期的固有模式,引导促进网络播出平台(手机、电脑)的完善和规范,确定制播联动、收益共享的机制,确立规范合理的会员收费制和广告插播制,保证网络平台收益的同时,确保原创知识产权。

3.建立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对于创新且有一定品质的作品给予奖励和扶持。在相关评选中增加对编剧、原创的奖项设置,并逐步探索设立集体编剧机制,带动创作源头创新。

4.加强协会的调控力度。将行政主管机构的部分调控职能下放到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及协调能力;规范行业协会,将行业内分散的性质雷同的协会进行合并;增强协会间的交流,及时公布协会内的各方面数据,引导电视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海洋教育

当前,世界各国竭力维护所属海域和岛屿的并行使管辖权,同时对海洋的争夺日益加剧,在这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另外,维护海上渔业活动安全、海上运输安全、海军舰船航行通道安全也是各国海洋安全权益的需要。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近年来,苏岩礁问题、归属争端、黄岩岛问题成为焦点。但这只是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部分表现。

海洋意识是海洋强国之魂。海洋教育是一种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的教育。回顾历史,“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我国有海、靠海,却始终没有做好海洋文章。要想成为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不能只是谈历史,说原则,发声明,提抗议。要有具体行动,必须从全民做起,加强海洋教育,让大家懂得历史、了解现状,加强全民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

1.加强全民海洋教育,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综合运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和渠道,加强海洋科普与海洋文化传播,有规划、系统地开展全民海洋教育。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传播渠道,加强对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加强全民普及教育。

2.重点加强青少年、各级领导干部的海洋教育。首先,将海洋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使他们了解海洋的历史和现状。编写海洋教育系统教材,支持开展青少年海洋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他们保护海洋、探索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力发展海洋高等院校和学科建设,以此为导向促进青少年海洋教育的发展。其次,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海洋教育,树立蓝色家园意识。当前海域、海岛在使用中存在着不少“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建议系统开展领导干部海洋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临海省份领导干部树立蓝色家园意识,认知海洋权益,了解各类国际、国内海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维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意识。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园 小学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convergence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has attracted the world's attention. Our country'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urned to b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which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an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omo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This study selected 4 public kindergartens, 6 private kindergartens, 3 preschool education training institutions, 4 primary schools in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Keywords:convergence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9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1]。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此,2011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4],均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建立科学健康的学前教机制。虽然教育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但现实中的幼小衔接是否遵循幼教规律贯彻执行还有待实证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湖南郴州市4所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4所学前教育培训机构、5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学习的现状,并通过实证调查、专家访谈、结合国内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进行反思。

一、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现状

目前湖南省郴州市学前教育的办学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专门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各有特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家园互动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别。

(一)公办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由国家财政拨款,有着优质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收费低、资源优的特点,是众多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但由于学位有限,仅少部分父母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才能入园。国家财政拨款的性质也决定了公办幼儿园受教育部门的严格监管,须秉承国家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如在《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等。

在教学内容方面,公办幼儿园都是按常规的形式上课,以游戏为主,而拼音、识字、计算较少涉及,并直到毕业。多数公办园园长表示:有些大班家长确实有知识技能教学这方面的要求,适当的知识技能教学可能也是有必要的,但迫于教育部门的监管检查,只能严格按国家的文件规定执行,不开设兴趣班、特长班,不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等。在家园互动方面,公办幼儿园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高,重视幼儿的教育,时间相对宽松,一般能积极地配合参与亲子活动、完成亲子作业,并能主动为幼儿园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调查发现,尽管公办园价低质优,但进入大班时,12%的家长仍因担忧幼儿的学业成绩,选择转学至学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知识技能培训。

(二)民办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收费较高的贵族式幼儿园,另一类是收费相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郴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多数,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我们调研的主要对象。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年定期接受教育部门的评估但监管力度较小,收费相对较低,有一定规模,较公办幼儿园自主性、灵活性更高。因此,多数幼儿园一方面在整体上贯彻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不超前教学等。另一方面,为了留住生源,又另辟蹊径迎合家长的要求。比如,在园内开设识字、珠心算、国学、舞蹈、英语等特色课程,或在大班之后再开设学前班,变相的将知识技能的教学摆在首位。在家园合作方面,这类幼儿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够宽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太重视,认为只要交了钱,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亲子作业、亲子共育等内容配合程度不高,对孩子成长的评估也只简单的依据外显的、量化的目标,如会认多少字,是否会唱歌、跳舞、计算等。同时,因缺乏对孩子的关注,难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久而久之,家园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幼儿园难以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家长,而只重视教授幼儿短期见效快、易于表现的知识技能。

(三)学前教育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有着办学门槛低、学习周期短、办学灵活多样、收费高、主要以满足家长需求为目的的特点。培训时间最长为一年,短则一至两个月,主要接收5-6岁的学前幼儿。来此入学的孩子一般有两种:一是幼儿园大班已读完,但年龄还不足6岁,家长既不想让孩子继续读大班,又无法进入小学,便送到这类机构就读;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驱使,大部分家长认为到培训机构能学到更多知识,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学习成绩好。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它不同于幼儿园,受教育部门监管力度很弱,课程、方式、方法等的选择自主性强。他们以要求严格、知识过硬、小学一年级教师满意而著称,也因此,培训机构几乎完全小学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化、教学内容小学化、作业布置小学化。正是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需求,所以家长对培训机构的满意度很高,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源好,甚至分流了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部分生源,使得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越来越有危机感。

(四)小学低年级与学前教育的差异

通过走访幼儿园相对应的小学,随堂听取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访谈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得知培训机构的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有许多重复之处。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与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相一致。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法却不一样,如教育培训机构采用的是“列竖式”的方法,而小学采用的是“实物法”和“分解法”计算的。一位任教的小学数学教师向我们介绍:“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遵循着先实物、再象征物、再上升到抽象的数字计算的规律发展的,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二年级学习的内容。”调查还表明,培训机构的学习通常缺乏小学教育的系统性,有些知识幼儿已在学前教育机构学得很深,而有些问题却从未接触,便容易出现某些方面的盲点,而学生不自知,教师也难以觉察,便会出现这些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难以得到全面综合的良好发展。而这种缺陷,越到高年级,分化越明显,问题越突出。通过访谈发现,72%的任课教师认为幼儿提前学习并非一件好事,刚进入一年级时,的确会表现出一些优势,过渡快,易接受,考试分数高,但慢慢就会显现出孩子的思维固定,上课专注力不够等问题,孩子通常会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解决问题,却不善于发散性的思考多种解题方法;也由于已经学过,孩子往往兴趣不大,容易沾沾自喜,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28%的教师表示,适当地在学前进行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能减轻小学一年级课程的负担,比如拼音,一年级教材中对拼音的教学安排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学生在幼儿园从未接触,学习确实困难。

二、幼小衔接问题的反思

(一)教育部门合理监管,保障各方面办学力量的科学性

首先,教育部门应合理监管,做到张弛有度,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积极自主性,抑制民办园、培训机构的不合理现象。一项关于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课程应该是偏向综合课程还是分科课程进行了选择,结果显示,有76.7%的教师选择分科课程或以分科为主的课程[5]。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要求注意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在逻辑联系,整合教育内容,可见这种分科或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与课程改革的精神不相一致。在教材的选择上,大部分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幼儿园管理者决定,这表明教师在课程中的自主决策能力还远远不够。

其次,应抓紧研究,从法律保障、管理制度、师资培训、课程衔接、教学目标等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幼小衔接教育规划,保障各方面办学力量的科学性。如法国的幼小衔接教育制度具有层次性、公平性和连续性,这与其幼小衔接在管理制度、教师培育、督导评估、教学阶段、课程衔接、师资聘用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与规划体系密不可分[6]。而我国在幼小衔接问题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教育规划和政策体系,且各地差异较大,根本无法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二)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幼儿入小学的年龄要求是9月1日前年满6周岁,哪怕9月2日出生也只能等第二年再入学。这种将是否能入小学严格控制以一天为界,实际上是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我们不能将幼小衔接仅仅简单的看作是一个“点事件”。即将所有问题都集中在“入学”这个点上,甚至是“入学第一天”这个点上,或者只通过在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和初等教育的第一年中,对儿童采取措施,帮助儿童顺利从学前教育阶段过渡到初等教育阶段,这实际上是狭义的、静态的幼小衔接。处于这一年龄界边缘的孩子,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也是造成部分幼儿家长选择上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时期,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使其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生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六个方面的断层,即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环境的断层[7]。为了维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连续性,防止幼小衔接中出现断层,幼儿园可着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第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教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三)改变家长观念的局限性,构建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幼儿家长三方联动机制

首先,应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观念的局限性,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神童教育”等某些培训机构过分夸大其词的影响,家长对于儿童入学准备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如偏重知识技能的准备,忽视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准备。我国一项对某幼儿园家长的调查发现,25%的家长认为应让幼儿学拼音、识字和书写,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8]。而大部分国外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包括社会性发展的准备、情绪方面的准备、学习方面的准备和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四个方面[9]。这说明我国的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较为局限和片面,因此,应当加强对家长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科学理念的宣传教育,帮助其全面正确地认识幼小衔接工作,自觉选择科学规范的幼儿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幼小联系,构建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幼儿家长三方联动机制。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仍是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活动相对独立、家长基本被排除在教研活动之外的传统教研模式为主[10],这一模式导致幼儿园、小学缺乏沟通,互不了解,家长也无所适从。因此,幼儿园、小学教师应加强沟通交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教研等方面相互探讨,以多种形式向家长公开宣传,联合幼儿园、小学、家长力量,构建三方联动机制,共同为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38.

[2]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Z].教基二[2011]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教基二[2012]4号.

[5]秦振飙,侯莉敏.幼小衔接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对广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5).

[6]胡春光,陈洪.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的内涵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7]朱征平,汤图平.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J].幼儿教育,1995(5).

[8]陈臻.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J].山东教育,2002(15).

[9]McCubbins,J. Transition into Kindergarten:A Collaboration of Family and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The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4.

[10]樊玉莲,樊冬梅,陈琛,构建幼小衔接联运机制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5).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

XJK013BZXX006)。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国际经验;启示

本文系宿迁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类课题:“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0日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99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议报告把学前教育看作“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美、欧(主要是北欧和英国)、日、新西兰等国的学前教育以高质量闻名于世,这些国家依据本国的传统和新时期特点,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一、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一)美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立法的国家,在学前教育上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美国先后颁布了涉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法》、《早期学习机会法》、《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开端计划》等一系列法律,对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去学习、探究学前教育,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的人才储备。通过法律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将教师工资、福利等列入教育拨款项目,以丰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为保障学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立法保证培训的财政投入。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提前开始法》,为3~5岁幼儿的发展制定出具体的财政拨款原则和条例,政府的财政支持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美国学前教育从业门槛较高。《质量2000倡议报告:不是偶然》和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建议,各州学前教育师资在2006年之前达到学士学位水平。《开端计划法案》要求,在2013年之前,所有的开端计划项目教师至少拥有副学士学位,其中50%以上要有与早期教育相关的学士学位。

政府为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素质,形成了职前培养、新教师入职培训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让每个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人员是美国幼师职前培养的目标。2009年出台的《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规定幼儿教师专业准备应具备的6条核心标准,是大学和学院教育院系实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幼儿教师教育计划制定与执行的指南。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美国法定的职业准入制度,要长期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必须取得如下进阶式资格证书:幼教执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级资格证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新任职时所取得的幼儿教师执照只是临时证书,有效期两至三年,要继续从事幼教职业,还要参加新教师入职培训,以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并由此进入进阶式体系,不断参加新的培训,获得更高一级的教师资格证书。在美国,教师自身也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迫切愿望,因为高级别的证书,可以到高级别的幼儿园任教,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

由于政府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重点关注,美国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较高,数量充足,队伍稳定。

(二)英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英国以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和对幼师入职的高标准要求而著称。20世纪前期,学前教育已是英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职责。20世纪末,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在经济上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2012年,世界经济学家智囊团公布的第一份学前教育国际排名研究报告――《良好开端》,英国学前教育的综合质量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芬兰和瑞典。

英国把学前教育师资纳入中小学编制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府以法律为工具,针对幼教人员工资低、流失率高的情况,建立幼师最低工资制度以稳定幼教机构的从业人员队伍。

《英国教育法》和《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职前条件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1944年颁布的《巴勒特法案》要求,准备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法》规定,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半年以上从事W前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2006年出台的《早期教师专业身份标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明确的专业要求。2013年政府颁布的《早期教师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作出了具体要求。1998年开始,英国国家教育培训署实施“入职档案”制度,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新任幼儿教师必须参加三个学期的入职培训,同时通过短期培训班、学期教育会议以及校本培训的方式对学前教育师资进行不间断的在职培训。同时,根据《早期教师专业身份标准》和《早期教师标准》的要求,英国政府近年来开展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活动(EYPS培训项目),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使幼儿教师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为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三)北欧五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北欧五国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在经济竞争力上经常领先世界各国,在教育上更是位于世界前列。在北欧五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具有严格的入职条件。

芬兰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标杆,国内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例接近100%。学前教育教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其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他们的工资待遇与国家公务员相当,很多人希望从事这一职业。在芬兰,受过高等教育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有资格申请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很多学前教育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芬兰学前教育类大学入学门槛较高,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入读学前教育专业,严格的入学选拔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冰岛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须经过五年的高等学校学习,并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瑞典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师范教育或者获得欧盟成员国颁发的同等文凭。挪威学前教育教师需获得大学本科学历。2001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化,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等教育经历的比例达到60%。丹麦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训期间的学费均免,而且还能够获得各级政府的补助。学前教育教师薪酬丰厚,工作稳定,被认为是“最佳的从业选择”。北欧五国学前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投入非常高,其中包括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投入。挪威和丹麦的学前教育经费大部分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的。

(四)日本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度,战后一直关注学前教育及其师资队伍建设。在日本,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1947年、1949年先后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定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地位待遇相当,享受公务员待遇。

日本有着严格的幼儿教师的资质标准和从业资格条件。1988年修订的《教员许可法》规定,从事幼教工作者必须执有“幼儿园教员资格证书”,否则个人和受聘单位均属违法,同时将学历水准提高到必须是大学毕业并修完规定的师范教育。在日本,具备幼儿教师许可证,只表明具备了成为幼儿教师的最基本条件,还需通过入职选拔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

日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重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法律规定,除了职前教育,教师入职后必须参加严格系统的职后培训,以更新知识。为此,日本建立了学前教育教师进修制度,进修方式、进修机关等多种多样,将教师的在职教育与教师聘用和晋升挂钩。

(五)新西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西兰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师资素质,政府设立“激励津贴”、“教师津贴”、“学习津贴”、“新西兰教学奖学金”等专项资助项目,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学前教育行列。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2001年以来,新西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准入提出基本要求。规定必须具有学前教育资格的注册教师才能从事幼教工作。取得注册教师资格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二是必须参加新西兰教师委员会组织的入职培训并合格。

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模式进行了改革,此后,以政策制度为保障,推进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其中包括以提高教师质量为目标,为学前教育教师设立了专门的经费补贴计划。如学前教育津贴,专为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帮助的经费补助形式,目的是帮助其完成80%的教师注册目标。该项津贴设立的目的在于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包括弥补合格注册教师的不足。临时注册教师津贴,则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临时注册教师提供津贴的一种资助计划,旨在帮助临时注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成为完全注册教师。通过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资助,保证合格教师数量和质量获得明显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总的来看,世界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高、整体素质较高。幼儿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师资队伍稳定。比较而言,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数量和水平尽管近年来有了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师资数量短缺、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较低、流动频繁、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依然严峻,已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学前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美、欧、日、新西兰这些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有着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完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发达国家首先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立法内容涵盖入职标准、入职前的学校教育、学历和入职资格、入职后培训、使用及待遇、财政投入等,一般由多部法规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保证了拥有符合时展需要的稳定的、优秀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我国目前还暂无学前教育师资建设方面的单独立法,仅有的《教师法》,立法对象是各教育阶段的教师,是在国家尚未将学前教育明确划入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设立的,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不够具体明确。近年来制定的国家层面的学前教育政策和规定,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教育立法是国家调控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加紧制定《学前教育法》等专门法律,通过法律途径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待遇、资质、聘任、考核、培训等,明确政府责任,保证财政投入,引导和规范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从法律上保障幼师队伍的稳定性与质量的提高。

(二)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为了保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高质量,这些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规定了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条件。一般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获得相应的入职证书才能入职。英国还要求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并具备至少半年的实践经验。美国要求至少达到副学士学位,且整个幼儿园拥有学士学位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北欧是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学习,幼教人员硕士比例很高。日本则是要通过选拔考试才能进入。

我国幼儿教师整体专业水平较低、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较少,很多从业幼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应制定严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准入学历门槛,对入职幼师资质作出硬性规定,只有受过专业教育、达到相应学历标准、取得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三)独具特色的师资培养模式。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学前教育传统和现状,建立了完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除了对入职学历严格把关外,还要经过严格的入职培训才能取得从事这一工作的资格证书。美国入职培训一般历时两三年,以新教师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为准。英国规定新任幼儿教师必须参加三个学期的入职培训,包括短期培训班、学期教育会议以及校本培训等方式。北欧国家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并对这些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我国由于幼师短缺,一些不具备幼师培养资质的职业学院也招生培养幼师,幼儿教师培养机构的多元化和低水平,导致目前学前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并存,大量不合格的幼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通过综合性大学和师范教育学院为主的师资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这些学校学习。在职后培训上,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培训,鼓励教师到高校进修和培训,并为教师进修和培训提供保障。

(四)公共财政的大力投入。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公共财政,大力支持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各国财政为学前教设立了专门的经费补贴计划,包括对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制定出具体的财政拨款原则和条例,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分担入职前培训费用以及职后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等。新西兰政府通过学前教育津贴和临时注册教师津贴,帮助提升学前教育机构合格教师的数量和临时注册教师成为完全注册教师。通过对学前教师的经费资助,其合格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充足的经费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投入尤其是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投入,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保证了学前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前教育师资资源大量流失,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低、福利差、工作不稳定,编外聘用幼师占比高,编内编外收入差距大。我国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加大公共财政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对幼师专业学生进行学费减免,将幼师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以及职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等费用,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参照公务员工资水平划定合格幼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提高幼师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武端利,韩潇筠,邱霞萍.国外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模式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2]陈花.美国各级政府学前教育责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浙江财经大学,2015.12.

[3]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4]张允,李稚阳.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述评[J].教育导刊,2006.7.

[5]L.D.Hammood,V.L.Cobb.APEC Education forum:teacher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PEC members.published for 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5.

[6]刘焱,史瑾,潘月娟.世界学前教育排名比较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2.

[7]周小虎,赵然.英美两国学前教育政府职责的比较及其启示――教育政策法规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0.3.

[8]张利萍.中英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9]汤成麟,谢辉婷,孙甜甜.芬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2.

[10]高润,崔映芬.北欧五国学前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 师资队伍 现状 建设途径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为人的身心素质及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发幼儿潜能和提高幼儿审美情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能力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入手,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一)教师综合素养能力

学前音乐教育教师要具备全方面的的综合素养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吹、拉、弹、唱、舞等方面的综合技能。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师毕业于大专及本科,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和表演艺术感染力不强,乐感和审美等发面的综合音乐素养较差。同时,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了解甚少,不懂得如何与幼儿接触及交流。他们在课堂上传统的理论学习方法不合适现代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师资力量参次不齐、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及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同,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优秀师资过于集中在省市级幼儿园及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经济条件差的幼儿园或乡镇级幼儿园的优秀师资少之又少。导致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稳定性差,流动频繁。同时,在培训方面,由于受经费或个人主观态度方面影响,很多幼儿园在对学前音乐教师的培训方面做的不足,即使有培训,但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影响不大。一些公办学前机构的教师,由于工作相对稳定,对再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职业认同感和教学能力差

学前教师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公办和国有企业的学前教师,待遇好,有编制;另一种是社会办学的学前教师,待遇低,不稳定。由于经济条件及社会认同感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对学前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热情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教师自身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掌握不足,或者自身受传统音乐课堂重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活动仅仅是唱歌、跳舞、做游戏。没有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感受,忽视了幼儿的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有的学前教师还存在一些功利性的思想,怕出错,所以完全采取保守式的“教什么学什么”的方式,完全忽略幼儿的兴趣和性格,这对幼儿学前阶段审美情感的培养和音乐能力的提高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老师,是儿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幼儿心理和情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学前音乐教师更是幼儿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用爱心、耐心、细心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和感受音乐,激发儿童的潜能和丰富情感体验。同时,学前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具有感染力和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会激发幼儿学习和效仿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因此,音乐教师在平时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喜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加强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短期培训、深造、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能够有效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外交流学习,让学前教师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其次,学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培训及学习,教师互帮互助及鼓励优秀教师做报告传递优秀教学经验等,对改进和完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培养体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职业认同感

由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或教育经费匮乏,导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分布不均衡或学前教师待遇低等问题,进而引发学前师资的不稳定和人才的流失。为了改善这些局面,政府应加大资金力度投入学前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机构,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机构。不断提高学前教师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学前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增强学前教师的自信感和满意度,提高学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优秀、稳定的学前专业音乐教师队伍是幼儿提高音乐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与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师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启蒙者,学前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有能力、高素养、有特色的学前音乐教师师资力量对提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的培养体系、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地方政府要不断重视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前师资分布不均衡、建立健全学前教师培训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拥有一支优秀健康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学前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建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途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12,(01).

[2]韩丽娟.石家庄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专业化

[作者简介]何奎莲(1972-),女,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培训与心理健康。(四川宜宾6227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宜宾学院院级课题“‘学―培―研―产’四位一体幼儿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S28)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72-03

幼儿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相关背景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有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专业的理论素养、自觉的职业规范、高超成熟的技能。教师专业化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愿。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多主体共同努力,科学、持久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除了幼儿教师自觉行为之外,更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二)党和国家强调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提出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强调要“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强调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

目前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机构主要有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性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和私立职业学校五种类型。职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有各类教师培训中心、各高校函授点、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教师培训机构。但培养和培训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内部的教学、培训、教研、科研与产业部门各自分立、互不沟通、互不协调,形成了“单打一”的封闭局面,造成了培养和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与实践脱节。在这种体制下进行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很难适应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四)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师对现有培养和培训普遍不满

研究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宜宾市部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和幼儿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宜宾学院260名幼儿教育专业的“准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学生感觉到“迫切需要实践平台”,68%学生感觉到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科研能力”,98%的学生感觉“需要增加技能训练的课程”。对二十余名幼儿园院长的访谈显示,园长普遍认为,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培养、培训机制。对宜宾市150名在职培训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感觉“想继续成长,但是缺乏好的培训机构,不知道去哪里提高”,56%的教师认为“主讲教师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90%的教师觉得“想开展科研活动,但是缺乏专家指导”。

(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发展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张元从微观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郑蓉和龚晖认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以及感人型事件等可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扬凯红从学习、研究、协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王春燕认为课后反思型说课可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蔡春和易凌云认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上研究大多只停留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和微观层面,对于如何建立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打通幼儿教育职前职后培养的通道、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则无可借鉴的成果。

二、建立“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

“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研究者结合实际探索出的一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也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指依托高校,高校全日制及函授幼儿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高校幼儿教育研究机构、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等肩负幼儿教师教学、培训、科研、训练、测评的五种功能部门,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幼儿教育研究、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及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检测等任务,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运行机制。

(一)“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组成及联系

1.学――改进高校原有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打下专业化成长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取缔了幼儿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里的幼儿教育专业规模缩小,且培养的幼儿教师质量有限,这种形势给高校学前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设有全日制和函授幼儿教育专业的高校应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设置,针对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过多、实践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特点,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备和设施,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增加技能训练课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

2.培――发挥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功能,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继续教育是一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各省市陆续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除各类教师进修校外,很多高校也获得了开展涵盖幼儿教师培训在内的教师培训的资质。地处川南的宜宾学院也于2010年5月成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及不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推进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更新学员教育观念,重组知识结构,强化幼儿教育技能,提升研究能力。同时,可以构建科学的符合不发达地区实际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3.研――建立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促进幼儿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高校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幼儿研究所等,宜宾学院也先后成立了“宜宾学院幼儿教育指导中心”和“宜宾学院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中心”。整合机制建立后,这些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结合学前专业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培训和测评等具体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幼儿教育课题库,全程介入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工作,使研究与教学结合、与工作结合、与培训结合,为职前职后教师提供研究平台,促进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研究能力的提升。

4.训――建立幼儿教师实践平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真正有效的专业知识是在实践中领会的,真正有用的技能是在实践中提升的,优质的实践平台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高校均开办了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研究和教学的实践平台。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从2010年3月开始申报建立“宜宾学院附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一线教师提供优质实训基地,提供便利的教育实践场所,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真正的学前教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该实践平台也给高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化进程,同时还能满足地方群众的教育需求,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

5.测――建立幼儿教师技能和资质测评机构,完善幼儿教师评价机制。教师技能培养和检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促进手段,很多地方设有专门的技能培训和检测中心,其中一部分依托师范性质的高校进行。如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已有四川省普通话测试站、宜宾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师技能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科、宜宾市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四个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确定技能标准和资格要求,强化培养和培训工作中的幼儿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作为宜宾市教育局委托的第三方开展幼儿教师资格和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培训、认定、监督、评估和评价工作,将这些检测标准用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和幼儿园质量。

(二)“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的特点

1.整合各类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资源,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能最大限度整合和开发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类资源,有效解决了以往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关之间各自为政、资源重复的问题。同时,各机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本身有交叉,能全面深入了解情况,便于决策和实施。此外,高校还可以主动和周边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实质性联系与合作。全面整合了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资源,便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职前职后一体,理论实践并重,教学研究结合。本机制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给准教师提供专业化学习平台,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化提升平台,为高校幼儿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化实践与专业化教育平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把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把幼儿教育、教学与教研及产出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系统。

(三)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功能

该机制能有效解决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当地输送高质量幼儿教师师资。通过“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机制的建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训练、实践、研究、检测条件和相应的保障,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系统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输送保质保量的幼儿教师,切实解决目前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

2.培养多层次师资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建立一支多层次师资队伍,专家型教师(研究机构专家)、理论型教师(高校教师)、技能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师(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实战型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组成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职前教师的培养和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培训者,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幼儿教育培训者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

3.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一大批具有专业化意识和专业化水准的在职教师,提升他们的理论功底、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不发达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欠缺的重大问题,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促进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推进幼儿教师继续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素质幼儿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队伍。

4.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要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一体化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周雪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5(Z1).

[3]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幼儿教育,2005(5).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03]13号)[Z].2003-03-04.

[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Z].2010-11-21.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刘利民说,随迁子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这个群体还会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对随迁子女要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去年公安部、教育部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做了解读。将来我们对于随迁子女是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来解决入学问题,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的流程、证明的要求,提供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刘利民同时表示,2010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是50%,普及率不够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提出教育的改革要率先从学前教育普及推动,因为2011年在全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前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家都认为学前教育会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很重视学前教育。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期和第二期已经顺利完成。第一期,中央财政拿了500亿,地方财政拿了1 000多亿;第二期力度也很大。目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提升到75.5%,在园的孩子已达4 400万,这也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至于学前教育能不能够进入到义务教育,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就是九年,“十三五”期间不会上延或下延。

124家假冒北京大学招生的网站被曝光

《中国青年报》消息 “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网”“北京大学研修班”“北京大学国学网”……近日,北京大学官网主页、北京大学官方微博相继曝光124个未经该校授权招生的网站。

如今,离该校曝光名单公布已有一周,北京大学相关负责部门正根据公布结果,与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协调督促处理进展,并相继关停网站。

最近公布的这批虚假网站多经北京大学校内工作人员或是校外知情人士举报而曝光。截至目前,这124家虚假网站有一部分已经无法访问,但诸如“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网”“北京大学培训信息网”等依旧可以打开。这些网站假借北京大学名义开展招生宣传,其网址多含有“PKU”等字样,主页亦使用了北京大学的Logo等信息,声称培训地点皆在北京大学校内,甚至有的还标注能够获得北京大学的学历证明,价格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这批网站多属于成人继续教育性质,以补充技能、拓宽知识、增加名校背景为噱头,借市场化培训来牟利。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部的学历教育投诉处工作人员说:“我们与其他学院举行的教育培训是业务指导关系,和这些网站没有任何往来。”北京大学法律顾问办公室考虑将通过行政或者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负责人称,目前学校处于放假期间,暂无下一步动作。

那么,为何这124家虚假网站能够顺利申请过关并对外招生?国家工信部负责“ICP/IP及网站备案”的相关负责人称:“一般的教育机构或者有合法教学资质的主体申请网站,我们一般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域名、IP地址下发一个备案号,之后会对网站内容进行定期监管核查,如果查出是虚假网站,将直接封停。但许多网站钻了空子,在申请完后对网站本身进行改动,添加学校的相关标识,以假充真。”

每年暑期都是培训高峰时段,由于缺乏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习惯通过各类搜索工具搜索培训信息的学生往往很容易上钩。对于这些真假难辨的教育培训网站,应该如何甄别?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就导致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家长为了儿女的前途着想就会不停往有优秀资源的公立幼儿园挤,部分地区的公立幼儿园的报名人数出现剧增,就使得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上学变得异常艰巨。为了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家长只能通过各种其他的渠道来进行获取,而不断提高入园的报名费就成为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就致使幼儿园的报名费越来越高,幼儿进入好的幼儿园越来越难,越来越贵。

幼儿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自理能力基本上没有,在接送幼儿上学与放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校车的安全性。但是近几年来,校车安全事故屡见报端,这充分说明了幼儿上学与放学的安全情况非常糟糕。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并没有完善的校车接送制度,而“校车”的安全质量也不高,使得幼儿安全上学放学成为一大难题。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萌发爱国情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时期。但是,依旧有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园的老师帮他们带带小孩。如果家里有爷爷奶奶帮着照顾就不用把孩子放进幼儿园进行教育了。又有一些家长过分看重表层现象,将学前教育看做是培养幼儿知识的工具,追求孩子会背多少诗,会认识多少字这样的表层现象。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内涵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

2学前教育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以及家长片面追求学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优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将小学学习的内容预热以应对接下来的小学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就使得原本属于学前教育的内容被小学教学内容替代,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也没有达到学前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不仅如此,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将幼儿束缚在教室里进行学习,缺乏相应的活动锻炼,加上幼儿没有正确的坐姿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得不偿失。

3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极高的耐心和宽容度,而且还需要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科研能力和意识以及识物察人的智慧。但是目前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缺乏这样高水平的教师,往往是一些教过小学生的年轻老师进入幼儿教学岗位,来满足目前迅速发展的学前教育规模。这些教师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缺乏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导致学前教育的水平以及幼儿的活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比较薄弱。

4幼儿园建设经费紧张

与幼儿园报名费水涨船高鲜明相比,学校建设经费却时常捉襟见肘,幼儿园建造的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也没有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支出,但是这仅限于部分公立幼儿园,其他幼儿园往往是通过自筹经费来完成对幼儿园的建设工作。经费的紧张,直接导致幼儿的活动设施减少,缺乏必要的相应的游戏活动,降低了幼儿的活动机能。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1实行短期的家长学前教育培训

市场经济的繁荣,部分家长只顾挣钱而忽视了孩子的学前教育,没有对学前教育形成良好正确的认识,缺乏超前的学前教育意识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短期的家长学前教育培训可以让家长更加明确学前教育的内涵以及重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中来。让具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发展需要,将部分可以由家长完成的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教授给家长,以求通过双方的努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监督管理制度

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内容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以确保学前教育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将会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得到改善,将原本属于幼儿的学前教育还给他们。

3加大专业幼师的培养力度

专业幼师人才的输送有赖于高校的培养,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幼师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从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方面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偏远地区幼师的薪资待遇,以改善农村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4争取政府支持,提高投入力度

部分私立以及偏远地区的公立幼儿园应该尽量争取到政府的支持,以不断增强幼儿园的建设水平,提高幼儿园活动设施的标准,以丰富学前教育活动资源,切实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总结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以及投资力度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就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前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信息化

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1.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经费的大量投入。学前教育不属于政策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的占比中,仅仅为1.3%,与国际水平的3.8%相比,差距很大。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在所有幼儿园总数的占比中,达到了68.7%,尤其是农村开办的,基本上都是民办幼儿园。这些一般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大多数都承受不住太多的资金投入,与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根本接触不到。地区性的经济发展,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就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幼儿园内部多媒体活动室、投影仪以及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基本齐全,部分幼儿园甚至实现了100%的网络接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配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就比较低下,很多幼儿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信息化硬件装备,教学设备仍是以录音机、电视机为主,30%左右的幼儿园甚至任何设备都没有。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个地区也存在差异。城市与乡镇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教育失衡现象尤为严重。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改善区域差异以及城乡差异,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

2.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在幼儿园得到充分发挥,其关键点在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2011年12月颁布时,明确要求了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虽然这一要求并阐述的不是非常具体和明确,但是已经充分表明了我国政策目前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幼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以无法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个别地区有的进行了教育培训,但是涉及面比较狭窄,培训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国外学者霍兰德就指出,目前幼儿教师之所以无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整合,主要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将信息技术当成了传统的教学工具,对其的看待眼光不是发展性的。她强调,整体的幼儿教育应该适应“适宜性”原则,只有从幼儿的身心角度出发,开展适宜幼儿的教学模式,设立一些合适的教学活动与游戏,这样才能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融合在学前教育中。

二、科学地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建设的基本措施

1.配备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要把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建设网络设施时要采用辐射小的网络技术设备,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环保型的学习环境,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幼儿园内接入无线网络,并且可以在班级上网。示范幼儿园以及信息化实验幼儿园可以尝试园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尽可能地为幼儿园配置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同时配备电子白板以及教学投影仪,适当增加园内的电脑设备,为教师、幼儿和家长提供充足的网络媒体资源。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核心,就是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增加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技术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立更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幼儿的全面认知与学习,帮助幼儿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将语文、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这五大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实现各领域之间的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使它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的结合。只有在学科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才能提高幼儿对于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设备的感性认识,提高计算机在幼儿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结语

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就是幼儿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度不如中小学以及其他高校。其次,就是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国政府以及一些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且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及发展策略,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会一直走下去的。

参考文献:

[1]邓君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管理创新,2014,(22):113.

[2]吴文涛,赵栋栋.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67-70.

上一篇:集成电路知识范文 下一篇:数控编程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