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7:39:41

学前教育学论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 领域分布

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也反映了某学科领域关注的主题。为了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状况,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2000-2010年53篇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摘要、目录以及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发现选题特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学前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选题基本情况

(一)样本基本情况

(二)研究领域与主题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儿童发展

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共19篇,主要以儿童心理、能力、行为等发展特点为主,如幼儿元认知、幼儿特质理解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对大班幼儿故事听读理解的影响、3-6岁儿童数学单位概念与非标准空间测量能力的发展及关系、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空间概念特点、科学探究特点、类型与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教育与各领域教育

关于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共15篇,其中,3篇论文是有关儿童教育,针对儿童教育提出了新观点,拓展了儿童教育理论。例如,在《论童年再构与儿童教育转向》中,作者侯海凤提出儿童教育应当建构生态童年,并认为,“要维护童年生态,就必须实现儿童教育时间之‘取法自然’与教育空间之“视阈融合”。” [1]在《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中,王喜海认为“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教育活动的融合性。儿童教育回归童年的可能途径就是“参与――交融式”教学。” [2]在《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中,候莉敏认为“回归儿童生活的教育直接指向的是儿童生活,儿童的生活是由内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同构而成。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以实现儿童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为其目的,是在儿童生活世界的基础上来构建儿童的教育。” [3]

关于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2篇,其中,6篇论文是有关儿童艺术教育,3篇论文分别是关于儿童科学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2篇有关健康教育,1篇论文有关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野下探讨,如《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视野下的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等。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强调儿童的体验,如在论文《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中,易晓明提出,体验的艺术教育基本构成是:“引领儿童进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引领儿童进入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创作,与作品对话;引领儿童进入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诗性。” [4]

(三)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也是比较关注的选题,研究主题有教师的儿童学习观变革、实践逻辑、交际行为、教研活动中园长与教师的互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中,秦奕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并就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建构提出了内部改善和外部支持建议,外部支持建议有:“政策保障:建立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称评价体系;管理支持:建立合作性的专业学习组织。” [5]

(四)课程与教学

对学前课程的研究主要从纵向的时间和新视角来探讨,如王春燕的学前教育课程的百年发展、变革等、理解视野下的学前理解课程,过程哲学视野下的幼儿园过程课程以及尊重个性差异性的个性化课程。这些研究拓宽了对学前课程的认识,并能对课程实践有所启示。如作者何媛提出学前理解课程的可能途径:“在公共生活中建构学前理解课程的意义;通过教育对话展现学前理解课程的超越性;让儿童的想象驰骋于真实的情境;借助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把握儿童的经验。” [6]彭俊英提出过程课程的目标的基本问题是:“课程目标内在于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变化的。” [7]有关教学的论文分别是有关幼儿园主题教学和集体教学活动,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研究者以幼儿参与的视角,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参与。

(五)教育思想

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是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研究,研究者采用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他的亲属、同事和学生,来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以及对当今的启示。关于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通过访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了解他们蒙台梭利教育观以及影响因素等。尽管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广为人知,一直以来都受到学前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但无疑他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陈鹤琴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六)教育研究方法

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只有1篇。徐琳论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大致为“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科学)方法。” [8]

(七)教育政策、教育评价和其他

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甚少,只有1篇,是关于幼儿教育财政政策,此研究可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参考。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只有1篇,是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其他主题的论文有2篇,分别是有关幼儿班级规则的合理性和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关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研究》中,裴小倩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提出了构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前教育文化适宜的教育建议: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与“全球文化”的对话。表现为:“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兼顾儿童与社会;学前教育的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学前教育课程兼顾民族与多元。” [9]

三、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主题不均衡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这些论文中,选题范围宽泛,涉及到学前教育的各方面,但是,对每个主题的研究不平衡。以儿童发展为选题的论文最多,有19篇,占论文总数35.8%。其次是儿童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论文,有15篇,占论文总数28.3%,从表三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研究中,健康教育、美术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数学教育的研究较少。幼儿教师也是博士研究生关注的选题,有6篇,占论文总数的11.3%。其中,有关教育政策、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等的论文最少,各有1篇。因此,在以后研究中,应重视其他主题的研究。

(二)研究视角多样

有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或学科视野来探究学前教育,如从哲学、语言学、生态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教育等视角开展研究。关于儿童教育和课程的论文大多运用了哲学视角,如《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学前理解课程》《幼儿园过程课程论》等;也有语言学视角,如《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语用学分析》;还有生态学视角,如《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也有心理学视角,如《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还有文化学视角,如《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主要是在艺术教育视角下探讨。总体而言,研究视角多样,在以后研究中,应继续进行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拓宽学前教育研究视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

(三)研究方法结合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学前教育学专业53篇博士学位论文大多会采用几种教育研究方法结合,增强了论文的科学性。一般来说,采用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内容。关于儿童发展的有些论文主要采用了实验法,如有关儿童早期日常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幼儿科学探究特点、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特点、幼儿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等的研究。有的论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如《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分析》《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一项口述史研究》。从哲学视角探讨儿童教育或课程等的论文,主要应用了哲学思辨法。有的运用了行动研究,如刘乃华通过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图画书,探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和评价,构建有效的幼儿生命教育教程,张永英在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变革研究中也进行了行动研究。有的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等调查方法,但都有定性分析。

(四)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

在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只有1篇与国外相关,是《论蒙台梭利之感官教育》。国外学前教育有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侯海凤.论童年再构与儿童教育转向[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候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

[4]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新论[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5]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6]何媛.学前理解课程[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

[7] 彭俊英.幼儿园过程课程论[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9

[8]徐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及现实分析[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9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来说,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便对其打或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当今社会,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顺老人、关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树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成长。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会将孝顺老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与本能牢记在心,从而逐渐懂得感恩。

(二)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以外,另外的时间多半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在学前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去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因此,教师在日程的生活与学习中,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刻表现出关心与爱护,让孩子对教师的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以活动的多样性去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乌鸦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树立一种感恩意识。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要想改进当前学前教育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确保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表率引导作用以外,还需加强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三方面的合作,从而确保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顺利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只能作为他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毕竟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来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整天面对父母的冷漠与自私,长时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变得自私、麻木。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对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却不太看重。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对孩子感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育与引导,父母在关心老人方面若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的话,孩子也会懂得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加强家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情况下,还需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将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让孩子时刻生活在充满关爱与感恩的环境之中,从而将感恩变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随身携带”的优良品质,伴随自己的一路成长。

三、结语

通过关于学前教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要加强幼儿感恩教育,必须从家长、教师与社会三方面入手。只有三方面同时起作用,幼儿的感恩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为改善当前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以及建构的整个过程之中,一定要去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解决的实践问题,一定要在当前设置的课程基础之上提升一些合适的实践课程比例,而且要保证这些实践课程较为丰富。起先,在对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这个问题上,教师和一些相关的课程管理机构一定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确保合适的实习课程时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充足的课程上将有关学前教育的知识以及理论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则,在不断丰盈实践课程的这个问题上,相应的高校课程管理机构必须要依据学前教育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运用更为丰富多彩的实习教学。在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建构的整个阶段,一定要将实践课程与提升学生找出问题、有效分析问题并将其解决的能力相互融合。这不仅仅可以看作是未来选取幼儿教师的重要条件,也可以尝试把自身所学到理论贯穿到实践之中。往往对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教育课程来说,其主要的结构有这两部分:其一为教育见习,其二为教育实习。因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制约,使得一些院校在对教育见习进行安排的时候一直存在周期较短的问题,而且它的见习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好。因此进行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的一个学期开始进行,往往是学习一些备课以及上课的技巧,但是不会过多的涉及到整体的教学活动。在对实践教育的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时,能够在校园里面建立一些教育实习的基地,并且将其与一些幼儿园联系到一起,确保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恰当地进行实践教育的活动。但一定要注意,在整个幼儿园实行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里面,还必须有专业的老师和幼儿园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旁边进行协助与指导,用以更加好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况。

二、融入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里面,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是指的展开一些大学英语的课程、较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有关的德育类课程。尽管这一类的通识知识还不可以直接地影响到学前教学,但往往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速度和他们的综合素质,故而在高校进行学习的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严加重视学习有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有效地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同时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一问题也能够设置一些和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类似的通识教育课程,这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除以上所说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以及通识教育这四个课程的建构,还要添加一些能够进行自主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这不仅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特色,有效强化了某一方面的教学能力,这对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十分关键。

三、结束语

从上可知,由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故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之中,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不仅是在教学的方式上面还是对课程进行设置的问题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故而要恰当地增添一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修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对课程进行重新的建构还一定要把推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可持续地发展作为目标,确保进行幼儿教育的事业能够稳步前行。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四、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学前教育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学前课程的内容是涉及到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又不同于学科的知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该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它既要考虑到儿童身体的和心理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包括儿童生活的全部范围,这样,在采用学科互涉路径的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才能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而且又为学前教育的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支点。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机构所的重视。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创新理念穿插在其中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不断地完善这一体系。因此,只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学前教育创新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还能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到接受知识洗礼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6篇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它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结合。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比较繁多,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学前教育,部分院校已将修业年限增至五年。毕业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加强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职业道德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五、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专业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的改革做个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如果考核形式和内容还是循规蹈矩,那么专业课程改革也就会流于形式,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体现“全程实践,优势定位”的理念,强化实践性,采取面试、口试、课程教案设计、现场教学、研究报告、提交作品、各类专业技能测试等不同组合的形式,以鼓励教学团队不断创新考核方式。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7篇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www.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www.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为鼓励全国各院校(系)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应届毕业生踊跃参与本活动,本届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免收参评费,希各周知。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2-0018-07

【作者简介】朱佳慧(1990-),女,安徽池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2011级在读研究生;王晓威(1988-),女,安徽亳州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2011级在读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门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有赖于对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论的深化。某一门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也正是这门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亦是如此,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将对该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曾有学者对1996年~2006年我国三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2007年~2012年这后续6年我国的学前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之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运用状况的变化,预测未来研究方法运用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利用《中国知识资源系统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以“学前教育学”作为学科专业名称的关键词并将年份限定为2007年~2012年进行博、硕士论文的检索,结果共检索出论文998篇。由于该数据库中没有收录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博、硕士论文,因此,本研究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中搜索了北师大2007年~2012年“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博、硕士论文146篇。最终,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这1144篇硕士、博士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对我国2007年~2012年间的1144篇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元分析,该方法原是传播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适用于对书籍、报刊、杂志、演讲等文本的内容、形式、含义、价值等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的描述。 [2]

(三)研究过程

1. 确定研究方法的分类框架

本研究采用了刘晶波在《1996年~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中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框架 [3](见表1),以便将2007年~2012年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1996年~2006年的进行比较,探索学前教育学领域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

2. 对资料进行归类编码

根据分类框架将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类编码。在归类编码时,为保证编码的信度,本研究中所有研究方法均经过两位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根据统一的编码系统进行单独编码,编码后的检测的不同赋分者的内在一致性为90.4%。对于编码存在异议的地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直到没有分歧。

3. 对数据做统计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和卡方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先分别从“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研究方法的年度分布状况”“研究方法在不同级别学位论文中的运用状况”“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选题中的运用状况”等角度对国内1144篇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1996年~2006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对这六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状况逐一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运用的总体状况

1. 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

从表2和图1中,可以发现质的研究方法、混合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近6年来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使用比例最高的三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思辨法、文献法的使用比例则较低,该结果与1996年~2006年的保持一致。近6年六种研究方法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的使用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质的方法(460篇,40.2%)、混合方法(394篇,34.4%)、量的方法(183篇,16.0%)、行动研究法(46篇,4.0%)、文献法(34篇,3.0%)、思辨法(27篇,2.4%)。这个排序与1996年~2006年的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混合方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思辨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相比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质的研究方法运用比例超过混合方法而成为近6年运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思辨法的运用比例则低于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法而成为近6年运用最少的一种研究方法。

2. 研究方法的年度分布状况分析

由表3可见,不同年份的学前教育学硕士、博士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布是有差别的,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年份所占的百分比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图2便直观呈现了六种研究方法的年度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思辨法和文献法在每一年份都是使用最少的两种方法,而且有逐年减少趋势;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都是每一年份使用最多的两种方法,在2007、2008、2011三个年度,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得比混合研究方法要多,2009年混合研究方法比质性研究方法多,2010和2012年两种研究方法使用频次相当,混合研究方法在近6年保持平稳的持续增长的趋势,质性研究则是在2009年~2011年间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定量研究的使用量在每一年份中都位居第三,仅次于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虽然定量研究近6年的变化幅度不大,但总体来看该方法所占的百分比是在缓慢下降的。行动研究除了在2009年~2010年间有所下降外,在其他年份保持着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2012年间得到大幅度增长。该结果与1996年~2006年的研究结果相比,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的运用比例仍然处于上升状态,量的研究仍然在缓慢下降,但思辨法、文献法运用的比例在近6年的下降幅度则比1996年~2006年间的11年大。

3. 研究方法在不同级别学位论文中的运用状况分析

由表4(见上页)可见,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最多的是质的方法,共437篇(40.7%),其次是混合方法,共376篇(35.0%),最少的是思辨法,仅20篇(1.9%);这与1996年~2006年的不同在于思辨法的运用比例低于文献法成为近6年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最少的研究方法。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质的方法是运用最多的方法,共23篇(32.4%),其次为混合方法和量的方法,都为18篇(25.4%),最少的是文献法,仅2篇(2.8%)。这与1996年~2006年的结果有很大不同,近6年质的方法运用比例超过了混合方法和思辨法而成为运用最多的方法,文献法则低于行动研究法而成为运用最少的方法。

本研究对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运用研究方法的状况进行差异性检验后,发现Pearson卡方值为25.158,p

4. 研究方法在不同研究选题中的运用状况分析

由表5可见,在五大领域、课程、教育方法、师幼互动这四个研究选题中,运用质的方法的比例最高;在教师、游戏、教育评价中,主要使用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并且两种方法的使用比例相当;在儿童发展这一选题中,以量化研究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社会、教育管理、0岁~3岁教育中,混合方法的运用比例最高;在教育哲学中,思辨法运用比例最高;在国外研究、教育历史中,主要使用了文献法和质的方法,而且两种方法的使用比例相当。

该结果与1996年~2006年的研究结果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五大领域、教育方法、师幼互动选题中更多采用了质的方法而不是混合方法,教育管理更多运用的是混合方法而不是质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状况

1. 质的方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460篇(40.2%)运用了质的方法,是六种研究方法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在不同级别学位论文中的使用比例都是最高的,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37篇(40.7%)运用了质的方法,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23篇(32.4%)。质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在五大领域、课程、教育方法、师幼互动这些选题中。

在这460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的硕士、博士论文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多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访谈法。具体而言,有286篇(62.1%)使用到了观察法,并多为以现场观察法或参与式观察法,299篇使用到了访谈法(65.0%),包括正式访谈和随机访谈或非正式访谈。如《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是通过参与式观察为主,并辅以访谈、作品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现场”、参与课程活动设计、观察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来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工作。[4]此外,有77篇(16.7%)在研究方法中就明确指出采用了个案研究法,如《农民工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个案研究》以农民工家庭的学前儿童作为研究的个案,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在农民工家庭所处的四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动态过程。[5]《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是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一位教师及其所在班级儿童为研究对象来研究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运用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建议。[6]

2. 混合方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394篇(34.4%)运用了混合方法。该方法在近6年都是呈现持续缓慢增长的趋势。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376篇(35.0%),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8篇(25.4%)。这394篇运用混合方法的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教育社会、游戏、教育管理上。

这394篇使用混合方法的论文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定量的问卷法或测查法加上质性的访谈法或观察法。如《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外因素,探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7]《城市居住区的学前儿童户外游戏与游戏场地的研究》采用问卷法了解上海市居住区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游戏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不同类型的居住区观察儿童户外游戏,分析儿童游戏行为特点。[8]

3. 量的方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83篇(16.0%)运用了量的方法。近6年量的方法在论文中使用的变化幅度不大,但总体来看该方法所占的百分比是在缓慢下降的。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165篇(15.4%),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8篇(25.4%)。从这183篇使用量的方法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该方法主要运用在儿童发展领域。

量的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查法来收集论文数据。具体而言,有77篇(42.1%)采用了问卷调查法,57篇(31.1%)采用了测查法,51篇(27.9%)采用了实验法。如《心理理论视角下3岁~6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采用实验法研究了3岁~6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总体发展情况。[9]《4岁~5岁儿童模式与排序能力发展的研究――城市与农村儿童的比较》采用个别面试测查的方法考查了城乡4岁~5岁学前儿童模式与排序发展的状况。[10]

4. 行动研究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46篇(4.0%)运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在2010年后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43篇(4.0 %),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有3篇(4.2%)。这46篇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游戏,如《幼儿园性教育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与某幼儿园合作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研究,旨在发展出一套适合幼儿的性教育活动方案,借由方案的实施,了解性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与改变情形为何。[11]《大班幼儿戏剧工作坊的行动研究》以幼儿园戏剧工作坊初步实践依赖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对大班幼儿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12]

5. 文献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34篇(3.0%)运用了文献法。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32篇(3.0 %),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2篇(2.8%)。文献法主要运用在国外研究、教育历史领域,如《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通过系统地阅读蒙台梭利的相关著作,对蒙台梭利散落于不同著述中的观点和见解技能型归纳、整理、分析,把他们整合在课程的框架中,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整体。[13]《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史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史。[14]

6. 思辨法的运用状况

由研究方法的总体频次分布表(表2)可见,在1144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有27篇(2.4%)运用了思辨法,思辨法也是这六种研究方法中运用得最少的一种方法。在1073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20篇(1.9 %),在7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有7篇(9.9%)。思辨法主要运用于教育哲学领域,如《论儿童的精神成长》采用思辨法来论述儿童的精神成长[15],《论儿童的诗性智慧》也是以思辨法来论述儿童的诗性智慧的[16]。

四、讨论

(一)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在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运用日益广泛

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在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的运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都在30%或4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自从2000年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质化研究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出版后,质的方法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进入到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因为质的方法所具有的过程性、情境性、重视研究关系等特点恰好与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定、整体性、动态性相适应,质的方法的思路与学前教育学科相契合,质的方法对价值的认可符合学前教育的特点,质的方法的整体性符合学前教育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质的方法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使其特别适合学前教育研究。[17]

混合方法在近6年的运用比例也很大且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这验证了刘晶波根据1996年~2006年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所做出的“在未来的几年中,混合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仍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预测。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性系统,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自然会呈现出多种形态。近6年,多种研究方法并存,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融会贯通或以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混合研究趋势日益凸显。因为,对于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其利弊,同一选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解决,不能仅凭一种研究范式或一种具有方法就能解决的。[18]

(二)思辨法和文献法在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的运用逐渐减少

文献法特别是思辨法在近6年的运用比例非常小(2%、3%左右)且逐渐下降,这与1996年~2006年的结果保持一致。这种现象首先与研究选题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选题要求研究者使用实证方法,只有教育哲学方面的研究需要思辨法,国外教育和教育历史方面的研究需要文献法,而这些研究选题的数量很少,造成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也很少。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日益认识到了思辨法和文献法的局限以及实证研究的优势。思辨法和文献法收集的并非一手资料,往往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情况。而实证研究则强调深入实际生活,关注问题的情境与过程,容易找出问题的真正动机与深层原因所在。因此,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思辨法和文献法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三)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层次比较混乱

在很多硕士、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的论述中,将质的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放在了同一逻辑层面上。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方法并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它们的分类标准有所不同。质的方法、量的方法、混合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思辨法的抽象概括程度要高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查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而且后面这几种方法的分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笔者参照王坚红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19],认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查法是数据资料收集的方法,其中,观察法特别是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是质的方法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法、测查法是量的方法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资料分析的方法;实验法和现场研究法是根据研究场所的不同做出的划分,其中,实验法是量的研究常用研究场所,现场研究是质的研究常用研究场所;个案研究法是根据研究对象而界定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质的研究中。

五、小结

通过对近6年(2007年~2012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运用状况的分析以及与之前11年(1996年~2006年)的进行比较发现:

(一)质的方法和混合方法在近几年内仍然是学前教育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中的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研究者的学历层次、研究选题有显著相关。

(三)研究者对学前教育领域内各种研究方法的分类层次认识比较模糊。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4.

[2] 转引自: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1996-2006)课题的设计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4.

[3] 刘晶波,丰新娜,李娟.1996―2006 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15-16.

[4] 陈晓红.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 苍翠.农民工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个案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6] 朱珊.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张亚妮.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8] 沈岚.城市居住区的学前儿童户外游戏与游戏场地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9] 张玉梅.心理理论视角下3-6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 杨峥峥. 4-5岁儿童模式与排序能力发展的研究――城市与农村儿童的比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 李珊泽.幼儿园性教育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2] 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作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3] 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4] 姚国辉.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史系统分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5] 苗雪红.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6] 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转引自 刘晶波,丰新娜,李娟.1996-2006 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15-16.

[18] 徐琳.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01):21.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践性教学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高职院校努力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能够胜任当前教育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意见。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实践性教学主要包含四大内容,即:实践教学课程、幼儿园实践活动、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科研训练以及社会实践。

(一)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课程,即:专业课程、活动课程、素质课程。三大课程又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理论课程应该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校在实施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帮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幼儿园实践活动。幼儿园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主要通过实习见习和顶岗实习两种主要模式,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堂游戏、卫生安全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要求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都要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见习,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才艺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绘画、跳舞、歌唱、钢琴、手工等多项才艺,学校可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每学期举行一次才艺竞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竞赛内容即为日常教学中所要求才艺,对竞赛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其他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艺能力,为学前教育教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科研训练。科研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自主研究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锻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学校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培养。(1)选题。老师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所选论文的范围尽量小而精确,要针对幼儿教育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2)写作。学校应该安排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担任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论文的写作。(3)答辩。学校对学生的答辩要严格要求,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然后进行二辩,最后根据二辩成绩决定学生的论文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推迟毕业。

严格的论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原创科研意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措施

(一)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锻炼学生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关研究证实,专项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整体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根据当前学前教育的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为目标。培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包括绘画、跳舞、唱歌、钢琴等多项技能,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幼儿书画比赛、幼儿舞蹈编创比赛、幼儿歌舞表演等形式,在锻炼学生基础技能的运用能力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积极落实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任何技能都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到提高,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学生最好的实践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却不强,而顶岗实习则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以真实的教师身份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互结合,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真正的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一份合理高效的实习计划,将实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有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管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和岗位进行实习。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结合,在进行学生理论知识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研究;研究方法;思辨方法;实证方法;文献方法;混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62-03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前教育研究的行列,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进步。本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将《学前教育研究》所刊载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试图利用《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如作者群和读者群来源广、创刊早、权威性大等,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我国学前教育不同来源的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促进各个层面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学前教育研究》所载论文的质量。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要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其进行归类。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归类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标准。传统的观点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及历史研究方法。王彩凤、庄建东等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分为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实物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质的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刘晶波等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归为文献方法、思辨方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混合方法等6种方法。也有学者根据刘良华对教育研究的分类,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及应用研究法。通过反复分析本次研究的327篇论文,同时结合学前教育学科的特色,本文主要将研究方法分为思辨方法、实证方法、文献方法及混合方法四大类。思辨方法是指用经验总结、哲学思辨及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其主要是基于形而上学的思辨传统,所以和“思辨”相关联。[1]实证方法包括观察、调查等,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2]文献方法就是从所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出发,搜集和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3]混合方法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综合运用或者混合定量和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方法。[4]本研究最后的分类结果如下:实证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其中观察法包括取样观察法和叙述性观察法,而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测验调查。思辨方法,包括经验总结、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

二、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学前教育研究》里刊发的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首先是样本的选择,笔者在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刊名中输入学前教育研究,时间限定在“2002-2011年”得出论文篇数为2732。经过初步阅读,删除了非学术类文章,分别对每期选好的论文进行编号,用spss17.0随机从每期论文中抽取3篇,最终得出本研究的有效样本总数为327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解读,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终分类结果作为本研究的类目,分析单元为抽取的文章。通过仔细阅读每篇文章来确定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分类统计。明确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后,对选好的3名编码员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对20篇样本进行编码,在他们熟悉并基本统一了编码方法后,再分别对另外46篇研究论文进行编码。当编码员有疑问的时候,随时与笔者以及其他编码员进行讨论以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三、结果与分析

1.通过不断地对抽取的327篇样本进行逐篇分析,并按年份进行分类统计,《学前教育研究》所刊论文的研究方法中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76.1%和65.1%。采用了混合方法的论文有103篇,其比例为31.5%。文献方法所占的比例最低为13.8%,远远

低于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的使用频次。思辨方法中的具体方法类别依次按经验总结法、哲学思辨方法及逻辑推理法的优先顺序来归类,其他类型的方法,只要在文章中运用到,论文的篇数相应增加。“思辨方法”中有一半以上采用了经验总结法,其比例为54.6%。其次是哲学思辨方法,其比例为30.9%,而逻辑推理只占到14.5%。“实证方法”研究方法中所包含的具体类别比“思辨方法”多,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量的方法在“实证方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了33.3%。其次是调查法,其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8.2%。我们可以看到,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质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这六类方法所占比例依次为12.2%、11.3%、6.1%、3.3%、3.3%、0.9%。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使用的频次相差不大。质的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及内容分析法使用的频次都很低,不到10%,内容分析法的使用频次甚至1%都未达到。

2.本研究将混合方法的种类进行划分,主要依据是混合方法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的种类数目。分为两元混合方法、三元混合方法、四元混合方法、六元混合方法。其中有47篇论文是二元混合方法,其他种类混合方法的论文篇数依次为39、16、1。

3.从图1可知,思辨方法在2003年运用的频次最多,从2005年到2008年一直趋于稳定,但在2009年降至低谷,但是相对于其他方法依然很高。其在2010年又回升到80.0%,到2011年又有所下降,总的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实证方法的使用情况,总的来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2002至2007年,实证方法一直处于思辨方法的下方,但在2008年实证方法反超思辨方法,虽然在2010年实证方法又低于思辨方法,但是从趋势来看,实证方法有超过思辨方法的趋势。在图中排在第三位的是混合方法,总体趋势是平稳上升的。也就是说,混合方法在今后的运用可能会越来越多。使用频次最低的文献方法,在趋势图上近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卡方检验结果是pearson chi-square=28.343,sig=0.393,说明年份与方法类别并无显著关系。

上一篇:电机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防水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