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05:20:30

液压实训总结

液压实训总结篇1

摘要: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实训课的实践教学。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课中的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液压与气压传动?实施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技术人才,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就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也就是说为社会与人群生产物质财富,培养为社会与人群服务的技术本领,他的“行知合一”“教、学、做合一”“手脑联盟”的观点强调了“做”的重要性,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的技能实训课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应用与迁移转变为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笔者所在学校添置了4套集液压、气动、液压仿真技术及PLC电气控制于一体的THPHDW-1型实训系统,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液压泵站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和液压与气动系统运行维护等职业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在实训课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法。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的学习资源,例如,多媒体、微课、实训操作系统工作台等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进而形成专门的技能学习。它强调的是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模型、实物等,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在大脑中迅速建立起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相关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实施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确定项目任务

实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本地区对学生的岗位要求,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实训项目;也可确定一项学习主题或任务,或以某个问题为学习项目;或由学生自己确定项目。项目任务可以先简后难,循序渐进,例如初学时,学生要学会液压泵的安装与调试和简单的定量泵-溢流阀的调压回路的安装与调试。随着教学的进展,最后以生产上运用到的实例,例如,“鼓风炉加料气动回路的设计”为课题,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才能。

2.制订工作计划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把动手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组合,同时,兼顾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

实训前,教师应列出材料清单,包括要用到的仪器、仪表,做到严格管理,还要强调实训安全。此外,通常以6节课作为一个项目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项目任务,讨论形成设计方案,选择所需要的元器件,这个过程一定要仔细,同时注意控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3.实施工作计划

分组时,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实训开始时,老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做,以后逐步发展为教师设计、学生做,最后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明确项目目标,画好设计图,及时作好数据记录,规范工艺,安全操作;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进行质量检测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抽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小组间竞赛等形式检查实训效果,将各项成绩录入电脑评价系统,自动生成总评成绩。课程结束前5至10分钟,教师可以归纳总结项目完成所取得的成绩、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要注意的事项,提高项目教学的效果。

实训课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3Q7S”标准将所有的实训器具分类摆放,恢复实训前的状态,场地清扫干净,为下一次实训做准备。实训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填写实训报告。

三、小结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验了真实的社会劳动实践,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爱云,王健,帅伟.谈项目教学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2]马春峰.《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教学探讨和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3]王瑞清.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液压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液压与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须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很少接触到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工作。因此,培养目标的调整方向应注重实践,务实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降低该课程相关理论的难度和深度,删减课本中过难、过深的理论推导、原理分析、设计计算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作者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改革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转变教学态度,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带有明显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转变教学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甚为关键。作为教师应转变角色,融入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跟着你的步伐走。教学手段应丰富,现代化教学多采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善教学环境,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将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拆装过程展示出来,边讲边演示,清晰而直观,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播放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明确课堂目标,总结简洁精练

高职学生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如果直接讲解,多数学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般在上课前先督促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主要内容,先明确学习目标,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课程内容讲解结束时最后简洁精练地总结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液体静压力方程时可总结为“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负载”,在讲解连续性方程时可总结为“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流量”,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3.注重理实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安装、调试、维护一些典型的液压系统。为此,学院建立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实训室的投入使用,可以将很多理论知识搬到实训室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如在学习液压泵时,教师可在实训室一边讲解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的拆装,并提出一些关于易发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等问题,让学生实践拆装。这种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

4.利用仿真软件教学、注重读图能力培养

能读懂典型液压、气动系统图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增加典型液压系统图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更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虽然借助多媒体有很多动画、视频,但要学生完整分析一个液压原理图,大部分学生反映液压原理图不容易看懂。这时需借助一些常用的液压仿真软件。学生自己利用液压仿真软件制作回路,进行动画仿真。这些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比较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考试笔试成绩评价学生,学生往往是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完就全部忘了。改革考评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平时学习表现(20%),实操考试(40%),题库随机问答(40%)。题库中的题型有选择、简答、读图,其中每个学生随机回答简单题一个、读图题一个,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到了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可以用上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改革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之处,但只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任保臣,姬耀锋.高职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液压与气动,2011(3):41~43

[2]张翠翠.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09(3):141~142

液压实训总结篇3

作者简介:宋飞燕(1977-),女,满族,内蒙古赤峰人。讲师职称,2007年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利用有压流体(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为介质来实现控制和运动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种领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它与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密切结合,发展成包括传动、控制与检测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大类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学科。2010年,我院利用欧元贷款购置了德国FESTO公司全套教学培训设备,其中包括20台套液压与气动实训系统和配套FluidSIM仿真软件。设备的引进结束了黑板上做实验的艰难教学条件,实现了“任务下达――设计和仿真(利用FluidSIM软件)――安装与调试(利用FESTO液压气动实训设备)――任务检查和评估”这种任务驱动式【2】教学。

1 FESTO液压气动实训平台和FluidSIM软件

FESTO气动实训平台包括能够完成各种常规回路的控制阀十余套,能够完成气动线性工作元件基本控制、复合控制、步进控制、顺序控制、压力控制、电气动回路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等项目。液压实训平台提取出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液压元件和各种电气元件,按照工艺应用而配备,可以进行典型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等项目的实训。FluidSIM软件由德国FESTO公司专门用于液压、气动及电气液压、电气气动设计与仿真的软件。包括FluidSIM-P和FluidSIM-H两个子模块,分别用于气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该软件操作简便,灵活,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含有150多种标准的液压、气动和电气元件。使用该软件,可以方便的实现回路的连接和仿真,可以通过单步仿真逐步理解回路的原理或者进行回路的调试。通过设置,可实时观察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如缸体的运动速度、输出力、油路压力、泵体压力等等。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2 仿真和实操相结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3】。学生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教师作为设计者,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任务设计要契合工程应用实际,以工程项目作为引导。要让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对于生产企业实际项目,要有相应的背景知识作铺垫。例如,机械加工中心液压回路任务,需要学生对加工中心的外观、结构、工作原理具备初步的了解,否则,不易理解和分析出系统需要有夹紧缸、进给缸等执行元件。

2、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任务的轮廓、所蕴含的目标指向和目的意义。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可越俎代庖、过多干涉,否则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例如,液压缸差动连接任务,学生已经在教师的传授下理解了执行元件在回路中需要利用普通连接实现工速运动、利用差动连接实现快速运动,那么下一步,就需要自行选择元器件实现二者在行程某点上的切换。这需要用到学生们在前序课程中习得的关于换向阀和行程控制的知识以及其逻辑推理能力。此时,教师要沉得住气,激发学生自行设计,以期其取得成功后的快乐、自信和满足。

3、 在任务检查和评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总结,使学生对习得的技能、经验和素养养成认识更加清晰化和深刻化。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辞,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来的人格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风气,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通过自身或者团队的努力成功完成了某个任务,教师要告诉学生:你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集体财务意识等等,要明确告诉学生,你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养成了纪律意识和尊重他人的素质,你完成任务不作弊、不取巧、按时提交,这就是诚实守信和严谨务实。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赏识教育,正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良好师生关系不但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备强大的力量,同时教学相长,对教师育人能力的也是极好的促进。表1是我院液压部分教学选取内容和任务设置。

表1 我院液压部分教学选取内容和任务设置表

序号

学习情境

学习子情境(任务)

学时

合计学时

1

千斤顶液压系统分析

1.1液压传动认知

4

8

1.2液体缸的拆装

4

2

供热油罐车的液压系统分析

2.1液压泵及液压马达

8

24

2.2方向阀及方向控制

8

2.3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3

机械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分析

3.1流量阀及流量控制

8

16

3.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4

注塑机液压系统分析

4.1压力阀和压力控制

8

16

4.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5

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分析

5.1多种速度控制

8

16

5.2系统设计、仿真和安装

8

3 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拓展

液压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课程教室 职业能力 液气传动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液气传动技术课程是机电和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对各种液气传动元件接触很少,没有感性认识,对学习这门课程很容易产生难懂难理解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在普通的教室进行,技能训练在实训场进行。整个教学过程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为了避免上述弊端,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课程教室。而液气传动技术课程教室的建立正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另外,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学”和“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课程教室的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改善教学条件,让真实的设备情景和企业标准操作规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加有效地改变教学策略。现在我校不断加强课程教室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 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教室不仅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课程教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老师在课程教室上课时,应注意理论教学的深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现场操作气氛的学习氛围。

1.1 课程设置应以社会为衡量标准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综合技能型人才,在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程设置必须以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融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综合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到技能知识,还要注重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关注自己在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得到成功的喜悦感。学生要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新。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

1.2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不是随随便便,拿着书本就能开始的,必须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设置,完善课程安排,强调知识教育的系统性,让学生把握重难点,老师也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的设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广泛越好,而是要细致、精炼,只要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能足够他们使用,并得以全面发挥就可以了,这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我们不会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只要保证学生能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胜任,并能胜任岗位工作,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职业教育,要体现要什么,教什么的目的。课程内容安排要具备实践性,学生能通过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产生直接效用。其次,教学模块中每一项目的学习和训练都必须围绕岗位需求来设计。例如,以液压气压传动在实例中的应用为认知起点,以液压气压传动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为依据选择典型实例。以液压传动的四部分组成为主要内容,对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采取现场教学、多媒体、元件拆装、项目任务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去认识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再把元件组合成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中回路的设计、安装维护采用指定单位的项目及设备完成,如某企业“液压滑台的调试维护”、“数控机床液压气动部分的装调维护”等项目实训,去加强液压与气动综合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选取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元件到总体回路,从基本认知到实施完成回路系统设计、连接、调试维护等技能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的认知规律。按照训练的项目先后和需要将这些理论内容加在不同的项目之中,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项目训练所需要的。

在综合训练模块中,主要是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与企业对接。我们以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项目基本上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使学生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能够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强调岗位规范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这过程中也可结合考证进行强化训练。

2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建设课程教室

课程教室的建设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一方面教师通过设备演示和连接达到讲解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理论和技能知识要点;另一方面,教师更好地将企业的生产方法、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要求直接演示传授给学生,避免了以往的那种盲目地讲解和训练,学生经过若干时间的训练后到企业仍然不能顶岗生产的尴尬局面。另外也避免了由于车间的嘈杂与混乱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要体现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特殊性。要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液压与气动的工作领域与工作过程。

(2)在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学”、“做”的互动。抓住本课程的重点:液压元件及其应用;液压系统中的速度控制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气动基本回路。难点是液压压力控制阀的应用;液压回路调节及控制;在重点及难点处安排了课内实践及讨论内容。通过选用典型案例应用项目,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案例应用项目教学活动中明确学习领域的知识点,并掌握本课程的核心专业技能。

3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课程教室,加强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以理论联系实践为教学原则,处理好学生动手与动脑二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一体化,减少复杂、松散的教学环节。如果在课程教室中进行实践操作,首先要注意学生、老师安全,老师要把容易出错的部分重点指出来,其次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在融入行业标准、行业准则等方面的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应注重专业案例的积累与开发,以多媒体、录像与光盘、案例分析、在线答疑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专业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提供给学生现在社会中最常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4)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课程教室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程教室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以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课程教室实现了教学的一体化,完善了教学环境,为了保证其教育作用,我们还应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课程教室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一位老师要承担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并能在教学中合理规划,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联系,而这些,都需要专业能力较高的老师才能完成。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又陆续派送多名教师到企业培训。通过这样的平台,教师们进行了“理―实”结合,按照企业生产流程顶岗生产,同时也学习了企业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个过程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课程教室教学过程中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将课程教室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课程教室搭建了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液压气动控制工学项目的完成及后续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中相关项目的需求,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中间纽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教室的建设必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佟强,张素云.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国职业教育,2010(15).

[2] 易贵平等.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与校合企作培养模式的应用.中职教育,2009(3).

[3] 毛祖格.液压技术.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 李慕洁.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液压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液压传动;工匠精神;理实一体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82

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中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制造”“创新工程”“强基工程”“信息技术”“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这些发展方向与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依靠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是中国发展制造强国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显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新的时代任务。工匠精神的回归成为时代的召唤,《液压传动》课程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一门必修课,必然承载着“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是必然趋势。

1 工匠精神的解读

工匠,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有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一种匠人精神,它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 “工匠精神”是制造工业的灵魂,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2016 年,“工匠精神”首次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已形成“大国尚技”的浓烈社会氛围。然而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种隐形知识的培养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植根于实际的工作之中,必须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师傅的“口传身授”。

2 液压传动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植根于实际的工作中,课程的教学即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载体。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融入工匠精神责无旁贷。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工匠精神进行内化,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2.1 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液压传动》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具备初步设计和搭建简单液压系统的能力,初步具备机床等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职业能力。

《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除上述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还应有以下有关职业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专业、敬业的职业态度;

(2)培养学生碰到问题迎难而上,专心致志解决问题的态度;

(3)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与创新设计意识;

(7)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8)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整合

为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技术进步是必然的,必须适时、适当加入学科前沿知识,注意知识的更新以适应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高要求。最近几十年,由于液压技术应用了微电子技术,推动了电液协同传动控制。液压技术正朝着机电液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拘泥于书本,结合本校实验实训设备现状,将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删除关于流体力学的一些理论推导,液压系统中压力损失的计算以及液体流经小孔和缝隙时的流量计算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对液压传动知识和技能掌握之外,还巩固和强化了电气控制的知识,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 学做统一,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

《液压传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学生的学做统一。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精心安排训练项目,进行能力递进式训练。教学实施中没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之分,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师布置液压系统装调任务,学生动手连接油路,完成指定功能,教师讲解所用元件结构,学生依据所学解释液压回路工作原理。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做统一,实现 了“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并重。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将企业“6S”管理规范贯彻执行,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不符合“6S”管理规范的操作习惯和技术性错误,以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专业、敬业的职业态度的目的。建立 “6S”管理考核制度,让学生们互相监督、考评,考核结果直接计入操作成绩,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鼓励学生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能力递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绦性件的动作要求,由学生来自由发挥,自行设计液压回路和电气控制回路,或者采用PLC控制技术进行控制,并自行检验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师则口传身授,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旨在培养着学生耐心、专注和坚持的精神,而这正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所必须具有的特质。“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必须一丝不苟的在技能训练中去培养和形成。

3 总结

(下转第231页)

(上接第205页)

通过对学院2014、2015 级机电专业的《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实践,“工匠精神”内化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能够让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值得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玲玲.突出“工匠精神”培养的《特色食品检测》课程建设[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02):8-10.

[2]薛德祥.立足“鲁班文化”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5):93-95.

[3]周闯,赵凤莲.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12):187-188

[4]陈小江,王荣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液压与气动课中的应用和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6(04):60-61

液压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液压钻车;丁集煤矿;岩巷掘进

中图分类号:TD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27-01

1 引言

丁集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5Mt/a的特大型煤矿,采用立井开拓。提高岩巷机械化水平,增加岩巷单进,对加快生产接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丁集矿引进了第一条CMJ2-30型液压钻车,通过摸索、调整出货系统和施工工艺等,最大限度发挥钻车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2 工程概况

西二11-2回风大巷,设计工程量约1400m,为西二采区总回风巷。岩性以泥岩、中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巷道净宽5200mm、净高4050mm,掘进断面19.28m2,净断面18.15m2。采用锚网喷支护,使用φ22×2500mm的高强锚杆,间排距800×800mm。过断层或顶板较差段采用架29U型棚、喷浆支护[2]。

3 施工设备、工艺

3.1 施工设备

施工中采用张家口宣化华泰公司生产的CMJ2-30型液压钻车打眼、P-90B型耙矸机和DSJ-80型皮带机连续出货。CMJ2-30型液压钻车主要参数表1所示:

3.2 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参数:CMJ2-30煤矿用全液压钻车掘进钻车采用六棱中空钎杆¢43mm一字型钻头打眼,全断面一次起爆;配合P-90B型耙矸机装矸。

迎头施工采用液压钻车打眼、人工装药爆破。掘进与永久支护、钉道等实行多工序交叉平行作业,以提高工时利用率。每循环施工前,按给定的巷道中、腰线,画好巷道轮廓线、点好眼位。采用液压钻车按照点好的眼位进行打眼,装药前退出钻车至安全地点。放炮后进行顶部临时支护,然后进行拱部永久支护。耙矸机进行倒矸、出货,两帮打锚杆进行支护,最后喷浆成巷。

4 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针对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又是首次使用液压钻车的现状,矿采取“组装现场当课堂,厂方专家理论培训,组装后地面实操培训”的方式,强化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3]。

4.2 推行中深孔爆破,使用掏槽新技术

巷道采用全断面一次装药一次起爆。炮眼深度由风锤打眼时的2.0米增加到2.3~2.6米,循环进尺也由原来的1.6米提高到2.2米。炮眼加深后,造成掏槽部分崩出矸石大,有时出现掏槽眼放不掉。我们探索出复式楔形掏槽技术,即在大掏槽眼内在施工一个1.5米左右的小掏槽眼,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4.3 创新排矸方式,提高排矸能力

巷道断面较大,矸石量大,排矸的快慢是能否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环节。为此建立了适合液压钻车作业线的快速排矸系统,即迎头采用耙矸机出矸,后接皮带机,在皮带机头建立卧式矸石仓(长度约30m,存矸量100m3),实现了矸石快速连续装运,提高了系统的排矸能力。

5 液压钻车的优点

(1)改善施工安全环境。液压钻车采用液压系统传动,没有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工作面的能见度,噪音小(比气动凿岩噪声可降低5―10分贝),改善了操作环境。有利于顶板管理,司机操作位置位于永久支护下工作,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该机械化作业线自投入使用以来,未发生人身伤害事故。(2)循环作业缩短,提高单进水平。采用液压钻车打眼,比传统风锤打眼速度快3倍左右,实现了快速掘进。耙矸机+皮带机+卧式矸石仓+耙矸机+矿车的排矸系统,提升了系统的排矸能力。目前该液压钻车作业线大断面平均月进为80m,最高月进91m。(3)工效高,劳动强度低。液压钻车凿岩效率高、速度快。液压凿岩速度可达0.8-1.5米/分钟。且打眼仅需2人,打眼、出矸主要靠机械完成,整个掘进头用工55人。工效由原来的炮掘0.9m/(月.人)提高到1.44m/(月.人),职工劳动强度较传统施工降低。(4)提高施工质量。@车能保证钻孔深度和间距的精度,液压凿岩爆破后巷道尺寸和表面规整,提高了施工质量。同时有利于巷道质量标准化的创建。

6 液压钻车存在问题

(1)钻头更换困难,堵钎处理没有专用工具,耗时长。(2)液压配件不耐用,易损坏,影响生产。

7 结语

全液压钻车在丁集煤矿岩巷掘进中的应用,为适应煤矿减员提效、安全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对钻车的使用有积极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春明.CMJ2-17HT液压钻车及配套设备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4):18-20.

[2]赵学社.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4):1-10.

液压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58-02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达到培养目标,需要各专业课程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开发适应高职教育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设施的短缺和教学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如何改造实训设备和完善实验室建设,实现加强技能培训的课程目标,成为后发展地区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进行探讨。

一、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理论知识,对已有设备的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液压传动及气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液压传动及气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对常用的液压传动及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学会正确选用、合理使用、维护、管理液压设备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液压传动及气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为运用液压传动及气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打下初步基础;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能够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

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与发展,进一步了解我国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国情,向国际先进技术学习,把握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很少接触到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等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具有实用性、适度性和职业性,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来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种渠道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存在许多困难,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元件结构复杂、工作过程抽象等。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很大地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介绍一些抽象的概念,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感性认识胜于理性认识等特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践环节完成理论内容的学习。然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又带来了设备不足、类型不配套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是整机购进的液压实验台,仅限于完成理论验证实验或演示性实验。为完善设备的教学功能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笔者及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将原有QCS008液压实验台上的元件重新分区组合,后台连接重新布局,重新设计实验项目。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拓宽了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项目,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二)自主研发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大多数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设备是由生产厂家按固定模式连接,主要为理论验证或演示性实验而设计和生产的。这些设备实验系统和回路适应性差,实验项目单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按照指导书“模仿”指定的项目进行理论验证,不能自行拆装元件,不能安装和调试回路,学生自行设计的控制回路也无法验证其正确性,以致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难以调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一些新发现、新想法和新思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也难以得到动手试验及验证。为了解决整机固定式液压教学实验台功能单一、实验方法死板等问题,笔者及学院教师自行研制开发了方便装、拆的单元组合式液压系统实训台,弥补了实验设备和功能的不足。在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按要求从理论上设计出工作系统,利用实训台组成真实的系统,并进行反复试运行调试直至能实现项目要求的功能为止。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方位的训练和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三)打造“三明治”教室,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满足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的需要,笔者及学院教师创建液压“三明治”教室。把实验室和教室合为一体,学生的身边实实在在地摆放着实验台、实训台、实物总成和元件,形成声、像和实物融合一体的立体教学环境,使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特点,符合高职学生“以形象引导抽象,从感性过渡到理性,从实践导入理论”的认识规律。课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发挥课程网站优势,拓宽课程教学领域

(一)建设完善的课程网站

液压实训总结篇8

1.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29~76岁,入院时出现低血糖或高渗性酮症酸中毒8例,糖尿病史2~18年,以5年以上居多;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经CT证实有脑梗死。临床表现头痛20例;昏迷10例;眩晕、恶心、呕吐28例;不同程度瘫痪和(或)痛温感觉异常36例;运动和(或)感觉性失语10例;构音障碍、饮水反呛、延髓麻痹10例;褥疮5例;糖尿病足12例;中枢或肺炎引起的发热8例,尿路感染8例。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评价疗效:治愈29例,显效9例,进步7例,无效3例,恶化4例(其中3例死亡)。

2.一般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其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的标准,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调节治疗方案。交接班时要认真观察记录瞳孔是否等大同圆及对光反射的灵敏度,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其他方面应注意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褥疮录。梗死部位不同可引起尿潴留或尿失禁,及时给予导尿,还应该注意尽量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嘱患者家属慎用热水袋热敷,防治烫伤发生。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脱水剂应用及护理: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大部分有脑水肿。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脱水剂。对于急性期血压增高患者,严密观察血压波动。如血压180/90mmHg以下可不予处置,超出此范围可采用降压治疗,但过程要缓慢平稳。因为血压降的过低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量减少,使缺血半暗带的恢复受到影响,加重脑梗死。此外,还应该预防皮下注射部位渗液,甘露醇为高渗性溶液易引起局部皮肤坏死。血糖检测及护理:①有合并症者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7.8~11.0mmol/L的患者3次/日监测血糖;血糖11.1~16.7mmoL/L的患者每4小时测血糖1次:血糖≥16.8mmoL/L的患者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建立血糖定期监测登记记录,准确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脑梗死后应激引起血糖增高,合并有糖尿病加大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又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脑组织对血糖浓度的改变又非常敏感,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形成恶性循环,增加脑梗死病灶的再发。所以护士要及时巡视,警惕低血糖症状发生。体温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有肢体瘫痪,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对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检查身体受压部位皮肤血运情况,定时指导患者健肢支床,抬起臀部,定时局部皮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高度警惕褥疮的发生。尿量观察:尿量是观察患者肾功能及全身代谢最好的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肾脏缺血严重,易发生肾坏死,脑梗死患者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而甘露醇属于高渗液,能够损伤肾脏,同时甘露醇结晶易阻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等肾损害。所以要严密观察尿量、颜色、性状成分,当尿液中出现絮状沉淀常为肾功不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的蛋白尿或真菌感染引起的上皮细胞脱落物,出现此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脱水过多时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所以根据尿量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维持体内稳态平衡。

昏迷患者一般护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遵医嘱雾化吸入,并要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对于球麻痹易发生呛咳的患者饮食中避免误吸,加强口腔护理应。双眼闭合困难患者,涂抹0.5%的金霉素眼膏,防止角膜溃疡,双侧球结膜水肿的患者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以预防感染。病房紫外线消毒1次/日,1小时/次,注意覆盖身体,尤其是眼部。

3.康复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上一篇:制图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学前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