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04:26:13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1

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传媒行业实践性强,对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高,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形态的快速变更和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传媒教育虽然经历了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急剧扩大的规模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供求出现较大错位和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校尚未完全摆脱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需要。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综合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积极探索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获得社会认可。

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携手建立了融合教学、实训于一体的长江传媒学院,2011年、2012年还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建了西部第一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和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把省级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120多位记者、编辑、主持人“平移”到大学的传媒空间里,大学师生和省级电视台专业团队联合出品相关电视栏目,实现“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这在国内还相当少见。长江传媒学院的探索值得参考研究。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殷俊教授。

记者:殷院长,您好!请先介绍一下长江传媒学院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殷俊:为适应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长江上游创意产业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需要,促使传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于2009年6月携手共建了传媒与高校相互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学院,因坐落于长江南岸之滨,又为了纪念新闻前辈范长江先生,命名为长江传媒学院。学院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以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为办学重点,坚持“构建真实传媒制播环境,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的思路,探索建立传媒理论与传媒实战融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4年来,学院邀请国内外传媒业界和学界名家举办“长江传媒论坛”学术报告和讲座50场;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手出版了“长江传媒实战丛书”;构建了1300平方米传媒发展中心;“平移”了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卫视和地面频道专业团队120多位传媒工作者加盟,与师生共同制作出品真实电视栏目;探索“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

记者:长江传媒学院与国内新闻传媒学院相比,有何创新和不同之处呢?

殷俊: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型学科,在学科发展上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建设的目标不在于其高深莫测,而是在于其对传媒应用的指导价值和作用,教学的根本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下对传媒学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闻传播教育一直有个开门办学的好传统,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即把业界学界的高手请进校门,为传媒学子办讲座作报告,启迪思路开拓眼界;“走出去”即带领传媒学子到各大媒体参观学习实习实训。与我国先进的新闻传媒学院一样,长江传媒学院坚持了这个好传统。学院更进一步地发展在于,一直坚持构建传媒真实环境,促进教学教育环节与传媒实战融合。学院携手重庆广电集团建成了西部硬件条件最好的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包括专业播出级高清标准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和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实训中心、审片中心等;携手重庆广电集团打造了西部软件条件最好的教学实训团队,包括重庆广电集团所属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科教频道120多人的专业团队完成整体“平移”,并与传媒学院师生融合开展教学实训实际操作。学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手设计了“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传媒业务课安排到传媒实训中心,由广电专业团队和学院教授形成共同的业务课授课和实训培养团队。在教学体系当中,新增顶岗实训内容,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按照各个专业技术岗位顶岗学习、实训,在中心团队共同带领下把理论知识和制播节目结合起来,熟悉并基本掌握省级电视台节目制作编播的基本规律,构建起了“记者编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教师——记者编辑相互挂职”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重庆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总监等以手把手相授的方式、结合每日审片、每周点评,让资深传媒工作者和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成长为技能突出、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后备专业人才,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记者:将省级电视台平移到大学在我国传媒教育中确实是首例,在注重传媒教育专业化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会不会产生理论培养不足的问题?

殷俊:在构建真实的传媒环境,为学生们创建最优质的实践条件的同时,学院在传媒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革新和尝试。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2

近几年,语言培训中的新东方、职业培训中的安博、IT培训中的北大青鸟、教辅培训中的学大以及管理培训中的聚成相继脱颖而出,成为资本助推下的明星企业。在教育培训这座富矿中,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被发掘,受到掘金者们的疯狂追捧,比如笔者在此想重点论述的艺术培训领域。

以音乐、美术、舞蹈为主要课程的艺术培训,与语言培训、教辅培训分享着共同的家庭消费主力军——青少年群体。随着学习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形成一个巨大的艺术培训市场。即便“艺考热”在这两年开始理性回归,也没有使得艺术培训市场降温,反而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不过,相对于其他已经逐渐走向扩张和整合的培训领域,艺术培训市场则显得落后稚嫩很多。

散乱差弱低,不可回避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最好的市场,必定大有作为;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市场,却又不知所为——合纵连横依靠少年宫等公办资源赚得盆满钵满者有之,单枪匹马通过纯市场运作苦苦支撑者有之;兼顾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门类课程追求大而全者有之,专注于某一课程甚至是某一器乐青睐小而精者有之;遍地开花在商业街、文体中心、社区内的狂热激进者有之,低调坚守于某一区域的稳扎稳打者有之……总之,艺术培训业的现实状况与其他教育培训领域在起步期的情况并无二致:一样的前景光明,一样的道路曲折。在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艺术培训业当前的几大突出问题:

一、政府及行业协会监管不力

目前,艺术培训市场主要是靠市场经济规律在进行调节,政府基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只进行了简单的审批、年审业务,未出台具体的对艺术培训市场积极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无牌无证的违法机构和教师,也未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使市场混乱日益加剧。

二、管理水平低,发展模式不清晰

绝大多数机构都是由艺术专业人士所开设,既做管理,又担任培训教师。其管理与教学模式无法进行快速有效地复制。由于社会艺术培训行业在全国来讲起点都比较低,发展缓慢,因此,既熟悉艺术培训市场,又有现代企业经营经验的人才非常匮乏。

三、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低

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准入条件较宽松,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机构短期行为严重,不太注重品牌的建设,机构主要的招生方式还是依赖熟人介绍和口碑,市场上有号召力的艺术培训机构大都是公立机构。由于没有大资本的介入,机构规模化的程度较低,盈利能力非常有限,发展速度缓慢。

四、教学质量缺乏保证

社会艺术培训教师不同于公立学校教师,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管理,但却既教艺又育人,没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教师权益,规范教师行为。由于社会艺术培训教师无需持证上岗,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社会艺术培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战略领先,塑造行业领袖的气质

笔者接触过许多艺术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他们大多是从艺术家或教育家转型成为企业家的,凭借着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的知名度吸引着大量的生源,如钢琴培训中的孔祥东、李云迪,小提琴培训中的张永荔,美术培训中的杨梅红等。他们有着丰富的行业资源及领先的教学理念,可是对行业变迁的大势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了然于胸。再加上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所以往往难以做大做强。

与IT培训、管理培训等其他培训领域截然不同的是,艺术培训领域充盈着感性的艺术气息。于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命题由此诞生——基于商业的艺术教育还是基于艺术教育的商业?一群人,或者以培训为产品换取合理的商业利润,或者以商业味手段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兼而有之。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将价格标签贴在了艺术培训这个产品上,那么,只能按照商业规律来经营。

目前中国艺术培训业的集中度还非常低,不论是在京广沪深还是在二三线城市,也不论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公司还是“小而精”的专业性机构,都很难找到一家能够称之为行业标杆。有些机构虽然在区域内小有名气、课程价格也高于同业,盈利水平貌似不错,但却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沉迷于对机构美好前景的空虚幻想中。

在没有领袖的年代,谁都可以成为领袖。那么,修炼成为行业领袖的秘诀是什么呢?

竞争取胜的秘诀在于清晰的战略规划。简单地说,战略规划就是要回答:“你是谁?你想要去哪里?如何去到那里?”这3个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好这3个问题后,再围绕战略规划来搭建商业模式。作为学校经营方向的掌舵者,每一个负责人都应该这样扪心自问:“我的定位是培训课程提供商还是艺术培训服务平台?如果是培训课程提供商,我想做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播音主持等课程的全艺术大卖场还是某个课程门类的专卖店?我的目标消费者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如果是青少年,开展普通素质培训还是考前应试培训?如果是成人,开展家庭艺术培训还是企业艺术培训……”战略规划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泛泛而谈,身体力行去研究消费者和市场,条分缕析之后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做艺术培训学校不能将目光局限在竞争对手身上,应该从教育培训的产业本质去寻找自身的战略定位。行业领袖之所以能够领先同业,就是因为他能够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从产业价值链中寻找赢利点,然后展开业务系统。

在“大而全”还是“小而精”的战略定位选择中,笔者更倾向于“小而精”的专业化路线。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艺术培训学校都要聚焦,都要集中兵力,都要力求单点突破。要求当一个培训机构度过最初的“生存型多元化”阶段后,应该尽快在专业化方面取得进展,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讨论“上台阶型相关多元化”乃至“做大做强型相关多元化”。音乐、美术、舞蹈、播音主持虽然均可纳入艺术培训的范畴,但是在教学理念、方法路径、师资配备、硬件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开设这些课程对教学管理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艺术培训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盲目地开设课程,反而忽视了优势课程的培育,最终得不偿失。毕竟,家长选择一所学校的终极标准仍然是教学能力和培养成果。

当然,聚焦于专业化需要对商业模式非常自信,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有了一个与自身相契合的战略,如果没有受到严重的外部干扰,就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唯有专注、坚持,才能成就专业。

三剑合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先做对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对。在明晰了企业经营的提纲和总领后,就得找到实现战略规划的具体路径。这条路径,其实就是专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力、销售力、服务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艺术培训机构都只具备这三把利剑中的一二,因而无法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三剑合璧,从点能力发展为线能力,方可炼就驰骋艺术培训市场的利器。

一、 搭建产品研发体系,铸造根基性的产品力

艺术培训学校的产品研发体系中有以下关键环节:

1、建立资源联盟。加强与上游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的合作,提升学校在中国艺术教育行业的影响力,向上发展人才资源库、向下搭建教学交流及实践平台。

2、完善教研组的职能。发挥教学专家组的作用,加强教学体系及流程的研发普及,由教学专家组来引导并督导教学执行情况。除专业教学外,同时进行对外推广课程及活动的策划研发,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

3、规范教师培养体系。根据专业领域及教学特色对教师进行培养,建立环环相扣的教师培养体系,实现教学经验及资料的复制存储。构建研发保障体系需严把“人才五关”。

艺术培训的本质还是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是不可忽视的生命线,如何统一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和培养方向的个性化是难点也是重点。课程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师资的依赖,课程加速推广速度,做到掌控师资和课程并举。实现标准化教学,需要在人才五关中下功夫,在每个环节都通过正规化的文本进行约束,形成完整的研发管理体系。

二、 创新营销体系,形成整合营销传播

目前多数的艺术培训学校都没有将营销传播进行整合,依赖于广告轰炸或人海战术,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把各个营销手段结合起来为某一活动或主题而进行营销传播,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英语培训中的华尔街英语通过赠送主题小册子、网络营销、免费试听等将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目标的精准营销传播实现了传播手段的系统完整。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传播?笔者在大量的实操中总结了以下方法路径:

1、网络营销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体和营销互动平台,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也受到了众多艺术培训学校的重视。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从内容策划到媒体的组合排期都必须进行周密的安排。

(1)搜索引擎推广

统计表明,60%以上的自发访问量来自于搜索引擎,有效加注搜索引擎是注意力推广的必备手段之一。关键词推广要注意关键词的组合搭配,以深圳一家专注于小提琴培训的学校为例,可考虑在“音乐培训”、“艺术培训”、“小提琴培训”、“深圳艺术培训”、“深圳小提琴培训”等关键词间随机搭配,同时也要注意定期跟踪搜索效果,并做出合理的修正或补充。

(2)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目标人群聚集度高、粘性高的网络平台。除了所在区域内的人气论坛外,很多大型小区都有自己的社区网站,可以此来锁定家庭用户。在选择媒体的同时,如何将网站论坛内容与广告完整结合,以及相关新闻的精准定位传播,都会影响网络广告中的传播力度。

(3)电子邮件推广

电子邮件是最有效的网络许可营销方法之一,电子邮件形式可考虑策划为广告邮件、电子杂志两种。广告邮件通过广泛邮件信息获得第一注意力,电子杂志通过用户许可,获得定期、定向宣传效果,由于每一期都有主题鲜明的内容,通常较广告邮件相比不易引起接受者反感。

(4)联盟及友情链接策略

建立同行业(艺术培训产业)、同目标群(青少年)的网站联盟,与中国艺术教育网、中国艺术培训网、雏鹰网、中国少年网等网站交换链接,做到互为宣传,互为推广。一般是先添加一些本行业的龙头站点、知名站点,然后吸引其他站点参加,以互换链接作为收录条件。

网站推广也属于营销范畴的工作,由于其与传统营销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应安排专门的部门或工作小组,成员由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即使是工作初期考虑精简,也要保证有专人负责,工作初期调查、规划、协调、组织、任务繁重,兼职很难保证工作的完成。

2、活动营销

相对于单纯的广告投放来说,不管是会议营销、路演、推介会、免费试听、免费测试等都是为了营销而做出的,互动性较强,能有效打消家长的顾虑。从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广告到现场活动的互动,活动营销真正实现了营销的高成功率。活动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关好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活动的连续性。此外,活动的宣传造势非常重要,除了自有媒体(网站、电子邮件),还应该尽量借助外部媒体资源进行宣传。

3、DM和短信广告

在营销传播活动中DM以各种形式存在,从宣传单页到免费赠送的主题手册,无不体现DM在营销传播中的作用,无论是配合主题活动而进行的营销传播还是与公共关系及提升品牌,DM都是不可或缺的。选择特定的小区(在现有教学中心周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居民区)将DM投递到户主信箱,同时配合现场演出、主题公关活动、推介会,在会场周边派送资料。“华尔街英语”坚持长期采用赠送英语主题小册子也是使得其不断发展的手段之一。

短信广告也是精准高效的广告传播方式,通常很多直邮广告公司都拥有较为庞大的数据库,能够大范围地信息,并且针对高质量顾客进行重点宣传和跟进,英语培训中的英孚和华尔街一直都比较信赖短信广告的传播方式。

4、促销

对于艺术培训行业来说,采用促销作为常规推广手段的机构还是较少。由于促销都是配合新课程新产品上市推广、主题活动或主题节日而进行的,对占领市场份额的传播起到的作用较小。但是作为塑造品牌的手段之一,促销策略也可长期坚持进行。促销是开发新客户及维系老客户的重要手段,就商业行为而言,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比维系老客户的要高得多,所以促销不能仅仅针对新客户。在促销的形式上,可考虑“购买套餐课程享受折扣优惠”、“新课程预订前10名可享受优惠或赠品”、“子女的学龄达到3年以上的家长可免费申请加入学校的VIP俱乐部”、“学龄满1年以上的学员年终可获定制的纪念册”等等。

5、公共关系

塑造品牌必须不断拓展公共关系,艺术培训行业采取用公共关系行为而促进营销的企业较少,公共关系行为可为企业进行传播提供良好的接受度,如新闻会、各种优秀称号等名誉更能促进企业在传播中的受众心理接受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三、 完善服务,提升学员和家长满意度

服务并不只是前台行政或客服人员的工作,家长对学校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一次咨询接待的不周、一次课费的误算、一次活动安排的混乱,都反映出学校整体服务水平的低下。管理良好的组织应该是井井有条,而不是全凭管理层或员工的判断力去应对所有状况。衡量一个组织的管理是否到位的标志之一就是是否建立了明确的工作标准,以及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标准去做。从首次接触家长开始,到缴费上课,再到学期结束,必须将每一个环节做得无懈可击。而令家长满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职责归属、流程及关键点。

相信大多数艺术培训学校都有连锁扩张的梦想,连锁扩张并不只是多开几个教学点那么简单,连而不锁的经营只会让跑冒滴漏更加严重。连锁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理念文化的有效传承、运营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复制,进而实现每一个单店的盈利。对于一些已经营多年的学校来说,长久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足以写出行之有效的行为指南了,如《家长关心的100个问题》、《校区管理100条》等等。没有这样显性或隐性的指南,学校的服务能力无从谈起,更何况核心竞争力了。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3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高职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1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与12个省级精品专业和改革试点专业引领下,学校各专业在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召开有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教育专家等各层面人员参加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按职业岗位需要和人的发展要求制定培养目标规格,突出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行业认可、企业欢迎、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学校积极探索“如何培养人”这个命题,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全国知名企业海尔、LG曙光、三一、金蝶等深度合作,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意识到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在建设国家示范校的过程中,探索了项目推动机制,实行了项目奖励,召开了10次教学改革推进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教师创造了一批有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如社会工作学院探索构建的“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创造的“为了学习而工作”的人才培养顶岗实习模式,文化传播学院创造的“职业行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医学院创建的“德技并重,行业主导,课证相融”人才培养模式等。学校现有64项院级教学成果,其中2项获得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建成17门国家精品课程、22门省级和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于2010年9月为每位师生配发教学空间,积极推动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空间资源课程的建设和运用。截至2012年3月,全校教师建设了900余门空间资源课程,解构工作任务2万余个,上传课程资源20万个,整合表格化教案1万余个,课程资源浏览量近800余万次,开发和配置了12套网络直播实景教学系统,师生发表教师教学资源与学生作业等文章、视频250万个。

第一,解构工作、重构学习,建设优质空间课程教学资源。广大教师主动深入行业、企业,调查企业用人标准、岗位工作标准,解构出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条件、环境。在解构工作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900门具有教师独立知识产权的适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空间资源课程脱颖而出,其中10%的课程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水准,40%的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水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

第二,开放课堂,网络直播,引进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委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用一年时间研制出以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空间为通道的双向网络直播实景教学系统,能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现场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成为现实。现在,学校已为10个学院各配置了两套网络直播实景教学系统和专门教学空间,形成了依托互联网的“校中厂”和“厂中校”,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企业一线的实践教学资源。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教授33人,博士23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80%的教师具有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和锻炼经历,40%的分院院长来自行业企业,80%的专业带头人具有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

为尽快打造一支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提出“到国外去”“到企业去”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为开阔教师国际视野,培养高水平带头人,“十一五”期间,学校安排200多位教师到香港、台湾访学交流;在“十二五”期间拟安排100名优秀教师赴国外访学研修,截至2012年4月,已有20名优秀教师在英国知山大学访学三个月并学成回校。为提高教师行业企业实务能力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强教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学校鼓励和要求广大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生产服务现场顶岗锻炼。教师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真的做、做真的,实践教学能力大大增强。

创造一流实践条件

在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57万元;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240间多媒体教室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258个,校外实训基地334个。在示范校建设中引进企业设备投入2250.76万元;引入企业生产性实训室和项目工作室57个,如直接引入了“海尔家电检测”等一批企业生产性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校内就直接接触到真实生产中的维修、设计、程序、服务等内容。模拟、虚拟、仿真、生产性实训开出率达100%,全部实行半年以上“为了学习而工作”(带着毕业设计等学习任务)的顶岗实习。

探索评价新路径

第一,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先后与湖南省最大的合资企业LG.PHILIPS曙光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自主研发手机的生产商金立通讯电子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确定了共同培养面向企业外贸业务、国际营销一线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第二,积极参加专业评估,接受同行检验。积极组织有关专业参加第三方评估。在2009年湖南省高职院校首批专业评估中,经过同行专家网上评审量分,学校商学院五个专业全部为优秀,并且均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成立5年的电子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也以93分的高分荣获优秀名次。

第三,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学有所获,接受企业检验。2008年10月,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深圳金宝通顶岗实习的一个学生小组,按照毕业设计选题,提出了改造企业生产流水线工艺的方案,使整套工序时间由原来12秒节约到8秒,日生产率提高17%,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要求所有中层干部都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正是从那时开始,这家企业领导主持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成为一项制度。

第四,让学生在竞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敢于“亮剑”,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验。近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各种教学和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1637人次。2011年,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唯一一个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4

师者登“舞台”

2001年,随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创办,《百家讲坛》应运而生。最初《百家讲坛》定位于“聚集知识精英,共享教育资源,传播现代文化,张扬科学与人文精神”,成就了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叶嘉莹等学术大家,名人名师在荧屏开讲,他们的演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立意很高,节目收视却并不理想,大家们的学术精华似乎很难落地,历经数位制片人改版,调整,《百家讲坛》几经起伏,曾从曲高和寡走向风靡一时,时下影响力虽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舞台捧红的“学术明星”如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王立群,袁腾飞等至今为人熟知,他们的师者形象深入人心。

尽管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与电视媒体的直接碰撞并不多。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电视与教师的结合变得更顺其自然,电视化的传播手段将教师由讲台推向了电视舞台。

山东卫视节目《我是先生》“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积极响应总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联合唯众传媒共同打造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秉承“有先生,中国强”的理念,汇聚人气名师,展示当代师者风范。

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杨晖介绍,节目自2015年2月起便进入策划、讨论阶段,海选遍及19省,22个城市及中国台湾地区,实地走访学校机构74所,筛选选手近万人,对千余位“候选先生”进行严格甄选,以期找出最能代表“师者风范”的“大先生”呈现给广大的电视观众。

另一档节目《超级老师》也以展示教师魅力为主题,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制作。该节目采用PK赛制,通过选手7分钟教学展示+嘉宾点评+观众点赞的形式最终选出10名优秀老师。

这两档节目的差别首先表现在赛制上,《我是先生》不设淘汰赛,且“先生”的展示类似演讲脱口秀,讲课的风格特色与个人魅力于演讲,教学技艺展示中自然流露:《超级老师》的7分钟展示则更像一堂浓缩的公开课,老师的授课技巧,才学特质各有千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除了传授知识,启人心智,还解惑答疑,为人指导点拨。10月25日,一档由8位培训界名师参与的真人秀《华人名师盛典》将于CCTV证券资讯频道开播。该节目将目标受众对准中小企业主和创客,差异化地将视角落在培训师身上,每期邀其中4位导师和从上千名企业主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两名针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节目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名师给困境中的企业主以指点。”节目制作方之一锒飞集团董事长丁耀飞谈到节目创办初衷时表示,《华人名师盛典》集中业界培训名师资源,为企业主出谋划策,根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较之《我是先生》《超级老师》更具功能性。因此对培训师的选择标准比较严格,导师必须在企业培训业有8年以上资历,培训人数达上千万,涉及领域涵盖投融资、众筹、领导力、营销、领袖力演说、口才等多个方面。

讲课的电视化“改造”

电视是大众化媒体,中等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观众占收视人口结构的绝大比例,高大上的精英文化与之结合多少会有点水土不服,这也是最初《百家讲坛》曾一度低迷的原因。

尼尔・波茨曼29年前在《娱乐至死》中预言过大众媒体与教育、文化内容的不可调和性,“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一点电视导演们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在哀叹的同时,波茨曼也表明, “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因此,教师类“清谈”节目必须经过电视化改造,用电视语言多元表达,满足受众视觉、听觉、互动等多层次的感官体验,仅停留在讲课上显然不够。

2004年,《百家讲坛》第一次改版,首先就是在选题和主讲人表达方式上进行通俗化改革,并在叙述中借鉴传统评书留伏笔,设悬念,此外,过去一位名师大家只做一期演讲,虽有丁肇中,霍金等学术大咖加盟,但很难建立观众的忠诚度和黏性,因此后续改为一位主讲人做系列演讲,改版后,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一经播出大受欢迎,被认为“开启了《百家讲坛》起死回生的进程”。

自此,《百家讲坛》形式上不再单纯地“讲”,而是引入视频短片,图片等呈现手段,比如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中,甚至用了三国游戏中的人物形象来介绍历史人物故事,令众多年轻观众倍感亲切。

随着传媒环境不断变化,《百家讲坛》的生存境况变得不容乐观,当初的改版在当时效果比较明显,但面对新型的电视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这档老牌名师演讲类节目还需与时俱进的创新,以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喜爱,据《百家讲坛》现任制作人那尔苏透露,节目将与央视科教频道一起进行新一轮节目改版和调整,目前正在策划改版方案,但不方便透露细节,未来节目样态明年初或将清晰。

与之相比,今年的新节目《我是先生》和《超级老师》更贴近当下的综艺节目形态,当谈到节目如何适应大众口味,做好寓教于乐时,两档节目的制作方都给出了一个思路一真人秀的制作手法,

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节目负责人告诉《综艺报》,节目初创阶段将其定位为面向家长或孩子的一档教育类节目,随后考虑应面向全受众人群,就确定了教育类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就像《超级演说家》选手是来自各行业的演讲达人,无非《超级老师》核心是老师而已。”

制作上,《超级老师》在赛制、选手故事、舞美、后期等方面均按照真人秀的大致特点设计,广泛吸纳具有真人秀制作经验的团队,有《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团队人员加入制作班底。

不同于《超级老师》,《我是先生》不能完全归类于真人秀,而更像教师垂直分类题材的演讲类文化节目,节目形态是演讲的模式,又融合了真人秀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演讲内容不仅包含教学展示,还有跟教学有关的故事,个人技艺展示,并与三位嘉宾组成的“好学团”进行互动,再通过大屏幕、视频等常见的电视表达手段展现教学现场,增强可视性和代入感。

杨晖介绍,《我是先生》特别设计了一种由“先生”与“说书人”“好学团”形成的荧屏“铁三角”关系,创新性地引入说书人的模式开场,是对传统电视节目结构的解构。

曾制作《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等演讲类节目,经验丰富的唯众传媒对演讲类题材驾轻就熟。《我是先生》虑到观众接受度,选题更贴近生活,贴近事实,台湾地区发生粉尘爆炸事件后,台湾东吴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陈秋民就在节目中用最普通的生活道具现场还原了“粉尘爆炸”的物理原理,给“理盲”普及了安全知识,表现手法上用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示晦涩高深的学科。解剖学。课神。李哲用片烤鸭的方式让观众幽默领会神秘的解剖学奥秘,让人耳目一新。

“演课”和演讲的平衡

对于学术演讲类节目如何缔造影响力赢得观众喜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认为,在众多因素中,主讲人极为浓缩的演讲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他曾对比过《百家讲坛》与凤凰卫视颇受欢迎的《世纪大讲堂》两档节目,认为后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该栏目对学术的理解和相关传播理念与《百家讲坛》大相径庭。“《百家讲坛》是讲故事,卖的是悬念,电视化手段也为悬念服务,与专家本人的思想无关;而《世纪大讲堂》的生命就是思想性,卖的是独家观点。”

在传播理念上,《世纪大讲堂》基本上坚持的还是。以传者为中心。的思想,《百家讲坛》以受者为中心,赵勇的观点是,有什么的传者就有什么样的受众,学术电视应用思想和内容影响受众。

与赵勇的观点类似,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王长潇认为电视是一个娱乐场,虽然可以借助老师授课这样的形式外壳做节目,但和真正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形象没有直接关系。

王长潇反对用电视化手段过度包装和娱乐化节目。“学习是严肃的,是一个付出精力和辛勤劳动的过程,过度娱乐就冲淡了讲课的主体,我觉得还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准则,首先保证讲课的内容要好,观众听后可以有所提升,而不是只存留有趣的记忆碎片和简单的娱乐。”王长潇比较推崇TED模式,认为其充分将电视和内容元素相结合,演讲精彩,话题集中,表达方式很吸引人,并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电视包装。

杨晖也坦言,制作《我是先生》这类教育演讲类节目要将原汁原味的教学和舞台呈现很好地平衡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做到,基本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们的做法是顺势而为,因势随形。其实讲台上和舞台上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差别,那些电视化的手段只是将其闪光点放大,让观众短时间内抓住。”

讲的内容本身该是节目精髓所在。在这一点上,陕西卫视《超级老师》也意识到了,但在呈现手法上,选择用真人秀的叙事手法突出看点。

“其实,硬性的电视呈现设计不是最主要的,这些容易操作,比较难的是学科设计。《超级老师》将制作核心放在对老师课程的设计,为此专门设立一个12人左右的课程组,在对老师特色和课程掌握度的基础上,为每一个老师精心研磨7分钟的展示课程,除了表现老师的课程能力,还要展现其表演魅力。”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节目负责人举例说,第一期节目中,曹兰若冰的英语课是《关于语音的三点认识》,经过商讨加入了曹兰模仿印度人英语语调的环节,这节课的主题突出强调语音错误,于是就增加了趣味性和综艺性。

这门“课”开发的潜力

9月20日,“2015年中国师道盛典暨年度十大先生颁奖典礼”在孔庙杏坛举行,第一季《我是先生》在此落幕,整个盛典通过评选“十大先生”旨在回顾孔子教育思想,融合现代教育理念。

《我是先生》第一季别出心裁只评了九位先生,第十位虚位以待。杨晖说,一方面优秀的教师特别多,因节目的局限性不能将他们都请到现场,也用留白的方式为第二季开启埋下伏笔。

“电视是遗憾的艺术,第一季中有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需要在第二季中继续探索,一是节目到底应该是演讲类型还是‘演课’类型,在电视化呈现方面还需摸索,其次希望第二季《我是先生》能更加接地气,表现的形态和教师类型上更加丰富和多元。也许还可以在赛制上突破和创新。”

商业价值开发上,《我是先生》在第一季就有所尝试,开发节目外的延伸产品――邀请节目中的“先生”在微信群里通过语音和图文方式开设45分钟免费“微课”,两个多月共组织10期名师线上微信课堂,报名踊跃,总计超过4000人参与,网友们课后整理微课笔记,并主动分享至微博和朋友圈,在推广传播节目的同时。“微课”为节目微信公众号带来了很多粉丝。这些粉丝实际上是节目潜在的消费用户。

“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题材,可以围绕它做成多样的衍生产品开发,包括出书、先生宝典,以及跟教育相关的旅游产品等,具有很大的可想象空间。”杨晖表示。

陕西卫视《超级老师》负责人也表示,第二季除了线上电视渠道,希望建立集约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课程或者电子课堂,就像私人家教一样,提供个性化课程设计以及课程预约,建立学生与老师的多元互动。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主题性实验;分项实验;矩阵管理

一、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1]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也是一种供给。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求来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类人才队伍,使他们具有从事新闻媒体、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毕业后可在各类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网站、广告、出版社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信息和图片的采编工作,甚至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实验课程分类

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看,教师都是与课程高度相关的主体。[2]研究某专业课程体系必然离不开该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该专业师资的专业结构。该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银行贷款对该校“电教中心”的支持,项目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出资培训了中心师资。在之后的30年中,该校师资曾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技术力量,制作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电视纪录片、新闻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电教中心和物理系的共同培养下,首批电化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21世纪初,电教中心(后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该校同样实力较强的中文系共同招生并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并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发展至今,目前已经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三个。其发展过程和师资结构决定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实验课程是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但是部分课程又独立于理论课程。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把专业的实验课程分为以下分类:

(一)新闻与创作类

该类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与新闻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与创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新闻报道与稿本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项目策划与方案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

(二)影视制作类

该类课程以影视制作技术实训为主,增强学生对影视制作手法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各类影视制作手法和技能,掌握影视演播室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让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影视制作技术,理解掌握稿本与影片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与媒体类

该类课程有别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它侧重在网络与新媒体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新闻内容或影视节目在网络平台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新媒体的技术特征,新媒体的应用与规范,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与维护管理的能力。

(四)经营与管理类

该类课程是关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经营媒体与管理媒体的能力,增加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与人沟通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生实验课程的选择需要按培养方案进行,每位学生需要选择一类或者几类实验课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事实上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全能,对每一类课程都能达到优秀。这种独立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形成整体的概念,课程之间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实验成果也让学生没有成就感,不完整的作品无法示人,也没有观赏性。没有观赏性就无法吸引学生再次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无法找出作品的不足。为了让学生做的每一个实验作品都能得到保存和观赏,就需要对实验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首先整体设计,然后分项实验。每一个实验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课程的分类不是学生专业的分类,各项实验从单体上看是独立的,它为课程服务,多个实验贯穿起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多个类别。案例:主题实验——纪录片制作

(一)实验内容与课程类之间的关系

一个主题实验项目“纪录片制作”涉及八个分项目实验,它们包括采访、稿本写作、拍摄、后期制作、包装、网络、广告赞助与营销、过程评估。纪录片内容的选择可由参加实验的学生共同协商解决,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与组织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安排

一个总的主题实验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指定相应的学生负责,因为总负责需要协调实验室和学生的工作,而且总的实验成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成绩,也影响到后面的实践能否顺利开展。主题实验下的分项实验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时间自主报名参加,每个分项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选修实验课程,但是根据培养方案又必须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这样的主题性实验可以滚动开设,如果学生需要选择多项,那么应该在实验的不同轮次当中选择,同一位学生不宜参加同一轮次同一个主题性实践课程两项或以上。从这个实验上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制作纪录片的实验,但是该实验包含了多门课程的实验,实验分项目零而不乱,有骨有肉。新闻传播学类的类似的实验还可以有杂志的编辑、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等。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该院新闻传播学类的实验设计大类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平面媒体类的两份杂志一份报纸:《晓时代》《十分快报》《奔逸》。第二,影视类的四个电视节目:纪录片制作、微电影创作、网络电视台《每周要闻》、网络电视台《旅游》。第三,新媒体类的三个设计类:网站建设、人像摄影与处理、广告设计。第四,经营管理类两场策划:迎新晚会、毕业欢送会。

四、主题实验管理模式

一个案例可以贯穿整个专业类的多个实验课程,为满足更多的学生的选择,可以设计更多不同的主题实验。每个主题不一定需要包含所有的课程,主题实验以主题的完整性为主,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类课程或者两类课程。每一类的课程也包括多个分项实验,即主题实验包括多个分类实验,每个分类实验也包括多项课程实验,因此对实验的管理就涉及多个方面。在主题实验和课程的管理上可以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实验室负责管理实验的实施,教研室负责管理实验的主题内容。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双方发现自身在教学管理的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些主题实验管理得当可以大规模设计成开放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实验室将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场所,也成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3]

参考文献:

[2]郭元祥,杨钦芬,余娟,姚林,群张琼.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6):1-7.

[3]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320-322+368.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数字经济;电商助农;宜号甄选

数字经济已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增长极。随着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化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为农村电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推进,农村电商规模大幅增长,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商形态日益丰富,电商主体日益活跃,但农村电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瓶颈问题。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成为推动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传统产业、供应链配套资源融合发展的引擎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建设数字乡村战略是发展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电商扶助农村模式。主要指以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市场为目标,结合相应优待政策,让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能够跨越中间商直接对接农村地区。入驻的电商企业要提供相应的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仓储、产品营销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电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主要指农村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自己创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及仓储中心,通过自创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营销、物流配送等全部生产链由企业自主经营。——“平台+商家店铺”运营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电商企业或销售方在第三方(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网店销售模式。此模式由于进入门槛低、流量大等优势,成为当今农产品进入电商平台的一种快捷模式,也是时下最常见的模式。其最主要的业务包括寻找货源、把控品质、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网络营销,而流通则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电商市场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仍存在农产品标准制定交叉重复、时间滞后、普及率低等突出问题,导致整个农产品市场标准化程度过低,进而让“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成为薄弱环节,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依托于农村市场的电商尚未达到专业化、标准化,消费者信任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龙头缺乏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力。虽然农村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和初级产品,但大多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普遍分散粗放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加之产品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同时,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只注重商标的注册,缺乏品牌的培育提升,无法实现品牌溢价,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质效提升。——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经营“无人”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激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但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乡村困难,虽然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逐年增长,但大多数不愿选择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村电商是新时代数字化经济形式的一种新业态,但它除了依托虚拟的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外,更离不开现实中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地区尚未建成完整的农村电商运输体系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体系,导致电商运营单位运输成本、生产成本较高,拉低了整个电商市场的平均利润率。

屏山县农村电商助农创新模式

四川省屏山县拥有优质丰富的农业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18年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落地屏山,全县农村电商近年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1.2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92亿元。2022年一季度全县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800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400万元,服务型网络零售额400万元。目前,屏山县已建成运营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镇、村级电商物流站点也逐渐完善,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区域公共品牌培育难以及电商人才紧缺等问题。宜号甄选项目作为宜宾学院的一支电商直播团队,针对屏山县电商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宜号甄选项目前身为宜宾学院师生电商直播扶贫团队,组建于2019年7月,曾获得阿里巴巴天猫校园和淘宝直播颁发的“十佳星青年主播”称号,并获得“建行杯”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之星”以购代捐电商直播大赛决赛三等奖。团队针对屏山县的电商发展情况,开发设计“直播+乡村振兴+产业”模式,主要布局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和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两大板块。——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内培外引构建多层次农村电商人才体系。一是面向宜宾市大学城的各大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以大学生村干部、返乡创业青年为主的运营型和管理型人才,注重产教结合。该计划还根据农村电商项目开发的实际需求,增设了网站的运作推广技能、商品艺术设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同时,强调项目化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实际创新能力训练,指导和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农村电商创业项目。二是针对屏山县青壮年农民或本地电商企业开展县域特色专项计划,培养一批扎根农村、专注农业的电商队伍。对有着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知识的青壮年农民,授以电商专业知识,让他们掌握电商技能,成为农村电商人才的中坚力量。——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第一,采用特色定制化模式向市场和消费者精准营销,打造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乡村振兴项目。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农产品管理方案并确定产品收购价格,农户严格按照方案逐项落实,消费者可以随时参与或监控自己定制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农户严格按照双方在合同中签订的种植标准,将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在收获之后直接配送到消费者的家中。第二,“直播+溯源”的销售模式是通过定期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让用户对其购买或认购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并可以随时掌握其饲养和生长的指标数据,给观看者带来极大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其潜在购买欲望,并使用追溯技术实行农产品一物一码。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即刻显现溯源视频介绍、链接辅助购买决策页面、链接企业官方网站。第三,城市社区新零售是采用创新的“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借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城乡联系更紧密,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助农机制。利用公众号平台推送健康食谱,现场直播烹饪健康食谱上的农产品,视频号则通过剪辑现场直播的烹饪视频,把食材最原汁原味的做法进行呈现。居民订购采取相近社区拼GO的模式,线下进行快速配送,将新鲜食材送到社区居民手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电子商务打破传统模式调节乡村生态,优化市场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落实“三农”服务、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电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它在不同的背景驱动下可以发挥出不同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宜号甄选项目通过农村专项电商人才训练营计划和农村电商产业链创新模式的实施及运用,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带动一个又一个乡村的发展。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7

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早上4点半,葛旭起床,与中国的工作团队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6点,他准时登录燎原学院的QQ群视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员分享西方哲学与政治学。

葛旭是教育品牌“孤独的阅读者(Lonely Reader)”的核心成员,也是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北京琢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琢磨文化)的合伙人及签约在线教师。

“孤独的阅读者”自2015年12月正式开讲以来,经过琢磨文化明星经纪人式的商业化运作,首战告捷,营收超过500万元。

而琢磨文化旗下的其他教育品牌,如友邻优课、夏说英文等在创建第一年收入也都在350万~380万元之间。

随着在线教育进入直播时代,受欢迎的教师正在成为“流量担当”,并因此催生了年收入近千万元的“网红教师”。

而无论是像琢磨文化这样的经纪公司,还是沪江CCtalk这样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都围绕着“网红教师”,做起了知识变现的IP生意――打造网红教师,并依托其IP进行商业化运作,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受欢迎”并不等于“优秀”

2013年,琢磨文化CEO李石还在新东方做线下培训教师。他敏锐地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任何教师都可以在线上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闭环。因此,他开始关注在线教师。到了2015年,他发现,在线教师队伍急剧扩大后,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一些优秀教师从二线走向一线并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学方面完全没问题,但大都缺乏商业化运作的经验和能力。”李石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2015年4月,李石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琢磨文化,希望为在线教打造个人品牌提供明星经纪人式的运营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个人IP的商业价值。

于是,他找来了葛旭做合伙人及签约教师,还挖来了以英语教学见长的夏鹏、崔冕、艾力等人。

“按照我们的计划,未来2~3年内,只做英语科目的非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播。”李石说。

琢磨文化选择签约教师的标准是:要有粉丝基础,能生产好的内容,也要有商业价值。

然而,教师的评价标准却没那么简单。一般的商品或者服务大都能够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但教育不一样,因为对于知识及其传播方式与效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学生们的选择未必代表正确的市场导向。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并不是学生多的教师就一定是生产了优质内容的好老师。有时候可能是教师本身懂得经营自己,善于取悦粉丝,能够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而赚取好感。”李石直言。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足够多的学生,还要能够在教学中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频率,同时其课程还要达到一定的推荐率和复购率,并获得业内的认可。

但对于教师经纪来说,只有以上条件仍然不够,还应具有商业价值及深度商业开发的可能。

在运营上,琢磨文化对标华谊兄弟,为每一个签约的网红教师成立子公司,由其控股,组建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生产的教育内容也放在子公司。而总公司则负责商业化运作,如通过粉丝群运营等手段提升签约教师的IP价值、教育内容的分发和投放,以及品牌定位、交易服务等事项的运营管理。

卖课程,也卖周边

在每个签约教师个人IP的运营中,品牌如何定位、具体如何开发产品都要根据签约教师本身的特点来定。

“有些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产品形式就可以不拘泥于视频授课,也可以通过音频在喜马拉雅等渠道上分发;而有的老师本身思辨能力强,文字基础好,则可以出书。”李石强调。

以琢磨文化的签约教师夏鹏为例,之前他并不善于跟粉丝互动,其微博粉丝量仅有3000多人。但他却有很好的英国古典文学功底,有固定的粉丝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的一些英语学习文章总是能够获得超过10万人次的阅读量。

于是,运营团队便对以夏鹏为核心的“夏说英语”品牌进行了具体定位:以莎翁作品和英国文学、西方哲学为载体,教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思路。

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既有通过喜马拉雅FM平台销售的夏鹏读原著,如《夏说莎士比亚》《哲学的故事:柏拉图》等,也有通过其他直播平台出售的教育培训课程。 某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的签约在线教师葛旭会定期举行与学员的线下交流活动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运作,夏鹏的微博粉丝量已上涨至14万,夏说英语晨读成为喜马拉雅FM英语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其中夏鹏读莎翁作品的录音上线一年来,有1万人次为此付费。

“签约教师的课程分发并不会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渠道,因为用户的习惯是多样的。”李石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琢磨文化的分发渠道包括新东方、淘宝教育、喜马拉雅FM、沪江CCtalk等。

“随着品牌的发展,我们可能还会推出夏鹏的出版物,承接一些培训和商业活动,甚至会围绕夏鹏这个IP发展周边电商。其他签约教师也是一样的。”李石说。

15天卖到580万元

对于“自身引流能力不强”的葛旭来说,如果没有琢磨文化经纪团队的运作,单靠他一个人在市场上打拼,恐怕很难生存下来。而今,他的燎原学院却是琢磨文化旗下营收能力最强的品牌。

2013年,厌倦了应试培训的葛旭从新东方离职,在墨西哥开了一家茶馆,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擅长的英语教学。

2014年,刚刚兴起的在线教育使葛旭看到了重拾老本行的可能。于是,他在QQ上开设了自己的讲堂,隔三差五抽时间讲授《西方文明简史》的英语文本。

与之前在线下机构做托福考试培训不同的是,这次葛旭要做自己喜欢的教育。

在他看来,语言教育最没用的地方就是考试本身。

“所以我希望在教授可量化的知识和语言之外,还能够教一些难以量化的思辨能力和多维度看问题的方法,而且后者更重要。”葛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

结合葛旭的理念及其善于钻研课程的特点,琢磨文化为葛旭组建了教学团队,开发出一整套包括西方文明简史、政治哲学导论、欧洲史专题、社会学概论、西方艺术史、社会心理学、亲密关系、西方哲学史等在内的课程体系,进行多种组合形式的销售,很受欢迎。

“孤独的阅读者”开课一年多以来,共有7000人次的购买量,其中2000名消费者进行了2次重复购买,15%的消费者购买次数超过3次,复购率达70%。一个对比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复购率都难以达到10%。

“最火爆的一次销售经历是,燎原学院售价为5700元的课程打包上线后,短短15天就卖了580万元。”提及这个案例,李石至今仍难掩兴奋。

对于葛旭来说,11名专职教师和8名运营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解除了他在运营、销售和IP升值方面的后顾之忧。

“目前流量从哪儿来、如何保持曝光度不用心,法务、财务、税务、设计、IT等公司运营杂务更不用管,我只需要做好课程开发,讲好课就行。”葛旭表示。

支持网红教师的平台模式

与琢磨文化不同的是,沪江旗下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CCtalk希望能够开发出支持网红教师IP生长的平台模式。

2012年上线、2016年对在线教师开放的CCtalk主要是为不依附于任何机构的独立的知识传授和分享者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运营服务。

CCtalk总裁陆坚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强调,对于平台上超过1万名的网络教师,他希望不仅仅提供一个在线教学的工具和互联网教育平台,还希望能够对其进行运营赋能,帮助在线教师们完成互联网运营和个人商业价值的_发。

2016年11月,CCtalk与考研英语名师朱伟签订合约,尝试支持其进行个人品牌价值的开发。据陆坚介绍,在与平台签约之前,朱伟在市场上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出版物,也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因此,迁移到CCtalk平台之后,他在短时间内的课程销售收入就达到了几百万元。

“其中CCtalk长期积累的平台流量和沪江网校超过1亿的学习用户也功不可没。”陆坚认为。

在CCtalk平台上,像朱伟这样有个人品牌影响力、自带流量和生源的在线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只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却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的“菜鸟”。

因此,CCtalk也更看重对这部分在线教师的培养和支持。

据陆坚介绍,CCtalk对于入驻教师的基础支持是提供完整的在线教学闭环――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从课前预告、课件,到课程直播、使用白板和答题卡、举手上麦互动,再到课后课程回放、作业、营销收费等全部过程。

在平台教师的个人IP成长方面,CCtalk依靠沪江网校十多年的运营经验,开设CC网师大学,对于新入驻平台的教师进行互联网教学和线上营销的培训,从摄像头如何打光到怎样进行线上课程营销都囊括其中。 某在线教师正在通过沪江旗下的CCtalk平台直播讲课

此外,平台还专门开设了免费公开课专区,没有粉丝基础的新入驻教师可以通过在专区上传课程,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

2017年,CCtalk还将设立网师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对平台教师的市场营销培训,同时扶持初具影响的网红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进行个人IP的商业化运作。同步启动的还有逆向出版计划,支持获得市场认可的网红教师将课件进行整理出版。

陆坚坦承,由于CCtalk2016年刚对公众开放,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暂时还没有实现平台的商业变现,“但未来可能通过与平台教师分成、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承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商业上的盈利。

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2015年11月入驻CCtalk的陈志远,应该算是这个平台上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在此之前,一直从事线下培训的陈志远从未想过要做线上培训,当时从新东方线下机构辞职的他甚至计划着要创办一家自己的线下培训学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接触到在线教育,觉得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就放弃了办学校的打算。”陈志远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5年11月,陈志远通过审核,成功入驻CCtalk,开设了一门名为《从零基础到流利英语》的课程,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群体进行教学。彼时,陈志远还完全不懂在线教育,更没有粉丝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但是,一年之后,陈志远的课程累计被购买11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30万元,“复购率能够达到50%~60%。有学员知道我要开课,甚至不问开什么课就直接转账报名。”

陈志远优秀的业绩既来自于其扎实的课程内容,也与其巧妙的互联网销售技巧有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内容始终是培训中的王道。不同的是,线上课程要更有学员思维,真正了解学员想要什么。因此,每次讲课结束后,陈志远都会额外专门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与学员进行答疑交流。

“很多课程内容的规划和安排就是在答疑交流环节学员自己提出的,甚至课程价格都是参考了学员意见定的。”陈志远说。

2016年上半年,由于在平台上还没有知名度,陈志远基本上每周都会开设2~3节免费的公开课,“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提升关注度。”

在课程营销上,陈志远认为,网络销售,要给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愿意付费。因此,他向学员承诺:同一课程将在一年内滚动开设3期,只要购买其中的任何一期,就可以免费听其他的两期。有时他还会搞一些优惠活动,比如赠送晨读课。

对于未来,陈志远称,会考虑尽快组建自己的IP运营团队,“毕竟我还是擅长教学,商业运营的能力要弱一些。”

在目前的在线教育行业,像葛旭、陈志远这样的网红教师并非个案,而是正在成为一个群体。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篇8

台湾的媒体实习申请

相对于大陆的自我寻找加学校随机安排相结合模式,台湾高校学生的媒体实习一般由学生向学院提出实习计划和实习意向等,然后由学院助教一一与学生意向中的媒体及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实习接收。当然也可能出现学生第一意向单位不同意接收的情况,则助教与学生协商后,继续联系第二意向单位甚至第三意向单位,直至最终确定。这种学院负责制的实习,保证了学生公平实习的机会,避免了盲目实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民主精神——由学生自己提出实习意向,决定何时实习及实习单位等。

而笔者实习的缘起则有别于上述程序,当时正值台湾中华电视公司①(以下简称“华视”)推出“产学合作实习计划”项目之际,笔者即经由学院推荐,华视面试录取。

业务部之公共服务部实习经历

笔者申请的是业务部的实习岗位,华视对业务部的实习工作描述如下:1.业务项目企划制作;2.客户提案技巧及简报能力;3.AGB尼尔森收视调查使用及分析;4.实际客户及广告商拜访;5.专题采访及制作;6.非线剪辑、过音及串带。经过协商后,笔者实际进入的是公共服务部——业务部下设的一个部门。

实际上,业务部相当于大陆媒体的广告部,主要是售卖台内广告时段,公共服务部则主要做媒体集中采购案——这是很有台湾特色的一个部门,涉及到两岸媒体的体制问题:在大陆,绝大多数媒体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有权归国有,其主要盈利模式是靠广告;但是台湾的媒体开放私有,因此华视的后缀是“公司”,他们会像公司一样进行商业活动来增加营收。因此,公共服务部其实是做公部门服务,举凡采购、活动、公关等活动都属于其业务范畴。华视的公共服务部共7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案件和主要面向的公部门,但是遇到比较大的案件时,也会两三个人合作共同负责,业务分工比较灵活。

在两个月的实习中,笔者共到岗121个小时,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如政府媒体采购案之媒体资料整理,每日报纸相关报道存档,宣传影片审查,采购公告及标案分类及总结等,还会做一些特定服务部门如国民健康局关注议题及宣导方式调查总结等,并提出该部门的媒体宣导案策划案。此外,台湾媒体主管对实习生相对比较重视,他们会根据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笔者在这两个月中,曾参加过数次内部培训课程,包括网络安全培训、office2010、office2013使用技能培训等;主管还特地安排笔者到尼尔森上课,学习arianna媒体收视率监测软件的使用,到广告拍摄片场全程跟踪广告拍摄,到录音公司体验广告声音录制过程,以及到节目组跟综艺节目的拍摄。在此过程中,笔者深入接触了媒体内容制作的后台,增长了见识,也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技术。

台湾媒体印象

1.简单而不落后

初入华视,笔者被其低调和略显陈旧的外观和设施所惊讶。于1995年12月启用的华视大楼高不到10层(地下3层),各楼层的办公室简单朴实,与大陆很多媒体的奢华办公场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落后,华视的摄影棚及虚拟影像中心都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制作的节目也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也是很多台湾媒体的普遍特征。

2.氛围轻松,工作却不轻松

办公室的氛围很轻松,两边各有一台电视,员工可随时开启电视观看节目。员工的着装也很休闲,除非外出拜访客户,平日都是随意穿着。同事间闲暇时常嬉笑打闹,休息日还会一起约健身运动等。另外,每天下午的饮料是必不可少的,手摇冰文化深入到了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在轻松的氛围之中,他们的工作却不轻松。在刚进入公共服务部的前两个星期,笔者经历了同事们的炼狱式加班。当时正应对一个大的标案,几乎所有人都是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甚至还有通宵加班第二天小睡一会继续工作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逢时限较短而数目较大的标案时,部门就会出现连续加班的情况。

3.内部培训频繁且实用

华视每两周都会有一次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课程组织部门要求各部门同事尽量参加但并不强制。培训的内容实际且实用,包括笔者参加过的网络安全培训——告诉我们在互联网使用中如何保护隐私、保护账号和个人信息安全,从而更好地维护公司机密和信息安全;office2010使用课程、office2013使用课程——讲解office日常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技巧,提高办公效率;以及奥美公关公司提供的公关活动策划技巧培训等。这些课程都是根据同事们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对于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工作效率很有帮助,只要有时间,员工都会尽量参加。

4.台湾媒体乱象

实习期间,因为工作要求整理了台湾几乎所有媒体的资料,并每日阅读几份报纸,收看实时新闻节目。耳濡目染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对台湾的媒体现状及其风格也有了总体的印象。

从媒体本身来说,台湾可以说是世界上媒体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数量上来看,共30多家全台性报纸、100多家电视台、60多份杂志(根据媒介资料整理情况),但是除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前几名的媒体之外,大部分媒体实力都比较单薄。其中,《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为台湾四大报。尼尔森2012年第三季媒体调查中,《苹果日报》阅读率居全台报纸第一。而电视台当中,东森、台视、中视、TVBS等是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杂志当中,月发行数量达到10万册以上的主要有《天下杂志》、《商业周刊》、《管理杂志》、《财讯》等财经杂志,《壹周刊》、《时报周刊》、《TVBS周刊》 等新闻娱乐类杂志,以及《空中英语教室》、《大家说英语》等语言学习类杂志。

从内容上来看,台湾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严重,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娱乐化。台湾的新闻报道给我的总体印象,用几个词形容就是娱乐化、浮躁、喧哗和聚微。浮躁和喧哗是娱乐化的衍生特质,台湾的电视新闻总是无休止地播放政治人物、演艺圈艺人的八卦和各种杀人案件,在形式上则善用花哨的字幕、标注、精彩模拟画面等,主持人的语速很快,语调相对高亢,与大陆严肃、正规的新闻报道相去甚远。报纸则善用大标题、图片等博取眼球,比如在报道财税政策不合理,导致每年多收一部分税收时,有报纸用十份便当来等量这些多收的费用,并切实画了整整十份便当。聚微则是台湾媒体的报道内容倾向于细微的琐事,而很少有国际视野和全局观念,甚至中学生因和女明星陈妍希同名而获赠签名专辑的事,也能成为各大媒体大幅报道的热点。

另外一方面,台湾媒体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和问责十分严格,不得不说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种无所不在的监督,让公务人员更加自律,其监督力度、监督热忱和监督方式都很值得大陆媒体学习借鉴。

注释:

①简称“华视”、“CTS”,是台湾第三家电视台,与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并称为“老三台”

上一篇:连锁经营基础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全科医生培训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