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14 20:00:51

高校工作要点

高校工作要点篇1

一、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

教学秘书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这是教学秘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秘书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知识的人,他们的年龄、职称、性格、学历、地域等均有所不同,面对成千上万的性格迥异、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的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使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有了特殊性,服务的难度加大。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真心诚意服务的基础上,急教师所急,解学生所难,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2.管理性

教学秘书的管理层次低,但工作细。院(系)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的基础工作,学校下达的任务、命令都由各院(系)来贯彻实施,其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种相关的问题,也就要求二级院工作要做得更扎实、稳妥。

3.时效性和繁杂性

教学秘书工作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必须在教学活动实施前准备就绪,讲究效率,不做无效劳动,不做重复教育,争取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效应的最佳发挥。教学活动是教和学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全院各部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

教学秘书工作的繁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的难度大,既有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又有一些突发性的教学情况要处理,工作重,责任大。工作的内容范围几乎涉及到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既繁又杂,头绪多,工作量大,许多工作都牵涉到具体的人或物,甚至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4.时限性和例行性

时限性和例行性主要有每学期的教学周数、每门课程的学时安排、入学和毕业这些活动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且任务集中,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失误和差错。高校教学管理以每个专业的不同年级、每个学期的各个阶段为周期不停地运转,课程的安排、课时的安排、考试考查及成绩登录、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的建立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度,都属于例行性和程序化的管理。

5.协调性和政策性

教学秘书必须正确、迅速地贯彻执行领导的决定和指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教学秘书工作是联系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沟通信息、互通情况的作用。其协调职能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教学秘书协调职能发挥得好坏将对院(系)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而发挥协调功能要坚持原则,不能违背政策与法规,一味让步与妥协。从秘书工作的职能来看,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实施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人员。

6.积累性和档案性

院系实施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教学文件等是各院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历史记录,极具保存价值,它是学院改革发展的见证,是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信息资源,也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随机检查的基本材料,必须及时做好这些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时间上的限制,还有质量上的要求,所以教学秘书要有责任心,刻苦认真的态度来操作,以确保教学资料归档的时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对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好教学秘书工作,固然需要一定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但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学秘书的服务职能决定了这一特殊岗位的从属性、被动性、辅等特点,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其后果将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水平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秘书工作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职业,要善于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要善于自省,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因此,教学秘书在不断扩充理论应用知识、提高各种办事能力的同时,必须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2.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办公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刻地改变着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秘书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也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优越性可以说在目前的教务管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到排课系统、各级各类考试报名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小到日常管理、文件传递及各类电子文档等等,几乎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那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计算机管理操作的水平。此外,教学秘书在广泛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应发挥自己的计算机优势,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在运用中总结提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创新和拓宽自己的思路,构建自己工作的新门道。

3.强烈的事业心

教学秘书工作是高校服务管理工作的窗口,内容多,责任大,日常事务繁多,这就要求秘书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不计名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高校的优良作风和管理水平。

4.具有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如果在思想上树立了服务意识,那么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全心全意埋头苦干,又能尽力使广大师生满意。办公室的职责就是为教学服务,上对领导,下对群众。应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理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

5.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秘书在完成日常教学事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站在学院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化的建议。在某些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新建议,使领导的智慧和意图得以延伸、扩展和升华,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的决策。

6.正确分析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高校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内部管理;税务;实践;要点;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13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因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工资,同时像实验设备外借、场地租赁等都会增加学校的税收类型,税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对高校内部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各高校想要保证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应对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研究,以确保准确找到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点。

1 各高校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

任何税务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很难杜绝发生的概率,高校的税务工作也是如此,而税务管理岗位能够有效规避工作中的风险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的财产安全,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仍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单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工作内容是相通的,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且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税务能力进行考察,致使高校内部出现了税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管理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的税务管理质量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很容易使高校进入较为被动的局面,增加了高校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 税务管理信息化不足

税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快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已经成为了目前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式。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但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高校税务信息化的开展速度始终不太理想,始终还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税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主要反应在没有构建税务信息数据分享平台,校内不仅是税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像学校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等也需要对税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无法及时、快速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税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相应的税务信息,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税务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并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发展。

2 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要求

2.1 对税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高校相关领导必须要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税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并按照最新税法作为标准,本则及时纳税的原则,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改革标准的各项要求,保证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2 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针对部分高校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的问题,鉴于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必须设立专门的岗位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使高校即使是在新经济时代也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岗位要进行高校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以及申报营业税等内容的工作,确保各项涉税工作的执行质量,同时要保证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独立性,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设置专门管理岗位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对所有的税务工作内容统一进行管理与控制,为税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3 强化与税务部门的交流

我国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一直在进行改进,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革,始终还是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概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为高校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很容易遇到难易进行划分的法律法规,而且各地的税务开展方式都不仅相同等,这些问题都使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陷入了被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联系,按照税务部门的指导对模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本地的税务工作具体开展要求,制订出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准确确定纳税实践及纳税相关事宜,避免高校承担偷税、漏税的风险,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纳税形象。此外,要对本校涉及上税的活动进行公开化处理,使税务单位能够及时对本校的税务工作进行审查与指导。

2.4 构建税务信息共享网络

高校要对自身的税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对信息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处理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税务信息的共享网络,使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以便高校领导层准确对本校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各大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税务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校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加固处理,按照本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税务查询权限,以确保内部税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要设置信息自动处理功能,使系统可以自动对税务信息进行分析,当税务风险可能出现时,会及时向税务管理人员报警。

3 结 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税务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正面地对目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按照税务工作的开展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税务情况以及当地的税务相关要求,准确对本校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高校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武迎春,王杰敏.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探析[J].价值工程,2011(33).

高校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需求

关注教职工党员比例的合理性,在教师队伍中发展党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对于保持教师党员队伍的活力和朝气,改善教师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日渐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教师需求是解析其中原因,进行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关注点。

一、 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比较薄弱,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青年教师中申请入党的人数较少,而且呈下降的趋势;一些青年教师在入党问题上表现出态度上的淡漠和行为上的排斥,对于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相关工作不重视乃至轻视。第二,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比例偏低。

有观点认为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让青年教师对党组织形成了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其不愿入党或入党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这是影响青年教师入党行为的外在原因之一,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究其行为背后的自身内在原因。

管理心理学中将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模式表示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的为了达到满足某种需要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要明晰高校青年教师行为上入党不积极的原因,就必须探究引起其行为背后的需求。或者说,究竟是什么样的需求导致了其行为重心对党组织的疏离。

显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其需求表现出特定的群体性:需求虽然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但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烈的物质需求;第二,较强的职业成长与发展需求;第三,情感关怀需求。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如果说物质需求是高校青年教师目前的迫切需求点,那么职业成长与发展需求则是其稳定、持久且长远的需求面。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肩负购房、成家、育子、养老等人生重大任务,再加之高额房价、物价飞涨等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在高校分配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物质需求非常强烈。但是,物质需求并非是引起其行为动机的首要因素。作为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有意识的自我职业成长需求才是影响其行为的持久动力。显然,工作于高校这样一个需要淡泊名利的特定环境,生活上又必须面临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高校青年教师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和自我职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面临诸多制度上的和自身的障碍。当面临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与自身能力无法满足该需求的现实窘境时,青年教师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其情感方面的关怀需求由此而生。高校青年教师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牢骚特别多。这也恰恰说明了青年教师是高校里特别需要被给予情感关注的一个群体。只有其情感关怀需求获得了满足,才能使之获得职业安定感、满意感,并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可以说高校青年教师在某些方面的积极行为或某些方面的不作为均是在以上三方面需求的作用或者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当物质需求、职业成长与发展需求、情感关怀需求成为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时,政治成长方面的需求无疑已经退居次位,其行为重心对党组织的疏离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这正是青年教师在入党问题上态度淡漠、行为排斥、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不重视乃至轻视的内在原因所在。

二、教师需求应该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创新重要关注点的理论依据

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接受党组织的感召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实质是党组织如何与高校青年教师互动的问题,而绝非青年教师单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涉及到的是党组织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问题,这意味着党组织在互动过程中必须获得青年教师心理上的依从和认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杨守建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笔者认为社会交换理论采用的“代价——报酬”模型同样可以为我们分析高校党组织与高校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借鉴。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酬赏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敬和依从等,而最有价值的酬赏是他人的服从,也就是控制他人的权力。在高校党组织与高校青年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党组织从青年教师那里需要获得的酬赏正是青年教师对党组织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依从。而为了获得这种酬赏党组织必须有所付出。笔者认为能否满足青年教师的某些需求正是党组织与青年教师互动过程中能否获取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依从的关键点。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有鉴于此,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因此,高校党组织要获取青年教师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必须重视对青年教师利益与需求的满足。

此外,任何个人都不能仅仅只从个人的发展出发而不思考其他问题,否则必将对整体的功能和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具体到高校青年教师,其思考问题的视角和行为也必将对高校党组织乃至高校本身的发展与成长产生影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写道:“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强大的整体,不能简单的认为小我的福祉与周遭以及自然福祸不相连属,否则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和整体效用的发挥。这种片面而局部的思考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成长与发展。”

三、教师需求应该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创新重要关注点的实践要求

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关注青年教师的需求,要求党务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坚持教育人与尊重人、关心人的结合,以增强高校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

在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中,特别是在发展青年教师党员的工作中,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党建工作主体与党建工作对象地位上不平等的印象:党建工作主体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而被发展的青年教师则处于一种接受教育和思想改造的被动地位;二者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单向交流或者说单方面传达党组织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或者群众的一种要求。这样的单向交流,没有考虑到工作对象的需要,不是一种沟通,而是给人一种“硬邦邦、裸”的说教之感,无法让人真正体会到党组织对于新生力量的发自内心的欢迎、尊重与关怀。这种严肃、单调的工作方式无疑使党组织的科学教育内容的感召力大打折扣。更何况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对象——青年教师本身是一个高文化素质的年轻群体,其思想活跃、敏感、接受社会上的新事物、新信息快,强调自由与民主,一旦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往往是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

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主体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不讲究工作的艺术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一个工作理念的问题。只有创新党建工作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教师为本,从青年教师的需求出发,对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我党的科学理论对青年教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吸引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青年教师为本,以其需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还要求党建工作者不能停留在只是把青年教师作为充实党的队伍的后备储蓄力量,作为壮大、推动党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工作层面,更应该在工作过程中换位思考、尊重青年教师、关怀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对于青年教师群体的强烈物质需求、职业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情感需求在采取党组织所特有的方式予以满足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在追求需求满足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阶段、有秩序、有积极的合法合纪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将追求需求满足的过程与追求自身进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统一起来。唯有将教育青年教师与尊重、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机整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我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其对青年教师强大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王玉琼.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2).

[2] 沈捷.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2版)[M].上海三联书店,1998.

高校工作要点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与高校院系分工会相比,有其显著的特殊性。这些显著的特殊性就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组成部门多、发展历程短;还有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职能处室/领导决策机关(囊括了高校党务、行政、教科研、研究机构等部门,不同类型的处室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多、职工队伍素质高、民主意识强;此外,机关职能处室工作场所不集中,分散度高,分布领域广,没有相对集中的工会活动场所,组织协调的难度比较大,开展活动落实得慢。

正因如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为了做好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作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做好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让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反映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特点,进而扩大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是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面对这一新课题,需要各职能部门对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进行有实质的意义探索。

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为将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为了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充分反映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高校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工会四项职能之一。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探索中求发展,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更加理解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学校如何进行改革,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上来,充分认识和牢记把握当前高校工会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思想问题的继承和发展,高校工会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高校高水平大学的中心工作服务,为高校工会工作全局服务,为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服务,为高校职工群众利益服务。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工作。

二、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只有明确了宣传的方向,才能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多样性的工作特点,积极地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有50多年的建校历史,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下,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促进我校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智能电网、新能源研究已成为业界共识,这就为我校这样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即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0年为夯实基础阶段;2011~2015年为加速冲刺阶段;2016~202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

“六项战略任务”指的是:第一,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力争1~2个学科进入国家同类学科的前列;第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产生若干名站在国际前沿的学术领军人才;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在创建部级创新平台、产生部级重大研究成果方面取得突破;第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第五,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办学氛围;第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我校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作为学校党政工团、教科研等重要的管理部门,面对这些新的发展形势,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水平、工作态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差距仍然很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找准定位,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如何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阵地,充分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是每个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实现学校中心工作的一系列跨越。为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从转变思路、改变方法、提升精神、端正态度等方面入手,通过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整合宣传工作队伍,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求真的精神,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明确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抓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1.队伍建设

面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必须要注重工会宣传队伍的自身建设。工会宣传工作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工作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高校机关分工会转移了工作重心,因此必须从组织上建设一支宣传工作队伍,健全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高校机关分工会部门多、领导多、会员多、分散办公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的组成特点。

宣传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其特点,将高校机关分工会按部门分成工会小组,由各分会小组部门领导指定一名会员,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和部门工作定位,负责本部门的宣传报道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有政治敏锐力,熟悉本部门业务知识,精于电脑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宣传责任意识强,勤勉工作,扎实苦干,真诚办事。

2.制度建设

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制度化,需要高校职能部门领导重视、层层落实、不流于形式。

首先,要结合每年机关分工会宣传报道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员的培训制度。培训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让各分工会小组的宣传员熟悉本职能部门需要宣传的内容。力争使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新闻中心、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期期都有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报道。

其次,要建立一套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宣传工作有目标、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高校机关分工会每年都召开机关分工会教代会,应在教代会的体系中建立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教代会议题中,应有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议题,用数字汇报高校机关分工会职能部门每年度发表的宣传报道,分析宣传报道的内容与部门工作定位的结合情况。并将宣传报道的考核情况汇报给职能部门领导,让部门领导奖励做得好的分工会小组宣传员。

四、以创新的方法,整合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要抓住“新闻宣传”和“创争活动”两个创新,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结合机关分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整合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

1.新闻宣传的创新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上贴近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定位和机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追求客观的宣传效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从宣传方法上注重策划,事关全校重要工作的重大事项要重点策划、重点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及院系有关部门了解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支持和配合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

2.“创争”活动的创新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我校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在我校“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中,校机关职能部门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任务。

如何使这些“创争”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探索“创争”活动规律,把“创争”活动的创新,与我校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职工的积极性,立足本职,多作贡献,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五、以务实的态度,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工会的文体活动的报道上,而是要结合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深入职能部门,深入职工生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虽然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这个特点和规律只能反映到职能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离开具体的职能部门工作,就难以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也难以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只有以务实的态度,结合高校机关分工会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探索和创新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把高校机关分工会文体活动、维权工作、教育活动、帮困解难、关爱工作和职能管理部门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职能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部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为建设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六、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能,高校工会的所有工作都包含或融汇着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应尽量满足高校职工的各种需求,最终达到保护和调动高校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和更有效地展示其自身价值的目的。

高校工作要点篇5

论文关键词: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与高校院系分工会相比,有其显著的特殊性。这些显著的特殊性就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组成部门多、发展历程短;还有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职能处室/领导决策机关(囊括了高校党务、行政、教科研、研究机构等部门,不同类型的处室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多、职工队伍素质高、民主意识强;此外,机关职能处室工作场所不集中,分散度高,分布领域广,没有相对集中的工会活动场所,组织协调的难度比较大,开展活动落实得慢。

正因如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为了做好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作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做好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让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反映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特点,进而扩大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是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面对这一新课题,需要各职能部门对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进行有实质的意义探索。

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为将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为了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充分反映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高校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工会四项职能之一。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探索中求发展,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更加理解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学校如何进行改革,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上来,充分认识和牢记把握当前高校工会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思想问题的继承和发展,高校工会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高校高水平大学的中心工作服务,为高校工会工作全局服务,为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服务,为高校职工群众利益服务。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工作。

二、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只有明确了宣传的方向,才能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多样性的工作特点,积极地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有50多年的建校历史,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下,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促进我校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智能电网、新能源研究已成为业界共识,这就为我校这样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即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0年为夯实基础阶段;2011~2015年为加速冲刺阶段;2016~202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

“六项战略任务”指的是:第一,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力争1~2个学科进入国家同类学科的前列;第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产生若干名站在国际前沿的学术领军人才;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在创建部级创新平台、产生部级重大研究成果方面取得突破;第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第五,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办学氛围;第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我校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作为学校党政工团、教科研等重要的管理部门,面对这些新的发展形势,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水平、工作态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差距仍然很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找准定位,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如何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阵地,充分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是每个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实现学校中心工作的一系列跨越。为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从转变思路、改变方法、提升精神、端正态度等方面入手,通过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整合宣传工作队伍,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求真的精神,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明确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抓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1.队伍建设

面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必须要注重工会宣传队伍的自身建设。工会宣传工作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工作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高校机关分工会转移了工作重心,因此必须从组织上建设一支宣传工作队伍,健全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高校机关分工会部门多、领导多、会员多、分散办公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的组成特点。

宣传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其特点,将高校机关分工会按部门分成工会小组,由各分会小组部门领导指定一名会员,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和部门工作定位,负责本部门的宣传报道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有政治敏锐力,熟悉本部门业务知识,精于电脑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宣传责任意识强,勤勉工作,扎实苦干,真诚办事。

2.制度建设

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制度化,需要高校职能部门领导重视、层层落实、不流于形式。

首先,要结合每年机关分工会宣传报道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员的培训制度。培训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让各分工会小组的宣传员熟悉本职能部门需要宣传的内容。力争使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新闻中心、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期期都有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报道。

其次,要建立一套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宣传工作有目标、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高校机关分工会每年都召开机关分工会教代会,应在教代会的体系中建立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教代会议题中,应有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议题,用数字汇报高校机关分工会职能部门每年度发表的宣传报道,分析宣传报道的内容与部门工作定位的结合情况。并将宣传报道的考核情况汇报给职能部门领导,让部门领导奖励做得好的分工会小组宣传员。

四、以创新的方法,整合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要抓住“新闻宣传”和“创争活动”两个创新,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结合机关分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整合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

1.新闻宣传的创新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上贴近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定位和机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追求客观的宣传效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从宣传方法上注重策划,事关全校重要工作的重大事项要重点策划、重点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及院系有关部门了解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支持和配合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

2.“创争”活动的创新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我校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在我校“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中,校机关职能部门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任务。

如何使这些“创争”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探索“创争”活动规律,把“创争”活动的创新,与我校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职工的积极性,立足本职,多作贡献,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五、以务实的态度,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工会的文体活动的报道上,而是要结合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深入职能部门,深入职工生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虽然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这个特点和规律只能反映到职能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离开具体的职能部门工作,就难以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也难以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只有以务实的态度,结合高校机关分工会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探索和创新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把高校机关分工会文体活动、维权工作、教育活动、帮困解难、关爱工作和职能管理部门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职能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部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为建设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六、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能,高校工会的所有工作都包含或融汇着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应尽量满足高校职工的各种需求,最终达到保护和调动高校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和更有效地展示其自身价值的目的。

高校工作要点篇6

论文关键词: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政治核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用工制度更加灵活多样,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非事业编制职工(又称外聘员工、合同工、非在编人员)。所谓非事业编制人员是指高等学校因工作需要聘用的,不列入学校事业编制,与学校建立了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人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非事业编制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新成员,是高校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现实中的许多障碍使他们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入党问题,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一、抓住特点是做好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的前提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近年来高校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做好这一群体的党建工作,抓住他们的特点是前提条件。为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非事业编制职工,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及情感等方面的状况,全面准确把握其特点。

1.身份背景复杂多样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的是高校的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民工、企业内退人员、自由职业者,也有的是高校事业编制职工的家属,来源多种多样。年龄的跨度比较大,从18~70岁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家庭角色也不一样,有些是为了锻炼自己,确保养活自己即可;有些主要负责日常家庭事务,能帮补家庭更好;有个别的则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的文化素质与其工作性质有一定的关联性,参差不齐。大多数从事后勤服务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通常为初中学历,甚至个别人员只有小学学历。随着高校(特别是二级学院)用工的普遍紧张,越来越多的非事业编制职工从事行政管理、支持服务以及实验技术等工作,这类职工一般有大专水平,或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甚至也有研究生文凭的。

3.思想认识相对落后

由于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用工标准不一,加上身份背景、文化素质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综合水平相对落后,大都想得过且过,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得失,“打工”角色使他们很难融入到高校的发展中,对学校、学院的发展漠不关心,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提高能力,为单位的发展出谋献策,组织纪律观念也比较淡薄。

4.工作稳定性较差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虽然越来越多,有些人与在编职工同岗同级,但收入待遇上却很难同岗同酬,甚至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也较差,以致产生不平衡心理,思想压抑。事业编制职工的存在,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份“尴尬”,地位难以得到认同,低人一等。只要有待遇相对好一点的工作,那些有技术、有能力、有“关系”、年富力强的职工就会马上辞职另谋高就,流动性较强。

二、深化认识是做好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的基础

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是高校党建的“灰色地带”,加强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阶级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实现党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有效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执政党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沿着健康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文化素质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兴的高校。加强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有利于消除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扩充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扩大党的影响力和群众基础。高校要以“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思想理念,大力加强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着力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稳定高校职工队伍

非事业编制职工的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关系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加强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建设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提高工资待遇是不够的,而是要多管齐下。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做好非事业编制职工的思想工作,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使之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多作贡献。

3.促进职工政治进步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中有不少思想上进、素质过硬、作风正派、学习努力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有少数党员,但由于非事业编制职工基层党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他们无法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及政治素养,以至于很难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别说开展组织生活、加强政治学习了。建立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将为他们构建政治学习的平台,搭建政治进步的梯子。

4.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在非事业编制职工中设立党组织,易于把他们中政治素质好和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分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战斗堡垒,聚成一股强大合力。一方面帮助高校克服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中的一些困难,促进高校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组织的光辉形象及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其他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形成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精神风貌。

三、明确思路是做好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的关键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是为了确保党的领导,促进高校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必须明确思路,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紧密结合,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广大职工为高校发展作贡献。

1.坚持党建正确导向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可以促进高校健康发展,要主动发挥政治核心的优势,引导党建工作同高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排忧解难;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为党员政治进步、技术提高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2.选准配强支部书记

党支部工作好不好,活动开展正常不正常,关键看支部书记选得准不准、能力强不强。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不仅对党支部自身建设十分重要,也是事关党的形象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配备党支部书记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生活作风正的人选拔出来。起到选好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规范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要确保严格规范、有理有据,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的教育管理对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影响,高校既要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又要用制度建设巩固党建所取得的成果,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党的工作与时俱进。

4.丰富内涵服务党员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为党员、为职工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多从思想、心理、待遇、生活、学习等方面挖掘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促进高校发展和维护、实现、发展非事业编制职工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善于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与团队、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贴心的服务激发人的创造性,推进高校内部的和谐发展和职工的全面进步。

5.创新载体开展活动

创新活动载体,就是围绕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目标选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创造闪光点,激发活力之源,把活动的主题、形式与高校的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和职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增添党建工作活力,全面推进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塑造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做出成效是做好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工作的核心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目标、高校发展目标以及非事业编制职工个人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高校发展和个人进步中去,确立以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指标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发扬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完全可以做到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高校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

1.夯实高校党建基础

随着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人数的增加,他们的政治信仰、思想道德、身心状况和生活状态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抓住先机占领这个阵地。高校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培养党建人才,为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提供坚强的后盾。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队伍,把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

2.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务必发挥“非权力影响力”,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政治进步,把他们团结凝聚在一起,保证高校的稳定和谐;要充分利用党组织的号召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通过“政治上的凝聚力,组织上的保障力,教育上的感召力,纪律上的约束力”,深化思想教育,达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目的。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个代表”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组织中就要体现在关爱员工方面。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党建不能单纯、孤立地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政治上关心、技术上培养、生活上照顾、权益上保护等方面,为非事业编制职工多做实事,依法保护和争取群众利益,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民主权利,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高校的温暖、党组织的关怀,增进与高校的感情,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校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特点分析 对策和建议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上网工具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移动互联技术,使得互联网这个新兴的"第四媒体"越来越确立起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高校学生学生作为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好奇心理重、个性化特征明显的青年群体,网络已经充分融入其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成为其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以及校内外交流的最主要工具。现实表明,网络已经成为除了学校、家庭和同龄人以外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因此,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述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师生对学校发展和工作过程所持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并通过各式传播媒介在互联网上将其展现出来,他们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甚至组织行动,这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加强对互联网上有关高校的舆情收集、研判和正确引导,对探究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和增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是网络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除具有传统舆论的普遍性以及一般网络舆情的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以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特殊,相对比较固定。

参与或实践高校网络舆论的人,具体是广大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这样的主体引导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既有社会舆情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也有在校师生这个特定知识层次的群体所关注的特殊问题。高校师生在网络上发表的很多观点精辟深刻,不仅对高校师生本身,对社会舆情也常常会起到很大的影响。

2.内容广泛多样。

既有社会热点,也有校园焦点,主要反映出广大师生的利益要求,表达广大师生对事关自身利益的事态的关注,以及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意见。但是个人观点的完全是自发的,随意性强,内容可能涉及情感、思想、学术、个人体会等。特别是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有可能非常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从而在短时间内上升为最强人气贴。

3.形成迅速,传播广泛。

网络论坛议题内容的普遍性和发表便利以及受众大等因素,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迅速、传播广泛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网络言论,如果发表时间得当,回帖、跟帖、转帖的人能够在短时间聚集,即使话题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也会容易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点击量会不断上升,甚至出现雪崩式的效果,瞬间突破校园,传遍整个互联网。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07年1月23日,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具体到高校层面,网络舆情的兴起已经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思路、方法和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重要且紧迫[1]。

1.从工作的重要性来看

高校网络舆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窗口,网络社区的兴起让校园文化的展示突破有形的舞台,有了更多形式、更大面积的宣传,比如各高校的BBS、人人网、天涯、猫扑、各种聊天群(室)乃至新兴的微博、微信等。正面或负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校园文化的健康度。高校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纷纷开设微博以及人人网公共主页,对自身特点、开展活动有形式多样、生动直接的宣传,这样有利于高校学生间的交流。高校网络舆情所包含的信息,直接反映出当下学生正在关注的或可能关注的话题,通过对那些负面的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剖析,能找到问题的实质,以便提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止大学生被负面舆情误导[2]。

2.从工作的紧迫性来看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快且广以及变化多样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动态难以掌握;而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使得校园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这也大大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难度。渐渐地,大学生都将是90后新生代,他们更趋向于在网络上发表看法,而不是传统的给辅导员写信或者直面谈心。90后大学生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兴趣爱好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偏差,增加了校园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敏感问题多、国内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风起云涌,消极悲观情绪、激进改革思潮都有传播,这给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舆论管理理念,从制度上规范高校网络,构建广阔的高校网络信息来源渠道。

面对网络上海量、实时的信息,高校管理人员应由过去以"封堵"为主转变为以"疏导"为主,决不能简单粗暴地以传统手段处理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复杂问题,这样极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网络舆情矛盾。因此,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比如以党政办公室为中心负责统一协调各部门工作,网管部门负责技术保障,保卫部门负责信息内容监控,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负责网络舆论引导。以此为基础,开拓广阔信息来源渠道,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抓取关键信息,变被动为主动。

2.加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网络舆情敏锐力,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技巧和本领。

如今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QQ、MSN、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在人人网、微博、开心网等消息,发表观点并有非常多的互动交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应当对这些大学生日常使用频繁的工具和平台有足够了解,并且利用这样的工具和平台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消息。此外,高校进而可以积极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舆情的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和舆情服务,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舆情信息工作[3]。

3.深入了解学生网络舆论热点,及时对网络舆情做出研判和处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在复杂繁多的网络舆论信息面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分析找准主要矛盾所在,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和参考,为高校改革发展打下较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必须提前捕捉舆情,时刻准确把握舆情大局,洞察舆情实质,报送真实舆情信息,并且快速适度处置舆情。以此为前提,从源头上找原因,工作做在前,将容易引发矛盾和造成社会各界意见集中的高校网络舆情提前化解。

参考文献

[1] 《杨安民.高校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5):52-53

[2] 乜大伟.网络舆论引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作用的研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479-480

高校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高校 安全管理 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安全管理的实现关系到广大师生利益、关系到教学秩序,因而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需要应对各项挑战,严控各项安全风险。将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作为总体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本文从实践案例出发,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路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

1.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学院安全工作责任,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校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明确目标。该校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确保校园安全”;二是明确责任。该校强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通过责任分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明晰责任和落实责任;三是全面行动。该校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应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行动。该校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书记和院长、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均在安全管理中承担相应的任务,以起到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作用;四是突出重点。该校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进行的同时,也强调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该校将事故防范、学生保护、食品安全等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确保重点领域重点管理。

上述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了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预期目标,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效果。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很多风险因素将制约高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管理失当,极易出现事故,并对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和影响。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和总体形势,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是指由于安全风险所引发,并对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类事故。以消防安全事故为例,高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必须严格遵循消防安全规范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发生此类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结合学院安全工作实际,重点做好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苗头阶段。

二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故严格来说也是安全事故的一类,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必要专门针对食品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学校集中饮食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确保食品安全。高校后勤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对饮食的多元化需求、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等因素,表明高校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学校后勤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高校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学生管理。高校安全管理还必须重点针对学生进行管理,防范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某些风险。如有媒体报道,一些大学生由于求职、情感等原因遭受挫折,一时想不开而采取跳楼自杀等行为,令人扼腕。又如,一些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赚钱心切,而陷入传销窝点。有关大学生之间殴斗致伤、大学生遭遇车祸、大学生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也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心尚未成熟,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控制能力、风险预见能力等还比较低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从学生关爱和风险教育的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其他方面。除了上述几点突出问题外,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还会遭遇其他方面的挑战,如保卫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等,这些安全风险也会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挑战,高校管理者必须严阵以待。

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要求高校能够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夯实机制、加强管理、责任明晰、责任到人。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可以归纳为“四个强化”:

3.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管理,观念先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安全风险,充分贯彻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根本理念。高校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管理者自身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知道哪里存在风险、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从而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此外,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学习意识,善于借鉴、吸收国外高校的安全管理经验,以扩展视界。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尝试先进的管理策略,使学校安全管理机制趋于进步。

3.2强化师生安全教育

高校安全工作的归宿是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教学环境,但师生不应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之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引导师生认识到各类风险因素,并充分采取预防措施。师生安全教育环节尤其需要强化学生安全教育,且必须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一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风险隐患,并自觉防范各类风险。督促指导教师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要事,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组织开展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逃生自救技能。学校还可以聘请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专家对师生开展的专题安全教育。此外,还要针对特定风险、热点风险开展专门的讲座和教育,填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空白,如针对电信诈骗、网贷诈骗等开展专门讲座,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技能;二是强化学生心理教育。应做好全院学生心理调查工作,由心理教师配合辅导员、家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跟踪随访和相关记录,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技能;三是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鼓励学生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各类建议。例如,在学生会和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设“学生110”和班级安全员,充分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3强化责任机制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以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高校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措施和考核,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面实施,以此夯实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高校安全管理中还需要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等必须全面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部门负责人、教师应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中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学校还应通过一定的奖惩考核机制实现责任落实和责任贯彻。

3.4强化校园安全评估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离不开评估机制建设。惟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漏洞以及如何改进。强化安全评估机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全面评估,即分别从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三个角度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展开评估。事前评估主要结合本校特点,分析、研判风险点,并提出初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事中u估主要是指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是否明显、方向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策略;事后评估是指每一学期结束后,就该学期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体上的回顾和评价,并反思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二是科学评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评估不是一个自说自话的过程,而是一个科学评估的过程,这就需要引入一些科学的管理工具如KPI、BSC等,以此提高高校安全管理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三是民主评估。高校安全管理评估需要遵循民主评估原则,践行群众路线,职工、教师、学生都应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并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高效管理者必须以责任机制的完善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开展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践,可以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范例。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继续延循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夯实机制、加强管理、责任明晰、责任到人的基本路线积极推进,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实效,最终在高校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董银苹,唐振.论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受害问题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6,18 (5):59- 61.

[2] 张芳.高校安全稳定问题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9(3):38- 40.

上一篇:体育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班主任每周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