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10-17 13:43:20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1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48-01

1.引言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流行的教学形式,它对激发学生的自我求知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汪潮教授曾说过:“集体智慧的交流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若脱离了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便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汪教授的这番话道出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精髓,即:合作学习,强调自主,注重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下,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得到提升,不断扩展并完善自我认知的能力,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大的加强。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看法:

2.合理分组,分工协作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讲求对学生的分工教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意识,采用“分组教学,分工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异质分组的策略,即把性别、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一起,小组成员之间应具有一定的互补特性。每小组以4-6人为宜。同时,教师应给予小组成员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安排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由他负责安排其他组员具体的任务,组内设置发言人、辩论员、记录员等具体的岗位,由能力相适应的组员担任。此外,教师应对小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上述“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模式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上述教学思路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流程中。例如,我在进行《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张家界自然风光的美妙,我便采用了“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一整套的教学体系。

(1)课前。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收集关于张家界的图片、文字资料,并将各组的小组长召集起来召开会议,引导他们对组员下达具体的任务,将任务分为具体的细则,如收集有关于张家界的山、水、人的图片资料;对相应的图片资料进行文字素材补充;做总结性陈述发言等。

(2)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要求各小组将所收集的图片材料进行展示,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说明。通过这种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各小组成员做到了人人有事做,在活动中提升了认知,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探索的意识。在各小组做完展示说明后,我对他们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引出课文的主旨。

(3)课后。我要求各小组将收集的素材整理成册,并统一提交。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分类、整理、汇报等多种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3.独立思考,及时指点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独立思考是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很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造成思维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应该是领路人,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结论进行及时指点,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例如,我在进行课文《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教学时,便采用了“独立思考,及时指点”的策略进行教学。

首先,我在课前提出了“为什么说北京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在深读课文之后结合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结论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其次,在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后,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并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由于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因为在讨论过程中争先恐后,急于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最后,我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并对每组的意见都进行了及时点评,指出:“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关注其他人的发言过程,学会耐性倾听;关注其他人的形态动作,学会仔细观察;关注其他人的思维思路,学会深入思考;关注其他人的言语表述方式,学会逻辑表达;关注其他人的成果展示,学会二次创新。”

在上述“独立思考,及时指点”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交流探讨,合作学习,获得指引”的形式,不仅自身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

4.提供展示,提升信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势必会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教师应注重利用这些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展示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合作学习的信心。例如,我在班级中设置了语文合作探究学习作业作品的展示平台,将学生的作品分为优秀作品、进步作品和自我最满意作品分别进行展示,这样一来,语文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能够从公开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语文学习成绩较差弱的同学也能够通过公开展示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体性,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的建立和强化奠定基础。

5.结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是他们获取扎实语文知识的关键因素,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者,同时也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主人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采取创新的教学思路,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善娟.培养质疑能力强化探究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督导

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内涵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督导的含义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来说指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同样,就目前的督导体系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没有明确指明,而在美国,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主要包括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课程计划、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及学校语文教育的伦理规范。

在我国,仅就现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督导是从属于教育督导下的一种专项督导,多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及相关专业学者组成的调查研究队伍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检查、评价、指导等,以调查研究和提供建议为主要方式。就考评的对象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督导针对的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及工作者;其次,从目的而言,小学语文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小学生,语文教学督导的目的更多是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主,促进实践咨询技巧为辅。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对象上都以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作为唯一的目的,其考虑的范围更多的从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结构以及创新思维等角度来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课程改革在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课程改革推进不平衡,不同地域、学校和学科的发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教师发展不均衡,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不愿为(排斥课程改革思想,拒绝参与课程改革实验),不敢为(在课程改革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面前,畏首畏尾,踌躇不前,不敢走近新课程),不能为(面对课改虽雄心勃勃但茫然无措、无从下手);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科研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程改革非常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的参与,它是衔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科研部门的纽带,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实际督导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对各所学校新课改执行情况,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新问题等的检查、评价和指导,将关系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课改的进程,甚至成功与否。所以,新课程改革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的参与,教育督导部门也应不辱历史使命,正确地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是很有必要性的,它将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参谋作用。督导组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学校领导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与督导组合作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研究报告供领导参考。比如,在我区的督导过程当中,就发现了在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一些低级的文学常识性的错误,而小学生又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所以我们就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改进建议。比如,通过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定期考核、集体备课的模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信息反馈作用。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很多,教学督导组反馈信息的特点是及时、可靠。督导员听课面广量大,在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中可以及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管理部 门的意见,了解教师对学生学风方面的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道德、教学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意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再次,督促作用。教学督导起到的督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督导组听课、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是随机的,点多面广,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学生课堂纪律等情况在课堂上都会反映出来。事实上教师和学生对督导组的听课是很在意的,那么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考评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考评的前提是要明确将采用哪些指标来对其进行督导考评。

首先将学校和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传统语文考评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应试技巧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督导考评方式重认知目标轻情意目标。新课标关于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阐述,强调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需”出发;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也是基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上,阅读方面,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写作方面,能“有创意地表达”,都是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如有的学校,就在这一理念下,创新了语文的教学模式,在涉及到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就将课程的触角延伸到了课外,通过参观博物馆、组织助老助残活动,来加强教学的现场感。

其次,督导考评应注重检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传统的考评方式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等,过分追求标准答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传统的量化评价中,由于较多地使用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必然只关注学生提供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对学生获得结果的思维过程却无任何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对思维过程的深刻体验。新的督导考评方式要求测评题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获得结论的过程。督导考评内容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 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督导考评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统一的督导考评方式之下,所有的老师都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教学与成果的评定,以至于所有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考评方式,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比如在进行作文考核时,尽量减少对学生在文体、文风上的限制,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注重文学方面的积累。

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工作领导机制。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行政指导力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进基层学校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次,是成立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机构。曾有专家在人大提案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专人、专家负责语文教学的督导工作,出台的相关有实效操作性的文件也很少见。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多地区都存在,所以,依托我区文学专业的专家资源及文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机构,可以通过行政督导,来促进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次,是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语文教学专项督导检查,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制度建设,严格实行督导人员的准入制度。

在具体督导过程中,既要以我国的教育现状和社会文化背景为根据,也要参考国外督导理论,引进良好的督导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可行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方案。制定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培训方案,包括督导受训者的素质要求,督导理论学习,督导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督导的伦理规范,督导实习等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培训课程订出审核的标准等。要加强对督导过程的规范管理,督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工作标准,包括督导原则、督导评估标准等。

五、结论

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体系下,教学督导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等方面毫无疑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明确教学督导基本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改善、提升其督导考评方式以及督导策略,并且能够贯彻落实,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秀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考评方式初探[J].语文教学研究,2005(12):49-50

[2]凌飞飞、赵新云.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8):46-48

[3]韦俊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35-37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3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总结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逐渐现代化,语文教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得不能很好适应即将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学生在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近一两年内,各地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工作者以及关心语文教学的学者、专家都纷纷对当前语文教学提出批评,强烈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进行改革,乃至汇合成一个响亮的呼声:“语文教学非改不可!”

当前语文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方面“不够”。

一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不够,不同主张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不够。

从制订语文教学大纲到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语文教学,都需要以正确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说,1963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语文教学大纲里确认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学科理论。经过30多年教学实践迄今工具性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工具性应怎样体现在语文教学任务中、怎样体现在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中,以及怎样体现在语文水平测试中,都还是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先后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任务有不同提法,多次改编和修订的语文教材内容有不同安排,每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同掌握,乃至大大小小语文能力测试也各有侧重点,这说明怎样从工具性出发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明确。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对语文的性质重新作了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两个“最重要的”讲的都是工具性,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包含在“交际工具”里;而交际工具的内涵扩展为“文化载体”,这表明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但语文学科又应怎样体现文化载体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不够明确。此外,也有人认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但究竟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更可作为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这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语文学科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语文教学界各家主张不尽相同,但长时间以来很少开展泛讨论研究。因此,应当提倡互相交换意见,包括对现行各套语文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评议,以逐渐求得共识。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总结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已经积累了50年的经验。深感遗憾的是,这些经验却缺少应有的科学总结。前20年,主要有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1956年强调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实行文学与汉语分科教学,制订了文学教学大纲和汉语教学大纲,在中学阶段创立了文学教学体系和汉语教学体系,分编为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但试行不到两年,只编出大部分课本,分科教学就被取消。另一次是 1963年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偏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制订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体系,编写了新的语文课本。但试用也不到两年,课本只编出小部分,编辑方针又被改变。两次改革都未取得完整的经验,也未作出一定的科学总结。中国“十年文革”期间,整个教育工作遭受破坏,语文教学也处于混乱状态。后20年,从“拨乱反正”开始,语文教学在恢复一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改革试验,直至提出“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在这段时间内,新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又经过多次修订,全国通用语文教材也随着几经改编,各地涌现的语文实验教材也边试用边修改。但仍然很少见到一些有比较科学的总结性经验公开发表或者展开讨论。总起来说,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缺少科学总结。不对过去的改革工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就难以对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高认识,也就不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改革工作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

再就历次新编语文课本的试验和修改情况来说,还存在着不够规范的问题。例如试验新编课本,往往不明确试验要求,不订立切实可行的试验计划,不安排对比试验,不研究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不做试验记录和各类统计,不随时征求对试验课本的修改意见,以及不认真做好阶段评估和试验总结。这样就把课本试验工作等同于一般教学工作,缺少试验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修改课本也往往局限于编者主观上所能接受的或者工作难度不大的,做一些修修补补,不解决试验中所反映的重要问题,不要求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像这样的试验和修改无疑都是容易走过场的,不可能为教材改革孕育出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就以50年代新编的文学课本来说,试用时都一片叫好声,说是选材精当,内容丰富,系统性强,编排新颖,教师有教头,学生有学头,似乎这次改革已经成功。但全国正式使用以后,各地反映的问题就多起来,甚至提得越来越严重,很快变成一片反对声。这就说明这套新编课本未能从实际出发认真试验,也未能及时从试验中发现问题认真修改。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人教社编写的,1997年起在两省一市试验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还有些教师注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近来也有把电脑搬进课堂的。他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又如,作文前缺少必要的启发和指导,批改作文忽视语言通顺不通顺,未能教给学生怎样把不通的改通,怎样从写通到写好。如此等等,问题很多。至于有些教师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朗诵,不会写通顺文章,乃至不会使用电脑,那就更增加了教法改革的困难。总之,一般语文教师多习惯于老一套教法,缺少改革和创新。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得空泛,教了不管用;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这就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到中考、会考,语文水平测试问题比较突出。就读写听说四项来说,听和说未列入测试范围,一向是被忽视的;读的测试最成问题的是,增加了似是而非的选择题,似乎是在与学生为难;写的测试尽管变换作文方式,终因缺少合理的评分标准,分数高低往往可以随意而定。总的情况是试题的量越来越大,所命的题越来越别出心裁,学生考得头昏脑胀,交卷后甚至估计不出自己的成绩是好是坏。

命题是个大问题,测试能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所命的题是否合理。现在各地中考和会考,都是临时请几位教师集中在一起命题,几个人一商量,匆忙中题目就出来了,只要试卷上不出差错,分数拉得开,命题工作就算顺利完成。至于考后的试卷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一阵也就过去了。这说明命题工作缺少科学研究,也不广泛征求意见,最明显的是尚未建立起科学题库作为一定的依据,因此迄今仍存在着严重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针对上述四方面“不够”,以下谈谈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构想和主张。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_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还有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包括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等文化知识)的任务。总起来说,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是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并根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总结了建国以来在处理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长时间强调思想性,有时强调文学性,有时只提工具性,有时还并提知识性,但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些强调各有所偏,或多或少地影响当时的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现在总结出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只要坚持以工具性为基本性质,以语言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就有可能避免各种偏向,把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引上方向明确的轨道。其二,全面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对生活的爱美心态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些也正是中学阶段语文学科需要进行的素质教育,全面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两种“基本”和三种“关系”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其三,对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材必须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从语言教学出发兼顾其他方面教学的需要;课堂教学也必须以语言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解课文应当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文化知识),再回到语言文字。这样就能构筑成合理的教材机制和正确的教学路子,导向真正的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4

小组教学法是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将学生安排为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手段。在小组教学法中,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安排成小组模式,教师将课堂中的主要问题分配到小组中,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纠正和补充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法有利于实现课标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1]。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小组教学也不例外,若小组教学使用不恰当,容易导致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小组教学的质量,就小组教学法出现的弊端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策略。”

一.小组教学法在教学中优缺点

(一)小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点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因此,小组教学法响应了新课标的号召,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通常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和观点,语文课堂逐渐变成了“一言堂”,“满堂灌”。小组教学就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安排课堂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由组长整理总结组员观点,汇报本组意见,这种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增加主体间共同发展的机会

小组教学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增加主体间共同发展的机会。小组教学通常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听取他人的意见,认识和反思自己的不足。遇到难题时也可以及时向同伴寻求帮助。学生在探讨中主动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同伴的互助要比教师生硬地给予正确答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退,将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培养学生的合群意识,这也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小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小组合作的成果,而不只是注重学生个体的成绩,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要求小组派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态,其他同学配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排练,既提高学生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互助协作的习惯。

4.培养创新能力

小组教学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再是默默地接受知识,而是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畅谈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对事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小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地氛围,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二)小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不足

小组教学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能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但在运用过程,小组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不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讨论,教师也难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监督,每一个组长管理本组活动的能力有限,容易只注重学生的合作以及小组的学习成果,忽略学习过程、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及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效度。在讨论中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居多,整个语文课堂似乎都是优等生在唱“独角戏”,而后进生极少参与,并认为这个舞台不属于自己,只做一个旁观者,这样无形中就增大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学生也就形成了一个两极分化,与课程目标相违背[2]。

2.讨论易流于形式

小组教学法最大的不足在于讨论易于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各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说话,但讨论的内容很多都与问题无关;第二,讨论过于频繁,问题设计过滥,问题含深入探索的内容少、缺乏主客观条件、问题讨论时机不对,整个课堂就像热热闹闹地走个过场,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也使语文课堂失去言语教学的工具性。

3.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地训练

语文教学目标提出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训练,包括分析、概括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才能获得的。在小组教学中,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小组为了表现得好,一门心思地收集课外资料,却没有搜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展示时,照搬课外资料上的答案,没有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看似活跃的课堂,活动了学生,但学生的大脑是静止的。如教学《春》时,要求其中一组分析课文的结构,学生均能给出正确答案,但问及思考过程,其表现大都捉襟见肘。

二.小组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一)小组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的引导者,小组教学法的实施是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3],因此,运用小组教学法,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善于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是小组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成功实施小组教学法的第一步[4]。具体透彻的学情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但了解学情,认识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寻找正确的教学切入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组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工作以外的时间,观察学生,善于分析学情,保证课堂质量。

2.具有创新精神

小组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愿意接受新观点、新理念,善于钻研新教法,具有创新的精神,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表示鼓励,激励学生也要学会创新。虽然现在教师们对小组教学法的观点和理念并不陌生,但如何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组教学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发挥小组教学法的作用。

3.掌握一定的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并掌握的工具与桥梁的纽带,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使用方法的依据或者工作原理[5]。教师掌握条件性知识可以更快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教师分析学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办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作信心。如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客观、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性格、认知、情绪方面的资料,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4.充裕的教研时间

小组教学法是将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完成课堂目标。如果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对关键的问题进行探讨,语文课堂就不能够达到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学设计做到问题设计巧妙,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5.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而小组教学要求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交流的共同话题。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如语言鼓励、竖起大拇指等。其次,突出重难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占用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和可以自主学会的内容,而多讲重难点、易错点、易漏点。

(二)小组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都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应具备以下素质: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科目不断增加,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使学生认为“学不学语文都不一样”,甚至认为“不学语文一样拿高分”。这些错误的学习态度是不利于小组教学的展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要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分工,学生一旦进入小组分工给予的角色后,就要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遵守小组的规范,履行小组的决策。其次,学生要意识到语文成绩是反映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如何交际,交流。

2.掌握简易的心理学知识

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学生掌握一些简易的心理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同伴。学习一定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避免小组之间因交流不当产生误会,也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3.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小组任务是由多名成员共同完成的,任何一位成员的不配合都会影响小组的整体任务。其次,小组任务的最终完成需要集体讨论得出小组决策,然后小组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在探讨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任何一个人的观点都不能代表整个小组的看法,小组最终是要整合所有人的观点,得出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在中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利用小组教学法

(一)分组灵活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是按位置分组的,座位和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等生主宰,后进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该:第一,注意组员之间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在分组前,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特长爱好,学业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虑,之后进行混合编组,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各具特色,营造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7]。第二,根据问题难易程度,优等生带领,后进生优先,因“生”设问。优等生是小组的带领者,除了自己积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外,还要组织其他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观点,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在布置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把一些准备相对充分的任务分配给后进生,让他们在充分考虑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小组教学将大部分时间都给予了学生,因此在设置合作学习环节时,教师要把这段时间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确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课堂质量。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各学习小组学习本课文文言实虚词,翻译句子,朗读课文,稍后请各个小组派代表参加课文的朗读比赛。在这一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得十分明确:第一是学习本课文的文言实虚词;第二是翻译句子;第三是朗读课文;第四是请小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在得到明确指令后,就立即展开小组学习。

(三)时间要充分

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与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探究时间[8]。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能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学生们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能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组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只是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能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主动参加小组活动,配合小组成员完成小组任务,有集体荣誉感。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尊重他人,学会采纳他人的意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最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敢于质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小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尽情地探讨中心问题,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小组学习。

参考文献

[1]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2014(06).

[2]徐贵红.浅谈小组教学的利与弊[J].学语文.2010(03).

[3][4][6]周芳.小组合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5]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6).

[7]周印泉.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J].学周刊.2012(22).

[8]张少峰.小组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2013(03).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5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篇【一】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诱惑的事情。2014年10月1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榆中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10月11日上午到达实习学校――xx二中,之前兴奋的心情被眼前面临的情况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们15个男生两个房间一个房间10个男生另外一个房间5个,设备简陋,房间内苍蝇相当多。女生18个人住一个房间,男生相对还好一点。就是摆在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我们及时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困难,排除沮丧的心情,齐心协力的安置行李,布置房间,找来生活用品,很快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下来。刚安顿好,负责实习事宜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就召集我们开会,在会上校长对我们的实习做了安排,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还向我们提出了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这次实习能顺利完成,每个实习老师都能学到本领,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晚上我们实习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会议,落实了队规队纪,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这么顺利。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实习的第一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一数学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并且带的是四个理科班,所以她给我上的课不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就使得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和另外一个数学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认真负责,勤恳踏实,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普通班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当我第一次到班上带早读的时候就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一点。 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个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辅助班主任将班级带好。每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0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提出警告。三是午自习,我要到班上看班,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我在一开始我就抓紧了解班级情况,管理整理他们的档案和成长经历,很快的熟悉了学生的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给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开导他们。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制定班级的班规纪律,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互相关心,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做好实习队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篇【二】

一、调查概况:

2011年3月13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琼海市新田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丹丹老师、四年级班主任李杏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习惯使用地方语言教学。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

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四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四年级,学生都在十一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四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几节课。通过这几节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6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转贴于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选集.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7

关键词:语文能力;教育管理;实用知识;中国文化

生活中我们要交际,交际就要说话。而说话是一门很高级的学问,要说得得体、简洁、中听,要说的有内容、有情趣。“话不投机半句多。”不会说话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写文章就是将所说的话用优美的、规范的汉字表现出来。它是让人看得,有宣传保存的可能。遇到胡写乱画、胡言乱语怎么能够交际?因此,加强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势在必行,要做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一、现在的中小学生语文能力令人担忧,语文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走访许多中小学校,语文课花费的教学时间最多,而语文能力反而不如其他课程的能力强。这说明我们的语文课效率不佳,做了好多无用功,教师辛苦,学生劳累。语文本来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基础课,硬是给弄成了一门死学问。小学生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初中生不会写简短的文章,高中生不会写常见的汉字。我们的文化好像要被肢解了一样,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想想,好多招聘单位接到的满是错别字的个人简介,多么的尴尬。有高文凭的天之骄子写一百个汉字,差不多要出现三四十个错别字。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曾几何时,哪瞧见生活中的大学生不会写借条,不会大写的壹贰叁,不会签自己的姓名,等等。学生是无辜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责任的。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力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为扭转这个不好的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有待调整,不能有有碍学生发展的现象存在

国家的语文课本是指挥棒,我们工作起来有本可依。一套语文教材,那是专家辛勤工作的结果。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接轨,这只是教材的衔接而已。可是,现在大多数中小学分设,小学老师教小学的,初中老师教初中的,各干各的,老死不相往来。同行是冤家,勉强见面也是你说我的不是,我说你的不是。这可苦坏了无辜的学生们。其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教师是一家人,都是初等教育工作者。大家平日里工作要多沟通,小学语文老师要跟踪自己的学生,看学生去了初中以后有进步没有?初中老师要常去小学,了解一下自己学生以往的语文基础,便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而目前的高中教育,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象牙塔,高高在上,不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交流。反正国家不严格高中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基础差的学生就辍学。

三、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应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千

万不要照本宣科,教出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来

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写字的姿势要指导;汉语拼音要熟练;分析汉字的音形义,用简单的句子表情达意,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完成简单的语文阅读题;会写有真情实感的短小文章。再就是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在语感上给学生以熏陶。课不必讲得太深,作业不必做得太多。要避免重复无效的劳作,还小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初中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下,应该将语文字词等学习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学,指导好记叙文的写作,熟悉说明文的特征,了解议论文基本常识即可。大力提高学生解决课本延伸的阅读题的能力,用掌握的语文阅读能力去解决实际阅读问题。做到准确、简洁、流畅、有文采。反对标准答案之说,抓住要领,灵活作答就不错了。多开展些辩论会,多办办手抄报,多搞几次班级演讲,多谈谈读名著的心得体会等,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是一个较高档次的语文园地。学生要增大阅读面,熟悉各种文章体裁,有逻辑思维知识,能写出有一定哲理的议论文。教师要做导演,引领学生在高中阶段语文能力大大提升。高中有必修语文课本和选修语文课本,教师要当好编辑,凡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

四、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担当起提高学生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流派似繁星,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师要经常学习,多遨游在中国文化的大花园里。多嗅花朵,才能呼出芬芳。一个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学生是爱戴的。语文教师要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有激情,有热爱汉语的赤胆忠心。古今中外,都要涉猎,立足本国,借鉴外国。让我们的学生继续做捍卫汉语尊严的卫士。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语文教师也就无愧于子孙后

代了。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意见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能力;时机;情境;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技能,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交流观点,是语文新课改所提出的一项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呢?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一、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常常只注重“议论的热闹”,而忽视“深层次的思考”。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如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提出了有讨论意义的问题、观点产生分歧时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平时都是跟我们待在一起的,但是文章里面却写‘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说父亲来实在很难得呢?”对于这一问题,我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答,而是趁此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依靠自己能力,来找出这一问题的合理解释,于是,学生便开始了积极的合作讨论。“作者的父亲工作的地方也许离家很远,于是干脆住在了工作单位。”“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回家。”……学生的想法迥异,这时,有学生高高举起了双手,在得到我的允许后,他说道:“老师,刚才我跟同桌一起查阅了课外资料,资料中写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十分受百姓的爱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忙于对百姓的事情忙碌奔走,所以很难有时间与家人一起团聚。”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如此,我通过在学生提出了有讨论意义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既实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依据具体文本内容,创设有趣的合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合作学习的内容并非只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思考和讨论,而是包括方方面面。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着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这时我们就可依据具体的文本内容,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灵活生动的演绎。

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体感知之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真实生动的演绎,我则以指挥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点拨和指导,如晏子、楚王的神情、动作等该如何表现等,然后,让学生结合我的指导与自我能力的发挥,对晏子使楚过程的三个片段:刚到楚国―参见楚王―赴宴席上进行演绎,这一富有趣味性的合作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这一合作活动中,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授合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合作学习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学生必须会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能有自己独到意见和观点的陈述,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因为合作学习是由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合作的过程需要学生相互之间不断地交流,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组员发表意见时要做到认真倾听,组员没发表完意见时绝不能随意打断,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补充等。

再次,要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习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学生之间通过深入交流,可以使学生个人的思考汇聚成集体的智慧,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综上所述,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得启迪,才可以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民办教育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乡镇粮食生产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