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05 14:37:55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党的教育;思想政治;职业学校;工作

一、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融入大发展思想,强化思想政治作用。随着党的十的胜利闭幕,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职业教育也迎来又一个春天,尤其是事业单位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强化绩效改革,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原本的一贯的思想无疑是一次大的震动,如何引导教育员工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积极的把思想精力集中到学校的科学发展中来,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具有更特殊的地位。作为职业学校,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和谐、科学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改革形式教育,改革导向宣传,以目标凝聚人心,以发展造福师生,通过开展改革形势教育,加强改革导向宣传,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发展的成果造福职工,才能真正的把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奋斗性转发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确保职业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2、围绕市场需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职业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要的实用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劳动力来说是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如何能紧密围绕求真务实,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转型来设计与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件重要的思想引领活动。因此,要不断夯实教职员工的思想基础,创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突出“自我教育”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必须滚动推进,常抓不懈,宣传教育和专业管理做到有机结合,纳入专业管理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使自我教育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切实把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产业发展统一起来,进而确保学校发展的科学有序。

3、确保队伍稳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必将涉及到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就必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稳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表率作用,以党的温暖感召人,以党的和谐务实凝聚人。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及时化解矛盾,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稳定的工作落实到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前进的各个环节。

4、坚持党群关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党的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对当前改革的稳步推进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教育的作用,为此,应该不断加强党群关系的和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务实求真的特质。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管理文化体系,以党员的严格要求带动群众的自我严格,不搞区别对待,发挥党性观念强化的示范作用,为民务实清廉,对职工倡导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引导职工的行为,激发职工的智慧,加深对学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这就需要党群关系和谐融洽,不断在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中吸收精华,把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植根在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

二、以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源泉,根据形势发展和职工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永葆活力。

1、观念创新是基础。党的十明确了我国改革深化的大局,职业教育的再发展要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感,使命感,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它的基本价值观念、逻辑导向必须从过去的墨守成规的阴影中走出来,与已初步形成且在进一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再发展实践相适应。综上所述,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做法,进行认真的分析,继承和保留好的传统做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同时,要对新形势、新任务有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2、内容创新是条件。改革深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要迎接新的头脑风暴,就必须有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使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实现内容的现代化。一是明确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它是我国改革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教育要求;二是强化职业教育的责任感,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形成社会合理的人才结构的基础,职业教育发展好坏与否对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和人才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才能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3、要在手段上创新。时代在变,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首先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手段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其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也要不断向物质的、文化的、管理的、活动的多载体扩展,不拘一格地创造性开展工作。第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和电脑网络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来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创新。政工干部队伍是学校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与时俱进建立一种人才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政工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政工业务外,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信息、文学和历史、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切实关心政工干部的成长,在实践中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使他们有锻炼的岗位、深造的机会和进步的希望,真正安心政工岗位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政工人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2

高职校园文化的品牌发展探析

大学城学生安全分析及治理体系构建

坚持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学雷锋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研究

以地域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生情笔记”与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大学生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耦合路径研究

高校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层面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浙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

“中国梦”在高职教育中的实现路径研究

努力建设好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委书记队伍

基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

职业院校产业文化育人能力与内在环境优化

大学寝室生活的时代困境与生活教育的展开

构建和谐校园内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国梦之四个实践要求

多元文化时代共产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探析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

用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党员干部“三观”教育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之家可持续发展探析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服务群众工作路径探析

浅谈党建与学生公寓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全程监控,身份公示,完善高职党员发展监控体系

高职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评议方法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髙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创新研究

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动态与对策研究

基于长效机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浅析教育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融合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治理路径研究

心理契约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忠诚度的研究

基于技术应用创新的高职生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网络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法初探

高职院校基于“同伴”教学的青春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

从异化到和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生态观的解读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利用微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出场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整体性分析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3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社团的特点,从实行思政课专任教师负责制、明确社团任务、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学习方式、保证经

>>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对策研究 略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 浅议高职类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路径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路径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的思考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创新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建设互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的基本路径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特征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以“四个全面”为主线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DGW1516BJX011);2015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以高职思政课为平台推进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15-B17)

【作者简介】欧阳意(1969― ),女,广西钟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4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理论界逐渐将顶层设计引入学校发展战略中,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指引。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党委在做好学校的项层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高职院校实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党委在实施顶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阐述了做好学校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委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工程控制学研究领域,是一种工程设计理念,强调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从总体构想到具体实现,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理念被逐渐引入教育学等研究领域,成为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理论界对顶层设计的研究方兴未艾,一些高职院校也有意识地运用顶层设计为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指引,但总体来说,顶层设计理念应有的理论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高职院校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担负着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党委如何在顶层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实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逐渐从规模扩张转至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的制定和设计越来越关键,包括如何形成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引入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梳理设计,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对破解当前发展中的困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1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清晰定位,明确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明确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学校党委从了解和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人手,结合学校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所处环境,汇聚集体智慧,对自身办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最后形成指导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形成既具有高职教育特征又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办学思路。

2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顶层设计中,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决定并演绎出二级系统,二级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架构:组织系统和非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包括学校各单位和队伍,非组织系统包括制度和文化。当前有些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升格而成,规模扩大之后,仍沿袭原有的运营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终极目标进行组织系统和制度体系的设计整合,促进组织系统中的各单位和各类人员形成各自细化的职能和目标,使学院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到顶层目标的实现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引入顶层设计有利于高职院校创建学院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学院文化是一个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办学特色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显性标志。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自身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也未有意识地去总结、提炼、创建有核心价值的学院文化。在顶层设计的i级系统即实施阶段,顶层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具体T作中,融入到每一个参与者心中,通过实践一反馈一总结一实践的循环,最终会形成以理念决定思维,以思维养成习惯,以习惯培育传统,以传统积淀文化,以文化彰显特色的局面。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委在实施顶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胡锦涛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上,高职院校党委拥有重大决策权,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中也应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但顶层设计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准确定位、锁定目标,科学设计、系统整合,执行控制、实施反馈等多个环节,对组织者要求极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顶层设计的最终实施陷入困境。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党委在实施顶层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有设计无顶层。当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党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还不够清晰,发展定位上存在着“跟风式”“单线式”现象,把“创示范”“升格”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规模上求大不求特,专业建设求全不求强,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表面轻本质,功利化倾向明显。有些学校党委立意不高,眼光不远,对校内外形势变化、行业发展动态趋势缺乏深思熟虑和全面把握,未能很好总结和提炼本校的核心优势和办学经验,导致定位模糊,最终体现在学校发展特色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2 有顶层无设计。一些高职院校党委对顶层目标进行了建构,对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思路作了科学阐述,但未对实现顶层目标的步骤和环节作具体的统筹规划设计。如有些高职院校党委提出创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但没有考虑到“一流”的具体内涵和标准是什么,需要哪些二级子系统和分目标来支撑、衔接,各分目标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学校在制度层面如何设计完善以保障顶层设计的顺利实施。因此,顶层目标不进一步变成具体的“操作指南”,所谓的理念、目标就是空中楼阁。

3 有设计无实施。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于落实。有的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的实施中阻力重重,虎头蛇尾,主要是执行力不强,忽视了党组织在实施中的保障作用发挥。在思想保障方面,党委未能有效统一全员思想,导致对顶层目标认识不清、领会不透;在组织保障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在队伍保障方面,没有把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在机制保障方面,没有建立导向明确、运行有序的内部机制,顶层设计的实施缺乏良好环境和氛围。

4 有实施无反馈。顶层设计中的实施监控、目标反馈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它将顶层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经验以及师生员工的反映及时反馈给决策层,从而构成由上至下再由下向上的双向反馈,推动顶层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有些高职院校党委没有主动总结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挖掘和放大亮点,不注意把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提升,形成具有共识的理论性总结,从而大大降低了顶层设计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党委在抓全局、抓思想、抓组织、抓队伍、抓执行方面能力不强,统筹和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水平不高。

三、高职院校党委做好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顶层设计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定位、设计、整合、实施、反馈”五个步骤进行,在空间组织上从顶层目标、系统整合、组织实施三个层面推进,体现了顶层设计理念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下面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党委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进行探讨。  1 办学思路与理念形成。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一直围绕“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怎样办好高职教育”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总结、凝炼、升华并形成了“三个一,三个二”的总体办学思路,即贯穿一根红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凸显一根主线: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抓住一根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成人与成才双轮齐转,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双轮齐转,坚持继续教育与普专教育“双轮齐转”。。总体办学思路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两个根本问题,为学院发展提出了终极目标。在办学思路形成的基础上,学院党委根据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新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大爱育人”办学理念,把“塑大爱精神之魂,举素质教育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结‘成人“成才’之果”作为行动指南,抓住了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源头动力。

2 设计与整合。思路与理念一旦形成,发展路径便成为关键。学院党委针对办学思路,提出了“六个必须”总体工作要求,围绕“大爱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下发了全面深化大爱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制定《2009-2011年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力争三年实现“六大变化”的具体措施,为顶层目标的实现,绘制了一张精确可控的“路径图”。同时,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狠抓思想、组织、队伍建设,为顶层目标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广大教师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为办学思路和理念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 实施与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操作层面,既需要排除万难,大力推进,也需要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方法,精心搭建平台和载体,使实施更富成效。学院党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与推进。一是狠抓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和教学技能大赛,狠抓课堂教学质量。高度重视督导工作,设立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强力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着力抓好院系两级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优化。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建“校地校企合作委员会”,积极推动和建立“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二是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提高推进实施效果。学院党委不断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施内容和形式,通过推进“六大工程”,构建全面的育人工作体系。推进“师德工程”,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推进“理想工程”,大力培养优秀学生;推进“学优工程”,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典型学习;推进“三帮工程”,确保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推进“文化工程”,积极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推进“实践工程”,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打造品牌,特色发展。顶层设计最终就是以不同的定位,寻求特色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学院全力打造育人品牌,以“大爱育人”理念统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育人特色。着力培育院(系)发展品牌——医学技术学院,加大投入力度,使医学技术学院成为本地区医学教育中心。大力创建服务地方品牌,学院开创的退役士兵培训“学历+技能+就业”的泰州模式,得到了各级军地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反馈与提升。顶层设计是在双向反馈和动态调整的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学院党委在实践中寻求工作的一般规律,注重总结顶层设计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学院2010年成功出版了《大爱育人——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使“大爱育人”理念理论化、系统化,推动了“大爱育人”工作向更深层次开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大爱育人”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学校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渗透教育规律的研究,制定渗透教育规范流程,有力促进了渗透教育在全院的推广。以“大爱育人”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已初见雏形。

四、结语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28-02

一、认识再提高——创新的合作思路

校企合作办学、合作促进企业发展,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活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认识再提高,思路再创新。

一是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有效途径。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环境和教育传统的不同,还没有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高职校企合作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深刻认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是高职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三是大力拓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高职院校要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

四是企业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

五是企业也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双赢的事情,企业也应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以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为主,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为主。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把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鼓励和支持在职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企业应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二、途径再拓宽——创新的模式

高职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地区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 模式等,结合我国的实际,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合作途径,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新路子,使校企合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我们应参照以下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一是订单式模式。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订单的数量和要求进行培养。教材、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根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抓好落实。

二是校企联合式模式。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办班、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学校得到了企业办学经费和师资支持,企业则得到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三是工学交替式模式。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边学习边工作,工学相长。

四是企业配合式模式。学生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如投入设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兼职老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

五是校企实体合作式模式。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管理,分享办学效益。

六是校企互动式模式。学校主动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或轮训,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企业主动接受学校师生实践和科研的合作模式。同时,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严格劳动准入制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63-001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职辅导员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一)辅导员工作失去重心

一些高职院校本着“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目的,每学期安排的学生活动种类繁多,标准高,表面上看辅导员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细细算起来,真正花在“导”的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这就造成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各项检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研究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他们的需要。

(二)辅导员自身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由于辅导员整天陷入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掌握足够的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导致了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教育学生。

(三)辅导员定位不准,责任心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的琐碎和繁杂,工作成果见效慢,大家对辅导员定位不明确,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一个跳板,只是一个学生管理员,这就导致辅导员责任心不强,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辅导员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教育学生。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

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提出的问题。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要不断掌握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开拓新局面

辅导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转变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破除管理中的“保姆式”开创学习生活的“导师式”。在开展学生工作时重在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我塑造能力。

1.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落户学生宿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薄弱环节。学生大量的空余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辅导员工作不可忽略宿舍管理,辅导员要深入宿舍,做好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充分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常规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入学之初,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比较陌生,对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以及就业方向感到茫然。辅导员可以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系里开展的军事训练、校史展览和入学教育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详细介绍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利用同专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典型个例来鼓励新生,使得他们对本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也具有了较为明晰的学习目标。

在大二期间,辅导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结合所学专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社会调查、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前,分步骤的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果一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理想工作,不妨先从力所能及的基础工作干起,等几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再择机回归自己喜爱的合适工作。发动本专业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指导渠道。

三、总结

辅导员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任重道远。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安全、教育、服务四种功能,这就更需要每个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的修养,倾注满腔的热情,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指导员和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职业定向 医学专业 学生 指导思路 分析

高校医学专业为医院行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医护工作者。但是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定下的目标和方向就会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为了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让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就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指导,并且对就业的情况和思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有发展的、满意的工作。

一、确定医专学生的就业指导思路

医专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学生本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岗位竞争情况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医专学生想要顺利就业,首先要确定职业定向,因此,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职业定向以及就业想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思路分析。首先学校要和对口医院进行洽谈,为医专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一定的岗位机会,并且让学生能够有实际救治的机会。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医院的等级和岗位人员需求,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职位定向的思路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分析医专学生就业现状

1.未充分择业准备。医专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很高,但是在就业的准备做的不充分。很多学生没有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或是到哪个等级的医院,同时由于学生受到学校的保护,没有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所以在就业和择业这一方面,准备的不充分。并且在思想方面也没有准备,对于职业定位的思路也不清晰。所以,经常会导致医专的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因此,目前医专学生最需要改变的现状就是要做好择业的充分准备。

2.盲目职业定向。医专的学生由于学习的内容专业十分的特殊,所以就业方向就是和医学对口的。但是很多学生为了毕业就能就业,往往会盲足的断定职业的方向,等到就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利用不上,或者是这个岗位自己并不喜欢,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发展高度。而学生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放在调整心理和工作节奏上。所以,医专学生职业定向的思路一定要做好,为学生确立正确的、明确的职位定向,不然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

三、医专学生的职业定向指导思路

1.就业导向下的素质教育。我国医专学生的职位定向思路指导,可以为学生确定以后的工作方向。但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在就业指导下,能够提升自己的素质,也就是学校不能忘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本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以及自己想要的岗位是什么样的。所以,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就业指导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工作,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在有一个好的开始。

2.学生职业性学习的引导。医专学生的专业内容十分的特殊,所以,只有找到和专业内容能够接洽的岗位工作,才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发挥到岗位上。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思路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往工作岗位方向靠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内容,为以后找工作和职位定向分析的时候奠定基础。

3.学习动力和学习内容就是职业方向。医专学生学习的都是医学知识,但是医学专业还会分很多习的专业,比如临床、药剂等等。所以,学生要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也就是说,学习的内容是就要的方向,而学习的动力,也是为了确定职业的方向。学生在确定职业定位的思路以后,就会根据自己想要的岗位,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医学知识,而这种学习动力,就是让学生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手段,也是确定学生的未来职业方向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专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就是医专学生的实际经验更丰富,因此在确定医专学生工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本身的水平以及社会对医专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竞争的激烈情况。所以,学校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就业,要在就业前为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思想指导,分析一下就业情况,以及就业的思路,让学生的就业变得更顺利一些。所以,对医专学生职业定向指导的思路要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祖德,张玉树.关于“职业定向指导”的认识和设想[J].教育与职业,1987(2)

[2]马帮敏.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0)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存在问题 提高路径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了“立交桥”。高职院校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因此,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息息相关。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1.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与综合性的心理特征(瞿惠根,2006)。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有其独特内涵,常见的主要有:蒲清平等人(蒲清平,白凯,赵楠,2011)持二分说的观点,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人格特质两部分;韩冬、常睿等人(韩冬,2011;常睿,2011)持三分说的观点。韩冬等人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三方面。而常睿则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李莉等人(李莉,徐楠,2014)把职业能力进一步细化,持四分说观点,认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四大部分。2014年4月《中国教育报》刊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划分了初、中、高三个能力级别,分别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丰富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理应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相一致。

1.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1.2.1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需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为辅导员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供了框架和蓝图,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1.2.2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育人先育己”,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而形成优良的个体素质、健康的个性品格,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3保障高职院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和谐稳定是其发展的基础。而高职院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地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知识结构五花八门,有学文的,学理的,学工的,学农的,却很少有学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的;有编内的也有编外的;岗位职责模糊,分管的内容繁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党建、公寓卫生、内勤、档案、心理和科研等方面。

2.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部分辅导员缺乏对自身工作地位和重要性的认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阶段性工作,并不打算在这个工作上有所建树,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2.3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在薪酬和待遇上没有任何体现,这会严重挫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积极性,制约育人工作的良性进展。

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3.1严格把关,提高准入标准。

在辅导员的选聘上,坚持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竞争,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和程序进行,着重考量其职业道德修养和兼顾专业背景,力争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吸纳到辅导员队伍中。

3.2建立培训体制机制。

建立培训体制机制,要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科学地建立培训内容体系,力争通过培训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把培训学习常态化,既包括入职前的岗培、在职培训、网络培训、假期培训,又包括社会实践、外出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力争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3.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健全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过去单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废除考核中平均主义、按资排辈的思想。根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成效等方面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把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区分开来,单独制定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办法,主要以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学生满意度测评及工作实绩为主,并辅以学生工作的业务科研能力综合评定。

3.4校内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技能大赛一般分为四级:校级、省级、全国复赛和全国决赛。高职院校应策划和组织好自己的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以紧跟时代步伐,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展示提供平台,从而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瞿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常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4).

[3]蒲清平,白凯,赵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

[4]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上一篇:住宅物业主管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