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3 05:46:10

学校调查报告

学校调查报告篇1

1资料与方法

乌鲁木齐市是个人口较多、学校也比较集中的地区,新疆的著名高校也集中在这里,下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和乌鲁木齐县。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的学生,我们的样本是分阶段随机确定的,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有代表性,我们在每个区随机抽取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大学当中既有著名的高校,也有一般的技校;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此次调查,我们总共发了685份问卷,小学是160份,初中、高中、大学各175份。有效收回642份,总回收率是92.14%,小学的回收率是84.38%,初中的回收率是96.11%,高中的回收率是95.56%,大学的回收率是91.67%。回收率较高,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1)男女比例状况。男女总的比例是:男性占41.6%,女性占58.4%。

其中大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5.5%,女性所占的比例54.5%。高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41.3%,女性所占的比例58.7%;初中的性别比例是:男性所占的比例为39.3%,女性所占的比例60.7%。小学的性别比例是: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40.2%;女性79人,占59.8%。

(2)各类学校所占比例情况是:小学占20.6%,初中占26.9%,高中占28.8%,大学占25.7%。

(3)地区和民族状况。本次调查涉及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调查对象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族等14个民族。从调查的范围和族别上看,基本能够代表乌鲁木齐市学校中学生对公共危机的认知能力,并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状况。

2.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分析

(1)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如在“你知道安全教育吗?”的问题中,94.53%的学生都知道安全教育,仅有5.47%的学生不知道。具体如图3:

但是,不同层次的学校又有一定的差别。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的安全教育抓的比较好,其次是大学的,初中和高中相对来说稍差一些。具体如下面图4-图7:

在安全意识方面,整体较好。如当被问及“当你看到学校的建筑设施(如:栏杆、体育器材等)损坏并影响他人安全时,你是否报告给老师?”时,有64.88%的学生回答“是”。在“打放学铃,你常采取的方式为”这道题中,64.68%的人选择“能严格遵守上下楼秩序,轻声慢步走下楼梯”,19.31%的学生选择“等同学走完再走”。当被问及“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宾馆或商场),你会特别留意“安全出口”或者“消防器材”的位置吗?”有66.5%的学生选择“会”。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否”“不会”“不知道”。这表明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加强。

(2)学校安全教育状况

为了能真实的反映学校安全教育状况,我们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演练情况、安全教育的方式、学校的安全方面的相关预案的宣传等方面设计了七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虽然在安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尤其是具体细节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1)在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方面,有专门进行安全教育的老师的只占44.3%,没有或不清楚的占到55.7%。在课程设置方面,每周开0节安全教育课的占了40.9%,而每周开1节的占37.9%,每周开2节的仅占11.8%,每周开3-4节的都低于10%。具体到各层次上,小学的要好于初中、高中、大学的。情况如表1和表2:

2)在安全教育的具体开展方面,总体上经常性教育不足。如在对“学校和老师是否经常对你进行健康、安全方面的教育”问题的调查中,经常教育的占43.1%,有时教育占50.4%,没有的占6.5%。在对“你们学校举行过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吗?”经常举行的仅占21.9,而偶尔举行的则占到66.6%。具体的不同层次,小学的安全教育开展的情况远远优于初中、高中和大学。

(3)在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方式、途径比较单一。如在对“你们学校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问题的调查中,课堂中老师教、灾难演习、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都在50%以上,其次是专家讲座和学校信息栏宣传安全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习过的则只占19.12%。不同层次又有不同侧重点,

(4)安全教育不系统,有些环节薄弱。在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教育方面,我们设置了两道题。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如对“你们学校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措施、方法)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只占49.9%,而选“没有”和“不知道”的超过50%。在对“你们学校进行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有”的占67.3%,而选“没有”和“不清楚”的占30%多点。

2.3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小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自广播、电视上和教师的教育;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的应对公共危机知识的来源相对来说较广些,50%以上的来自广播、电视上,报纸或网络上,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

2.4学校安全教育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还要不断的加强。如在对“当发生火灾、地震或传染病等时,你知道正确的应对措施吗?”问题的调查中,完全知道的仅占22.07%,知道一些的则占到73.87%,不知道的占4.06%。具体到不同层次,又有不同的表现。3问题与思考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考察了新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学生的总体认知状况、公共危机意识、常用公共危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公共危机知识得来的途径以及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等。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结合调查结果,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政府应加强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明确政府在学校安全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学校调查报告篇2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作业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1我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我校的人群进行了有关我校环境与卫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校园环境的整体评价

校园是我家,也是大家的家,我们在这面积不大,范围有限的乐土上过着集体生活。为了了解这个“家”在大家心目中的映像怎样,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数据统计,发现有53.3%的同学认为我们所在的校园环境一般,38.3%的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环境较差,而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我校环境很好。据此看来,尽管我们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在这个家中生活,但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家,在大家心目中并不理想。无论客观认知也好,还是主观评价也罢,我们都有必要去为这个结果作出思考。

校园环境的问题不是某个局部的缩影,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接下来在有关学校的各个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映象调查中,有86.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的环境最令人满意,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欣慰,毕竟图书馆是作为我校的核心领地,其环境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接下来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最不令人满意的产所依次是操场,食堂,教学楼。这些公共活动中心却是我们觉着环境最不理想的地方,这让每天在这些场所生活娱乐学习的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是我们不爱惜自己的环境吗?还是我们真的已经习惯这样的环境?

环境不好,定是有污染物的存在,在对我校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众污染物中,塑料首当其冲,成为造成环境不好的最恶劣的因素,占比42.4%,这不觉让我想起校餐厅为提供学生方便也为自己方便而大量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和泡沫饭盒。学生在理所当然的使用中却未顾及到自己方便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害。其次是纸质污染,占比32.2%,也是,看到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无论是操场还是大马路上,总难免有废弃的纸张,仔细端详,会发现这些纸张除了同学们用的极少部分的稿纸,面巾纸外,大多都是宣传单。看来宣传单在我校的盛行真的有必要制止了。

总之,我校环境在多数同学看来不容乐观,难道越是熟悉校园环境,就越容易忽略对它的环境保护吗?我想原因未必是单方面的。为改观我校环境现状,我组进一步作了关于我校环境现状的原因和行为分析调查。

原因及学生行为的初步解读

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或操场上,难免会碰上有未及时清理的垃圾,比如一片纸,一个饮料瓶,此时的你我又会有怎样的作为,熟视无睹还是弯腰捡起?经调查统计,对此现象有高达76%的人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都觉着会有工作人员去清理的。而仅有2%的人会自己动手捡起来,其余的人则认为不是自己丢的没必要捡。但无论有怎样的行为,我们都无可厚非,因为或许我们就是这大多数中的一员。

看到垃圾,大多人选择了熟视无睹,绕路而行,但是垃圾哪里来,我们是否曾亲手丢弃过?对此问题,虽有58.5%的人表示不会随地丢垃圾,但仍有37%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随地丢垃圾。对于会扔垃圾的这部分同学,经调查统计发现其原因有:38%的同学认为找不见垃圾桶,或垃圾桶离自己太远,所以就丢了。27%的同学认为别人可以在此处丢垃圾,所以自己也跟着丢了。还有18%的同学认为习惯了随地丢垃圾,不受自己控制。但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行为,我们都造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的不整洁,当我们遗弃手中的垃圾时,是否曾想起过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卫生标语“关爱环境,人人有责”“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我们的行为让这些标语的存在又作何感想。

对于我校的重大污染物,我们定是不能放过,经调查统计,发现竟有85%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和泡沫饭盒,由此造成我校的白色污染。这不是专属校餐厅或学生的错,毕竟,有需求就有供给嘛。若是学生能知道方便之后隐藏着的巨大危害,说不定会大量减少这些简易包装的使用,从而大大改善我校环境。

纵观校园,它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就拼凑成了我们对它所有的认知。作为二师的一员,我们有必要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调查过程中总免不了有同学说,越是有垃圾桶的地方,垃圾越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垃圾桶比较分散,还有就是垃圾很多,清洁人员的打扫频率跟不上学生投放垃圾的频率。更有甚者是因为有些学生酷爱“投篮”,结果技术不精湛,没投进去,却选择了一走了事。后者的行为除了想彰显出所谓“青春的个性”,但在周遭人看来却是深恶痛绝的。

通过以上众多领域的调查分析,似乎学校环境的弊病一无是处了。但相对令人欣慰的是,在有关宿舍环境卫生的调查中,多达77%的人表示宿舍卫生基本会保持干净,且50%的人会保持一定频率定时清洁宿舍卫生。由此看来同学自己居住的地方没那么多的责任分散问题,大家还是比较自觉和爱惜的。

由此引发的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的种种,纠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大家对环境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出现问题就该从源头抓起,特此,经小组讨论及调查分析,我们针对我校环境和卫生的改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学校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问题,学生应该自发组织校环卫队,并让有责任心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校容校貌,并对不同学生的行为实行褒贬。例如对随地乱丢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或通报批评。对于主动捡起垃圾,清洁校园的`同学进行表扬等。并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而激起同学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卫生。

二、尽管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表现的还是相对不错的,但完美是无止境的,我们还应继续保持并积极鼓励每栋宿舍楼经常性的搞评比活动,每栋楼与每栋楼之间的对比,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评比等。对表现脏、乱的宿舍进行通报,对表现好的宿舍进行表扬并授予文明寝室流动红旗,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勤搞卫生。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2调查地点:

校园

调查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3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不是很理想,有很多卫生死角,还有很多同学乱扔垃圾,造成学校卫生情况不理想。于是我们借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拍摄学校卫生死角主要在哪里。

2、采访老师,同学,了解他们对学校环境状况的评价。

3、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同学们对学校环境卫生的看法和建议。

三、资料整理:

学校总体环境卫生状况还可以,早上经过环卫工人和同学们的打扫后很干净,但一到中午后却开始变脏了。

学校卫生死角很多,主要在垃圾筒,花圃还有篮球场上。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知道了大家很少看见有同学主动

捡垃圾,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校卫生状况还不够好。这是因为同学们对垃圾处置较随意,不关心学校卫生建设造成的。

四、建议

希望同学们努力提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看见垃圾能主动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不要让垃圾污染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还要做到自己不乱扔垃圾。

学校能组成一支校环卫队,让同学们志愿加入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同学们的卫生情况,并对乱丢垃圾的人进行惩罚,对捡垃圾的人给予表扬或鼓励。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4这学期,学校各个楼层的水房进行了装修,并在楼内建造了教师专用厕所,减少了学生厕所的人数,还在厕所内放了一些手纸,供我们使用。但有些同学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来破坏环境,于是我对此事做了调查。

调查:

我利用下课时间对水房、厕所以及操场做了环境检查,发现厕所内满地手纸,水房里满地是脏水和脚印,操场上更是垃圾遍地。

分析:

有些同学有侥幸心理,见四周没有人注意他,便随手把手里的垃圾扔在了地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

厕所中,有些同学发现学校在厕所里放的手纸后,便抽出许多来玩。还有些同学往厕所里扔空瓶子,造成下水道堵塞。

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有些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动不动就大闹学校。

有些同学没有环保概念,用手纸于,而且一次拿一大堆,还往地上乱扔。

一些同学认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太麻烦,就养成了往地上扔垃圾的坏习惯。

一些同学认为水房里没人管,便胆大包天地在水房里拿拖布打闹。

同学们破坏校园的环境的行为就摆在眼前,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建议:

希望老师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同学们手拉手一起维护校园环境。校方也要加强管理,派一些值周生在厕所、水房和操场监督同学们对学校环境的爱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5调查地点:校园

调查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6、定期打扫厕所。

7、购买专门的洁厕工具。

8、让各班请同学定期清扫窗台。

9、定点擦黑板。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学校调查报告篇3

学校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时间:X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XXX路

调查目的:xxx

调查人员:xx

行走在街头上,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字等等。通过调查,总结出写错别字的种类其实主要在于同音字和同形字这两大类。 同音错别字中,有的属于手误,如千锤百炼误为千垂百炼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候车厅误为侯车厅等。有的属于故意使用错别字,如一往情深误为衣往情深家世界误为家饰界夸夸其谈误为夸夸棋谈依依不舍误为衣衣不舍库存不多误为裤存不多刻不容缓误为咳不容缓等等。同形错别字中,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竣工误为峻工,寒暄误为寒喧等等。

通过调查我觉着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不重视错别字,认为它的作用不大,但是,事情往往会由小变大,积少成多。给大家讲个故事,名字就叫做《一个偏旁毁了一座城的故事》,说的是:清政府军队望风而逃,农民军队太平军乘胜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让小校向主将请示路线。此时,主将正在与人议事,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主将责问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捶胸顿足:我竟把绕写成了烧字,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这都是我的过错啊!读了这个小故事,你不觉着错别字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吗? 鉴于错别字的危害性,我特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1、成立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上街头宣传错别字危害,清除一些错别字垃圾。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等等。3、我们小学生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认真学好、写好每一个字,确保每个字的准确性,搞好错别字,必须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水平,

才能对字负责,才不会写错别字。4、请大家无论在任何场所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用语,杜绝错别字,提高中国人民的全民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城市良好形象,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献出一份力量,文明城市离我们将不再遥远。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鉴于错别字现象的严重性,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城管加大了对错别字的勘察力度,报刊上的错别字,读者可以写信到报社,许多报社会根据错一个字,罚一百元的制度来处理,高考作文中,错一个字扣一分。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对错别字重视起来了,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别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通过这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使我更加地接近了社会生活,提高了我参与社会的能力,使我知道了关于错别字的多方面知识,和错别字的危害性质。这次调查,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还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

某某学校某班级

作者:XXX

学校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调查目的:

为全面了解学院某系学生学习的综合状况,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院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形成一个长效发展的运行机制,某系在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学风建设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

某高职院校某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调查中按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各班各专业方向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500份《系部学风建设问卷调查》, 收回498份,共提出14个问题,有效回收率为99.60%。

三、调查方法:

在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系部各个班级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实地的调查获取详细资料,运用随机抽样法,通过填写问卷,统计数据,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数据处理,把同类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时间:

2010年5月25日-----2010年6月5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风整体环境及原因调查

1、你认为目前系部学风状况如何?

 

学校调查报告篇5

二、调查方式:学校调查

三、调查对象:中小学生

老师和家长在关注分数、排名时,有没有倾听过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权利诉求?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白玉兰教学论坛上,虹口区一份中小学在校学生调查报告显示,90后、00后学生希望有更多的独立自主和更多的平等交流,然而,在不断积聚的应试压力下,这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不同学段学生需求各有侧重

调查报告显示,不同学段学生对权利的表述各有侧重。

小学生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做同桌,希望学校多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希望图书馆增加开放时间,希望体育课正常开展。

初中生希望老师不要当着全班公开自己的成绩,希望老师多倾听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师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希望图书馆增加图书量,希望允许学生自己组建社团。

高中生则希望学校能听取并尊重自己的意见,希望能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希望师生之间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希望学校在出台针对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定前能听取并尊重学生的意见。

高中生盼自主管理学习生活

参与这一调查的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德研室李金瑞老师认为,不同学段学生对权利的不同表述,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随年段升高不断增加的学业压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形成他们的个人观点和风格,然而学习的压力大大压缩了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休闲娱乐的空间,从其诉求内容来看,学生喜欢的课程和活动趣味性强、自主性高,与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有关。

初中生的权利诉求主要集中在受尊重权和休息娱乐权上。这是因为初中生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内心对获得自尊和自由的渴望日趋强烈,而与此同时不断加大的学业压力使他们格外珍视必要的休息和娱乐。

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增强,在心理层面更加期望得到师长的认同和重视,在行为层面则表现出希望有机会参与和管理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学习生活。

关注影响身心发展全部因素

学生在权利上的诉求,恰恰体现了他们在这些权利上的缺失。李金瑞认为,在不断积聚的应试压力下,家长和老师常常会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他们寻求独立的心理需求。

学校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工作满意度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40-02

一、导言

满意度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好和接受程度{1},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2},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实观察,工作执行人的满意度是影响绩效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言,经常变换但又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学生干部群体,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任期内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在任表现和事后评价。

而讨论高校满意度的论文中,多数是从教师、教学、学生角度切入,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研究很少。郭鹏对某学校各级各类学生干部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对工作的平均满意度较高,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对学校所给与的奖励、自身的学习成绩和工作的绩效等满意相对较低,而且不同类别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差异较大,校级学生干部的满意度较低、院(系)班级学生干部的满意度较高{3}。刘敢新、李华等人以重庆市高校为例,对高校学生干部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干部满意度最高的是在家庭关系方面,学生干部对父母对自己信任、 家庭对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以及父母地位满意度较高。从学生干部满意度最低内容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管理和社会风气的评价上。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正确处理社会风气问题将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所在{4}。现有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学生干部的满意度,所给出的研究结论和对策也比较中肯,但限于广泛意义上的满意度,没有区分学生干部满意的具体领域如学习、工作、生活等,对学生干部的分类侧重“级别”(校、院、系、班),对于一些常见因素如性别、任期没有考虑。

因此,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集中到工作方面的满意度,根据学生工作本身所涵盖的方面设计题目,在学生干部分类方面,淡化“级别”,侧重主管部门本身的分类和学生职务的性质,并充分考虑学生干部的地区、性别、任职期限等因素。在获得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因素上的差异状况、不同层面指标对其工作满意度的贡献情况,探讨出现新结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调查意义在于从比较独立客观的角度衡量学生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增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人性化。

二、问卷调查

本项调查分为四个阶段:问卷设计与确定、大面积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研究假设是:高校学生干部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有清晰的判定。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借鉴某公司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5},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特殊性加以改编,考虑地区、性别、任期等因素,将学生干部类型按学生会、党团组织、社团、部门助理等区分,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领导力和价值观、工作回报、发展机会、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等六个方面设计25个小问题,采用二维表格的形式,要求被调查者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进行单项选择,并在最后设计一道开放式的问题,以便询问更多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问卷填写的偏差。问卷在本文所在学校进行小范围试测,发现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0.7528,再测信度为0.8774。之后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细微的调整并形成最终的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先整群抽样、再分层抽样,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样本获得的可靠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根据委托负责人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五个地区: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在这些地区中选择七所高校(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将问卷邮寄到其中五所高校,由各校被委托人根据要求进行分层抽样,选取学生干部进行问卷填写,完毕后统一寄回;河南省两所高校由项目组人员进行抽样、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90份,回收796份,有效问卷685份,回收率为89.4%,有效率为86.1%。2005年8月份课题组成员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人员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初步分析样本数据特征,运用单因素变量检验、T检验进行参数假设检验,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六个层面因素对满意度的回归。

本次调查的质量比较好。问卷质量有保证,问卷发放和回收较为满意,数据填写、搜集、整理过程控制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高校学生干部满意度的整体水平。局限性在于缺乏对兼职学生干部满意度的多重响应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对工作基本满意。按百分制测算,整体满意度的平均数为63.5904,中位数是62.8571,众数为68.57。从频次统计表和频次条形图来看57~64分的出现频次比较多,达到13次。显然,这个分值并不高,刚超过“及格线”,因此说明围绕工作而形成的满意度问题尚需主管部门加以重视。

1.不同地区的学生干部在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地区间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数上看,华中地区高校学生干部的满意度最高,为70.5279,东北地区学生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仅为48.04024。另外,从总体的F值的显著性水平上来看,F=0.002。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图表显示,五个地区两两之间在0.05水平上的差异都十分显著。考虑到不同的高校学生工作本身虽然有不同,但总体上的工作内容、性质等的共同点较多,所以出现地区差异意味着不同高校在学生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诸多环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不同性别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本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相当,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系数为0.425。这一结果说明,虽然性别差异在社会化工作中的不同,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工作性质相对简单、中性。

3.不同类型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是0.001,平均满意度为63.5904。其中社团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满意度最高,为68.3376,学生会干部工作满意度最低,为61.6547。其他类型的学生干部,如党或团组织中学生干部、教辅单位的助理、干事,满意度居中,为64.5594和65.6720。这说明岗位不同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需要学生会主管部门加强满意度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其他研究中关于校、院、系、班学生干部满意度依次提高的结论是成立的。

4.不同任期的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任期与满意度之间的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而且也得不出任期与满意度之间确定的对应关系。但是,各个任期的学生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达到0.006。而且任期为一学期与任期为两学年之间的差异性最为显著。这说明在学生干部任期方面仍需进行一定的探索,关注任期较短和较长两类学生干部的不同需要。

5.六个层面贡献大小的差异。问卷的编制过程中,把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成了相互联系的六个层面,分别为工作本身、工作环境、领导力和价值观、工作回报、发展机会、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这六个层面对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的贡献大小是不同的。

从模式摘要表可以看到,这六个层面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918,其联合解释量已达84.2%,其中以领导力和价值观的单独解释量最大,达62.9%,其次为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达到14.9%。研究结果显示,这六个层面不存在共线性问题,领导力和价值观、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工作环境、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发展机会的容忍度依次为:0.263、0.714、0.324、0.459、0.344、0.310。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对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的贡献最大,其标准化系数为0.368,其余依次为:领导力和价值观(标准化系数:0.205),工作环境(标准化系数:0.186),工作本身(标准化系数:0.155),工作回报(标准化系数:0.114),发展机会(标准化系数:0.108)。其β系数均为正值,代表这六个层面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

说明高校学生干部任职期间,不仅关注领导力和价值观这一重要内容,也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拥有美好的大学生活。

四、讨论

结合以上结果分析,针对几个差异进行讨论,分析其中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正确认识调查结果。

1.东北和华中地区满意度差异的原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华中地区满意度最高,东北地区最低,二者平均分相差二十多分。不考虑外在影响,即问卷真实有效,这种差异来源于高校干部对回归分析中工作自身等的感受程度。华中地区高校干部能有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工作与自身效用和价值观相吻合,而东北地区高校干部不能有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工作与自身效用和价值观吻合度较低。

但此种差异可能受到外在影响,使结果不真实。一是本数差异。华中地区为210人、东北地区为71人,可能是东北地区样本数太少,分值代表性较差。二是与课题组所在高校远近不同。在问卷中,已经明确告知被调查者课题组所处的地区,华中地区离课题组近,该地区的高校学生干部在填写问卷时,由于某种顾虑,如维护本校的心理定势、怕被老师批评等,而存在所填数值偏高的倾向;东北地区的高校学生干部则顾虑较小。同时,不排除某些不真实数值的影响。

2.不同类型学生干部满意度差异的原因。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不同职务本身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可能学生会干部较之社团负责人受到来自上级的更多的管理,自由度相对少一些,工作任务也相对繁琐一些;接触人员的面比较广,所背负的期望和压力也比较大,而名义待遇却不高。社团相对较为自由,其成功感的来源在于自我兴趣的实现和分享,成就感、满意度最高。部门助理可能大多采用值班制,工作时间、内容相对固定,职务升迁很少,工作的个人成就感不强,所获得的精神、物质奖励也相对固定,满意度居中。

3.不同任期学生干部满意度差异的原因。(1)刚做学生干部时,个体的价值观与所在组织的文化存在冲突,对工作的条件、特点、环境还不熟悉,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当学生干部的时间长了,对工作有所了解、对工作条件比较适应、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好,种种不满意的地方会减少一些,或是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方法去应对各种问题,耐受力增强。正常情况下,牢骚满腹也难以长期担任学生干部。(2)学生干部遇到的学习或生活压力在不同工作时期出现,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他专业类证书考试等。这种压力在一定时期出现,对任职期间工作满意度差异会产生影响。(3)任期长的学生干部在填问卷时有撒谎倾向,夸大工作难度或压低工作满意度。而任期较短的学生干部则可能因对工作不熟悉而凭主观感觉回答问卷。

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原因。Locke指出工作本身,包括工作内容的奖励价值、多样性、学习机会、困难性以及对工作的控制{6},在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对于学生干部而言,首先是学生,其本职工作是学习,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在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如果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是工作做不好,就是学习、交际、生活等受影响;高校学生干部有了一定的知识和人生经历,个人价值观渐趋形成,不愿或不会进入领导力和价值观差的学生组织。进入之后,其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会有冲突,最后如果不能融合,就会导致离开;学生干部的工作回报范围较窄、针对个人波动不大;工作环境差异较小,工作条件相对固定,对工作内容影响相对较小,与之相关的因素对满意度影响较小。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调查结果与已有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在总体满意度方面,得分低于其他调查结果和前期判断;不同地区、类型、任期的学生干部是存在差异的,而预计中的性别差异并未出现;从问卷六个层面上看,组织的领导力和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单独解释量最大,而学生干部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对工作满意度的贡献最大。

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满意度,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工作绩效、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有效性,应成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部门和主管老师需要着手准备的工作之一。考虑学校所在区域的一般社会、经济、风俗等状况,从学生干部的角度换位思考之后,寻找一般的满意度期望值、现有差距,之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分期管理,对满意度经常偏低的岗位、学生干部进行工作分析,进行岗位职能调整,学生干部轮换,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学生干部的公仆意识、领袖意识教育,增加精神奖励和幸福感教育,关注学生干部的职业规划与工作绩效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满意度管理中的人性化程度,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注释:

{1}{4}刘敢新,李华,李志.高校学生干部满意度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6}曾明,秦璐.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郭鹏.学生干部工作满意度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吴小平.如何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学校调查报告篇7

一、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人才强校战略方面

(1)教师局部缺额较大,要关注紧缺师资的配备;

(2)加大对工程类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注重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4)关注特色队伍的建设;

(5)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在培养和使用上下功夫;

(6)解决教学管理队伍尤其是教学秘书的待遇问题;

(7)稳定教学辅助队伍。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

(1)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的认识在一部分师生员工中认识不到位;

(2)个别学院对专业定位认识不够;

(3)服务学生意识有待提高;

(4)教学管理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5)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

(6)教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3.科研管理方面

(1)科研项目不能按期结项是因为没有形成管理机制;

(2)校内科研机构应该有明确的管理办法。

4.党建工作方面

(1)随着学校办学模范的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学生党员已占学生总数的11%,但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便于党员教育、组织生活的开展、支部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党校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和协调,针对培训内容、培训质量进行指导检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使党校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3)各党总支组织发展工作不够平衡,程序不够完备,组织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等各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总支书记对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精力投入不够,对具体工作的安排、督促落实不到位。第二,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主要负责人顾此失彼。建议党委设立兼职组织员岗位,协助党总支书记做好党建、党务管理工作。

5.其他方面

(1)个别学院办公场所和教学用房紧张;导师组没有办公室;

(2)对艺术类(舞蹈)教师在职称评定上采取倾斜政策;

(3)学科建设中要做到统筹兼顾;

(4)学校没有体现班主任的待遇。

(5)“两课”教学中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建议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要在“针对性”上下功夫;

(6)学生就业观念落后,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二、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个别管理干部在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足,一些重大事项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执行困难,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相互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习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求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二)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刻,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还不明确。工作中解放思想不够,观念转变滞后。思想陈旧,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深。由于没有好的激励和奖罚措施,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行动上明显滞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升到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解决。在服务理念和推动工作上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业务工作难点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原因多,主观努力不够。

(三)创新意识不够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缺乏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缺乏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原来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

(四)干部队伍作风尚未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调研不够,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调研少、研究多,总结经验多、推广少,发现问题后,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不能及时组织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过对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力求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切实从机制上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学校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 募捐活动;现状;原因;解决对策

募捐是由劝募人以接受捐助者的捐助情事为号召,向全社会进行普遍通告,以唤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同情,并将这种关注与同情转化为捐助款物的行动。募捐作为一种爱心的释放,更容易在校园纯洁的环境里体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学生组织活动的多样化,经常都能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组织的募捐活动。高校募捐仍存在诸如宣传效果不明显、内容单调、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原本的爱心活动失去了它的本质。将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大学里的募捐活动,并在认识问题的同时使大学生的爱心完美地得到展现。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中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共设问题十五项,其中,封闭式问题十三项,开放式问题两项。

二、大学募捐活动的现状

1.募捐的宣传效果欠佳。(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对校园的募捐活动,只有很少学生认为宣传效果不错,让人觉得感动、有意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没什么感觉。31.6%学生会经常关注此类活动,67.1%偶尔关注,1.3%从不关注。由此说明学生关注募捐的比例并不是很理想。

2.大学生经济状况一般。此项主要了解大学生自身经济状况,(如图2所示)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只有少部分家庭在较富裕以上;69.5%的学生认为个人经济是影响捐款的因素之一(见图3)。可以看出,大学募捐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的伙食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募捐活动不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一味地劝捐,致使很多学生逐渐对募捐产生反感。

3.募捐大众信任度不高。在调查关于影响捐款的因素中(多选题),(如图3所示)有62.6%的人选择了对募捐活动本身的信任度这一项。他们觉得很多募捐活动的真实性不高,往往大家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海报或讲说中提到的关于受助者的“辛酸事”。由此,很多学生对募捐存在很强的戒心。

4.大学的募捐过于频繁。社会募捐活动过多、过于频繁、过于随意,是许多人的感受。在调查关于募捐活动的出现频率中,69.5%的学生觉得此类活动开展的太多了。学生组织募捐并没有什么顾及,很多情况下都是凭着个人的意愿在学校进行款物筹集。其中,有固定的捐助项目,也有临时加上的捐助活动。各种募捐的频繁出现,使得学生对募捐活动的缘由产生怀疑,捐助热情下降,甚至对募捐活动产生了“爱心疲劳”,极大地影响了募捐的效果。

5.学生的捐助并非自愿。在问卷的扩展题中,31.7%的人提到他们的募捐经历时,有的是由于组织者是熟人,使得他们碍于面子只能“捐献”;还有是因为班上或者老师有规定,说是自愿捐款,数额标价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们不情愿地捐款。

三、大学募捐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募捐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组织募捐,先前的宣传工作是很关键的。宣传单一,内容简短粗糙,很难吸引众人的关注。对于这个现象,很多人认为那些不关注的学生缺乏爱心,这并非绝对,不能否认,这与组织者的劝捐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加大募捐宣传力度,找到科学有效的宣传方法至关重要,在组织过程中,通常组织者仅仅是摆放几张简单的海报,很多学生捐款后,并不清楚具体情况。可见,宣传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事情的原委,并发自内心地捐款。组织者的真诚是重要的因素,组织者应全身心地投入募捐活动中,想要打动别人,应先打动自己。不能把募捐看成是一项工作,要看成是为弱势群体的无偿奉献。

2.组织者对募捐对象特征考虑不全。捐款活动应量力而行,不能过多过滥,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侵害学生利益,即募捐不能靠以弱帮弱来进行。并不否认大学应该组织募捐,毕竟学生财力有限且来之不易,只有把募的款物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体现募捐的意义。

3.募捐活动的组织没有说服力

首先,组织者没有足够的材料去说明。组织者往往考虑的只是筹款,忽略了对学生捐助动机的考虑,这对组织者来说是很失败的。

其次,募捐活动的后续工作不透明。募捐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组织者与捐助人之间进行的,其结果是由组织者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款物(即捐助款物);第二阶段则是在组织者与受捐人之间进行的,由劝募人将为受捐助情事所募集的全部款物交付给受捐人。只有两个阶段都顺利实现,募捐活动才算是完整的。在校园里的募捐,很少会涉及到捐助人和受助人之间的互动,捐助人之间的意愿和目的都只能通过组织者的行为来体现。后续工作不透明,使公众怀疑组织者是否把筹集来的款物用来帮助弱势群体的真实性。

4.学校对学生组织募捐活动监管不严。募捐活动,是一种较特殊的学生组织活动。虽然与社会上的募捐有着一定的差别,同是爱心的体现,是神圣的。不能随意、马虎地去对待。在高校校园里,总能看到此类活动,没有专门的文件对其进行规范,缺乏学校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募捐成为了随意性的事情,整个过程处于无序状态,不说这样会有欺骗的可能,就是在募捐的内容上就值得深思。并不是所有的困难都需要学生们的金钱救助,次数的频繁,也使得公众产生了疲惫效应,最后造成了是否还应捐款的困惑。

5.募捐活动存在一定摊派现象。这里说的摊派现象,是指无论是否出于自愿,由上级给出指标或出于某种压力,要求每个人给出最低数额的捐款。募捐是一种救助活动,应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公众应在纯粹按自己社会价值观和利益衡量思考的情况下决定捐与不捐。由于受群众运动思维习惯影响,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反复“说服教育”,企图每人捐助,这实是派捐,“受教育者”不敢不捐。这种做法使捐助成了学生的思想包袱,最终会把募捐引入歧途。

四、改善大学校园募捐活动的具体对策建议

1.提高募捐宣传效果。

(1)提前进行宣传。若不是紧急的事件,可以在募捐开展前几天就开始宣传,这样可避免时间上的仓促,也能让大家有足够时间和机会了解宣传内容。在气氛渲染上,应该真实、温馨与祥和,体现出募捐的意义与价值。除了准备宣传海报,可在人流量多的时段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宣传,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校园广播宣传宣传面广,大众认可度较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要尽可能实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到受助对象的困境,号召有心人伸出援助之手。

(2)丰富宣传代言人。加大宣传的效果,募捐代言人能起到很大作用,在选择募捐代言人时,可选学校较有知名度的学生或老师。社会心理学中“自己人效应”观点认为,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任何相似之处都可能提高宣传效果,相似之处会使宣传对象产生宣传者是自己人的感觉。大家会对代言人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乐于实践代言人的建议。还可以从弱势群体中选择代言人,中国历来就有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同情弱者可以说是中国的一种普遍的国民心理。选取“弱者”作为公益募捐的代言,很容易使大家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助困”心,进而慷慨解囊。

(3)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学校的主要路段以及在特定时间里,集中进行募捐内容宣传,如受助者的困境、募捐的意义等。通过层层动员等途径,发动每个有捐助能力的学生、老师进行爱心捐助,集万民之心,帮弱势群体。

2.加强对募捐组织者正确的引导。大学募捐活动,一般都由学生们自发组织,没有专业知识要求,以致出现许多漏洞,不能把事情做周全。开展募捐活动,应对组织者严格要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了解募捐流程、对待捐款者的态度、捐款物交接工作、了解大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等。组织者可以寻求一位辅导老师,在老师的引领和督导下组织活动,让募捐更加正式有序。

3.开展面对面的“多帮一”扶助形式。加强募捐活动信任度,必要时可尝试面对面的“多帮一”扶助形式,即使募捐的受益人亲自参与进来,让捐助者直接和他们交流。可以让大家近距离的体会到受助人的困境,并通过现场了解增强同情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家的疑虑,这要征得当事人同意,需要他自愿参与。

4.加强大学募捐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1)对募捐活动实行申报登记监督制度。高校学生募捐是特殊的学生组织活动,不能把它和其他学生活动等同,也不能长期缺乏管理和监督而由学生随意开展。一方面应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即要求募捐组织者在组织募捐之前,先到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申报登记。另一方面应完善捐款活动的监督机制,即限定募捐活动审批权限,此类活动须经学校管理部门批准,组织者须将募集钱物实际数额、受捐人名单及受赠数量、兑现时间、兑现地点张榜公布,并上报管理部门。

(2)对组织者筹集和交付捐款行为实行信息公示披露制度。组织者在募捐活动结束后,应将该次募捐的捐助人名单、筹集的数额、通过何种方式于何时何地将募捐所得款物交给了谁、是否有剩余等事项,通过公开的方式公诸于众,并书面存档备查,以接受学校管理部门的监督。从制度上来杜绝募捐中可能出现的私占、浪费、不负责任等情况的发生,做到全过程的透明化。

(3)对大学募捐进行专门的文件规定。通过专门的规定,明确募捐的性质,组织者、捐助者、受助者各自的角色,进行摊派筹集的处罚措施等。引导大家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募捐活动,使募捐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下,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强.关于社会募捐的法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上一篇:水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方言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