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7 22:18:15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1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保教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幼教战线的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和同事姐妹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信息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我深有体会:

1、提高了我们幼教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周的远程教育培训,对本人现有信息技术状况的测评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保教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幼儿兴趣浓厚、明白易懂,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保教活动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这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个培训,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师们让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2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加强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学校应当系统规划、有序行动,对以下方面要有所关注和思考:

第一,要关注课程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应当体现在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进而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关注课堂

创新教学与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体现在应当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实现的基本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基础,认识到高价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要确保体现技术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关注学生

信息化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关注和思考的出发点——应该了解如何创造将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了解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与家庭学校互动:了解实现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与全面发展轨迹;了解如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基本素养。

第四,要关注教师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机遇。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能力,需要掌握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教育技术能力,需要掌握借助信息技术寻求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校领导要认识到,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领域系统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相应计划,以内化为教师自觉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执行力。

第五,要关注环境

信息化教育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领导们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体现之一,是教育文化的变革。如何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之间取得协调和共同促进发展,以取得信息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六,要关注效益

区域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效益评估。教育信息化是一件经济、人力、物力投入都极大的工作。学校领导应当清醒并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需要对技术投入的效益进行关注,需要对教育信息化各系统要素效果和整体效益进行通盘考虑和认真评估。

只有对这些方面真正思考,从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应用队伍、课程改革、教学应用、规章制度等多维度进行系统设计,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真正具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能力。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并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条件。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掌舵者,学校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使用水平,取决于校长及中层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学校的引领作用是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的认识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校的信息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学规律,要贴近教学实际,符合教师的工作需求,才能够被教师认可,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因此学校有关信息化方面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的的健全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用结合是深入推进信息化的法宝。学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是学校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校领导必须清楚各学科教师的学习情况,做好信息化推进中的对全体教师培训指导工作,能及时利用数据对课堂教学及质量进行分析,化解难点和教师的困惑,让教师切实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是效率的保证。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要密切合作,协调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为信息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环境。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利用信息化,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东西部协作2019年大通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一、人工智能驱动智慧教育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当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时代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工业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展迫切需要一场教育变革。换句话说,教育不是由外而内传递知识,而是由内而外觉悟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形态,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利用智能技术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造,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智慧教育。

二、智慧教育的理念内涵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指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把“人”置于教育的最高关注,发掘人的潜能,唤醒人的价值,启发人的智慧,才能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利用智能技术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让万物互联,让世界互通,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二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三是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破除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释放学校的自主办学活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概念和应用领域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描述的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指在真实环境之上提供信息性和娱乐性的覆盖。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等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相当的重视。2016 年3 月17 日全国两会授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概念、特征和应用领域

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特性,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是一个学科高度综合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AI) 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技术结合,将会使其还具有智能(Intelligent) 和自我演进演化(Evolution) 特征。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即可观看虚拟现实视频介绍。

虚拟现实涉及门类众多的学科,整合了很多相关技术。虚拟现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可以从人的感觉系统上改变现有的空间感。虚拟现实现有的产业链大致可分为硬件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资源设计开发和资源运营平台等几种类别。通过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虚拟现实+”的带动,会产生大量行业和领域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为网络与移动终端应用带来全新发展,将会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虚拟现实可以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智慧城市、装备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商务消费、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社交生活、休闲旅游、电视直播等领域中。

2.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显示与交互、网络的跟踪与定位等技术,将计算机形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中的真实场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补充,使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增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

增强现实具有三大特点,即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

增强现实具有三种呈现显示方式,按距离眼睛由近到远划分分别为头戴式(head-attached)、手持式(hand-held)、空间展示(spatial)。增强现实智能眼镜,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Magic Leap 增强现实演示视频。

增强现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在教育领域增强现实可以为学生呈现全息图像、虚拟实验、虚拟环境等;在旅游业增强现实可以帮助游客自助游玩景区,以虚拟影像的形式为游客讲解景区概况、发展历史、人文景观等内容;在零售业中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一键试穿,在网上销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增强现实在工业、医疗、军事、市政、电视、游戏、展览等领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感受心理沉浸、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和跨界知识融合等多方面的优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学工具,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飞跃, 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演变为学生通过新型信息化环境和工具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有多种,这里分别介绍各种设备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头戴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一般包含头戴式显示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和其他设备等,分为移动虚拟现实头盔和分体式虚拟现实头盔。国外有脸谱、谷歌、微软、三星等公司的虚拟现实头盔产品,国内有微视酷、蚁视、暴风魔镜、中兴、乐视、华为、小米等100 多种虚拟现实头盔产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以及目前虚拟现实教育实践情况,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生物、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工艺加工、飞行驾驶、语言、历史、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教学中均可应用。

学生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体验学习时具有置身真实情境的沉浸式感觉,能给学生以绝佳的真实体验, 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例如地理学科讲述关于宇宙太空星际运行的课程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遨游太空,如果戴上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近距离观察行星、恒星和卫星的运行轨迹,观察每个星球的地表形状和内部结构,甚至能够降落在火星或月球上进行“实地” 考察、体验星际之旅等。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手机扫描二维码观可看虚拟现实效果视频。

(三)手持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式增强现实设备多采用移动设备与APP 软件相结合的方式。APP 有视+AR、AR、4D 书城、幻视、视AR、尼奥照照等,另外有多种增强现实图书都有相配套的APP,如《机器人跑出来了》《实验跑出来了》《恐龙争霸赛来了》这套“科学跑出来”系列增强现实科普读物有iRobotAR、iScienceAR、恐龙争霸赛来了等多个APP,它们的原理都是采用手机摄像头获取现实世界影像,通过手机在现实世界上叠加虚拟形象的形式,实现增强现实的特殊显示效果。有的APP 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安全教育、科普读物、识字卡片、益智游戏等,特别适合儿童教育。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机APP 与相配套的纸质图书一起使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图书上的图片,在手机屏幕上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运用APP 下载增强现实资源并与外界实景叠加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增强现实特效非常逼真,利用这些APP 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具有真实感、体验感、沉浸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采用的设备不同,可以将教学资源保存在网络运营平台、桌面式设备、移动设备和纸质图书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设备调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些知识点未能掌握,可以重新学习一遍,增加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有时学生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课后弥补,同时可以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作为载体采用“翻转课堂”或“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讲解中解脱出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有助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数学课的立体几何、地理课的天体运动、物理课的磁力线和电力线、化学课的微观粒子结构、生物课的细胞结构等,教师用语言很难把这些知识点表达得非常清晰,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力不同,教学效果也会因人而异,甚至初次学习这些知识的学生会得到“盲人摸象”般的感受。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三维立体效果的呈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能够把知识立体化,把难以想象的东西直接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所表达不出来的知识,真实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视觉、听觉和触觉一体化的感知效果,学生具有真实情境体验、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的感受,能身临其境般在书海里遨游,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亲身观察、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知识建构过程,有利于实现深层次理解。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去死记硬背,但很多知识学生考完之后很快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新颖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的场景会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不竭动力。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能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软硬件配置, 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都非常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的山村学校学生连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都难以实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将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两极分化,扩大优质资源的分享范围,能让教育资源不再受限于地区和学校,让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教师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课堂走进山村学校,能通过整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这也是教育扶贫的较佳途径。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在技术瓶颈、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和推广普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虚拟现实设备应用中的眩晕问题

人们在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时会出现眩晕感,从硬件结构来看,由于现在的科技还无法做到高度还原真实场景,许多用户使用配置达不到要求的虚拟现实产品时会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界面中的视觉反差较大,实际运动与大脑运动不能够正常匹配,影响大脑对所呈现影像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设备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是从PC电脑版上移植过来的,UI 界面不能很好地匹配虚拟现实设备,不同的系统处理上也无法达到协调统一,画面感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不能让用户接受;虚拟现实设备帧间延迟跟不上人的运动,会有微小的延迟感,当感官与帧率不同步时也会让使用者产生眩晕感。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资源短缺

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刚起步,软硬件设施不完备,开发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很多学校未配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中小学校的很多教师还没有接触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因此,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发的虚拟现实资源很少,课程资源短缺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中小学推广的最大瓶颈。但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势在必行,未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势必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平台和资源的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很多虚拟现实教育平台都只是在一个3D 视频或虚拟现实软件游戏的基础上构成虚拟现实教学。虽然学生在虚拟世界玩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互动、交流和讨论很热烈,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沉浸式的体验感,但是有些虚拟现实教育平台所提供的知识点讲解还停留在现实世界中,课本内容的单调、枯燥并没有因软件的存在而得到缓解,知识要点的讲解没有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针对性,这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教与学完全脱节的虚拟现实课堂只能称为“伪虚拟现实课堂”。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价格较高和技术条件限制导致普及困难

企业的前期研发成本较高、设备销售量较少,导致多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销售价格居高不下, 很多学校因资金问题望而却步,无力购买售价高昂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进而导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学校的推广普及步履艰难。大多数虚拟现实软件普遍存在语言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差和易用性差等问题。受硬件局限性的影响,虚拟现实软件开发花费巨大且效果有限。另外在新型传感应用、物理建模方法、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三维建模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上诸多原因的存在制约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

五、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前景展望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对未来教学形式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云计算、雾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融合,将会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如虎添翼。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软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会有更多的教育投资公司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走进中小学课堂,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普及。依托其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等超级体验感的优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会发生改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将会颠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形式,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应用前景。

六、展望未来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4

从赵主任布置学习2.0开始,就充满了抵触心理,因为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校又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听得糊里糊涂,仿佛一个新生的婴儿,仅会睁大瞳孔,四处张望,想拼命抓住一些稻草,却总是空空如也,内心迷茫而又焦灼。开完会回来,硬着头皮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网络研修。一一点开,全是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的电脑知识,提不起半点兴趣。自己最开始选能力点的时候,也是模模糊糊就选了三个能力点:1-1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学情问卷,组织学生作答,有效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学习需求、学习困难。1-2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教学需求,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1-4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繁重的课业任务中,透过缝隙挤出仅有的时间,开始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渐渐的就没了耐心,那种让人厌倦的挫败感重重袭来。恍恍惚惚间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谈不上收获,只有些许的感受,顿时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

研修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校本研修。这下子整个人都慌了。赵丽阳主任来指导工作,她细细讲明工作要点,上交材料,还点到了一些软件的操作,那层遮挡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迷雾才渐渐消散,终是有了一些头绪。但,实践与理论相差实在太大了。每一个能力点要递交的材料,都涉及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都要求我们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一连串的软件应用让你晕头转向,无从下手。此时,学习便是最好的老师。于是,重新登入系统,重新听课,进行学习。此时的学习是带有目的性的、操作性。每一个软件的操作,都是一边看视频演示,一边自己操作,不会的,就重复看,反反复复的看。那些日子,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熟悉了软件的操作,开始按照能力点的要求,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要么回看视频,要么百度,要么就四处打电话请教别人。下载成功之后却不会使用,一遍一遍的看视频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找我们语文组的小美女赵丹怡帮忙,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才得以完成工作。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摸索,第二阶段的实践,到了第三阶段才开始看到了希望。经过反复的备课、磨课,才有了教案的成品。再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始制作课件。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5

1.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能是培训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广义上讲,所有和信息处置相关的技能,全能纳入信息技能的范畴。信息技能培训是指培育培训对象使用电脑,多种通讯装备等信息工具,搜集,处置和使用多种信息的实力的培训行动。信息技能培训的内容极多,首要包含:对信息的了解,信息的功能,信息的产生样式,信息的取得方式,有效信息的滤透方式,信息的处置方式,信息的使用实力等。此文所探讨的信息技能培训是指小学信息技能专项科目的培训,其培训的对象是小学生,目标为依据信息社会的目标条件,以信息技能为首要教授内容与教授方式,提升受培训者的信息品行,来培育顺应信息年代的新一代公民。此文会针对老师,经过信息技能的研习和使用,以改良教授进程,提升讲堂品质为目标的信息技能培训称为信息技能培训,以示区别。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发展趋势

信息技能课本和详细现实教授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大约在近两年很难获得处理。信息技能课本的开发趋向是以学员实现工程工作为核心区培育信息实力,协同电脑和互联网的相关软件研习,信息技能的研习目标是支持学员去实现工作。以学员实现工程工作为核心区组建讲义协调,具备下列三个特征:

2.1以主题项目任务的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讲义会超过了电脑科目的范畴,凭借丰饶多样的工程试验行动去融入电脑互联网基本常识技能的研习,交融多类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料的应用。科目的规划首要选用“在主题工作解决中学习”的教授规划,此类根据工程的教授行动把常识的研习和常识的试验相互地关联在一起,为常识的研习供应必须的“真实的”使用环境,而且重视学员革新思考和试验实力的培育。

2.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安排

讲义以学员的开发为关键去组建教授内容,从多种期刊、报纸、网络、光盘等细选适于中学教授的内容,且经过增强对学员合作研习的指引与沟通行动,成立学校网络的信息机构与滤透体制等举措去确保学员取得强健的进展。同以往电脑科目的教授构思不一样,此种讲义其主线索是为支持培育学员取得信息、处置信息、展示信息的实力而进行的教授行动,此方面内容为科目主体。

2.3基于过程、基于行为的综合信息能力评价体系

讲义规划的目标是培育学员的整体信息品行,而并非以学员掌控多少电脑软件技能为目标,所以,舍弃选用考察知识点和技能的纯熟水平为关键特点的笔试考试和操纵技能上机考试,转为根据进程、根据行径和学员电子作品集的考察方式。

3.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对策

3.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因为信息技能快速进展,牵涉面日益广泛,要求研习的知识日益增多,知识革新的速率日益加快,根据信息技能的以上特征,一定需要信息技能老师冲破固有的培训观念,确定信息技能培训的工作与目的,改良教授方式和教授手法,提升个人的品行,持续适合当代培训技能的开发。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改变理念,应对信息技能培训增强注重和增大投资。尽管信息技能科目并未归入高考,不会直接关系升学,然不可由此觉得信息技能科目无关紧要“不管是家长或是学校都需要明白信息技能科目可以极好地培育学员思考实力、动手实力、革新实力等多部分的实力。在信息化社会的现在,信息品行早变成自身整体品行的关键构成要素,快速地取得和选取信息、精确地判别信息、建造性地加工和处置信息,会是全部社会民众需具有的,一生受用的基础实力之一。

3.2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现实教授中,关于科目内容为学员制订一项综合目标,单元目的,教授需求。不一样的教授内容,选用不一样的教授方式,效仿式教授、工作推动式教授和探究式教授等,以工作推动式为中心。置认识争执、抵触、难题等,使学员找到问题,指出任务。在处理问题时受阻,遭遇难题,处理问题,循序渐进,指引学员在摸索中处理问题,以学员为主体,不可忽略老师的功用,老师的工作是启迪、提醒、点拨、鼓舞、激起学员的革新认知。

3.3完善管理与评价模式

因为信息技能为一项非高考科目,一些老师同学员缺少充足的关注,信息技能科目培训仍缺少卓有成效考察规范和相对完备的考察体制。学校须把信息技能教授以及信息技能与学科重组的所有步骤归入经管之中,完备信息技能科目的教授评估体制,应制订出卓有成效的评估信息技能老师的考察规范,贯彻学员信息技能评估体制,以“评”促“学”,以“评”带“学”,使信息技能学业评估纳入品行培训报告单。也须创建完备信息技能培训的鼓励体制,鼓励学员研习、应用信息技能,创作优良的主动向上的信息技能培训情境。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习成绩为关键的评估对象,研习成绩是学员在研习进程中所实现的形态的详细展现.研习结果评估的首要根据为学生在单元研习完成时呈递的作业或者作品,像小论文,探究报告,演展示稿或者小创作等,以期让学员在研习的进程中产生自身的研习小档案,记载自身的研习经过与成绩,可以让学生在研习进程中普遍完成个人反省,乃至完成个人评估,此外接纳同学和老师的评估.研习成绩评估的内容,牵涉研习目的的所有部分,它包含认识,技能,感情等.禅意的学习单元,评估的核心也有差别。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中小学教师 培训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新课标的出台,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有别于传统培训模式,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多样性、便捷性的特征优势,使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这些都是本文关注并期望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的具体应用相脱节,缺乏实效性。

一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的培训讲师只注重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操作、应用和一些简单的课本理论的讲解,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实际教学相融合,这就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培训期间仅仅学到了一些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操作,但是不能把所学东西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信息技术难以发挥其优势,最终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这种培训忽视对受训教师信息技术创造性的培养,与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相差甚远,更不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新世纪,中小学教师既要具备系统完善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信息技术创造性发挥的素质,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培训方式比较单一,阻碍了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主动运用。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采用的都是所有中小学教师集中在一起的统一集中式培训,这些中小学教师不论学校、年级、学科全都集中在一起受训。培训方式是统一采用“授课―演示―练习”的形式,这种简单、枯燥的培训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集中统一授课的培训班里,存在各学科的差异性,中小学教师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关于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培训难以施展,教师学不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很少,这种“填鸭式”的硬性教学,使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差。

(三)学校管理者对信息技术培训不重视,培训缺乏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很多中小学校都只是简单地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而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不够重视,这样就出现了学校大量计算机闲置、计算机类课程无人授课的现象。实际上,很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都没有一套严谨、规范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教师只要完成培训课程就算结业,不会有什么考核,或者合格证书。学校方面,也只是要求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而对后期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没有一个系统考核。在不明确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的状态下,受训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这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

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策略思考

(一)注重培训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内容设计上要紧密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切实解决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建立成立“网络教研平台”,即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给教师提供更加充足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要求是:1.能为受训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对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信息技术与课件有机融合的基本理论,互联网课件的制作的基本操作等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2.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管理、知识应用、心得分享的平台,并为他们提供教研、学习、交流、答疑等功能的交流。3.将多媒体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应用到课件设计中。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设计要尽量避免对受训老师进行重复、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要迎合老师的心理需求,引导老师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延伸到教学设计中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将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就是将多媒体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应用于课件设计中,受训教师既能轻松接受和理解,又能够直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所用。

(二)以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方式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

我国目前有很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但有些规模较小,这些培训中心都是闭塞性地培训、教学,彼此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信息量少,模式单一,这些都是制约培训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大型或者是小型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都应该组建一个Moodle平台。一方面,加强各培训中心之间的学习、培训、教学设计的交流和分享。各培训中心可以实地互访、学习,最直接的就是搭建一个教师网络交流共享平台,每位受训老师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学习、探讨、分享。培训讲师可以将自己的培训课程、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和讲课视频放在平台空间里以供受训老师查阅;专家和学员能够在平台上进行双向的交流和沟通,专家在线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员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学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课件和培训期间的心得体会,等等。另一方面,该平台通过添加网页、文件或书签等方式设计培训模块。受训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调整学习顺序,也可以通过一些相应内容的站点链接不断拓展学习资源,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学习视角。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量化评价,保障培训的有效性。

为了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就需要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考核制度和标准,其目的就是将培训纳入一个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同时是对教师努力学习的一个认可。1.培训机构成立培训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管理、监督、考核等相关事宜。强化管理是保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各培训机构要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管理和后期考核。2.丰富培训评价方式,保证培训的实际成效。比如对于教师的参与性评价方面,可以借助Moodle平台的功能,根据教师访问该平台的次数、停留时间的长短、发帖和跟帖数量等情况,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甚至可以对一些“灌水”和“潜水”的教师及时发出警告提醒。3.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很多信息技术培训中心都没有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量化评价体系,往往都是只追求过程,而不注重实效,受训教师也普遍存在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这就使得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量化评价体,才能保证培训效果的有效性,避免培训工作的表面化和程序化,使信息技术培训真正服务于教学。

三、结语

在今天,教育只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正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进而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云.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22-25.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来说,也需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的农村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1]。

对于农村会计信息化而言,其所遵循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点,农村会计的信息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对农村会计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进而保证整体的农村会计系统能够在功能上得到有效的发挥。第二点,是对农村会计人员本身进行信息化的培训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体化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继而形成新的农村会计系统,更好地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所服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时代变迁下的必然现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我国农村会计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机制中行政手段的缺失

我国农村会计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机制中行政手段的缺失,其主要表现行政约束力在培训机制中的弱化,除企事业单位领导之外,愿意接受会计职业化培训的从业人员较为稀少,上级领导不支持会计职业化培训是工作难以开展的根本,对违反市级规定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机构的约束力不够,处罚难以执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制造了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2]。

(二)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机构良莠不齐

从农村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分析角度出发,农村会计人员培训内容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和培训内容涉及面狭窄两个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农村会计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仅降低了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的受教热情和职业期待,同时更容易引发职业资格较低、学历水平不高的农村会计人员对职业化培训活动的抵触心理;培训内容涉及面狭窄约束了农村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发展,会计教学内容的缺失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高标准需求,也无法实现同国际会计人员职业化培训机制的接轨,阻碍了我国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3]。

(三)尚不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

我国农村会计信息化受到阻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多数农村地区仍未建立健全会计职业化培训体系和奖惩考核机制,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选拔存在不公平、走关系的竞争现象,不少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依旧固守“一直拿个文凭保终生”和“依靠工龄评职称”的错误观念,致使农村会计职业化培训趋于形式化,无法把握农村会计奖惩机制的优良风气。尚不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助长了虚假舞弊之风,挫伤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进而影响到农村会计信息化进程。

三、我国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策略

(一)实现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而实现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则化需要在会计人员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在培训工作中尽其义务,接受考试和考核、服从培训机构的安排和管理、按时交纳学费等。最后,实现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管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必须严格控制职业化培训的教学与考核标准,具体做到对会计培训的考核成绩加以实际运用,比如具有考核和考试成绩进行职称评定等活动;划分会计职业化知识内容,例如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会计道德规范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为我国的农村会计信息化打好知识基础[4]。

(二)创新并丰富我国农村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内容

职业化培训内容是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农村会计人员培训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是决定会计职业化培训发展方向的首要因素。创新并丰富我国农村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内容,农村会计人员职业化培训需要在时间的安排和方式的选择上实现农村会计培训的多渠道和全方位,例如:会计学术论文的发表、会计职业考核、会计课题研究等,除此之外,ACCA和CGA也是现代会计人员在职业道路上追寻的理想目标。在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上,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法,使会计学生能够真实地理解法则或是制度出台的背景及目的,二是讲座法,利用信息技术的与时俱进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始终把握会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5]。

(三)完善对我国农村会计培训单位的相关机制

完善对我国农村会计培训单位的评价监督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内容:一是加强监督和考核力度,保障农村会计人员培训质量,强调诚信培训的重要作用,规范考核流程,构建监督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会计人员职业化培训学分考评制度,使农村会计人员考评制度公正公开、客观科学,有利于实现农村会计人员职业化培训绩效的综合测评;三是实现农村会计职业化培训同会计人员奖惩机制的有机结合,摒弃“一直拿个文凭保终生”和“依靠工龄评职称”的错误观念,将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评聘职务的唯一指标,规范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的奖惩机制,进而令我国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加的具有保证。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在对相关措施进行制定的同时,还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这些改革措施能够切实的应用到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进而为我国的整体化发展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信息培训心得体会篇8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区*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生产队,共有2700户,常住人口4898人,其中2、3队为完整的纯农业生产队,共150户588人。近年来,随着大*建设的步伐加快,*村近90%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占总人口的85%以上,农*要以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进8000左右。

二、增加互联网信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公告工作。农村信息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将采集来的本村主要农产品购销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农户不出家门便可进行交易,节约了时间,节省了交易用度。根据调查,*村因土壤及农业技术题目,多年来农民以种植大葱、青萝卜等蔬菜为主,每到收获季节,卖难题目尤为突出,信息服务站一方面通过在各队发展信息联络员,及时汇报本队农产品、病虫害等信息,另一方面在农忙季节,经常下到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信息。对采集来的信息,信息站先进行分类,再通过“*农村综合信息网”“*市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网”等专业网站进行,已有农户通过互联网交易成功。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信息,信息站在村部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公告栏,用于张贴各种农业信息,在病虫害多发期,还通过广播为农民播放防治知识。二是加大失地农民就业信息的采集、、公告工作。针对*村失地农民较多,离城近的特点,信息站一方面通过*人才市场周末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采集合适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英才网”、“*晚报”、“新消息报”等正规网络、媒体,采集就业信息,及时到网络,并在村部及各队的告示栏中进行张贴。截止目前,信息站共采集农业信息、就业信息35条,20条,张贴各类信息65篇。三是建立*村信息服务站博客,方便农户了解服务站工作。经过调查,*村40%的农户家中拥有电脑,上网率达到70%,为加强农户对信息站工作的监视,拓宽农民获取信息途径,信息服务站在今年5月份建立了博客,并向广大农户、信息联络员公布,通过博客,农户可以了解到信息站的近期工作内容,也可找到相关农业信息,招聘信息,同时针对信息站工作的不足也可提出宝贵意见,促进了信息站与农户间的交流。

三、加大农民技能培训,进步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自治区信息产业办的下达的各村年度培训任务安排,*村信息服务站必须在年内完成百名农民计算机培训任务,为较好的完成此项工作,信息服务站在年初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村委会及街道的大力支持,针对农民接受能力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信息服务站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首先集中培训村干部,他们作为村级工作的主要气力,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村干部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只有先让村干部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信息站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作了硬件、网络、办公应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农民的学习爱好增强,对网络能正确熟悉,并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纵。针对程度较差,年龄较大,不能保证上课时间的农民,信息站采取个别培训的方式,利用天天的某一时段,手把手进行培训。同时,为了巩固培训成果,加大实操课程,信息站通过村委会联系*街培训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机房,尽力使每个学员都有上机的机会。截止目前,共信息站共培训三期,70人,其中,村队干部一期,妇女一期,党员、预备党员一期,个别培训4人。二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三农呼唤中心、iptv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了使辖区失地农民把握一技之长,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再就业展平道路,*信息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三农呼唤中心、iptv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共举办了电焊、面点、家政服务、保安班四期106人,利用三农呼唤中心,针对本村种植主产业分别进行了大葱、玉米、水稻等知识培训,并通过请教专家,解决了本村大葱紫斑危害,为十几位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培训,在信息站与村委会、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安置失地农民就业46人。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成立农民工活动中心。因*村活动人口多,为了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稳定一方治安,*成立了农民工活动中心,信息站坚持每周播放一部影片,已播放影片二十余部,受到了失地农民及农民工的欢迎。二是以每月25日的*议政日、党员冬季轮训及党员大会等为契机,利用iptv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上半年共播放电教片十余次,通过观看《小巷总理孙仙梅》、《治沙英雄王有德》等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电教片,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三是根据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的总体安排,有计划地对党员、预备党员、进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目前共培训三期60余人。四是将本村社火队演出内容及出色画面制作成幻灯片、碟片,在村各种会议中播放,并适时到网络,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对本村亮点工作进行报道,先后被《*日报》、《新消息报》、《*农村综合信息网》、《*网》等区内主要媒体、网络进行了五次报道。

上一篇:历史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采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