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09-16 13:06:00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1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发生在中国南京震撼人心的故事。在数月的空袭和炮火之下,日军攻克了中国首都的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恐怖大屠杀,屠杀了我中国同胞34万人。这真是中国的耻辱!

看完《南京》后,我不禁仰天长叹,我中华帝国自满清入关以来,满清贵族不思进取,只图享受,卖国求荣,以致积弱、积贫。邻国日本奋发图强,经过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曾经出类拔萃,远远超出世界其他民族的民族,一个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他们可以征服中国,但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在14年的抗战中,中华儿女冒着日寇的炮火,前仆后继,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刚强的躯体,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寇。70年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惨遭劫难的30多万冤死的灵魂。

可悲的是,我们这个号称大国的人们中,现在有许多人早已忘却历史,这是多么可悲啊!一个民族,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终究也会被历史所唾弃!当年落后就要挨打,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其实,我很希望日本向我们道歉和认错,但是,日本到现在都没有道歉和认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人会思考!

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这两个民族在二战中受到的迫害与虐待几乎不相上下,但犹太人对迫害他们的纳粹,进行了穷追猛打的审判和彻底的清算。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呢?我们高唱中日友谊,永不再战。这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这是一个弱者对强者的哀求!强者怎么能理会弱者乞求呢?就象南京大屠杀中,手无寸铁的百姓,乞求日寇不要杀他们的亲人,他们会答应吗?不会!坚决不会!南京大屠杀,他用血流成河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拿起武器,才会让强盗服首称臣!

我不强求日本向我们道歉,我只希望我们能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启示!日本为什么能从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我们中国为什么和它同时学西方,却是以失败而告终?一个领土是日本的近40倍,人口是好几倍的中华帝国,却一失琉球,二失台湾,三失东北,四失半个中国。不是全民抗战,岂能挽救中华!

可见唤醒全民意识,调动全民积极性是多么重要啊!日本实行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一直认为"洋为中用","祖宗之法不可丢",什么是"祖宗之法",说白了,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人莫非臣民"的"唯我独尊"的独裁专制的思想和制度。怎么能唤醒全民意识,调动全民积极性呢?

这又是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我多么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祖国能变得更加的强大,让全世界感到中华民族是不可觊觎的,谁觊觎,谁就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但我们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战争贩子的!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0字(二)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也是在日本历史书上最黑暗的一个篇章。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上海保卫战中失利,日军直奔南京。原本平安祥和的中国首都南京一下被日军先锋队的炮火扰乱。

在日军从上海进军南京的时候,一路打,一路杀。遇到村庄的时候乱杀无辜百姓。他们把抓来的男人做苦工,照理来说已经够残酷的了,他们还把做完苦工的男人成群结队得五花大绑,拖到江边用机枪扫射,有的幸免没死,军校们就用军刀刺死他们。有两个军官遇到人就砍,还在比赛谁杀的多。

当时,美国因发现日军的炮火已紧逼南京,所以派大量的船只来把居南京的外国人统统接走。只有一小部分有爱民族的善心的外国人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人与日本申请建立安全区,但日本军不同意。

日本的炮火声越来越近,日本的飞机成群结队的向南京飞过来并大量的投掷炸弹。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南京转眼成了一座废城,城里的百姓民不聊生。留下的外国人不顾生命危险,不顾日军反对,还是坚持建立了安全区。这时,百姓蜂拥而至,奔向安全区。可有些可怜的百姓不知情,还闷闷的呆在家里。日军转眼来到,强占了南京。在安全区外的百姓,只能任日军宰割。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很多人都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两名军官还在比赛,总数以达到上万人!多么令人寒心呀,多么强悍的杀人魔鬼呀!这里还没计算士兵的杀人数量。

那些军官们把男人全作为士兵,统统杀掉。鬼子还发明了游戏,竟是拿活人当靶子射,还说以此训练士兵!日本鬼子杀完了男人,在城里没事做,还乱抓妇女,最小12岁的小娃直到58、59岁的老太太都强奸。还不知悔改,在采访他们的时候还一边说,一边好象非常回味的样子……

随后日本摄影师来到,竟不拍日本人滥杀无辜,强奸妇女,而拍把一些糖果分给中国人吃,以此给全世界人民造成假象:日本是善待中国人。中国人却不知情,只顾把肚子填饱。日本竟然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换取全世界人民的信赖,难道他们不觉得自己已经昧了良心了么!

最后统计,日本人从上海到南京,用不同的手段,包括枪决、活埋、刀刺共计杀了30多万人,共引发强奸案件共2万多起。现在,日本人修建了敬国神社,认为20世纪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纯属中国人的编造和虚构,并把那历史教科书最黑暗的一章撕掉,焚毁。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0字(三)

随着低沉悲壮的话音,电影《南京大屠杀》落幕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的轰炸机群疯狂地轰炸了南京。此刻间,南京到处是火海,到处血流成河,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当天下午,日本军的铁蹄踏进了南京城,他们像野兽一样窜进了总统府的屋顶时,我的心在嚎叫,我的血在沸腾,气愤得不由捏紧了小拳头,恨不得一拳把他们打倒在地。看到他们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升起了狗皮膏药般的太阳旗,我真恨不得向那日本侵略军大吼一声:"这儿是我们的中国南京,不是你们的日本东京,不是你们想来撒野就能来的地方!你们从哪儿来就滚到哪儿去吧!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日本鬼子一进南京,就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你看他们杀人的手段多残酷:他们用刺刀挑死连乳牙也没长全的婴儿;他们用火把一个老百姓装在麻袋里,扎紧绳子,浇上汽油烧;他们还集体枪杀,活埋等罪恶手段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同胞。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绘子手,一边杀人,一边装出"好人"的模样在无耻地宣扬;给你们最"民主"的待遇,给你们带来"繁荣昌盛"的春天。为了欺骗世界人民,他们千方百计想毁灭用鲜血写下的杀人罪证。这是一帮卑鄙无耻的团伙!这是一个罪恶的冬天!

经过八年抗战,我们赶走了野兽,迎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地走进新时代,走入新辉煌。你看:那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畅通全国;一辆辆款式新颖、造型别致的汽车、火车纵横交错;一艘艘绚丽多彩、安全可靠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一位位辛勤劳作的老百姓携手共创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而这些现代幸福生活是哪儿来的呢?是靠一人创下的?不,不是!是靠亿亿万万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华儿女和世界友人建立的新中国。不知他们受过了多少苦、流过多少血、失去了多少亲人……前人的血泪告诫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是中国人就要铭记国耻,自强不息。今天的我不会做做一个没自息的人:要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铭记国耻;要铭记张海迪、黄继光、邱少云和陈嘉庚等这些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做贡献的人;要铭记学习,做一个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好学生。

电影看完了,内心的感慨也说了,世界也和平了。可最使我担心的是:想不到五十年后的今天,在日本总有一部分反华分子公然否认了日本曾经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历史,否认了在南京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人的事实。但是我坚信,反华分子的下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中日两国人民要做好邻居、好伙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心愿,谁也阻止不了的历史潮流!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700字(四)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看完《南京大屠杀》的心情,应该是失去理智的愤怒吧!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些曾经深深伤害中华民族的人,因为那样只会显得我们比他们更加的鄙陋;或说他们不配糟蹋中国文字,用中国文字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是浪费!我沉默,确切的说应该是愤怒到了极点!

曾经也听说过他们的种种暴力行为,但当历史的剪影再一次一幕幕在我眼前晃动,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像千万根细针穿入我的眼球时,我竟被这发自内心的悲愤给窒息了,湿润那双眼球的是悲愤的血泪。难过,这一方美丽的沃土上曾上演过如此肮脏的一幕;心痛,碧蓝的晴天之上竟回荡过那么身撕力竭的哭嚎;愤慨,这美丽的家园中曾充斥着如此歇撕底里的狂笑……该用什么去述说这逝去的残忍呢?或许,这小小的纪录片还远远不够吧!那成千上万的皑皑白骨,那四处飘荡的冤屈灵魂,释怀了吗 安息了吗?

没有!因为有人不承认他们曾经的罪行。为什么不承认呢?难道连他们也不相信做为人的他们,带着"人"的头衔也曾做过连牲畜都不如的事情吗?还是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曾有这么残暴的祖先!铁的事实都摆在历史的审判席上了,为什么还要拒绝承认呢?难道他们不懂这会让更多的人心寒吗?

姑且抛开他们的教育不讲,即使再变态的教育灌输,也不至于杀人成魔,忘记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吧!我不想评价像裕仁天皇这样霸道的统治者是怎样指使一帮庸民做坏事的,只要为人,总该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吧?飞机,大炮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废铁;而人呢,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真的可以被使命抑制或邪恶所替代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良知,有一颗柔软的心,而我不想去说谁谁谁失去了良知或心。因为一个民族失去了良知,那将是多么的恐怖。

我当然也明白不能一昧的强调别人的过错,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当时中国武器足够先进的话,领导人足够机智的话,结果应该会不一样吧?完全可以威风凛凛,大义凛然的昂起头,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们不接受侵犯!"然而当时我们多少会有些底气不足吧!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2

   它被称作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它是外国人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它一经上映,就在国际上应起轰动--这就是纪录片《南京》。

   美国导演古登泰格和史度曼拍摄的《南京》,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德国医生、美国女教师、传教士等几名外国人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建立避难所拯救南京市民的故事。该片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以及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看罢影片,确实感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1937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虽然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的胜利,许多官兵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国民党政府的示弱,使得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猖狂,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影片中,当年的几名幸存者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绝人寰”的经历。一位幸存者讲述当时自己只有9岁,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日本兵杀死,而他还没有断奶的小弟弟也被日本兵扔到一边,而年幼无知的小弟弟全然不知母亲已经去世,扔爬过遍野横尸,天真地想让母亲为其哺乳;一位有着当年惨痛经历的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腿上被炸弹炸伤的痕迹;更多的幸存者,声泪并下的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凌辱的少女等一系列我们无法想象的灭绝人性的做法……

   纪录片中最珍贵的资料是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录影带,而这些录影资料也是当事者冒了巨大风险保留下来的,它被层层包裹着,才通过了日本人的检查带到美国。那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资料,片中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残忍行径,他们折磨伤者,一刀砍断被俘者的头颅,被烧焦的伤者发出凄惨的声音……

   看到这里,我没有流泪,我心情复杂,哭不出来,好像泪水被愤怒挡住了,郁积在心中。看着那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发生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我的心里在流血,我感觉到气愤,也感觉到了屈辱。我堂堂中国,地大物博,却被一个小小的日本凌辱,这更是证明了小学就学到的一个道理:“国家弱小,就会遭到欺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我们青年人,担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日本人的凶残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一百倍。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攻陷南京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屠杀,他们根本不拿中国人当人,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拿去当奴隶。日本军把投降的士兵抓起来,用绳子绑在一起,然后,用机关枪对着那些无辜的士兵一阵扫描,直到他们都死了,还不死心。更残忍的是,日本人甚至把杀人当作一种乐趣,他们把成群的人分成几组绑在一起,然后在他们身上浇上汽油,再点一把火扔在人群里,中国人在火里开始痛苦的呻吟、痛哭,但是日本军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看着中国人痛苦,他们说:“这是最刺激、最好玩的杀人游戏。”日本军不段的用不同的方法残忍的杀害中国人:活埋、活活烧死、推进水里淹死……没有一件事他们做不出来。整个南京城弥漫着尸臭与血腥的味道,死亡笼罩着这些惊慌失措的人,隐隐约约传来人们的叫喊声、痛哭声。

   日本人横行霸道在中国的领土上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真是禽兽不如!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他们现在还都不敢承认,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一次刻骨铭心的屠杀,不要忘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祖国,腾飞起来吧,让这些刽子手看看我们中国人不是这么懦弱的。现在祖国强大了,生活富裕了,没有谁再敢欺负我们了,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建设好祖国,让祖国更加强盛,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观后感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最痛恨的国家就是日本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科技发达就在我们国家杀人无数。抢夺我们中国的领土,杀害我们中国的人民。就在不久前,可恨的日本人还和我们争夺钓鱼岛。而这几天,新闻上说日本人的后代还称自己的祖先们并没有做过什么“南京大屠杀”。当听到这则新闻后。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相当地愤怒!而今天,汪老师就带领我们回望了过去的耻辱,看了一部名叫《南京1937》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1937年深秋,为躲避战乱,中国医生成贤携带怀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和孩子从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没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华日军夷为废墟。被告知可以进入欧美列强势力保护的安全区避难时,成贤认为自己与难民身份不同没做理会,投靠了老朋友继续行医。以小学教师刘天琴为代表的同胞的悲剧令他震惊愤怒,但他认为自己首要任务不是反抗暴敌而是尽职做好一名医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沦陷,日军开始在南京疯狂烧杀淫掠,成贤终于意识到日军的残酷麻木,让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区躲避,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救死扶伤,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区早已名存实亡,而要反抗时,他发现已无可能。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整个城市,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

   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和着惨叫声正狂奔逃命;

   明朝的墙,清代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

   看得到的,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杀戮、强奸、焚尸,惨无人道的兽行在街头巷尾无休止的进行着……

   南京大屠杀真是一场噩梦啊!勿忘国耻!炎黄子孙们,团结起来,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去好好地效劳祖国吧!

  《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观后感

   看完南京南京,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观看了南京南京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

   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便是南京南京的最好观后感。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

   “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

   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

   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

   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3

一个无辜的声音在绝望中呼喊着,地上洒满了鲜红的热血,天空已没有之前那么碧蓝,花草也没有之前那么芳香。空气中弥漫着炮弹激战过的硝烟味,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味,一个悲惨的世界浮现在眼前。1937年12月13日,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吧!这天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日军攻击南京城。我曾经看过这部电影,当时我是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电影院。因为我早已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气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站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不忍睹的大规模屠杀,他们还将南京民众以铅丝捆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日军杀害活埋共30多万人。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几乎走向崩溃的边缘,胸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心潮,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一言难尽。我仿佛身在那个世界里,眼睁睁地看着南京青年被杀害,小孩被无情的日军用炸弹炸死,而我却无能为力。他们把孕妇腹中的孩子刺死,我替那个还没有见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就被死神召唤的婴儿感到哀伤,替那个快要做母亲的孕妇感到痛苦。被抢走的牲畜无奈的叫着。我恨日军,恨他们的冷酷无情,卑鄙,,下流。每一次的枪声仿佛子弹射入我的心脏,每一刀的刺杀仿佛我的心脏感受到了刀的冰凉,当南京民众被日军用机枪扫射而倒下时,仿佛在我心上的伤口洒上一把盐。看到我军成为日军的俘虏,我的灵魂早已飘逝。南京大屠杀中受害者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悲愤,哀伤。可是,痛恨有用吗?我们能改变历史吗?难道我们要对日本用报复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悲愤吗?不,都不可能,日军以为一次屠杀就能让中国向日本屈服,他们妄想,中国式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国家,怎会向他们永远低头。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生活在和平阳光的普照下,我们很幸福,但是,我们却要深切记住沉痛的历史,不能忘国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以为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从此,中国的胜利将是日本噩梦的开始。

贵州贵阳云岩区贵阳市云岩区西瓜村学校初二:叶祯琳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4

学校2016年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一:

12月13日是我国第3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xx大学师生集中关注国家公祭仪式相关活动,认真聆听了讲话,组织专题座谈会,师生表达了自己收看活动直播和聆听讲话的感受和体悟。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对遇难同胞献上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将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xx大学学生会主席说,要奋发学习,使每一个中国人过上幸福且有尊严的生活;励精图治,使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xx大学研究生会主席说,当防空警报再次在耳边响起时,让我想起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将以此激励全体研究生同学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xx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防生李同学说,作为一名国防生,要铭记历史,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一人力量虽然渺小,但千千万万站立在国防第一线的人民卫士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坚强后盾。人文学院本科生蒋同学说,让我们正视和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痛的历史,只有尊重生命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正视历史的人才会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捍卫和平的人才是真正热爱世界,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

从11月底开始,学校集中开展了xx大学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主题活动。在为期半个月时间里,团委和各院系组织了主题“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35个主题活动,增强了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起对和平的珍惜,增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勇气与毅力。

学校2016年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二:

今年的12月13日是全国第3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本周,XX中学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师生铭记历史,正视民族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向全校师生宣讲了公祭日的由来,介绍相关活动安排。各班自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追忆历史岁月,感悟今日幸福生活。在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征文活动中,参赛同学阐述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战争的探寻及反思表达着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发努力的思想。

学校表示: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学校还将在12月13日通过校园之声广播向全校师生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部分内容,引导大家知史明理,爱家爱国。

为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弘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12月10日,在学校政教处、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各年级各班利用下午活动课时间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

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老师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意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奋力抗击侵略并取得伟大胜利以及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对国内外的深远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说。副校长张XX参加七、1班班会时重点给同学们讲了甲午战争、九·一八亊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卢沟桥亊变、南京大屠杀等大规模亊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我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让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和中国物质、文化等财产受到严重损失。通过此次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认淸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军民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和革命烈士可歌可泣英勇战斗亊迹,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自觉性,也让广大同学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的道理。

XX中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历史,要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早日报效祖国。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不忘国耻,在新年到来之际,总结沉淀、畅想未来,努力把个人的梦想、成长成才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

学校2016年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理学院举办教师、学生党员12.13纪念日交流会以及学生公祭日观影活动,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表达深深的哀思。

12月13日公祭日,党员交流会在理学院行政楼120会议室举行,教师、学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会议主要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回顾,希望我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尊重历史。就南京大屠杀事件教师、学生党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交流会结束后,每位老师、学生都感想颇多,对我们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为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让同学们铭记历史。于12月13日晚,学院组织同学在理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观看影片《南京!南京!》,活动先是以学生代表的演讲开始,演讲中提到了南京的今非对比,当年惨烈阴霾,而如今和平温暖。随后同学们一起观看影片,回到1937年冬天的南京去感知1937年的他们。影片以细腻的演绎手法为我们重现了1937年的南京,以及敌人对我们的土地上不可磨灭的罪行。不少同学观影后潸然泪下,不仅对敌人的行为愤慨,还为我们遇难者的同胞的同情。随着影片的片尾声响起,我们的观影活动也落下了帷幕。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容忘却的史实。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做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南京大屠杀过去已经77年了,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但历史永远的记下了这悲惨的一页,它像一座警钟,时刻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无论是什么记忆,什么事件,都会过去。但是,过去不等与被抹杀,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不能随着记忆流失。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5

[关键词] 南京;屠杀;叙述者

彼得・诺威克认为,一旦被建立起来,记忆就可以被定义为永恒的事实,对群体中的成员而言,伴随记忆的是一种永恒的身份。在当今机械复制时代,影像生产正在频繁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高速运转的电影工业不断地生产着人类的集体记忆,成为记录历史与社会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许多好莱坞导演从对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入手,拍摄了一系列以这些悲惨的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影片。很大程度上,这些影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在美国拍摄了多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影片。其中的纪录片《南京》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和真实的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而备受观众和影评人的关注。该影片第一次从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那段历史,客观地还原了那段对西方普通观众来说十分陌生的浩劫,真实再现了当时日军犯下的惨绝人寰的罪行。

纪录片《南京》没有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画面,但是该影片却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观众,主要原因除了其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惨痛的记忆之外,还在于导演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技巧来讲述那段历史记忆。两位导演通过对叙述者的叙述方式的巧妙安排,真实地展现出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所犯的暴行,从而加深了观众对历史事实真相的了解,强化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揭穿了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抹杀史实的邪恶意图。

叙述者是叙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分析叙事文本或影片的重要概念。里蒙・凯南认为,叙述者是文本的叙述“声音”或“讲话人”。根据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了同故事叙述者和异故事叙述者的概念。前者位于叙事事件之内,其不但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故事事件的参与者,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南京》是一部典型的纪录片,影片的全部素材来源于对当事人的采访,以及引用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因此,《南京》中的叙述者属于同故事叙述者的范畴,他们不但讲述当时发生的事件,而且还参与到事件之中。

口述历史是一种文献之外的历史,它的本质是对事实的尊重,也可以说是对正统的、文献的、强势文化的质疑。《南京》采用了多元口述的方式,导演通过采访26位当事人,来讲述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浩劫,对角度地再现那段人们知之甚少的历史。在影片中,每一位被采访的当事人都是一位叙述者,他们都亲身经历了1937年的南京浩劫。导演根据当事人在屠杀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加以甄别地选出能从不同角度讲述这场悲惨的浩劫的被访者。在影片中,两位导演主要选取了在屠杀中处于屠杀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位置的当事人进行采访,从多个角度让在屠杀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当事人讲述这场历史浩劫。整部影片主要就是由三条线索展开的,这三条口述线索的叙述者都是南京大屠杀的当事人:参与这场屠杀的日军官兵;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组织南京安全区的西方人士。

《南京》中的屠杀者是参与这场屠杀的日军士兵。在影片中,两位导演主要采访了9名日方当事人,这些当事人皆为亲身参与过血腥屠杀的日军军官和士兵。这些屠杀者从自己的视角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出发,用口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口头叙述只是再现了当时的某些具体场景,并不带有过多的评价功能。他们叙述的主要内容是当时日军所犯的暴行的具体情景,如Teramoto Juhei(日本士兵)说:“已婚的妇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当我们把年轻的女孩按倒在地时,她们就害怕得颤抖。其实除非是你情我愿的,的感觉并不怎么样。”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影片以符号化脸谱化塑造这些屠杀者,直接表现他们的恶行,通过表面上的直接展示日军的血腥罪行,进而达到唤起人们对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以及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控诉的目的。

在以大屠杀为主题的影片中,受害者是屠杀者直接或间接施暴的对象,主要是无辜的市民和普通百姓。在《南京》中,两位导演总共采访了14位中方当事人,他们都是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受害者的叙述是展开叙事的基本线索,而且影片中通过当时所拍摄的画面再现的各个屠杀场景也是由这些受害者的叙述组织起来的。和屠杀者单纯地只承担叙述功能不同,这些受害者却承载着双重的叙事功能,即在担负着基本的叙述功能之外,还肩负着评价功能。被访的这些受害者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以口头叙述的方式控诉了日军的暴行。江国峰(南京市民,男):“他们想我二姐,那年我二姐只有13岁,我二姐坚决不从,坚决反抗,反抗当中就打了日本兵两个耳光,旁边的日本兵他们就拿出长刀来,这么长的长刀,把长刀抽出来,把我13岁的姐姐活活劈死了。”这些受害者口述除了再现了当时日军所犯暴行的场景之外,还隐含着对屠杀暴行的评价和控诉。他们以悲切的语调揭示了日军的变态心理和残忍的暴行,强烈地谴责了日军的道德沦丧的丑恶心灵,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相对来说,《南京》中的承担口述任务的拯救者角色比较单一,这些拯救者主要是组织南京安全区的西方人士:约翰・拉贝、鲍勃・威尔逊、明妮・魏特琳。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导演把这些承担拯救者角色的西方人士设为影片的主要线索,通过第三方的视角叙述日本在中国制造的血腥大屠杀,因此影片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明显带有西方的视角和价值观。这些拯救者在影片中的叙述具有双重作用,除了作为正面人物起到对被屠杀的人民的拯救作用之外,还担负着见证历史的重要作用,他们是日军暴行和中华民族苦难的见证者。这几位叙述者主要讲述了他们在南京安全区内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些拯救者以自己的亲身见证,并借助于口述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有着广泛的、综合内涵的南京大屠杀,即日军的“屠杀”包含了屠杀、奸淫、放火、抢劫等各种暴行。这样的展示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以强化了观众对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血腥灾难的悲怆感。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安排这些同故事叙述者“扮演”的角色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叙述。由于这几位西方人士已经离世,导演无法再对他们本人进行采访。因此,影片采取明星扮演这几位当事人的方式讲述那段历史,这是这部影片与其他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本身独有的特色。两位导演邀请了多位好莱坞的当红明星扮演当年建立安全区拯救中国难民的西方人士,比如由玛丽尔・海明威饰演明妮・魏特琳,由乔根・普罗斯诺饰演约翰・拉贝,由伍迪・哈里森饰演鲍勃・威尔逊等。他们在影片中分别朗读了《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和一些大屠杀期间写下的书信或回忆文章。影片中出现的由明星的朗读来替代口述的方式是一种新颖的叙述技巧。他们朗读的资料的内容皆以字幕或解说词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不过,观众可以通过视觉“阅读”这些明星的面孔来获取信息,借助于听觉来了解这些“当事人”朗诵的内容的具体所指。当这些明星替代“当事人”讲述各个屠杀场景时,通过“阅读”他们面部的悲伤、痛苦等各种表情,观众可以以这些表情为信息,对各种屠杀事件做出自己的判断。

此外,在《南京》中,导演在编排被访的当事人的叙述方式时,特别注意对细节的挖掘,当事人的细节口述在影片中随处可见。对屠杀事件进行细节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些事件显得更为真实可信,而且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感,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观众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影片中当事人对一幕幕事件的细节口述共同编织成一段真实可感的历史,促使他们重新对中华民族的这段屈辱史加以认知,进行哲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再次强化了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作为一部纪录影片,《南京》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导演选用了访谈的方式去再现屠杀的历史,这就使得当事人的叙述,即叙述者的口头叙述,成为连缀影片展开的主要线索。因此,通过对影片中的叙述者在大屠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叙述者的叙述方式的分析,观众能够更为清楚地记忆起那段历史,并且在叙述者的叙述过程中对这场历史灾难加以深刻的哲思。导演选用这几种典型的当事人通过口头叙述去再现历史记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民族感情,但是却能强化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片中所采用的多元口述方式能够有力地击碎近些年在日本新兴起来的“非法屠杀的只是少数”的论点,进一步揭露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面目。

[参考文献]

[1] Chartman.Seymour.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2] Genette, Gerade.Narrative Discourse[M].trans, Jane E Lewin.Ithaca,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

[3] Peter Novick.The Holocaust in American Life[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0.

[4] 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4.

[5] 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M].北京: 三联书店, 1989.

[6] 孙宝巍.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英语思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 王炎.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M].北京:三联书店,2007.

[8]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6

一部外国人拍的《南京》本不应该在中国遭到如此待遇,因为《南京》是一部真实记录日本人在二战侵华期间野蛮屠杀中国人的影片,而且,《南京》是在“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这一期间上映的。70年前的7月7日,侵华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天既是国难日也是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日军侵略的纪念日。中国人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一天。但就是在这一特定时期上映的一部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却在中国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对比一下犹太人是怎样牢记大屠杀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南京大屠杀”和“纳粹屠犹”是人类文明史上发生的两件极其残忍的暴行。然而,“纳粹屠犹”几乎成为全世界人所共知的纳粹残暴的罪证,而“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却少有人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应该说主要与犹太人对大屠杀的刻骨铭心的纪念方式有直接关系。

以色列在建国之始的1951年,就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每年当这一纪念日来临时,以色列的电视广播会停止一切娱乐节目,全国娱乐设施关门歇业。这一天是举国哀悼的时刻,汽笛声响彻整个国家,人们会停止手中的一切工作,行驶中的车辆会及时停下,乘车人会跳下汽车,肃立默哀。此外,犹太人还在本国和世界各地建立“大屠杀纪念馆”或“大屠杀纪念中心”,这样的纪念馆现在几乎遍布欧洲每个国家。犹太人在铭记大屠杀问题上的做法还包括,用文学和影视作品反映大屠杀,设立各种大屠杀纪念和研究基金等。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就是纪念大屠杀的杰出影片。战后的60多年历史证明:犹太人通过对大屠杀的各种纪念,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人们对大屠杀的记忆。

与犹太人相比,我们遭受的二战苦难不比他们轻,我们在二战中牺牲的人不比他们少,但我们对二战的纪念与他们相比实在令人汗颜。列宁的名言耳熟能详:“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我们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能记住的“过去”还有多少?关于抗战的一切我们还能回忆起多少?每年的二战纪念日,在国际舞台上为什么中国人的声音那么稀少?我们关于二战的影视及其他文艺作品有几部是拿得出手的?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7

我是一名志愿者,今年84岁,南京人。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之前,我就逃到南京郊区的江宁龙都镇,躲过了一劫。当时我才六七岁。南京大屠杀以后,日军统治南京,直到抗战胜利,我当了八年的亡国奴,心里很不好受。现在生活幸福了,我能幸存下来,特别想为死难的同胞做点事情。我是2004年开馆后的第一批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已有10个年头,一周来一次,服务一天,主要是维护秩序,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宣传精神文明。

临近公祭日,来参观的游客更多。其实南京公祭活动每年都有,这次设立国家规模的公祭日意义深远,让更多年轻人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一家人

我们一家老小五口人一起从北京来的,因为正赶上APEC会议,北京事业单位放假。这次来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必定要来的。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观完后内心感觉很沉痛、很压抑,毕竟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孩子还小,才上小学二年级,她对这方面还不是太懂,给她的感觉就是害怕。通过参观,给孩子补充这方面教育,同时对我们大人来讲也是一次受教育。

现在中日关系紧张,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历史。我有接触过一些日本朋友,日本国民中间还是承认这段历史的,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回避或是歪曲侵略历史,不实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导向,导致日本国民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偏见。

德国留学生

我来自德国,在清华大学学习经济学,今年20岁,这是我的同伴。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南京,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这些惨痛的历史,我感到很悲伤,令我震惊。之前对南京大屠杀了解很少,这次有机会来南京游览,觉得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南京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想来这里感受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曾遭受的苦难。这次经历很特别,我希望人类都能够和平共处,不要有战争。

东北一对情侣

我们来自东北,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电影里,这次来到这里,真切感受到这场灾难的血腥和悲痛。纪念馆史料内容丰富,包括幸存者的自述,日军的证言和日记,还有很多现场复原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尤为让我感动的是冥思厅和高大的档案墙,看后令我很难过。我们年轻人很有必要来纪念馆参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篇8

导入教科书P87图:南京大屠杀中进行杀人竞赛的两个日军军官。阅读教科书导言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图片,提问:这则消息说明了什么问题?骇人听闻的消息揭示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由此导入本课。

淞沪会战教科书P87:《自卫宣言》。1.阅读材料,知道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决心。2.对比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知道中国军队在会战中浴血奋战。战争持续了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小时占领上海的狂妄计划。指出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均较多的一次会战。描述我前线将士对敌仇深如海,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誓死不让寸土的英勇事迹。通过对淞沪会战双方投入兵力的比较及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虽然失败,但强有力的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

南京大屠杀材料一:“在南京陷落的混乱中,据说死了很多平民百姓”——《最新日本史》地图册P28:《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示意图》。材料二:地图册P28:《日军制造其他重大惨案示例》。电影《东京审判》阅读材料一,提出疑问,事实果真如此吗?教科书中有关日军罪行的照片、美国人贝德士、德国人拉贝、日本人东史郎的记载,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示意图》上的皑皑白骨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示意图》触目惊心的数字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性。电影《东京审判》,是一部尊重历史的影片。其中有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辩证。上海沦陷后,日军大举进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学生阅读图片和文献史料的同时,讲述日军在南京展开大屠杀的时间、方式、杀害对象以及放火、等具体的罪行,使学生认清日军在中国的罪行,树立爱国情操和民族责任感。对日本企图否认历史的恶行要坚决抵制。通过图片、文献史料等铁证,有力驳斥了战后日本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恶行。美国人贝德士的信,记录者的身份是美国,是中立的第三者,更真实可信。培养学生能根据当事人记录者的立场考察历史信息的背景,辨别史实真伪。

人民战争与国际援助材料一:“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教科书P90:《白求恩在前线救护伤病员》。对照教科书,了解八路军建立四个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创华中根据地,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沉重打击了日军。观察图片,回顾白求恩的身份,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热情支持。叙述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分析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发动群众,全面抗日的方式,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描述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战的事实,使学生理解得道多助的道理。通过根据地军民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沉重打击日军侵略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敌强我弱——游击战、敌人人数少,我国人口多——发动人民抗日),全民抗战才是抗战胜利的唯一出路。

上一篇:食品安全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服装厂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