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30 00:54:13

服装厂管理制度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1

大家早上好!

今天在这里,我参加二组装分厂分厂长竞聘,敬请大家给我掌声,鼓励我,支持我,谢谢!

我,YDC,今年36岁,1990年7月毕业于北方交大机械工程系铁道车辆专业,同年分配到株洲车辆厂。从那时起,一直在二组装分厂学习和工作,1990年7月至1991年,见习;1991年7月至1995年3月担任工艺员;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担任二组装分厂中底工段工段长,在此期间,因工作需要担任缅桥工艺主管半年多;1997年3月至2001年6月担任二组装分厂副厂长,主管生产;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担任二组装分厂货车工段工部主任;2002年5月至今,担任二组装分厂生产副厂长。

担任工艺员期间,先后设计了C64中门生产线,X6A集装箱平车、N17、邯钢100T平车、C16、CF高边无门车的生产;在日常的工艺服务中,虚心向老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对检查、验收人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沟通处理,受到分厂及有关管理处室的好评,1994年被评为工厂先进工作者。

担任工段长期间,负责中底工段的生产组织,安全管理及现场管理,在分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能按时完成工厂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抓好工段、班组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工段的生产安全现场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作为缅桥的工艺主管,为缅桥的生产技术准备、工艺方案的选择,工装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工艺问题的处理以及后来的试拼装均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从工艺上保证了缅桥生产的顺利进行。

担任分厂生产副厂长后,从日常基础管理入手,我要求各工段严格按工厂及分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以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现场保持整洁、规范,严格劳动保护,确保安全生产。几年来,先后参与组织了缅桥及敞车系列、罐车系列、矿石漏斗车系列、平车系列、香港道渣车、浴盆车、长大货车、核燃料车等多品种车的试制与批量生产。

作为二组装分厂中层管理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在分厂党政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参与、实施分厂的各项方针目标决策,参与分厂的各项经营管理中,有着我的智慧,有着我的努力。我们分厂近年来先后获得现场管理先进单位、安全标准化分厂等称号,2003年获得了集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工厂双文明建设竞赛红旗单位、十好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

这十多年来,我的成长,我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工厂领导、分厂领导及二组装分厂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我不想离开二组装分厂这片沃土,我希望与我们近400名二组装人一道创造二组装美好的明天,为工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今天来参加竞聘二组装分厂分厂长。

如果我有幸被聘为二组装分厂分厂长,我将带领分厂员工紧紧把握“务实、求是、创新,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思想,认真落实工厂下达的各项年度方针目标,紧跟工厂改革步伐,积极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企业作风,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以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为突破口,不断完善“一岗两责”制度,全面夯实分厂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工厂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业贡献力量。

今年初,在苏厂长的领导下,分厂领导集体讨论,已经制定了分厂的年度目标,它们是“三确保、二优化、三争创”。我是分厂2004年度方针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在分厂方针目标被即将召开的分厂职代会通过后,我将带领全分厂员工坚定不移向目标迈进。

作为一个分厂长我应该在思想上与工厂党委和厂部保持高度一致,紧跟工厂改革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工厂的发展出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取以下三条主要措施:

一、加强职能管理人员的思想和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大家对“共建美好家园”的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ERP为重点,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实施分厂职能管理人员的岗位交流,培养复合型基础管理人才;完善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包责任制,绩效挂钩,调动职能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培养职能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着力推行以“一岗两责”为主的分厂经济责任制。尽力做到简明、适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在全分厂严格执行,在制度上保证分厂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强化成本控制,继续推行“一人一卡”、“凭卡领料”制度,扩大“一岗二责”应用范围,将“一岗二责”引入工具、刀具、动能管理,超支受罚、节约受奖,每月核算,当月兑现;确保成本节约率达到10%。

2、加大质量考核力度,确保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所有铆工、电焊工、机加工岗位的员工全面实行打钢印制度;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和岗位不定期检查力度及质量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工序产品质量;推行与完善《质量工资制》,加大正负两方面的激励,使产品质量与员工收入紧密相关。

3、、严格按ISO9001和ISO14001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安全和现场管理工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工厂有关部室指导下,大力推行“6S”管理,确保设备良好运转,现场整洁、明快,员工安全、高效。

4、强化调度指挥,确保日进度。以日保旬,以旬保月,实现均衡生产,严格控制在产品资金。

5、以客观、公正、公平的心来对待分厂每一个员工,鼓励讲真话,办实事,减少或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完善分厂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台帐,为评先,脱岗轮训,奖励提供原始依据;抓好班组长调整选配、班组管理等项工作,着力抓好班务公开。

三、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注重班子成员间的理解,支持与沟通,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坚持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树立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一切以工厂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注意与其他分厂及各部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正常的信息渠道,与工厂的发展保持一致。正确作好舆论导向,重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疾苦,继续执行对职工的伤病、红白喜事的慰问探视制度,增强分厂凝聚力。

以上说了许多,目标也好,措施也好,均要人去实现,需要人去实施,以人为本。因此我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上,着力培养一支乐观向上,敢于拼搏,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当然,这首先要从我自己做起,克服自己说话有时不太注意场合的毛病,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相信,今后大家看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余典初。

如果我这次竞聘失利,我也不会气馁,我将一如既往地干好我的本职工作,克服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希望大家象往常一样鼓励我,帮助我,支持我。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2

长期以来,公车维修(装饰)漏洞一直是个痼疾,其危害性尽人皆知,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公车维修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2009年以来,该县把规范公车维修(装饰)行为作为一项试点重点工作,按照“规范管理,廉洁高效”的要求,以“借鉴、创新、完善、提高”为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细节,全程跟进,扎实推进公车定点维修(装饰),彰显了源头治腐实效。我们认为,可以把这项改革归纳概括为:“把握五个关键,彰显三大成效,带来两点启示”三句话。

把握五个关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公车定点维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人民政府县长亲自担任组长,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法制办、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等9个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兼任主任,主要负责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单位“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公车司机作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县委办、政府办负责综合协调工作;财政局负责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的招投标,维修费限额标准的把关、审核、支付及对维修厂家的监管工作;审计局负责对维修费支付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工作;纪检监察负责公务用车维修中单位、个人及定点维修厂家(装饰店)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工作;物价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维修(装饰)车辆所需要的配件等材料价格、质量的把关工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组织力量奔赴东乡等公车定点维修(装饰)先行地方考察,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召开公车定点维修(装饰)联席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深入10个县直单位、5个乡(镇、场)和8家公车维修(装饰)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积累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县情,制定了《县公车定点维修(装饰)工作实施意见》,谋划全方位、全过程试点路线,有效防范工作偏差。三是扩大宣传教育,形成改革共识。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监察局召开了学习动员会议,全县各乡镇(场)、德胜企业集团、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参会,一并下发实施方案。悬挂横幅100余条,张贴标语2000多条,散发宣传资料10000多份。利用电视台、新报刊、人民政府网站等传媒向社会公开公车定点维修办法。组织了本县“夕阳红”团队采用“腰鼓”、“快板”等形式造势。通过“两项活动”和“下农村,送清风”行动,向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宣讲公车定点维修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司机的思想认识,有效促使他们在此项改革中与县委、县政府同心合力,行动一致。四是严把操作程式,规范维修行为。第一,招标定点程式。采取每年一次招标办法。县政府采购办开展资质审查、实地考察活动,建立了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评标人才库”和“维修厂家(装饰店)库”。从人才库随机抽取7位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在纪检监察、采购办、新闻媒体的全程监督下进行了为期1天的全封闭评标。重点发挥物价局的优势,制定了《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行业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及《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配件价格标准》,实行维修(装饰)综合实力加分,确定了3个经营实力雄厚、服务质量优良、收费价格合理的维修厂家、2家公车装饰店,签订了合同并授牌,作为定点维修(装饰)厂家。定点维修(装饰)厂家将维修(装饰)配件和工时单价公示,并且公开服务承诺:实行24小时联通服务制度,在1小时内免费赶赴现场、接送车辆、代办年检、日常保养、咨询培训等。小修或保养1天,总成大修5天,全车大修15天。质量要求符合《县公务用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标准。公车只能享受除(《公务用车装饰禁止项目表》)规定之外装饰项目,且每辆新车装饰费用不得超过4000元;使用第6年,每辆公务用车的更新装饰费用标准1000元,之后每年递增1000元。送修(装饰)单位可以从中自主选择,除在保修期内能享受免费维修的必须到定点维修厂家进行维修。因定点维修(装饰)厂家技术或设备条件所限不能进行的,必须经二家以上(含二家)定点厂家鉴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维修(装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方可到定点外的其它汽车维修厂进行维修。凡擅自到非定点厂家维修、保养的一律不得报销费用,否则按违反财经纪律论处。第二,修理(装饰)程式。送修(饰)单位与厂家(装饰店)商定维修项目及其配件或装饰材料,填写委托单,厂家(装饰店)填报价格。驻厂监理员初审并签字(大修申报表须经三位驻厂监理员初审并签字,报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审批),再交单位领导审签,并加盖单位公章方可维修(装饰)。在外地发生故障且定点维修厂家不便施救的情况下,司机必须事先向单位领导、驻厂监理员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说明情况和理由,经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理,但必须将拆换的配件带回,并送驻厂监理员审核。维修(装饰)完毕,送修(饰)单位司机会与驻厂监理员共验收,对合格的在《县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反馈单》和结算明细表上签名,领取维修合格证和质量保证卡,方可提车。第三,费用结算程式。除维修(装饰)费用在400元/辆?月以下的,每月结算一次。《费用结算明细表》的费用总金额栏加盖厂家(装饰店)公章,驻厂监理员私章,送修单位公章,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公章、维修(装饰)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附于发票后方可结算。维修(装饰)费用结算单的报送时限为60天。五是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监督长效。在试点运行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配套管理制度,保证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健康发展。制定了《县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实施意见》。包括了工作目标、组织领导、车辆范围、维修厂家和装饰店选择、送修(饰)和审核程序、费用结算和支付、监督管理七项内容。重点介绍了两大程序,即维修(装饰)程序和结算程序。目前,重点建立了五项制度。第一,定期检查制度。定点维修厂家(装饰店)建立维修(装饰)电子管理系统,健全磁质或纸质维修(装饰)档案备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现场考察、明察暗访、座谈交流、民主评议等方法,对维修(装饰)点执行《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行业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及《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配件价格标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情节轻微的予以警告,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跟踪问效,促使规范有序操作。第二,驻厂监理制度。经过严格考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恪守职业道德、富有丰富经验、热爱监理工作?名驻厂监理员。试用期三个月,期满考核合格正式聘用。工资结构:基本工资(占2/3)+绩效工资(占1/3)。实行“一月一培训、一季一轮岗、半年一考核”机制,保证了驻厂监理员狠抓现场监督。第三,信息公示制度。在“人民政府”网站公示维修(装饰)厂家诚信档案。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建立维修(装饰)电子或纸质档案(一车一档)。档案信息在县人民政府网“一季一公示”,特殊情况必须书面说明。第四,举报投诉制度。设立了定点维修(装饰)投诉“110”,对定点维修(装饰)过程中出现的违规问题,通过电话或《投诉表》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投诉,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到投诉后7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对违规的定点维修厂家(装饰店),依照《县公务用车维修(装饰)合同》有关条款处理。对送修(饰)单位拖欠维修(装饰)费或向定点维修厂家(装饰店)提出超出合同范围以外的其他要求、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将本单位的车辆维修游离于定点维修管理之外的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将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责任。第五,违规退出制度。定点维修厂家(装饰店)提供服务必须做到“时间优先、质量优良、服务优秀、价格优惠”,违规合同规定、拒绝接受检查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并且在3年内不得参加公车定点维修(装饰)招标。

彰显三大成效。一是大幅降低了集中采购成本。据统计,自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县共有300余辆公务用车纳入了维修(装饰)范围,有256辆公务用车进行了维修,发生费用共计39.71万元,与去年同期51.23万元相比减少11.52万元,降低了22.5%,维修配件价格降低26%左右。定点供油换油、定点换轮胎全部免工时费,真正地体现了“厉行节约”。二是有效规范了公车维修(装饰)行为。改革之前,维修企业借机牟取暴利,并与司机串通一气,造假虚高发票现象难以控制,有关的腐败案件频发,致使国家伤财、百姓抱怨,并且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也因此受损。实施定点维修之后,实现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同时按照程式规范操作,为县廉洁阳光建设工程新增子项,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三是有力促进了企业优化服务。以往,维修企业之间拉关系无序竞争,工时配件价格虚高,配件以次充好等问题,不仅使送修单位花了高价,还要承担行驶风险。实行公车定点维修,净化了维修市场,促进维修企业面对有序竞争,不得不努力提高服务规格和档次,从晋升资质、创优质量、规范收费等方面铸造“品牌”,以期赢得其余各方的好“口碑。

带来两点启示。一是规范公务消费势在必行。公务消费所占行政成本份额较大,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成为了腐败滋生的温床。近年来,我们创新思路,建立一套公务消费制度体系,如:手机话费补贴、来客定点招待、公车维修(装饰)定点,真正地促使公务消费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公务消费改革必须走市场化方向。通过市场有序竞争,既能节约行政成本,又能促使服务者提高服务水平,也能让群众借助多种阳光平台,强化监督,制约权力,铲除腐败,铸造政府公正、高效、廉洁好形象。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面向订单装配;订单管理;Web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532-02

Network Ord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bile Assembly-to-orde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HEN Xue-w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China)

Abstract:To meet the diversity and the individuality of customers' demands, ATO(Assemble to Order) is a production planning method which is gradually applied by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because of AT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middle and elementary aut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ales models and the order management flow, the paper presents a system design which is used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of order management by Internet.

Key words:Assemble to Order; Order Management; Web Services

1 引言

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无论产量还是销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就汽车市场而言,当今汽车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可以从众多卖方中挑选众多的产品;此外,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企业依靠一、两种产品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 To Order,ATO)是近年来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企业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将有关的零部件装配成客户所需的产品,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种相对资金占用少、制造成本低的生产方式[1];在该生产方式下顾客能对产品提出一定的个性化要求,而且产品交货期短、反应灵活、产品库存少或基本没有,较好地适用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

面向订单装配生产对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获取订单数据是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起点,订单管理系统在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最前端。本文就针对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的这种需求,提出一种网络化订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2 需求分析

2.1 我国汽车行业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大多数(特别是中小企业)整车制造企业的销售活动都不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般通过经销商实施,其选型、选配活动也基本由经销商、协商或指导完成。相当一部分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采取的是社会化的经销模式[2]。这种社会化的经销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并不拥有自主的经销与服务网络,其产品的销售基本由经销商来完成。经销商往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他们与整车制造厂是一种业务合作关系。就这些经销商而言,他们往往承担多个整车厂多个品种的销售服务活动。从规模上说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大,特别是农用车型经销商。

2.2 订单管理业务分析

可以将订单管理相关部分的业务大致分为:(1)产品信息业务。整车厂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提供给经销商,为经销商的定制选配产品打下基础;(2)产品定购业务。产品定购业务应该包含经销商发送订单、整车厂接受订单以及对订单后续处理情况的反馈等。

经销商与整车厂之间完成一次定购活动的情况主要有:(1)经销商依据整车厂提供的产品信息确定需要定制的产品;(2)经销商确定购买产品后,向整车厂提交订货单;(3)整车厂在接到经销商所下的订单后要对订单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接受其订单;(4)整车厂确定接受经销商所下的订单后,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组织生产,在此过程中,经销商希望第一时间了解所下订单是否被接受、生产进度如何等信息;(5)整车厂将生产好的产品发往经销商,产品进入销售流程。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模式的选择

在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单机或局域网应用阶段时,C/S(Client/Server)架构得到大量应用。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逐步从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C/S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1)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开发成本较高的同时,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都较差;(2)不能有效解决异地分支机构管理、远程管理、企业间协同的问题。基于B/S (Browser/Server)架构的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了管理思想的改变,B/S架构的软件应用直接、安装方便、程序维护量小[3]。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运营管理平台,在配合相应的管理、运营和模式后能有效地解决异地分支机构管理、远程管理、企业间协同等问题,真正实现“分布应用、集中处理”。因此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

3.2 开发及运行平台

(1)系统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 .Net Framework 1.1,采用Visual Studio .Net 2003作为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2)系统运行平台: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 2003、Microsoft .Net Framework 1.1、SQL Server 2000、IIS 6.0;客户端:IE 6.0及以上。

3.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图1描述了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整体方案。[4]

图1 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经销商注册、注册信息维护、用户权限管理等三个子功能模块。经销商首先要注册成为系统的用户并得到整车厂审核批准后才能够使用该系统,整车厂通过用户权限管理来限制经销商能够使用的功能模块。

(2)产品基础信息管理:产品基础数据维护是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操作,它提品数据的层级管理功能,此功能满足了企业描述产品类别、产品可选配置、可选配置的具体选项以及选配规则的需求,由整车厂操作。产品基础信息管理包括:信息增加、信息修改、信息删除等三个子功能模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订单管理:订单管理模块包括订单定制与提交、订单修改、订单删除、订单审核、订单查询、订单下载等六个子功能模块。

产品的定制与订单的提交由经销商操作员完成,是订单业务协同的起始操作,经销商操作员通过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提供的Web页界面以点选方式完成对产品的定制,并且进行提交操作。

整车厂操作员可以对经销商所下订单进行一步的审核操作,对于审核不能通过的订单,操作员要添加相应的“审核说明”以反馈到订单提交人(相应的经销商),经销商可以通过订单查询功能查看到未通过审核的原因。

订单状态分为“已提交”、“已审核”、“未通过审核”、“已排产”、“已发车”等,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整车厂,都具备分类查询不同状态类型订单并下载的能力,但经销商只能查询、下载属于自己所下的订单,而整车厂不拥有订单内容修改、删除的功能。图2展示了经销商查询、维护订单的界面实现。

(4)Web服务:整车厂要把经销商通过Internet提交到汽车产业链平台的订单信息导入到厂内部生产管理系统中,同时厂内的订单执行状态等信息也要通过汽车产业链平台反馈给经销商。这样一来需要把整车厂内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订单管理系统有效集成。由于各整车厂信息系统的差异,这种集成方式必须是跨平台、松散耦合的应用集成。

Web Services技术为异构网络平台的应用集成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的中性文件交换集成方案、统一物理集成方案、基于 DCOM /COM /CORBA等技术的中间件解决方案,Web Services拥有以下诸多优点:(1)简单的设计、开发与维护支撑;(2)所使用的SOAP、HTTP 及 UDDI 等都是开放的标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3)使用“服务”这一形式保证了系统间集成的松散耦合及灵活;(4)“组件”特性以及XML语言本身的可扩展性保障了其应用扩展的能力;(5)跨平台能力;(6)轻松穿越防火墙的能力为网络应用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图2 经销商订单查询、维护界面

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采取Web服务,利用XML技术以 XML文档为中介来完成整车制造厂内部生产管理系统与该系统之间的异构数据交换。Web服务模块包含车型数据初始化、订单数据导入、订单状态反馈三个主要功能模块。

从企业应用集成角度而言,整车生产企业在应用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网络订单管理系统的初始阶段(或后续的数据更新),要把大量繁杂的车辆配置信息至该系统,依靠人工录入的方法显然不合适。本设计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整车厂将其车辆基础数据转换成具有系统标准XML Schema的XML文件,然后调用系统的Web服务将此数据上传至系统,系统依据XML Schema处理 XML 文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的表。

订单导入Web服务功能让整车厂将经销商通过Internet提交的订单导入到自己的内部生产管理系统(例如ERP等)中。订单状态反馈是整车厂将通过审核的订单导入到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后的处理状态反馈给经销商(客户)的手段,通过该功能,经销商(客户)可以及时了解下订单的处理情况。订单导入及订单状态反馈Web服务与车辆基础数据初始化Web服务采取的技术形态吻合,在此不作赘述。

图3、图4、图5分别描述了车辆基础数据初始化、订单导入和订单状态反馈的功能实现数据流。

图3 车辆基础数据初始化数据流

图4 订单导入数据流

图5 订单状态反馈数据流

4 结束语

对以面向订单装配计划方式组织生产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而言,获取订单数据是其生产活动的起点,订购系统在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最前端,有必要对这类企业订单业务的信息化方法、技术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解决了部分面向订单装配整车制造企业与其经销商之间的订单管理业务协同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智.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9):88-91.

[2]曹献存. 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9(3):1-3.

[3]李亚, 范黎林, 孙林夫. 基于B/S模式的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146-148.

[4]陈学文. 面向订单装配汽车制造企业协同订单管理系统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CAD工程中心,20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4

一、坚持技术创新不动摇,巩固行业技术领跑地位

四机厂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做到“三个到位”,确保行业领先。资金投入到位。持续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每年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占销售额的5%以上,同时通过承担部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争取部分资金支持,对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足额资金保证。体系建设到位。构筑“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技术创新管理构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以科技项目为龙头、以创新团队为支撑、以工艺攻关、QC攻关为基础的科技管理执行体系。以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深入实施“引智借脑”工程,广泛网罗国内外智力资源,通过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人才保障到位。出台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首席、责任工程师评聘管理办法》、《技术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激励制度,积极探索薪酬激励、事业激励、福利激励、精神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四机厂共承担部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制订和参与制修订行业、国家标准30项,获国家专利授权近200项,承担项目数、获得专利数位居行业领先。

二、坚持管理创新不停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机厂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泉,突出抓好“三化”管理,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好体系化管理。企业安全、质量、计量检测分别采用国际上先进的HSE管理体系、ISO9001\API质量管理体系和LMS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和规范运行,经过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企业各项基础管理扎实有效,荣膺湖北省安全生产“红旗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抓好信息化管理。2006年,四机厂在业内率先上线ERP系统,包括生产、销售、财务、成本、质量、项目管理等九大模块,通过CAD/CAPP/PDM/ERP/PLM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三流合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抓好精细化管理。针对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实际,四机厂遵循“柔性、准时、零缺陷”制造理念,全力推行精益管理,从设计、制造到物流、发运等各个环节,持续进行精益改善,努力做到生产管理精耕细作,现场管理精雕细刻,成本管理精打细算,技术管理精益求精,不断释放企业经营潜力。工厂荣获TWI2014年度大奖峰会卓越发展奖。

三、坚持品牌建设不松劲,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机厂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附加值”的理念,在创造精良产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不断丰富“石油四机”品牌内涵。完善服务网络。在国内油田建有20个常驻技术服务部和1个流动售后服务队,在国外主要产油区设立了6个常驻技术服务站和“石油四机”产品4S店,确保产品销售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开展全员服务。强调每一名员工都是服务用户的重要一环,把“敬畏市场,感恩用户”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建立了以厂领导班子为关键点、五个销售市场主体为关键线、全体员工为关键面,“点线面”相结合的营销服务工作格局。从制造商向制造服务一体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用户的地域特点和个性化要求,度身打造主机、核心装备,量身订制辅助、配套设施及工具,提供设备使用、管理、维护指导以及技术培训、井场布置、现场质量检测、设备升级改造等专业服务。涪陵页岩气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用户欢迎和认可。“石油四机”被评为“世界市场(中国)石油机械十大年度品牌”,成为信誉和品质的保证。

四、坚持集群发展不止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5

问题一:口服液瓶铝盖的外包装标识与实际状态不符:

应用于药品包装的口服液瓶铝盖并非是独立使用,服用过口服液的人都知道,在铝盖和药液之间必须要加内衬胶塞或胶垫,胶塞(垫)起着隔绝、密封的主要作用。目前对药用铝盖和药用胶塞(垫),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国家分别独立核发药包材注册证,按照这种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分别从合法企业购进,在灌装间配套使用。但在口服液的生产操作中,出于技术和成本因素,药厂不可能分别从铝盖生产企业购进铝盖,从胶塞(垫)厂家购进胶塞垫再组装到一起用于包装口服液。目前通用的做法是:药厂有直接购进已装配好胶塞(垫)的铝盖的需求,药包材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的口服液铝盖也都配有不同材质的内塞(垫),有乳胶、硅橡胶等,那么内塞和铝盖的装配过程其实最终在铝盖生产企业完成,这种铝盖出厂时就已是两种药包材的复合成品。根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的规定,铝盖中所使用的药用胶塞也必须具备《药包材注册证》,符合相关标准,但因为口服液铝盖厂家往往只取得了铝盖的《药包材注册证》,内塞是外购的,出厂时就只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铝盖的品名、批号和对应药包材注册证号,造成与实际成品销售状态不符,且无法追溯内塞的合法身份。

另外,执法人员还在某铝盖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现了不少内衬天然胶塞的口服液铝盖成品,外包装也标有药包材注册证号,但并未注明胶塞的材质,而天然胶塞因化学性能不稳定,早在2005年就已被国家列入强制淘汰的药包材目录。虽然企业解释均为销往保健品、食品生产企业,但仅从外包装看与销往药品生产企业的铝盖无任何区别,不能排除混入药品生产企业的隐患。

实际上,不只是口服液瓶铝盖,大部分药包材的外包装标签均不同程度存在标识内容不全的问题,如仅用一张合格证代替标签、标注品名与药包材注册证不一致、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不全、未注明执行标准、效期产品未注明有效期等等,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生产不同品种的药包材通用同一种外包装,取得的所有药包材注册证号全部印在外包装上,并回收使用。

分析:目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考核通则》、国家药包材标准均未对药包材的包装标识内容加以规定,而是由企业自行制定,是导致包装标识混乱、不能起到指示作用的重要因素。

问题二、内衬胶塞垫的复合铝盖质量控制问题:

铝盖是作为独立的药包材进行注册申报,申报的生产规程只有铝盖的生产内容,无胶塞垫的装配过程,自然,在质量标准中也无检测胶塞垫的内容,铝盖出厂时生产企业只出具根据铝盖质量标准检验的报告书,而内衬胶塞(垫)的质量检测指标是否合格,没有质保证明。作为药包材使用终端——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并无足够的药包材检验能力,对购进药包材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供货方的合格检验报告书,从药厂制定的口服液铝盖内控标准来看,一般只是对铝盖的外观、规格、尺寸、微生物限度几个有限的项目进行了规定,而无对内衬胶塞(垫)的检测项目内容。根据GMP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购进铝盖之前,会向供应商索取铝盖和内塞的药包材注册证等相关资质,但是对每次购进的铝盖是否配用了合法、合格的药用胶塞(垫),往往缺乏监控,也不具备检验能力,口服液铝盖的包装标识内容不完整也是原因之一。同时,铝盖生产企业在胶塞(垫)购进、使用、出厂的管理上较为松散,进出均未经检验,认为“反正胶塞(垫)不是我厂产品”,不需要对其质量负责,导致药用胶塞(垫)的质量控制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真空和盲点。

分析:《药品管理法》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和配制制剂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与国家标准不符的药包材。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包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包装药品的药包材应当立即收回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但在实际监管工作中,药监部门对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是否“不合格”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判定依据。新的YBB系列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已核发的《药包材注册证》并没有要求变更,给监督带来困难,尤其对于类似内衬胶塞(垫)口服液铝盖的复合型药包材,缺乏适用的法定标准。而且目前对药包材的监督抽验覆盖面远远不够,《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和省级药监部门对药包材的生产、使用组织抽查检验。由于没有监督抽验权限,在承担主要日常监管工作的基层监管部门尚无法开展此项工作,监管的依据、手段和力度显存不足。有时因药包材不合格引发的药品质量问题(如水分超标、染菌等)往往都是由药品生产企业“买单”,致使药包材企业缺乏主动提升产品质量和检验能力的动力和紧迫感,不利于明确质量责任和强化质量意识。

问题三、物料管理混乱,生产、质检、销售记录不完整,过程管理不规范

由于胶塞(垫)在口服液铝盖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它既不是用作原料,也不是中间品,而相当于成品的配件部分,根据铝盖的生产工艺规程,没有装配胶塞(垫)的内容,大多铝盖厂家对胶塞(垫)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未建立购进、使用、检验的记录,在批生产、销售记录中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所以在铝盖企业的生产现场和记录中很难追查到所有使用胶塞(垫)的来源和数量。

在日常监管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铝盖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自行购进硅橡胶等原料委托胶塞(垫)生产企业加工,再返回用作内衬胶塞(垫)装入口服液铝盖销往药品生产企业,由于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药包材的委托加工并未作出明确定性规定和报批程序,对这种行为尚无处理依据,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必然会对药包材质量进而对药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虽然对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在《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中均作了相应规定,但《考核通则》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证前监管,仅对药包材企业在申请药包材注册、再注册时有约束力。国家目前尚未制定《药包材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于证后监管,基层药监部门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程序和标准。如果监管部门发现企业在获证后生产时,有违反《通则》的行为甚至不按标准检验即销售等严重行为都只能是规劝、教育,没有处罚条款,因此规范效果并不明显。

药包材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着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但是,由于部分药包材的质量问题,包材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药品溶出,或者与药品中的有些组分发生反应而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因而,药包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但是,与药品质量管理相比,我国目前药包材质量管理明显滞后,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药包材的质量。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药包材生产企业自身的原因,如行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质量管理体系薄弱、自律意识差等等。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但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目前由于药包材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标准不完善以及与实际生产不相适应所带来的制度缺陷,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无从下手的现状同样不容忽视。

几点建议:

一、修订《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或尽快制定《药包材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适当增加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加强对药包材企业生产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使日常监管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加强证后监管,明确企业取得《药包材注册证》后,不按《药包材生产现场验收通则》要求组织生产的法律责任,增加相应的行政处罚的条款。改变基层药监部门遇到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屡教屡改、屡改屡犯的问题时无从下手的局面。

2.明确规定药包材的包装、标签标注内容,可参照药品的包装进行规范。

3.条件具备时推行药包材GMP认证制度。随着药品GMP认证工作的完成,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包材产品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这对药包材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药包材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应对药包材生产企业推行GMP认证制度,以确保药包材的质量,满足药品包装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完善药包材注册标准,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确定划分批次原则。以口服液铝塑复合盖、口服液易刺铝盖这一生产链已加以延伸的品种为例,可针对最终产品(即可直接应用于药品包装的状态)予以注册,制定标准,如口服液铝塑复合盖、口服液易刺铝盖标准中应包含检测胶塞(垫)的内容,负责生产铝盖的厂家应把胶塞(垫)装配的过程纳入生产工艺规程,购进的胶塞(垫)作为原料进行管理、审核、验收,领用记录归入铝盖的批生产记录,每批产品所使用胶塞(垫)的来源、资质、批号应可追溯。

三、组织开展药包材质量监督抽验工作,要把药包材质量的监督抽验纳入日常抽验工作中,加大药包材的抽验力度。建立与药包材监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从源头上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四、与药品GMP实施相结合,督促药品生产企业等药包材使用终端加强对药包材供应方的资质审核尤其是围绕对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实地考察,严格验收程序,增加检测项目,卡住上游企业不合格药包材的出口。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6

一、兼并的背景

1、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与兼并方茉织华公司的简要情况

浦东新区印刷厂建于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前身为上海市川沙印刷厂,属地方国有企业。该企业主要从事一般发票、各类凭证及帐表簿册的印刷。由于其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务量不断萎缩。1997年销售额仅262万元,利润6000元,负债达到87.66万元。银行短期借款50万元,流动资产为101.05万元,但存货一项就占56.64万元,而货币资金仅为30.48万元,应收款为11.81万元,企业财务状况相当困难。

茉织华公司是以平湖市新仓服装一厂为母体厂,近年来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组建的拥有一系列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它是一个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向型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公司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1995年,该公司被中国纺织总会列为中国服装企业首强,并连续三年获中国服装业利税第一名。1997年,集团公司产值达22亿元,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公司内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其中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印刷服装包装材料为主的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凭借自已一流的印刷设备和技术,承接了印刷技术难度大、防伪要求高的国家增值税发票、银行清分机转帐支票等特种商务票证的印刷业务。97年度产值为9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404万元。

2、兼并双方实施兼并的内在动因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1)企业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内部缺乏正常运行的保证机制,人员无流动、分配无差距、上岗无竞争。(2)职工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职工对企业依赖性大,退休工人较多,负担重,职工平均年龄41岁,女职工占49%,40岁以上的职工占48%,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4%。(3)设备陈旧,无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印刷设备均属四、五十年代,国家无投入,企业亦无力购置先进设备,企业不具备参与竞争的物质条件,难以为继。(4)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薄弱,人才流动的放开,引起大量人才流失。业务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销售下跌,技术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茉织华公司因业务的急剧扩张,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其兼并的主要原因为:(1)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公司产品单一模式。保留原普通印刷业务,同时引进先进设备,加入技术含量高、防伪要求高的特种票证及彩色不干胶商标、高档彩色包装纸等印刷业务,使其成为多品种、高科技的现代化印刷企业。(2)公司可充分利用上海经济中心的优势。公司属下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经济实体;公司在浦东新区已有开发基础;公司可在资产资本经营、国际金融、贸易、印刷、国内服装市场的开发上作进一步拓展。(3)有利于公司取得时间效益。与内部投资相比,兼并节省了投产、以及培训新员工等所需的时间,使企业能迅速投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迅速扩张。(4)实施兼并同时也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划转小企业的若干扶持政策》中规定的在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兼并双方的互具优势为实施兼并提供了可能

浦东新区印刷厂虽陷入困境,但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1)作为一家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浦东新区印刷厂拥有一批对印刷技术比较熟悉的职工,能承接一些印刷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印刷业务,是工厂的一笔宝贵财富。(2)厂区占地6.72亩,并拥有厂房、设备等一批固定资产,为厂区改造,设备更新提供了空间,为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兼并方能迅速投入生产。(3)具有印刷行业的五种资质,包括税务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据、密件、商标以及书刊省级印刷许可证,这些资质也是印刷厂的一种特殊资源。(4)地处浦东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能在保证产品供应上海市场的同时,较好地辐射整个华东地区。茉织华公司具有的优势:(1)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并实施管理,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贸易及办实业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及国际一流水准的装备和技术;设有9个服装子公司、2个印刷子公司及一系列为服装业服务的子公司和事务所;是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外贸与内销并举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2)公司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出口日本的产业服装已占日本服装总需求量的20%以上,并不断有世界各地的著名服装商前来洽谈;在国内近百个中等以上城市开办100家连锁店,兼并后更可利用浦东开发的大好环境开发上海市场;公司拥有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信息系统。(3)具有资金和财务优势。公司其它投资项目有的已进入回报期,再加上茉织华公司股票的上市等融资渠道和措施,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4、兼并双方障碍的消除为实现兼并奠定了基础。

在兼并谈判过程中,兼并双方在许多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同时遇到了一些障碍:

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障碍消除。在兼并谈判时,印刷厂受到了特别是来自职工的诸多阻力。有的职工认为兼并是将企业卖给“外地人”,在感情上不能接收;有的职工担心兼并后由“外地人”管,自己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丧失,沦为“二等公民”,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的职工则对兼并后企业将来的前景表示忧虑。对此,印刷厂领导从转变职工思想着手,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说服和劝说工作,向职工阐明兼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带领职工代表前往浙江茉织华公司实地察看,鼓舞士气,树立信心,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茉织华公司的障碍消除。茉织华公司认为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这样厂房设备陈旧、职工包袱重的国有老企业,兼并成本大,若按印刷厂帐面上的93.3万净资产进行兼并,公司的利益将得不到保证,并由此萌生了另往他就的想法。对此,新区国资管理部门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果断决策,同意茉织华集团以所属平湖新仓服装一厂的名义对浦东新区印刷厂实施零资产兼并。

1998年4月19日,浦东新区管委会下发54号文件,同意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平湖新仓服装一厂在取得浦东新区印刷厂全部资产的同时,承担偿还全部债务的责任,并根据协议规定落实全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一切待遇。

二、兼并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后,茉织华公司制定了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要通过建造新厂房,添置新设备,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量等途径,使浦东新区印刷厂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提高,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之一。

针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目前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经营机制不灵,而突出的问题是产品销售不畅。为此,茉织华公司结合本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要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重组以机制重组、产品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人员重组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机制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被兼并后,成为茉织华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经营将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开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新区印刷厂虽然已面向市场,但由于机制缺陷,严重缺乏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为此,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机制进行了重组。

首先,加强市场意识,强化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扭转目前产品销售不畅的局面。将浦东新区印刷厂市场机制的强化与公司总体经营结合起来,由实力强大的莱织华印刷有限公司帮助和扶持浦东新区印刷厂产品开拓市场,并有公司内部自用的印刷品的耗用量作保证。

其次,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职工的成才提供条件。根据职工的贡献大小,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提高各岗位的效率,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有序竞争机制,。

第四,建立职工保障机制。浦东新区印刷厂在重组中及重组后,根据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配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职工保障机制,使职工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产品重组

根据市场需求和浦东新区印刷厂发展规划,茉织华公司对印刷厂的产品进行了重组:

第一、增加印刷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兼并后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印刷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银行票据、有价证券、税务专用发票、邮电、商务办公用纸、彩色不干胶商标标签、服装吊牌、高档彩色包装品等品种,实行产品档次的多元化。

第二、利用无形资产,提高知名度。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新区唯一的一家国有印刷老厂,而该厂获得的印刷业诸多许可证都是无形资产。茉织华公司利用自身的业务渠道、市场网络,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印刷厂的知名度。

3、资产重组

公司根据负债情况及产品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对浦东新区印刷厂的资产进行重组。

第一、改造老厂。对老厂投入100万元资金,其中30万元添置电脑制板系统,以解决原铅字排版落后工艺、制版靠外协的问题,提高印刷产品档次,70万元对原老厂进行厂区、厂容进行改造,后又投资100万元,添置小型胶印机3-4台。改造后,设备得到更新,厂貌大为改观。

第二、开办新厂。在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先期租用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投资l5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商务印刷流水线二条,再投资1000万元,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彩色包装印刷流水线二条。第二年,对新厂再投资2900万元,使其实现正常生产。

4、债务重组

浦东新区印刷厂近几年来虽未亏损,但是潜亏已存在,按照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发展规划,对原老厂的87万元债务,采取投入一点,产出一点,以原厂救原厂,二年内将所有债务还清。茉织华公司注入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易地扩建新厂区。

兼并后,对印刷厂的易地扩建、老厂改造,以及完善工艺、添置设备等需要投入的1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茉织华公司的整体效益及茉织华公司在上海发行股票中的资金作保证,故只需求部分资金的贷款,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强。

5、人员重组

根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在将原浦东新区印刷厂职工将全部安置的基础上,为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印刷厂又向社会招聘了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市场营销等高素质人才,严格定岗定员,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重新核定和设置各部门及岗位,并实行按岗位定员。原浦东新区印刷厂108人,其中有14人通过培训去新厂,其余的职工重新定岗,进行了妥善安置。新厂还在新区招聘了50多位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兼并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1、通过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重新焕发了活力,效益得到了迅速提高。兼并后,1998年当年实现扭亏为赢,1999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与兼并前1997年的销售额262万元相比,增长16倍;实现利润1400万元,为历史上最高利润19万元的74倍,印刷厂老厂人均创利1万多元,新厂人均创利超过10万元。

2、通过兼并,茉织华公司迅速壮大了实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印刷业是茉织华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此次兼并,茉织华公司在印刷业上的实力得到了迅速壮大。公司充分借助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地理优势,拓展了上海地区的业务,并较好地辐射了整个华东地区。

3、通过兼并,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99年印刷厂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040元,月平均收入1400元,为兼并前1997年的1.8倍。职工不仅摆脱了下岗的威胁,而且公积金、养老金、医疗费等各项福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4、通过兼并,有力促进了新区的经济发展。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预计上交税收400多万元,一跃成为浦东新区的税收大户之一。同时,印刷厂的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新区社会的稳定。

四、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有效方式。

印刷业由于进入壁垒低、技术含量少、产生效益快,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新区最多时曾有800多家印刷厂,现今也基本维持在600家左右。创建于五十年代的浦东新区印刷厂由于受传统体制长期束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职工文化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已面临亏损的边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浙江茉织华集团以所属的国有企业新仓服装一厂对浦东新区印刷厂进行兼并收购,是国有资产在市场化运作下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动,促进了国有资产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局部利益来说,新区国资减少了;从国资总量来讲,国有资产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通过异地兼并,区属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向外省市优势企业集聚,资产流动盘活了滞存资产,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重组,形成了更为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因此,政府对于不同情况的企业,通过制订不同的政策导向,尤其对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应尽早通过“零置换”、“零兼并”、破产关闭,甚至“倒贴钱”等形式坚决退出,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思考之二:算整体帐,算长远帐,看综合效益是实施兼并的着眼点。

浦东新区印刷厂经过评估还有93.3万元的净资产,而采取的兼并方式是零兼并,因此从资产角度来说,这一成交价远远低于帐面资产价值。从眼前看,可以说是“资产流失”。但是,如果“想一想开”,一个企业已经潜亏,还有一大批工人等待安置,其市场价值可能还是“负的”。若还要按帐面资产的价值转让,当然不会有人接盘。这种“嫁者”有情,“娶者”有意,但却因“娘家人”要价太高,而令“婚事”告吹的实例,绝不在少数。因此,在企业还有优势,还有人接收的情况下政府果断把企业转让出去,不啻为明智之举。从长远看,浦东新区印刷厂于1998年4月实施兼并后,老厂当年即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金桥新厂更是成为新区税收大户。1999年浦东新区印刷厂上缴税收400多万元。从这个意义上,93.3万国有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而且得到了升值。从整体看,企业被兼并,政府卸下了包袱,企业从吃财政补贴,转变为向国家交纳税金,从纯消耗,变为积极创造财富,职工由下岗变为上岗,并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繁荣了地方经济,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这帐都是划得来的。。思考之三:知彼知己,优势互补是兼并成功的前提。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产生1+1>2的效果,是企业兼并的目标。因此,兼并双方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什么,能从对方得到什么,在反复衡量比较下,最终确定自己的合作对象。被兼并方浦东新区印刷厂是浦东唯一一家国有印刷老厂,在印刷业许可证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搞自身改造。兼并方茉织华公司在平湖有印刷厂,承接了工商银行储蓄存折印刷业务,在业务渠道、市场网络和人才资源等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场地限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急需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茉织华公司兼并浦东新区印刷厂,可以利用对方现成的行业资质和技术人员,及早投入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占领新的市场。同时,浦东新区印刷厂也可摆脱倒闭厄运,全厂100多名职工脱离下岗危险。可谓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思考之四:赤诚相待、真诚合作是兼并成功的基础。企业兼并并非只是资产的简单"重组",而且也是企业债务重组、业务重组、人员重组和机制重组。重组企业得以成功运转,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认识、战略、操作必须建立在赤诚相待、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了解自己的家底,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为印刷厂的生存发展寻找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印刷厂与茉织华公司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双方将谈判中的分歧看成共同对付的敌人,而不是相互间的隔阂,双方互相体谅,互相让步,促成了兼并的成功。兼并后,老厂经过100万元资金投入改造不仅厂貌焕然一新,而且在茉织华公司的尽力扶持下,老厂印刷业务也蒸蒸日上。然而,兼并当年,老厂工人未加一分工资,他们提出“不成为茉织华集团唯一一家亏损企业”的口号,老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经过奋力追赶,98年年底印刷厂终于实现扭亏增盈。坦率真诚的态度不仅使兼并过程进展顺利,还保证了新生企业今后的正常发展。

思考之五:关注职工利益,赢得职工支持是兼并成功的保证。

进行国有企业资本重组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分流安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情。浦东新区印刷厂领导班子清楚知道企业兼并必须取得全厂职工的支持,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貌合神离、人心涣散的现象。厂领导班子以凝聚力工程为核心,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关注职工利益和愿望,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此次兼并是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是与员工自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兼并谈判中,印刷厂将职工安置问题摆在首位,实现全厂无一人下岗。兼并当月,全厂职工前往浙江平湖茉织华印刷公司熟悉管理体制,进行业务短期培训。企业职工在厂领导班子带领下迅速适应了环境,工作更有干劲。兼并后,工厂业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的不在少数。但职工常说,厂有今天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兼并不仅盘活了企业,更激发了企业职工的潜力,使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思考之六:多方支持,形成合力是兼并成功的重要条件。“”版权所有

国有企业兼并不仅仅是兼并双方的事情,而且需要得到社会各方的共同支持。在浦东新区印刷厂寻找兼并伙伴过程中,政府部门积极提供市场信息,为企业兼并牵线搭桥,在兼并谈判时,政府充分发挥“参与、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能。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兼并是破天荒头一遭,对国家有哪些政策、应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解决等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浦东新区产权交易所等部门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的作用,在浦东新区印刷厂的兼并过程中,积极出谋划策,与企业一起制定了合理的、能够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兼并方案。企业兼并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茉织华集团对浦东新区印刷厂进行兼并充分利用了上海市和新区制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促进兼并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7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是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企业贯彻ISO9000标准,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它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定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则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企业应当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含义、作用及其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运用于服装生产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去,从而加强服装生产的质量管理,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含义、作用及基本原则

所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指生产企业内部对从原材料进厂到形成最终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它其实是贯彻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最终落脚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职能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以及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如工作方式与环境条件、设备运行、材料应用等)实施有效控制,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合同或标准规定的质量水平。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与企业整个生产活动都有关联的质量管理模式。它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有直接联系,涉及计划、供销、设备、技术、质检等部门和整个生产系统,牵涉面广。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施能从制度和措施上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保证,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符合工艺规定,这种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直接作用是其他质量保证体系要素所不具备的。由于上述特点及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领导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所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主动配合,更需要企业经营者(通常是总经理或厂长)的支持和他所授权的企管办或全质办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施应当由企业经营者直接领导,企业管理权威部门(企业管理办公室或质量保证办公室)具体负责,通过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要求,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员和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并定期考核检查,促使其更加完善。

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参与”、“过程目标管理”等项基本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人人参加”和“道道设防”。所谓“人人参加”就是要求所有与产品生产过程诸多环节有关的人员都积极参与质量控制活动。所谓“道道设防”就是要求在产品生产的各道环节、各个工序上设立监控点,以质量要求为目标和依据,阻止不当生产行为发生,阻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个环节或下一道工序。贯彻这两条基本原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行之有效。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环节主要有物资(主要是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及生产工艺性文件质量控制(包括设计和生产工艺更改文件质量控制)、验证状态质量控制等。各个生产企业可以结合本厂产品生产方式和质量要求特点将这些环节的内容具体化。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及其内容

按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理论要求及生产实践,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生产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

服装生产原料通常是指服装制作时所采用的面料、里料;服装生产辅料通常是指各类衬料、填充物及缝纫线、纽扣、拉链、牵带、商标标识等。对服装生产所采用的面、里、衬料及相关的其他辅料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依据有关产品标准或技术合同,在进货时通过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品,对其质地——包括成份、制造结构、门幅与重量等;性能——包括缩率、色牢度、强牢度等;品质——包括色差与织疵、合格品率等以及不同材料和物品之间的色泽匹配等项目进行检验测定,看其是否达到标准或技术合同的相关规定。对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服装生产的头道质量控制,它对保证服装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曾经有一些服装企业由于不重视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以至于发生了因服装原辅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服装产成品产生退货、索赔的现象,这方面的教训是应该汲取的。在当前尤其要重视对服用原辅材料安全健康、环保性能方面的监控,防止产品出现危害人体安全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这些项目主要有甲醛含量、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的染料、PH值、异味、有害微生物等。

2、裁剪、缝纫设备的质量控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顺利实施裁剪工道和缝纫工道,设备的准备必须到位,正常运行等质量要求必须保证。

裁剪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立式电剪刀、带式裁布机和钻孔机,现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使用了自动裁床。另外,还有手工剪刀,压、夹器具及计量尺等辅助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各种机械设备而言,质量控制就是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外部的清洁和内部驱动装置、切割刀具部位能够正常运转,并保持一定的精准度及完好性能。各种机械设备加油、调试保养后均应进行试运行,以免出现偏差影响裁片质量,或油污泄露污损裁片。对于自动裁床,重点是要查验其程序设定是否正确,控制作用是否灵敏和正常,以免出现误差造成重大损失。

缝纫设备一般是指平缝机、锁边机、锁眼机等,还包括双针机、四针机、绷缝机等花式缝纫机。随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自动扎驳机、自动开袋机、自动绱袖机等专用设备也已普遍用于服装缝纫流水生产。批量性服装产品在流水生产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各类缝纫设备的保养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转。缝纫设备的质量控制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是根据服装产品生产标准要求,调试好各类缝纫设备。如根据面料、里料的不同质地,选用不同型号(粗细)的缝纫机针;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调整好各类缝纫设备的针距密度,确保缝制线路针脚统一,使其符合面料和里料质地、使用牢度和外观美化三方面的要求;根据服装面、里料的厚薄程度,调整好缝纫机压脚的压力,确保送布自如,拼缝吃势均匀;调试好缝纫机面、底线的匹配,要使得缝纫机面、底线松紧适宜,线迹清晰整齐。防止出现抛线(面线过松,面线在反面呈小圈状)和泛线(底线过松,底线线迹在正面露出)以及缝纫线抽紧等影响缝制质量的情况发生。其次要加强各类缝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随时注意各类缝纫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要及时修复或调节好那些出现故障的机器设备,避免因各类缝纫设备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缝制线路质量不良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对整烫设备的质量控制,防止因设备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佳的情况发生。整烫设备的质量控制的要点是清洁、温控及压力准确、供气不间断等。

3、服装生产工序质量控制

在工业性批量化服装生产企业内部,服装产品生产分工比较细,各类批量化服装通常是被分解成多个工序和工道,通过流水操作方式进行生产的。加强对各个工序和工道的质量控制,就能够保证服装在各个生产阶段中的局部质量,最终使服装的整体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从大的方面看,服装生产工序质量控制可以分为裁剪、缝制、锁钉与手工及整烫包装四大控制部分。在每个控制部分里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工道质量控制点。如裁剪方面有验布面、验裁片和编号等质量控制点;缝制方面有基础工道(拼缝、钉商标尺码、小烫等)、部件制作工道(做领、做袖、做袋、做门里襟、做腰头等)、装配工道(开袋、装袋、装领、装袖、装腰、装拉链、装夹里等)等质量控制点;锁钉与手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点通常归入半成品检验,而整烫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则为成品检验。在这些质量控制点上,操作人员与检验人员能够结合工艺要求,随时检查产品的质量状况,将质量问题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服装生产工序和工道质量控制,除由专职质检员实施外,还需由全体生产操作人员参与。本着“下工道督促上工道、下工序督促上工序”的质量管理原则,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落实质量控制相关要求,加强对经手的部件或半成品进行检验。当下工序或下工道操作人员发现上工序或上工道传来的产品存在不符合工艺或质量要求的问题时,应立即通知上工序或上工道,并及时将产品退回,促使上工序或上工道的操作人员及时采取返工等措施加以纠正,阻止质量问题的扩展或延伸。

4、服装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

服装生产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通常是指客户提供的合同、款式示意图与规格工艺单以及本企业制定的工艺要求,这些资料、文件对服装生产质量起着规范性的指导、督促作用。计划、技术部门负责汇总、审定这些技术性较强的资料和文件,在确定其齐全、正确后,应及时办好登记手续并落实复制、归档及发放使用等工作,以确保这些资料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加强服装设计和生产工艺性文件的质量控制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即当客户对某一服装合同规定的款式、规格或缝制工艺提出技术性变动要求时,客户的具体变更意见便成为此款服装最新的设计或生产工艺指令,技术部门在核实、确定的前提下,应尽快地向计划、供销、质检、生产等有关部门进行传递,确保在批量性生产开始之前,完成修改、调整和补充,及时达到客户提出的变更要求。客户的变更意见应与原先的合同、工艺单等原始资料、文件一同妥善保管,以利于溯源性查询。

5、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

服装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均属于企业的终端检验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成品检验是以逐件(条)检验的方式对服装产成品质量进行的检验。它一般是在产成品包装、装箱之前进行,目的就是将不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和工艺操作要求的产成品从批量中挑出来,实施返工或降等处理,从而提高整批服装产成品的合格率或优品率。实施成品检验质量控制,通过对不合格品作分类处理:有的可退回生产流水线翻修,有的则实行降等降级处理,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使用生产资源,减少浪费。出厂检验是以抽样检验的方式,由厂级检验员或客户指定的检验员对已包装、装箱完毕,准备出厂的服装产成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验,并视检验结果判定整批产成品质量是否合格,能否出厂。出厂检验是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不仅起到把好质量关,维护企业信誉的作用,而且还是对先前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节点效果的评定。一般来讲,出厂检验未发现突出的质量问题,就证明先前各道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实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因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贯穿于从原辅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涉及计划、供销、技术、生产、质检等诸多部门,没有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协调、统筹,光靠一两个职能部门是难以落实的。企业经营者要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树立起质量要“从头抓起,一抓到底”的信念,并从制度上、组织上和措施上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当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发生矛盾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以产品质量为重,维护质检部门绝对的权威,并授予质检部门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力,及时阻止质量问题的的蔓延,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出厂,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真正发挥好把关的作用。

其次,要强化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和要求能够融入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需要与之有关的人员都能主动参与。不管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还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都要自觉地将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与本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克服或消除各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位员工有较强的质量责任意识支配自己的行动。要使得全体员工明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对产品而言的,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或操作过程而言的,好的工作质量是保证生产出好的产品的重要前提。

再次,要健全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有关的各项岗位责任制和应达到的质量目标。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在质量控制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相关责任必须细分为领导责任、技术质量等管理责任及生产操作责任,以便在制度落实时能够提高针对性,从而使相关人员平时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工作质量好否都能有据可查。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有关的各项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还应与相关经济考核指标挂起钩来,日常通过检查质量控制实施情况的好坏,为进行奖罚提供具体条件和依据。确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施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必须和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序和工道的具体工作要求、工艺要求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环环相扣,质量状况判定直接、方便。各控制环节均应随时做好纪录,做到有案可查。

最后,企业的质量工作管理权威部门——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或质量保证办公室要负责检查和考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企业经营者。定期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目前是否行之有效,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整;二是通过处理新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拟定对应措施,促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更加细致与完善,以利于进一步发挥其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作用。

服装厂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炸药厂;生产质量;控制系统

1概述

神华准能炸药厂建于1991年。是采用现场混装车工艺生产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和乳化炸药系列产品的自产自用定点厂。2008年6月,经过生产线改扩建,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与生产工艺系统,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提供炸药生产服务。改扩建后炸药厂核定产能为11万吨/年。本着引进消化再吸收原则,炸药厂对这套生产线的某些环节进行了一些改进,其中包括信息化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的改进和应用,解决了产品生产质量控制问题,提高了炸药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

1.1系统开发目的

使用本系统后,实现原材料入厂检验控制及时反馈,各环节半成品质量参数变化得到及时、准确控制和预防。全部实现过程信息化、无纸化,数据自动分析,提前预控产品质量波动影响。

1.2系统工艺简介

1.2.1铵油炸药生产工艺多孔粒状硝酸铵的投料采用叉车叉运1吨标准袋设计,用斗式提升机系统投放到上料塔带有两个55t的高架仓,打开储料仓滑动门就可以将物料装入出料漏斗下方的混装车的车箱内。在制备厂柴油罐区将合格的柴油装入现场混装炸药车中工艺油箱罐内,作为生产铵油炸药的可燃剂组份。在爆破生产现场,多孔粒状硝酸铵通过现场混装车箱体仓底主螺旋输送机计量输送后,安装在柴油输送管路上的流量表计量把柴油泵出,以技术标定好的流速与多孔粒状硝酸铵一起输送到斜螺旋输送机里,经过螺旋机旋转混合后,直接注入现场爆破炮孔中形成铵油炸药。1.2.2乳化炸药制备工艺制作乳化炸药主要半成品的乳胶基质制备工房由水相溶液制备区、油相储存区、乳胶基质制造区和乳胶基质装载区组成。乳胶基质制备工房内的乳化系统是生产工艺的核心,氧化剂从水相剂溶液罐中由输送泵送至乳胶体制备系统。油相由输送泵经流速比例控制阀也进入乳胶体制备系统,乳胶体的生产通过仪表控制达到瞬间均匀分布,制成初乳,通过乳化泵及静态混合器乳化后送至20t的高架乳胶基质储存罐中储存待用[4]。在现场混装炸药车上装有多孔粒状硝酸铵、乳胶基质、工艺柴油、敏化剂和工艺用水的罐体,将各原料分别加入至各自的箱体罐中。敏化剂通过输送泵和流量表从罐中抽出,加到混药螺旋输送机内。通过混药螺旋输送机,将多孔粒状硝酸铵和乳胶基质一起加入,输送到中间产品料斗中,通过料斗下方连接的软管,将产品泵到炮孔底部,同时在此发生敏华化学反应后,此时的半成品混合物方成为乳化类炸药产品[2]。

2相关开发技术概述

本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1]。炸药厂现有的PC机就完全可以满足。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以其强大的功能,SQLServer2008是管理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的首选[3]。Framework框架以改善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和服务软件开发平台为目的,是一个能够运行WEB服务和Windows程序的Windows内置组件[5]。炸药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选用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集成的IIS7.0WEB信息服务作为WEB服务器。

3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主要通过3个模块实现了神华准能炸药厂生产质量控制的数据网络化管理。整个系统围绕质量控制,通过集中的信息平台,实现事先预防,事后评估,从源头上杜绝质量控制漏洞的目标。

3.1系统设计的三层结构

炸药厂质量控制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此种结构易于维护,方便功能的扩展。3.1.1表现层使用HTML语言和JavaScript技术开发,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访问中间层服务器。3.1.2中间层使用IIS服务器和Framework框架,运行在WindowsServer2008上,平台使用与SQLServer数据库连接,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6]。它响应表现层的请求,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并将反馈的数据传送给表现层,它是表现层和数据存储层的连接层。3.1.3数据存储层数据库服务器端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R2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应用数据。采用集中式部署,将应用系统部署在炸药厂机房,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浏览、访问相应的功能页面。神华准能炸药厂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整个网络通过局域网交换机互联,连接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交换机提供有线接口,无线路由器提供无线接口。粘度计、PH计等设备通过前置机的串口实现数据采集,用户通过客户机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操作。

3.2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

系统管理员先新建角色,角色与系统功能相关联,然后把角色分配给各个用户。系统从整体上分配管理员(系统配置、信息、系统日志三个模块下所有操作)、经营计划操作员(经营计划管理模块下所有操作)、制药车间操作员(制药车间模块下所有操作)及全局浏览员(软件系统所有模块下查看操作)四大角色,其他特殊的用户操作,再特殊设置角色赋给用户。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具体功能及业务流程概述如下:工作人员通过手动录入数据或通过前置机的数据采集接口自动将各生产环节上的产品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到数据服务器上,化验室通过实验将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数据(包括多孔硝酸铵吸油率、水分、粒度大小、密度,亚硝酸钠、醋酸、碳酸钠的纯度含量、密度和油相的粘度等)手动录入到系统中,系统将会自动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原材料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否则退出且报警。制药车间氧化溶液、亚硝酸钠制备过程数据实现全自动跟踪记录。乳胶基质是生产重乳化炸药和重铵油炸药的关键组分[7]。可通过控制乳胶基质生产过程中在线仪器粘度计等数据(PLC)来控制乳胶基质的质量。炸药车队将现场混装炸药车设备上的生产数据(流量、转速、配方等)通过车载信息上传系统直接上传到数据库,可以对炸药车生产性能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也可以根据检测情况进行调试。混装炸药车生产出来的成品炸药质量参数包括炸药测试爆速和密度测试记录。通过测试人员现场测试得出,然后通过手动录入记录,每个数据都有一定的标准范围。系统可以与范围上下限的分析做比较,对于高于报警值的数据进行报警,重要数据偏差能以短信方式通知授权人员并且由上级授权人进一步审核,确定最终能否通过。

4系统的功能实现

生产中贯彻全过程质量控制思想,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尽早尽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1原辅材料试验分析报告

该功能模块主要实现对多孔硝酸铵、醋酸以及复合油相的实验分析记录功能。多孔硝酸铵实验分析报告中主要记录了样品名称、生产日期、样品来源、到货日期/生产批次、引用标准、抽样数量、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分析结论、审核人、化验员。以上数据采集后,可在总平台汇总出质量控制统计表和分析报告。醋酸实验分析报告单主要实验数据包括温度、抽样数量、样品外观(是否是透明液体,有无悬浮物和机械杂质)、乙酸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分数等。复合油相实验分析报告单主要实验数据包括温度、抽样数量、样品外观、密度、粘度、酸值(mgKOH/g)等。

4.2产品质量监督记录

产品质量监督记录主要实现对现场混装车炸药成品性能和铵油炸药车校准监督的功能。4.2.1现场混装车炸药成品性能检测现场混装车炸药成品性能检测,主要监督项目包括:炸药产品名称、样品来源、检测工具、测试条件(包装材质、直径、靶距)、检测结果(爆速、密度)等。4.2.2铵油炸药混装车校准铵油炸药混装车校准内容包括:校准车辆编号、操作人员、校准日期、下次计划校准日期、校准组分比例、校准次数及误差比例、校准结果等。

5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本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立起了一套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把炸药厂各个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及时有效地利用起来,确保产品质量控制的实现。本系统实现了原辅材料采购审批以及各节点实验分析数据的自动统计上传,完成了现场混装车炸药成品性能检测和半成品性能监督,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和高效率的流程审批,为炸药生产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进而提高整个企业产品品质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邵辉,蔡林沁.基于B/S与C/S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4-4.

[2]祁忠清.影响乳化炸药性能的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2.

[3]王磊.基于.Net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南开大学.2010:15-16..

[4]孟广雄.乳胶基质补给车在神华准能公司炸药厂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08(6).

[5]郭兴峰,张露,刘文昌.3.5动态网站开发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8-79.

[7]汪旭光.乳化炸药(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23-26.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观后感范文 下一篇:启动仪式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