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9-29 20:22:53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1

一、网格化管理情况。

确定了由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为双网格长的二级网格化监管机制,根据实际将开发区划分为5个区片,由各副主任、各局办负责人共计10人担任二级分网格长,4区、8村为三级网格,由20名三级分网格长带领5名专职网格员、62名兼职网格员负责分包区域环境监管及疫情防控工作。

二、机制建立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发区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与评估考核办法》,建全了《开发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确定了《开发区网格化监管名单》、《开发区企业、村监管名单》,进一步明确分工,厘清职责,压实责任。

三、环境监管开展情况。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2

一、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社会综合管理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益,镇委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委副书记郑胜寿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镇长李顺达、纪委书记管小微、组织委员宋进胜担任,

成员由镇属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二、网格设置

全镇“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网格设计为纵向和横向交叉型。

(一)全镇党员干部参与管理的网格为纵向分“森”字型和横向分四个平衡型相交叉。

1、横向分四个平衡型是:办事处、村(社区)、片组、村(居)民户。

(二)公安民警和边防官兵参与管理的网格为纵向分“末”字型和横向分二个平衡型相交叉。

1、横向分二个平衡型是:办事处、村(社区)。

2、纵向分“末”字型是:办事处由所领导和各警务室警长分别负责联系;村(社区)由各警务室的公安民警和边防官兵分别负责联系(具体见:鳌江镇“网格化管理”责任分解一览表二)。

三、工作任务

实行“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的工作机制,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了解掌握社会综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动态信息,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具体任务:

(一)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二)了解掌握基层党建和社会治安、计生、安全生产状况,以及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等社会综合管理工作中的动态信息,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落实重点人员的帮教和管理。

(三)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开展防贫问苦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创办经济实业、发展经济。

(四)及时汇总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上报,给党委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政府及部门安排或调整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作措施

(一)定期走访—全镇党员干部(驻村、社区干部按照驻村要求执行)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并要认真做好工作笔记;重点对象或重要事项要每月至少一次走访。

(二)定期汇报—按横向型层层要定期召开汇报会,把全镇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所了解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后,逐级按时上报。遇到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时可越级向有关领导或部门直接汇报。

(四)实行考核—根据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年终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综合评定,对工作认真负责、实绩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鼓励。镇委镇政府将对全镇党员干部参与“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综合评定结果作为评先或晋升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行“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是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构建和谐社会”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伸载体,也是党员干部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活动,全镇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认真开展宣传教育,统一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确保“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谁片区、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分解到人,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层对一层负责的工作格局。全镇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网格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切实发挥能动作用,切实做好全镇的社会综合管理工作。

(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行“网格化” 社会综合管理是新时期做好全镇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网格化” 社会综合管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党员干部之间,各片组或各村(社区)或各办事处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加强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切磋,不断完善“网格化” 社会综合管理的具体操作步骤、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综采生产 工序管理 组织管理

1.综采工作面工序管理

开展工序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工序的研究,可以减少或取消多余的操作和动作,实现工序的优化,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工序控制点的设置要考虑:对安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部位或环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容易失控、容易违章、难以检查的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工序质量不稳,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主导性因素。

开展综采工作面工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挖掘综采生产的内在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同时,努力降低费用,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综采工作面工序划分为割煤、移架、推溜、联网、进刀、端头支护、回柱放顶、运输机运煤、机电检修、乳化泵供液、替棚、超前支护、巷修、供料、供电、供水等17道工序。针对各工序制定工序标准。

割煤工序的标准操作程序是:准备启动运行操作停车。该工序与推溜移架、联网工序时间上不在同一个循环,是在联网之后、移架之前。

运行中时刻注意机尾方向有无异常,出现异常马上停机。正常停车:先将牵引速度降至0,然后缓慢少许反向牵引,按下停止按钮,关闭供水阀门,其他操作手把打至0位或断开位置。下班或检修时,煤机应停在安全处,并将滚筒落至地板上,对运输机加闭锁。当有重大异常时或正常停机不能停机时,应按紧急停止按钮停车。

2.综采生产的组织管理

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优越的设备质量是搞好生产的基础,但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工种配合不好、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也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指标。综采是煤矿最先进的采煤工艺,更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管理。

2.1合理组织生产、提高采煤机开机率

(1)加强工种、工序之间的配合。合理的工作面劳动组织,应尽量减少窝工现象。在综采工作面的全部生产工艺中,包含了若干由不同工种来的工序,应恰当地安排好他们之间地先后顺序和衔接关系,以尽量避免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提高采煤机地开机率,应尽可能安排某些工序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面地时间和工作空间。

前后顺序进行的工序应符合采煤工艺的要求,前道工序必须按时完成,不能影响后道工序的顺利进行。例如工作面的缺口必须在采煤机运行到端头前作好,以防采煤机被迫等待。

大煤块、矸石堵塞造成的工艺性停机也是采煤机开机率低的一个原因。为此可以在机巷安设破碎机,把大块煤破碎;另外,把打击煤块或矸石的任务交给运输机司机,充分利用了运输机司机的工时,又不影响其他工种的工作;对于特别大的煤块或矸石,例如采煤工作面片帮造成的矸石,可以让采煤机司机、运输机司机立即停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把影响时间减低到最低限度。

(2)减少事故时间。根据统计,我国综采工作面设备事故影响时间占工作面事故影响时间的三分之二,顶板事故占工作面事故的将近三分之一,因此要提高开机率,必须严格设备管理和顶板管理。减少设备事故要严格设备检修、保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交接班必须交接设备的运转情况,采煤班要保持设备的正确使用,不得超负荷工作,采煤班要有1~2名懂设备故障处理的设备能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可以把事故影响时间降低到最小的限度。顶板管理下作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措施要有针对性,特殊条件要有专门的补充措施,例如顶板破碎的地方,要及时铺网,对网的搭接要在措施中有具体的规定。

2.2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综采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工种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度、生产汇报制等。

岗位责任制依据岗位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内容,大体上各种岗位责任制包括以下内容。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坚守工作岗位,对设备精心维护,精心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在完好的状态下。要熟练掌握本岗位范围的设备,作到三懂四会。工作中要精神集中,要巡回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搞好文明生产,工作场所不得有杂物堆积,注意设备的清洁和。

现场交接班制度内容大体如下: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岗位,在接班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不得离开岗位。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必须将设备的运转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配件及消耗情况和接班后必须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

生产汇报制主要包括接班汇报、班中汇报、班末汇报和事故汇报等。接班汇报。跟班干部及工人到达工作地点首先进行交接班,经过对工作面检查、交接班并分配任务后,向调度室汇报。主要汇报接班时的条件、设备状况、本班生产任务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班中汇报。主要汇报前半班的生产情况,后半班的打算及要求调度室协助解决的问题。班末汇报。是在下班前对本班的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本班实际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本班遇到的问题、遗留的问题等。事故汇报。当工作面发生人身或大的设备、工程事故时,跟班干部要积极组织处理事故的同时,向调度室及时汇报所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抢救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洪明.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煤炭.2009(03)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4

为了加强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管理工作,明确各地注册管理机构职能分工,简化注册程序,实行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现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有关注册问题通知如下:

1、申请注册的人员必须使用软件填写和打印相应的注册申请表。

注册分为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注册申请表分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初始注册申请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变更注册申请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延续注册申请表》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更改、补办申请表》。申请人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站*或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站*(免费)下载《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个人版软件,使用该软件填写、打印以上申请表并生成申报数据电子文档。

2、申请注册需按照《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要求向省级注册管理机构递交注册材料和与注册申请表相对应的申报数据电子文档软盘(或从网上传输数据给省级注册管理机构)。

3、各地注册管理机构需对注册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需核对注册材料的复印件是否与原件相符,注册人员的申报数据电子文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网上*或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上*使用《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版进行报送,在“申报接收”栏的“显示查询区”选择申报专业“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进行数据接收,对已接受的数据进行审核、上报。按照注册类型在“打印汇总表”栏中分别生成、打印各类注册人员汇总表。

4、各地注册管理机构需将注册人员申报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初始注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注册和注销注册全部申报材料,连同注册人员汇总表和注册审核意见公函报送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注册人员申报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延续注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变更注册及更改、补办申请的需将注册人员汇总表和注册审核意见公函报送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其申报材料由各地注册管理机构审核后留存。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5

嘉峪关市、甘南州教育局,有关市(州)、东风场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考试院、招办、会考办、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提升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信息化管理水平,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夏季学考)文化科目实施网上报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19年4月8日-12日,逾期不予补报。

二、报考对象

文化科目: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信息技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凡未取得我省普通高中学籍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

三、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文化科目考试时间按照《关于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12号)执行。

信息技术科目考试时间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27号)执行。

四、报名办法及流程

2019年夏季学考文化科目实施网上报名,报名工作分信息录入、科目报考、信息确认、考场编排四个步骤完成。信息技术维持原报名方式不变,具体办法详见《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

(一)信息录入

1.3月18日至29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参加本次考试考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民族、学籍辅号等基础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导入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管理部门登录网址:missys.ganseea.cn)。

2.录入工作完成后,由省、市两级考试管理部门对录入信息进行校验及资格审核。校验重点包括考生信息是否完整、身份证号是否、学籍辅号是否准确等项目。3月29日前,各市(州)完成校验工作。

3.参加考试的考生须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没有图像信息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在校生由学籍所在中学负责采集,往届生由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采集。采集工作完成后,由报名中学负责将考生图像信息于4月1日前上传至网上报名系统平台(中学登录网址:gssch.ganseea.cn),市、县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信息校验。图像采集时,严禁翻拍或扫描照片等。

图像信息要求:考生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蓝色,像素不小于240×320,高宽比为4:3,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K。采集后的考生照片要求使用身份证号命名,照片为JPEG格式。

(二)科目报考

1.4月8日至12日,考生自行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学生登录网址:xkwb.ganseea.cn)进行网上报名,登录地点不做限制。用户名为考生本人身份证号(尾号为X须大写),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8位(尾号为X须大写)。首次登陆的考生须更改初始密码。

2.登陆报名页面后,考生首先查验本人基础信息是否准确,再选择本人所在年级和当次考试科目,并填写联系方式,无误后确认提交。如发现本人基础信息有误,可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请修改,学校汇总后报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考生再次进行信息确认。

3.报名规定时间内,考生可反复修改科目信息;报名工作结束后停止修改。

4.系统平台默认科目全选。小语种考生自主选择外语语种。补考生自主选择补考科目;已取得考试合格的科目报名无效。

5.有学籍但系统平台无基础信息不能报名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报,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逐级汇总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经市级考试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导入基础数据,再参加网上报名。

(三)信息确认

1.科目报考工作结束后,报名学校负责打印《甘肃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报名确认表》(详见附件1)。考生到报名学校领取本人纸质确认表,经核实无误签字后上交学校。报名学校要再次审核信息是否准确、照片是否为本人等,核验工作结束后按班级汇总后交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存档备查,4月19日前完成确认工作。具体流程按各市(州)要求组织进行。

2.信息确认过程中,如发现科目信息错误,考生可向学校申请修改,再进行信息确认。再次发现基础信息错误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逐级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再次确认。

3.凡不在纸质信息确认表上签字的考生,均视为自愿放弃报名考试资格。

(四)考场编排

1.考点原则上应设在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确因困难需要在乡(镇)设考点的,应报请市级考试管理部门批准。

2.考试要求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确因考生集中到现有标准化考场存在困难的,可将考点设在具有电子监控、安装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的考场,其考试监控数据必须留存三个月存档备查。

3.考场由县(区)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使用报名软件进行编排。考生准考证号由“学籍辅号(11位)+考场号(4位)+座位号(2位)”构成。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制作考生条形码,随同试卷下发。

五、考试经费

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甘教财〔2016〕8号)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报名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中学考实施网上报名是提升考务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各级考试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强化管理,周密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考生按时报考。中学要开放计算机机房,为考生提供上网报名的便利。今年是高中学考首次实施网上报名,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置,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OSWorkflow;工作流;数据上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734-02

1 概述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许多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建立了分支机构,企业资源越来越呈现出异构、分布、松散耦合的特点。企业物理位置的分散性、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散性、对日常业务活动详尽信息的需求、工作流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电子化办公要求的普及,使得对数据上报系统进行改进势在必行[1]。

数据上报是企业的下属单位向上级部门上报数据,其目标是通过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期望能将汇总后的数据以多种形式导出,从而确保企业总部能便捷地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基于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能够给企业的工作人员分配不同的角色,使之权责明确,由下往上逐级上报数据。基于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的一个显著的优点是:不同角色的人员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逐级提炼数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处理,减少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并且部门级别越高,所获得的数据价值量越高,从而使得高层决策人员能快速、准确、科学地做出决策。

1.2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国家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的各下属单位一直采用文件邮寄、传真、word文档、excel表格等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数据上报。该种数据上报的方式存在上报周期长、上报方式不灵活、工作效率低下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缺点,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随着企业要求上报的数据量的增长和上报的数据范围的扩大,对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的数据上报方式已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电子化办公也逐渐应用在各部门和企业中,基于工作流的数据上报也应运而生。该种数据上报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方便各分支机构与企业总部之间数据的上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地高效和科学化,而且能方便总部动态地掌握下属单位的运行情况,适时地调整企业的指导方向,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本文是以国家电网的数据上报系统作为研究背景。国家电网拥有的分支机构众多,且电力系统资源涉及大量信息,种类繁多,不仅包含管道、缆线、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属性信息,又包括设备的使用状况、维护记录等信息。传统的国家电网的数据上报形式基本上是“以手工方式为主,计算机为辅”。这些因素导致国家电网数据上报工作效率低下,且对资源的统一管理难度大。基于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1.3 主要工作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该课题的课题背景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数据上报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工作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三部分以国家电网的数据上报为例,描述了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的概要设计;第四部分详细说明了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及完整的工作流程。第五部分对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2 关键技术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是针对工作中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对工作流的定义是:工作流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3]。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开源的工作流软件主要有Jboss项目中集成的JBPM、Enhydra组织开发的Shark、开源项目中的OFBiz和Open Symphony组织开发的OSWorkflow等[4]。其中,OSWorkflow是完全用Java语言编写的开放源代码工作流引擎,具有显著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利用这款开源软件设计简单或者复杂的工作流。该软件主要是对业务流程文件进行配置,不需要进行硬编码,因此用户可以把重心放在业务和规则的定义,花费最小的代价把OSWorkflow整合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此外,OSWorkflow拥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流元素库,几乎提供了用户可能在实际流程定义中需要用到的所有的工作流构成元素框架。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本课题选择应用OSWorkflow工作流这款软件来改进数据上报系统[5-6]。

3 概要设计

基于OSWorkflow的数据上报流程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完整、高效、便捷的电子工作流环境,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上报需要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各级单位之间的业务流程。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构造一个高效的数据上报系统

通过基于OSWorkflow的数据上报流程管理系统提供的业务模板,最大程度地降低国家电网基层人员

的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地市、省级单位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应管辖范围内的各种汇总数据,及时将数据上报到网公司和上级部门。网公司和上级部门可以通过对当前所上报的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记录、利用率等一系列信息,从而大大缩短数据上报的周期,提高了国家电网的工作效率。

2) 构造一个多功能的数据上报系统

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提供了多种功能。在制定任务时能同时选择一或多个单位同时对一或多个模板进行数据上报;分析和汇总后形成的数据,能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在通过Web页面显示,也可以以Word文档、Excel表格等形式导出;同时上报的历史数据能以报表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页面上,且该报表也能以 png、pdf等多种形式导出。这一系列的功能,使上报的数据以最简洁但价值最高的形式呈交给国家电网的高层,为他们做出科学化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3) 构造一个流程化的数据上报系统

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应用OSWorkflow工作流引擎,对国家电网公司中县、地市、省公司以及网公司的工作人员配置不同角色,赋予其不同的工作权限,从而使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使国家电网中不同级别的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从而保证国家电网数据信息的安全。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设计工作首先从整体框架入手,理清层次,明确关系。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采取基于J2EE技术,Struts框架和OSWorkFlow技术来设计并实现的。该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从县、地市级、省到国家电网总部自下向上逐级传递的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处理的数据上报流程,主要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两大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提供了用户查询、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管理、组织机构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1) 用户管理:提供对国家电网各分支机构的用户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对用户操作权限进行删除和禁用等操作。

2) 角色管理:配置数据上报系统流程中不同角色的权限,为不同的角色配置用户,并能对角色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操作。

3) 组织机构:提供对国家电网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的岗位编制进行修改、增添、删除和修改等功能。

4) 日志管理:可根据条件查询相关的日志信息。

5) 数据上报模块要求具有数据上报角色的用户填写本单位所管辖的数据信息,并逐层向上级单位上报;上级单位则对所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归档。它包括以下五个功能模块:

6) 任务管理:是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的核心,它实现了数据上报业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任务创建、任务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数据汇总以及数据归档等。

7) 统计分析:以报表的形式查看上报的历史数据。

8) 模板管理:用户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自定义所需要的业务模板,使数据上报的格式更加灵活。

9) 个人事务:以列表的形式列出用户待办任务的待处理状态,方便简洁地为用户提供任务清单。

10) 基本信息:用户能根据需求自定义数据字典,并能对数据字典项进行编辑、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一个完整的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一个完整的工作业务流程描述如下:

第一步,创建任务,按任务单填写相关内容,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公司审核,简化业务流程。

第二步,进行任务的审核和下发。若审核不通过,即该任务不符合要求,将其打回,重新填写任务单。

第三步,录入数据,录入完成后提交并审核。若数据不符合要求,则打回该任务,重新录入。

第四步,数据汇总,将地市,网省公司数据汇总,并能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现。

5 总结与展望

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数据上报系统,实现了数据上报的流程化,智能化地提供了数据上报的业务模板,并以报表的形式生动地将汇总数据提供给高层,提高了国家电网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电子化办公的优势。这对实现国家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网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服务,创建更好的效益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系统由于选取的是OSWorkflow工作流引擎,尽管OSWorkflow几乎提供了流程开发所需要的流程元素库,但是它仍然存在缺点,OSWorkflow为了防止用户随意修改流程,并没有提供给使用者图形化的流程定义界面而是要求使用者直接用XML语言来编写流程定义文件。当企业需对系统流程进行调整时,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操作,这样无疑减弱了系统的灵活性。下一步工作将集中在将具有可视化的流程定义工具应用到该系统中,提高数据上报系统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方旭华,颜慧佳.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J].计算机时代,2008(10):62-63.

[2] 张来东,解东东.征信数据上报架构方案探讨[J].行业治理,2009(4):101-102.

[3] 于晓波.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4] 黄海军,樊留群,杨力峰,等.基于Shark的工作流流程的实现方式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2):28-31.

[5] 吴曦德.浅谈基于OSWorkflow工作流的应用[J].网络时代,2009(6):192-193.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7

第二条全县范围内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县整治违法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县治违办”)设在县规划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县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

第四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辖区内违法建设预防、发现和查处的管理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第五条县政府目督办、经济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城市管理局、交通局、水务局、林业和园林局、环保局、旅游局等有关单位,要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全县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违法建设: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二)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范围、性质、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和建筑造型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

(四)其它违法建设。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及县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应当通过报纸、网站、设立公示牌等形式,及时将规划信息、用地审批情况向社会公布,实行阳光操作,便于群众监督。

第八条在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中,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具体责任分解到人,依法及时打击违法建设。

第九条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和“月违法建设拆除报告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于每月15日前将资料报县治违办;县治违办每月将全县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资料汇总后,报送市规划执法监督机构。

第十条违法建设的发现:

(一)规划监督员、其他成员单位监督巡查发现;

(二)、举报或媒体的信息;

(三)上级部门或领导督办或安排布置的任务。

第十一条违法建设发现报告方式:

(一)由网格单元责任人分情况上报

1.对重大违法建设应立即向上一级网格片区负责人汇报,网格片区责任人接到汇报后逐级汇报至县治违办;网片单元责任人也可直接向县治违办上报。

网格单元责任人网格片区责任人镇(乡)县治违办

网格单元责任人县治违办

监督巡查人发现县治违办

监督巡查人发现报各镇(乡)

2.对一般违法建设应立即逐级汇报。

网格单元责任人网格片区责任人镇(乡)县治违办

监督巡查人发现县治违办

监督巡查人发现报各镇(乡)县治违办

(二)案件由受访单位报县治违办,并抄送相关责任部门。对媒体曝光案件,违法建设治理相关人员均有义务向县治违办报告,发生在自己片区内的案件必须同时向上级责任人和主管部门报告。

受访部门县治违办

受访部门抄送责任部门

媒体曝光县治违办

媒体曝光在责任片区逐级上报

(三)部门受理案件由受理部门立即报县治违办。

受理部门县治违办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布建设用地、规划信息等建设相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发现违法建设后,涉及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人员对违建业主进行宣传劝阻,并协助做好违法建设的自拆工作。

第十四条对阻碍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遵守建设管理相关规定。对涉违的应做好违法建设行为的劝阻和拆除工作。

第十六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其它责任单位,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依法查处举报的违法建设。对及时举报违法建设行为且经核实无误的,予以奖励。

第十七条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本责任区内的违法建设承担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对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县政府给予表彰,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违法建设的预防、发现和报告工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县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 网格化 城市管理 扬尘污染

一、扬尘污染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一)以往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规模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扬尘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扬尘污染源大多具有阶段性、间歇性和流动性,而且点多面广,要做到全面控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由于污染源类型复杂,涉及不同管理部门,因此在监督管理上往往依赖于传统的“突击式管理”、“集中型整治”,很难做到部门间的日常性联动管理,发现和处置问题的及时性也不强。一些自律意识较薄弱的污染源单位也因此抱有侥幸心理,扬尘防治工作不主动,或者以应付检查的态度看待防尘控尘工作,反复性较大。

(二)扬尘污染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划分监管责任网格为形式,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城市的地理信息资源,对城市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既是对城市网格化内涵的扩充,又是突破扬尘控制管理瓶颈,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较之以往的管理模式,扬尘网格化管理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动态化。以往,扬尘污染事件的发现和处置往往比较滞后,而扬尘网格化管理将不同类型的扬尘污染事件进行整合、归类,由网格监督员不间断的巡查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刻上报网格中心,并由中心根据职责范围派发给相应的管理部门,确保了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实现了准确、及时的动态化管理。

(2)闭环式。由于网格化采用的是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网格中心既负责任务派发,也负责评价结果,对整个管理系统起到全面控制功能,这使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效率。

(3)精细化。扬尘网格化管理按照《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是扬尘事件的立案分类、职责归属认定,还是操作流程、事件处置时间、标准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态势,有效降低了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拖延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4)双向性。网格化城市管理的一大特点是沟通渠道的双向性,通过网格中心的纽带作用,增强了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加速了扬尘污染信息的相互传递,使联动管理不流与形式。

二、徐汇区运用扬尘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和成效

(一)扬尘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行

运用网格化管理监控“扬尘污染”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徐汇区环保局与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根据《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徐汇区网格化管理原有的管理框架,先后完成了扬尘污染监督内容的拓展,操作流程的制定、职责归属的确定和法律依据的认定。16项扬尘污染事件涵盖了控尘设施设置、运输保洁要求、施工作业规范、易扬尘物料堆放标准等各方面内容,并将监管内容编入原有网格化管理系统程序中,完成了扬尘污染网格化管理体系技术层面的建立。为了让网格监督员尽快提高对扬尘污染内容的监控能力,区网格中心、环保局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使监督员对扬尘污染事件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上报案件的准确性。通过监控运行情况通报会、签订扬尘污染网格化监控工作协议等多种形式,与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扬尘污染”案件的处置效率。

(二)扬尘网格化管理的成效作用

徐汇区通过网格化这一管理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充分调动责任管理部门、街道、镇和污染源单位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效果。

(1)发挥了责任管理部门监管主体作用。区建交委、市容局、房地局、绿化局、城管大队、安质监站、市政署等相关监管单位根据自己的责任归属,落实措施,加强对监管单位的宣传告知和管理力度,同时通过网格化发现机制,找出了一些管理工作中的“缺位”和“盲区”,及时解决了问题。

(2)发挥了各街道、镇属地化管理作用。各街道、镇作为扬尘污染控制属地化管理主体,根据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将辖区内工地、码头、裸土等扬尘污染源的排摸情况通报给网格中心,便于网格监督员有针对性地加强巡查监控力度。二是广泛宣传,制作宣传资料发放到各被监管单位,提高作业人员对扬尘控制的知晓率和落实措施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各街道、镇的联动监管平台,将网格监督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做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提高整改效率。

(3)发挥了各污染源单位整改主体作用。扬尘污染网格化管理的巡查监管机制加强了对污染源单位的约束,特别是对各类在建工地的施工单位起到了及时督促整改的作用。网格监督员一旦发现工地存在违规现象,在上报中心的同时,还上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施工单位也逐步加强了扬尘污染控制的意识,自觉主动地落实各项控尘措施。

三、存在的不足

徐汇区扬尘污染网格化管理工作运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

(一)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件新生事物,而将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更是全新的尝试。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存在偏差:有些人将“网格化管理”简单地看作是按片划分责任人的“土办法”;有些管理部门在体系运行之初,存在工作压力增大的担忧;一些污染源单位对网格监督员取证和上门宣传监督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阻拦监督员正常开展工作。

(二)公众参与性不足

公众参与性也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一大特性,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借助公众的力量,提高了发现和处置问题的效率。这在扬尘网格化管理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

(三)与其他区县的联系互动不够

由于扬尘网格化运行时间不长,还处于自我完善阶段,相对较封闭,与外区县的互促互动还不够。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宣传推广上求突破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接受都需要一定过程,扬尘污染控制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需要大力宣传才能够形成认识。要对工作推行的必要性、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等问题加以广泛宣传,加强公众和管理工作者对扬尘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多方联动上求突破

多方联动是扬尘污染控制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要进一步规范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互动和联动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网格化管理信息的对接,把网格化管理与12345、舆论报道、投诉等公众参与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联手互动中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的监督。

(三)在聚焦力量上求突破

要进一步梳理明确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例会制度和协调机制,通过信息交流和现状分析,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保持和提高案件的办结率和及时率。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长效执法管理机制。在进行网格化、精细化、日常化管理的同时,也要针对具体问题,定期组织集中力量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执法检查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

(四)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

为民解忧、解决实际问题是网格化管理生命力之所在。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切实解决影响网格化管理的突出问题,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地稳步探索和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在街面巡查监督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管理范围,真正实现区域内全覆盖、无缝化管理。

(五)在横向联系上求突破

要主动加强与外区县的横向联系,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促进扬尘污染控制网格化管理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上海市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整体改善全市大气质量。

(作者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缪彬斌(1983―),男,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研究生3班。]

参考文献

[1] 姜爱林,任志儒.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02).

[2] 吴宏云.当代中国城市政府网格化管理探析――以北京、上海、武汉等试点城市为分析对象[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每日工作汇报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