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7 15:08:30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1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完善内部审计认识有偏差

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部门单位领导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财务收支行为进行记账活动,业务简单,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又产生了新的偏差,认为近年来财务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品购买实施了政府采购,每年又有行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中审计、任职期满和离任审计等,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安排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甚至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督,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发生了错位。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主要职能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看其各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经济法规,并对检查的经济活动提出分析评价意见。它的前提是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否则,内部审计就很难开展工作。但由于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都不很理想。如:大部分行政部门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都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和财务人员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有些单位财务本身隶属于办公室,而审计也同样附属于办公室。这就使独立地进行内部审计无从谈起;有的单位虽然也进行了内部审计,但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无处理权,只能向领导汇报、建议,按照领导的意见决定审计结果。

(三)内部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业务能力、思想水平、廉政素质及创新精神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审计专业知识。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这些人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些兼职的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岗位不重视、不满意,得过且过,不能补充新的财务和内审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也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起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制约审计职能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关系长期固定不变,审计范围相对封闭,造成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熟悉,审计中容易导致感情用事,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之间长期同岗,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往往内部制约弱化,影响审计质量。

(五)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不能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工作要深深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并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服从于这个中心工作,找不到工作的重点,脱离实际,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也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只应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和应付的局面,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起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大多是把已发生事项作为被审对象,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目的是防止出现检查财务收支的弊端。这样就使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使审计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监督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七)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审计机构,或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是让其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兼职,使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仅仅是审计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制定职能的效率方面,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一些思想上有问题的人趁机钻内部控制的空子,使单位的资产、资金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充分发挥了内审工作的积极作用,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就有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努力创造成绩,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采纳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培训,熟练地掌握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三)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等活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具体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使他们与财务人员一样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应该更严。

(四)将内部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及事前审计转移,防患于未然

内部审计不能只当事后诸葛亮,应当把目光前移,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监督上。当问题和风险出现苗头时就及时介入,实施审计调查,摸清症结所在,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监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借助外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成因;对策;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之一,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差。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事业单位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数以非盈利性质的管理服务单位为主。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收支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性不强,除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外,较少单独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的纪律监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涵义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不完善,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工作方式过于简单。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仅仅是针对于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审计以及针对违纪违法现象的监察,而且各种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也流于形式,可行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全面考虑到本单位所涉及以及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未能及时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法律以及政策的调整,因而难以及时更新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方法,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机构,但是由于机构责任权限设置不当,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不合理,同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困难。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没有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部分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管理部门自行开展,对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势必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4)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权限不足。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则以及政策条款,但是一些具体的明文规定仍不完善。这就需要部分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却忽视了制定详实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依据。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权限上,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权交予了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计管理,许多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全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主要特点,单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明文规定依法、依据有序的开展。此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权限的界定,需要注意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的、不受干扰的顺利开展,行使自身应有的审计职能,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的安全,避免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式上,应该注意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当仅仅作为事后控制的一种方法,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事前以及事中审计;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分析、评价以及报告,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将审计监督工作前移,严格控制各类违规财务经济问题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各类经济活动决策,避免由于不当的决策造成风险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3)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内部审计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便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与支持,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审计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应该端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审计工作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宣传教育,使事业单位内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终究是由审计工作人员来开展的,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教育培训的方式,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总结分析近期工作内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此外,同样应该重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5)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全面的监督考核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于审计工作的关键部分以及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考核,保证各项审计措施落到实处。此外,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于内部审计记录、内部审计方案以及内部审计证据的检查,确保各项证据记录齐全可靠,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准确的完成。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事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必须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革新内部审计制度与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其应有的审计监督以及管理控制功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庞启娜.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1(3).

[2]刘红侠.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期刊论文].企业导报2011(16).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对策

根据中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识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将内部审计管理理解为,在内部审计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对内部审计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审计目标和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审计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差距之所在。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以推进我国内部审计的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

( 一 )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是指内部审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中国内部审计论坛》、《中国会计视野》、《中国审计论坛》三家网站于2005年联合发起的《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占46. 42%,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4. 61%,由财务经理领导的占8. 03%,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的占20. 94%。调查结果说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有待提高。

( 二 )内部审计法规体系进程缓慢 目前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建立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以法律为准绳、以基本准则为指导、以具体准则为主线、兼顾特定业务操作指南的,一整套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供了较有力的法律支持。但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与执行的效果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目前还缺乏对法规贯彻执行的有效的、成熟的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另外,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缺乏内部审计执业规范。

( 三 )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当前内部审计正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素质情况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务部门,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队伍,对内部审计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四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经营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非现场审计工作无疑是提高内部审计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已越来越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所需的突破与创新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阶段,在审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不多。二是内部审计软件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主要是利用审计软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检测各单位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审计软件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 一 )科学构建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分为以下模式:(1)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和人员的配备、职责范围的确定、报酬等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能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职能的发挥和问题的及时解决,确保董事会对生产经营风险了解和控制。(2)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由监事长分管,独立性最高。此种模式从设置层次、地位、相对独立性上来看都很高,如果监事会有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内部审计的监控功能也能发挥最好。如果监事会本身的独立性都难以保证,那么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很难有效发挥其功能。(3)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地位、独立性相对较差,其工作容易受到限制。一方面总经理既是经营者又是监督者,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地位相等,审计的范围相对狭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不利于对企业高层决策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对经理层的违法违纪和难以控制。(4)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由公司财务总监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只能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经济责任缺乏有力的监督。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低,监察效果最差。无法有效的为经营决策服务,难以实现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分优劣,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以便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推动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建设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政府和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加强宏观指导的一个载体和有力助手,可把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结合内部审计实际贯彻执行下去。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获得改进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将内部审计需要政府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反映上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行业的自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的国情,也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和扩大交流。为构建现代化的内部审计行业,需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健全办事机构,密切与审计业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根据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改进组织开展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 三 )全面推进内部审计法治化建设 (1)健全并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法规的可操作性程度。具体包括:一是着力构建内部审计指南体系。以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为依据,立足我国审计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开发审计指南,构建涵盖通用审计指南和专业审计指南的内部审计指南体系。通过制定分专业的审计业务技术规范,为内审人员开展具体审计业务提供指导,审计全面提高审计业务规范化水平;统一审计作业规范,包括建立统一相关制度、指南等。解决缺少操作及控制标准、标准不一致,难以考核等问题。二是加快内部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完善进程。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制定包括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在内的完整的内审规范体系。三是加快内部审计条例的制定,以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四是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五是完善内部审计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提升审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内部审计统计数据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机关领导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2)推进内部审计法规的执行与落实。具体包括: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督促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其依法办事和依法审计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内部审计机构严格依法执业,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二是大力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逐步规范审理工作流程,明确审理工作标准,提高审理工作质量。三是加大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力度,提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水平,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核查,推动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审计整改落实,完善后续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及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善管理,加大对审计意见的落实跟踪,督促整改。

( 四 )推动内部审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培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管理机构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优化内部审计发展环境效益的人力资源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一批高级审计人才和高级审计管理人才,带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2)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主要领导的审计知识培训,提高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建设;制定后续教育培训办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式;建立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业务活动交流平台,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促进提升业务能力。(4)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各单位想要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培养出大批、全能的内部审计人才不太现实且成本较高,可尝试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积极引进一批固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顾问,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也可在一定系统内设置人才库,吸收本级或所属单位各专业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在本系统进行联审联查,或者解决内部审计领域专业配套问题。

( 五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水平,应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把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先进的审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建设、推广、完善审计信息化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审计方式创新。标准规范的信息化体系可以防止工作的随意性、无序性,应加大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作业流程、文档撰写、质量控制等标准规范制定,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式。(2)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建立审计应用系统,即满足审计管理、现场审计、联网审计、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建立单位总部财务、所属单位财务系统与内审机构的互相连通、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3)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率。对关系单位发展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事项、单位重大决策措施的执行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实行联网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的审计监督。(4)提高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完善并推广审计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以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为主线的审计管理数字化,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方式。(5)建立审计信息网络及安全保障系统。建立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的内部审计专网和局域网;推进内部审计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积累,完善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内部跟踪审计,深化对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评价,探索对单位经济运行安全的内部审计评价。建立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审计业务协同;保障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应用的畅通与安全。(6)加强计算机培训与普及。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内审人员水平,侧重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通用软件使用、专业审计软件使用、局域网构建、数据采集等技术,探索多样化培训方式;探索计算机审计人才使用、考评模式;总结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和操作制度,提高审计人员整体水平。

( 六 )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1)深化内部审计理念。要转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提升审计业务领域的目标;提升内部审计反映问题的层次,由单一反映企业某一方面,如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为反映影响全局的宏观性问题及单位关注的普遍性问题;提升审计建议水平,由针对单个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提升到为整个单位的科学发展提出审计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2)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要实现由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逐步转变;要善于总结和交流,将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及时得到推广。(3)积极推进审计公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公告的程序、内容、形式,并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单位范围内公告内部审计结果和审计工作的其他情况,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加大整改力度,同时对审计人员本身和工作质量起着监督作用。(4)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考核。为了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个人自律与他人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奖惩相结合,应采取制度约束、督导复核、考核和追责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种控制手段。一是内部审计制度约束控制。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对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明确有关各方人员的责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应包括:审计立项制度、内审人员委派制度、审计计划编制规定,审计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审计取证注意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撰写及复核制度,重大、疑难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二是内部审计督导复核控制。改进和完善复核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独立质量检查部门依据统一标准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并加强对检查成果的利用,划分质量事故等级实施分类处理,针对普遍性质量问题组织业务培训,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建立书面化的质量控制单,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实际履行的职责以及差异的处理方法等,强化一线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实施内部互查制度;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关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成本控制,推进预算公开,努力做到申请计划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成果绩效有评估,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绩效。四是内部审计责任追究控制。正确确认审计责任,明确划分各层次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积极作用。

( 七 )构建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1)加强内部审计文化的研究。通过国家审计署、内部审计学会的渠道,积极号召各级单位加强对内部审计文化理论的研究;加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构建内部审计文化平台。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协调性。通过审计简报、理论研究中心的刊物《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及各单位的内部报刊杂志等平台,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文化融入到各单位文化建设中。(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文化。我国内部审计文化的系统性建设要与审计制度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审计业务活动相结合,与改进审计工作作风相结合,与改变审计环境和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相结合,把审计创新贯穿于审计文化建设的始终。从我国各行业、各单位实际出发,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蕴含审计精髓的审计文化体系。

三、结论

内部审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现阶段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体系,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方面的职责;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大内部审计管理的法规建设力度;及时制定“内部审计条例”。这既是整合审计资源、规范内部审计的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桂晶:《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6月。

[2]李卫星:《企业的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实践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3]王香焕:《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1月。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 业主审计 效力 认定

近年来,公路工程项目业主审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如果审计中审计报告核减工程款比较多,就会对被审计单位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催跨一个企业,如何认定业主审计的效力对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先介绍处理过的两个案例:

1.案例一

2002年8月,广东某施工单位(以下称施工单位)中标一南方城市公司(以下简称业主)组织实施标的高速公路路面工程M合同,并于同年8月13日双方签订《合同协议书》,合同总价为人民币262764438元。随后,施工单位组建项目经理部,于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按照业主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要求,完成了所有工程施工任务,并与2003年12月交付业主管理。2006年9月,业主所在市审计局对施工单位所完成的工程进行审计,最终审减工程总造价4415437元。施工单位不同意业主根据审计决定扣减工程款,在与业主多次协商无效的情况下申请仲裁解决。仲裁请求包括1、要求业主支付未付工程款4911097元;2、 要求业主支付工程款利息;3、要求业主承担仲裁费及律师费。

仲裁结果为:第一、业主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4911097元;第二、业主承担仲裁费44158元。裁决庭评议的意见为:第一、认定双方合同合法有效应认真履行;第二、审计结论不作为结算依据;第三、业主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应承担仲裁费。

2.案例二

2002年1月,施工单位A公司和业主B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施工A公司承包全长3757.14米工程施工,工程项目分道路工程、雨污水管道工程、桥梁工程和驳岸工程四部分,工程造价为人民币85060529元。合同还对工程的开工竣工日期、工程款的支付、质量与验收、合同价款及调整、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竣工决算、争议的解决等事宜,作出了明确的约定。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即严格按合同要求开始组织施工,于2003年6月,A公司完成了全部工程的施工,并于2004年1月14日通过了竣工验收,工程竣工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A公司送审的工程决算总造价为人民币 99213715.89元,B公司累计支付的工程款为87692289元(含工程质量保修金),根据决算总款尚差11521426.89元。2004年11月业主B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委托C工程造价事务所进行审计,2006年11月C事务所审计报告核减变更造价11521427元。2007年4月A公司将争议提请W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请求①业主支付工程款11521426.89元;②业主承担逾期付款利息及仲裁费。仲裁庭意见为:第一、确认双方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严格遵守并履行;第二、不能推定业主认可了决算报告造价;第三、关于委托审计的问题,C事务所审计报告没有得到A公司的确认,审计报告对A公司不发生效力。仲裁庭为了得出一个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造价鉴定结果,决定由仲裁庭另行委托合格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裁决结果为:①业主B公司支付施工单位A公司工程款5683316.83元(其中确认的变更工程造价为10101454.41元);②仲裁费73145元,由A、B公司各半承担。

以上两则案例均是发生在施工单位与业主间,纠纷引起的原因都是由于业主审计执行审计结果进行扣款而施工单位不同意扣款,以上两案例可以将业主审计分为以下两类:国家审计机关对业主的直接审计;业主合同约定的社会审计。对两种审计的效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认定:

2.1国家审计的效力

国家审计只是审计工作的一种形式。审计工作一般分为三种: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之对应的职能部门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三者存在的区别主要是: ①设置的法律依据不同。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法律(审计法)设置的。审计事务所是依法批准组织成立的。 ②组织机构的性质不同。审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是各单位的职能部门。审计事务所是具有集体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③法律地位不同。三者的法律地位集中表现在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这一关键性环节上。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和决定》对外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公证证明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和决定》则不能对外,不具有公证证明作用。审计事务所对承办审计机关委托的审计事项所作的《审计报告》,应当报送委托的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结论和决定》,则由委托的审计机关作出。④任务或者业务不同。审计机关的任务,是代表国家实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是对本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审计事务所的业务,是向社会承办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三者的关系是: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审计机关是领导管理机关,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审计机关在业务上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管理审计事务所。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委托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审计。

在前面的案例一中,仲裁庭认定审计结论不能作为建设单位(业主)与施工单位间的工程款结算,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2号电话答复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2001]民一他字第2号 2001年4月2日)原文如下: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5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促进事业单位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强化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审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外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相比,内部审计没有丝毫逊色,它就像人体的白细胞,在肌体内部建立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拥有自己的优势,能够真正从单位实际出发,针对性更强,而且,内部审计主要由内部人员进行,他们更加熟悉自己单位的情况,因此对异常数据反映更加灵敏,审计效率更高。

一、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的重要性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明显,有的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问题和漏洞的保护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的行为,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甚至是国有资产的灭失。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普遍问题,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的现象,严厉查处各种挥霍浪费和腐败行为。通过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资金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经过百年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不太成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是相对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应当是服从、服务于本单位,应紧紧围绕本单位总体目标为中心开展内审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致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内审工作目标与本单位总体目标出现脱离现象,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致使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找不到准确定位,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有的受所属财会、办公室、纪委或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领导;有的受主管财务领导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用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审计建议的落实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使内部审计工作也只流于形式,大大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内审工作要减少和规避风险,既有赖于内审工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又更需要内审人员的自身努力,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一)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会计操作的电算化、网络化,传统的“一把算盘一支笔”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的知识和能力。此外,还应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视,结合被审单位特点,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从而准确地把握审计重点和范围,获取应有的审计资料。

(二)切实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组织的联系与协调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主动与国家审计机关联系,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并向审计机关了解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同时,要经常保持与民间审计组织和其他企业审计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交流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三)把握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内部审计也具有独立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优化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必须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和业务上实质性独立。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及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对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有较深入的了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用人机制,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培养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第三,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爱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4)

【2】陈洁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2009(2)

【3】刘水英.浅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j].公用事业财会,2008(2)

【4】李莉.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9(1)

【5】辛丽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9(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6

摘要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规范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事业单位审计的重要性入手,浅略的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问题 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结果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也就是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结余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预箅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2.内部审计具有预警作用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而制定出相应措施来预防、规避风险,具有预警风险的作用。

3.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审计的相关数据可以为事业单位决策者提供相关发展的建议,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到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内部的独立性,内审机构不独立,内审工作就无法正常展开。目前的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存在诸多弊病,只有少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却由财务部门兼任,并不存在相应的审计人员。有些单位虽然有审计人员,却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也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1]。

2.内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核是极具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也就意味着当前的内部审核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审计和财务知识,更要具备如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单一是目前审计人员需要改善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由单位财务人员或纪检部门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的现象。

3.重视度不够

目前少数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查错帐”的认识层面,对内部审计独特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所具有的监督和决策作用没有足够的意识。从而出现审计作用弱化的现状,因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理论体系缺乏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沿用企业的审计理论,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则以追求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为目的,所以二者的管理目标和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事业单位以公益性工作为主,企业的内部审计根本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审计需求。由于缺少实际审计理论的指导,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5.审计不规范

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较,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监督手段,必须具备相应的规范程序。通过分析我发现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以会计导向型为主,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基本按照领导意图展开,并没有规范的程序和相关制度,所以内部审计工作时常出现审计方法、操作违规等失误,这样既影响审计效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

三、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确保内部审计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首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事业单位不存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必定会影响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财政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单位审计部门必须与监察、纪检、财务部门分离,避免行政隶属关系的出现。同时,内部审核应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人员直接对主要负责报告工作。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而提高当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尤为重要。首先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根据审计工作需求配备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化审计人才。其次做到优化现有审计人员结构,必须把单位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清晰区分开来,不能兼任、不能混同。同时对素质、年龄不符合内部审计要求的进行替换或者进行内部人员调整,及时选取合适人员担任。第三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培训,培训中兼知识、技能、政治素质各方面不可或缺,以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方案,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内部管理,避免内部审计人员使用不规范现象[2]。

3.提高重视度

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审计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将内部审计纳入单位重要议程,另一方面应广泛宣传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构建自我约束机制、促进廉政建设及转变社会风气中的重要性,所以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在性和权威性。当审计人员的地位和权威达到较高水品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事业单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完善理论体系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并按照内部审计规范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以确保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过硬地掌握内部审计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和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减少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5.规范审计过程

要规范审计工作的流程,就必须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既要及时解决,同时深入分析原因,只有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从而规范审计流程。二是坚持事后审计和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将审计监督的阶段提前,把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三是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也就是在以宏观调控为出发点安排审计工作的同时展开综合分析,找出具体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3]。

6.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所以事业单位也必须主动的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强化自身审计工作质量的目标。要知道当前形势下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途径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在如此形势之下当然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给与足够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例如完善现代化设备和引进现代化人才,以真正实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总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核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才能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工作的有效和顺利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工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范丽梅.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陆晓.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和完善的思考.商 2011(3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7

这次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和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担的。从今年七月开始以来,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论述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目标、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并展望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前景。论文取材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正确,对于促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这次的论文活动进行综合评述。

一、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论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关系,但委托人和人主体明确、委托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二、论文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进行了论述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三、论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阐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影响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四、论文探讨了审计内容与重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2、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3、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ISO9000在内容和目标上的共同之处,是内审结合ISO9000开展质量审计的理论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8

赵成雄同志是三江集团内一位具有丰富的财务审计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财审精英,也是实业界财审战线的领军人物。他从事财审工作二十余个春秋,从最初的会计员、审计员,一步一步走上主管、审计室副主任、主任、审计部部长的岗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炼铁成钢”,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二十多年来,他凭着对财审事业的热爱,立足岗位,积极工作,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 “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忠于职守,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领导赋予他的职责和使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十年辛苦磨一剑心底无私天地宽

1985年赵成雄从宜昌财校毕业,被分配入鄂西山区远安县鸣凤镇的O六六基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前身)从事财务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面对“三线”企业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与信息闭塞的状况,他没有怨言和动摇,积极地投入工作。从毕业之初在原基地物资处从事资金管理、物资核算、报表编制和总账会计工作,到1990年因工作踏实肯干、业绩出色被调到基地财务部,从事基建财务管理、税务会计、成本价格、政策研究、综合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赵成雄始终耐心细致、勤勉努力,不断学习提高,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期间,他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改进了原基地传统物资核算程序,制定了物资承包经营财务管理制度,这对加快物资流转周期,降低存货停滞时间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原O六六基地财务部工作时,他抓住难得的机遇,创新原基地财务控制与会计核算体系,参与组织了原基地的会计转轨、清产核资、三线调迁等中心财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财会知识基础,提高了政策运用水平、综合分析与管理能力。

十年间,他扎根基层,苦练内功,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积极地把自身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能力,也促进了三江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财务经验丰富,业绩突出,1995年赵成雄被调到集团审计室工作,从事企事业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技改审计、经济效益与内控制度审计、审计政策研究等技术与领导工作。1996年7月,任三江集团审计室副主任;1998年3月,任审计室主任;1999年担任三江集团审计部部长至今。

二、铁血丹心献审计 青春无悔写春秋

(一)恪尽职守,建设过硬的审计队伍与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赵成雄刚从事审计工作时,正赶上三江集团审计工作的初创时期。当时,财务、审计合并设置,仅有两名审计人员,工作一度比较被动。1995年8月,三江集团新的领导班子根据发展的要求,决定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赵成雄主动挑起了重组审计队伍、重塑审计形象的重担。针对现状,他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强化审计监控”的工作思路,把“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来抓,从组织保证、廉政建设、素质提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

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赵成雄的极力推动与促进下,集团本级独立设置了定编7人的审计部,赵成雄担任三江集团审计部部长;二级单位有16家独立设置了审计处或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其中8个主机厂和设计所全部是独立平行的审计机构;下属主要的三产公司根据需要设置了审计部,其他单位也都明确了专兼职审计人员。三江集团目前共有审计人员90人,其中专职审计人员56人,拥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7人;财审系列41人,工程系列8人,经济及其它系列7人;专职审计人员平均年龄39岁,实现了“三师”配备。专职审计员中有注册会计师3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各1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会员 3人,国防科工委审计专家库成员3人,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审计专家库成员17人(全省59人) ,先后有141人取得内部审计资格证书。同时各主要单位建立了特约审计师制度,聘请了一大批相关专业的精英人才,充实了审计队伍,使集团内部企事业单位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和人员配备满足了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不辱使命,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优质的审计环境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赵成雄作为集团审计部长一直对审计环境建设常抓不懈。他用活生生的审计事实和实践成果告诉大家: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审计能出效益。由于集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审计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审计软环境建设方面,他组织开展厂、处级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审计培训工作,使受训人员的审计意识得到加强,审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全面落实审计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审计的权威得以确立;他组织开展“审计计划与审计环境”检查,落实了“审计归零五条措施”等。二是在审计硬环境方面,他坚持审计工作定量考核;明确审计领导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特约审计师制度、基建审计专项提成制度、审计组长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彻底扭转了当初被动审计的局面,形成了围绕中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审计新局面。三江集团领导班子整体上有很强的审计意识和现代审计理念。全国人大代表、集团总经理冯志高直接主管审计部,他明确指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特别强调审计工作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不得层层委托,削弱审计领导力和审计监控效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三江集团的审计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严于律己,全面强化作风建设与加强审计规范

赵成雄信守的原则是“打铁先得本身硬”,要审别人,首先要审自己,必须清正廉洁,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领导,他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严于律己,秉公办事,实践着“正人先正己,执法廉在先”的人生信条。他有计划、有步骤地狠抓集团审计系统的作风建设和素质教育,推行“年目标、季计划、月结点、周控制”工作制度,从严管理,锤炼素质。同时,大力推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审计人员遵纪守法、讲究操守、廉洁自律、提高素质、开拓创新、关注风险,促进了审计人员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审计队伍。

“无规矩不成方圆”,赵成雄十分重视审计制度规范建设,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近年来,他主要在两方面建章立制:一是在审计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制定了集团《审计报告送审程序管理制度》等12项基本管理制度和《科研费审计工作规范》等15项审计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使审计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二是在审计业务规范与程序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施办法》等16项审计作业准则,使三江集团建立了规范的内部审计体系,有效控制了审计风险和企业风险。

(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审计成效与审计影响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赵成雄将集团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审计” 的融合作为三江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控制风险,注重实效”的审计方针,将内部审计定位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阳光事业”,把审计人员喻为“在刀尖上起舞的人群”; 围绕中心履行财务收支审计,大力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稳步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拓展风险管理审计,率先倡导文明审计、连续审计和“参与合作式”审计,使内部审计逐步实现了由单纯的监督者角色向风险控制者、信息提供者、价值增加者的角色转换。

1999年开始,他组织开展对三江集团资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审计调查,对应收款项、对外投资和存货三部分进行全面的审计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对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成因及风险分析,他提出了9条具体的审计建议,引起了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按审计建议执行,把应收款项清收任务作为2000年度“责任令”考核内容之一。2000年三江集团共收回欠款5900万元,实施资产保全5430万元。他主审的7066工程、宇航宾馆装修、汉口290改造等68个项目,审计核减1260.6万元。他推行“以人为本”的经济责任审计,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有效控制“评价风险”。近年来集团所属单位一把手离任审计率已达到100%,并加大了干部任期中审计力度。各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平调干部242人,晋升7人,降职9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4人。

自1999至2006年,赵成雄领导三江集团审计系统共完成审计项目2846项。其中:基建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977项,管理审计646项,经济效益审计369项,比价审计181项,经济责任审计435项,财务收支与财务决算审计166项,科研经费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等72项。实现直接审计效益16237.65万元,核减工程价款9198.68万元,提出并被采纳的审计建议4368条。因而受到集团领导冯志高的赞誉:“审计是企业拥有的一种宝贵资源。审计既是一把利剑,又是一把尺子,更是企业管理者的眼睛和耳朵,因此,我们要把审计工作看作是‘经济良医’、‘管理顾问’、‘风险控制师’。”

在赵成雄的带领下,三江集团审计系统围绕管理改革与科研生产为中心开展工作,切实发挥了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控制企业风险的功能。1999年~2005年,在科工集团组织优秀审计项目和优秀审计论文“双评”中,三江集团有9项获航天科工集团一等奖,9项获二等奖,14项获三等奖。其中由他担任审计组组长或主笔撰写的审计项目和审计论文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

(五)勤于思考,与时俱进地持续创新与开展审计研究

在赵成雄的带领下,三江集团审计业务快速拓展,审计领域发展到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内控评审、风险评估”为主,并向风险管理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全面延伸,现已开展风险预警与诊断咨询,形成了全方位审计监控的新局面。他首次在航天系统实现了“四个率先”:一是按照“先审计、后兑现”的原则,率先开展资产经营与管理目标审计考评;二是率先开展公司制改制与资产重组审计,服务管理改革;三是率先开展财务决算审计签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四是率先开展审计课题研究,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审计产品的完全销售”理念,首先提出“审计环境”、“审计影响力”的学术概念。同时在集团内部首创 “审计咨讯网”,实现了两级审计系统上连下通、资源共享的渠道畅通,塑造了“一流企业需要一流审计”的理念,打造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精神和“求真务实、增值服务”的审计文化,铸就了“三江审计”品牌,发挥了“三江审计”的影响力。

他勤于思考,坚持研究,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中国内部审计》、《中国会计年鉴》、《中国总会计师》、《湖北审计》、《航天工业管理》、《上海会计》、《航天财会》等省部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财审方面的论文100多篇,逾130万字。其中《航天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研究》被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评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现状的思考》入选1997年《中国会计年鉴》等。由他担任课题组组长完成的《航天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研究》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课题分获中国航天会计学会理论研究成果二、三等奖,并在航天系统推广运用。

他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注重培育新人。每年在集团范围内开展 “优秀审计项目”和“优秀审计论文”的评选并予以奖励,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年轻的审计骨干参与到重要的课题研究中来。

(六)开放互动,主动交流实现内外审计良性互补

赵成雄同志积极实施三江审计“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实现了内外审计的良性互动。如受原航天总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委托,他先后多次担任组长,圆满完成了对航天科工集团其它单位的交叉审计任务。他组织审计专家代表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圆满完成了对船舶兵器,航空及核工业等行业单位的多项审计任务,有效发挥了三江审计的影响力。

同时,他通过招标确立会计师事务所,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如在某项目批产技改竣工决算审计中,实现了国防科工委对该项目审计时审减率为零的成果,使外部审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每年邀请审计界专家、高校教授为三江集团审计员进行专题授课,加强业务培训和新法规、新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人员素质和适应工作新要求。

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重天

赵成雄同志从1993年开始踏上审计之路,1994年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1998年被聘为高级会计师,1999年被聘为三江集团审计部部长。作为三江集团内部审计的带头人,工作上他思路清晰、善于管理、敢于创新,在审计环境、队伍建设、业务拓展、管理规范、效益提升、制度创新、风险监控、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三江集团审计工作新局面。1996年和1998年他两次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内部审计先进个人”,2002年1月被国家审计署授予“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2006年他被评聘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审计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重天。”在他的率领下,三江集团审计系统多次被航天科工集团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先进单位”;在2005年实现了荣膺武汉市、湖北省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级“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的大满贯;并于1999~2004年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四、铁肩担道义圣手著华章

赵成雄同志以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水平、高超的审计技能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同事的尊敬和被审计单位的钦佩。在审计这个特殊的监督服务岗位上,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带领三江集团审计队伍为集团的管理改革和长远发展做出了突出业绩,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于外面的高薪聘请,他丝毫没有动摇,只想在三江这块航天热土上挥洒才情、默默耕耘与奉献。是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让他如此眷恋这块航天热土,是“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让他对事业如此孜孜不倦的追求!

春秋的更迭,岁月的轮回,记录了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担、锐意改革的辉煌业绩;流逝的青春,抹去的记忆,谱写了他善于管理、勇于创新、勤于研究的壮丽诗篇。

上一篇:审计心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