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04 01:53:40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1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2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3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教学的生成性》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对《教学关系》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通过业务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4

又一轮的网络培训接近了尾声,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去感受名师、名家的风采,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材处理以及自身角色定位等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这次培训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是对我们一线最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上,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已进入了一个瓶颈的时期。正在我为此烦恼困惑的时候,这次培训如春风化雨,吹开了我混沌的心扉。我深知这将是一个新的的起点,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的机遇。在培训的日子里,我每一次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们与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听取了专家各种观点和见解,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回味无穷。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让我茅塞顿开,新课程呼唤我们要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就要具有课程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营造和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生创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都没有象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老师。

二、感受了专家风采

各位教育专家深入浅出的论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每一部分讲解都那么细致,那么清晰,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我们以往的教学的盲目性,当我重新投入到新学期的教学中时,当我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看我自己的教学时,我觉得我们工作的目标更明确了,也更加有了活力。我觉得自己更象一位学者,工作起来也更有信心。

三、增强了信心

我个人对于新课程改革这股东风,思想是热烈的,行为却是迟缓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新课程的难点问题,往往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这次培训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新课程需要我们的付出,需要我们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自信。

学习使我奋进,学习使我内省。学习使我在喜悦和收获的同时,也在回顾和思考着。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5

通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储备了知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使新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工作,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掌握了许多以往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现将本次教育学习的总结归纳如下:

一是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1月18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实施,替代2005年开始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也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会计科目设置明显较少,简化了部分业务的账务处理,兼顾报表使用者决策和编报的成本效益原则,满足税务部门与银行的需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主要行业划型标准,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负债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小企业的现时义务。小企业的负债按照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是指小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 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

5. 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 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7. 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特点,主要内容,能够按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了解新旧准则制度的变化,领会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二是学习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划分,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基本类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或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无论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均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模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二)持股比例变化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影响: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持股比例变化不改变企业合并性质,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

(三)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事项: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购买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掌握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核算的差异,理解非同一控制控股合并下持股比例变化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报方法,领会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方法。

三学习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

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频繁、最琐碎的管理,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营运资金决策,虽然不像筹资决策那样韵味无穷,也不像投资决策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同样需要细腻、一丝不苟和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战略决策得以落实,也才能使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效应放大。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员全面掌握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熟练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各种管理方法

(一)营运资金概述:营运资金的概念,营运资金的特点

(二)现金管理:现金的含义,现金的持有动机,现金的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三)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功能,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信用政策)

(四)存货管理:存货的功能,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控制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现金的含义、持有动机、持有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存货的功能、成本及控制方法。

四是学习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管理、债务和组织结构所展开的改组、整顿和整合的过程,以便从战略上和整体上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重组的方式很多,包括兼并与收购、剥离和分立等

(一)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兼并与收购的意义,实现兼并与收购的方式

(二)剥离与分立:剥离与分立的定义,剥离与分立的意义,剥离与分立方式的选择,剥离和分立的其他原因

(三)企业重整与清算:企业重整与清算的定义,企业重整与清算的意义,企业清算的程序

(四)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还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企业重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式,包括企业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企业重整与清算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五是学习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的制度,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处在由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源自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安然事件后,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除了企业自身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进行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莫茨和夏拉夫指出: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排除了发生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1]

(一)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概述:内部控制定义及框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变迁: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标准化形成,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辨析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控制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控制活动审计,信息与沟通审计,内部监督审计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内部控制的测试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控制

2008 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对此,我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六是学习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大省,黑龙江省靠资源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而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提升黑龙江经济增长和民生指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目标。从近些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风险预警、政策建议、监督保证三个方面的作用显著。

(一)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含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定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特点,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二)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及效果:水污染防治项目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生态环境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

(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创新: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与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制定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标准,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拓展审计内容和创新审计方法,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绩效审计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风险预警、评价服务和政策保障作用。但是,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刚刚开始实施,其理论与实务还需要审计人员认识、了解和掌握。关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也还需要审计人员分析和研究。本讲以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使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2008703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助力,国家提出“大力强调教师培训,并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的工作目标。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已建立起“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区(县)级培训—校本培训”的纵向全覆盖的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和管理体系,围绕这种自上而下的体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也采用了政府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在组织和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统一性方面具有针对性,但与当前中小学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多元化需要和自主专业化的专业发展并不匹配。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经费制度

考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发展历史即可发现政府主导继续教育经费的原因和优势。继续教育活动是一项“舶来品”,是一种从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训练中引进到我国用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引进到成为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载体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重点各有侧重,经费制度也与各时期的重点相对应。第一阶段是继续教育活动的引入阶段。20世纪80年代,受到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引进,并在中小学师资队伍活动中发挥作用。当时全国上下的重心都转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中小学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和教师对自身学历提升的愿望特别迫切的关键时刻,所以这一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水平,让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这个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主要是划拨到承担任务的进修学校、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各级教育学院和承担任务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第二阶段是继续教育活动的调整发展期。以1999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标志。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即一系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工程”项目,其中“跨世纪园丁工程”正是面向中小学教师实施的培训项目。这一阶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从学历提升向关注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转变。从经费拨款的角度来看,对于“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央本级财政教育经费都有一定的支持预算,相应地要求地方财政进行经费配套,保证政策措施以项目方式落在实处。第三阶段就是当下,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转向全面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国家建立起部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本培训这一完整的纵向体系。国家更多地重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而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活动的需求开始多元化和复杂化,分类别分层次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体系开始形成,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与现有的继续教育项目供给相比有溢出。从拨款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然是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综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论从管理角度还是经费制度的角度来看,都呈现出政府主导的特点。不可否认,这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推动之初及全面迅速推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之时,较为全面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了中小学师资队伍质量,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方面的新诉求与政府主导的拨款方式产生了冲突和矛盾,继续教育拨款政策面临着转变的现实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转变的动因分析

(一)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单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出现以来,一直沿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不论是最初的学历补偿教育,还是进入21世纪以后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能力与素质培训,这种计划性特征都较为明显。将中小学教师分级设置的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学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提出,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因素。[1]现行的自上而下全方位的继续教育组织形式使得中小学教师缺乏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动机和自主性。

(二)提供继续教育项目的机构单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承担者一直是以师范类高等院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体,不能否认这些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只有这两类机构承担继续教育项目难免让中小学教师对其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应在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根据其自身的规划和未来专业发展的需要,允许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部分课程(内容)并到有相关内容的院校学习,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可使其体验不同的教育机构,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继续教育管理评价形式单一

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评价形式来看,呈现出重培训组织过程评价而忽视学习成果向重视中小学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技能的深层次转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和培训的实施机构在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尽管这种管理被中小学教师指责为“要我学”,但培训过程管理和评价的执行得力使得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出勤率得以保证。同时,培训组织机构也有意识地引进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学习的实效,其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中小学教师结束继续教育回到学校工作岗位后,对于如何将习得的知识、能力、态度转化为行动的管理与评价是盲区。事实上,继续教育学习后的进一步转化、直到固化才真正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继续教育经费制度建议

(一)关于继续教育经费制度的基本构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活动,是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理应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但现行的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形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期待与需要。所以,对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制度的基本构想是,将一定比例的继续教育经费转化为中小学教师薪酬的一部分,即在中小学教师的薪酬中设立“继续教育工资”。

(二)实施“继续教育工资”的可行性、基本条件和优势分析

1实行“继续教育工资”的可行性2009年以来,中小学教师普遍实行的绩效工资为其在薪酬中设立“继续教育工资”提供了可能。绩效工资主要包括基础性绩效(占70%)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占30%)工资。“继续教育工资”可以在中小学教师薪酬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置,按照入职的时间、职级、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测算出一定的比例,从而让中小学教师能够通过自主选择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学习。

2实行“继续教育工资”的基本条件

考虑到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目的和需要的多元性,首先,需要在现行的自上而下的继续教育项目设置中预留适当的部分供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规划的形式让中小学教师形成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扩大继续教育的机构。除现行的师范类院校、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之外,还可以引入综合性高校、专门类院校甚至社会培训机构,只要是获得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资质的机构和项目即可,从而形成继续教育承担机构的开放性,保证“继续教育工资”的推行落到实处。最后,建立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继续教育项目审核和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师能够从专业能力发展角度自主选择继续教育项目(课程),中小学要承担起对其自主选择继续教育项目(课程)的申请审核,完成培训后要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开展跟踪评价,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向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真正转变。

3实行“继续教育工资”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增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要我学”和“我要学”的矛盾。实行“继续教育工资”,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参加不同机构的继续教育项目(课程),这时的中小学教师是在学习动机明确的情况下,带着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参加学习,必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多元化和个性化选择的双重满足可增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实行“继续教育工资”将选择学习的权利交还给了中小学教师,但同时也将学习规划的权利赋予了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只有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化发展有着明确的认识、分析和规划,才能明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显然,不足的部分正是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的继续教育项目(课程)的重点所在,而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升也会对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产生推动力。(3)有利于减轻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负担。我国实行的中小学教师自上而下的多层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形式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投入,实行“继续教育工资”,允许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主管部门实行的封闭式继续教育项目(课程)之外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并需要的项目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负担,还可以让教育主管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规划、设计、组织精品化和高端化的继续教育专门项目,对于开发高等级继续教育项目具有积极作用。(4)有利于实现中小学继续教育评价从过程管理导向转变为结果管理导向。注重过程管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使得中小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有一定的保证,但回到学校工作岗位时,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向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的转化和固化不够显著。实行“继续教育工资”使中小学教师在完成继续教育项目(课程)后经过审核、认定才能获得这部分“工资”,中小学校原先不能参与继续教育过程管理的状态也会得以改变。所以,实行“继续教育工资”将会更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向行为转化和固化,从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7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社会、学校、教师认识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观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习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调查显示,97%的在职教师愿意接受继续教育,87%的在职教师表示希望近期就接受继续教育。但总的来说,继续教育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人们对教师继续教育理念的认识有待于加深。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和监督,但缺乏对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细化和落实。中央的政策有待细化为地方的政策,地方的政策有待细化为学校的具体措施,层层细化了的政策,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加大了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在教育投入上也有了适当的增加,但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得到发展,各类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继续教育的服务功能应进一步发挥。

3.继续教育的内容及目标出现偏离。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进修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内容和目标的偏离。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过多地重视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情感需要。事实上,教师也希望改变现在的职业现状,要求获得更多的自,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些短视的、补缺性的培训,使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必然造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被动性,使自身的发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而失去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继续教育失去生命的活力与色彩。

4.继续教育形式缺乏灵活性,课程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都是“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这种形式虽然便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可是却忽视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学型”课程体系,生硬地将教师推及到缺乏活力的简单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精神等缺乏进一步的培养。

5.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有待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化、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目前,我国在教师职后进修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还比较缺乏,造成继续教育工作中现存的一些培训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信息化程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思考

1.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教师继续教育称作“跨世纪的园丁工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要求“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可见,时代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更加迫切。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应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意识、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提出更新的标准和挑战。“终身学习”是人的学习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的过程,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继续教育中应贯穿终身学习观。教师应把继续教育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自主性、创造性地实现自我继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继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形成以终身教育思想指导的正确的继续教育本质观、价值观、实践观和质量观。

2.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新时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应结合时代特征,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关注解决眼前实际问题,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继续传授,也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继续培养。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不但应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内容,了解更多的现代教学论流派和实用的教学模式,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磨练教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和有效学习的方法,了解教育实践发展最新成果的教育方面的内容,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得到全面发展。

3.注重教师继续教育方法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与形式的创新。因此,应提倡“互动式”,使师生间通过互动,更好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建议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督导观摩团,对受教育者进行示范、监督和指导,创造一种积极互动的氛围,将受教育者带入经验分享、合作探究的大舞台。教师继续教育,应当采取的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培训专家应当帮助、理解受教育者,尊重其确定自己的问题及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培训专家应当承担激励者和反思者的角色。

4.优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应与课程改革同步。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应以“学习型课程”为取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继续教育面对的是已经过系统培训与教育而富有经验的成年人,甚至有许多学科前沿的带头人等,它与普通师范教育和儿童教育所不同的是,后者主要以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得到自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而教师的继续学习是以经验学习为主,以专业发展、专业理想的实现为主要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建议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重视科研课程的补充,以求在继续教育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队伍向专业化发展,向“教研者”队伍发展。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系统设置

教师继续教育要适应教师专业化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完善教育立法。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体系,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需求和愿望的体现,是教师履行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的保障,是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保障。我国应尽快制定《继续教育法》,就继续教育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学习类型以及条件保障等措施方面做出法律上的规定,利用立法手段全面规划、规范和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的政策法规和继续教育制度,使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晋升、晋级、评聘职称、评优、享受各种待遇的必要条件,从而形成继续教育的动力机制。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资格再认定制度。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应有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及教师继续教育司法机关的设立,对教师资格实行严格的认定,对继续教育执法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审理和裁决。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监督工作,成立相关的监督机构,形成教师继续教育法制监督管理系统。

6.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特色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具有多种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多模式、全方位构建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体系可以包括:校本模式,即以任职学校为基础,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本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学校自主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专业培训机构模式,是教师在专门的培训机构中接受专业式培训,培训部门为教师进修提供各式课程内容,提供场所、信息资料、教学资源等以满足教师的需要。科研中心模式,即继续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研究相结合,各学科中的带头人可以作为此种模式的培训者,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将先进的学科理论与个体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结合起来,对未来的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加以改进与创新。网络模式,利用网络搭建起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资源,教师可借助网络参加远程继续教育,随时随地地接受继续教育,获得自身学习的满足。沙龙模式,为丰富教师的社会阅历,拓宽教师视野和交往空间,教师可自发组织形成继续教育的沙龙,通过沙龙形式,与社会各阶层沟通,了解自身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学习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

7.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继续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中心。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大量思想家和大师的思想和学识的积累,应当从中外经典名著中精选出版“继续教育系列文丛”及“继续教育影视系列”,使人们在终身教育思想的熏陶下,主动利用资源掌握和提高教育能力。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形成基地资源集中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优良场所。

8.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投入

经费短缺是影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直接原因。国家应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是继续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工资中也应当体现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教师可以将这部分资金提出,自由支配选择继续教育的渠道和方式。教师应当享有带薪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篇8

既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那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也应提供相应全程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化,必然要体现出专业全要素的统一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即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其继续教育也应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从体育教师群体看,体育教师专业化过程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如果说体育教师所受到的职前教育是其专业化的起始阶段,在职继续教育则是专业化的深化和发展阶段。相比职前培养、入职培训来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体育教师职后的时间更长、教育体会更深,这使得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大,也更容易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专业化轨道,这不仅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源泉。

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窘境及原因

1.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继续教育的呼声来自于外界,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自己只是完成任务,而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培训任务,反过来又造成了在职体育教师的反感。二是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体育教师承担着日常繁重工作的压力,加之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与教学实际联系不大,教师觉得参加没有多大意义。

2.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没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对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将继续教育看作拿证、晋升的手段,这样使得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内容理论抽象性强,只能使体育教师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很难让体育教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大的益处。三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省市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程不同,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将其纳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轨道,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来规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三、顺应专业化发展要求,实施有效的培训对策

1.确立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的人本化培训目标。继续教育要确立人本化培训理念,以人为本,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以体育教师为本,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人之为人的精神。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既要强调体育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应赋予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权利。因为,只有弘扬体育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唤起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心智,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师要树立专业意识,变强制培训为自主学习。体育教师应明确专业化对自身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看作自身的事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正如有的学者说:“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体育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从此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不能局限于接受一定机构的培训,而应扩大到体育教师的自我教育上。体育教师要不断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教育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

总之,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体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享有学习的机会,具备学习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教师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师教育,不仅仅给予学员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一纸学历,而是要教学员们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知识总是要被更新换代的,但是在学校中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却可以使教师们受用一生。有一位教育学家说“:什么是素质?忘记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剩下的就是素质。”继续教育就是要在学员的心中积淀继续学习的素质。

上一篇:论文中期报告范文 下一篇:支部书记述职述廉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