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8 12:56:02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1

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华夏银行持续大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不良资产,在经历持续多年的大幅计提减值准备之后,市场普遍期待着其信用成本出现拐点。公司在2009年中期业绩会上也表示,信用成本可以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三季报旋即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答案。华夏银行2009年三季报显示,虽然净利息收入环比大幅增长,但资产减值准备却较二季度大幅上升,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21亿元,较二季度上升36%。

一家银行长期持续多年减值准备计提远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显然不正常。难怪2009年8月,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华夏银行只有加快变革才能避免边缘化。

华夏银行还需多久才能走出历史包袱所带来的坏账泥潭?

历史包袱或已基本消化

根据公开资料,华夏银行2001年末逾期贷款由2000年的26.7亿元上升至46.7亿元,假设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同比例上升,则2001年末不良贷款由前一年的29.3亿元上升至51.2亿元,但当年减值准备余额仅增长了12亿元,拨备覆盖率仅为51%。如果以目前银监会要求的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减值准备,则2001年需要补提贷款损失准备50.9亿元!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其当年的净利润,甚至还高于其2003年上市前中期报告披露的净资产(43.3亿元)。2002年,末华夏银行账面不良资产余额527亿元、按150%的拨备覆盖率需计提减值准备79.03亿元、但账面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仅295亿元,差额高这46.5亿元!因此,如果华夏银行上市前按照150%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不仅会严重亏损、而且还将资不抵债。

上市前为了达到上市条件中的业绩标准而进行过度包装、未足额计提减值准备,也未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以及上市初期盲目扩张形成坏账,使华夏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2006年以来,华夏银行持续大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不良资产,最近三年华夏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01.3亿元,核销坏账45.7亿元(详见表1),远高于资产规模相当的其他股份制银行,计提金额应可覆盖上市前少计提的近50亿元的损失准备,累计核销坏账45.7亿元,也已接近于公司2002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因此,其上市前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包袱应已基本消化。

通过持续多年超常规减值准备计提和不良贷款核销,华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由2001年末的259亿元上升到2008年来的98.1亿元;以150%的拨备覆盖率为计提标准,其历年应计提金额与实际账面余额之间的缺口由2001年的高达50.9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635亿元,自2005开始缺口大幅收窄、至2008年来缺口被完全补掉,表明其历史上减值准备计提不足部分经多年大帽计提已经弥补。拨备覆盖率则由2001年的50.6%上升到2008年末的151.2%,不良贷款率由2001年末的15.4%下降到2008年末的20%(详见表2)。

华夏银行2097年报开始披露按组合和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数据,其计提标准见表3,如果不考虑计提比例上下浮动因素,笔者计算发现,其2005年组合应计提额为343亿元、实际计提额19.0亿元,存在153亿元的计提不足缺口,表明其实际组合计提准备比例较大幅度地向下浮动了,2008年来计提缺口额下降至0.6亿元,说明其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标准计提比例(详见表4)。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其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已基本上消化。

新增不良贷款有望高位回落

尽管华夏银行历史不良贷款已基本上消化,其信用成本有望下降,但能否这到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将主要取决于其未来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

从不良贷款净生成率指标来看。华夏银行2006年以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0g年中期处于相对高位,说明其新增不良贷款并没有明确下降;但是从逾期贷款净生成率指标来看,其峰值出现在2005年,为085%,此后呈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中期回落至0.34%;有意思的是,逾期贷款净生成率2005年为历史峰值、而不良贷款净生成率2005年却是最低值,二者之间在趋势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详见表5)。

通常而言,贷款逾期与否是判断其是否会形成坏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的生成率在趋势上应该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华夏银行产生这种反常的背离主要原因是,贷款逾期与否的标准是确定的,即一项贷款到期未能偿还就成为逾期贷款,而贷款是否应认定为不良贷款的标准则有相当大的弹性,2005年该公司逾期贷款余额为71.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70亿元――部分已经逾期的贷款没有计入不良贷款。2009年中期,逾期贷款余额为62.6亿元,而不良贷款的余额为66.1亿元,表明部分尚未逾期的贷款已经被计入了不良贷款(实际上。对于长期贷款而言,贷款到期之前就可能有迹象表明,客户的偿付能力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将其计入不良贷款)。

由此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华夏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由宽松逐渐趋于严格,导致不良贷款净生成率与逾期贷款净生成率趋势上的背离。考虑到华夏银行2009年中期逾期贷款的净生成率已远低于2005年峰值水平,不良贷款净生成率未来有望自高位回落。

2009年三季度减值损失环比上升不是趋势性变化

笔者注意到,华夏银行2009年三季度拨备覆盖率由二季度的153.3%上升至160.5%,以此测算,其三季度末资产减值准备余额较6月宋上升了25亿多元,如果拨备覆盖率维持二季度末的水平,则其三季度可以少计提4.9亿元减值准备。

综合上述分析,个人认为,华夏银行三季度减值损失环比大幅上升并不是一种趋势性变化。其持续多年超常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很可能接近尾声,其新增不良贷款的净生成率亦有望形成回落趋势。

信息披露漏洞多多

笔者对上市公司的分析都是基于公开披露的信息,难以获得充分的数据以及所获取的信息本身的瑕疵甚至数据之间相互冲突、矛盾往往给分析带来困难,相信大多数投资人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华夏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确实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如:银行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一般计入“利息收入”项下;华夏银行则计入“投资收益”。通常银行在中期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对净利息收入、净息差、中间业务收入都作详细的分析,华夏银行的财报中则没有相应的

分析。而在季报方面,银行一般会披露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重要的财务指标,华夏银行的季报则极为简洁,投资人无法获得这些财务指标数据。

华夏银行从2009年开始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师见面会,机构投资人可以从这个会议上获得一些补充信息,但中小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会议结束一两个星期之后其公司网站上才挂出会议概要,在此期间中小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实际上,华夏银行信息披露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与同业比较上的差异,在与其历年的信息披露比较上,近年也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如2006年以前华夏银行历年财报中都披露了“表外应收利息”数据、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和比例,但此后财报中相关内容销声匿迹。

更让人困惑是,华夏银行披露的一些重要财务数据之间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读其财报和相关资料,有时宛若游走于迷宫之中。笔者在此就分析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困扰略述于下:

1 逾期信用贷款潜伏冰山?

华夏银行2009年中期报告披露,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余额为4.33亿元。令人费解的是,该公司2008年末逾期的信用贷款总额仅为1.77亿元(详见表六),即使这些逾期贷款于2009年中期全部转化为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2009年中期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余额最多也不会超过1.77亿元,那么其4.33亿元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笔者认为,一种可能是2009年中报数据锴了,那么后期披露的财报应该会作出更正,但三季报中并没有相关更正信息出现;另一种可能则是以前年度的数据错了,不排除其部分分支机构在上报数据时为了规避责任,将部分逾期信用贷款计入逾期保证贷款的可能。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数据上的变化则是公司通过自查对前期错误数据的纠正。考虑到华夏银行最近三年半已核销的不良贷款高达54.3亿元,那么,在已核销的不良贷款中可能也会有类似问题,则其历年未披露的逾期信用贷款可能以10亿元计,2009年中报所披露的4.33亿元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2 减值准备计提有两套标准?

华夏银行自2007年度财务报告开始披露减值准备组合计提数和单项计提数据,不可思议的是,在其2007年财报不同项目的注释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减值准备计提数。在第84页对贷款和垫款接行业分布情况的注释中,2006年末贷款损失准备单项计提数为3299亿元、组合计提数为26.65亿元;在第152页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注释中,2006年末贷款损失准备单项计提数为38.53亿元、组合计提数为21.11亿元(详见表7)。同一份财报对同一项目的注解在不同的页面上出现了高达5.55亿元的差异!

个人认为,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份财务报告的前后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在计算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但不可思议的是,采用不同标准计提的减值准备虽然组合计提数和单项计提数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但是二者的合计数居然殊途同归、完全一致,没有分毫差异!

3 2009年三季度究竟核销了多少不良贷款?

华夏银行网站的“2009年三季报分析师见面会”文件显示, “华夏银行1~9月份累计核销了15.95亿元不良贷款,比二季度多核销了7.29亿元”。而华夏银行2009年中报披露,上半年核销不良贷款8.66亿元,以此计算,华夏银行三季度核销不良贷款7.29亿元,但是,在该份文件的同一段落中又表示:“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共0.8亿元,清收处置11.22亿元,包括现金清收5.58亿元,核销4.71亿元。”这句话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三季度华夏银行核销了4.71亿元不良贷款。

笔者特地查阅了部分券商有关这次分析师见面会的研究报告,某券商研究报告表述为“前三季核销了15.95亿不良贷款,其中第三季核销了7.29个亿”,另一家券商则称“其中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98亿元。清收处置11.2亿元,其中现金清收5.58,核销4.71亿元,抵债0.49亿元”、“1~9月压缩25.21亿元不良贷款。其中现金清收10.18亿元,抵债1.86亿元,核销12.56亿元”,可见券商的研究报告对华夏银行2009年1―9月份以及三季度不良贷款核销数也产生了明显分歧。

4 贷款的实际收益率成未解之谜

华夏银行“2009年三季报分析师见面会”一文表示:“三季度当季,本行大口径贷款收益率4.88%,比二季度提高0.08个百分点。其中,贷款收益率5.38%,比二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票据贴现收益率0.75%,比二季度下降0.04个百分点”。以此可以推算出,二季度华夏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为5.41%、票据贴现收益率为0.79%;然而,根据华夏银行2009年中报,上半年华夏银行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含票据贴现)平均收益率4.51%、中长期贷款的平均利率也仅为5.16%(详见表8)。既然中长期贷款利率仅为5.16%(低于5.31%的一年期贷款基准贷款利率),而不含贴现的短期贷款利率在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下肯定低于中长期贷款利率,那么,华夏银行二季度贷款收益率5.47%竟然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利率5.16%,似乎难以成立,要么其中报披露的数据低估了实际贷款收益率,要么是三季度分析师见面会上的说法高估了贷款收益率,笔者想不出还有其他的理由。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商业银行 信贷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各类信贷技术中,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①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②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③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①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②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③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我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3

利润稳健增长 不良贷款双降

今年上半年,在银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存贷款利差急剧缩小的背景下,民生银行逆势而上,实现净利润73.74亿元,同比增长22.07%,年化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2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达到26.18%。

从业绩数据看,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主要基于资产规模扩张、资产结构调整以及净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6月末,民生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41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8亿元,增幅33.73%;存款总额为10,7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95亿元,增幅为36.85%;贷款总额(含贴现)为9,0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56亿元,增幅为37.30%。民生银行选择有利时机处理了海通证券的股权,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在利润稳健增长的同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到6月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78.01亿元,比去年年底下降了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6%,首次降到1%以下,而去年年底为1.20%。在不良贷款“双降”的同时,民生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也出现“双降”,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163.66亿元下降到152.78亿元,占比从2.49%下降到1.69%。

在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进一步增加,拨备余额从年初的118.85亿元增加到6月末的132.56亿元,拨备覆盖率从150.04%增加到169.93%,这表明了民生银行的经营更加稳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事业部改革成效凸显

到今年6月底,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在运行了一年半之后,成效充分显现。

从规模增长看,民生银行的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地产、能源、交通、冶金事业部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业务领域经营,仍然保持了业务规模较快发展。截至6月末,事业部存款余额2208.38亿元,比年初增加675.75亿元,增幅44.09%;事业部贷款余额2918.19亿元,比年初增加782.76亿元,增幅36.66%。存、贷款余额分别比2008年初成立时的1167.63亿元和1843.43亿元增长1040.75亿元和1074.76亿元,存、贷款增幅达89.13%和58.30%,分别比全行公司业务同期存贷款增幅高出32个和1个百分点。

从风险控制及资产质量看,得益于专业评审、分级监控、专业贷后管理等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专业化经营体制下的风险控制防线前移,虽然民生银行四个行业事业部主要业务领域的原材料、产成品价格大幅波动,企业盈利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但事业部的资产质量呈现稳定向好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比去年末下降5.34亿元和0.48个百分点。

从客户选择与风险定价能力看,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贷款平均利率5.77%,高于民生银行全行公司贷款平均利率0.18个百分点;事业部新投放贷款中,基准利率以上占比29.79%,比同期全行新投放公司贷款基准利率以上占比高出8.69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客户定位清晰,事业部新客户拓展与潜在问题客户退出进展顺利,总对总营销也取得较好效果。

在事业部改革成效显现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充分发挥分行作为区域市场主导的作用,积极开展特色公司业务,提升分行所在地的市场份额,效果明显。

零售业务双向突破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零售业务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商贷通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突破点和2009年重点业务,面向小商户、小业主的商贷通贷款今年2月份在上海首推之后,在上半年取得了良好开局。截至6月底,民生银行的商贷通贷款余额达到169亿元,占个贷余额比重14%,其中上半年累计发放商贷通贷款166亿元,占全部个贷发放量的44%。商贷通客户金融资产总计51.55亿元,户均金融资产29.90万元,同时,商贷通客户金融资产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表现出良好的派生效应。

面对今年以来信用卡市场的风险增大,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经营更加审慎。今年上半年,民生信用卡新增发卡29万张,同比减少86%。在这一情况下,新增交易额455亿元,同比增长52%;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9%;在去年就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上半年税前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281%;贷款余额127.55亿元,比上期末增长38%。截止6月底,民生白金、钻石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12万张。

机构普遍看好民生

今年上半年,看好民生银行发展前景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增仓民生银行股票。到今年6月底,易方达 5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兴业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持有民生银行2.57亿股和2.06亿股,进入了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列。平安集团则因为对深发展的投资而战略性减持民生银行的股份,退出了民生银行十大股东之列。

今年以来,众多市场研究机构纷纷看好民生银行的发展前景。4月22日,在民生银行了2008年年报和2009年一季报之后,光大证券股票研究报告,判定民生银行是2季度最有望跑赢行业的银行之一,将其放在推荐名单首位。7月17日,国金证券公司研究报告指出,海通股权的高价处置、资产质量的改善、贷款的快速增长等一系列的改变使得他们对民生银行业绩增长的信心提升。7月22日,中信证券公司研究报告指出,上半年民生银行信贷高增、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及资金市场利率回升,共促净利息收入环比高增长。在维持“增持”评级的同时,把民生银行目标价位上调到10.5元。

6月5日,民生银行了启动H股发行的公告,6月8日,中金公司公司研究报告指出,H股发行拓宽了融资平台,增加了民生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选择。招商证券公司研究报告则认为,H 股上市将为民生银行新三年战略规划奠定坚实资本基础,这对公司未来两年加快开设分支机构和贷款扩张,实现新三年战略规划意义重大,并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申银万国公司研究报告则认为H股发行将为民生银行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并且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选择H股融资方案利大于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4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目前市场上对银行业不良率的估算分歧很大,201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专门章节研究中国的“在险债务”(debt at risk)问题。根据IMF的估算,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在险债务占比14.1%,进而推导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中潜在风险贷款的比例为15.5%,对应潜在风险贷款规模1.3万亿美元(合8.2万亿元人民币)。IMF进一步假设这部分潜在风险贷款的损失率为60%,对应损失贷款规模7560亿美元(合4.9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GDP的7%。这一估算结果激起广泛反响,被部分专业人士解释为我国银行业“真实”不良贷款的下限,有的研究报告据此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至少高达15%-20%,这与官方统计口径公布的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相差实在太大。那么,中国的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究竟如何?银行潜在不良率有多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IMF的研究对于判断我国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的研究团队所作的重复性检验发现IMF的分析方法有明显的逻辑错误:第一,IMF所采用的财务数据经过处理,将投资净收益在EBITDA中扣除,导致在险债务比率计算结果偏高;第二,IMF报告将企业债务与银行贷款混淆,须知贷款只是企业债务中的一个高等级的构成部分(通常含有抵押担保); 第三,IMF忽视了不良贷款体现在债务人(企业)和债权人(银行)财务报表上的差异,银行作为债权人通过核销转让处置不良贷款之后,这部分不良贷款已经离表;但企业作为债务人所欠的银行贷款依然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存在;第四,从不同国家的数据看,在险债务比率与银行不良率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详见丁安华2016年9月22日研报《在险债务与不良贷款》)。

鉴于《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的广泛影响,以及IMF对我国银行业贷款损失的过高估计对市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正确理解银行不良率乃至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问题,这是撰写本文的出发点。

研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方法上要建基于商业银行按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审计的财务报表,讨论资产质量问题的范围比巴塞尔协议不良贷款的技术定义口径要更宽一些,包括潜在不良资产和影子银行不良资产。我们在分析时应该确定口径、明确定义,数据的采用和处理要严谨,并以各种市场指标辅助佐证。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公开数据

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银监会官方统计公告数据,其中又分为“商业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两个口径。“商业银行”数据按季度披露,包括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则是在“商业银行”基础之上增加了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数据以银监会年报的方式披露。二是上市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目前在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有16家,相比银监会数据而言,高质量和高频度的上市银行财务数据更具有分析意义。

在不同口径下,最新的银行不良率数据分别为:“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末不良率1.94%,同比上升34bps(基点);“商业银行”2016年第二季度末不良率为1.75%,季度环比持平;A股上市银行2016年第二季度末整体不良率为1.68%,季度环比微幅收窄1bp。

银行不良资产上限的估算

由于五级贷款分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从审慎原则出发,我们扩大了巴塞尔协议不良资产的口径,用“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衡量已暴露和潜在的资产质量状况。这一数据只能在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口径下可获得。

2014年至今,商业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逐季上升,2015年底商业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16万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为5.46%(其中不良贷款占比1.67%,关注类贷款占比3.79%);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加至4.76万亿元,占比达到5.78%(其中不良贷款占比1.75%,关注类贷款占比4.03%),较2015年底上升32bps(图1)。

以A股上市银行口径观察,不良贷款的暴露要更早一些。2012年以来贷款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逐步凸显。2015年底上市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06万亿元,占比5.05%(其中不良贷款占比1.64%,关注类贷款占比3.41%);2016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至3.42万亿元,占比上升至5.26%(其中不良贷款占比1.68%,关注类贷款占比3.58%),较2015年底上升21bps(图2)。

综上,以“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评价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2016年上半年末银监会“商业银行口径”为5.78%,A股上市银行为5.26%。

影子银行体系的

潜在不良贷款估算

估算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还需要考虑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规模。“影子银行”是指那些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信贷相类似的信用中介活动。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从事类贷款业务;二是监管套利,规避相应的信贷业务监管。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下的贷款指的是银行表外的贷款,例如信托贷款(trust loans)或者通过理财产品(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投放的贷款。大部分表外贷款直接或间接地与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平台相关。中国影子银行的不良贷款如同一个“黑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近来,虽然影子银行体系下的贷款已经出现逾期现象,然而由于比较罕见,刚性兑付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违约回收率(default recovery rate)很高。所以,其隐藏的不良状况尚未全面暴露。

按照商业银行表外贷款(表外理财非标规模和表内信贷类非标规模)推算,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总规模约14.49万亿元(表1)。具体包括:1)表外非标―2016年中期理财资金余额为26.28万亿元,其中非标资产占比16.54%,估算理财非标规模4.3万亿元;2)表内信贷类非标―银行体系的应收款项类非标资产规模(假设全部为信贷类非标资产)约为10.19万亿元。我们进一步假设影子银行体系的贷款不良率为10%-20%,估算其中不良贷款规模为1.45-2.9万亿元。若加上影子银行中的不良贷款,2016年中期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从1.75%上升为2.98%-4.48%。若进一步加上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商业银行最大口径潜在不良率(“不良+关注+影子银行不良”占比)将达到6.41%-7.91%。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影子银行的规模还要加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管理资产中的类贷款规模。根据2016年中期数据,信托资金投向贷款的余额为5.65万亿元;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15和11.06万亿元,其中投向贷款的比例为36.81%(2016年6月数据),估算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中信贷类资产约为9.59万亿元。合计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贷款规模为15.24万亿元,与银行体系的信贷类非标资产规模14.49万亿元相近。这证实了中国影子银行表外贷款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乃是银行提供资金,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提供通道。如果将银行资金与通道资金简单相加,计入影子银行贷款统计口径,存在重复计算,因此,不应将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类贷款投放叠加至银行表内外非标资产计算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规模。

资本市场估值隐含的

不良率水平测算

当上市银行市净率(PB)低于一倍时,意味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认为银行不良资产在穿透利润和超额拨备(即超出银监会指引的150%覆盖率部分)的基础上还将造成净资产的消耗,以此推算市场估值所隐含的银行坏账规模和不良率水平。估值隐含的不良资产规模,对净资产形成消耗之前,首先是抹平银行的盈利,然后是消耗超额拨备。

我们可以2016年为基准年份,将当年预期盈利和超额拨备全部用于覆盖坏账,再以估值计算银行净资产的消耗,换算成隐含的不良率(表2)。以A股上市银行为例,按2016年8月31日收盘价计算A股上市银行平均估值为0.87倍PB。这一估值水平所隐含的不良余额为3.6万亿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预计上市银行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8万亿元;2016年上市银行自然增长状态下的拨备余额为2万亿元。假设拨备覆盖率为150%,则2016年上市银行利润总额和拨备余额可覆盖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5万亿元;2)隐含的净资产消耗可承受的不良余额1.1万亿元;3)预计A股上市银行2016年贷款余额66.5万亿元;则市场估值隐含的不良率是5.46%。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对H股上市银行的估值所隐含的不良率进行测算。以2016年8月31日收盘价计算H股上市银行平均估值为0.68倍PB,比A股市场估值更低一些。因此,H股上市银行估值隐含的不良率也要高一些,计算的结果是7.67%。

可见,A股上市银行当前这一估值水平所隐含的不良率为5.46%,略高于上市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5.26%。而H股上市银行板块估值隐含的不良率为7.67%,处于商业银行“不良+关注+影子银行不良”占比6.41%-7.91%的上端位置。

银行不良率的未来走势

2016年第二季度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显示,不良生成率从高位回落,先行指标预示不良生成压力边际好转。如果不考虑加回核销处置的不良贷款,估算上市银行单季度平均不良生成率为25bps,环比下降19bps,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的12bps加大(图3)。考虑加回核销的情况下,我们计算2016年第二季上市银行单季平均加回核销的不良贷款净生成率(年化)环比回落7bps至128bps(图4)。二季度作为不良确认和核销的季节性高峰,上市银行单季度平均加回核销后的不良贷款净生成率(年化)延续一季度的下行趋势应更为困难,这表明今年不良生成趋势减缓。作为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和90天内逾期贷款的变化对未来不良压力有极强指导意义,2016年上半年,关注类贷款生成率和90天内逾期贷款生成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图5),披露季度数据的7家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生成率环比回落,印证银行资产质量边际向好的趋势。剔除逾期贷款生成的季节性因素,2016年逾期生成率(尤其是90天内逾期生成率)较去年同期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逾期生成情况明显改善,表明未来不良生成压力趋缓。

结论

1、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口径,中国银行业2016年中期不良率分别为1.75%,若将关注类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中国银行业2016年中期潜在不良率(不良+关注类贷款率)为5.78%。

2、影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判断。以类信贷非标资产形式存在的大量银信、银证合作及理财产品,构成中国特色影子银行体系的类信贷风险资产。基于公开数据,2016年6月末,“商业银行”口径表内自营非标资产10.19万亿元、表外理财非标资产4.3万亿元,表内自营+表外理财非标资产合计14.49万亿元。假设10%-20%不良率,影子银行体系将提升银行业整体不良率1.23-2.73个百分点。若加上关注类贷款占比,再考虑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不良贷款后,2016年中期中国商业银行业最大口径潜在不良率(不良+关注+影子银行不良)为6.41%-7.91%。

3、 我们测算的中国银行业最大口径潜在不良资产包括了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表内自营非标和表外理财非标的不良资产(假设不良率10-20%)。这一最大口径潜在不良率应被视作分析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一个视角,而不应理解为巴塞尔协议专门定义的商业银行“不良率”指标。对于上市银行而言,财务数据包含不良率均经由中国和国际(H股银行)会计准则严格审计,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我们在测算最大口径潜在不良率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偏审慎甚至过度审慎的假设,例如假设全部关注类贷款都会变为不良贷款、所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损失率为100%、所有自营非标资产均为信贷类资产、非标资产不良率10%-20%,等等。因此,上述最大口径潜在不良率应被视作为在最极端恶劣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压力测试。

4、以2016年8月31日收盘价计算(假定拨备覆盖率为150%),A股银行板块估值隐含不良率为5.46%,略高于上市银行“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合计5.26%。H股银行板块估值隐含不良率为7.67%,处于商业银行“不良+关注+影子银行不良”占比(6.41%-7.91%)的上限位置。资本市场的估值基本印证我们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测算。

5、对A股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以来不良贷款的两大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和90天以内逾期贷款好转迹象明显,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关注贷款率升幅明显下降,逾期90天以内贷款占比收缩。从加回核销处置后的不良生成率角度衡量,银行不良增速企稳甚至略有回落的迹象明显,2016年二季度加回核销后的不良生成率环比下行7bps。不良生成情况有所好转,这是全局性资产质量压力缓解的重要驱动因素。对银行业当前及未来的资产质量状况,我的判断是:存量不良持续释放、增量不良压力趋缓。如外部市场企稳,内部加大风险控制和处置不良力度,银行业的不良率有望向一个相对合理、市场可以接受的均衡点收敛。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5

1、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要写清贷户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住址、从事职业专业技能、诚信程度及与信用社业务往来信用记录等。

2、资产负债情况:详细写清贷户家庭固定资产状况具体细目、数量、平方面积、座落位置、购建时间、现价值及其它资产机械设备、名称、数量、现价值。负债情况写清贷款金额,贷款形态、欠息金额和其它负债等,计算资产负债比例。

3、家庭经营情况:写清贷户的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种植主要作物,具体亩数、产量、产值、每亩纯经济收入;养殖业总收入、头数、生产周期、周期内的产量、产值经济效益;加工业写清加工量、经济效益;外出务工收入等情况;综合评估客户全年收入状况。

4、贷款方式:属于担保方式的贷款,写清担保人基本情况与资产负债状态、分析评估担保资格、属于抵押贷款,要写清抵押物的名称,存放具体地点、数量、(房产写明座落位置结构、间数、层数、平方面积写清占地和建筑面积、附简易平面图)估价、还款的来源等。

最后调查人写出准确的意见,承担的责任。签署集体研究意见,确定第一、二、三责任人,调查人或信用社不能签署含糊不清的意见。

二、个体商户贷款调查报告格式

1、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要写清贷户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住址、从事职业专业技能、诚信程度等。

2、资产负债情况:详细写清贷户家庭固定资产状况,具体细目、数量、平方面积、座落位置、购建时间、现价值及流动资产现货、应收货款、现金、机械设备、名称、数量、现价值。负债情况写清贷款金额,贷款形态、欠息金额和其它负债等,计算资产负债比例。

3、家庭经营情况:写清贷户的家庭生产经营项目、投资规模、经营周期、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等情况,全面综合评估客户的收入状况。

4、贷款方式:属于担保方式的贷款,写清担保人基本情况与资产负债状态、分析评估担保资格;属于抵押贷款,要写清抵押物的名称,存放具体地点、数量、(房产写明结构座落位置、间数、层数、平方面积写清占地和建筑面积、附简易平面图)估价、还款的来源等。

最后调查人写出准确的意见,承担的责任。报批社签署集体研究意见,确定第一、二责任人,调查人或信用社不能签署含糊不清的意见,否则联社不予授理。

三、企业贷款调查报告格式

1、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注册资本、法人执照、法人代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年限、诚信程度、领导成员名称、技术人员和员工人数、生产的产品,注册商标。

2、企业的资产负债:固定资产分为办公管理类的固定资产,用于生产方面的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流动资产分为原材料、产成品、应收货款、现金(含周转金)逐项写清;无形资产包括土地、商标等;递延资产、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租金、装修费。负债包括银行借款、民间筹资、应付货款分项写清、银行借款写清所属行社、贷款金额、贷款形态、欠息情况。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比率。

3、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生产规模包括设计规模和实际规模、产值、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周期、产品销售形势和市场的适应前景。成本计算分别计算出生产平均成本和综合平均成本、销售平均价、产品利润、实现税利和纯利润。

4、贷款的可行性分析、资产负债分析、生产周期与流动资金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资金的分布分析、生产与销售分析,这些项目要采用比较、趋势、指标分析方式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分析贷款的风险与否,还款的保证和来源,提出负责性的调查结论、贷出与否、准贷金额、采用贷款方式(按第一项第5条写清)、贷款期限、调查人所承担的责任。

5、报批贷款信用社签署集体研究意见,按规定确定第一、第二责任人。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

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6

此前的30分钟他正醉心于那个被无数“80后”称为“仙剑奇侠传”的游戏江湖中。而就在他重新坐定的那一刻,紧张、一丝不苟的神情迅速化解了刚才的惬意。作为一名私募基金经理,他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晚间浏览最新的上市公司公告。

实际上,就在同一时间与韩江岩做功课的还有众多私募人士与投行人士,而他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兴业银行(601166.SH)2008年年报上。韩江岩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坦陈:“之所以如此重视银行股,是因为国内银行业在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后将首次接受外界全面的审视,兴业将开启银行系年报的序幕。”然而,这个夜晚让他和许多同行们都感到郁闷。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定于2009年3月17日披露2008年年度报告。鉴于公司董事会认为年度报告中有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论证,年度报告无法如期完成,公司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变更至2009年4月28日披露。”上交所晚间信息如此显示。

要命的净利差

但是与郁闷的韩江岩相比,各机构却在数小时后纷纷发表了研究报告。

高盛亚洲作为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对即将公布年报的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股票评级从“抛售”提高至“中性”。随后其分析师又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调高了13家A股上市银行的目标价。

瑞银则在报告中将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目标价从2.32港元微幅上调至2.46港元。

然而与外资投行的乐观不同,国内私募界与投行人士仍趋于谨慎。

按照韩江岩的观点:“相对于1月份企业存贷款严重背离的现象,2月份的数据出现了明显好转,迅猛增加的企业贷款已经开始进入实体经济,进行部分信用创造。信贷规模增长驱使各银行短期经营好转,但对于长期投资价值不具有实质性意义。”韩江岩强调:“2009~2010年国内银行业依然会面临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的周期。”

的确,自2008 年3 季度以来国内银行业经营已然显现由盛转衰的信号。尽管此前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0%,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但4季度国内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下滑,全年盈利增速也由中期的69%和前3季度的53%继续放缓至33%(记者注:其中4季度单季利润环比大幅下降58%)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金公司行业分析师在解读时认为盈利下降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银监会对拨备覆盖率130%、150%(记者注:监管部门此前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30%,中小银行这一指标则应达到150%。)的要求令各银行在4季度大幅计提坏账准备金,预计额度为915 亿元人民币,而前三季合计计提仅1000亿元左右。

其二,2008年9月以来,中国突然转入降息周期,短短3个月时间里,存贷款基准利率大幅下降216bp。这令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净息差压力。

其三,2008年3季度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一轮快速上升,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4季度单季新增近100亿元不良贷款。

对此,平安证券一位金融分析师在MSN上与记者交谈时进一步予以佐证。

按照他的说法,从2009年1~2月份的数据来观察,2009年银行业的状况会比2008年更艰难。主要原因是,从2008年11月份以来启动的信贷高速增长,银行业的净利差在直线下降。从平均水平测算,2008年11月份在2.5~2.6之间,12月份在2.3~2.4之间;2009年1月份处于2.0~2.1之间,2月份则降至1.8~1.9之间,这个净利差的下滑速度相当之快。而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多元化有限,主要还是净利差收入模式。

“因此,银行业的盈利压力会在2009年加大,信贷的高速增长还不足以弥补净利差下滑带来的利差收入减少。”该分析师如此强调。

高增长预埋后遗症

事实上,信贷的高速增长近期以来一直为业内人士语及最多的话题。长城证券的研究员胡艳妮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前几个月所发放的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政府相关的项目,未来如政府项目告一段落,银行信贷增长更多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复苏情况。如果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未能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经济能否最终复苏尚需观察,而实体经济的复苏决定着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进一步的信贷需求。

“综合来看,前期贷款的迅猛增长态势在未来恐难持续。”胡艳妮直言她的判断。

的确按照央行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但人民币各项存款也增加了1.65万亿元,而且后者大幅超出前者。

对此,中金宏观组的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显得极为谨慎。按照他们的判断,宏观经济2009年不是底,产能过剩和海外需求的疲弱将抑制中国私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因此2010年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这为银行业2010年以后的资产质量埋下隐忧。

此外,目前新建政府项目的盈利能力也值得怀疑,相应的新增项目贷款可能在2~3 年后陆续暴露风险。根据2003 年央行的一项调研,津、晋、冀、蒙等省市自治区1998~2002 年国债配套项目贷款的不良率为2.4%,关注类贷款比率为18.2%;同期山西的国债项目贷款关注类占比达到14.6%,湖南岳阳类似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合计达到40%。

“因此,我们对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仍持谨慎态度,预计上市银行2010 年不良贷款可能“双升”:余额上升38%(加回核销后增加50%),不良率上升37bp 至2.3%。”该研究员指称。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7

近日,尽管兴业银行公布了净利增幅近8成、每股收益高达1.31元的优异中报,但在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国内房地产行业深幅调整的大背景下,公司高比例的个贷业务(尤其是房贷业务)和逾期贷款的增长无疑更引人注目。

兴业银行已将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鉴于次贷危机的严重危害,兴业银行未雨绸缪之举或将成为市场观察国内银行业走向的一大窗口。

近日,兴业银行了2008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63%;净利润65.44亿元,同比增长79.65%;每股收益1.31元,净资产收益率14.91%。

截至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9169.64亿元,较年初增长7.71%;资本充足率10.85%,核心资本充足率8.49%,基本符合监管要求。

尽管业绩增长,但兴业银行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其房贷业务已提前拉响了警报。

房屋贷款占比高

贷款利息是兴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公司贷款利息收入178.76亿元,占业务总收入比重为64.36%,比上年同期增长41.45%。

公司主要向自然人、制造业、房地产业提供贷款。截至6月30日,这3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336.96亿、787.17亿和631.13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30.28%、17.83%和14.29%。

而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又占了公司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报告期末,公司对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余额为1162.0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9.96亿元,增幅约为5.44%;加上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公司涉及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的贷款约为1793.1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0.61%。

激进经营房贷或成隐患

中金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国内前10大城市房价下跌10%,GDP增速将下降到9.5%,上市银行不良余额将增长19%,不良贷款率将上升14个基点。随着断供传闻的涌现,而深圳房价平均跌幅已超过30%,房价下跌10%的判断似乎显得保守了。

分析人士指出,兴业银行个人贷款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比例过高存在较大风险。如果房地产行业调整持续较长时间,可能引发地产商资金链断裂和个人客户的断供潮,银行会面临较大的坏账压力。

虽然公司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为46.02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不良贷款率1.04%比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但激进的经营策略仍是公司稳健经营的一大隐患。

逾期贷款出现上升苗头

另外,公司上半年存款总额为5341.45亿元,比年初增长5.69%;贷款总额4415.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4%;存款增速低于贷款增速。这对兴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形成挑战。存贷比74.53%,略低于75%的监管线,反映出公司吸储能力不足和资产业务扩张过快。

虽然公司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但逾期贷款却比年初大幅上升。截至6月30日,公司逾期贷款总额58.4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56亿元;其中逾期1~90天(含90天)22.9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37亿元。公司贷款业务风险初现端倪。

此外,由于银银平台、第三方存管等业务拓展情况良好,同业核心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公司同业业务成为中报一大亮点。1~6月公司存放同业收入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223.29%。

公司将针对隐患展开措施

针对公司贷款业务的隐患,公司董事会表示,将把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加大信贷资产存量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和‘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比重;调整优化负债业务配套政策,多渠道增加负债来源”等措施。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贷款管理五级分类问题建议

贷款五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比四级分类能更真实、准确地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是加入WTO后应对中外资银行竞争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有助于农村信用社发现其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最终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逐步使农村信用社实现向现代化金融企业过渡。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在实行新的贷款分类方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

一、难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行五级分类后,不同类别的贷款将按不同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可能会增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额度,近而影响到信用社的利润。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是担心贷款五级分类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不良贷款的比例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发生变化。对此,农村信用社在申请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的工作中,对能否达到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的条件有所顾及。二是担心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会计提更多的风险准备金,增大成本,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三是找捷径划转。有的信用社只是简单分块划转,将四级分类的正常类贷款划分五级分类的正常、关注类贷款,将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直接划转为次级、可疑、损失,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没有变化。四是留余地达标。有的信用社领导为今后的任期“打基础”或应付上级的考核,而有意识地减少或增加不良贷款额,从而达到调高或调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

(二)信息资料不到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失真,信息收集难度大。目前许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全、报表不齐、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农村信用社依据企业的假报表进行分类,影响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是多、小、散、乱。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短期农户贷款笔数多、额度小。由于农户分散,点多面广,信用社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信息资料。很难让农村信用社摸清和掌握农户的底数,直接影响了分类的准确性。二是残、漏、空、缺。有的信贷档案残缺不全,缺少借款人、担保人有效证件,缺少贷前调查、贷后检查报告,贷时审查流于形式,漏签、漏章等情况。部分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仅仅签订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等要件,对企业其它资料如财务分析、会计报表等重要信息没有完整搜集,有的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没有会计报表;有的没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贷款使用情况而不能形成贷后调查报告;有的为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时遗留问题;甚至有的不良贷款档案几乎为空白档案,根本无法取得有价值的信贷信息。

(三)划分标准不到位,贷款分类可操作性不强。贷款五级分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一偿付能力、抵押品、管理层水平、市场分析等情况,但由于五个类别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相邻类别的标准缺乏明显的区别,信贷管理人员分类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加之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的大量信息无法录入,不利于机构间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亟需一整套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贷款分类方法和操作规程的评估框架,以及借鉴国际惯例和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小额信贷、消费信贷、助学贷款等风险特征的贷款分类指引。阐述对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农村信用社开展五级分类工作的程序和标准,还要有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以满足具体工作的需要。

(四)人员素质不到位。四级分类主要以期限为判断标准,是一个静态管理过程,而五级分类以风险为判断标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开展贷款五级分类需要做大量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定性分析,它要求信贷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财务知识和专业素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很难适应“五级”分类的要求,缺乏综合的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不能掌握,从而对“五级”分类中的各种认定表中的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及担保分析不能做到准确、全面的分析。而且,基层信用社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从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短时间内很难正确把握和适应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要求。

(五)外部环境不到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社会信用状况欠佳、管理体制不顺,财政、会计和税收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二、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是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的重要措施, 从农村信用社发展大局出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全局与局部的利益关系。二是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在金融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解决农村信用社深层次的矛盾,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艰苦的过渡过程。在过渡期内实行“双轨”制,不会影响中央银行的票据兑付工作和一些风险监测指标实质性的变化。三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减少和避免贷款分类的随意性。

(二)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成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小组,拟订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分工,落实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组织上保证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业务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队伍,带动全体员工提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确保分类工作的质量。

(四)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尽最大可能弄清楚农户和企业的基本情况,准确调整、计算有关财务指标,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上一篇:营销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