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研判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2 06:28:12

社区研判报告

社区研判报告篇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不断凸现,行政争议呈现增多的趋势,且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否预防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县(区)政府与人民法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理念,建立完善工作联系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和行政争议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解决行政争议工作制度。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要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特点的互动和保障机制。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政府与同级法院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法院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遇有重大行政争议案件,应随时召集会议研究协调。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通报全市年度行政复议应诉和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研究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适用法律法规有关问题;研究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协调行政审判中的重大复杂行政争议案件,协调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互相衔接中的有关问题。各有关部门应按联席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认真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建立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机构之间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市、县(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机构要经常向政府法制机构通报日常行政审判监督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市、县(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要经常向法院通报阶段性行政复议应诉等政府法制工作情况和行政执法动态。不定期召开行政审判和行政复议应诉方面的工作联系会议。定期交换有关资料,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互通与共享。对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行政案件,政府法制机构每年应当选择其中典型案件,有计划地组织相关行政领导和行政执法人员到法庭旁听,并在庭后组织有关人员与法院审判人员就案件进行交流探讨,分析研究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市、县(区)人民法院要精心组织好庭审旁听,发挥行政案件庭审的宣传和指导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从年起,凡以市、县(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市、县(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责人应代表本机关出庭应诉,对案情重大,情况复杂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亲自出庭应诉。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要做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行政诉讼应诉技能。行政首长确因特殊事由无法出庭应诉的,也可以委托本机关法制机构或法律顾问参加诉讼,但必须主动了解案情、过问应诉情况,不能将案件全权委托。

四是建立行政复议应诉情况报告制度。从年起,市、县(区)政府行政复议职能部门应在行政复议案件审结后15日内,将行政复议情况向本级政府法制机构书面报告;行政复议申请人向政府部门的上级业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作为被申请人的政府部门应及时将行政复议情况书面报告本级政府法制机制。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审判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时,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下达行政复议建议书和司法建议书,提出整改建议。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建议和司法建议,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对整改不及时和没有报告整改情况的,由市、县(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写出书面检查。

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典型违法案件应当在所属单位予以通报,进行警示教育,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机构要将各类典型案件收集汇编成册,印发各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开展学习教育,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解决。

三、确保违法责任追究制有效落实。

社区研判报告篇2

一、大力推进巡回审判法庭制度。

范战捷同志在担任行政庭庭长期间,不断地研究行政审判实务,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审判经验,提高行政审判的技巧,使卫东区行政庭的审判工作走在了全省其他法院的前列,被省高院授予“20xx年度河南省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响应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号召,通过学习马锡五的审判方式,领会马锡五审判的精神实质和走出法庭、面向群众的审判方式,使卫东区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巡回率达到了35%。这巡回法庭的这种审判方式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改变了行政审判的工作方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20xx年5月份,在东工人镇的一次巡回开庭中,范战捷同志带领行政庭审判人员冒雨前往纠纷发生地进行现场开庭。当大家认为雨下得这么大会影响开庭,法院人员不会来了的时候,他们却打着雨伞,浑身湿漉漉的出现在群众面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让行政争议纠纷的双方都很受触动,这起行政纠纷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二、不断加强法院的调解工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今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调解年,范战捷同志带领行政庭全面推行行政协调工作,促进行政案件的协调解决:

1、20xx年3月,行政庭受理了一起涉及数百名农民国土管理机关的行政案件,该案在受理之前,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急于开展工作,缺乏与被征地人员的沟通,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曾引起数十人赴京上访,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河南省电视台对此争议进行了报道。案件受理后,范战捷同志组织合议庭人员,驱车数百里,深入到鲁山深山区,进行实地勘验,并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接触原告方当事人,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纠纷产生的经过,并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想法设法促进该案的妥善解决。经过大量的工作,当地政府以及市国土管理部门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违法之处,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思路,最终原告方与政府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方撤回了行政诉讼,最终使这一起赴京上诉涉访案件稳定在当地,避免了不稳定因素的滋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起到了稳定社会的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为了进一步推动行政审判中的协调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范战捷同志根据调解年的活动宗旨和目标制订了《卫东区人民法院行政庭调解巡回审判工作细则》,在该细则中详细地规定了实施的步骤、方式、时效和纠纷的最终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内容详细,程序严谨。在该细则中体现了效率和公平并重,程序和实体并存的活动实施细则,以利于本院行政审判中调解工作的开展。行政庭的审判人员在行政案件调解中,严格贯彻此原则,并依照活动实施细则的程序进行行政纠纷的调解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该工作细则上报到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到了上级法院的好评,拟在相关法院推行该工作细则。

三、学术研究与实务审判齐头并进,交相映辉。

范战捷同志在长期的行政审判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审判经验,但是他没有固步自封,不仅仅停留于实务方面的工作,而是从行政理论研究的高度来指导具体的审判工作,并积极地进行学术探讨。他不仅在实务方面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研究、分析,而且范战捷同志还带头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并提供了行政学术研究的平台,如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公民与法》、河南法制报等一些省级的学术期刊和刊物,让行政庭的人员进行不断的交流,并经常鼓励其他人员积极向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争鸣园地进行投稿,截止今年6月份,范战捷同志已经在省级学术期刊和刊物上发表了3篇文章,并带领本庭人员进行了课题组研究。

四、进行异地考察、交流,并邀请上级法院的法官进行审判工作指导。

他采取的始终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式,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行政审判经验。20xx年河南法制报刊载了鄢陵县法院在党委的支持下,与政府相关部门搭建行政纠纷协调平台的经验,范战捷同 志敏锐的发觉此方法在当前解决行政纠纷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是一个妥善的方法,很快和法院主管领导汇报沟通后,带领行政庭人员东去鄢陵法院。实地取经,拜师学艺,并很快结合卫东区行政审判的特点,逐步搭建本区涉及行政案件协调机制。为了进一步丰富行政诉讼、行政非诉执行的工作方法,他还随同中级人民法院的相关领导到洛阳中级人民法院、平顶山汝州法院进行调研学习。他在总结数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外地法院,写出了考察报告,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行政审判、加强行政管理的数条建议和自己的看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这些做法拟在卫东区和其他同级法院推行。

他还定时邀请上级法院的法官就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指导和学术上的探讨,引起了浓郁的理论研究氛围,促进了行政审判实务的理论指导。

五、大力宣传行政诉讼法律知识。

范战捷采取不同的形式宣传行政诉讼法律方面的知识,采取了巡回审判、到企业内部行政法律知识培训班,听取人民群众对行政审判的呼声,拉近辖区人民与行政审判的距离。范战捷同志深入厂矿社区宣传行政诉讼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在八矿专门对他们矿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行政诉讼方面的知识培训,送法下乡使普通民众接触到行政法知识。

社区研判报告篇3

【关键词】社会调查;证据性;鉴定意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已将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纳入其中。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调查主体多样、关联性较弱、内容专业性不强、相关诉讼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在肯认该制度价值的前提下,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提升其证明力,以诉讼证据程序规范运作。

一、社会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倡导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工作制度。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类似的相应规定。[1]不过,当前的该制度规定较为粗糙,缺乏可操作性。

(一)调查主体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公、检、法都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主体,但控、辩、审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相关事实及分析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控方指控犯罪的职能很可能影响调查报告内容的客观中立性。尤其对自诉案件而言,问题更为明显。法院过多介入调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被置于利益博弈的一极。辩护方能控制的社会资源相对有限,能否顺利地开展社会调查存在一定障碍。

(二)报告内容问题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制作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例[2],调查报告分为涉案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平时表现、涉罪后表现以及管教条件及措施五大部分。内容包含了对未成年被告人有利和不利的内容,不同内容对犯罪事实认定、量刑判断具有不同影响。报告内容主要由未成年被告人的近亲属、社区组织人员等提供,缺乏人身危险性因素的专业性评价,不符合量刑的规范化目标。

(三)诉讼程序问题

现行相关规定仅为缺少可操作性的倡导性规定,对调查报告的采信、质证等核心制度处于真空状态。更重要的是,相关规定未将调查报告列为法定证据,容易令其成为法官恣意的工具。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性分析

案件审理时,一般仅将调查报告作为参考依据。而事实上,其作用有所超越,这不仅存在于量刑阶段,甚至在定罪阶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益将其作为证据之一种在审判程序中予以规范。

(一)证据关联性分析

一个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应具备实质性和逻辑上的证明力。[3]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需要三个连续的推论:一是从证据性事实(证据提出者主张的证据事实)得出推断性事实(依据证据事实进行推断得出的事实)。二是提炼出要素性事实。三是符合法定要件事实。[4]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价值定位在于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犯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确有必要对其家庭环境、平时表现等情况(证据性事实)进行全面调查,据此得出关于犯罪原因、人身危害性以及社会危害性的意见(推断性事实),进而提炼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性事实,为从轻或减轻处罚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调查报告与案件具有关联性。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科学专业性分析

对报告的认定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对未成年人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各方面事实的考察,作为判断未成年人人身危害性等因素的第一层次。然后,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知识或其他类似的方法,对未成年人心理进行诊断,做出未成年人人身、社会危害性的专业性评价。最后,由法官从报告中提炼出符合法律规定要件事实的相关要素。

而司法中往往将上述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予以割裂,一种倾向于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调查;一种倾向于运用医学、心理学等知识,弄清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行为与生理精神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5]实践中,往往将前者用于对过往经历的调查,而将后者用于对未来行为的影响。社会调查与心理干预两种制度被人为区分,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对调查报告法律属性的定位。融入心理干预能提高调查报告的专业性,可将调查报告归为“鉴定意见”这一证据类型。

三、社会调查报告在审判中的程序完善

由于调查报告内容大多涉及个人品格,容易对他人产生晕轮效应,影响裁判公正。所以规范调查主体和质证程序既能降低司法成本,又能防止不公。

(一)规范报告制作和评判两个方面。制作方面,公、检、法应限于报告制作发起人的身份,由社会团体组织或社区基层组织具体负责形成报告中的事实主体部分。评判方面,不宜由审判机关直接进行法律评价。应整合心理干预制度[6],引入专家评价,增强调查报告的证明力。

(二)消除影响公正裁判的“晕轮效应”。一是区别对待报告内容。因报告内容涉及个人品格、性格特征等不具有直接证明力的事实,采纳该类证据易产生偏见,特别是针对被告人的不利证据。因此可通过以下方法修正:(1)用以证明犯罪的不利证据,如仅以被告人的个人品格、性格特征等不具有直接证明力的事实为内容,则不得采信。(2)差别对待有利和不利证据的证明标准。如良好的品格证据,证明标准只要达到“优势证据”即可,而不利的品格证据,则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7](3)限制调查报告中对未成年被告人不利证据的提出时间。将其严格限制在量刑阶段提出。相反,放宽反映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良好内容的提出时间,在定罪、量刑两个阶段均可提出。

(三)完善庭审质证和证据采信程序。量刑阶段,可由得出报告结论的专业人员宣读社会调查报告,双方对报告进行质证。证据采信上,若其证明会导致不公正偏见、混淆争议时,则法官应不采信该证据。

四、结语

未成年审判中引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实质上是在量刑时考虑罪犯的品格,帮助法官准确认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从而对罪犯科以合适的刑罚。司法实践中已有运用之实,但规范笼统难以确保该制度的功能发挥。当务之急在于尽快明确调查报告的证据性,通过规范证据程序来将该项制度导入正途。

参考文献:

[1]参加《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条、《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10条.

[2]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率先在未成年刑事审判中探索社会调查制度的运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第二版),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9页.

[4]【美】罗纳德・艾伦等著:《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张保生、王进喜、赵滢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158页.

[5]罗芳芳:《的证据学分析》,“证据科学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

[6]心理干预是指,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引入社会专业理念,运用心理学原理、技术和方法,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评和辅导,了解其当前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为法庭教育、恰当量刑提供参考.

社区研判报告篇4

--天津市##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

天津市##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一是个年青的,充满朝气的集体,也是一个光荣的,深受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集体。这个审判庭共有审判人员11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多年来他们立足本岗,奉法为公,曾多次荣获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等荣誉。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年青人以发展的机遇,一批审判人员相继当选法院系统的先进个人,立功受奖。他们坚持弘扬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举措,努力创建学习型文明庭室,不但为辖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发挥经济审判职能,确中司法的公正与高效。

2004年,我们审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631件,为企业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我们在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的同时,多次走访民营企业,对涉及的各类经济纠纷的特点以及企业在经营中存在问题等建立台账,实行一厂一策,帮助企业改制,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我们慎重审理涉及重点工程的农村楼房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纠纷、金融借贷纠纷、国有、非国有企业的破产还债、以及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为平息社会矛盾,做好稳定工作尽职尽责,殚精竭虑。

二、廉洁务实,作司法为民原则的实践者

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是落实司法为民最具体的体现。2004年,我们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十面,感谢信五封,这是所有审判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公正、严格执法获得的丰硕成果。有一次,一名外地当事人感激万分的给我们送来一面写有“道德高尚,司法为民”的锦旗,他是某案件的被告方,原告方是本地企业,后向我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送达法官依法冻结了被告在银行的十余万元存款,原告方以为这场官司必胜无疑,而被告方深恐法院会保护本地企业而找到主审法官拉关系,主审法官向其讲解了我们的制度和原则,表明必定会依法办案从而打消被告方的顾虑,庭审中,原告方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最终被驳回了诉讼请求。宣判后,原告方认可了我们的工作,被告方更是欣喜万分,都表示公正的审判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他们对法制的理解从那一刻起也获得了新生。

司法为民还体现在我们扎扎实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上,我们经常性的深入到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讲课、座谈,大力开展法制共建活动,对于企业改组改制等难点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对于企业诉讼中常见的几类合同纠纷进行分类研究。众多企业的经营者和业务人员都在与我们的交流中获益匪浅,并赞赏这种深入群众的作法,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三、为有效的防止案件加强调研,创新举措,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的审判人员对当前执法环境都有深刻的认识,有效的防止案件是我们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环节制度,将防范措施落实到审判的流程之中,实行预测,对已出现的案件进行登记、上报,对来访者进行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对于容易引起严重上访的案件寻求政府的配合,综合、系统的解决问题。2004年10月,为慎重处理集中各种社会矛盾的破产案件,就##油田某公司破产还债案件,我们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邀请区委主要领导、##油田主要领导成立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汇报案件的情况,对如何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听取领导意见,消除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

四、加强学习型庭室建设,培养专家型法官人才

我们尽力营造学习氛围,创新学习理论,挖掘自身潜力,把审判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发挥审判职能,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我们一方面鼓励干警读书学习,在业余时间集中精力钻研业务,不虚度时光,不贪图玩东。我们为大家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丰富阅读,以法学理论和审判业务书籍为主导,辅之以政治、历史、文学、科技、金融等各学科知识,积极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以求共同进步。我们开创法官论坛,结合审判实践,确定若干论题如“民营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适用举证规则的若干问题”等,大家一起收集资料、整理案例,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座谈,广泛深入的进行调查与研究工作,形成可以用于指导审判实践的调研成果。我们成立了经济审判的理论研讨小组,积极发挥研讨小组的作用,使大部分疑难复杂案件,通过理论小组的研讨正确把握定性。通过学习和总结,我们规范了“通知类”法律文书写作格式,加强了对证据原件保护的研究,这些理论成果均被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所采用和推广。

我们成立了青年文明执法示范岗,召开优秀案件观摩庭,年青人在一起互相介绍经验,我们提出让每位同志制定具体工作目标,鼓励大家争当先进,展现自我。我庭审判员刘勋同志业务功底深厚,是我院唯一经严格考核评定为审判长的法官,有着丰富的审判经济,是庭内的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担当着大部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任务。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实践,他的案例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采用。我们还有全区十佳公务员,与疾病作斗争的年青的审判员刘东勇同志,平均审限仅为二十四天的窦洪武法官,和有着丰富调解经验,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吴庆强同志。

社区研判报告篇5

一、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对社会治安影响较大。未成年人犯罪已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三大社会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2008年全国法院判处未成年罪犯88312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10.85%。(1)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信阳市两级法院2005-2008年判处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例,2005年判处未成年罪犯267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12.07%;2006年判处未成年罪犯187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11.59%;2007年判处未成年罪犯191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10.79%;2008年判处未成年罪犯231人,占当年全部刑事罪犯总数的11.09%。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对该类群体的犯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予以矫治。由于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因素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目的、方法、后果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内在本质全然不同,对他们的司法处理也不能照搬成年人的模式。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执法也不可过苛,不能把法律变成使人民动辄得咎的罗网。在考虑法律正义的同时也应当有慈悲救人之心,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2)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刑事实证学派将犯罪原因归结为犯罪人自身、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认为刑罚的目的不在于惩罚犯罪人,而在于矫治犯罪人,使之改恶从善,复归社会,认为刑事政策主要应以特别预防为目的,应依照犯罪人恶性程度的差异以及犯罪具体原因的不同,落实刑罚个别化原则。(3)对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惩罚打击只是手段,保护教育才是目的。国外司法机构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普遍遵循“保护处分优先”的原则,即将刑事处分作为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后手段。为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效预防、矫正未成年人犯罪,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建立一整套不同于成年人的审判和执行的特别司法制度。这种制度设计,应突显“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体现教育、保护和适度惩罚的职能;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及成长特点,赋予犯罪未成年人更多的诉讼权利及保证实施的措施;制度设计更为灵活多样、缓和宽松,满足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实践的需要。

实践中,一些法院也探索适用特殊制度依法矫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例如,北京市丰台区法院于2006年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南京市司法机关于2005年首创暂缓起诉制度和暂缓判决制度,广州市自2006年始实施社会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金不换工程”,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于2006年出台了《“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实施办法》,以激励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上海市综治办等8家单位于2007年共同制定了《关于对违法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实行考察教育制度的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施行,(4)等等。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均收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因此,设立未成年人犯罪诉讼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二、社会调查制度

犯罪人格理论认为,对未成年人判处刑罚应探讨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根据犯罪行为及罪犯的人格形成过程和复归社会的可能性大小来决定刑罚。(5)法国著名刑法学家安赛尔认为,为了正确处理案件,法官必须了解他负责审理的犯罪人。为此,必须对犯罪人的人格进行调查,调查应从“社会、医学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务必使对犯罪人的处遇与其人格相符合,便于其尽快地复归社会。(6)社会调查制度在一些关于未成年人的国际公约中普遍得到确立。《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以下简称《北京规则》)第16条规定,“所有案件除涉及轻微违法行为的案件外,在主管当局作出判决前的最后处置之前,应对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或犯罪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查,以便主管当局对案件作出明智的审判。”英国《2003年刑事司法法》也规定:“法庭在判处监禁刑、社区刑时必须获得判刑前报告,法庭有责任获得并考虑判刑前报告。”(7)

在我国,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法庭作为量刑参考,乃司法实践探索的结果。2006年北京市丰台区法院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实践中我国的社会调查,主要是针对那些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有可能被判处缓刑的刑事案件被告人。调查的组织者一般为司法行政部门,调查的内容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家庭和邻里关系、单位表现、社会交往等情况。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公众关于被告人的评价意见的记载,是公众参与司法的新途径,体现了司法民主。实施社会调查制度,有利于调动相关司法部门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矫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局面,促进社会和谐。

但是,司法实践中适用社会调查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依据问题。对于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有可能适用缓刑的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实行判前社会调查,这仅是司法部门的一种实践探索,现行刑事诉讼法尚未对此作出规定。司法解释的少许规定也较原则,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社会调查实施的程序以及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程序,实际操作上随意性较大,不够统一。第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真实性问题。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的出发点是保证量刑的公正性,但是,量刑的公正要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准确性为前提。如果这种社会调查报告为部分人利用,内容不真实,必将会影响量刑的公正性。(8)

针对上述不足,应立法规范社会调查制度,明确社会调查制度的性质,调查的主体、调查的对象、内容以及适用的案件范围等内容,在赋予社会调查法律依据的同时,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真正发挥该制度的作用。

其一、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报告为刑事审判中的道德调查, 是量刑的参考因素, 不影响定罪。故不应把调查报告当成判决内容,否则庭审也失去应有的地位。被告人在案件中的行为仍是案件评判的主要依据。

其二,调查的组织者与制作主体。调查的组织者与制作者为受案法院平级的司法行政机关。从事庭前调查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广泛性,可以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机构人员、人民陪审员、以及心理专业人员、志愿者等组成。调查者一般不少于两人,并且应当全部出庭。调查报告的具体组织人与制作人适用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

其三,调查的对象、内容。调查的对象包括被告人的邻居、同事、单位领导、居委会或村委会负责人等熟悉被告人的人。调查的内容应分清案件轻重程度,来考虑调查的范围及详略情况。对情节轻微,以及过失犯罪等明显适用缓刑的案件,可以简化调查模式;对量刑刑期在三年以上,可能判缓,以及可能存在争议的案件形成详细的报告,主要针对罪犯的个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被告人的家庭结构、性格特点、社会交往、工作情况以及案发后表现以及被害人的相关意见等多方面。(9)从而分析出未成年罪犯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于调查结束后形成书面意见,为对罪犯的量刑、矫正、帮教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其四,调查适用的案件范围。社会调查报告适用案件范围主要为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刑期在三年以上,具备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可能判处缓的案件,也适用社会调查制度。案件审理中若审判人员认为量刑需要社会调查报告的,可以通知司法行政机关制作报告。检察人员、被告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诉讼人、辩护人认为本案需要制作社会调查报告的,可以向法官提出申请,由法官决定是否进行社会调查。

三、暂缓判决制度

暂缓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经开庭审理后,根据其所犯罪行和悔罪表现,暂不判处刑罚,而是作出延期判决的决定,让其继续就业或就学,对其进行观护帮教,考察期满后,再根据原犯罪事实和情节,结合被告人在考察期间的表现予以判决的法律制度。(10)实践证明,暂缓判决制度既能对未成年犯罪人起到惩罚作用,又能对其起到教育、挽救之功效。

暂缓判决是对现代西方国家观护制度的借鉴。1974年颁布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少年刑法》第27条规定,“审理少年刑事案件,根据侦查的材料,不能确有把握地断定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否已造成非判不可的危害时,少年法庭的法官可以判定少年被告人有罪,但是判刑的决定在确定的考验期内暂不作出。在考验期限内,少年被告人由任命的考验期监督人进行监督和观护。如果该少年被告人在考验期间表现不好,法官可以对其随时宣布刑罚判决,并且不许缓期执行。反之,如果该少年被告人在考验期间真诚悔改,表现良好,犯罪倾向已消失,法官则可撤销原判。”(11)

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也探索适用暂缓判决制度。2004年12月17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对4名被指控犯抢劫罪的未成年刑事被告人宣读了《暂缓判决决定书》,4名被告人获得了3个月的考察机会,如果在此期间表现良好,4人可获大幅减刑,甚至可以“定罪免刑”。最终,4名被告人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减刑,该制度的施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实践中暂缓判决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不统一。一些法院对暂缓判决仅适用于未成年人,有的则扩大到在校大学生,还有的适用于轻罪犯罪嫌疑人。其次,暂缓判决的适用条件不明确。由于刑事诉讼法律对适用暂缓判决的案件类型、法定刑以及犯罪情节轻重等问题没有明确地规定,实践中不同法院掌握暂缓判决的适用条件不统一,有的过严,有的又偏宽。再次,对暂缓判决考察方法的设计不科学,随意性较大。有的法院作出暂缓判决决定较随意,只是让未成年人回到社会,一放了之,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考察方法,不能有效地对考察对象予以必要的监督、检查,因而其做法有放纵犯罪的嫌疑。

在我国推行暂缓判决制度,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立法规定暂缓判决的内容、性质和适用条件,赋予暂缓判决法律依据。在刑法中规定“对未成年被告人单独宣判有罪”的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未成年被告人暂缓判决中犯罪认定判决和刑罚裁量判决分开。第二、统一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和条件。适用暂缓判决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适用对象为已犯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刑;共同犯罪中,系从犯、胁从犯或被教唆犯;不是累犯,犯罪情节轻微,平时表现良好,且认罪态度好,人身危险性不大;愿意接受社区服务考察;具有家庭监管条件等。第三,建立科学的暂缓判决考察制度。作出暂缓判决决定后,应对未成年被告人建立考察制度。由社区矫正机构下设的专职考察部门制定考察帮教计划,并对未成年犯建立考察评议档案,负责对少年犯进行教育、管束,在考察期届满后对暂缓判决对象作出综合评定报告。法院在考察期满后,应开庭听取法定人、辩护人、公诉人的意见,结合考察部门提交的考察评估报告,分别作出判决,对考察期表现良好、确认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被告人,应当适用缓刑;对犯罪情节较轻、暂缓判决考察期表现良好的未成年被告人,可以适用免刑;对于极少数表现不好的暂缓判决被告人,按其原犯罪事实和情节判处实刑。(12)最后,规范暂缓判决书的制作。一般而言,暂缓判决书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判决被告人犯有何罪以及拟判处的刑罚;②规定考察期限,期限一般为为1—2年,期限由犯罪情节轻重决定,并决定“社区服务令”内容;③写明如果被告人在考察期间如果其表现符合“社区服务令”要求的,将免刑、减刑或者缓刑判决,具体刑罚种类和刑期待考察期结束后最终予以判决。

四、非刑罚处置制度

现代刑法理论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追究,目的应当重在教育挽救,而非惩罚报复。英国法学家莫里森在《少年犯罪人》一书中论述道,监禁会将一个天真的少年犯罪人变成一个顽固的、习惯性的犯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监禁,监禁机构和自由社会差别极大,它不可能交给少年犯罪人在自由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方式。(13)虽然该论断有些片面,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对未成年人犯罪予以非刑罚处置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较多国家淡化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的观念,而代之以保安处分和教育处分等非刑罚处理方法。国际人权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儿童权利公约》第40条第4款规定:“应采用多种处理办法,诸如照管、指导监督令、辅导、察看、寄养、教育和职业培训方案及不交由机构照管的其他办法,以确保处理儿童的方式符合其福祉并与其情况和违法行为相称。”《北京规则》第18.1要求:“应使主管当局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使其具有灵活性,从而更大限度地避免监禁。有些可以结合起来使用,这类措施包括:a、监管、监护和监督的裁决;b、缓刑;c、社区服务的裁决;d、罚款、补偿和赔偿;e、中间待遇和其他待遇的裁决;f、参加集体辅导和类似活动的裁决;g、有关寄养、生活区或其他教育设施的裁决;h、其他有关裁决。”(14)

我国刑法对非刑罚处理方法规定在该法第37条、第17条第4款等条文之中,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方法,即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建议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责令父母或监护人严加管教,收容教养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上几种非刑罚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实现教育未成人的目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非刑罚处理方法缺乏系统、专门的规定。如前所述,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规定于《刑法》第37条、第17条之中的,总体而言,这些方法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更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作出专节、专条的规定。其次,非刑罚处理方法种类偏少、体系性不强。与《北京规则》第18条相比,一些方法如社区服务、参加集体辅导等没有涵盖在内。最后,多数方法的强制性不足。除收容教养具有强制性教育外,其他方法强制性不够,实践中易造成一放了之的局面。而收容教养以剥夺自由为前提的,且没有明确的期限限制,很多情况下,处罚又可能过重。因此,各种非刑罚处理方法之间悬殊较大,没有形成一个轻重有别、逐级递进的非刑罚处理方法体系。(15)三是一些非刑罚处置方式的适用效果不够显著。例如,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和赔礼道歉这三种措施教育时间短,难以使未成年人体会到自己犯罪给他人、社会带来的切肤之痛,从而促使其真正悔悟,教育效果不佳。

针对非监禁处罚适用存在的上述不足,应采取如下措施依法予以完善。首先,完善刑法中现有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在刑法典中设立专条、甚至专节,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理方法作出专门规定。具体而言,“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完全可以同时适用,将这三种方法合并为一种;基于未成年人一般不存在行政单位的归属,可排除“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严格“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配以具体的监督保证措施;将“收容教养”加以司法化改造,纳入刑法规范中,作为一种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其次,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其它非刑罚处理方法。⑴担保释放。即由司法机关责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交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由某些有固定住处,又有能力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的人员或单位作出担保,保证未成年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再实施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在此前提下,免予未成年人的刑罚处罚。一旦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则由司法机关撤销担保释放的决定,没收担保金,或取消担保资格,并重新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措施。⑵监管令。是指司法机关可对未成年人发出并由其监护人监督执行,禁止未成年人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某些限制性行为的书面指令。例如,不得游荡社会、夜不归宿;不得吸烟、酗酒;不得进入营业性的歌舞厅、网吧、酒吧等场所。同时,监管令还可以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保证监督其行为。⑶社区服务令。即指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不予关押,而是将其置于社区之中,在特定委员会的监管下,要求未成年人必须完成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劳动或社区工作的一种处罚方式。⑷工读学校。工读学校以前主要是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的手段,适用于有违法或不良行为的少年。当前,可以将工读学校纳入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中。对于某些犯有轻罪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入工读学校加以严格教育。⑸社会帮教。即将其置于社会上,对其活动场所、交往活动进行一定限制,要求其定期向社会矫正人员汇报,离开本地或有其他重大事项必须向社会矫正机构报批,若在保护观察期内无任何不良倾向,则对其免予刑事处罚。(16)

五、刑事污点消除制度

刑事污点消灭制度也称前科消灭制度,指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罪犯,如果在前科考验期内无违法违纪现象,根据其本人或其法定人、社区矫正机构的申请,由原判法院组织调查、听证,确定其已改过自新的,则取消其刑事污点并通知有关部门,依法视为未受过刑事处分或没有刑事前科的法律制度。(17)

美国犯罪学家弗兰克·坦南鲍姆指出,制造犯罪人的过程,就是一个(给他)贴上标签、下定义、认同、隔离、描述、强调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它变成了一种刺激、暗示、强调和发展被谴责的那些品质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人们容易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保有成见,给其贴上“坏人”的标签,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犯罪的未成年人自暴自弃,难以改过自新。(18)现代多数国家意识到刑事污点对未成年人教育和成长的较大影响,纷纷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北京规则》第19条规定:“释放时,少年的记录应封存,并在适当时候加以销毁。”德国现行的《少年法院法》第97条规定:“少年法官确信,被判刑少年行为无可挑剔,证实已具备正派品行时,少年法官可依其职权,或经被判刑少年、其监护人或法定人的申请,宣布消除前科记录。”日本《少年法》第60条规定:“少年犯刑期执行完毕或免于执行,使用有关人格法律的规定,在将来应视为未受过刑法处分。”法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第770条规定:“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作出的裁判决定,在此种决定作出起3年期限届满后,如未成年人已经得到再教育,即使其已经达到成年年龄,少年法庭得应其本人申请、检察机关申请或依职权,决定从犯罪记录中撤销与前项裁判相关的登记卡;经宣告撤销犯罪记录登记卡时,有关原决定的记述不得留存于少年犯罪记录中;与此裁判相关的犯罪记录登记卡应销毁。”(19)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却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该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的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然而,实行前科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存在一些问题。 2004年,石家庄市长安区法院制定并实施了《“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实施办法》,以激励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该制度解决了前科对未成年罪犯将来学习、就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受到了罪犯家属的欢迎,可受到一些法学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在没有相关立法的情况下,前科消灭举措会因为执行中的一些难题无法克服而难以实际地发生作用。实践中人民法院尝试适用刑事污点消除制度面临尴尬局面。

刑事污点消除制度使得符合条件的有过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避免前科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平等的享有与其他正常人一样的权利和机会,使其真正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因此,我国也应确立与国情相符的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可以规定,对犯有不同罪行的未成年人给予不同的考验期,如果在此考验期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在期限届满后根据未成年犯人的申请取消其刑事犯罪记录:被免予刑事处罚的;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缓刑考验期满没有故意犯罪的;被判管制、拘役,刑罚执行完毕后6个月内,没有故意犯罪的;处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1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处刑为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处刑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3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20)另外,如果未成年被告人在此考验期内未成年人有特别突出表现的,例如,阻止他人重大的犯罪活动,见义勇为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有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的,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可以根据未成年犯人的申请在考验期限届满之前提前消灭其刑事污点。

六、社区矫正制度

关于社区矫正的性质,我国刑法学术界与实务界有不同观点。有的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社区矫正定义为: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有的观点认为,社区矫正并不完全等同于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不是刑种概念,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21)还有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和社区社会工作,应当放宽社区矫正的范围,还应包括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监狱行刑社会化等内容,实现犯罪人再社会化的目的。(22)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法国刑法学家卡斯东·期特法尼指出:“刑事政策极其严重的困难之一是,我们尽力使犯罪人能够适应社会,其本人也恢复了信念。尽管如此,这些人却发现对他们的真正惩罚是在他们走出监狱之后才开始的,社会专门排斥他们,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由犯罪打上了烙印”。(23)可见,在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更应强调对未成年罪犯的权利维护和保障。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是“矫正可以矫正的罪犯,不能矫正的罪犯不使为害”,减少未成年罪犯重新犯罪并帮助其回归社会。社区矫正不仅能降低行刑成本,而且有利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它不仅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体现法治文明及社会进步,而且符合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和谐社会秩序的良好方法。

自2003年我国司法机关开展社区矫治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和不断深入。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在我国25个省(区,市)的123个地(市)、517个县(区,市)、4189个街道(乡镇)展开,分别占建制数的78.1%、36.9%、18、1%和10.1%。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4320人,其中解除矫正45226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9094人。(24)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应当承认,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仍然存在诸如没有明确法律依据、适用范围过窄、缺乏专门的矫正机构等问题。因此,应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作法,依法予以完善。

1、立法规制社区矫正工作。将社区矫正的内容纳入刑事执行中, 促进狱内行刑与狱外行刑的一体化。另外,应适时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完善有关社区刑罚的实体和程序方面内容, 规定社区矫正的公开宣告、回访以及对矫正对象的监控、教育、评估、奖励等可具操作性的规范,为社区矫正的实践运作提供一体化的立法保障。(25)

2、适当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特别是针对部分轻微犯罪,如故意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如果未成年犯人犯前述轻微犯罪在监狱等机构服刑期间能认真悔改,并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当其刑期执行达到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时候,也可以转交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矫治。

3、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明确其职责。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机构,在现阶段可以设立由政法委牵头,法、检、公、司、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心理专家和志愿者组成社区矫正委员会,下设判前社会调查、帮教扶助、监督考察等部门。判前社会调查部门负责组织未成年犯的判前社会调查,启动社区矫正程序。帮教扶助部门与未成年犯及其法定人签订帮教协议,制定定期跟踪矫正的计划,由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加强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提供就业安置、心理咨询、行为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监督考察部门监督各类非监禁处置措施的执行,对未成年犯执行非监禁刑的情况进行考察监督,出具社会考察评估报告,提出减刑建议。通过一个固定的专职机构统一负责未成年犯的改造和矫正工作,真正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功效。

4、丰富社区矫正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职能。一是对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告诉其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分辨各种社会现象。二是让未成年罪犯参加公益劳动。这不仅能使他们对自己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予以弥补,而且可以增加其荣辱感、责任感,改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三是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生活能力。大多未成年罪犯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谋生技能,他们无论在心理还是谋生能力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社会生存能力。(26)

结语

美国少年法庭运动代表人物、著名法官朱力安·马克指出:“如果发现他(未成年人)走向犯罪并被控告,则不应一味地予以处罚,而应该实行改造;不是让他从此堕落下去,而是要叫他振奋起来;不是要把他摧垮,而是要他发展;不是要把他变为罪犯,而是要把他造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27)因为,处在人生特定阶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更需要社会的关心,法律的呵护。在未成年人因多种原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保护,对其改过自新和保持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自1984年以来,我国司法实践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探索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有效矫治犯罪的未成年人,促其悔过自新,应当总结实践探索的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规范和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必需强调,这种制度设计不应一味地强调处罚的宽缓性,而忽视刑罚的强制性,应当宽严相济,体现教育、保护和适度惩罚的职能。如果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味地宽缓用刑,甚至以罚代刑,放任自流,就会矫枉过正,不仅不利于未成年罪犯改过自新,刑罚也会因为欠缺惩罚力度,难以保证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均衡而有失公允。笔者认为,应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为契机,在增设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程序篇”中重点规定前述几项制度,主要内容为: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实行社会调查,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其在校表现、家庭情况、犯罪原因、悔罪表现等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决定暂缓判决,在考察期内对其进行观护帮教,于考察期满后视帮教具体情况予以恰当判决;整合现有的非刑罚处置方法,吸收、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非刑罚处置方法,形成科学的、系统的非刑罚处置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前科消灭制度,即具备一定条件的犯罪未成年人,在其人事档案中隐匿其犯罪记录;正确界定社区矫治的性质,适当扩大其适用范围,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明确其职责,丰富社区矫治的内容,充分发挥其职能,等等。

(1)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9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7日第4版。

(2)李冰海:《培根的司法理念》,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0期。

(3)王越飞:《少年审判制度架构研究——以司法的相互衔接性和社会资源的可利用性为纬度》,chinacourt.org/,下载日期:2009年8月19日。

(4)吴献萍:《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载《行政与法》2008年第7期。

(5)【日本】大塚仁:《人格刑法学的构想》,冯军译,载《刑法论文精粹》,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6)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53页。

(7)齐树洁主编:《英国司法制度》(第二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7页。

(8)何欣:《浅论未成年人刑罚制度—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载《学习月刊》2008年第3期。

(9)刘立霞:《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视角》,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4期。

(10)肖丽容:《论暂缓判决在我国的试行》,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8月6日第6版。

(11)房传钰著:《现代关护制度之理论与实际》,(台北)三民书局1977年版,第137页。

(12)郭俊:《暂缓判决的司法价值与完善》,载《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3)转引自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01页。

(14)吉朝珑 赵晓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制度构建》,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5)林维:《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转处理念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6)高铭暄 张杰:《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基于国际人权法视角的考察》,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2月5日第6版。

(17)徐留成:《从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谈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完善》,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18)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19页。

(19)姚建龙著:《少年刑法与刑法变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20)杨蜜:《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5月6日第6版。陈光中 汪海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载《中国司法》2007年第11期。

(21)于志刚著:《刑罚消灭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31页。

(22)刘强著:《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概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23)【法】卡斯东·期特法尼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208页。

(24)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8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china.com.cn/,下载日期:2009年10月25日。

(25)冯卫国 储槐植:《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6)曹扬文:《社区矫正制度本土化构建研究》,载《中国司法》2007年第6期。

社区研判报告篇6

论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 非监禁刑 社区矫正 衔接

未成年犯罪问题,现已变成全世界需要共同去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或国家的未来。现今,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赴毒品、环境污染的后尘,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公害。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未成年犯罪持续增长的势头丝毫不减,并且该方面的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

一、基本情况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在青海省也是最大的城市,城东区位于其东部,被称作是西宁市的东大门,城东区生活着二十一万多人,其是以汉族为主,以27种民族共同聚居的区域,其民族构成及民族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亟待解决。

未成年人因其特殊的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刑法将其列为一类特殊人群予以保护,对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有很多优点,首先体现出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其次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树立起重新做人和重新生活的信念。特别是在西宁市城东区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地区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更需要小心谨慎地处理,不然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

近些年来,自从2010年底开始,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处遇方式在全国31个省、市、区广泛开展以来,全国多数法院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对其大量适用非监禁刑。

二、调查目的与方式

为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有所下降、发现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因此笔者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用查档及个别访问的形式对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现状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该区域的未成年人犯罪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调查数据汇总

西宁市城东区2013年1月初至2013年10月底共有41起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共涉及未成年犯罪人67人。其中最后被判处非监禁刑的共有41人,占到总人数的61.19%。高发案件的案由依次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贩卖毒品、抢夺及非法拘禁七种。其中抢劫案20件,占案件总数的48.78%,盗窃案9件,占总数的21.95%,故意伤害案7起,占总数的17%,抢劫案2起,占总数的4.87%,贩卖毒品、抢夺及非法拘禁案各1件,占总数的2.43%。

在这41起案件中,有共同犯罪案件27起,占总额的65.85%。在此其中涉及汉族人数22人,占被判处非监禁刑总人口的2.4%,涉及回族人数15人,占总人数的36.58%,涉及藏族人数3人,占总人数的7.31%,涉及回族人数1人,占总人数的2.4%。

对上述调研数据中的67个需要进行社区服刑的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不存在文盲的情况。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员有8人,占到总人数的11.94%,其中无职业7人,占总人数的10.45%,有职业的为1人,具体职业为农民,占到总人数的1.4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32人,占总人数的47.76%,其中无职业17人,占总人数的25.37%,还有15人为在读初中生,占总人数的22.39%。高中在读生或中专生共6人,占总人数的8.96%。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上述调研得出的数据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具有初中文化的未成年人占据犯罪主体的大多数,占到总人数67人的47.76%,可见初中阶段对于未成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二,暴力型犯罪在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犯罪中占多数,比例为57.14%;

其三,西宁市城东区对未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比例为61.19%,与欧美等国家非监禁刑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该适用率还有待提高;

其四,西宁市城东区适用非监禁刑的刑种过于单一,主要都是以被判处缓刑为主,对其它种类的非监刑的适用率较少,呈现出缓刑一边倒的态势。在上述调研的41起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案件中,只有1件是判处管制的,其它的全部适用缓刑,缓刑使用率达到了97.56%。

(二)从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后到未成年被告人到其户籍地或社区矫正机关接受矫正的这一段过程来看,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

1.审前社会调查衔接存在的问题

审前社会调查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对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被告人,经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住地的社区矫正机关对个人、家庭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向人民法院提出是否建议对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并提交相关社会调查报告的活动。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有关时间的冲突问题。即审前社会调查的时间与审结案件的时间相冲突。在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刑事案件后一周内,向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住所地的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发出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社区矫正机关的全部审前社会调查事项必须在三周内完成。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对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被告人都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向被告人户籍地或住所地的社区矫正机关送达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副本,但问题就在于社区矫正机关经常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其工作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人民法院,因此就会影响人民法院按时开庭,使案件无法在审理期限内及时结案。有时关于有可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案件,案件事实清楚,未成年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人民法院基本上都会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但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只有20天,则会产生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与人民法院结案相冲突的情况。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未成年被告人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不在西宁市的,会采用邮寄的方法将审前社会调查函并附起诉书一并寄至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但是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不统一的机制,为社区考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西宁市城东区各司法所的人员配置及办公条件十分有限,若在一个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同时存在需要对多个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审前社会调查的话,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考察机制没有法定的固定形式,这就对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要求司法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地进行社区矫正工作。

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去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社区矫正,但社区矫正组织由于缺乏资金,工作机制不固定等问题,对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缺乏有力的监管条件,对于违反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规定应当执行收监的,会导致有关机关相互推诿的现象出现。

2.各职能部门衔接存在的问题

各职能部门的衔接也可称为是入矫环节各部门的衔接,是指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将与社区矫正条件相符合的罪犯及相关法律文书向社区矫正机构移交的活动。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衔接的部门众多,既存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与司法局的工作衔接,又存在司法局与司法所的工作衔接,还存在着其他相关部门与派出所之间的工作衔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中对社区矫正各参与单位的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安排,但对其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规定不明确,会造成有关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呈现出消极怠工的状态。而社区矫正机关又受其职能的限制,其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其组织协调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就演变成了由社区矫正机关单独奋斗的局面。

3.矫正对象衔接存在的问题

矫正对象的交接包括两种方式,即直接交接和间接交接。直接交接是指人民法院在对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且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进行当庭交接工作,对已羁押的未成年犯在看守所内进行交接工作。但是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不会通知社区矫正机关到法庭或者到看守所内进行直接交接工作。在间接交接的过程中,西宁市城东区的未成年矫正对象主动到司法所报到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一般不会导致脱管或是漏管的情形发生。

五、完善紧密联系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建议

(一)适当放宽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的标准

西宁市城东区对未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适用率达到61.19%,与欧美国家的70%以上适用率的标准还是存在着差距。我国刑法并没有把未成年和成年人判处非监禁刑的标准有所区别,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较容易得到矫正等原因,对未成年人予以适当地放宽适用非监禁的标准,使其在矫正后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快有关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从法律方面直接解决后顾之忧

社区矫正作为是一种惩罚犯罪的处遇制度,必须要有法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制度,标志着该制度的正式建立。但是对于公、检、法等其他部门如何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去,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完善相关的立法时,需要把各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到其中。

(三)加强建设网络,从技术上解决衔接问题

针对审前社会调查难,异地调查不方便等问题,应加强建设网络,建立起社区矫正的信息网络,使得数据能够形成资源共享、高效传输。在这其中尤其要重视各职能部门的网络连接问题,用网络化的手段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疏忽。

(四)加强队伍建设,从人事上解决衔接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各个职能部门的社区矫正队伍的建设,做到相关单位都有专门的社区矫正队伍,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地稳定。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的水平,决不能使其流于形式,造成未成年矫正对象得不到应有的矫正。同时社区矫正人员要加强知识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五)加强对社区的宣传,同时注意与国际接轨

社区研判报告篇7

2007年,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按照常委会及委员会工作要点,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认真务实地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入调查研究,协助常委会做好专项工作监督

(一)为常委会审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服务

2007年6月,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审议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下,采取视察、检查、座谈的形式,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武钢周边治安状况、建筑工地治安状况、中小学周边治安状况、居民区治安状况及火车站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状况。随后,又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视察江汉区民意派出所“平安社区”建设,市公安局特警队装备建设工作情况,听取市公安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有了较深了解。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对审议意见进行了整理反馈,市政府有关部门按期回告了关于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为常委会审议公检法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听取和审议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案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制度的决议》,进一步推动公检法三机关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报告。围绕这项议题,委员会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进行工作部署。4月1日,委员会制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办案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检查的内容、时间、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三机关”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下列内容:市法院检查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市检察院检查当事人提出刑事赔偿申请案件、当事人提出刑事申诉的案件;市公安局检查当事人提出国家赔偿申请案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罚款决定后没有执行的案件、提请逮捕没有被批准的案件。二是进行跟踪检查。在办案质量检查的不同阶段,委员会及时与“三机关”沟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会组织到部分区进行调查研究,与部分市人大代表、部分律师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对“三机关”办案质量的意见。四是对“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抽查了部分工作案卷。五是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听取“三机关”工作情况汇报,对部分工作案卷进行检查。7月下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三机关”办案质量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委员会及时整理工作审议意见,提出了工作整改要求。

(三)为常委会审议社会保障工作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会前,常委会领导要求委员会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开展检查调研,收集工作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及时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视察市儿童福利院、武昌区福利院、武昌区慈善超市等单位,了解有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情况汇报,为常委会审议此项工作作了必要的准备。

(四)为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服务

2007年4月,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报告。为了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委员会对“四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代常委会起草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草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五五”普法的《决议》。

(五)为常委会审议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

2007年11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委员会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展工作情况调研,先后到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市工商局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并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市法院工作情况,旁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在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会就我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提出了5条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着力造就高素质的知识产权法官队伍;二是遵循司法客观规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协调机制,形成多层次保护工作体系;四是加强对基层法院知识产权行政、刑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五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司法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尊重知识、尊重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

(六)为主任会议听取人民监督员制度建设和工作情况服务

2007年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前,委员会到汉阳区检察院专题调研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情况,并就如何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到外省试点城市进行工作调研,整理分析试点工作经验。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工作报告后,肯定了三年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基层检察院的试点经验,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

(七)为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服务

2007年12月中旬,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为此,委员会年初到市检察院走访,专门了解民事行政检察的工作依据、工作方式、工作现状和外地的工作情况,并与市法院进行工作沟通。目前,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民事行政审判与检察工作衔接机制的若干意见》,从操作程序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规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后,对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了肯定。

(八)为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做好调研工作

2007年11月,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办10件实事落实情况的报告。根据工作要求,委员会对10件实事中的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和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部分中小学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和工作意见。到市残联了解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到部分社区与居委会负责人、安保队员和社区居民座谈,收集工作情况反映。随后形成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决策当好参谋。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工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规定,地方性法规在颁布实施和修订实施一年后,对其执行情况应进行工作调研。为此,委员会在9月份对《武汉市法律援助条例》和《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进行了工作调研。分别到我市法律援助中心、部分律师事务所和犬类留检所进行了走访,听取了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关于法规实施情况的汇报。从调研情况来看,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较好。市司法局以法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援助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为创建“和谐武汉”,化解社会矛盾做了工作。市公安局进一步强化了执法工作力度,犬类登记办证数量和留检捕杀数量大幅上升,并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服务和管理措施。同时,针对养犬管理中的问题,委员会也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大法规宣传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快留检所建设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三、开展了有关立法调研工作

(一)开展制定武汉市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

委员会与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市总工会联合组成立法专班,开展了有关工作。一是开展调研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工会组成联合考察组赴上海、合肥等地进行了立法考察工作,提出了考察报告。工作专班制定了调研计划,分别召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部分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部分职工代表、部分工会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二是专班起草了条例(草案),按照边调研、边修改的方法,根据调研情况,多次对条例(草案)进行修改。三是向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报告了立法工作情况,并征求工作意见。目前,这项工作已列入明年继续调研的立法项目。

(二)开展修订《武汉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的调研工作

2007年7月,委员会领导专题听取了市公安局户政处关于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并派员参与市有关部门联合考察组,赴北京考察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同时,到城区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对国家相关法律、外省外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以及法规草案的立法目的、制度设计、管理和服务事项以及法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形成了工作意见和工作目标。

四、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

(一)认真督办代表建议。按照常委会安排,委员会确定将惩治建筑市场砂霸砖霸石霸的代表建议和意见作为重点进行督办,积极督促承办部门认真开展工作,并结合委员会工作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专门对有关建筑工地治安情况进行了调研。及时与提案代表沟通情况,进一步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重点代表建议和意见办理的走访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组织的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在组织视察、检查、调研过程中,委员会采取就近、便利原则邀请有关代表参加活动,积极为代表履职提供条件和服务。全年邀请代表参加相关活动47人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有关工作62人次。

(三)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委员会结合具体工作事项积极开展走访代表活动,已赴江夏、汉南、蔡甸、东西湖、黄陂等区走访了代表,征求代表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听取代表对市公检法等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认真做好有关涉法工作。办理涉法是委员会的法定工作职责,2007年受理群众涉法85件,按照有关规定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78件,存疑归档1件,自办重点涉法6件,全部办结。

五、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年初,新一届的委员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委员会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监督法》为工作依据,认真总结上届委员会的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内务司法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届以来,委员会根据中心工作任务,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有所为,使内务司法工作自觉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之中。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委员会在全年工作中,对调研议题坚持先务虚,后务实。先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再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实现工作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四是发挥集体作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委员会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换届后,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工作中注意遵守各项议事和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依法履行职责。做到统筹兼顾,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研判报告篇8

爱岗敬业 忘我工作

十一年来,__同志先后在六个一线部门工作,在每个庭室工作都是满怀热情、脚踏实地,每年都是所在庭室的办案标兵或工作能手,在长期的审判、执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位能够适应各个工作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__同志始终将维护生效判决权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一贯追求,本着对执行工作的热爱、对当事人认真负责的态度践行着一个执行人员的责任。在执行被执行人张惠芳拆迁纠纷一案过程中,为了方便当事人,他曾经带着书记员在晚上八点多去向当事人做思想工作,一直到晚上近十一点才回家;在执行被执行人赖伟洁拆迁纠纷一案过程中,因为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抗拒情绪,不让进屋,__硬是站在门外与当事人谈了两个小时,终于感动当事人,开门相请、热水相迎;为了加强法院依法强拆的力度,在执行被执行人__登尔郎服装有限公司拆迁纠纷一案强拆的前一天晚上,__同志不惧威胁,依法明确通知当事人第二天八点法院会采取强拆行动,谁妨碍法院的强拆行动、或指使他人妨碍强拆,就对其依法进行司法拘留,使得当事人自动撤退了原来雇佣的盘踞在待强拆商铺内的社会闲杂人员,强拆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勇挑重担 尽忠职守

在担任执行局副局长期间,__主动承办事关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大案、要案。如__同志承办的__东华里片区改造的全部19件强拆案件,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在全国其他地方频频发生暴力拆迁、的时候,__同志承办的强拆案件始终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运作,19件强拆案件,经过艰辛的调解工作,达成和解协议的11件;另外实施强拆的8件,也因为预防措施到位、行为规范而全部顺利拆除。

担任执行局副局长四年来,__同志认真履行一名中层副职领导的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局长认真贯彻执行党组的各项决策,分管一支12个实施组、36名执行员的执行队伍。__同志需要对12个实施组承办的案件的重大决策、法律文书把关,在某个实施组有重大案件需要局领导出面协调、带队执行时,__同志都能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当仁不让地负起责任。每年带领分管的实施组外出强制执行,包括扣押机器设备、车辆、清空房屋、强制搬迁等不下20次。每次外出强制执行,__同志均指导实施组长制定好详细的执行方案,做好预防措施。因准备工作充分,四年来,每次带队外出强制执行都能达到预期的执行目标。

心系百姓 执法为民

近四年,__同志共承办了3963件案件,其中3800余件为拖欠工人工资的群体性欠薪案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调查控制、评估、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或通过司法拘留赖账老板、限制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出境等强力措施,为该3800余名工人执行到位90%被拖欠的工资或经济补偿金,使多起存在群体性纠纷、存在上访隐患的案件及时得到化解。__年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特地来到__区法院,录制了一期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法治节目。__同志根据多年的基层执行经验,就限制高消费令实施一年来的成效与不足接受了采访,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__同志__年承办的李施潼、陈彩凤申请执行徐闻新国线有限公司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是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赔偿额个人赔偿额最高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个人赔偿额高达150万元。两案执行标的300万元。该案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阻力,两案赔偿额总计270余万元。在执行过程中,调查财产的资料显示,除财产保全冻结的1万余元、查封的登记在新国线公司名下的23辆大客车外,各被执行人表面上均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扣押大客车后,也一度有20多名车主来到法院执行局接待室聚集,向我院施加压力,要求放车。__同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耐心向其解释法律规定,并明确告知如有妨碍执行的法律后果。经过近30次的异地执行,创新执行措施,冻结被执行人在__、深圳、珠海等城市的车票预期收益,到__市海珠客运站强制扣押被执行人准备营运的大客车,最终促成账面上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徐闻新国线公司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分期在一年半内全部履行完毕。该执行案件被最高人民

检察院制作成电教片,作为宣传解决执行难的典型案例在电视台播出。 在法院工作十多年以来,__同志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一颗赤诚的心,率先垂范,身践力行,用实际行动去兑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神圣诺言,以坚实的步伐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一串串光辉的足迹。

__同志,现任__市__区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民盟盟员。__年初他从__省__市法院选调进入__区法院,先后在执行局、研究室、办公室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__年任办公室副主任。进入__区法院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持法律的信念,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先后多次被评为工作能手,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__年被__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优秀信息员。

勤于学习 提升自我

从内地法院调入经济发达地区法院后,面对工作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的现实,__同志及时调整心态,转变工作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为了达到复合型、综合型法律人的要求,平时,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虚心向同事请教。他还注重边干边学,__年、__年,先后两次借调到省高院执行局综合处、研究室信息组工作近一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在不断加强审判执行业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公文写作、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几年来的磨砺,其工作能力尤其是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能够胜任领导安排的各种重任。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__年,__同志从执行局调入研究室工作,他负责领导的讲话材料、年终总结、工作计划、人大报告和各种简报、信息的起草、报送工作,并担任了审委会秘书。面对文字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尽管是半路出身,他不畏艰难,紧紧围绕全院工作大局和领导决策,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开展审判调研工作,努力撰写出符合院领导思路和工作实际的各类文字材料,为全面提升__法院信息、调研工作水平,充分展示__法院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贡献了一份力量。5年来,__同志先后撰写了各类综合文字材料160余万字,编写简报、动态218期,参与制定全院审判业务管理制度15项,记录审委会会议83次,完成的工作呈现出质量好、效率高的特点,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他和同事共同努力下,__法院研究室的各项工作在全院、全市乃至全省法院均能名列前茅,__年至__年信息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基层法院排名第一,研究室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这中间凝聚了他的汗水和辛勤付出。

勇挑重担 敢于创新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__年初,在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竞争上岗,__同志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事务性、文字性工作多,承担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为院党组和全院干警做好服务等任务。他知难而上,敢于担责,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积极协助办公室主任,按照参谋服务质量更高一点,办文办会考虑更精细一点,协调关系能力更强一点的标准,主动谋事、大胆管事、扎实做事,努力提高办公室的各项工作水平。在办公室一年工作期间,他与办公室文秘组的同事共同努力,先后高质量完成了向省法院郑鄂院长、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汇报材料,两次全市法院院长会议材料、__法院基础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等重要文字的撰写工作,使__法院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在日常工作中,他勇于创新,和文秘组同事一起广泛调研,制定了人大代表见证司法活动等7项综合制度,有力促进了全院工作规范化运行。此外,他协助办公室主任加强对外联络,推动与市医调委、区工商局、区妇联等先后建立了联调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我区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建立完善。

默默奉献 清正廉洁

__同志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条,无论什么事,他都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做得更好。研究室、办公室需要承担大量的文字工作,为了写好各种材料,抵更熬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是基本工作状态,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毫无怨言、乐于奉献,几年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他养成了认真负责、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了完成繁重的文字工作,他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__年10月下旬,他承担了向人大作五年工作报告的任务,在此期间

,前来探亲的父亲突然病重住院半月,他总是在单位里加班至深夜,才匆匆赶到医院照顾父亲,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的工作报告在新一届人大会议上全票通过。此外,作为一名法官,他坚守底线,清正廉洁,在执行局工作期间,他担任执行小组长,共办结各类执行案件300多件,没有收到过当事人的一次投诉。 作为一名普通法官,他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成绩;作为一名综合部门人员,他默默奉献,体现了自身的价值。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并没有骄傲和满足,又开始了新的跋涉和追求。

__同志是__市__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__法庭庭长,中共党员,1985年12月进入__市法院工作,曾长期担任__法庭庭长、党支部书记。在法官生涯的20多个春秋里,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特有而崇高的敬业精神,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五好庭长”、“__市优秀人民法庭庭长”、“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光荣称号,__法庭也在她的带领下连续多年被__镇政府和__法院评为“年度先进集体”、先后荣立__市法院系统“集体三等功”、__省法院系统“集体二等功”等耀眼荣誉。并于__年6月被__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__省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可以说,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来形容她和她曾带领的__法庭党支部,是最恰当不过。

一、服从大局 扎根基层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要从大局出发,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__同志自__年被院党组安排任__法庭庭长时,便一头扎身于基层第一线,且一干就是八年。在此期间,她已经没有公休和节假日的概念,常常牺牲假期和下班时间,往返于法庭和法院本部,一心扑在工作上。八年来,__同志为法庭工作可谓是倾尽心血,不仅审判工作做的出色,还积极参与社会综治协调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排忧解难,获得当地党群干部的一致好评,为__区法院树立起了__法庭这一响亮的品牌。

二、巧解千结 一心为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法官,就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比别人具有更多的耐心和诚心!这是__同志的工作标准。她针对法庭的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采取“多调少判”的思路,在审理上述民事纠纷案件时将调解作为前置程序。在调解工作中,她积极倡导人情化办案,坚持把调解与改进审判作风相结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调解方法。在她办结的138件案件中,调解率高达63%,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纠纷,找芳姐。”在__,__同志擅长调解民间纠纷很有名气。当地群众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有纠纷解决不了,总乐于找她解决。可以说,__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直是在用实际行动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

三、以身作则 甘当人梯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自己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志当先进,做模范。__同志在管理队伍的时候,不但自己能够时时刻刻以身作则, 严格管理, 处事公平 ,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而且__法庭通过她的科学管理和严格教育,整体队伍的精神面貌佳、积极向上,向心力强,是一支整体素质高、司法作风好的队伍。__同志担任法庭党支部书记时,法庭先后有多名同志在她的大力推荐介绍下光荣入党,也培养出多名业务骨干及中层领导,__法庭也被誉为__法院的“黄埔军校”,堪称一支光荣而又传奇的团队,其个人及__法庭的先进事迹也先后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可以说,__同志用一名党员、支部书记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的庄严承诺。

__,男,1981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__年6月毕业于__财经政法大学,同年7月进入__市__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__市__区人民法院政工科书记员、团总支副书记。

作为一名法院政工工作人员,3年来,他认真学习、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公道正派,热情服务,扎实工作,无论是政治上、思想上还是日常工作中都表现突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赞扬。__年,__同志先后荣获“区优秀团干部”、“法院优秀行政人员”等荣誉,并获个人嘉奖一次。

厚积薄发 屡创佳绩

__同志在政工科承担着大部分文字材料的起草和撰写,但他并没有被枯燥的文字所束缚,而是虚心向科室领导请教,注意知识的更新和积累,积极培养自己对材料写作的兴趣。近年来,他先后负责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材料撰写及组织实施工作,均取得圆满成功。他在__年撰写的《对法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探析》一文,获全省法院政工论文二等奖,并到省法院做现场报告。

__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发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新时期人民陪审员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__法院决定尝试在全区推行诉讼协调员制度。面对这两项交织在一起的艰巨而重要的任务,__同志积极配合科室领导,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认真部署,积极行动,迅速高效地完成了第一批人民陪审员和诉讼协调员的选任、培训、上岗等一系列工作,其中陪审员的选任在全市五个基层法院率先完成,为日后法院陪审工作的成功开展争取了主动。同时,他还积极协助科室同事,负责对人民陪审员及诉讼协调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沟通协调,科学管理。在他和政工科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__法院的这两项工作成绩瞩目,自__年以来,先后荣获“全省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__年3月,__同志以高票当选为法院团总支副书记。在感谢青年同事们信任的同时,他也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愈加重大。当选后,__积极配合科室领导、团总支书记,为法院青年工作出谋划策,参与组织策划了团总支的多项活动。如“__市法院系统青年文明号”的成功创建,“送法下乡”、

帮教少年犯的“展翅”等活动定期开展,已逐渐成为法院团总支的品牌活动。各种形式的青年联谊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深受青年干警们的喜爱。 情系干警 服务审判

政工科是法院干警之家,是重要的审判服务部门。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法院干警的切身利益是政工工作的重心所在。在工作中,__同志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服务审判一线工作。他借助与法院干警日常接触较多的优势,积极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困难和困惑积极向科室领导反映传达,为院党组制订相关队伍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在对同龄青年干警做思想工作时,他主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共同探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了解,共同进步,处处为干警着想,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主动,政工业务熟练,工作质量好,效率高,完成工作量居本部门前列。对干部的任免、调动、培训,做到不偏不倚,细微入致;对干部人事档案,做到及时归档,细心管理;对法官等级、法警警衔,做到按时晋升,准确无误;对法院涌现出来好人好事,做到及时勉励,大力宣传。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__自从走进法院那一天起,就深深地热爱着这份职业。无论是在刑庭还是在政工科,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忘我工作。

刚进法院第一个月,__同志被安排到刑庭书记组从事刑事跟案工作。刑事案件结案周期短,质量要求高,专业要求精。从理论到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他努力克服语言环境、实际操作等困难,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凭着这种执着的精神,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结案23件,收案数和结案数在新书记员中名列前茅,获得了书记办领导的好评。

此后,他调入政工科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繁琐无章的,但__迅速进入新角色,积极协助科室领导,与政工科全体同事一起,团结实干,通力合作,无私奉献。__年年底,公务员登记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此次工作时间短,任务紧,要求高,由于科里另外一名同志抽调到人事局帮忙,难以兼顾,因此法院的整个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上由他一人负责。为此,他主动放弃了晚上、周末的休息时间,连续加班,翻阅干部档案,仔细核对矫正,耐心做好解释答疑工作,消除大家心中的顾虑,短短两个星期,他就完成了法院140多名公务员的登记工作,为后续的工资改革工作能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做事让人放心”,这是__同志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认可。“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我们相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法院政工干部,__同志将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法院干警们谋利益、办好事、办实事。

__同志是我院刑事审判庭的一名审判员。自__年从____法院调到我院工作以来,__同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公正司法,清正廉洁,模范履行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党和群众的肯定。他于__年荣立__省武冈市人民政府三等功,__年被共青团武冈市委员会授予“青年文明标兵”称号,__年、__年被武冈市委组织部授予“嘉奖”,__、__、__年连续三年被我院评为优秀法官、__年被市中院记个人三等功,最近又被省法院记个人二等功。“用法槌敲响正义之声”,是__同志一直笃信的理念!

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作为一名法官,__同志始终坚持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做法官是我的信仰,公正审判是我的信念”,这是__同志一直挂在嘴边的话,而他也用行动认真地实行着。

秉公办案,宽严相济。__同志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重要职责和办好案件的重要标准,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神圣的司法使命,力求使每一起案件都达到定纷止争、息讼服判的最佳效果。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刑事审判工作中,牢固树立“铁案”意识,对经办的每一起案件,他总是从犯罪的构成要件来把握罪与非罪,再从犯罪的情节把握量刑幅度,对涉及定罪量刑的每一个证据,严格按照证据规则予以审查,确保案件质量,做到不枉不纵,让人心服口服。

牢记宗旨、公正司法。__同志牢记宗旨,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办案中不辞辛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__年,__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审理了张超刚、咸冠宇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开设、抢劫、绑架、聚众斗殴、故意伤害、非法持有枪支的“5.10专案”,该案涉及10个罪名、36名被告人、40宗违法犯罪事实、60个卷宗,400余份证据。该案的审结为打黑除恶做出了贡献,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爱岗敬业、清正廉洁。__同志孜孜不倦、无怨无悔投身审判事业,始终一如既往、满腔热情、认真细致地办好每一起案件。__年,__同志审结刑事案件164宗,结案率100%,没有一宗超审限,没有一宗被发回重审。__年,审结案件82件,其中包括__市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黑社会性质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5.10专案”。

__同志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更以一名优秀法官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他的执着、朴实、敬业一直感动并影响着每一位干警。

__同志经办的“5.10专案”是__市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黑社会性质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__同志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冒着生命危险,执着、专注、出色地完成了审判任务,为打黑除恶作出了贡献,为__的稳定出了一份力量!

提前介入 公安机关经过前期侦查,于__年5月10

日收网抓人,该案便简称5.10专案。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于__年,__年起逐步扩大,到__年达到巅峰状态。主要在三个领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一是陶瓷搬运市场、二是地下、三是拍卖市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手段主要有:强行阻止、强拿硬要、威胁恐吓、暴力殴打、暴力收债、自开、强行介入、以黑吃黑、抢劫绑架、控制拍卖等等。鉴于该案的特殊情况,省打黑办、省公安厅派遣专家坐镇__督促、指导办案,省打黑办同时要求成立专案组,公检法都要派专人集中到指定地点,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办理该案。我院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指派刑事审判庭审判员__进驻专案组。__同志进驻专案组期间,积极了解案情,参与研究方案,并指导侦查员严格依法、全面客观地取证,并购买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书籍进行专门研究。 庭前准备 该案涉及10个罪名、36名被告人、40宗违法犯罪事实、60个卷宗,400余份证据,案卷装了整整两铁皮箱。面对5.10专案这个庞然大物,刑庭根据各人的特点进行了工作安排:由__主审,并担任审判长,合议庭的另两名成员分别是善于写作、论文屡次获奖的助理审判员凌蔚、沉着冷静的人民陪审员李文标,并配备了两名书记员,一名是多次荣获书记员综合素质比赛冠军的“键盘飞手”肖芳、一名是一丝不苟的“智能管家”老宝瑛。分工明确后,大家在“讲政治、顾大局”的要求下,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出发,细化工作,找难点,想对策,报经院、庭领导审核后,每个人都突破了传统操作,创造性地展开工作:主审法官__同志从驾驭庭审的角度出发,制作了长达63页的庭审提纲,预计开庭时间为11天。该庭审提纲对庭审的每一个细节都予以了充分的考虑,诸如申请回避、申请调取证据、申请证人出庭、申请重新鉴定、申请变更辩护人、发问方式不当等等;除了制作详细的庭审提纲之外,__同志还制作了大量的图表,将长达37页的书图解成十余张图表,使整个案件即使不看其他材料也能一目了然;提出了征求被告人及辩护人质证意见时,有意见的举牌示意,不举牌的视为认可的设想,解决了针对同一证据对36名被告人、27名辩护人逐一质证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顺顺序或者倒顺序进行发表辩解辩护意见的设想,解决了个别被告人情绪激动、扰乱法庭秩序影响其他被告人的问题;还根据个别被告人身体有伤病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先征求伤病被告人的意见、然后安排伤病被告人退庭休息的设想,解决了伤病被告人身体状况不好影响庭审顺利进行的问题……书记员肖芳从记录的角度提出给每个被告人编个固定的顺序号,派发一个标有顺序号的牌子,被告人发言之前既要举牌又要报号,以解决被告人之间难以区分辨别、被告人与对应的犯罪事实之间容易混淆的问题;书记员老宝瑛从开庭笔录签名的角度提出在每页笔录的下端设计一个签名框,并在每个框内写上顺序号,特定编号的被告人只能在特定编号的框内签名,签名时,哪个被告人签了名,哪个被告人没签名就一目了然,同时还能保证笔录的整洁性。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待择期开庭,但大家都预感到,开庭的过程会相当艰难。

被人跟踪 5.10专案在移送法院之前,公安分局的领导就通报了与该案相关的一些情况:该犯罪集团的渗透能力很强,渗透手段很隐蔽;尚有多人在逃,其中有数人是组织、领导者,部分人员已逃至国外,急切地想知道案件的处理情况,以便其下一步的打算,或者回国投案自首,或者继续漂泊国外,这些人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案件信息。形式果然严峻,开庭前五天,书记员送达了开庭通知书,并告知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前的第三天,主审法官__在下班途中,不经意发现两名男子驾驶摩托车跟在后面,不远也不近,你快他也快,你慢他也慢,你转弯他也转弯,__初步判断被人跟踪,为了确认是否被人跟踪,他在一红灯前停车,故意与前车保持较大距离,想让两辆摩托车开到前面去。没想到,那两辆摩托车跟在后面也停了下来,距离还是不远也不近,__当即判断被人跟踪,凭借其干刑警时积累的经验,迅速摆脱了跟踪。

律师发难 一位来自__的律师一出庭就申请法庭将他的被告人的手铐打开,还振振有词地罗列了法律依据,全场顿时蒙了,__同志胸有成竹地静听该辩护人陈述所谓的理由。原来,在此之前,值庭经验非常丰富的法警队冯队长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种请求,便将法警押解规则提供给了主审法官__,该规则规定:“司法警察执行法庭押解时,对被告人一般不得使用械具,涉及重大案件被告人的开庭,可以根据安全需要使用械具。”当审判长__将这个生僻的规定不紧不慢地宣读完之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而辩护人也不再吭声了。

当庭威胁 大家预计到庭审将会很艰难,但事实超过了预计。庭审刚刚进入法庭调查阶段,第一被告人情绪激动,扯着嗓门大声吼叫,根本不听审判长的劝阻,庭审被迫中断。合议庭临时决定休庭,对第一被告人予以训诫。在接下来的庭审中,第一被告人公然当庭威胁主审法官__说:“就要搞死你”;与之相呼应的是,第三被告人在法庭上用右手作手枪状指向审判台,威胁__。面对现实的、直接的威胁,审判长__毫不畏惧,毅然敲响了法槌,依法对第一、三被告人进行了严厉的训诫,并以其特有的雄浑的男中音继续庄严的庭审。

亲属打探 威胁不仅仅来自于法庭内,也不仅仅来自于被告人。根据公安机关特殊渠道得到的信息,法庭外,被告人的亲属在外面多方打探主审法官__的相关情况,其中有一个被告人的亲属更是转让了公司的股份、搬离原住处,与身份不明的人员来往密切……一切显示,情况万分危急!

贴身护卫 院领导果断采取措施,会同公安机关对主审法官__采取了我院有史以来最为严密的安保措施:为主审法官__配备了防弹衣、警用催泪剂,24小时法警陪护,离开法庭和办公楼时,提供明暗两种保护(明的是警车接送,法警着警服佩戴枪支陪护左右;暗的是由公安分局提供专业便衣警察暗中在前后跟踪保护),不许回家睡觉,由办公室以特殊方式解决,睡觉时,一名法警陪在旁边睡觉,另一名法警在附近作警戒;不许与家人接触,以免危险扩大到家人。院领导、法警队队长还不定时地对值班法警和陪护对象__进行抽检,并频繁地到实地察看,落实安保措施。这种高强度、高压力、高危险的状态持续了15天(安保措施适用于星期六、日)。__凭借其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挺过来了,可几岁的小孩子受不了,天天吵着要爸爸,无奈,妻子带着孩子,乔装打扮秘密潜入住地探望。

偷运枪支 公安情报显示,庭审结束不久,在逃人员密谋偷运枪支潜入__,领导马上告知__同志做好防护准备。__同志深知,在逃人员此时偷运枪支来__意味着什么……__同志平时有一句口头禅:没压力,要干好;有压力,要干得更好!

起草文书 经过长达11天的连续开庭审理(非常凑巧,庭审提纲预计要开11天,刚好11天开完了,庭审笔录长达565页),庭审顺利结束。__同志顶着人身受到威胁的压力马上转入整理材料、草拟文书的工作中。作为审判长,他带领合议庭成员作了很多创新。首先,鉴于案情重大、背景复杂,案卷材料要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与法警大队协商后,报经院领导同意,案卷由法警大队提供特殊场地、实行三人分执钥匙、全部到场方能调取案卷的特殊保管措施,该场地的防盗系统与110指挥中心实时连接。其次,办案组人员集中办公,一是保证高效率地工作,二是可以防止泄密,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

时,全部人员集中在陈庭长办公室办公。三是配备了专用电脑,单机操作,不与任何电脑联网。经过艰苦卓绝地连续工作,长达300页的审理报告八易其稿,终于出炉。经审委会三次讨论,判决结果最终敲定。四是在判决书的制作上,也采取了创新的做法,判决书长达315页,154000余字,这么厚的判决书,如果按照常规的格式印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参照其他法院重大案件的判决书,加装了封页,并加印了彩色的国徽。送达该判决书时,很多律师表示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厚、这么庄重的判决书。 带病工作 连续几个月的超负荷工作,__同志终于在公开宣判的前两天病了。庭领导非常着急,公开宣判在即,万一__的身体坚持不住,没人能顶得上,即使有人顶得上,程序也不允许。__说:“我有三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特别能干活;请组织相信我!”于是,__上午赶材料、忙汇报,中午去医院打吊滴,下午又是赶材料、忙汇报,接着又是打吊滴。

上一篇:研判报告范文 下一篇: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