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感言范文

时间:2023-10-07 17:04:55

升职感言篇1

一、指导思想

“感悟·感动·感言”活动以提升全员整体素质,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倡树“忠诚、干净、担当、卓越”的核心价值。通过点评工作谈感悟,分享成果谈感动,建言献策谈感言,全面提高局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展示良好形象,营造终身学习、敢于担当、大胆作为、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全市退役军人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二、内容形式

利用周工作例会和每月第四周周四下午集体学习时间,组织“感悟·点评”“感动·分享”“感言·问政”活动,通过点评工作、登台分享和建言献策方式进行。

(一)“感悟·点评”。利用周工作例会,科长点评一周工作和所属人员情况。点评不再罗列工作事项,而是讲心得,谈体会,工作的得失与思考,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等等。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二)“感动·分享”。利用每月第四周周四下午集体学习时间,局系统干部职工轮流登台分享,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讲述带给你感动的身边人、身边事;推荐你阅读的好书目、好文章;分享工作心得、创新理念,也可以是兴趣爱好、诗歌散文、家庭教育等等。每次活动3人登台交流,时间为30分钟左右。

(三)“感言·问政”。利用每月第四周周四下午集体学习时间,局系统干部职工积极登台、建言献策。着重围绕局2019年重点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思考、有见地、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对策建议、创新思路。鼓励干部职工敢于自我推荐,勇于发表真知灼见,善于创新作为,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问政充分发扬民主,鼓励畅所欲言,批评意见对事不对人,营造扬长补短、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

三、相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科室、局直属单位要充分认清“感悟·感动·感言”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活动作为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落实方案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圆满顺利进行。

(二)要全员参与。局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均要登台分享。要根据计划,认真准备,“感动·分享”环节,要有完整的讲稿、课件。各科室负责人审核把关,政工组做好资料存档。

升职感言篇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职语文;教育现状;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汉语言文学本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职语文教育者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一、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教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内在修养,而一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两者教学的重点虽然具有差异性,但都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此外,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学生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而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普通高职语文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开发的思想理念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注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文化的传承,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方面的对接措施。

(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汉语言文学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它更偏重对学生精神面貌的教育,不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教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求同存异,以两者的共同点为突破口,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汉语言文学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它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优势是议论文、科普文等实用性文体不能比拟的,教师要发扬汉语言教育的优势,将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关注对学生人文关怀。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情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的目的,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汉语言教学与语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上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高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对接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开设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将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整合起来,综合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其读写说三方面技能的培养,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调研能力,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用性。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例如组织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析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修养,感受文学魅力,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视听读写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

高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汉语言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重视这种情感体验的作用,鼓励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者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打破自身生活经历的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体会到更广阔的思想境界,以情感体验作为媒介,学生可以从人物表现、故事情节中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脉络,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文章表达出的精神面貌,实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相辅相成,既有共通点,又有差异性,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情感体验为媒介,成功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

升职感言篇3

一、中职语文散文阅读重要性

语文的阅读教学负载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它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人们增长见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提升人格魅力、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不二法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虽然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但中职生如若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无法在离开学校后的日子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的新鲜知识,也就无法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往往注重的大多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与之相对应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关注的也是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我们对中职阅读教学,特别是新时期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都关注不够。

二、中职语文散文品悟情感

我们在学习散文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现实背景,有时情真意切的散文,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应把学生带到文章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如果单纯地只是教几个生字词,概念化地介绍背景,概括主题,再说点写作特色,那么学生没有受到情感陶冶,觉得不感人也就不奇怪了。在阅读时把自己摆进去,通过阅读文本联系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就是同一个读者随着人生经历,个人境遇的不同,对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是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悟的多少可由学生自己来领悟,比如《红楼梦》里香菱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立刻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昔日见到的场景,给她一种旷远、荒凉、静寂之感,感受到一种寂寥、苍茫、雄浑之美。又如同一个人年轻时看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这对年轻的情侣为爱殉情而落泪,可是等到自己为人父母再来品读,可能又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父母伤心了。“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如此。如果不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放弃了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情感资源。这样,学生的精神发展,人格健全,也就势必残缺。

三、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应关注的要领

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应关注的要领:1.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散文是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最为接近的文学样式,阅读散文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因此,散文阅读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人”与“我”。散文中的所见所闻是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别人的所思所感,要客观看待,尽量避免以己之心揣度作者之念,以免出现读却如未读,始终局限在自己的既成经验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不断扩展、丰富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关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2.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作者的人生经验,通过精准的言语来表达,也存活于这些言语中,只有通过体味这些语言才能把握作者的独特经验。 因此,体味必须要细读,必须要仔细体会,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语言的滋味;作者的情调。

三、中职语文审美性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中职语文审美性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如下:1.注重散文审美阅读的体验性教学。缺乏生活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是当下“90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放飞情感与心扉,实现审美观的提升。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到荷塘边欣赏月景、网络搜寻相关图片自我生成相关情感体验;课中可以播放该文章的朗诵表演音频,让学生在闭目欣赏中感受自我与作者对相关场景的不同体验;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仿作《校园夜色》等体验式习作,通过写作锻炼将课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及时提升为作品。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既可以感受到“心中颇不宁静”的朱自清在飘逸着荷香的月夜所受的心灵洗礼,也可以通过学习真正获得审美知识,从内心感受该文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欣赏与写作能力。2.注重散文审美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审美既是对客体美的认识、接纳过程,又是展开形象思维进行能动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主体通过求同性、求异性的探究,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使主客体之间、主体审美心理要素之间的矛盾、差异达到和谐统一,获得美感;或保持主客体的差异、矛盾、对立,以确保自己审美、创造美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3]针对中职学生的探究心理特征,要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不愿也怯于探究的现状,积极组织质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审美教学。如讲授《藤野先生》,应当抓住该文异国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和正常关怀,引导学生进行主旨质疑与讨论,通过质疑其他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等问题,使他们欣赏正常状态下的人性美,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完成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升职感言篇4

    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进行有效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人们展现自身内在素养和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语言,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上述作用和功效,同时,它更是教学工作者数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反映。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学习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观念传授和培养的双边互动过程,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感情交流都是借助教学语言来进行,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职业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良好的内在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技能。而职高学生由于内在和外在原因,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对学生接受知识与情感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人现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体会,对职高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语言提升教学效能,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抓住教学语言的激励性,鼓舞职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潜能

    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鼓舞。”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意识不强,导致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习惯未能很好形成。而学生学习活动开展需要良好的内在情感进行驱使。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和助推作用,将枯燥、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在认真研究分析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加工”、“创新”,借助教学语言这一有效途径,设置出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学生情感“活跃区”, 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主动学习内在情感得到激发和发挥,能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内容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情感,设置了“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西行驶了100千米后,到达B点,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50°走了200千米,到达了C点,最后又改变了方向,向东行驶了100千米,到达了D点,求 的值。”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向量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学习积极情感得到了激发和活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显着增强。

    二、抓住教学语言的精准性,教授职高学生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

    数学学科是作为一门严密性、科学性的基础知识学科,以其自身所表现出严密逻辑性、深刻抽象性、思维严谨性以及表述准确性等方面的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职高数学教师未能认清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对课堂语言重视不够,课前备课不充分、满足于临时发挥,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语言不准确、思维不缜密、表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就要求,职高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抓住教学语言的精准性,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关联,运用简洁鲜明,干净利落,要点鲜明,有的放矢的教学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比较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指导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领悟和掌握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能。

    问题:点P分有向线段 成定比λ,若λ∈(-∞,-1),则λ所对应的点P的集合为什么?

    解析:针对点P为有向线段 的内分点与外分点的两种情况,定比λ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与(-∞,-1)∪(-1,0);而当点P为外分点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在P1P2的延长线上,二是在P1P2的反向延长线上,它们对应的定比λ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与(-1,0)。于是对照题设条件就可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定比λ的取值范围是(-∞,-1)∪ (-1,0)∪(0,+∞)。特殊情况下,若λ=0,则分点P与起点P1重合;若λ=■,则P为线段P1P2的中点;无论λ取任何实数(λ≠-1),分点P不能与终点P2重合。因为点P分

    的定比λ的取值范围为(-∞,-1),所以点P在 的延长线上。当λ取遍(-∞,-1)中的所有值时,点P形成集合为 的延长线。

    三、抓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提升职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在素养

    职高学生学生在职高阶段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学科,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打下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相对口的专业知识内容,为更好走上社会打下专业技能。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职高数学教师存在“形而上学”教学思想,就数学知识讲数学知识,未能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致使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专业内容的显着特点,发挥教学语言的专业特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在数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引入专业知识问题,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实现专业技能素养的提升和进步。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师将“概率”知识设置到商务营销问题中;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立体几何”章节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融入服务设计实际问题;对“数控机床”专业学生,可以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重点,等等。

升职感言篇5

【关键词】政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1.前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发展成企业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若企业想要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在竞争环境中提升经济效率与发展效率,就必须强化政工管理程序,通过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时间活动,同时合理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实现对企业内部向心力及凝聚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2.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间的关系

基于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二者处于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在方法、目标、途径、对象以及方向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共通性。首先,基于企业而言,开展政工管理活动旨在落实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价值体系、经营理念、管理机制以及文化理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统一认识和统一理想的目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宣传企业内部文化的形式,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程序,在激发工作人员整体热情度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基本凝聚力。由此可见,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均以提升生产力、提升凝聚力、获取经济效益作为其根本性目标。

其次,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程序中,始终强调与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关注度与关心程度,重视其发展和内部协调,因此二者的工作对象均为企业职工。

再次,二者在政治层面也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其工作的开展都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且直接反应了社会主义基本发展方向。

最后,基于工作方法与工作途径来说,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文化强调统一企业职工的意识和规范其行为,并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政工管理基本职能与之相似。由于整个管理相关领导人为企业内部较为重要的组织成员,与职工工作、职工生活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能够体会到职工内心所想、所用和所需,在企业职工中也有较强号召力,是提升职工归属感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确保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推广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

3.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实践程序

3.1推动职工管理活动发挥其基本职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程序中,首先要求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给予职工足够的关怀、尊重以及理解,促使职工能够认同和推崇企业文化,达到提升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的整体目标。其次,密切观察职工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动向,帮助其解决工作方面与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再次,扩大政工管理活动的涉及面,使所有职工都能参与其中,以此方式不断提升其归属感,对于调动其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起着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长久发展做出其贡献,最后,政工管理实践活动中,要求政工干部始终尊重人性的基本特征,密切关注与解决职工在工作方面、生活方面遭遇的难题,使之能够感受到来自于企业的关心。

3.2举办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政工管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举办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以积极向上的活动形式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同时,不断完善各种活动设备和基础设施,采取举办文体活动等形式增强职工的认同感,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与文化层次。一般而言,政工干部通过合理组织各项问题活动,将所有职工聚集起来,以家庭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演出、拔河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形式,鼓励职工尽情施展其才华,有助于加深职工之间、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此外,通过举办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企业职工能从中体会到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企业的温暖,在面对企业时,其归属感会随之增强,不仅能够有效形成健康和谐、轻松愉悦的文化环境与企业环境,还有利于推动职工全面发展。

3.3提升企业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基于政工管理而言,不仅在各部门和各科室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各班组来说也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内部基本价值体系作为出发点,开展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企业内部竞争文化作为出发点,开展经济理论等教育活动;以企业内部服务文化作为出发点,开展“为人民服务”等教育活动;以企业内部创新文化作为出发点,开展“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同时,在发挥各个政工榜样、政工干部激励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行为、言论对职工进行引导,使之树立其共同的经济观与价值观,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战斗能力与凝聚能力起着积极意义,对于提升团队业绩也产生重要作用,可推动企业尽快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

4.结束语

企业内部所有职工的意志、行为习惯以及思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形成企业内部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会产生依附作用。由此可见,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属相互通融、相互依赖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丰富企业文化内涵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可有效发挥其功效。鉴于此,应当准确认识与辨别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对政工管理实践活动基本作用进行有效发挥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整体速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日明.企业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工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8(8):80.

[2]吴道敬.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2(12):136.

[3]杨靖.浅谈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工人员如何开展工作[J].科学时代,2013,3(3):104-106.

升职感言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也走进了各大校园。教师和学生作为校园主体都应当意识到礼仪修养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元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其含义很清晰地表明:礼仪是规范人的行为的,教师则是修正礼仪的。没有礼仪怎么能修正人的行为?没有教师又怎么能知道礼仪的正确与否?可见,教师礼仪的根本内涵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礼仪修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除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高职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应当放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高职教师礼仪素质现状

综观当今高职校园,教师的礼仪素质仍存在着种种缺失现象:

(一)职业道德缺失。教师不仅仅充当着学生的知识导师,还应当是学生的行动楷模。但高职教师队伍中,仍有些教师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并没有深刻领会教师二字的深刻含义和职责要求,缺乏职业道德,无视为人师表的原则,在品行上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

(二)职业责任缺失。有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课堂上讲课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照本宣科,表情冷漠,对学生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把讲课当做例行公事,很少主动关心学生,对学生缺乏关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多,鼓励少;说教多,尊重少;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三)职业形象缺失。现有的一些教师与高职教师的职业形象要求差距甚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显得不修边幅,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的“TOP”原则,浓妆艳抹,职业形象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甚至还出现嚼口香糖、坐桌子、插口袋、上课吸烟、接打手机等有失职业形象的举动。

二、高职教师礼仪素质缺乏的原因

为什么理应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校园中却存在着种种缺乏礼仪素质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欠缺。礼仪修养在个别教师心目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礼仪乃小事小节,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不了解自身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整体的礼仪素质与所从事职业特点间的重要关系,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导致缺乏礼仪种种表现的存在。

(二)不良风气影响。虽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当今社会对礼仪风气的弘扬还不够到位,社会风气受“十年浩劫”的影响较为深重,全社会礼仪素质仍处于需要大力提升的阶段,这当然会影响到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

(三)学院教育忽视。现今的高职学院对学生的礼仪素质的教育颇为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各专业大都开设礼仪类的课程作为专业或公共选修课。但是,学院对教师个人礼仪素质的要求却有所忽略,也忽视了对教师的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另外,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致使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

(四)教学规律不清。有的教师对于教学规律不甚了解,对高职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要求不明确,对于课堂教学与教学素质体现的关系不清晰,导致了教师在校园中出现了种种不良表现。

三、高职教师礼仪素质提升的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因此,高职教师礼仪素质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

(一)思想重视,提升美学修养。首先,高职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复向教师宣传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知识,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只有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能将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高职教师的美学修养应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上,教师应当把课堂看成是情感交流和审美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美妙和美的愉悦中,既接受了文化知识,又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松弛和愉悦。此外,高职教师在待人接物中表露出来的幽默、自信、风趣、民主、开放,以及爱好广泛、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等性格魅力都是当代教师不可缺少的美学修养。具有这种性格魅力的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能使自己的情绪与学生的情绪“零距离”接触,与学生的情绪产生共鸣,更好地开展教学等活动。

(二)提高素质,增强榜样意识。“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教师礼仪素质的提升必须要让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任何时候都应当按照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事,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处处体现出自身的礼仪素质,教师才会真正赢得学生。

(三)举止得体,树立职业形象。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举止得体、言语生动,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会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从教育需要出发,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即教师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总之,教师职业礼仪形象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语言表达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礼仪礼节、文明规范,讲究语言艺术,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语言要自然、准确、生动。

(1)表达准确。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要注意语言的方法和技巧,讲普通话、吐字要清晰、语速均匀、语气柔和、表达完整,不可庸俗随意。

(2)音量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音量的适中,给学生以和风细雨的感觉。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教师也容易产生疲劳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则会很难听清,影响教学效果。

(3)语气亲和。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亲和友善的语气能缩小师生之间的沟通距离,增强育人的感染力,语调流畅、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语言文明。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避免脏、乱、差的语言。对不认真上课的学生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干预,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但不能在课堂上辱骂和训斥学生,否则会在学生面前自毁形象,在学生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2 衣着服饰整洁得体。教师的着装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还体现着社会风尚。教师的着装应符合身份,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着装要庄重整洁、适宜场合、大方得体;要符合时间、场合、季节、身体特征和身份的要求。在校园内尤其是讲台上,教师着装要端庄整洁,不能打扮休闲,女教师衣服不能短、露、紧、透、艳、异,男教师不能脏、乱、破,要符合教师身份。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地成为“审美的客体”,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服饰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高职教师自我礼仪形象塑造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1)符合原则。教师的着装要符合礼仪服饰的“TOP”原则,即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需求。教师在校园和教室的工作氛围中,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的需求,着装要与工作环境相适应,避免违反礼仪原则,也避免在学生面前呈现不恰当的职业形象。

(2)拉近距离。教师着装要注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校园中的着装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面对对象,因此,时髦时尚有时候在教学环境中并不适宜。因此,教师在工作时间内应尽量与学生拉进距离,着装应给学生以亲切亲近之感,而不是距离很远的时尚人物。

3 仪态举止端庄大方。举止是指人们的仪姿、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可以体现人的思想和感情。高职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使自己的举止得体。以高雅的举止展现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需要做到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以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挺拔的站姿、亲切坦诚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给学生以精力旺盛、稳健敏捷的美的感染力。

(1)表情要亲切自然。教师要善于运用坦诚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来表情达意,正确地体现教师的态度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睛里看到启迪和肯定。如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之感。与学生交谈时,目光要礼貌地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不要游移不定,要坦然亲切。

(2)手势要礼貌大方。手势是教师最明显、最丰富、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教具”之一。教师在讲课、谈话时手势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一般说,向上、向前、向内的手势表示成功、肯定、赞颂;而向下、向后、向外的手势表示失败、否定、惋惜等。教师不要指手划脚,忌讳敲击讲台桌子、黑板或用手指指点学生等不礼貌的手势动作。

(3)站姿要端庄稳重。教师端庄稳重的站姿,有助于稳定学生的听课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教师站在讲台上要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忌讳缩脖、塌腰,手放在兜里、撸臂;忌讳双手扶桌,重心在讲桌上,用脚蹭地面、脚尖不断点地等不良的站姿。

总之,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高职教师礼仪规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高职教师应当遵循礼仪规范,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礼仪素质,才能符合职业需求,才能打造魅力教师名牌,才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升职感言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建构

依托教材、教室的英语教学,是小课堂教学,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将英语教学从小课堂拓展到学生课外生活的教学,是校园英语大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育,应在语言技能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和励志情感教育,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大学英语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教育,而是多维的、丰富的素质教育。

1、建立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研究,在高职院校,构建大课堂英语教学体系必要性如下:

1.1、顺应当前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促使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小课堂教学走向多维的大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应走出小课堂,有效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话剧表演、英语广播站、英语晨读等活动,让英语教学摆脱单一教学资源的重轭,挖掘多资源教育渠道,让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广阔的信息来源。

1.2、为学生提供了更加鲜活立体的语言输入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协作中满足情感需要,从而提升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kashen语言输入假说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理解了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输出,自尊、自信等情感因素在语言输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角、校园英语、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能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加速学生的语言输入,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全校形成浓厚的英文交流气氛,构建一个集学习性、交流性于一体的英语大课堂,在全校形成浓厚的英文交流气氛,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实践性意义。

1.3、探索英语实用语言能力培养途径、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倡导合作式学习、任务型学习的有益尝试。通过组织英语角、翻译协会培训和翻译实务实训、职业英语项目化任务等,探索高职学生实用的英语语言技能,和通过实务训练,拓宽英语教学的深度和纬度,为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实用的、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英语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促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多种情境的创设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地意义建构者的教学方法改革。

2、构建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的措施

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的建构,通过不同的媒介、活动、平台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是凭借有效的训练,让学生浸润在纯语言环境中,通过协同合作,培养语感,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大课堂体系的指导和建构者,教师的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利用学校内部的社团和协会

高职院校内部社团和协会,是学生的自愿自发性组织,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号召力。另外,其组织架构清晰,成员分工明确,管理有序,贴近学生生活,能为构建英语学习的多维大课堂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和活动载体。

2.2、充分利用教学改革机会,挖掘学生的现实性需要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在通过英语过级考试后,往往失去了目标感,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有的学生因基础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单一的英语课堂在激发其学习兴趣上乏善可陈,导致这些学生厌恶英语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还有一些很想学好英语的学生,因缺乏英语学习氛围,和有效的方法指导,不知道怎样学,或者学习热情持续很短的时间便作罢。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如何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要从学生的现实性需求出发,提高其自学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

2.3、教师要改革教学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建构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

教师为学生创设会话、表演、实践等多维情境、让学生执行任务,建构语言认知。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多维情境的创设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地情境探索者和意义建构者。英语教师是英语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协调者和管理者,有效策划活动,采取有力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传统的“一堂灌”模式,让学生在任务的执行和合作中探索新知。

2.4、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来选取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职业应用性

以学生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实用的、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英语学习内容。另外,基于kashen语言输入假说构建多维英语教育大课堂,教师为学生提供鲜活立体的语言输入形式,如电影鉴赏、英语歌曲大赛、校园广播英语新闻制作等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协作中产生了语言输出,又满足了情感需要,从而提升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总结

构建校园英语大课堂体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对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学习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此体系,除培养沟通协作的能力之外,还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英语学习习惯,并助其将自学能力和习惯迁移到其他领域中,这在终生教育时代极具价值。

作者简介:

升职感言篇8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 语言教学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方式都比较传统,教育方式没有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程改革对语言教学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语言教学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对于语言教学意义重大。生活化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化教育方式,对提升语言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当前中职语言教学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 对语言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比较差,因此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教师也往往认识不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不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学生的语言学习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例如英语的学习,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并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语言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只是一种形式。

(二)师资力量匮乏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尤其对于英语这一类专业知识比较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达到要求,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教学素材不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赖课本进行教学,而没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对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机房等利用率比较低,没有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素材,也没有丰富课堂内容。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乏味无趣,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比较单一,教学效果因而并不理想。

二、中职语言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和应用

生活化教育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助于提升语言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一)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语言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教学手法单一,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就是背诵课文和做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应付考试效果较好,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将生活化教育引入语言教学中,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学生就会渐渐对生活产生兴趣。例如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某一天作为“实验日”,让学生这一天的交流都采用英语进行,这样的方式学生一般会比较感兴趣,并且会在实际交流中用心去听对方的话并调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这也是一个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效果同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所教科目有着充分的教学热情,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首先学校应该对教师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对语言教学的重视才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让教师感受到所教科目的重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教师也会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更加用心地去备课和策划课堂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的引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从而也带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教学效果更好。

(三)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中等职业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现阶段基本上大部分学校都在教师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展示音乐、图片等更多元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外语电影或是短片,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习语言,这样学习方式比起单纯的背诵课文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学生通过短片不仅能学习到单词和句子,还能直观的明白这些语言该怎样运用。教师只需要适当做些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育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教学兴趣,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都有着很大帮助。学校应该加强语言教学的重视,增加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教学元素,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素霞.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的运用[J].当

代职业教育,2013,(04):89.

[2]钟义清.生活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之探究[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23):47.

上一篇:对联格式范文 下一篇:基督教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