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联范文

时间:2023-11-17 16:20:36

基督教对联

基督教对联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特别是《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均对干部教育督导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促使我国的干部教育督导制度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督导主体不太明确,主观性太强,激励约束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尚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国许多从事干部教育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干部教育督导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论述,缺乏对于干部教育督导工作实践层面的研究,还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对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作用。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实际,探索构建有效的干部教育督导机制成为必然。借鉴他山之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后的一系列科学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 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趋势

俄联邦现行教育督导制度呈现出下列趋势。

1.改革督导机构,细化权责

俄联邦于2004年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以来,不仅将教育督导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而且改革了过去中央高度集权统一的管理模式,将教育督导体制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并行,进一步细化教育督导体制各职能部门的权责,使俄联邦的教育督导工作向更为规范化、精细化运行。

2.加强督导的法制化建设

俄联邦在继承苏联的教育督导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国情,推陈出新,先后颁布了《学校评定和国家认定条例》《国立和市立学校教师和领导者评定程序条例》《俄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条例》等教育法规、政策来使教育督导法律化,为教育督导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这些法规不仅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各项教育督导活动,使督导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而且也明确了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了和谐的督导工作氛围。

3.全面完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2004年俄联邦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并下设五个具有执政权利的管理局,同时还配有五个直属研究机构。这一行政改革,吸收了大量专业人才进入教育督导部门,极大地扩充了教育督导队伍,提高了督导队伍的地位待遇,保障了督导队伍的稳定,使每个部门的职能机构均具有相关专业方面的人员配置,从而为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作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二 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对改进我国干部教育督导的启示

1.充分认识教育督导地位,提升督导效果

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必将从决策执行混而为一的状况向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健全、多功能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不仅干部教育行政体系中没有相对独立的督导系统,而且干部教育行政部门也对教育督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2006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却未就教学督导制度给予明确的地位和具体的定位。200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才提出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而面对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面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不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督促检查,而且新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指出全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因此,干部教育机构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出发,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发挥教学督导的质量监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对教育督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将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与媒介。

2.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法制化建设,合理设置教育督导机构

目前,我国教育机构或将教育督导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重叠或挂靠在教务部门,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这就难免会使教育督导功能弱化。干部教育同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构建干部教育督导体系应从干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制定具体的评价、评估标准,使干部教育督导的实施有法可依,并将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为干部教育行政管理系列中的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权,独立履行教育督导职责的单位,直接对主管教育领导负责,同时要更加细致严谨地进行分工,避免工作上发生交错重复现象,保证高效率的行政指挥、督导、检查相互衔接、统一,真正起到督教、督政、督学、督改的作用。

3.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建立和谐督导

由于受过去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的影响,督导工作人员在教育督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行为,这就容易造成教育督导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干部教育督导对象均是成人,其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要做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教育督导员应以人本主义为依托,以共同促进干部教育工作的提高为目标,改革凭借等级权利进行督导的观念为平等合作、集体参与、权利均衡的教育督导理念,构建和谐的教育督导制度。

4.优化教育督导队伍,提升督导执行力

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监督与指导,而要在监督的基础上成功实现有效指导,避免督与导的分离,这就要求从事干部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因此要加强干部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在建立督导队伍退出、准入机制的基础上,保障教育督导队伍合理的人员编制,提高督导人员的待遇,维持督导队伍的稳定,并且还要优化督导队伍结构,吸收部分专、兼职退休教育督导员、优秀青年教师,形成梯队结构的督导队伍,不断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同时鉴于干部群体的特殊性,督导队伍也可以吸收少量培训班学员来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干部的“自律”,进而达到“学”的目的,来进一步提高教育督导的质量。

5.减少教育督导反馈中间环节,着眼于“学”和“导”

在干部教育中,教育督导的反馈监督功能将干部教育的“政”“学”等方方面面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但督导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学风,提升干部教育质量。所以干部教育督导在“政”“学”“督”“导”“改”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应重点应着眼于“学”和“导”。而“学”和“导”功能的及时发挥就需要将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进行动态监控督导,以“动”促“静”,“动”、“静”结合,减少教育督导反馈的中间环节,形成高效的督导信息反馈链,以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促进干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 结束语

基督教对联篇2

关键词: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侨;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B977.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4-0069-7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是基督教性质的国际性社会服务团体。即以基督“为世人服务”的精神,根据社会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要,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工作。这些服务工作,是以“促进大众德、智、体、群全人成长”的理念作导向,服务人群不分性别、年龄、国籍、种族和。服务工作包括:平民教育、体育康乐、营地服务、社区服务、青少年工作、难民工作、就业服务等。一些青年会还开设有价格低廉的旅舍和宾馆。基督教青年会不是一个传教组织,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主要以传递爱心为使命,倡导和推动承担社会责任及促进社会和谐。

1844年,英国青年佐治・威廉(George Wil-lianas,1821-1905)在伦敦创立了基督教青年会普世运动,开始是以福音聚会形式,让当时在工业革命浪潮中迷惘的职业青年们在心灵上得到充实,后来逐渐加入了德、智、体、群等元素,以促进全人发展。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以基督教理念为宗旨,以面向社会、服务他人的亲身体验去认识、实践基督关怀世人精神为主张的团体。因此,它得到社会、教会和青年人的认可,发展迅速,十多年时间即扩展至整个欧洲和北美洲。基督教青年会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组织,是1885年由传教士施美志在福州英华书院、传教士毕海澜在北京通州潞河书院分别成立的学校青年会。此后,天津、上海、哈尔滨、杭州、汉口、青岛、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青年会。

一、发展历程

在中国知识资料总库(CNKI)中,1979-2008年的“基督教青年会”词条下,共有53篇论文,其中包括两篇优秀硕士论文。这53篇论文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汉口、杭州等地基督教青年会的情况,但是没有专门文章系统地论述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发展历程。关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与结束的时间、社会活动、创办学校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俄国侨民聚集的哈尔滨创建的基督教青年会,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基督教青年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

关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建立的时间、地点和发起人,学者众说纷纭。高志超在《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建立初期与基督教青年会》一文中指出,“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始建于1914年(地址在今道外南四道街62号)”。付尚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与革命宣传》一文中提到,“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就是在哈尔滨基督教信义会诞生后,1915年在道外南四道街62号设立的。建立初期,由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派人来哈尔滨进行指导和从事筹备事宜。奉天青年会的丹麦人华茂山牧师、美国人干事石渡尔,中国人干事阎宝航后在哈尔滨青年会工作过”。但是,《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中记载,“1925年,路德教会经东北大会决议改称‘信义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乌克兰留学生世旭在《俄国侨民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活动述评》里指出,“哈尔滨的基督教青年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晓阳在《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一书中概括了《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中的说法:“1926年,基督教牧师尚奎英和民族资本家武百祥、赵禅堂创建了哈尔滨青年会,活动场所在道外三育街的基督教信义会办的三育小学旁边,为了方便同记商场人员参加宗教活动,在道外南四道街商场附近的三楼上还另设了一个活动分室。”而《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在“基督教青年会”一节中记载:“1926年,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其发起创始人是双城基督教会牧师尚奎英、民族资本家武百祥、赵禅堂。”笔者目前没有查找到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确切创建时间,但是笔者认为,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917-1918年。因为在1917年2月22日的《远东报》的《组织青年会之缘起》一文中报道:“本埠基督教马牧师(即马德良)对于青年会之组织蓄志已久,惟因经费艰窘,一时未能成立。复又痛惜青年多半无自治之能力,对于光阴任意抛弃,特于昨日联合同志筹商组织之方法。”这表明,此前并未建立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1918年6月27日,《远东报》载:“昨闻本埠基督教中人云,据青年会会中人云,最近之调查现在我中国青年会会员共计二万八千人左右。”“青年会会中人”应该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人,说明此时哈尔滨青年会已经建立。此后,1918年9月14日,《远东报》报道:“本埠基督教昨接北京青年会函云,日内派青年会干事员某某两人,赴中东路沿线调查中国军队之情形后,即行酌设华兵青年会云。”这也表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已成立。1919年1月31日,《远东报》又载:“本埠耶稣教之青年会,昨奉到吉省总会来函,内称该会中人员仍嫌太少,拟增添人数以事扩充,即张贴告条,凡各界有愿人会者务早报名。”

关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地址同样没有解释清楚。高志超、付尚提到是在“道外南四道街62号”;《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中说“活动场所在道外三育街的基督教信义会办的三育小学旁边,为了方便同记商场人员参加宗教活动,在道外南四道街商场附近的三楼上还另设了一个活动分室”。1925年6月28日,哈尔滨建立最早的妇女团体――哈尔滨妇女协进会在道外南四道街基督教青年会3楼,召开了成立大会。因此,笔者认为,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于道外南四道街。1925年3月27日,《滨江时报》刊发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会启事中,也提到是道外四道街。

基督教青年会内设智育部、德育部和体育部等三个部。智育部有主日学班、查经班、考道班、歌咏班、卫生班;德育部开设各种伦理道德讲座;体育部内设各种棋类、球类、文艺体育活动。后来,基督教青年会还创办了学校,增设了一些俱乐部,并且出版自己的刊物《平民周报》等。高莽后来回忆:“我记得我那年刚10岁,正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书。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夏里亚宾,我在学校里也早已经听音乐老师讲过、课本里也介绍过夏里亚宾的事迹。”

1929年后,俄国矿业工程师、地质学家E.阿聂尔特曾“被选为青年基督教会新组建的自然科学和地理学俱乐部的负责人”。

创办于1925年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

位于南岗花园街59号,当时学校校长是海阁。学校有俄籍教师,也有美籍教师。校长海阁的夫人第一次参加教学工作,教世界古代历史课。美国人霍普金斯小姐教英语,基督教青年会的其他工作人员任俄国历史和地理教员。俄国人沃罗比约娃教俄罗斯语言学,托米洛夫教数学,诺索夫教植物学。他们三人均在商业学校教学,都是有经验的教员。“基督教会根据俄国学校大纲办学,初为7年制,1928年有在校生263人。学制改为10年制后,1938年有在校学生329人。”据1933年进入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的教会学校的高莽介绍,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的“同学多来自不同的民族,有波兰人、乌克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犹太人、朝鲜人、中国人等等。以俄罗斯人居多。大家通用的语言是俄语。老师主要是俄侨,用俄语讲课。他们教的英语,都带有浓重的俄罗斯腔调,真正的英国人听起来摇头。”这种情况就是在侨民聚集的上海也为鲜见。高莽在谈到他的同学犹太女画家季娜・吉列维奇时又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读书时,同学中有很多民族的人,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拉脱维亚人……也有犹太人。那时没有什么民族概念,友好相处,都是同学。”据《哈尔滨特别市市势统计月报》1936年第1-10号的《哈尔滨俄侨私立中学校教员学生量表》显示,基督教青年会私立中学校:校长约勒近新;教员37人,男24人、女13人;学生小学部38人,男女各19人;中学部217人,男116人、女101人。《哈尔滨俄侨的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及新闻出版活动》中显示,位于南岗花园街59号的基督教青年会私立商业外国语传习所:校长米兰多夫;教员20人,男7人、女13人;学生192人,男62人、女130人。同是米兰多夫为校长的基督教青年会私立外国语专科传习所:教员15人,男7人、女8人;学生72人,男25人、女47人。由此可见,学者们已经把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看做俄国人(苏联人)的学校。

关于基督教青年会的结束时间也如创建时间一样,学者们莫衷一是。《哈尔滨市志・宗教方言》提到,“1936年,青年会被日伪当局查禁关闭”。付尚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与革命宣传》中也讲到同一个时间:“由于哈尔滨青年会经常举办演讲会、报告会,宣传反满抗日思想,引起日伪当局的注意,遂派特务监视,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迫害,终于在1936年将哈尔滨青年会封闭。”哈尔滨工业大学乌克兰留学生世旭在《俄国侨民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活动述评》中指出:“一直到40年代末,这个基督教青年会在哈尔滨青年活动方面和在哈尔滨青年教育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赞同“40年代末”这一说法,因为著名翻译家、画家高莽,1926年出生于哈尔滨,“1933年进入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的教会学校,读了十年书”。这表明高莽是“1943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证明此时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仍旧存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应该是随着俄国侨民的大量迁移而不复存在的。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会徽也不同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会徽。哈尔滨著名收藏家、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成员曹增伸先生收藏1923年、1936年、1941年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证书,证书上有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会徽和钢印。1923年的证书上的提示语是白俄语;1941年证书上的会徽,智育、德育、体育用的还是老俄文。基督教青年会是从美国传人中国的,通常称为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但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是由丹麦牧师马德良等人创建的,并且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主要是以俄国老师为主,以俄语交流。这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主要事迹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建立后,吴丽石、陈为人等哈尔滨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利用青年会的有利条件,加强和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党在哈尔滨的群众基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响应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号召,在哈尔滨积极开展纪念孙中山的追悼活动。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立即组织救援会强力声援,并和哈尔滨妇女协进会等组织联合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爱国行动。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建的学校中,俄国著名诗人格雷佐夫(笔名阿恰伊尔)发起组建的丘来耶夫卡文学会,团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组织各种活动,在当时的哈尔滨民众特别是俄国侨民中颇有影响。

1923年10月中共北京区委派陈作霖(陈敏生)来哈尔滨工作。陈为人、李振瀛、陈作霖三人组成中共哈尔滨组。从此,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正式诞生。为把革命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结合起来,陈为人、李振瀛决定建立一个培养教育青年的场所,于1923年10月在道里外国二道街(今中医街)创办东三省哈尔滨青年学院。同时,响应党团中央要求各地党团组织要创设并利用平民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的号召,哈尔滨党团组织决定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李铁均负责平民教育工作。之后,“李铁均进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并以青年会的名义创办起15所平民小学,在甲种商业学校设平民夜校两个班,学员多半为工人,所授课程有公民常识、国文、珠算等”。党团组织通过开展平民教育,利用平民夜校,一方面组织学员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收到很好效果。“党的主要负责人吴丽石、高洪光等人亲自到青年会和平民夜校,与青年结交朋友,物色和考察青年中的积极分子,把有志献身革命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党团组织中来。当时的中俄工业大学学生高诚儒、青年店员纪锦章等人,就是在这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教育而走向革命道路的,同时,党又通过他们在广大学生和民众之间架起了桥梁。”纪锦章在《回忆二三事》中写道:“我参加了道外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夜校,在夜校学习中,我认识了基督教青年会干事苏子元、还有杨守愚。他俩都住在基督教青年会三楼,他们那里有很多进步书刊,如《中国青年》、《向导》、《政治生活》等,他们主动借给我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开始接受了革命思想。”1925年秋,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纪锦章和刘兴汉、刘秉哲发起和筹建了哈尔滨店员联合会。店联的宗旨是团结青年店员,反对剥削和压迫,要求改善待遇和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当时,苏子元是中共党员,杨守愚是元老,他们都是通过1918年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的阎宝航介绍到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的。

1923年10月5日,孙中山委任张晋为哈尔滨支部长,筹建哈尔滨组织。1924年1月,张晋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到哈尔滨后,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举行悼念活动。张晋积极联络各法团负责人筹备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3月29日,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会后,《平民周报》发行孙中山先生追悼会专刊,宣

传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秦方、田卫平在《孙中山与基督教青年会关系初探――以演讲为中心的谈论》中介绍,基督教青年会因其会员多为青年,而受到孙中山的高度重视。他认为青年人可塑性强,将是革命的有生力量。孙中山曾发表大量言论,对于这个青年组织给予充分肯定。他不仅强调指出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是进步的组织,而且放言:“统观中国今日社会之团体,其结合之坚,遍布之广,发达之速,志愿之宏,孰有过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者乎?是欲求一团体而当约西亚之任,以领带中国人民至加南乳蜜之地者,舍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其谁乎?”(“约西亚”是犹太国末期的一个国王,“加南”是地名,二者均见于《圣经》。)

此时,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也特通函全国各城市青年会,发起举行追悼会。1925年3月27日《滨江时报》刊发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会启事:“手创民国建设共和之孙中山先生,于十二日在北京逝世。全国如丧考比(应为‘妣’)。面值兹政治飘摇民生困顿遽失此民众领袖,家国之不幸亦。敝会全体会员表示哀悼(勉)励民意定于本星期日(二十九日)午后二时假本会(道外南四道街)礼堂开会追悼。如蒙各界各团体派遣代表或惠赐挽联。务请于星期六送至敝会,是所至盼此上。”

1925年4月1日,《滨江时报》刊登《青年会追悼孙中山详志》。“日昨,青年会举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是日大雪纷纷,马路泥泞而拖泥。冒雪赴会之男女来宾极其踊跃,二百余人。各团体均派有代表。青年会门口高搭牌楼一座,匾额上书‘大星陨落’四个字。会场布置及其完善,墙周围满挂挽联(约五十余幅)。在讲台中,供中山先生玉照……下午三点钟,振铃开会。其秩序,(一)福儿院奏乐;(二)于芳洲先生宣布开会宗旨;(三)唱赞美诗;(四)尚俊忱教师祈祷;(五)全体会众向中山先生遗像行三鞠躬;(六)张子才先生述孙中山之历史;(七)来宾祭文;(八)来宾演讲……(九)唱赞美诗;(十)福儿院奏乐散会。”青年会挽联为:“崇尚自由解决民核改变中华旧制度,专制建设共和增加历史大光荣”。此报道证明,高志超在《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建立初期与基督教青年会》一文中提到的“3月29日,哈尔滨14个群众团体500余人在青年会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一事有待商榷。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哈尔滨反对英、日暴行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展开。6月7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有党团员参加的紧急代表会议,成立了哈尔滨救国后援会,致电慰问上海工人、学生并通电全国,电称:“……本会闻此惨事殊觉痛心,必主持正义,以作沪案后援,不达到废除不平等条约,誓不甘服。”当日,《哈尔滨晨光》发表题为《呼声》的评论文章,呼吁“打倒非人道的帝国主义”,“四万万亲爱底同胞联合起来,另辟新天地,改造大中华”。1925年6月17日,《滨江时报》指出,“国民进步实有一日千里之势”,“我哈地民气固不弱于他埠也”。当时的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吴丽石亲自到青年会组织演讲,他激昂地说:“为什么外国人在中国随便枪杀中国工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设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我们必须这个社会制度,赶走在中国的一切帝国主义!”哈尔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一直持续到1925年9月。9月6日,哈尔滨青年会还举办了“五卅运动报告会”,赴上海参加青年会全国总干事会返哈的童星门(童兴门)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控诉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工人、学生的罪行,与会者“莫不激愤异常,甚有暗涕泣者”。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的教务主任格雷佐夫(笔名阿恰伊尔),发起组织丘来耶夫卡文学会。这个文学会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团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在俄国侨民中颇有影响。“丘来耶夫卡”这个名称来源于当时有名的西伯利亚作家格澳尔吉・格列边希科夫(GeorgiyGrebenschikov)的长篇小说《丘来耶夫兄弟》(Bratja Chulaevy)中主人公的姓名。该文学会的组织者是诗人和教育家阿列科谢・格雷佐夫(Alexey Gryzov),笔名阿恰伊尔。他从小爱好写诗,1922年来到哈尔滨后,经常在不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先后出版了三部诗集。他的诗充满了中国的感觉,因为他经常描写风景、神像、台风,等等。他的诗“富有音乐感,念起来轻松、细腻、悦耳,抒情诗《小鸟》、《忧愁》的韵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又如《炽热的晚霞沐浴在薄雾中》、《山路的微风是我快活的带路人》等诗作形象地勾画出为作者所陶醉的大自然画面”。丘来耶夫卡文学会每周有两次集会,“每逢星期二是报告会或音乐文学节目晚会”,主要是为了请一些有名的学者和老一代文学家作报告。每逢星期五是青年小组成员活动,“分组讨论文学理论问题,交流创作方法,朗诵成员的诗作,评选优秀作品”。1932年7月3日,丘来耶夫卡文学会开始发行自己的文学周报《青年丘来耶夫卡》。但是这个报刊只维持了一个月,总共只出版六期。丘来耶夫卡文学会还经常组织诗歌比赛。第一次比赛就有14个人和45首诗参加,评委对参加比赛的诗规定了两种题材:关于东方的题材或者自由题。“诗歌朗诵和音乐会同样吸引大量听众,有时达一千人,这样的活动一般是不收费的。”丘来耶夫卡文学会的成员经常在哈尔滨的报刊上登自己的诗。许多作家和诗人从这里起步。他们是安德森(Andersen)、沃林(Volin)、格拉宁(Gra-nin)、拉比肯(Rabikin)、澳布霍夫(Obhov)、佩雷列申(Perelesin)、拉辛斯卡娅(Rasinskaya)、列兹尼科娃(Reznokova)、萨托夫斯基(shatovski)、斯维特罗夫(svetlov)、斯洛博奇科夫(slobochkov)、捷利托夫特(Geritovt)、晓戈列夫(Schegolev)等。因为日本军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从1933年起丘来耶夫卡文学会的成员陆续逃到上海。此外,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还是一个美术的“天堂”,高莽就曾跟叶・斯捷潘诺夫学过画。“他是一位油画家,有一定的名气”。通过跟叶・斯捷潘诺夫学画,使高莽认识到“色彩也会说话,色彩是一种悦目的美”。

1926年9月29日,哈尔滨三教会与青年会会友欢迎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9月29日,《滨江时报》刊登《欢迎余日章》的消息,“哈尔滨青年会昨发出通启云,本年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博士定于本月二十八日晚十一句钟莅哈。本会于二十九日(下星期三)午后三句钟在道外西门脸礼拜堂开茶话欢迎会并合摄影以留念,每位收费大洋二角。凡愿意参加者务请于二十九日以前函知本会沈庶务,以便留座,机会难得幸勿交臂失之云云。”哈尔滨著名收藏家、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成员曹增伸先生收藏一张“哈尔滨三教会与青年会会友欢迎余日章博士”合影照片,落款时

‘间“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即1926年9月29日。照片背景是西门脸教堂。

1931年5月,“万宝山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东北寻找借口,在长春万宝山制造的流血事件)发生后,激起了民众的义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嚣张,哈尔滨民众抗日思想更加强烈,哈尔滨道外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抗日铁血救国团。在1932年2月的哈尔滨保卫战中,中共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各界支援前线。道外基督教青年会还组织了医疗队为受伤官兵包扎伤口。

三、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走出的各界精英

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中学培养出许多中国和外国的社会英才,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毕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后来成长为科学家、文学家的人也为数不少。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加拿大第一个核反应堆的建造者之一ю.伏尔科夫教授,著名诗人和中国文学翻译家瓦列里・佩雷列申都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就读。该校的另一位校友米哈伊尔・沃林是诗人、作家、新闻记者,后来曾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生活。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和著名电影演员王澍、著名电影翻译家孟广钧等也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培养出的“高材生”。

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光头影帝”尤伯连纳,1920年7月11日出生在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父亲是一位瑞士人和蒙古人混血的工程师、发明家,母亲则是一位俄国医生的女儿。幼年时,他的父亲抛弃了家庭,母亲将他和妹妹带到中国的哈尔滨。在那里,他们进入了一所由基督教青年会开办的学校,即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1934年,母亲把他们又带到了巴黎,母亲把他送进了贵族学校,但尤伯连纳经常逃学,并成为一个出色的流浪艺人。他开始在夜总会演唱,并在一群俄国吉普赛人中找到了家的感觉。1951年,曾一起演出过《琵琶之歌》的玛丽马丁推荐他出演了那部让他永远名垂青史的作品――音乐剧《国王与我》,该剧连演1246场,获得空前的成功。1956年,该剧改编为电影,他被选为主角,并获当年度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同年,他还出演了两部经典佳作《真假公主》和《十戒》。从此,他进入好莱坞明星行列,也成为影史上著名的“光头影帝”。

犹太女画家季娜・吉列维奇(季娜),是高莽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同学。高莽从俄罗斯1997年出版的《俄罗斯犹太百科全书》中找到了有关季娜的词条:“什姆什凯维奇(原姓吉列维奇)・列昂季娜・索洛蒙诺夫娜,1933年生于哈尔滨,油画家。曾就读于画家亚・尼・克列缅季耶夫(列宾的学生)的私人画室。1949年毕业于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自1951年定居以色列。曾在罗马弗曼蒂教授画室学习油画。1972年在音乐学院钢琴班授课,同时从事油画创作,画肖像、风景、静物。季娜画作的特点是把俄罗斯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她的作品为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与私人所收藏,她所绘的以色列总统纳翁和格尔佐格的肖像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统宫里。”季娜后来对高莽说,百科全书中她的出生年代错了,她生于1928年,而不是1933年。

高莽,笔名乌兰汗。1926年出生于哈尔滨。1933年进入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的教会学校,1943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中学。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创作。1945年后历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编辑,东北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科长、编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络部干事,《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主任、主编,编审。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为翻译工作者,译有普希金(抒情诗)、莱蒙托夫(书信集)、阿赫马托娃(长诗《安魂曲》)、叶赛宁(组诗)、帕斯捷尔纳克(散文体自传《人与事》)、马雅可夫斯基(剧本《臭虫》、《澡堂》)等人作品。1989年离休前,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1997年俄罗斯作协吸收他为名誉会员,同年俄罗斯总统因其对中苏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贡献而授予他“友谊”勋章。1999年获中俄友协颁发的“中俄友好纪念奖章”和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纪念章”,同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

王澍,1928年生于哈尔滨。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1945~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厂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1949~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翻译组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并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三十余部。还有其他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王澍与高莽曾同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就读,王澍比高莽低两届,并且没有毕业就参加革命。王澍的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搬到铁路花园(现儿童公园)旁的一座楼房,与高莽为邻。而王澍的父亲所经营的同兴公司是一家砖窑,高莽的爷爷也有股份。”

盂广钧,山东莱州人,幼时曾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书。1946年进哈尔滨苏联影片输出机构,为苏联影片翻译中文字幕。1948年去兴山,任东北电影制片厂(见长春电影制片厂)翻译,与桴鸣、刘迟、袁乃晨等人一起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华语对白的苏联译制片《普通一兵》。此后担任该厂翻译片处组长。1949-1952年,翻译了《波罗的海代表》、《侦察员的功勋》、《愤怒的火焰》等近三十部苏联电影剧本。1957年调中国电影出版社任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副主任,负责主编《国际电影》,1958年任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主任。1959年,电影研究所成立之初,被调去负责外国电影研究工作,组织编译了一批外国电影资料,扩大了电影界、文化界人士的视野。1960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任对外联络部部委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审。他曾被选为第四届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书记处常务书记,第五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理事,一度担任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社长。

基督教对联篇3

强化领导带头。省委书记尤权带头作动员、上党课、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其他省委常委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学习研讨,以上率下,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省直工委多次召开委员会议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出台具体指导意见,率先召开三个专题学习研讨会,带动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开展好专题学习。省直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躬身践行、率先垂范,带头学、带头查、带头改,形成了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

强化组织督导。深入实施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立体式督导。省委督导二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调研、参加学习研讨等方式,先后多次深入省直单位、基层支部进行督导。省直工委成立8个督导组,采取召开督导工作片会、专项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督导覆盖125个省直单位,先后开展四轮学习教育督导。省直各单位成立365个督导小组,累计1960多人次深入基层督导,了解基层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强化支部主导。各单位机关党组织着眼经常性教育,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健全了机关党支部学习教育、换届选举、工作汇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联系服务群众等系列制度,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创新引领。在抓好规定篇目学习的基础上,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结合起来,并组织党员到东山、古田、上杭、寿宁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推动党员真学实学、学深悟透。各单位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探索“互联网+”学习模式,编制口袋书、连环画、微电影、微漫画、微课件等教材,用好用活“党员e家”“党建微课”平台,满足党员多样化需求。

强化问题导向。坚持边学边改,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教育始终。省直工委以落实基层党建7项重点任务为抓手,着力发现和解决基层党建“短板”。先后分8个片区召开党建联系片会议,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和基层支部,随机抽查40个省直单位和下属200个党支部,帮助基层查找发现、分析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强化典型带动。注重挖掘、培育、发现、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共在省直机关建立1410个学习教育联系点,通过重点指导,积极培育引导,着力把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省直机关共表彰推出646个先进典型,并组建“两学一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连续开展巡回宣讲。各单位普遍开展选树、表彰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

强化实践推动。各单位普遍将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服务全省大局结合起来,与做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习教育推动服务中心,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普遍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学厦航、学长汀”“三学”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7100多个基层党组织与驻地社区结文明共建对子,为社区办民生建设实事15300多件。

基督教对联篇4

P键词:信息化;教育督导;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04-03

为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大连市确立了“建立教育督导综合应用平台,推进督导工作方式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逐步向大数据和技术支持的数据化督导过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督导现代化,不断创新督导与评价方式,完善监测与分析模型,建设现代化的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2010年开始研究设计具有大连本地应用特色的“大连教育督导平台”。平台的建设理念:一是依据“发展性督导评价”理论,针对督导评价目的的建设性、内容的个别性、主体的多元性、过程与结果的开放性等特点研发;二是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对必要的督导工作实行过程化督导管理,包括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三是互联网思维,全样本、相关联、混合数据的个性化反馈、适应性分析、趋势统计等。平台的建设特点是模块化、可插拔、云服务。平台由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和若干个应用子系统构成,满足教育督导部门及学校开展督政、督学、质量监测的应用需求。

一、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

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是大连教育督导平台的一个子系统。

1.结构与功能

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由档案查询展示功能模块和督导评估功能模块组成。档案展示模块包括:永久有序的单位档案云端存储、查询展示督导评估档案、自定义展示其他档案、独立的个性化单位门户首页等功能。督导评估模块包括:市对区、校进行督导评估、区自评及对学校督导评估、学校自评、社会人员参与辅助评估等功能。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督导评估内容和要求,选择和组合督导评估类型、定义与督导评价体系;搜集和分析督导评估资料,对评估对象进行查审和量化考核督导,科学统计和分析督导评估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督导评估效益最大化。

2.优势与价值

该系统创新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提高了督导效率与质量,实现了:

(1)网络化档案管理。档案的生成与积累规范、系统、适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快速地对档案进行整理、上传、管理和展示,实现无纸化办公。

(2)多元化督导评估主体。不但发挥了被督导评估单位的主体作用,而且还保证了督导评估主体的权威性,特别是将社会组织、个人的评价纳入评估活动中,为家长、学生、社会参与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实现了督导评估中多边互动等多主体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即时化督导评估实施。督导评估更具时效性、可追溯性,不受时空和时间限制,可即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监督工作进展状况,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督导评估效能效率。

(4)智能化统计分析。各评价职能部门和个人独立登录打分,可设定多种取分方式,系统自动计算,避免繁重的统计工作及人为的计算错误。运用数学模型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各项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并可以自动生成详细的统计图、表,结果一目了然。

3.适用范围

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可满足基础教育各学段、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的需求。只需将每项督导的评估指标体系或标准嵌入到系统,系统就可以按照评估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每项评估在系统中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4.应用案例:个性化的综合督导

督导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年度责任目标。年初确定责任目标,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责任状。市政府督导室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及评估细则,应用《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为县区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标准。

第二阶段:全年推动责任目标落实。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评估与服务并重”,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督学的相关人员担任评估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过程资料,责任督学参与实施全程跟踪,并根据需要对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督导。

第三阶段:年末完成考核评估。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性,在县区自评的基础上,组织评估组现场考核评估,利用《教育督导评估应用系统》收集的过程资料和数据进行网上打分。

第四阶段:督导评估结果应用。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科学统计和分析督导评估结果,使督导报告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结果,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文件形式,并在每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向社会和媒体通报评估结果,依据督导评估结果发放奖励资金。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是大连教育督导平台的另一个子系统。

1.结构与功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包括数据上报统计、均衡发展状况分析、均衡发展监测和教育决策支持四个模块。系统支持自主、任意定义与监测体系;对各项基础数据自动进行拆分与统计、计算与分析,对于没有达标的指标项系统自动报警;以多数据、全样本、相关联的形式,及时地对跟踪与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拓展,并实时、个性化地将义务教育均衡与发展状况、趋势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及规律揭示出来。

2.优势与价值

(1)网络化数据采集。所有指标均在系统中编辑与,基层单位可及时获知指标内容,可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与规范,同时又能快速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上级管理部门,便捷高效。

(2)智能化数据处理。基层单位仅需按照相关要求填写最基础的数据和信息即可,所有数据的分类、拆分、汇总、计算,系统自动完成,并能根据需要,生成各种报表。

(3)常态化跟踪监测。系统对不达标项目设有自动预警功能,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督导部门也可根据需要,长期跟踪和监测基层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进度与工作成效,常态化地掌握各地指标的达成状况。

(4)科学化决策支持。依据监测到的详实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科学计算出差异贡献、差异基准。并通过对异常差异贡献、差异调整空间的提取,最终给出改进这项工作的具体量化标准,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依据。

3.适用范围

系统满足省、市、区三级督导部门及学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的需要;为教育决策、管理、评价提供高效的工作方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可靠的信息依据。

4.应用案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与分析

在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重点评估县(市)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情况。尤其是“差异系数”的引入,将传统的定性评价发展为定量评价,使评估更科学、更公正、更有说服力。大连市正是在国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与应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覆盖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为全样本监测。

使用“差异系数”和“达标率”,分析评价区域义务教育八项指标的均衡水平,“差异系数”和“达标率”是国家教育部门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达到标准的两个重要指标,“差异系数”反映了各义务教育学校某项指标的数值与该项指标区域内所有学校平均值的离散度;使用“发展指数”和“发展程度基尼系数”分析评价区域义务教育八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发展程度指数”反映区域教育八项指标超出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的程度;使用“倾斜指数”和“效率指数”分析评价县级政府对县域义务教育投入的倾斜程度和投入的使用效益,“倾斜指数”反映了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相比的倾斜程度。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监测与分析,为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投入、科学决策等提供数据依据。

三、责任督学管理系统

责任督学管理系统是大连教育督导平台的另一个子系统。

1.结构与功能

系统由市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块、县应用模块和第三方接口(省、国家)构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工作成果的展示与共享、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治理、责任督学和责任区日常工作、全样本数据分析和处理、个性化内容即时推送和反馈等功能。具体为:

(1)督导任务(计划)。月、学期、年度责任督学工作计划和任务。

(2)资源包。将工作计划、交流反馈、总结报告、整改报告、督导报告按事件的时间轴捆绑成资源包。

(3)责任督学注册与责任区划分。包括责任督学的基本信息、背景信息和扩展信息,设置统计条件与结果输出。可在网上直接划分、调整责任区。

(4)责任督学工作考核与统计。统计工作任务的数量、完成百分率和优质率等。统计责任督学下校次数、回应投诉次数和满意率等。

2.优势与价值

(1)任务布置多元化。

督导任务由常规任务、规定任务和自主任务构成。任务时,可根据区域整体计划部署任务,也可以结合责任督学自身业务优势和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在个性定制前提下设计、布置、上传,实现了督导任务一键式传递,一对一,实现督导信息直通。

(2)结果反馈公开化。

责任督学督导报告经由责任督学,在公开权限下以全样本方式整体公示、反馈督导结果。系统用户通过对督导报告的阅读、评论,既可互相学习,也可及时发现工作的问题并改进。

(3)监督整改社会化。

整改情况由系统、门户网站多窗口同时,接受教育内外全域监督,并通过对反馈情况的混杂数据收集,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发现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完善整改工作。

(4)投诉处理便捷化。

管理系统与移动终端功能整合,用户可通过留言方式直接对话责任督学,开通了家长、社会与责任督学便捷的联系通道。责任督学也可以使用手机,即时完成信息传递、情况反馈、投诉受理等工作。

3.适用范围

系统既可满足省、市、县三级教育督导部门对责任督学管理的需求;也可满足责任督学日常工作的需求;还可在委托责任督学参与综合督导、专项督导中应用。

4.应用案例:大连市金普新区责任督学管理系统应用情况

大连市从2014年开始自主开发建设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信息系统,大连市金普新区应用该系统辅助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他们按国家督导办的要求,设了5个责任区,配备5名专职责任督学和20名兼责任督学。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每个学校设置了1名督学助理,赋予督学助理专门对口联络本校责任督学的职责,落实责任督学的工作,对校长直接负责,受学校和区督学室双重领导。

金普新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通过责任区督学管理系统将全区责任督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支跨区域、专家型的责任督学队伍。专职督学与兼职督学及督学助理之间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使责任督学的经常性督导与团队定期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常态化成为了可能。以“保障”与“实性”为基础,以“体系”与“创新”建设为抓手,创建了金普新区教育督导GPSI的1234模式。一是保障(Guarantee):人财物保障;二是实性(Pracpical):实践性、实效性;三是体系(System):构建完整的工作体系、完善有力的保障体系、创建可持续的发展体系;四是创新(Innovate):无缝覆盖的范围创新、三方联动的队伍创新、项目跟进的任务创新、技术支撑的手段创新。创新了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强化了督导职能,延伸了教育督导的触角,让责任督学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及全社会都参与责任督学工作、反映问题、监督学校和各级政府教育治理工作的“汇聚点”。密切了政府、教育治理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畅通了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落到了实处。

通过对大连教育督导平台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经初步尝试了信息技术支持的督导评价方式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给我们教育督导工作带来的好处,我们将坚定信心,不断创新与实践,向大数据和技术支持的数据化督导过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督导现代化。

参考文献:

基督教对联篇5

组织领导突出“强有力”。成立了党委“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综合组、督导组、宣传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同时建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兵团督导组、兵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常态化的请示报告制度、每周两次沟通联络机制和动态跟踪落实机制。专门建立了每周一上午与兵团督导组沟通联络机制。师领导班子成员按要求明确了各自分管联系点,具体指导分管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

配套制度突出“要管用”。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督导组手册、督导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师活动领导小组还根据活动进程逐步制定下发了《师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安排》、《师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接地气听民意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安排》、《师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方案》、《关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的通知》、《关于全师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意见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的通知》、《关于建工师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等,全面系统管用的配套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

督导检查突出“严要求”。活动启动前后,兵团第11督导组给予建工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兵团第11督导组先后与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师主要领导召开联席沟通会议6次,座谈会2场,与40名团处级干部进行了谈话和征求意见。并对建工师6个督导组提出了坚持依靠各级党委(党组)抓督导、坚持认真履责抓督导、坚持以好作风抓督导的三项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兵团第11督导组还深入师属兵建集团、北新路桥、兵团四建等8个单位进行调研、检查、督导,针对建工师面广、层多、行业及问题等特殊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建议。

学习教育突出“全覆盖”。截至目前,师党委先后组织了11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组织了5天的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安排了5次专家专题讲座,举办了3次专题培训。全师各级党委(党组)成员和领导干部做到了坚持带头学,突出重点学,丰富形式灵活学,强化效果集中学。各集团及企事业单位也按要求加强了学习,做到纵向从机关到项目部工地,横向从疆内到海外,形成了全覆盖的学习教育网络体系,解决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谁来学”、“保证学”的问题。

宣传鼓劲突出“正能量”。建工师党委专门制定下发了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建立了教育实践活动QQ群,搭建了师宣传队伍密切联系工作平台,建立了师宣传组每周一次联席会议制度和师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工作量化机制,建立了全师开展活动新闻信息刊稿每半月统计通报制度。自活动启动以来,建工师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共刊发稿件418篇,师宣传部整理编印教育实践活动简报20期。

聚焦“”突出“画准像”。自2月8日起,师领导班子及成员按照开门搞活动的要求,与服务对象、行业系统和广大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职工等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诉求,广泛征求师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和严守政治纪律、履行职责使命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围绕聚焦“”,归纳梳理出共计6个方面的50条意见建议。师党委要求全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针对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实现作风根本转变。

立说立行突出“解民忧”。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建工师党委把解决问题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先后解决了兵团建科所、兵团建科院有限公司和质量检测中心退休职工享受事业单位相关待遇问题;4亿多元的农民工工资兑现问题;德坤集团二钢片区棚户区改造中部分房屋拆迁问题;邀请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方便创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问题;机关部门严格公车管理问题;机关离退休老人晚上看病就医难等问题,赢得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

基督教对联篇6

一、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原则

苏联时期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中央集权,即国家对教育实行垂直的统一领导。这种管理体制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有它的优点,但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其弊端更加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限制了地方和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教育政策容易脱离地区、学校及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管理上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当今的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中心议题就是解决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即理顺联邦中央与地方、学校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教育权限,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随着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实施,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化原则逐步渗透到俄罗斯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主要表现为:

(一)分权管理原则

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首要措施是明确规定各教育政策主体的权力范围、功能定位及应承担的责任。1992年《教育法》颁布之后,俄罗斯确立了联邦、地区和地方(市)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将过去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改为分级管理,并明确详实地划分了俄罗斯联邦、各联邦主体、地方自治机构、教育机构在教育领域的权限和职责范围。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管理的民主性质。2000年俄罗斯政府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规定应“扩大社会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国家应为“教育职业团体参与制定联邦级和地区级的教育政策”提供保障。2200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2010年前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构想》最后一部分以“在划分教育政策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教育发展的管理”为题,论述了俄罗斯教育现代化进程除应保障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外,还应实现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由“家长制”向“责任互担”模式的转变,应强化所有教育政策主体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及其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

二、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的层级变革

根据《教育法》,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分为联邦中央、地区与地方(市)三个层次,并严格界定了不同层次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

(一)联邦层面

《教育法》将联邦权力机构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主要限定于宏观层面,侧重于各级各类部级标准、程序、指标等框架性内容的研究与构建,致力于维护俄罗斯联邦文化、教育空间的统一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联邦教育政策及程序的制定与实施。制定并监督实施联邦层面的教育政策;制定创办、改组和撤消教育机构的程序;制定并审批教育机构标准条例;确定学校办理许可证、鉴定书和国家鉴定的程序;规定国立、市立教育机构教学人员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鉴定程序;监督联邦教育法令及各项国家教育标准联邦部分的执行情况等。

2. 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与评估。组建并领导联邦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及各主管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任命其领导人;开办、改组和撤消联邦直属教育机构,对教育机构进行鉴定和国家评估,提供独立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外的国家鉴定服务;以法律手段调节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调节教育机构内部的劳动关系,规定教育机构的工作量和联邦工资标准;为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大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大纲的教育机构办理和颁发相应的许可证;组建教育工作人员和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再培训联邦体系等。

3. 联邦教育内容管理。制定和实施联邦和国际教育发展纲要;确定国家教育标准中的联邦部分,确保学历证书的等值性;拟定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职业和专业目录;为教育系统提供信息及科学和教学法方面的支持;在联邦权限范围内制定各类教程和教学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

4. 联邦教育经费管理。向联邦直属教育机构直接调拨经费;每年确定教育拨款在联邦收人中所占的份额,编制联邦教育经费预算,筹集联邦教育发展基金等。

(二)联邦主体层面

联邦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分由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派生而来,另一部分则是对联邦级规定与标准的补充与具体化。根据联邦《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各联邦主体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贯彻执行联邦教育政策,制定并实施与联邦教育政策一致的政策及相关法令;管理辖区内的教育机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共和国、地区(包括民族间的)教育发展纲要;制定共和国、地区教育经费拨款指标,对地方预算进行补贴,强化国家对基础普通教育普及性和义务性的保障等。

(三)地方(市)层面

在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过程中,地方(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得到了扩展。除普通学校外,部分初等和中等职业学校甚至包括部分市级大学都归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辖。

《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权限主要包括:管理、监督地方(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校的工作,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开办、改组、撤消地方(市)属教育机构,保证对其教学楼和其他设施进行维护、安装附属设施;编制地方教育经费预算;组织并提供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基础教育,并根据基础普通教育计划开展中等(完全)教育;在市区内向儿童提供补充教育和普及免费的学前教育等。

综上所述,在现行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中央、地区和地方(市)立法机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调整教育领域的各类法律关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则负责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直接管理本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同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保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设立了各类组织化的执行机构。总体而言,这种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基本符合教育现代化管理理念,有助于保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民主、快捷和高效。

三、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一)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俄罗斯独立初期,俄罗斯联邦水平上主要设立了两大平行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一个是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另一个是俄罗斯联邦科学、高等学校和技术政策部。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主管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中等和高等师范教育、校外教育。俄罗斯联邦科学、高等学校和技术政策部负责综合性大学及师范院校以外的其他高等教育的领导和管理。该部取代了前苏联的高等和中等教育部,其主旨在于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和科学分离现象,促进教育科学生产一体化,真正地把高等学校办成教育和科学中心。为了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和管理,1993年俄罗斯成立了高等教育委员会,专门管理高等教育机构。1996年8月经过改组的俄联邦新政府将高等教育委员会与教育部两个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合二为一,称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部。2000年5月13日,根据联邦总统令,俄罗斯各联邦区都设立了总统全权代表机构。这些机构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这首先表现为这些机构对地方教育机构是否遵守现行联邦教育法规、是否执行国家首领命令的监督职能。

2004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联邦政府机构进行改组,取消了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将原联邦教育部的职能按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分别划分为三个部门,与科技工业部合并后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教育署、联邦教育与科学领域督察署。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负责协调与监督联邦教育署和联邦教育与科学领域督察署的活动。

1.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是联邦层面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承担着教育行政管理领域大部分管理职能。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负责制定教育、教养、托养、监护等政策,制定对学校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和保护方面的国家政策并依法进行调控。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有权就其管辖范围内的问题向联邦政府提出联邦法律、总统法令、政府决议草案,还有权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和既定活动领域内制定法规,并履行一系列其他职能。主要包括:

第一,制定各类教育章程或条例。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的章程或条例包括:人才培训、再培训和进修条例;联邦国立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分校的章程与条例;国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工作

人员任职条例;高校和独立科研组织的研究生部和博士生部章程;教育机构毕业生毕业会考章程;国立和市立教育机构管理和教学工作人员的评估条例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资格评定条例;学生人学条例和转学条例;多级连续人才职业培训和进修系统的发展条例;确定依靠联邦预算学习的学生的计划招生额度条例;集体使用科学设备的联邦中心条例;教育、科学与技术领域颁发俄罗斯联邦总统奖、联邦政府奖的条例等。

第二,教育内容管理。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负责制定教育机构进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职业(专业)目录;确定教育机构教学过程中建议(允许)使用的联邦教科书书目;确定国家教育标准的联邦部分,制定教育内容、普通和职业教育大纲和教育计划的联邦要求;确定科学工作者的职称名录等。

第三,其他职责。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职能还包括:建立教育机构教学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和再培训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技术和实验、仪器基础;规定教育水平和(或)资格的证书样式,并根据俄罗斯联邦加人的国际协定,解决这些证书在国外等值认定问题;制定教育机构毕业生所获金质和银质奖章的样式等。

2.联邦教育署。作为联邦权力执行机关,俄罗斯联邦教育署受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领导。联邦教育署下设教育机构司、国际教育与合作司、青年人事务司、行政司、经济财政司、会计核算司、联邦财产与物质-技术基础发展司和教育领域发展纲要司。教育机构司内分别设有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校科技机构处、初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处、儿童学前普通与补充教育处、补充与大学后职业教育处、学生与研究人员社会援助处、统计与数据库处及干部工作处等职能处室,分别负责相应级别与类型机构的管理事务。青年人事务司主要包括青年人组织工作处、教养工作与体育运动处和青年人家庭和就业援助处。经济与财政司主要负责各级各类教育的财政拨款事宜,其职能划分包括:专家培养计划处、高等与补充职业教育机构拨款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拨款处、初等职业教育机构与其他组织拨款处、预算制定与日常拨款处、教育经济处和高校科技拨款处。相应地,会计核算司主要负责对各级各类教育和联邦专项计划的实施进行经费核算。而教育领域发展纲要处主要负责国家定货、教育领域发展纲要的实施、协调与监控,并对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除承担与外国国家权力机关和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开展合作的职责外,联邦教育署的主要职能还包括:第一,人才培养。联邦教育署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按规定程序在高等和补充职业教育机构和科研组织中设立研究生部和博士生部;确定联邦教育署所管辖职业教育机构依靠联邦预算学习的学生录取名额和定向录取名额;组织科学教育工作者参加相应的进修和培训;在竞争基础上向高校分配人才培养任务,包括国防领域的工程与科研人才的培养任务;确定俄罗斯联邦总统奖学金、俄罗斯政府奖学金及其他奖学金的名额并按规定程序分配给学校;制定学生、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人员出国规定;组织奥林匹克竞赛、研讨会、展览及其他活动等。

第二,国家财产、经费管理。联邦教育署依法履行联邦财产所有者的权力,依法对国家财产进行管理,以提升教育资源的普及度;联邦教育署还履行联邦专项计划国家定货者的职能,可按照既定程序组织竞标并签订国家定货合同。8

3.联邦教育与科学领域督察署。联邦教育与科学领域督察署的教育许可、鉴定和督察司主要负责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质量的检查、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许可与质量检査及教育领域检查与督察工作的协调等任务。科学与科学-教育工作者考核工作的组织与检查司主要负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医学-生物学及农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考核工作。教育质量检查与评估司可以为教

育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信息支持,还负责相应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教育领域督察与检查工作的协调与法律保障司下设法律保障与国家服务处、督察与检查工作实施方法与计划处、组织-检查处和系统协调处。

就其职能权限而言,联邦教育与科学领域督察署主要担负着教育与科学领域的检查、监督与评估任务,具体包括:检查、监督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科学-技术活动、青年政策和科学与科学教育人才考核领域的法律执行情况;检查、监督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和所培养毕业生的质量;审批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检查、监督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其他可授予学衔的学术委员会的活动;依法对教育机构及其分部、大学后和补充职业教育系统中的科学组织开展许可证认证、评估及国家鉴定;确认国外与俄罗斯教育证书、学位和学衔证书的等值性等。

综上所述,俄罗斯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划分体现了教育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领域权力的相互监督与制衡。联邦教育督察署的独立建制可以说是俄罗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中的亮点,督察署的独立运行使教育督察工作更公正、更有效,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教育活动的监督,促使教育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更加有效地工作。

(二)联邦主体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联邦主体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具体职能划分由联邦主体法规确定。因此,这些机构的名称和组织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州、边疆区、共和国下属的教育局、教育委员会、国民教育管委会、共和国教育部等。就其职权划分与机构设立而言,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有些地区的科学与职业教育管理局和普通教育管理局各自独立,而有些地区的初等教育管理机构是独立设置的。这些教育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别。

为了优化教育行政管理,促进教育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许多地区开始对教育行政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如从2002年起,萨马拉地区开始组建不同于行政区划的教育区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鞑靼共和国则将地区和市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视作共和国教育与科学部的分支机构。

(三)地方(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地方(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名称差异也很大,如市(镇、乡村等)教育委员会、市教育处、市政府下属的教育管委会等。市级教育行政管理大多取决于地方行政领导对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重视教育的地区也会重视本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及其革新,相应地,那些视教育为纯消费领域不予重视的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则是守旧和偏弱的。

基督教对联篇7

第二条民办高校督导专员一般兼任党建工作联络员。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原则上从公办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优秀处级干部中选派,也可以从退休的处级及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选派,任期二到四年。

第三条要严格把握选派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的标准条件。督导专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是:拥护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具有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熟悉高等学校情况,具有较强的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年龄不超过*周岁。党建工作联络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是:具有一定的*主义理论素养,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熟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领导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党性观念强,顾全大局,遵守纪律,团结同志,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群众威信较高。

第四条民办高校督导专员的职责,按照教育部《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关于督导专员的五项职权开展工作。主要是:依法对所驻民办高校的工作进行督导、督学和督察。监督学校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督、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参加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产财务管理、基本建设、招生、收费退费等重大事项的研究讨论;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承担党政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党建工作联络员的职责主要是:指导民办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民办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列席民办高校党政工作的重要会议。

第六条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的选派工作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负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干部主管单位党组织推荐人选。督导专员由省教育厅任命,党建工作联络员由省委高校工委任命。

第七条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的管理工作,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干部主管单位党组织和市教育工作部门负责,市教育工作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每年年底和工作期满,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牵头,由市教育工作部门、干部主管单位党组织组成考核组,对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第八条建立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工作报告制度。报告制度分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定期报告每学年一次,重大事项随时报告。主要报告学校办学情况、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本人履职情况、意见和建议。报告均应形成书面材料,分别上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干部主管单位党组织和民办高校所在地教育工作部门。

第九条建立公办高校对民办高校的帮扶机制。选派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公办高校可以同派驻的民办高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公办高校应大力支持督导专员、党建工作联络员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优势,支持帮助民办高校搞好教学、科研、管理和党建、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基督教对联篇8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校院二级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学院的人、财、物等办学自主权和管理权限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建全和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下的学院民主管理体制,提高学院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1]增强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努力打造“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教代会监督”的二级教代会体制下的民主管理模式。

一、明确功能定位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加强和改进依法治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教职工管理体制之一,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保障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力,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利益的基本形式。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教代会只是形式;第二,工会一级组织缺乏“权威性”,只是发福利、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等,不能发挥代表教职工权益的作用;第三,教代会代表履职的缺失性,不能正确行使和履行合法权益;第四,在具体制度和程序规范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现象,导致二级教代会职权难以全面发挥。随着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须探索和建设一套适合学院特色的二级教代会制度下的管理模式,明确各种职权功能定位,真正落实二级教代会体制下的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瓜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二级教代会制度、教授委员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项制度之间的关系。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组织的基本属性,而教授委员会是学院学术权力机构。在高校内部的权力运行中,通常形成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体系。从我国长期以来的大学内部管理实践看,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术权力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学术权力弱化现象。因此,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提高学术权力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我国大学管理改革中的应有作用,健全教授委员会制,发挥他们在学术管理与学术决策中的作用,是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体现。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发展与完善,在学院管理中应发挥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聚合功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整合高校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发挥党委和行政两个系统的积极作用,最终落实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也对人才培养和学院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进一步理顺党组织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之间的关系,使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能够得到强化,形成院系党政、学术、民主管理相互协同的权力配置机制,真正落实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发挥教职工与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确保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四权”统一的工作运行与决策机制。[2]

二、确定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教授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设立的宗旨是促进院系的学科建设,规范院系科研和教学工作,促进与保护科学研究的权利和自由。教授委员会的本质是教授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院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赋予教授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与审议的权力,紧紧围绕学院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功能,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职称评定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术规范和实验室建设等涉及到学术问题的事务进行科学决策,是教授代表参与学院学术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教授委员会的主要职权范围是对学术事务进行咨询、评估、审议和决策,包括讨论和审议院系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培养方案、教学与科研组织形式及奖励政策、学术资源配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职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劳务分配方案,以及审议院长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汇报等,此外还要审议和讨论院长或教授委员会主任提请审议的其他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

(2)教授委员会的议事规程。教授委员会作为以教授代表为主体的民主决策和咨询机构,在职权行使的过程中要依法行政,围绕职权范围内的相关议题开展讨论。因此,教授委员会的职权行使规则最终落在议事规程上。

会议议题主要由有关部门的领导提请教授委员会主任确定,在确定议题时应与同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研究,提出可供备选的议案,提交教授委员会。首先,议题的讨论。教授委员会委员对所议事项要本着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客观公正和长远发展的原则,发表充分的意见。其次,议题决策的通过。教授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票决制,少数服从多数,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的赞成票,决策方可通过。最后,意见分歧的处理及重议。当议题讨论出现严重分歧时,应暂缓作出决策。要进行深入调查,交换各方意见,在确保能表决成功的基础上再次召开会议。因此,教授委员会主任应在决策前做好沟通工作,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必要的思想工作,争取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同级行政负责人须服从教授委员会的决议,这也是对学术权力的尊重。

2.党政联席会议的组织形式及议事规程

(1)党政联席会议的组织形式。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决策机构,凡涉及二级学院改革发展、人财物的管理、教职工福利等相关内容,具体概括为“三重一大”事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要提请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集体讨论决策。参加会议的人员由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等组成。办公室主任作为秘书负责记录。必要时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出席讨论议题。教授委员会决策的议题也要在党政联席会议上通报。

(2)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院长或党委书记主持。实行例会制。原则上每周一次,安排固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场才能召开,会前发放征集议题,并由议题提出者考虑具体备选方案供会议讨论。最终由院长和党委书记商量确定是否上会讨论,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充分酝酿后,投票表决或口头表决,最后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结论,力求达到一致通过。如果意见不统一,则暂缓决定,要做好会后沟通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再研究决定,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组织原则。

三、加强议事监督

二级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前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探索二级教代会体制下学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途径,寻找管理的切入点,完善管理制度的设计,把推进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纳入学院的考评之中。要知群众之想,察群众之情,体群众之意,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院的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规范、民主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二级教代会运行提供政策支撑。担负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重任的高校,应着力加强二级教代会基本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代会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和职权范围。对于涉及广大教职工利益的各项方案都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学院重大发展规划和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必须经教代会审议,方能通过推行。

其次。要加强民主监督体制建设,大力促进院务公开。要把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推进院务公开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扩展、拓宽院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教代会还要承担好院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保证院务公开操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推动院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二级教代会会议期间用参会的形式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会后用列席或参加教授委员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议事监督。形式多样,实现全方位的监督。

最后,要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推进干部评议的科学化。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要合理科学地推进干部评议工作,就必须在依法治院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教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教职工民主权益的发挥。二级教代会应负责组织、动员和指导干部评议工作,在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在监督的基础上推进学院的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后一定要正确处理教代会制度与院级党政联席会议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应从参政议政和监督的角度展开讨论,并发动职工群众落实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起到沟通和宣传的桥梁作用。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与坚持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监督并不矛盾。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上二级教代会代表要引导广大教职工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和发展的角度全面正确地对待。

四、健全考核机制

要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有健全的考核机制。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考核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形式上,首先要制度先行,依法行政。建立专门针对高校二级教代会的法律法规或条例规定, 因此要出台相关制度或管理办法,保障二级教代会制度更好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展二级教代会试点工作的号召,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特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代会实施细则(试行)》,成立了安徽师范大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历史上的第一个二级教代会,坚持每年一次教代会年会制,拓宽了民主管理的渠道,促进和谐学院的建设,推动了学院的科学发展。其次要不断规范程序。学院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二级教代会与学校教代会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不能全盘照抄学校教代会的议程,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第二,内容上,首先要加强对代表的培训。主要是提高代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完成教代会的工作任务。如“可以通过定期学习有关上级文件,领会精神,加强对建立二级教代会必要性的认识;与兄弟单位进行交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代表对二级教代会制度具体运作过程的认识。其次要规范议事内容。本年度哪些议题是要教授委员会讨论?哪些议题要党政联席会议决断?哪些议题的讨论是通过教代会代表参加?教代会通过哪些渠道参与了民主监督等等,通过看会议记录,切实了解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否真正起到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上一篇:升职感言范文 下一篇:宝宝入园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