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文章范文

时间:2023-10-15 11:02:25

随笔文章

随笔文章篇1

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巧用教材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已经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段文字以物喻人,突出了学生品质情感的教育,值得仿写。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抓住教材文章空白,尝试让学生填充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认真的研习教材,巧妙的构思随笔练习的内容。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有一定的依据,作者有意无意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阅读腾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些文本空白恰恰为随笔练习埋下了伏笔。阅读不但是美文鉴赏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把情感和思想都融入到文章中去。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学生成为第二作者,结合内容进行续写和填充空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写作水平。在空白填充的过程中,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增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其中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也非常的广泛,文本空白较多。首先为了突出人物描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白骨精进行描写。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对妖怪进行包装,学生A:“白骨精,皮肤较黑,长相自卑,三头六臂,能飞能走,时男时女,捉摸不透。”学生B:“皮肤较白,嫩如牛奶,体型较瘦,瘦骨如材,披头散发,牙齿像锯齿。”文章的空白之处很多,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假想“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前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那么如果有第四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续写”。这样的随笔练习安排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写批注,培养练笔习惯

随文练笔就文取材,突出文章写作的宽泛性。写作不仅仅是长篇大论,呈现的形式也不一定非得是作文性质的文章,广泛的写作应该还包括句子的创作等等。随笔练习应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巧妙渗透写作内容,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练笔欲望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进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随文批注式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或写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完了《詹天佑》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学习和体会了詹天佑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强烈崇高的爱国热情之后,就在课文标题旁边写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随笔文章篇2

一、句式模仿,轻车熟路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范文,学生可以通过深入阅读来熟识文中的语言句式,这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句式模仿,是初学者学习文章表达方式,通过模仿领悟精髓,由学习到创作的重要途径。在练笔中,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来抓住范文的特点,模仿范文练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精巧的构思、精妙的布局、精当的选词造句,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与阅读能力。

如讲授完《林海》一课,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语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因此,根据这篇教材的内容,我在课上要求学生写一下自己假期出游时看到美丽风光时的情景,或自己看到过的有名景观的样子。由于学生有了课文的“范本”,有“模”可仿,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颇含文采的章句便也层出不穷“大海是多么会装饰自己啊:沙滩作衣,浪花为裙,还有那贝壳做小点缀呢”,“天空多么会打扮自己啊:日月作簪,浮云为衣,还戴着星星项链”等等。

句式模仿,比较符合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因此也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这样的模仿练主要是以文章的表达方式为主。这样的模仿过程,首先是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运用语言和方式来表达的,然后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的模仿,督促他们从读到写,从仿到创,组织语言,这样今后写文章也就可以变得轻车熟路啦。

二、巧妙拼接,移植语言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品读教学是学生与文章、老师与文章,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双向的对话过程。这样的延伸拼接,能将阅读者的思维引向深入,目标直接指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精神饱满。伴随着品读文章生成的随文练笔,我们可以直观和生动地体会到学生对于文章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理解。将文章中寓意丰富的词句牢牢抓住,然后进行情境、情感和语言的拼接,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了解。

比如,《詹天佑》一文这样的一句:“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此时是你处在这样一个情景境之中,你能够根据这个词语具体描绘出“轰动”的场面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经传出,民众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街道上聚满了人,有的歌唱,有的跳舞,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伟大的时刻……”有的这样描述:“消息一经传出,村子里的人都欢聚在了一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题材的文章和实践材料。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挖掘文章的潜在价值,巧妙地利用课堂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的“意”,更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因素,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学习、应用文本的 “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语文教学做到巧妙拼接,移植语言。

三、紧抓文眼,恣意改动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它们或语言凝练,或寓意丰富,颇具哲理,让人回味无穷。一首诗就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情,并附有无限的想象性、创造性和情感性。而此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准确发现和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恣意改动,扩写段落,以此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知识。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一词充分体现了月光的皎洁美丽,一位同学是这样想象当时的情景的:“月光悄悄地从云中钻出来,似乎惊动了熟睡的小鸟” ‘叽叽啾……’是谁的歌声那么清脆悦耳?原来是小鸟啊,你看,它们慵懒地唱着婉转的《山水曲》,似乎陶醉在美丽的月光之中了。”而另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的:“十分幽静的山中,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山谷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鸟儿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是锻炼学生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古诗这种特别的文体特性,在使读者受到文化、道德、审美等多方面陶冶的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创作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随文练笔,实际意义上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纵向挖掘,从而促进学生加深文章印象、深化文章内涵理解。

实践证明,深入品读,是随文练笔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条件;随文练笔,是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和创作文章的重要方式。而文中提到的句式模仿、语句移植和文段改写,便是深入品读、随文练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练习环节。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品读、随文练笔,让学生在品读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标记、写作状态,轻轻松松地写作,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随笔文章篇3

【关键词】随笔;练习;作文;乐趣训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08-01

随笔是不拘题材,不要求严格的作文形式,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片断,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洋洋百千言。随笔灵活自由,往往随兴而发,有感而发。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行文随便,有利于沟通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如果重视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写作能力,也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1 重视随笔训练,让学生找回写作乐趣

常规的作文课训练,往往公式化、教条化。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式、套路、思维去写,常常是一见就怕,无从着手,一动笔就陷入若隐若现的模式中。久而久之,学生越写越怕,文章越写越差。写成的文章多是无病的陈词滥调,还往往充斥着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失去了应有的纯真美。可以说“有了规矩,难成文章”。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兴趣一点点丧失。

常规的作文课上,教师总是关怀备至,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有的学生却也洋洋洒洒,似乎尽得真传,其实不过是各式八股文罢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未及学生动笔,教师就喋喋不休的指导,学生新颖的构思有可能被吓跑。”学生没有自由创造,哪来兴趣?教师认真批阅,选出经典之作三五笔,精讲特评中大部分学生被甩进了“被遗忘的角落”里、自我感觉不过是丑小鸭。丑小鸭们在忽视、批评中自惭形秽,渐渐的连人云亦云的勇气也丧失了,哪里还有学舌的兴趣。

随笔却自由灵活得多,随兴而写,有感而记,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正如我的学生随笔本扉页上写的:“随意看、随意听、随心想、随心记。”随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还学生广阔天地。教师只充当的只是教练,而不是“讲师”,再也不能一手遮天,学生则少了许多羁绊,可以尽情表现自己的灵性。他们看似跟着感觉随意写,实则表达着自己的见闻感受与思想情感。小小随笔可以还学生信心与热情,让学生找回写作的兴趣与快乐。

2 重视随笔训练,还学生写作的本来面目

常规作文课模式近似僵化,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批改、评讲等方面的高度负责,无形中强加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总是受到抑制。学生都在研究语文老师、阅卷老师的爱心和心理,试图写一些无病的文字取悦或打动教师,我们的孩子渐渐丧失了写真事抒真情说真话的胆识,说谎说骗说玄虚的本领却高强了。

教学实践表明:重视随笔训练,能让学生学会说实话写真情。清代学者袁枚主张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无病,敢于闯破伪道学的拘束,写一些率真的文字;清代思想家黄宗宪也提倡“我手写我口”,希望笔下写与心理想的合为一体,写些充满活力与生气、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字。对于现今的作文教学来说,他们的观点独具魅力。随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可以在随笔中更纯真的抒写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唐代白居易不是大力提倡“著诚去伪”吗?明代的唐宋派不是推崇“直据胸臆”、“自为其言”吗?公安派不也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吗?李贽不是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而强调真实的感情吗?我想,我们也应用随笔这种作文样式来消除无病之流毒,还学生写作的本来面目。

3 重视随笔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素养

常规作文课付出大而收获小,而随笔一类学生喜爱的自由灵活的作文样式,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养。

要“挫万物于笔端”,只有“笼天地于形内”。学生重视写随笔并要自己满意,就得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就得去阅读、去搜集材料。这样长期坚持练习,他们的观察能力、随意感受生活的能力、采集材料的能力也就得到加强与提高,获得的大量材料也就成了作文的“下锅之米”。英国史蒂文森、俄国契诃夫等人的积累笔记难道不是他们的成功的法宝吗?

教育家赫尔岑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强调了想像力的作用,想像力能为作文插上翅膀。富兰克林说:“不学无术的人想像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可见,想像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大量直接和间接的表象积累基础上。随笔写作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而把这些表象用言语表达出来,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言语,这些言语调节着想像,在已有表象基础上进行联想、再创和幻想,进行艺术创造想像,学生的想像力在随笔中得到提高。随笔练习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观察、采集、感受、想像和思维等各种能力。而随时记写、多写多练、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随笔文章篇4

一、发挥想象对文章空白进行补写

发挥想象对文章空白进行补写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之一。小学语文中学习阅读是最常见的课程,但是这些文章为了整体结构和突出主要线索,对于辅助的线索和话题大多是简写,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简写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补写,这种做法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故乡的元宵》这一文章中对于作者离开家乡和回忆家乡的部分留有很大的空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补上这些空白。

二、利用模板对文章格式进行仿写

利用模板对文章格式进行仿写,也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在有限地习作教学中接触的文章类型有限,学习写作的方式比较狭隘,但阅读教学不一样,阅读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文章类型和格式,这些文章中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和叙述理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阅读后,利用这些丰富的模板进行作文格式、修辞手法的仿写,丰富自身对于写作知识的匮乏,提升习作的文笔水平。例如《藏羚羊的跪拜》这一文章中有很多动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也有很多拟人、仿真的描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按照模板进行仿写,丰富习作的文笔类型。

三、整理思维对文章过程进行改写

整理思维对文章过程进行改写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启示性和过程性,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来领悟生活道理,也可以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悟改写故事发展的过程,锻炼学生习作的发散性思维。例如《田忌赛马》这一教导人们灵活处事的故事性文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对故事发展的过程进行改写,同时,根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习作教学的真实性。

四、意犹未尽对文章结尾进行续写

很多文章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陶醉,进入到作者所描写的环境中去,往往文章结束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在学生性质较高时引入习作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续写他们想要的结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连贯性,也能够根据文章意境延伸来锻炼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本文章的描写发挥想象继续描写景物,充沛学生习作的情感,增加作文的感人性。

五、放空心灵对文章感触写出随笔

放空心灵对文章感触写出随笔,也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主要方式。随笔是对自己感悟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升温,在阅读文章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写出随笔,不仅能够及时抒发学生的情感,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黄山颂》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笔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也可以写一段自己的旅行心得或者今后的想法,锻炼学生总结自身情感、发挥想象的整体水平。

随笔文章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 课堂练笔 写作

仿写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课本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无疑为小学语文仿写提供了绝佳的材料,这是因为课本上选择的文章无论是从内容选择,还是从章节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来说都是极为讲究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层次挖掘,从仿写入手加强课堂练笔,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读促写,以写作巩固阅读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基础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应该先把握文章的脉络,能够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论述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对于文章内容进行精读,收集各种有用信息并进行筛选,把握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作方法、遣词用句、写作风格等内容,概括出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而能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能够大致掌握。在阅读课结束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的文章进行复述,为了提升复述效果,可以从概括文章主题思想、闪光点入手,对于文章中的重要句式句型、词汇进行回顾。教师应该以阅读材料为蓝本,充分提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并将其进行拓宽,为学生构建新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模拟训练,仿照阅读材料的题材、结构、句式句型进行改变写作,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将阅读材料转化为写作范本,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结构可以得到有效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随文而练,放飞学生的思维

随文而练,是指师生们在学习文章时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可能是按照故事情节安排解决,也可能是给故事框架增加内容,补充故事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完美,也可能是抒发感想,思考作者创作文章时所思所想。这种课堂练笔方式,可以实现读写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材的时机,在阅读中将学习文章写作方法的内容融合进取,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续写、补充、扩写,并且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使作文写作有章可循。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索溪峪的“野”》中有这样的描述:“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原文无论是从句型句式还是在内容表达上都极为生动传神,可以为随堂练笔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可以分析这一句式的特点以及原文描写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索溪峪的优美风景,在思考中架起积累与运用的桥梁,不断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写作起来不再那么困难。

三、拓宽学生思维,进行感悟练笔

想象力是人类重要的能力之一,人类在不断想象中对于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才形成了当前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随堂练笔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想象力培训,最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给了学生自由详细的空间,我们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课文空白。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设计这样的练笔:当地球环境被破坏了,( )没了,( )没了,( )没了。当学生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后,知道是人类正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是人类,乱采滥伐,破坏了_______,造成了______,我想说________。通过这样的练笔设计,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加清晰地把握。

四、开展积极有效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总喜欢和其他人一争高下。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随堂练笔活动中加入一些竞争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对于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朗读中引入“谁读得最好 ”的竞争;在发言时,看谁的最有创意;在名著阅读赏析时,可以比谁对于名著相关知识了解的最多。教师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进行创新,灵活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评价方式;将口头语言的激励、评价与体态语言的动作相结合,在学生们做出一些成果的时候,可以深情地拥抱、热烈的掌声,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传递正面情绪,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五、结语

教师在练笔设计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力求练笔设计符合实际。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句式、段落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进行训练,把握教材核心,激发学生思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达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金芳.借文发挥,笔意纵横――浅谈课堂练笔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7).

[2]陈春香.读懂意思 体会情感 领悟写法[J].福建教学研究,2012,(9).

随笔文章篇6

关键词:艺术 随笔 写作 丰子恺 艺术随笔 中国论文联盟

孙冰所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是1999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家艺术随笔”丛书中的一本。该文集从丰子恺先生大量的著述中精选了39篇的艺术随笔,这些实际上也仅为丰子恺艺术随笔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很不错的篇目并未选入,如《图画与人生》、《绘事后素》、《视觉的食粮》、《版画与儿童画》、《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园地》、《钟表的脸》、《扇子的艺术》、《洋式门面》、《绘画的欣赏》等。

丰子恺的随笔早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好评如潮,归结起来,其魅力即在于其只用平常的文句,从小处落笔,亲切率真、简约练达、幽默风趣。同样,丰子恺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具备这些特点,只是由于艺术随笔与一般随笔的写作在内容与目的上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细化研究。本文着重以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为蓝本,从艺术随笔的角度,专项探讨丰子恺在这一文体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

在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中,以丰子恺自身经历为素材的有22篇,占全书56.4%,其中有15篇的全文均以其自身经历为内容。如《我的学画》、《学画回忆》,叙述的是作者自身在绘画学习中的一些掌故。娓娓叙述自己学艺时的一些人情世故,并在所叙中蕴含某种道理,是作者十分擅长的一种写作方式。类似的还有《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访梅兰芳》、《写生世界》、《我的画具》、《我的书:〈芥子园画谱〉》、《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谈自己的画》以及《杭州写生》等。此外还有以作者自身经历作为引子展开分析的作品。如《从梅花说到艺术》就谈到自己的一个“实例”,即年幼时对于父亲供养兰花的不解,长大后看见关于兰花的画,才由画面上“十分美秀可爱”的兰花线条悟到兰花的魅力所在。《美与同情》,作者从自身的生活小事生发开去,说的是有一回“一个儿童”进入自己的房间,帮助作者整理房间,并认为摆放欠佳的物品是“何等气闷”,作者从中体会到这种对物的同情心其实就是“美的心境”。之后谈的才是美与艺术的问题。选材的亲历性,一向是随笔写作的一个特点,随笔与艺术随笔的区别在于“艺术”二字,即在于艺术专业性上。因此写作中的专业亲历性,则昭示着一种实在的体验艺术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被概述为: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张大千、刘海粟、倪贻德等艺术大师的许多艺术随笔均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细加推究,可以发现,这一方式能较好地吻合艺术上的某些特点,如艺术上某些概念通常较为深奥、玄乎,一般人难以理解,又由于在艺术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更给一些初学者以找不着北的困惑。这时候,从亲身经历入手便能有效消除神秘感,使文本与读者的最初衔接呈现良好态势。此外,任何艺术都应该是独特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即是个体亲历的结果,那么,个体化的写作者作为所经历事件的一个角色,将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感触传递给读者,则有望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并经由共鸣获得内心的满足。这原不过是很普通的方式,但一经丰子恺先生之手,则不仅与艺术的本质——创造性的需求相和谐,更与其思想中求真的念头相吻合,呈现自然圆熟的状态,成为一大特色。据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一文中介绍,其父的随笔写作受其启蒙老师夏?D尊先生的影响。夏先生主张“作文,请说自己的话”[1]。如此一来,我们则不难理解丰子恺先生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坚持“事非亲历莫妄言”的缘由了。

二、善于发现关联,化转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自身经历作为实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外,丰子恺先生还善于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寻找这样的关联,能使僵化的知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其实也是丰子恺先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本职与天性。发现关联的难度在于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交集”中产生的。丰子恺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善于在书籍资料中寻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之铺陈于文字中。如《女性与音乐》,写于其卧病其间,“把所有的音乐史拿到床里来,一本一本,从头至尾地翻下去”[2]。文章以一般人所认为的“女性的优美的性格与音乐活动的性质何等类似”作为疑点展开研究,接着作者叙述自己在病中如何翻检书籍资料,并一一陈述自己在其中的发现引导读者追随其思路。此外,作者还善于从自身与艺术有关的事情写起,寻找其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加以引申与剖析。《从梅花说到美》说的是关于美的问题,作者将各家关于美的论述罗列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梅花说到艺术》写法上与《从梅花说到美》相类,总结他人见解,提法讲求证据,不给读者突兀之感。不同的是,《从梅花说到艺术》以梅花为例,从窗前的梅花联想到文学、绘画上的梅花,并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区别,认为思考是文学的一大特色,而绘画是以感觉为主,诉诸人的视觉。也就是说,“画不是想的,是看的(想不过是画的附属部分)”[3]。《儿童与音乐》,谈的是儿童与音乐的关系。认为“大人们弄音乐,不过一时的鉴赏音乐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时的陶醉。儿童的唱歌,则全心没入于其中,而终身服膺勿失”。正是这样的点睛之笔,才使得文章能凸现精彩,远离平庸。善于联系,意味着善于运用知识,尤其是寻找出知识与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总是陈旧的,但发现其中新的关联,即意味着化腐朽为神奇。正是基于作者对所钟爱的绘画艺术鞭辟入里的理解与认识,其论述才能如此的简洁明白,发人深省。

三、视角内行专业,艺术感悟极敏锐

在“艺术随笔”这个术语还未普及之前,艺术批评的文字形态都被归入艺术评论。艺术评论中有一体即为“随笔体”[4]。“随笔体”即后来的“艺术随笔”。

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 艺术随笔是一种取材关涉艺术领域,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情趣性的,重在传达作者对艺术的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文章体式。这种内容上的特征可称之为“专业性”,即指具备美学(或艺术)理论、观点以及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本来,“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5]。丰子恺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其出色的艺术随笔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正是其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方面如此自信与成功,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艺术的专业性与其艺术随笔的写作密不可分。就丰子恺而言,因为专业、内行,才敢拿自己的艺术经历说事,才敢如此自信地对他人的作品或某些艺术现象发表看法和见解。以丰子恺《谈自己的画》为例,文章从林语堂先生关于“谈漫画”的约稿说起,接着讨论关于自己的漫画的“定名”问题,并找到自己漫画的定位:“把日常生活的感兴用‘漫画’描写出来”。文章的主体便是谈自己“作画时的因缘”,谈关于自己的生活与漫画的种种故事与感悟。可以说作者在完善小“我”的同时,也将大“我”包含其中了。

四、追求率真朴素,语言干净且流利

文如其人,自是不假。丰子恺先生的内心一向真诚谦卑,凡事都能认真地从细微处着想,从不怨天尤人。他的随笔语言率真朴素也是公认的。以《我的画具》为例,在此节选其中的两个小段:

我自己虽然永不把带结住,然而别人常常代我结住。仔细的人借看了我的画册,必定把它结好——有时深恐结得不牢,特为我打两个结——然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看到我这画册,顺手翻弄了一会,最后拿带子来练习结绳细工,给我连打上七八个结,然后自去。[6]

描画何尝不然?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后来依样临摹,趣致就完全不同,有时竟成另一幅了。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欲求放胆,第一须避自己所不欢喜的画具,第二须避去自己所不欢喜的环境。我用了上等图画纸便画不出,到了莫干山上也画不出,大约是画具与环境不适自己好尚之故。[7]

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有一种速写簿会有带子,自己从不结,而他人时常代劳的两种情形: “仔细的人”,结完之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结完之后“自去”。“奉还”与“自去”,两词合情合景,且合理到位,不可挪移,用词的流利干净于此可见。第二个片段中“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其中的“趣致”自然是精选之词,“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逻辑关系清楚,表述简洁有力,读来让人感觉诚实可信,清楚明白。可以说,文句的率真、朴素、平和与亲切,是以作者深刻认识的为基础的,这也正是读者从中看不出人为的技巧,但却可以感受其语言“干净流利”[8]、心境澄明透彻的原因之一。

丰子恺先生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其个人多方面的修养密切相关。1927年,丰子恺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由于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对人生世态抱着静观玩味的态度,这决定性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所谓的“超然物外”,并非飘然随意,无所事事,而是以认真处事为基础。这样一种情怀,是源于对超然物外比获取功利更有价值的认定。于此,透过语言,则不难体会丰子恺随笔中淡淡的禅味及纯真的风趣。

以上所分析的是关于丰子恺艺术随笔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身份的丰子恺,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尤其是学生)对艺术与美能有透彻的理解与领会,因此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构思、文辞表达等方面具有示范与表率的效应。有趣的是,丰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别论及随笔的性质:“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曾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漫”的本义是水过满溢出,也被引申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随”的本义是依顺,依从。作为文艺大家的丰子恺先生,其触类旁通的能力无疑是卓越的,一下就抓准了随笔和漫画在他看来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的共性。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艺术教育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a09326s。)

注释:

[1]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新读写,2007年,第11期,第60页。

[2][3][5][6][7]孙冰编选:《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第16页,第1页,第183页,第186-187页。

[4]腾小松:《艺术文本写作》,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8]赵景深:《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原载1935年6月20日《人间世》,第30期,现转引自余连祥:《丰子恺的审美世界》, http:///?viewnews-1615,2008-5-29 17:08。

随笔文章篇7

随时、随意。

一、随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社会热点,观察风土人情,做生活的有心人,这都是写好随笔的重要前提。有的学生抱怨自己的生活是“三点一线”,非常单调枯燥,没有写作素材,其实,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生活海洋中处处会泛起美丽的浪花,心灵深处时时会闪现思想的光芒。每一天的生活,每一次来校回家途中的风景,每一节课上的每位同学每位老师,都不可能是前一天的复制。细心观察生活中极其细微的变化,思索探究变化的原因,就能积累许多有用的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错的,广泛阅读,开阔眼界,也是写好随笔的一个重要前提。无论是时兴美文还是经典名著,无论是文学书籍还是科普门类,无论是指定性阅读还是个人兴趣,只要是触动自己心灵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写下来,成为精彩的随笔。

二、随时

情感的思绪总是稍纵即逝,每有感触,应该及时捕捉,整理成文,否则,很可能会失之交臂。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的学生,会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会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缕情思、一丝感触、一段插曲、一次奇遇、一种联想,心有所动,敏锐地把偶尔得来的思想的火花及时地记录下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文章自然天成,与思维的灵动密切相关,但若无“妙手”及时记录,又岂能“得之”!所以,写周记随笔一定要养成随时动笔、随手记录的好习惯,这是写好周记随笔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随意

随笔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写作可以很随意。随笔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篇幅上可长可短,表达上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无拘无束;内容上生活片断、瞬间感悟、美妙意境、感人场景、瑰丽幻想、浪漫情怀、人情冷暖、时事纵横,或者是体育音乐,书法绘画,动漫游戏,都可以成为随笔的内容,灵活自由。

但随意不等于随便,决非随心所欲,决非粗俗浅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立意,褒扬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理性思考,追求情趣理趣。不论选择什么材料,发表什么见解,抒发什么情感,都不能忘记真实是随笔的灵魂。

随笔文章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切入点;探究

【分类号】G623.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掌握文字、语句以及写作的能力。所以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小练笔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训练相比,小练笔可以对文章有更直接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文字以及语句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与作文相比,小练笔更加随意,灵动性与操作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写作能力也间接表现出了语文能力的强弱。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小练笔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不仅仅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拦路虎”。有非常多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尽管很多教师已经对此做出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不过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与分析,明确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看法,然后找出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达到阅读和写作可以有效的结合到一起的效果,使学生找到如何进行写作,明确去写什么。接下来对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切入点

2.1仿写

我国有著名的学者说过,学会模仿别人,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进而才可以做到进一步的创新。由此可见仿写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故事内容以及造句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学生仿写的最好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教师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切入点做出仿写训练,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习到了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湖水、榕树以及鸟儿等进行详细的描写,描述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这些美好的画面,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的一处景观,可以参考文中的写作手法等用文字去描述出来。这种仿写的方法,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事物整体表现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在讲述完教学内容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教室外面去观察云的变化,看看是否出现了文中所描述的狗、公鸡等画面,除了这些画面以外,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云的变化随时地记录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2.2扩写

扩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主要切入点。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这就为学生的小练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详细解读文本内容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地启发学生去的想象,如果作者想详细的进行描写,会怎样去写呢?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

例如:在讲述《落花生》一文时,在文中结尾处作者写到“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父亲到底说了什么,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这种扩写不但使学生明白了文章带来的启发,学会做人的道理,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容易地发现文章中的写作切入点。又如在《白杨》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文章中介绍了白杨的特点吗?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白杨的特点呢。在学生都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爸爸的话去写出白杨的特点,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2.3续写

很多作文都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而对文章进行续写就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会留下一些悬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因此,教师也可以运用文中留下的悬念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这是一种很广泛的练笔,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在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修建铁路的过程与艰辛,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铁路修建到拉萨,同学们到拉萨会做什么事呢?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文章对想要做的事进行续写。学生可以随意发挥想象来完成小练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的时候,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描写了所看到的草虫的样子,在结尾处写道:“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由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想象作者是在邀你,如果与作者同行,你会都会碰到哪些小虫子?与它们来一次什么样的奇异之旅呢?对其进行续写。

2.4改写

在小学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以及童话等都可以进行改写。在记叙文中,每个故事的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改写。通常都是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改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文章。除了记叙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引导学生把比较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但是这种改写要主要不要歪曲事实,可以只选取一段学生自己喜欢的进行改写。

例如:《鲸》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改写例子。文中对鲸做了详细的介绍,教师在教授完教学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改写。这种方式在加深了学生对鲸的了解程度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动笔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新型玻璃》一文中,讲述了几种新型的玻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来对这些新型的玻璃进行介绍。改写后的内容则变成了这些新型玻璃充满童真趣味的自我描述。这样的改写文章学生阅读时兴趣盎然,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做到精妙切入、精彩呈现,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完善的教学蓝图。

参考文献:

[1]姜天鹏. 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切入点[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2:24-25.

上一篇:三剑楼随笔范文 下一篇:情感日志心情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