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摘抄范文

时间:2023-12-07 15:13:46

培根随笔摘抄篇1

1、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

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4、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5、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6、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8、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9、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10、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11、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12、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3、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4、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17、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8、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1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20、如果民众讲的比上层人物讲的更真实可信,这不必奇怪,因为民众讲话不用担风险 。

培根随笔摘抄篇2

作者:王志军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而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作业几乎为零;即使布置了,也因为没有有效的辅导,布置的量又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了差事应付一下了事。久而久之,写日记反而成了累赘。而且,教师不知道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往往是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找不到下笔的入口点,要么绞尽脑汁,无话可写,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作文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善于亲身体验多彩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并细心观察,并自主储备积累丰富的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极形象朴实地昭示我们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结合起来,着力引领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并表达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导引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积累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我创新了作文作业模式———积累生活素材,加大阅读量,有效地进行阅读积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创设网络“课外好词佳句摘抄本”。这种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班级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也得到延伸。主要方法是:(1)每人准备一本硬封面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姓名并启发大家写上学习座右铭,可摘抄,也可创作。(2)每周完成一摘抄,可以是一短篇佳作,也可以是小片段,必须内容具体,书写端正。(3)文章摘抄后,在文后附上一段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对文章进行评价,或撰写读后的感受,或写写自己类似的经历。(4)建议大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图案可以临摹,可以创作;可根据摘抄内容,也可随意。(5)摘抄作业时间自由安排,一般每周一上交,教师阅览或点名学生代表阅览后,集中讲评。讲评内容包括摘录材料、摘后随记及插图设计。教师建立自己班级的博客,将优秀的摘抄片段以拍照的形式或者直接摘抄到班级的网络博客中,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家长也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的博客,定期更新学生的摘抄日记内容,以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2.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写作驿站”的经营,并建立网络版,以扩大影响力。这种作业类型注重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主要形式是(1)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社会,用自己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题材不限,内容不限。(2)以作文课为基点,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同时为它们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学生或者家长,以网络笔记的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察日志”,教师也会浏览每个学生的网络小站,定期进行点评和评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也利用这种定期规范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3.以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抒写自我的一种随想,一种感悟,倡导个性化作文的作业———“生活小随笔”的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是加强个性化作文指导为基点,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契机。形式类似于日记,但摆脱了日记的束缚,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日期不定,完全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表明自己心声的平台。主要内容由孩子们自定,模式有(1)人物外貌素描———外貌的好词佳句摘抄;(2)朋友相册———人物片段描写;(3)我的相机———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4)我的随笔———词语或点滴知识的记录;(5)心灵之约———表白自己的情感。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与研究,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想方设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建立班级自己的博客和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和网络小站,利用网络带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培根随笔摘抄篇3

1、多读:初中语文注重基本的语言基础积累和培养基本的读写能力,而高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层的读写能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以现代文阅读为例,高中语文的要求除了需要把握文本基本内容及思想感情外,还要从鉴赏的角度,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理解复杂的结构,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和价值,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解读。

2、多标注:通过在课本上圈点勾划的方法大致了解所学内容,解决阅读中的信息障碍。根据课后练习及自己的阅读感受标注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3、多查阅: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有意识、多渠道地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4、多问: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或向老师请教,当日所学当日吸收。对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

5、多摘:摘就是摘抄。要求每个同学准备2-3个本子,作为知识本和杂记摘抄本。可动手整理课文中生活中发现的重要字词音节、易错标点句子、重要文化常识、有用的写作知识等,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以备他日所用。杂记摘抄本的内容就很丰富了,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都可大量的摘抄于内。此外,也可记录你的生活所感、作读书笔记等。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6、多写:写生活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时动手写点东西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思维更敏捷,谈吐更清楚,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写作文自然不成问题。

7、多练:这里的练指的是平时练习和周练。练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因此要求大家在练习中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

培根随笔摘抄篇4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1)剪贴展览。

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

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培根随笔摘抄篇5

关键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果的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从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我毫不吝惜表扬的语言,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乐于读书的氛围。

二、教给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活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多搞活动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开展听说训练。我班坚持每天 3-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晨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组织办小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举办比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定期展示。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展评一次,以激发学生将此项活动创造性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又不能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摘抄的又多又好。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培根随笔摘抄篇6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跑、多想、多抄、手脚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写《雨中邂逅》的场景,很多学生都能找到课文中典型的,有意义的场景来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三个标准:信、效、深。所谓“信”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深”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印发给学生,进行摘抄和训练。我曾印发《读者》的多篇卷首语,让学生概括萃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分别提炼出“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分享信任的时刻”“那点痛算什么”“善良是一种传染病”等精彩的标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题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有个学生酷爱《论语》,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多次阅读《论语》,对《论语》非常熟悉,无论什么作文题目,他都喜欢化用《论语》中的材料,而且每次得分都不低。2014年高考中,他在作文中再次使用《论语》材料,获得高分,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引导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摘抄,不仅使学生占有了丰富的材料,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味。

培根随笔摘抄篇7

关键词:阅读;语文写作;课外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57

阅读是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有心理学家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努力营造书香氛围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主要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要求每个学生准备“摘抄本”,专门摘抄好的语言、优美句子,这样他们就会去多多阅读课外书。学生收集名言后,笔者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氛围。

其次,利用好互联网学习。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鼓励学生在QQ或微信里写日志,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练笔。鼓励学生在自己猿忠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讲解读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笔者主要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笔者和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笔者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坚持读与写的联系,提高写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积累本起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模仿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四、开展多个阅读活动

给学生表现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总之,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地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精于选材,勤于摘抄

阅读不是漫无目标的乱读,对于课外书也要有选择地读。多读名著、散文;多读进步思想的书,少读思想消极的书,少看无聊的小说。不看类似自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文章。

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在阅读的时候把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统统抄下来。特别注意开头的语句和结尾的语句,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然,若是自己的课外书,还可以在原书上做记号。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更应该到网上学习。把互联网上好的文章或语句摘抄下来。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六、结束语

一位名人说过:“读书吧,读书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写出好的文章来。

培根随笔摘抄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一改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架空分析、烦琐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枯燥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活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激情和欲望,磨灭了学生阅读的个性特质。而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探求生活的本源、点燃智慧的火花,能为学生的思维驰骋和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课内阅读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课外阅读是具有社会实感的“实践”性活动,能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材料、增强阅读力度。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如同进入模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喜怒哀乐的人生。在“行”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成更迅速、更稳定、更有活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效、优化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一、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兴趣。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笔者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

(2)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兴趣。读书重在激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乐于读书。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存一本书,看百本书”制度、开辟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园地、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等。

(3)开展读书活动,强化兴趣。要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如:开展故事交流、佳作欣赏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或读书知识竞赛、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笔记等。

二、名著导读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有一大部分是卡通动漫、武打言情小说等。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阅读趣味低下,作为教师应当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为学生创造接近名著的机会。教师可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让学生走近名著,品尝名著的营养大餐,如系列讲座,向学生推荐、介绍若干名著,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概要和作品影响等;开展名著故事会,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进行名著疑难解答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吐读名著的所疑、所惑。教师也可用启发性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但要注意的是,有讲座和解答、引导中,要力争客观,不挟偏见,避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三、方法指津

张之洞曾指出:“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也是有法可循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没养成读书看报、收看新闻等习惯;②读书读得随意,走马观花,抓不住关键;③不加选择,读的内容杂乱,无目的;④阅读时不思考,囫囵吞枣;⑤读得少,阅读面窄;⑥阅读时不做笔记,随读随丢。

因此,教师应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以及怎样选择图书,怎样去查工具书,怎样制作读书卡片,怎样摘录好词好句,怎样写读后感,怎样做读书简评等;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方法、略读方法、跳读方法、品读方法、速读方法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若选择的是知识性的读物,只想做一般知识性的了解,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若选择的是美文佳作,想感悟其中的真情,品味精美的描述,那就采取精读、品读,甚至熟读成诵;读文学作品如纯粹是为了消遣,那就浏览一下故事情节;如果是为了鉴赏,那就要学会欣赏其中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情节安排;读报纸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翻翻目录,看看标题,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找重点,找最愿意读的文章,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文章,有重点、有选择地读等。特别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由“苦读”“死读”进入“乐读”“活读”“会读”的境界。

四、美读吟诵

叶圣陶曾指出,对课文要进行美读。“美读即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前人读书也强调眼到、心到、口到,认为若一霎时之“眼到”与偶然间之“心到”相结合,而“口”长期不到,阅读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因此,对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华章丽篇,我们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专情地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通过吟诵美读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品出文章的“个中三味”。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团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美读、吟诵或集体美读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领读,或仿读,或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美文名著片段朗诵会,并鼓励学生背诵,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技巧指导,如情感的酝酿、表情的展示、音色的调整、节奏的安排。这样,让“观文者”通过热情洋溢的吟诵,深入“缀文者”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语言的深层感染。

五、摘抄积累

笔者认为,让学生“读读抄抄写写背背”,进行大量必要的“言语操练”,从而建构个体言语经验、言语图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以鲁迅先生为例,他在30多岁以前喜爱抄古书,既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通过亲手抄写,就会深刻地烙印在大脑中,并且有效地储存起来,待到使用时,词语便汩汩不断地流向笔端,写出锦绣般的好文章来。由此可见,摘抄积累是课外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抄录在本子上,并要求能及时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要求摘录时字体工整、美观大方,定期进行展览、交流、评比。一本本学生自己命名的摘录集,如“采蜜集”“揽胜集”“芳草集”等,既美观实用,又富有个性。学生在摘录积累中如蜜蜂一样,酿出香甜的蜜来。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海林.帮助“学生与语文接触”[J].语文学习,2003(2).

上一篇:高尔基童年摘抄范文 下一篇:高中好段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