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20 10:13:11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有趣性;课外阅读;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2-01

随笔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之一,普遍在学生写作前期进行。因为该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由性,学生能够开阔思维组织语言,但在写作过程中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对所表达的内容做好前后排序,对故事大纲有着明确思路。教师在教学时也需着重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来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尽早掌握写作技巧。

一、随笔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笔训练,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自由的训练过程,主要以有感而发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逐步训练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作文是一个具有命题的写作过程,写作范围被命题圈在了一定的范围中,学生在写作中过于纠结命题,缺乏自身情感的表达,空话较多,形式也变成了一个固有的模板,学生失去了自由。随笔训练则与此恰恰相反,学生写作过程自由,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情感,使写作过程充满了趣味,其创造力也随之出现。随笔训练不受题材与字数的限制,考验学生日常对文字词汇的积累、对语句段落的安排,因此在写作时,学生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并能够自主思考。这一过程避免了学生以往盲目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此训练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与改正问题,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二、开展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1.突出训练题材的有趣性

相较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初中生更倾向于活跃、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比以往增强许多,也更热衷于接受新知识。对此,教师在开展随笔训练时,需增强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在训练方式上,教师可在每堂课教学后安排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教学完冰心的《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描写,讲解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该段落又具有怎样的意义等。该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注重趣味性教学时,还可将教学方向延伸至生活领域,让学生根据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话题创作,如电视剧、吃饭、看书、娱乐等均可作为写作内容,学生可自由发挥完成写作,进一步增强对事物的想象力,增加写作的乐趣。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

写作是基于一定的阅读基础的,随笔训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并能够从中累积词汇,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初中随笔训练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学生的阅读内容主要来自语文课本,这对学生的随笔训练造成了阻碍。对此,教师在教学时,需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阅读范围,从阅读中累积新的词汇与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并⑺学知识内化。另外,阅读课外书籍还能调动学生对随笔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缺陷推荐课外小说,引导学生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在写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事项,在写作不同事物如生活事物、自然风景、友情、战争类故事等时需注意哪些情感的渲染,这些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随笔能力,使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3.融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阶段及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改变单一的训练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拟题来完成写作,根据一周内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想,或者在每周以投票方式拟定一个明确的写作话题,由学生对该话题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再由教师点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随笔能力。如在教学完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后,可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能够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从中了解主人公的心里所想,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表达自身的观点,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引导作用。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2

中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语文学习方面,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从中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起初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中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也许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再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怎样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方法很重要。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狠抓基础不放松

万丈高楼必须有扎实可靠的根基才能平地而起,学习也一样,打好基础很重要。

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学的第一学段,语文学习重点在字词,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通过方法积累,如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升入三、四年级以后,语文学习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都远远高于低年级,学习要求跨上了一个台阶。三、四年级学生考核内容更多是以段落为主,除了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的情况以外,还要考查学生读懂词句的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打好字词理解、辨析基础,就变得尤为重要,三、四年级也不能放松。

二、立根原在阅读中

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更深层次地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让学生喜欢阅读,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写作的源头。阅读可以巩固字词的学习,加深句段的理解;阅读可以令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可令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不管是要巩固语文基础,还是想要出口成章、下笔如神,都必须深深扎根于阅读的土壤中,立根阅读才能更好地汲取写作营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积累摘抄,如此,当学生自己写作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日记随笔勤练习

语文学习只有多写多练,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三、四年级的孩子不求多,不求快,但求写作时能“我手写我心”,那么日积月累,用词准确、描写细致,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只靠课本中那几次习作是不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就需要平时通过写日记、随笔的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要留心观察,乐于动笔。在日记、随笔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身边发生的事情,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日记、随笔的素材,如对身边人物进行描写,就从观察动作、模拟对话场景、神态等各个方面来写;观察身边季节的变化;记录学校的活动;关注感兴趣的东西……细心观察,勤加练习,长此以往,身边不起眼的事情也会在笔下变得惟妙惟肖!

其次,常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小孩子总是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家长、朋友交流看法;也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四、书写态度长鸣钟

学生一开始写字时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工工整整,但随着三、四年级识字量的增加,独体字过渡到合体字,作业量的加大,以及钢笔的使用,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差,对待写字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让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这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写好字,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比如把头埋得很低,或身体歪斜,就会使他们的眼睛近视,脊椎歪曲,躯体的形态歪斜,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很多学生已在没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养成一些坏习惯。如写字时歪着头,身子靠着桌子,手指紧握笔尖等等。因此,要时刻注意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使得学生熟练运用和实践语文。在小学教学指标中,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就是写作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随文练笔就是将写和读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效写作训练。其有负担小、写作快、篇幅短和高效率优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阅读、写作教学方式。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效结合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教师角度分析,通过作文写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指导是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定向训练,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作文教学划入到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可以使随文练笔效果更加明显。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随笔是指在教学任务范围内,定向训练学生理解和阅读能力,并按照语文阅读内容安排小练笔,将写作和阅读结合施教,借鉴阅读精华部分运用在写作中,并经常分析典型范例,从而让学生透彻了解语文阅读材料,以至于可以熟练使用在自己写作中。让小学生思维借助于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教学指导,开阔阅读视野,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语文阅读提高写作,让阅读指导写作。结合语文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是一种双赢策略。不但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使阅读作为写作范例,从阅读技巧剖析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并且这种长期语文阅读和随文练笔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设计策略

(一)在“情趣”下进行随文练笔

语文课文教学中,最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就是“趣味点”,可以使阅读更加跌宕起伏,巧合之趣、童心之趣、形象之趣等,正是阅读文章的亮点,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受笔者文笔的牵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就愿意接受老师教学指导,同时快速接受阅读和写作技巧,并可以熟练的运用在课程随文练笔中,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二)随文练笔情感抒发

小学高年级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过渡期以及思维训练的萌芽期,因此正确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需要运用“情”观照文本,找出文本深化和读写切合点。由于语文材料在内容表达上含有丰富情感,教师对此内容可以进行详细讲解,用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融入到作者写作描绘出的意境中。学生这时会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因此,可以通过随文练笔体现出来。也就说如果选择好“点”,训练合理,就可以快速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

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文练笔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与和平教育两方面进行,原文是以写信形式出现的,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后,让学生根据原文写一封感言信: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创伤,并伴随着恐惧、疾病、痛苦和分离,甚至是死亡的折磨。每个人对此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者是根据文本阅读,真情实感的写一封信寄给伊拉克小朋友,可以是战争发起者、战士、朋友或领导人角度出发。

(三)合理开展文本与情节

记事或是写人课文中较为常用练笔手法就是扩写。扩写是学生在通读和仔细阅读任务完成后,建立在深度理解课文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写作手法,将阅读原文简单、抽象之处加以想象展开,充分发挥,也是对原文丰富生动随文练笔设计。在语文课题研究中,记事和写人类型阅读文本练笔点一般是文章关键性词语、句子、重点段落,耐人寻味之处。如果需要重点进行阅读教学,就要使学生理解和感悟阅读文本人物形象与情感所动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点”进行扩写。扩写途径包括很多种,例如留白处扩写、意象还原扩写、情感体现扩写等。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重现”小女孩卖火柴情境,教师可以按照课本阅读要求学生改编成对话形式,班级里选出优秀对话文本,让学生即兴表现或情境配音,也可以扩展文本,写出后续卖火柴情节,让同学加以表演。在这样课堂设计上,学生得到了随文练笔训练的同时,激发学生大脑思维,从而使得通过文字表达和情境再现加深小学生学习印象。

(四)教师随文练笔指导基本原则

随文练笔指导可以使学生写作更加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增强写作效果,本文着重强调适度性原则,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小学生承受能力;第二,掌握课堂或课下随文练笔疏密度,如果练习过于频繁,会增加学生阅读压力,从而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果练习过于疏少,会淡化学生兴趣,前期教学指导工作白白浪费;第三,考虑阅读教学随文练笔难易程度,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后,可适当增加难度;第四,灵活运用随文练笔。其是课文阅读的衍生教学,可深度了解课文。

三、结语

学生进入到小学高年级学习期,仍处于独立思考萌芽阶段,缺少写作驾驭能力,因此,适当阅读中增加随文练笔教学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并将自己所想、所感,利用文字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写作指导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逐渐开展随文练笔,可在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为写作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单文娟.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

[2]尤维霞.关于提高高年级阅读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0).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4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如果课堂上学生认真听了,那么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就好,否则,就差一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的习惯呢?

我尝试着这样做了:在读课文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我会编排一些小游戏,在讲课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生年龄的特点变化,课堂上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幽默感。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听同学的回答内容,听完后,要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学生的能力也需要慢慢地来培养,比如,开始学生会评价同学说的对或者不对,我慢慢引导,要求说出原因,好在哪里或者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等。

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我在课堂上有时故意压低声调,减少读的次数。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我有时降低语调,这样学生会认真听;在听写词语时我只读两遍,让他们写出所读的词语。有时候我还有意读错一个字,让学生找出其中读错的字音。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随后就有同学立刻指出他的错误,这样不仅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改正了错误,也说明了这位能指出错误的学生认真地听讲了。经过我的鼓励,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回答都能认真倾听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口语表达是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会说完整的话。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时,我提问:“我回国上船时,外祖父送了我什么?”学生立刻回答:“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我说:“你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不够完整。”我要求学生完整回答:什么时候,谁送了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学生完整回答:“我回国上船时,外祖父送了我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的慢慢培养,学生说话时渐渐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要求学生在说话时,语言流畅、通顺。经常发现学生说话不够通顺,意思表达不够清楚,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根据所提问的问题先认真思考,再大胆举手,慢慢地回答,不要紧张,我给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尤其是那些语言表达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有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兴趣还不够浓,但是在课余时间里,他们比较放松,话题有时会很多,这样也是说话交流的好机会,对于说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所以在教学中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求不同。从把字读正确到有感情地朗读。从读字、词、句到读文章、报纸、书籍,有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在低年级,在指导学生读时,我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词、句读正确,不能添字、漏字。在中高年级,我要求学生学会默读,养成会默读的习惯,当然还要掌握朗读的一些技能技巧。在教学中听老师范读,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听,多学习,多练习,我在早读时加强读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扎实的读书活动。学生的读书习惯渐渐地得到了培养。

在读书时注意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眼和书保持一定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培养学生写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写字时,身体要正,作业本要放端正,不能弯腰曲背,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的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三个一”要做到:手指握笔处距离笔尖一寸、胸膛离桌子一拳、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

在书写时,要根据要求,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从基本的笔画训练入手,教学时结合书法教材,引导学生从描帖到临摹。一步步扎扎实实来练习,把字写得认认真真、工工整整。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会坚持不懈地钻研新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5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后花园,从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来看,情景不容乐观。笔者试从课外阅读意识培养的角度,谈谈这个话题, 能给学生们一点帮助。

1 选择意识

现代社会信息多源,报纸杂志、网络声讯,无一不充塞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如果我们不加挑选,遇到什么读什么,率性而读,即使穷己一生,也读之不尽。因此,课外阅读首要培养的就是选择意识。怎样选择呢?语文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篇目和必背的古诗文就是首选。其次,学生应根据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文本。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之后,可找来郁达夫其他一些散文作品,像《钓台的春昼》等对比阅读,以求全方位地了解作家的作品风格。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去选择。但要注意阅读面不能太窄,应放宽阔阅读视野。笔者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将书目按周、月、学期、年度分列,笔者定期指导和检查学生选择的书目和阅读进度,和他们探讨文章中相关的内容,一起体验经典美文的诗情画意。

2 动手意识

面对手中的阅读文本,有些学生只是随便翻翻,一读了事,仅满足于眼看心记。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意识。(1)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生字词、疑难语句或知识背景上的难点。此时需要借助工具书,认真查阅千万不可妄加揣测,主观臆断。(2)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遇到的优美的词句、好的素材、新的结构创意等,要随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认真记录下来。

(3)阅读过程是思维极其活跃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时应及时把握灵感,进行再创作,结晶自己的独特体验。其实课外书目品种繁多,经典美文内涵比较丰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学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引导他们发现美,提高动手能力。如阅读《水浒传》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宋江谈智慧比不上吴用、公孙胜,论武艺远不及李逵、武松,为何梁山好汉心甘情愿推举宋江坐了头把交椅?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众好汉佩服宋江的地方仔细研读,查资料,合作讨论,找出了众好汉甘愿服从宋江领导的原因,即“义”。“义”是宋江的过人之处,正因为“义”,众好汉才惟他马首是瞻;正因为“义”,众好汉才随他出生入死;也正因为“义”,众好汉才魂归蓼儿洼。“义”正是宋江的魅力所在,也是打开《水浒传》的一把钥匙。

3 问题意识

课外阅读不只是吸收知识扩充视域的平面,而且是探究质疑开拓创新的平台。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只是一味遵循别人的观点,单一地增加所谓的知识积累,那么,他们的大脑就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学生个体,也会异化成一只“两脚书橱”。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需要保持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问题在先,阅读在后,即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是阅读在先,问题在后,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无论是哪一层面,有了问题,阅读将不再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有了问题,阅读就会变消极被动为自主探究。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4 对话意识

曾有一位哲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少学生因受感动或盲目崇拜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或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某个人物,糊里糊涂地做了文学作品的俘虏。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必须培养正确的对话意识。

对话意识要求学生应以平等而不是顶礼膜拜的心态去叩问文本。对话时学生与文本这两个主体在平等基础上的“从一个开放心灵到另一个开放的心灵的话语”。通过彼此间在情感、道德、人性上的交流和撞击,促使学生获得精神熏陶和人格上的升华。只有树立平等的对话意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才敢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多环节的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式,从而实现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预定目标。

5 审美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感知文学人文美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大多文质兼美,令人百读不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培养审美能力。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6

河南省叶县龙泉乡二中 张艳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27-01

对于学生作文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有效的方法必须靠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不断积累,寻找到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最佳培养途径。我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倍养。

一、大量阅读,激发兴趣

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首先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练习逐渐形成。单就提高写作这一点来看,阅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所说的阅读,一方面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要大量阅读当代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学生只有在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时,才会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因为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读过以后很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开端。为此,我组织学生订阅了《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等优秀刊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由于激发起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留心生活,产生兴趣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生活内容也是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学生作文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由于是学生生活积累的欠缺。“言之无味”是表达技巧的问题,而“言之无物”则是因为生活积累的欠缺导致思想的贫乏。试想想,如果给城镇学生出个作文题目“农忙季节”他们能写好吗?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向学生讲清楚留心生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作文的素材,而不应当闭门造车。如果学生能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不仅能在观察生活的时候积累起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会在观察生活的时候,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产生表现生活的强烈欲望,激发起浓厚的作文兴趣。要求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当然,由于学生实际生活范围的限制,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郊游、参观访问等活动,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村的学生非常喜欢野炊活动,每次活动后要求学生写篇作文,多数学生都能写得比平时更长、更通顺、更有味。

三、说写结合,诱发举

命题作文是学生不大感兴趣的方式,有些教师甚至主张废除这种作文练习方式。其实,命题作文是有意识训练学生作文某个方面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只要运用得当,是会事半功倍的。但要注意的是,一次命题作文练习一般不能指定或限定一个题目,让学生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现在的语文教材的命题作文练习一般都是出一组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学生选定题目后,为了激发起他们作文的兴趣,我一般要根据学生选择的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在下笔写作之前先说。说说各自的写作计划,谈谈每个人在这方面积累起来的材料。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不仅能共同提高,而且由于在说的过程中诱发出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们写起作文来不再感到头疼,作文水平也就是能逐渐提高。

四、常写随笔,巩固兴趣

随笔是写作练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比日记、周记少了了许多限制,自然大受学生欢迎。要求学生写随笔,就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长话长写,短话短写,无话就干脆别写。切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一定要向学生讲明,随笔是“我要写”而非“要我写”。如果在随笔练习中安排硬性任务,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写多少多少字,本来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就会令学生产生反感,应付了事,也就无法达到在随笔练习中巩固作文兴趣的目的。当然,随笔练习也绝非完全随心所欲,教师应当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笔练习对于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重要性,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随笔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常写随笔的过程中,巩固作文的兴趣。

五、个别辅导,强化兴趣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方面。它既不像阅读那样有章可循,更不像数学计算那样有法可依。它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所创新,同样要要求教师在指导时有所创新。训练训练,作文教学当然离不开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只是教师大讲特讲写作知识,讲得越多对学生的害处越大,因为这容易造成写作短程的条条框框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反而形不成能力。既然讲多了不秆,那就干脆别讲,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让他们在摸索中提高。这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十分错误的,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九牛二虎之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文的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突出。到了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适当的指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写前指导还是写后指导,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尽管省时省力,效果却很不理想。于是我想,有没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指导方式呢?从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中,我得到启示:写作是一种最具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个别辅导方式。

作文训练中的个

别辅导,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针对性强,学生乐于接受,其效率应当是很高的。我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级十来人。每周指导二、三人。先集中安排学生进行一次作文练习,然后利用早晨或下午的时间,面对面的与学生交换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并根据每学生的实际,提出今后作文的目标和要求。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反馈,多听取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修改后一定要再次认真批阅,如有必要,还应再加以个别指导。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作文兴趣音乐会空前高涨,再加之个别辅导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其效果肯定是其他指导所不能比的。

六、作文活动,提高兴趣

课外活动一直是深受学生所喜爱的。语文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方面起着不可佰的作用。学生水平的提高,作文兴趣的保持,同样离不开课外活动的促进。作文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作文的各级交流。首先可以在班上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被告表彰的学生也会受到本班同学的优秀作文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大家的作文兴趣。其次是在校内组织文学社,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在校际交流。还可以将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尖子生,作文课外活动一定要鼓励全体学生参加,要让全体学生都在作文课外活动中提高作文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7

一、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杂记本是一个极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努力坚持、庶乎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同学要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语文学习要在于勤和恒下功夫。大家要五法并用,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如果说听和读这两种视听手段是吸收营养,是“进”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则是加工和生成的过程,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必需。人在社会中能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自如往来、充分协作,不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目标。

二、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2)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3)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求教探讨: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6)勤于写日记: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8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读书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并且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我认为不能放弃学生的兴趣阅读,那就是怎样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他们往往还没有理解一个内容,又把另一个内容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的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方法,让他们重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越需要多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

一、创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遵循阅读规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起点要低,要求要严,形式要变,鼓励要多。

1.营造阅读氛围。如看题目猜测文章大意;根据主要词汇猜测主要内容;根据首段猜测其他段落;文章段落正确排序;展开想象故事接龙;抛砖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阅读;找段游戏,其乐无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将出现诸多的偏差。大多数学生爱看童话故事,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极少问津。鲁迅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2、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一种看书的需要。如大部分学生乐于猜谜,又没有较系统的猜谜知识,这时我教学生猜谜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老师是从哪一本谜语书中学到的,自然地把谜语书推荐给学生。最后提出两周后将继续开展猜谜,并将推选出几名“猜谜大王”,孩子果真顺着老师设计的思路争相抢看谜语书,还会编几个较简单的谜面。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地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为解决一个问题,或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2.教给学生“记”的方法。“做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三是创造性笔记,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激励评价,使阅读成为一种需要,让学生终身受益

1.从任何角度看,学生都会各有差异。完成阅读的质量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包括尊重他们的差异,给予更多鼓励、奖励和提醒,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

2.每学期初,我提出目标,一学期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如期完成的或不能如期完成的,阅读卡片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够的,都列入期末的评定成绩。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的信息量,取决于他们的认识水平,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发挥不了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我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读书中遇到的生字、新词、句子的理解等,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再和同学探讨,向老师请教。有时我看完学生的读书记录后,为了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做到读、问、思,常常设计以下问题:一是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学生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我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文章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又耐心地等待着”,我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加深阅读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 下一篇:感悟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