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亦要培根

时间:2022-04-28 09:11:15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51-02

新事物诞生,新的理论研究也将随之加深。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关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活动探究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可谓“同为一纲,百家争鸣”。但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人们对于新教材如何处理基础知识的研究尚显薄弱。

前段时间,我从中途接了八年级的两个班,这两个班从年级来说成绩较差,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让我大吃一惊。在一次讲课中我提到了“一目了然”这个词语,学生们竟然问我这个词怎么写,更不必说他的意思了。对于初二的学生问出这样的问题,这不由让我对于基础教学存在的不足有所感慨。我们的学生如果没有了根基,我们讲他装扮得再漂亮,终将是“空中楼阁”,又何谈综合素质的提高呢?

时代的变化,改革浪潮冲洗,我们的语文教材必然会作相应的调整,我们注重的要点也必将有所迁移。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适应了现代学生的思维,利于他们更积极的提高自身能力,但万变不离其宗,知识基础不会改变,我们过多注意的是枝干修整,忽略了根基的培育。学生好比一棵树,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它成为栋梁,何为栋梁?房屋的大梁。那就要直而粗壮,于是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了直而粗,忽略了它是否有充足的养分成长。就教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巩固。例如对于基础练习的处理,就存在很大弊端。在我们语文学科的改革浪潮中,有些教师仍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将课后练习答案一股脑的让学生记录下来,不重视启发引导,我们在教学中的新式学习方法研究似乎与此毫不相干;还有的教师觉得教改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抄词、问答题等作业一概不做,只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本写得满满的,日记本变得厚厚的,可是语文本上的基础练习寥寥无几 ,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就不该有作业本。

课后基础练习的设定,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可以将它融入其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课后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练习的设置有时候不仅仅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语言特点、学习某种写法、为我们提供实践活动的主题等。抓好基础练习与我们在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巧妙地整合。

当然,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也将课后练习融入了课堂教学,但是在融入时目的过于明确:只是为了解决答案。由于只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让学生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久而久之会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大胆畅所欲言,充分利用其他学生的思维变换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会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不正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吗?

不可否认,布置过多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抄写作业都要放弃,对于此类作业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因材施教,教师可推出“自由选择”形式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吸取不同的营养。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像,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比如八年级上册《蜡烛》中有这样的练习:“文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她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这种拓展性练习,程度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写一篇较完整的文章,程度差的同学可以只写一个小片段,做到文从字顺就行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一棵大树的成长,不但要枝干挺直,关键也要能成长,否则修枝而干枯又何谈栋梁?我们的教育亦是如此,我们在从枝干上不断功夫的同时,先要保障它的成长根源,不要以“减负”为借口,轻视基础练习的处理。

上一篇:作文教学要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