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养生

时间:2022-10-24 05:58:36

培根论养生

“养生有道,非医学的规律所能尽。一个人自己的观察,他对于何者有益,何者有害于自己的知识,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英国学者培根对保健养生的独到见解。

弗兰西斯・培根是16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的一生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曾有过重大的贡献。在哲学家们看来,养生学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的范畴,还应更多地注意纷纭的外部世界对人生的影响,更多地注意人们的精神世界、品格修养和他的健康之间的关系。

就智力方面说,培根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不限于一隅。从培根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至少在理论方面是一个对于道德有极深的崇敬的人。若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绝说不出下面的话――“过度的求权力的欲望使天使堕落;过度的求知识的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在‘仁爱’之中却没有过度的情形,无论是神或人,都不会因它而受危险的。”也许是因为培根从小体弱多病的缘故,他在晚年精心构思、修改其论说文集时专门写了一篇《论养生》的文章。尽管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局限,但他的很多论点至今仍闪烁着哲人的真知灼见,具有直达事物灵魂的那种卓识和极高的推理天才,值得今天的人们研究和借鉴。

“人们在少壮时代,天赋的强力可以忍受许多的行为。这些行为将记在你的账上,到了老年的时候是要还的。”因此,培根在《论养生》中首先告诫人们“留心你的年岁的增加,不要永远想做同一事情,因为年岁是不受蔑视的。”

饮食问题在养生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晚年的培根对待饮食是十分谨慎的,他认为“饮食的重要部分上不可骤然变更,如果不得已而变更的话,则别的部分也须变更,以便配合得宜。”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民俗物产等条件密切相关,必有其合理的成分。因此,培根在对待生活饮食习惯上,坚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顺乎自然的原则。他建议“把你平日饮食、睡眠、运动、着衣等等的习惯自省一下,并且把其中你认为有害的习惯试行逐渐戒绝,但是其办法应当这样,如果你由这种变更而感觉不适的时候,就应当回到原来的习惯去,因为把一般认为有益卫生的习惯和于个人有益、于你自己的身体适合的习惯分别起来是不容易的。”

对医药和人的关系,培根说:“如果你在健康的时候完全摒弃医药,那么到了你需要它的时候将感觉医药对于你的身体过于生疏不惯。如果你平时过于依赖医药,则疾病来时,医药将不生奇效。”因此培根主张“窃以为与其常服药饵,不如按季节变更食物……因为那些不同的食物是可以变更体气而不扰乱它的。”培根认为对身体上任何新的症候都不可轻视,要及时向医生求教。“在病中,主要的是注意健康;在健康的时候,主要的是注意活动。”

培根援引古罗马科学家塞而撒斯的养生长寿之道:一个人应当把各种相反的习惯变换练习,但应当稍重更适合于自己的一端。例如,禁食与饱食都应当尝试,但是宁可稍重饱食;警醒与睡眠都应当注意,但是宁可偏向睡眠;安坐与运动都应当练习,但是宁可着重运动。培根似乎十分欣赏塞而撒斯的说法,他强调:“塞而撒斯要不是一位医生兼哲人的话,专以医生的身份他是永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培根本人在对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判断时,也曾说过一段哲理性很强的话,“如果说‘这个与我的身体不合,因此我要戒它;这个好像于我没有什么害处,因此我要用它’,较为安全得多。”

培根十分重视我们如今所说的心理卫生。“至于心中的情感及思想,则应避嫉妒、焦虑、压在心里的怒气……”“怒气确实是一种低贱的品质”,不仅是人生事业的大敌,也是养生大忌。虽然要想完全消灭怒气也许是古希腊哲人们的一种夸张之辞,但人类的理智使怒气在程度和时间两方面都受到限制是完全必要的。这里培根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发人深省:失去了理智和耐心,经常怨愤不已,就像一只蛰人的蜂虫,会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留在所蛰的伤口中。

培根分析了怒气发生的原因和动机。首先是过于敏感。那些纤弱细致的人一定是常常生气的。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可以使他们受刺激,这类事情对于天性较为健壮一点的人往往是不很感觉到的。其次,一个人当感到受人轻蔑的时候容易致怒。他人的轻蔑之心好像比伤害本身还要厉害。最后,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名誉受损的时候,会加重他的怒气。

人们应该如何抑制和平息自己的怒气呢?“最好的调剂之道是康萨弗(古希腊哲人)常说的,一个人应当有一种‘绳索较粗的荣誉网’,(不尚虚荣)”。在所有的抑怒之道中,延长时间是冲淡各种激烈情绪的好方法。在这里培根要怀有怒气的人自己相信,有利于他的时机尚未到来,但是他可以预先看见一个将来的好机会,如此他就可以在这个机会尚未到来的时候默静等待。

我国的先哲孔夫子曾说过“智者乐,仁者寿。”仁者爱人,培根曾用充满感情的话语鼓励、颂扬人类的这种美德。“我所采取的关于‘善’的意义,就是旨在利人者,这就是希腊人所谓的‘爱人’(philan―thropia);……爱人的习惯我叫做‘善’,其天然的倾向则叫做‘性善’,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伟大的,因为它是上帝的特性,并且如果没有这种德性,人就成为一种忙碌的、为害的、卑贱不堪的东西,比一种虫豸好不了许多。”

在培根看来,人类对“善”的追求不会过度,只能有错误。一个人具备“性善”的特质和特征时,那就显出他颇合乎天道了,那就会对于别人的过错很容易宽宥不究,那就足见他的心智是种植在超越伤害的地方的,所以他是伤害所不能及的。

上一篇:核医学―探查肿瘤的“照妖镜” 下一篇:篮子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