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00:13:32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我在队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帮助下,严格要求,遵规守纪,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总结向上级领导和组织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思想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认真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党的思想理论,积极参加队内组织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与老党员、老同志进行思想认识上的交流,增强自身思想理论修养,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提升对我党思想理论的认识,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充电,不断洗礼,并将之作为自己工作上的行动指南。

二、工作方面:在队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分管了工作。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完成了以下几项重要工作:一是圆满组织完成了畜禽监测调查网点的样本摸底轮换工作,规范了畜禽监测调查报表制度,实现了每月16日准时报表制度,提高了数据上报效率,并获得了考核优秀的档次。二是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制定了《》,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履职尽责,加大提醒防范的基本功能,切实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严管与厚爱充分结合起来,与大家共同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很好的完成了信息撰写,不断提升优质服务,特别是经济信息撰写工作,截至目前,全年个人撰写各类信息多篇,采用率接近百分百。

三、生活方面:工作之余,我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通过借鉴学习,掌握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领,以及工作信息和经济信息的写作技巧。同时,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学习,实现了工作上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对于新进同事,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补齐自己的短板,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纪监督的业务水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历程,有进步有收获,自己确实得到了锻炼,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离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距离,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二是提高创新意识,开拓视野,积极进取;三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保持朴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同志们一起团结奋进,为调查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2

一、主要办法和措施

为了提高干部政绩考察工作质量,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我们立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察机制,注重综合考察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坚持“五个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实行“两个制度”。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平时考察与定期考察、任职前考察相结合。为抓好干部日常政绩考察,我们组建了总局巡视组,对全国省级国家税务局的人事财务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税收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巡视检查,并建立考察档案,将巡视检查的结果作为干部政绩日常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年一度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中,我们运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分管领导评述等方式进行干部年度考核,把干部年度考核作为定期考察的常规性工作;我们把后备干部的考察作为干部任职前考察的一项基础环节来抓,如今年4至10月,我们在总局机关和国家税务局系统副厅级后备干部集中选拔工作中,总局抽调了108人组成18个考察组,分赴各省市对经考试入围的401名人选进行了考察,通过单位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专项调查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全面考察后备干部人选的政绩情况。我们综合干部的日常考察、年度考核和任职前考察等各项考察结果,确保对干部政绩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二)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做到领导和群众、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每次干部政绩考察前,我们都事先制定详尽的考察实施细则,对考察方式、考察内容、考察程序、考察结果的评价与运用、考察机构与考察职责等作出详细规定,力求做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便于操作。在制定考察内容、量化指标时,我们区别不同层次的干部,制定不同侧重的考察标准。对每个方面确定一定的分值,既从质的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又从量的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有机结合,增强考察的科学性。我们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领导意见,又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如在干部政绩考察中,我们对省级局领导、总局司局级领导、总局和省局处级以下干部等若干层面,区分现职干部、后备干部两种类型,制定不同的考察办法和评分标准,并分别不同层次人员的测评分数确定一定的折合比例,把领导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评价干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当前业绩与长远发展、协调发展相结合。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在进行干部政绩考察过程中,通过设置科学的政绩考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备的政绩考察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发展导向。如在对系统干部税收业务的政绩考察中,我们淡化收入任务的硬指标,不简单地把税收任务大小、超额多少作为评价干部政绩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税收征管质量、税政管理水平和税收管理效率,并在全系统试行征管质量的“六率”考察指标(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欠税增减率、处罚率),不断完善干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考察。在干部任用中,我们坚持干部任用试用期制,对新提拔的干部一律实行试用一年,在试用期间全程跟踪考察,确保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德才表现。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干部考察公示制。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我们坚持实行干部考察公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做到既注重积极发扬民主,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又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形成正确的决策,并将考察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如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中,我们坚持凡考察的干部,都在确定的考察范围内进行为期7-10天的公示。部分省市国税局还在年度考核中,对经考察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在其所在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在公示期间,考察组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经查实存在问题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真正体现干部考察工作的公开性和平等性,增加干部考察工作的透明度。

(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我们把政绩考察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坚持在干部政绩考察上与时俱进,强化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增强干部考察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考察工作质量。一是强化干部任期考察。我们在部分省市试行干部任期制,通过对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察,确定干部是否连任。对在任期内业绩平平的干部,及时中止任用,予以调整。二是完善干部任职考察。我们把公开选拔、竞争中的任职考察与后备干部的考察有机结合,针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出现的部分作风优良、群众威信高、实绩突出的干部由于笔试成绩不理想导致竞争失败的现象,为克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这种局限性,确保真正把人选准,我们结合实际,改变过去一个位置选一个人的做法,通过选拔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对一个职位的多个后备人选进行跟踪考察,综合培养,以政绩考察促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准确性。三是尝试建立政绩考察的制度体系。我们根据国税的实际,在干部考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使政绩考察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在干部考察中强化考察责任,对考察程序、谈话范围、测评方法、保密工作等考察纪律进行明确规定。同时,与监察部门一起联合开展干部政绩考察,使干部考察工作始终置于党的监督之中,很好地保证了考察工作的公正公平。

二、取得的成绩和效应

对干部政绩考察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合理的政绩考察机制,对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广大干部落实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重实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都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提高上:

(一)提高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导向性。通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政绩,以长远的利益考察政绩,有力地提高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导向性。一是形成了正确的发展导向。在政绩考察中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干部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形成了聚精会神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精心“做秀”的明显少了,潜心干事的明显多了。二是形成了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扼制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效应”等现象。三是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实践中,我们将政绩考察结果运用到干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那些潜心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了重用,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完善,真正做到了凭政绩用干部,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提高了政绩考察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在政绩考察中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近期与远期的结合、领导与群众的结合,尤其是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区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使得政绩考察的结果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特征更加突出。

(三)提高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准确性。在干部政绩考察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突发事件等因素对政绩的影响,这样把考察对象的主观努力情况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评价干部政绩,既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又充分考虑了客观因素的存在影响,正确地把握了主观与客观、集体与个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机遇政绩与实干政绩等关系,从而提高了干部政绩考察的准确性。

(四)提高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可操作性。在干部政绩考察中,由于对考察程序、考察方法、考察内容都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使干部政绩考察的可操作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干部政绩考察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干部政绩考察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是政绩考察的内容难以统一。由于政绩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对行政与业务、行政中政务与党务等不同岗位的政绩考察都各不相同,在对干部进行政绩考察中,如何确定干部政绩考察的内容,哪些工作应列入重点考察范围,哪些工作不需要列入重点考核范围,对每一个考察对象都存在差别。

二是影响干部政绩的不确定因素多,在干部政绩考察中不好把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一些影响干部政绩的外部因素了解不足,往往陷入“以成败论英雄”的圈子里。

三是干部政绩考察中对各项指标量化的标准不好统一。对干部政绩考察,应该坚持德、能、勤、绩、廉综合考察,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大都将德、能、勤、绩、廉等各项考察指标人为地确定一定的分数或计算权数,但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些量化分数或权数,目前还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3

一、制定考察方案,广泛动员参与

为了确保考察工作的有序推进,我们制定了切合我市实际的考察工作方案,对考察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考察工作方案中明确考察的主要内容为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5个方面,并具体细化为17项的指标,其中突出了抓发展的成效即工作实绩的考察,重点考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特别是经济工作和项目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考察工作在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征求意见、实地考察等传统的考察方法的同时,创新考察机制和办法,扩大考察范围,在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工作中实行基层干部群众评、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评、服务对象评的“三票评议”制;在实绩考察中重点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机关效能建设、计生综治等工作实行“三项考评”制。整个考察工作在考察对象提交述职报告、作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三票评议”制、“三项考评”制、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等方法,结合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年度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平时在与干部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并将考察对象放到本市范围内作同岗位、同性质、同内容的横向比较,与同一岗位的不同时期作纵向比较,再进行部门联合政绩会审,最后汇总各种评价和了解到的情况,通过集体讨论、综合分析,形成能够比较如实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的考察材料,对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有关标准,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干部的考察等次。

实行“三票评议”制、“三项考评”制、立体考察干部工作最需要的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为此,我们一是在考察人员培训会议上重点讲解。讲明实行“三票评议”制、“三项考评”制、立体考察干部工作的意义、步骤和程序,要求考察人员在考察期间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二是考察预告提早告知。考察预告除常规的内容外,新增加了参加“三票评议”的对象和“三项考评”的内容,提前3天在考察单位的政务公开栏上公布,使参与对象在考察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考察动员大会上动员进行发动。考察组每到一个单位,都召开考察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参与考察工作,行使好民利,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通过以上几个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各个方面参与干部考察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干部考察工作不再是组织部门一家之事,而成为了大家之事。

二、扩大考察范围,“三票评议”干部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我们扩大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范围,全面实行“三票评议”制。一是基层干部群众评。市直部门由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老干部代表、下属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由本乡镇(街道)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所站负责人、村居(社区)主干、老干部代表、辖区内的省、龙岩市、**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组成,分别对本部门、乡镇(街道)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二是上级领导、有关部门评。在面上考察结束后,由处级领导和市委效能监督委员会成员(市委委员)对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市直正科级单位的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乡镇(街道)的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情况分别由分管或联系挂钩的市领导和相关的市直部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三是服务对象评。邀请市委确定作为效能建设联系点的3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以座谈会和书面相结合的形式对市直19个经济工作部门和4个经济服务管理部门的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

在实行“三票评议”制考察干部过程中,我市共有40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31名处级领导干部及市委效能监督委员会成员、200多名部门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35名企业主参加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共收到评议意见1300多条,较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在确定考察等次时,我们充分参考了“三票评议”干部的结果,将表现突出、得优秀票较多的干部评为优秀,将得优秀票少或不称职票多的干部考察等次降一级,其中2名乡镇主要领导被评为不称职、1名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1名乡镇长被评为基本称职。

三、突出考察重点,“三项考评”实绩

在考察汇总阶段,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本次干部考察我市实行“三项考评”制,即重点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机关效能建设、计生综治等工作实行“三项考评”制。此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干部政绩联合会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委办、市委督查中心、宣传部、组织部、纪检会、统战部、人武部、文明办、政法委、综治办、财政局、统计局、审计局、发展计划局、计生局、经贸局等部门领导),对照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下发的《乡镇(街道)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乡镇(街道)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市招商引资及项目开发工作责任制方案》、《效能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规定的考评指标,及时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或工作总结)中反映三项工作实绩的有关数字进行共同审核、把关。其中,对乡镇(街道)的考评,邀请经济工作部门及经济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对经济工作部门及经济管理部门的考评,邀请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参加。

在实行“三项考评”、政绩会审过程中,有3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因计生工作被黄牌警告或单列管理而被取消评优资格,2个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因综治工作被通报或黄牌警告也取消评优资格,有16名领导干部的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因与实际不符而被退回。

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近期我市公开选拔16名科级后备干部,并外派到经济发达地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期间享受原职级待遇,期满经组织考察后,根据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凡表现突出、工作实绩明显的列为正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表现平平、工作实绩一般的,不提拔使用,并做相应的安排。

四、运用考察结果,加强班子建设

实行“三票评议”制、“三项考评”制、立体考察干部所得出的考察结果比较客观公正,这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此,一方面,我们将考察情况及时向被考察单位及个人进行反馈,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要求被考察单位适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另一方面,明确调配原则,把这次市直二层班子任期考察和乡镇(街道)班子届中考察成果和近年来相关考评、测评的结果,作为班子调配和干部选任的主要依据。在市直新提拔的6位同志中,除2位妇女干部外,其余的4位同志经考察均为优秀。从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的2位同志经考察也是优秀的,留任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和市直部门领导多数也是工作表现较好、工作实绩比较实出、部门工作推进较快、群众公认、经考察为优秀的。同时,对被评为基本称职以下的现任领导干部和相关考评连续未位的单位责任领导坚决予以调整。其中有1名被评为基本称职的现任市直部门正职转任为非领导职务,1名在机关效能建设考评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单位的市直部门正职转任为非领导职务,1名因所在乡镇计生工作连续两年被龙岩市单列管理的乡镇主要领导被降职使用。

从实践上看,我市实行“三票评议”制、“三项考评”制、立体考察干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为市委选人用人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减少了干部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干部考察结果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得到较好运用,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这次被提拔的同志都是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群众比较公认的;而试图通过跑关系、找门子的则被挡在提拔范围之外,从而有效地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到引导谋发展、干工作、创出比别人更好的业绩上,“跑官要官”的现象较以往明显减少。二是增强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群众对干部工作不参与、不知情,有的甚至产生误解,对选的干部心存疑虑。“三票评议”制中有基层干部群众的一票,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群众意愿,消除了误解或疑虑,群众对选拔的干部知根知底、口服心服,也更增加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三是促进了干部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确保了政令畅通和工作效能的提高。“上下结合”的评价办法使得干部努力去追求“双满意”的目标。一些科级干部说:“现在‘当官’不像以前了,我们不仅要让市领导满意、部门满意,还要做好服务工作,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干部群众则说:“‘当官’如果不为我们办点实事,而想靠什么‘政绩工程’来欺骗上级领导,我们这一票就过不了关”。有的企业主则反映:“现在部门办事效率高了,服务质量好了,‘吃拿卡要’的基本上没人敢了”。四是激发了干部的竞争意识,形成求真务实的风气。立体考察干部不看干部一时一事的表现,而看干部一贯以来的思想、工作情况的长期积累,这就促使干部立足任期全过程、立足平时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力争在同行中取得较好业绩,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政绩联合会审剔除了干部政绩中的“水分”,使搞“虚假政绩”的人也没有了市场。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4

根据《信阳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方案》和有关干部考察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公选考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中组部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察办法,结合我市公选职位的不同特点,精心组织,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突出体现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市委识准用好干部提供准确依据。

公选考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原则;

(四)公开公正原则;

二、考察对象

取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按拟选职位1∶2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面向全市公选的,先依次取足35岁左右(15个职位)的考察人选,然后将其余人员重新排序,再取其他15个职位的考察人选。考察对象确定后,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

三、考察内容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考察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表现;三是考察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看能否经受住名、权、利的考验;四是考察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表现,大局意识如何,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五是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组织领导能力。主要考察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协调、科学决策、开拓创新、应变决断、组织实施的能力,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及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实践经验、发展潜力等。面向全省选拔的5个职位,同时重点考察其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

(三)工作作风。一是考察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及改革创新意识;二是考察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三是考察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主要看作风是否民主,能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四是考察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看其相融性如何,能否与同志合作共事,包括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四)工作实绩。主要考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绩效情况,全面了解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发挥的具体作用等。

(五)廉洁自律。主要考察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守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以及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

(六)群众公认度。主要了解群众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及社会形象的认可程度,对其提拔是否同意等。

四、考察方法

考察工作在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由市公选办公室组织实施。

考察工作实行全程量化,满分为100分。共分四个方面:一是综合评价(70分),包括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和是否同意提拔六个方面的要素,各要素的得分通过民主测评的结果计算;二是资历量化(16分),由考察组对考察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任职资历等要素进行审核、认定并打分;三是年度考核情况量化(12分),根据考察对象2004年以来连续3年年度考核情况打分;四是个人获奖情况量化(2分),依据考察对象获奖的层次打分。

五、考察步骤

(一)制定考察工作方案。考察工作方案,经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实施。

(二)组织考察

1、组建考察组。市公选办抽调党性强、作风正、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组成若干个考察组,其中考察组组长由处级干部担任,每个考察组必须有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每个考察组人员不少于4人。

同时,成立一个监督审核组,负责考察工作的全程监督,并统一对考察对象的学历、学位、奖励情况等进行审核认定。

2、动员培训。市公选办召开动员培训会,对考察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明确任务要求,强化责任意识。

3、考察工作预告。考察组进驻后,通过一定形式在考察对象所在县(区)或单位公布考察的任务、形式和时间,以及市公选办和考察组的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4、实施考察

(1)书面述职。考察对象认真总结2004年以来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材料(3000字左右),并提前印发给参加民主测评大会的人员。

(2)民主测评及打分。组织召开民主测评大会,参加测评人员根据考察对象的书面述职和实际工作表现,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民主测评,并对是否同意其提拔征求意见。考察组根据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情况分别计算出得分。

参加民主测评人员包括:

省直单位:所在单位科级以上干部或全体工作人员,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市、县(区)直单位:机关中层副职以上干部(机关编制在60人以下的全体人员参加);二级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所在科室全体人员;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乡镇、街道办事处:机关中层以上干部;直属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代表;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企事业单位参加人员比照执行。

(3)个别谈话。个别谈话由考察组组织进行。谈话范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由考察组确定。谈话人数一般不少于参加民主测评人员的三分之一。谈话时,要注意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及其上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计生、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意见,担任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还要征求统计、审计、综治等部门的意见,并由这些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县(区)委和单位党组织要出具对考察对象思想、工作表现的书面评价意见。同时,考察组全体成员要与考察对象谈话。谈话时,先由考察对象自我介绍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然后由考察人员向考察对象提出一些问题,并核实需要印证的有关情况。与考察对象的谈话一般由考察组长主持。

(4)查阅档案。重点审查干部的年龄、任职经历、学历、职称、荣誉称号、近3年年度考核等情况。

(5)实地考察。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深入现场实地进行考察,查阅掌握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等。同时到考察对象居住地通过走访考察了解其工作以外的表现情况。任现职不满一年的,还要到其前一个工作单位进行考察了解。

(6)专项调查。对考察过程中反映出的需要调查的问题,由考察组进行专项调查,并形成专项调查报告。

(7)资历等要素打分。根据干部本人档案及其它相关资料,对考察对象的资历等要素进行查验、审核和认定,计算相应得分。其中,考察对象的学历、学位及奖励情况,需由考察组初审,监督审核组审核并在认定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后计分。

(8)综合计分。由考察组汇总民主测评、征求意见、资历等要素得分,得出考察成绩。考察计分表应与考察对象见面,并由考察组长和考察对象分别签名。

(9)撰写考察材料。考察组在综合分析和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考察材料,考察组成员集体签名。

(10)考察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考任资格:

①经查实在思想政治素质、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

②经查实利用虚假的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级、职称等错误信息,取得报考资格的;

③经查实在公选期间对年度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弄虚作假的;

④近三年年度考核有基本称职或不称职或不确定等次或因个人原因没有参加年度考核的;

⑤其它影响任职因素的。

(三)汇报

由考察组向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考察情况。

(四)确定拟任人选。根据公选方案的要求,按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察成绩三项相加的最后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出顺序,以公选职位数等额确定拟任人选,按干部任免程序,由市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确认。

六、考察组工作纪律

㈠坚持原则。必须认真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严格按照《条例》办事。要坚持党性原则,任人唯贤,不徇私情,公道正派。

㈡实事求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偏听偏信、感情用事,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核实。各项得分的计算要严格依据考察对象本人及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的有效证件、资料和记分标准为依据。

㈢严守机密。不受任何说情风的干扰;不准向外泄露民主测评和考察情况;不准违反干部工作程序,擅作主张,随意表态;不准向被考察人讨好许愿;涉及到需要回避的考察事宜要主动回避;做好考察工作中有关材料的保密工作并及时上交。

㈣遵守纪律。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准参加宴请和娱乐活动,不得借考察之机办私事、接受礼品或礼金。

㈤团结共事。考察中对干部要热情接待,耐心听取意见;考察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团结,既坚持分工负责,又做到密切配合,确保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七、时间安排

考察工作拟于8月27日开始,7天左右时间完成考察任务。

本方案由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考察量化细则

考察满分为100分,分综合评价、资历量化、年度考核结果量化和个人受奖情况量化四项。

一、综合评价(70分)

综合评价是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要素和是否同意该同志提拔进行民主测评,德、能、勤、绩、廉五项分别为10分,每一项又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其中优秀、良好、一般占得分的权重分别为1、0.8、0.6,较差不得分,总分为50分。计算公式是:

综合评价单项得分=[(优秀票数×1+良好票数×0.8+一般票数×0.6)×单项总分]÷总有效票数。

是否同意提拔总分为20分。以同意率为权数,实际得分为同意率与20的乘积。若不同意票超过三分之一,该项不得分。

弃权票和废票不计入总有效票数。得分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综合评价总得分为各单项得分的总和。

二、资历量化(16分)

1、受教育程度6分。

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的6分,学历或学位只有一项者5.5分;具有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的5分,只有本科学历的4.5分。

学历学位以最高计分,不累计。2007年6月30日前取得的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以上党校认定的学历、学位为有效学历、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结业证书或进修毕业证,不属于学历教育的范畴,均不作为有效计分因素。

2、任职资历10分。

现任正科级职务5年以上的10分(截止2007年6月30日,下同);4年以上不满5年的9.5分;3年以上不满4年的9分;2年以上不满3年的8.5分;1年以上不满2年的8分;任正科职务不满1年的7.5分。

现任副科职务5年以上的9分;4年以上不满5年的8.5分;3年以上不满4年的8分。

事业单位聘任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按正科级职务计分,以单位聘任(应有聘任通知或证书)的时间计算任职年限。

干部任现职时间可与其在部队担任相应职务累计计算(扣除未安排科级职务时间)。

任职资历以现任职级等次计分,不累计计算(任正科级时间较短的,可以其任正、副科级的加总时间为任职时间按副科级对待计分)。任职以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的任免(聘任)通知为准。

三、年度考核情况量化(12分)

2004年以来连续3年获得优秀的12分;2年优秀1年称职的11.5分;1年优秀2年称职的11分;连续3年均为称职10分。

年度考核结果以县级以上考核委员会或组织人事部门的评定意见为准。不进行年度考核单位的报考人员,当年获单位表彰(部队记三等功以上)的视为优秀,当年受纪律处分的视为不称职,其他均按称职对待。表彰以单位的表彰决定(文件)为依据。

四、个人受奖情况量化(2分)

获得部级荣誉称号(含科技成果奖,下同)的2分;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的1.5分;市厅级荣誉称号的1分。

2007年6月30日前取得的市厅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和科研成果为有效计分要素。所有称号以证书发放机关的级别确认称号的层次,以最高层次的称号一次计分,不重复计算。

受各级的表彰奖励只依据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工作部门、列入党委直接管理的群团组织及各派和工商联等单位正式下发的表彰决定、证书为依据。领导批示、会议讲话、信息简报、新闻媒体报道和其他学会、协会、事业单位等组织给予的荣誉称号不予认定。科研成果指党委、政府组织、规划、评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

中央军委给予的荣誉称号为部级,大军区和军级单位给予的为省部级,师以上、军以下机关给予的称号按市厅级对待。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5

论文论文摘要:检察机关内部绩效考评办法的完善与否,对于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检察机关现有的绩效考评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信性。本文拟结合在基层检察院的工作实践,对目前检察机关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绩效考评 检察机关 检察工作 一、基层检察院现有考评办法的难点问题 目前基层检察院绩效考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目标确定量化不到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主要职责就是实施法律监督,这是检察工作的总体目标。这一总体目标是通过公诉、反贪、反渎、侦监、民行等具体的业务工作来实现的,因此在实践中,基层院都是按照部门的具体职责来确定工作目标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上级院以及地方党委、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安排部署与业务相关的工作和专项活动,这些业务工作和专项活动在年初制定绩效考评目标体系时并不能完全预测到,从而给绩效考评工作带来困难。 二是工作压力不均衡。目标管理只针对具体的业务部门,所以评价科室和干警工作的焦点集中在中层干部身上,中层干部的压力就非常大。因为目标没有具体到干警,对于警的评价只在本科室内部反映,在全院不能进行横的比较和纵的评价,一般干警的工作好坏分的不十分清楚,所以~股干警的压力就比较小。同时,在基层院中很少有针对检察长和分管检察长的考核项目,目标责任没有直接与主管检察长分管科室的工作相联系,全院的整体工作也没有与检察长挂钩,检察长们基本没有压力。 三是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科室工作的综合评价与一般干警的工作完成情况,缺少必然的内在联系,科室工作的优劣也与一般干警的奖惩没有挂钩,考评形式上的东西多。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各部门职责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干警个人的绩效优劣无法直观表现,无法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平,进而影响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造成绩效考评的激励效用弱化。另一方面前期制定的绩效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目标年终未能实现,但是往往不是由部门和干警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最后,评价标准还没有量化到位,人为的主观评价因素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建立综合考评体系的优越性 一是能增强干警竞争意识,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全员位次管理的实行是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队伍管理和检察工作中。虽然考评位次仅仅是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取得好位次必须提高素质,扎实工作。 二是能够进行长期激励效应,解决工作质效不佳的难题。综合考评管理机制具有长效的激励作用,年初确定目标,层层分解到人,工作一竿子捅到底,使责、权、利相统~,使每个人都明确一年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为实现各自的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这种拉动作用使调动起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有效保持,真正体现出长期激励效应。这要比开展一些短期活动更具有治本性。 三是能够提高领导科学管理水平,解决了粗放型管理的弊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位次管理,不仅使全院工作得以提升,也使领导增强了科学管理的意识,注重研究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三、如何建立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 基层院必须结合全院工作实际,以完善管理评价体系为突破口,实行全员位次管理,建立干警——科长——副检察长——检察长之问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联动管理机制,使全院上下形成一个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联整体。 一是科学量化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每年年初制定全院考核计划,根据各科室工作职能,将目标层层分解到科室和干警。将工作目标包括共同目标、业务目标和临时目标三大块。共同目标是所有科室都必须完成的工作,包括政治业务学习、组织纪律、行政管理、调研宣传等项工作。业务目标是各科室工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对业务工作目标的确定,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要定性。临时目标是年度内工作运行中临时出现,但没有纳入到工作目标中的工作任务。 二是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累计打分。将制定的科室和干警的工作目标分别细化分类,采取计分方式,以加减分浮动、累计计分的办法综合量化评价科室和干警,对科室工作的评价分为共同工作、业务工作和临时工作,每项确定出总分,并按权重合计汇总。临时工作采取加减分办法对干警的评价分为德,能、勤、纪四个方面,即政治表现、业务工作完成、遵守制度和年度奖惩的情况。前三项工作每项设定 总分,并按权重合计汇总,奖惩情况采取加减分办法。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考评方式,全面考评。包括对科室工作的考评和对干警的考评对科室考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定期考评,由院考评领导小组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逐项打分,评定成绩:二是单项考核,对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或临时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并将考评结果记入年终总评成绩;三是随时考评,由有关职能科室对部分项目如出勤、卫生、参加集体活动等随时进行考评,年终汇总记入总评成绩。对干警的考评主要通过民主测评、业务评定、考核奖惩来进行评定。 四足有效运用评价结果,准确定位。对全院干警的定位分分管检察长、科室正副职和一般干警三个层次进行。副检察长的位次由分管科室及干警的工作成绩来确定;科室正副职的位次,由本科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名次来确定:一般干警的位次,根据干警的政治表现、业务工作、遵守制度及奖惩情况的总分来确定干警的总评成绩6O分以上为达标,不足6O分为不达标。干警的位次直接影响科室领导的位次,科室的位次直接影响主管检察长和捡察长的位次。并与奖惩直接挂钩,形成了上下直接关联的责任体系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公选考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中组部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察办法,结合我市公选职位的不同特点,精心组织,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突出体现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市委识准用好干部提供准确依据。

公选考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原则;

(四)公开公正原则;

(五)分类考察原则;

(六)好中选优原则。

二、考察对象

按照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的计分方式,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与选拔职位的比例一般为3:1。

三、考察内容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考察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表现;三是考察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看能否经受住名、权、利的考验;四是考察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表现,大局意识如何,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五是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组织领导能力。主要考察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协调、科学决策、开拓创新、应变决断、组织实施的能力,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及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实践经验、发展潜力等。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同时重点考察其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

(三)工作作风。一是考察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及改革创新意识;二是考察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三是考察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主要看作风是否民主,能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四是考察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看其相容性如何,能否与同志合作共事,包括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四)工作实绩。主要考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绩效情况,全面了解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发挥的具体作用等。

(五)廉洁自律。主要考察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守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以及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

(六)群众公认度。主要了解群众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及社会形象的认可程度,对其提拔是否同意等。

四、考察方法及程序

考察工作在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由市公选办公室组织实施。

(一)公布考察工作方案。制定公选考察工作方案,经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向社会公布。

(二)组织考察

1、组建考察组。市公选办抽调党性强、作风正、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按职位分类组成若干个考察组,其中考察组组长由县级干部担任,每个考察组必须有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每个考察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负责考察31岁以下年轻干部的考察组不少于7人。

2、动员培训。市公选办组织召开公选考察工作动员培训会,对考察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明确任务和纪律要求,强化责任意识。

3、考察工作预告和考察对象公示。考察组进驻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后,通过一定形式公布考察的任务和时间,以及市公选办和考察组的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考察工作开始前,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名义考察对象公示。

4、实施考察

(1)工作总结。考察对象认真总结近三年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形成书面工作总结(2000字左右)。

(2)个别谈话。个别谈话由考察组组织进行。参加谈话的人员范围,根据干部考察工作要求和惯例以及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情况,由考察组集体研究确定。情况特殊的,由考察组商市公选办确定。谈话时要问清谈话人对考察对象是否同意提拔的态度,并要有量的统计。同时,注意听取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综治、、计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考察对象是非中共党员干部的,还要听取所在地统战部门和所在党派的意见,并由这些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出具考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的书面评价意见。

考察对象在现职岗位任职不满2年的,要到其前一个工作过的单位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向有关知情人员了解情况。

(3)集体谈话。由考察组全体成员与考察对象进行谈话,主要由考察组组长提问。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谈话前5分钟发放谈话题目,考察组指定专人记时。谈话题目由考核组拟定,分共性题和个性题两部分,考察结束后,报市公选办备案存档。通过集体谈话,进一步了解考察对象的思想水平、适应职位能力、发展潜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印证不同考察环节的评价意见,核实反映的有关问题,深化对考察对象的认识。

(4)实地考察。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深入现场实地进行考察,查阅掌握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等。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重点深入考察对象所主持或参与的重大项目设计、建设、管理实地进行核实了解。

(5)走访调查。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要进行家访,了解其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孝敬老人、邻里关系等情况。对考察过程中反映出的需要调查的问题,考察组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形成专题说明材料。

(6)考察组评价打分。考察组根据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等了解掌握的情况,在深入分析考察信息的基础上,打出考察对象的考察得分(考察得分满分为30分)。考察组打分结果要由考察组成员集体签名。

(7)撰写考察材料。考察组在综合分析和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考察材料,考察组成员集体签名。

若考察对象经查实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廉洁自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或隐瞒个人真实情况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心理素质测试

组织对考察对象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检验其稳定性、乐观性、合作性、独立性、竞争性及在学习、分析、领导、创造、承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测试结果不计算分值,作为全面把握考察对象情况的参考依据之一。

(四)体检

由市公选办组织考察对象到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五)汇报

组织各考察组向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考察情况。

五、时间安排

考察工作拟于6月中旬进行。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7

200*年上半年,我们干部科工作主要是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市组织工作重点及年初部里确定的总体工作安排部署及具体工作目标,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围绕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这

条主线,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不断探索干部选任工作新途径,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和完善干部工作制度,强化基础性工作,为旗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和有力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认真做好干部考察,为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打好基础。年初开始,我们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对各乡镇进行了换届考察。在考察中,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程序规定,认真组织考察工作。在干部考察前,研究制定了《考察工作方案》,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时限规定,同时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抽调12名同志,组成3个考察组,由县委领导带队,对全县27个乡镇(场)领导班子的16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共填写测评票2355张,个别谈话942人。查阅资料1783份,实地勘察36次,对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等量化打分后综合评定记分。列出名次,统一汇报。二是公开推荐乡镇党政正职人选。4月27日县委组织召开由县直机关、乡镇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乡镇机构改革动员会议,会上,对新成立的各镇党政正职人选进行民主推荐,主要目的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民主渠道,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在镇党委换届中,进一步配齐配强各镇党政领导班子。三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认真听取考察组考察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门采取面谈或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广泛征求县五大机关分管领导、县直执纪执法部门和涉农部门的意见,本着“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提出镇党政、人大领导班子初步人选方案,提交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研究,做出调整意见。

2、优化结构,提高镇党委班子的整体功能。一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搞好换届考察的基础上,对各镇党委开展了换届选举全额定向民主推荐,进一步掌握情况,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万无一失。二是及早研究,拟定人事方案。县委在听取干部考察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充分酝酿,认真讨论,对乡镇领导班子作出了调整,此次调整共涉及153人,镇按领导职数配备干部86名(其中,县直部门下派1名镇长),在乡镇改任非领导职务的21名,调县直部门工作的48名(其中,改任非领导职务的3名),到国营农牧林场任职1名。镇长任书记的1名,书记交流任职6名,乡镇长交流任职7名。对这次涉及调整的干部,全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24名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在党委班子职数配备上,按照镇党委11-15人组成、纪委5-7人组成的要求,对人口多、面积大、业务工作量繁重的城关镇,党委委员配备了15人,纪委委员7人,其余镇党委委员配备了11人,纪委委员5人。选举产生的136名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26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98人,占72;妇女干部18人,占13.2;少数民族116人,占85.2;35岁以下干部40人,占29.4。经过换届,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层次高、专业合理、气质性格互补互容的镇领导干部队伍,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履行程序,保证镇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求各镇党委严格遵守选举工作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做到步骤不减,标准不降。一是认真履行会议程序。二是认真履行选举程序。召开党代会时,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按照多于应选委员人数10的比例实行差额选举。三是认真履行呈报审批程序。在换届选举准备工作阶段,按照上级党委的有关规定,及时做好镇党委换届人事安排方案的请示工作,认真履行呈报审批程序,保证选举工作的严密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各镇党委在镇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后,及时将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建立档案,对工作进行总结,上报选举结果,善始善终完成选举任务。

4、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努力解决好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这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针对这次换届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为此,我们从创新考察办法、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等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防止了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第一,充分发扬民主,落实群众“四权”,推进干部选任的民主化进程。换届过程中,我们注重在推荐、考察、酝酿、选举等方面严格把关、扩大民主。一是以扩大初始提名权为手段,严把推荐关。结合2005年度实绩考核,按照换届的程序要求,采取谈话推荐和发放推荐票的方式,对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额定向推荐。对于镇党政正职的人选,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进行了民主推荐,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干部选任初始提名范围。二是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考察体系,严把考察关。在考察中,除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学等内容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当增加了测评内容,把八小时之内工作情况的考察与八小时之外生活情况的考

察结合起来,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三是坚持充分酝酿,严把提名关。在确定换届候选人工作中,我们经过反复酝酿,综合考虑每名干部的工作实绩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个人综合素质,广泛征求县几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常委会、全委会票决,产生了新一届镇领导班子。四是扩大代表选举过程的民主,保障党员民利的充分发挥。在镇党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我们要求各镇党委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民利,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按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代表。选举时,为了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各镇党委在党员代表大会上,对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基本情况都作了详细说明,安排了充足时间让代表酝酿,从而顺利产生了新一届党代会代表。第二,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营造良好的用人风气。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在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换届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行为的通知》、省委组织部《关于落实廉政责任制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市委《关于认真做好市、县(市委、区)、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坚持严格执行和维护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在换届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反对任人唯亲、重才轻德,同时,对违反纪律提出严肃的处理意见。通过在换届中明确干部人事纪律,严格要求,加强监督,有效防止了跑风漏气、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现象的发生,达到了党委换届风气好,社会反响好的效果。第三,完善机制,规范程序,为换届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保证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干部管理、考察、选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干部工作“五卡”制度》、《干部例行考察办法》、《县委议事规则》、《县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制试行办法》、《关于任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投票表决制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相关配套文件,保证了上级关于换届工作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干部选任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二)、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加强了对各级各类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教育工作,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周密安排,严格把关,注重优化班子结构。使领导班子的结构更趋合理,达到了上级的要求。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心内容,结合后县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促进发展能力、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创新意识“五个提高”,认真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集体的要求,采取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各级党委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日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以及理论学习责任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并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措施,确保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读相结合,专题报告与理论论坛相结合,使中心组学习成为统一班子思想,提高班子成员理论水平,推动工作的有效形式。二是认真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科学决策水平。我们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新形式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逐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一是坚持把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集中制观念,作为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领导全县人民推进新的一轮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民主集中制教育,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思想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配合、困难面前相互支持与鼓励,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不争论,进一步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二是县委始终坚持《县委全委会议议事规则》、《书记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对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党组织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组织议事规则、规范完善了决策程序。三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加快发展”活动学习教育成果,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定期征求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整改,保证了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执行。四是深入开展建设“一流领导班子”活动,努力使各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为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工作业绩佳的一流班子,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持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证我们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在机构改革中调整充实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时,注重配备年轻干部、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同时,我们对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多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按照《2006——2010年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分近、中、远期三个目标、有重点地培训选拔后备干部。

同时加强选调生培养教育管理工作。自1985年接收第一批选调生以来,先后有10名选调生到我县工作,他们平均年龄30.1岁,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23岁,男6人,女4人,蒙古族8人。经过培养,现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2名(正科1名,副科1名),担任科级非领导职务的4名(主任科员1名,副主任科员2名),被列入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的2人,科级后备干部的8人。这些选调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是上级组织部门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这些干部到基层工作,也为基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选调生实行分级管理,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由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具体管理。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选调生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选调、培训、考察及推荐使用工作。安排到有利于选调生成长的乡镇和县直党政部门工作,并做好选调生的考察、使用和调整工作。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指定专人“传、帮、带”,给他们压担子,掌握选调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适时向上级组织汇报选调生的有关情况,并根据选调生的德才表现提出使用建议。对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年度考核,并根据年度考核情况进行调整。

(四)以制度建设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探索干部任用新途径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年初以来,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强化管理,为扎实有效做好干部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在下发文件、张榜公布的基础上,继续使用电视这一新闻媒介,拓宽公示渠道,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对试用期干部进行跟踪考察,检查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特别是针对任前考察发现的不足和任前谈话所指出的努力方向考察其整改情况。在继续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和干部试用期制的基础上,又研究制定了《电视演讲公示登记卡制度》、《领导干部试用期教育管理制度》、《干部试用期满公示暂行办法》等,不断扩大干部任前公示范围,加大了对干部试用期间的跟踪考察力度。上半年,对5名干部进行了任前电视演讲公示。二是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年初以来,乡镇机关干部全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经考试考核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上岗802人;共分流477人。其中,离岗退养340人、待岗30人、其他107人通过补充缺编单位工作或交流到其他单位工作。整个分流工作做到了“无情分流,有情安置”。改革后,镇内设机构37个,比原内设机构83个减少46个,精简55.43%。镇事业机构37个,比原事业机构138个减少101个,精简73.19%。由于在机构改革中,真正体现了民主、公开、公正,注重了公论和实绩,并对因种种原因不适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进行了妥善安置,整个改革进行得平稳顺利。

(五)以提高规范化管理为目标,不断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做好干部工作,强化基础性工作是关键。为了全面提高干部组基础工作水平,我们开始实行全面微机化管理,每个同志都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一是对干部名册、干部卡片、干部统计报表、干部任职文件、干部考察档案等做到及时调整补充,资料详实,随用随查随取,为讨论干部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对干部考察材料进行归档,微机录入。对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工作实绩考察后,449人的考察材料及时收集并归档,对272名工作变动的领导及时填写干部任免呈报表。调整档案顺序并重新统一标号,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正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完善后备干部调整工作,研究确定近、中、远期后备干部人员名单,并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四是积极撰写信息调研。全组成员,能积极主动挖掘信息渠道,提升信息质量,及时完成信息工作任务。具不完全统计,干部组全年上报信息30余份,采用23份。完成调研《科左后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以提高发展能力为目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2006年进一步加强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等3篇。

二、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半年工作总体思路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实际岗位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服务职能的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现有的考察方法存在着重任前考察轻日常动态了解的倾向;考察程序上民主化程度、群众参与程度还不够高;考察内容上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触及不多,难以反映一个干部的真实面貌。

3、干部监督管理的相对弱化为领导干部问题产生提供了外在条件。从监督体制上分析,存在着“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虚于监督”的现状。

4、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不够。执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方面还有等靠思想,使有的成熟的后备干部错过最佳使用期,影响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5、对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力度不够。对后备干部定期考察,就给他评价是不准确的,也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为党政领导班子输送合格人才,必须严把各种关口。

6、在自身建设方面,与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创新干部考察工作新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干部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扩大,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干部违规行为的隐蔽性增加,加大了干部考察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的范围,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度,让群众特别是知情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对考察对象进行比较和鉴别。改进实绩考察方法,抓紧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干部经常性考察办法》及《“五综合”考察干部暂行办法》(“五综合”即根据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单位组织推荐、素能测评、实绩考核的综合量化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力求实绩考察客观准确,防止实绩不实和虚报浮夸。按照考察制度新方法规定,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培训,围绕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注重工作实际,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2、健全、完善干部工作制度。继续深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创新,我们要研究制定《完善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的意见》和《关于镇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注重干部选拔前的民主推荐工作,努力改进干部的选拔方式、决策方式和任用方式,积极探索镇党政正职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途径。在民主推荐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群众推荐,尊重群众推荐的结果,防止和纠正偏重组织推荐和领导推荐,忽视群众推荐的倾向,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制定《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办法》、《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预告制度》,进一步明确未经一定范围酝酿协商不得上会的具体规定,便于常委在会上更好地发表意见,逐步实行《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差额票决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程序,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受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示制真正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3、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上”和“下”两个方面着手。在“上”的方面,要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在推进“下”的方面,要下决心建立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不能超过最高年限,任职期满后,除提拔、交流的以外,可以连任的办理连任手续,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既不能连任又不到退休年龄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离职分流。

4、加强后备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特别是党外正职干部的配备需尽快解决;开好党政“一把手”工作研讨会。采取公开选拔,动态管理、按须培训等方式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改善结构,提高能力。加大上挂、下派锻炼力度,给科级后备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使优秀人才早日成熟。

干部考察工作总结篇8

1.目标要求。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目的,以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根本任务,以扩大考核民主为基本途径,以综合考核评价为基本方法,以考核结果运用为关键环节,在认真组织实施《宿迁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综合评价和结果运用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实绩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新机制,为促进宿迁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宿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基本原则。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奋斗目标,注重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和增强能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既重能力,更重品行,注重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理论素养、责任意识、思想作风、勤政廉政和道德修养,引导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

——注重实绩,群众公认。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充分保障群众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指标,实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力戒繁琐,讲求实效。

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内容

4.明确考核评价的重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领导职责和工作目标,坚持考评的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对党委领导班子,注重考核评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党的建设等情况;对政府领导班子,注重考核评价大局观念、围绕中心、推动落实、行政效能建设等情况;对综合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注重考核评价发挥职能作用、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协调等情况;对行政执法和服务群众的窗口部门领导班子,注重考核评价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服务质量等情况;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注重考核评价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工作等情况。深入考核了解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表现,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注重考核评价宏观决策、协调各方、抓班子带队伍、基础工作等情况;对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注重考核评价创新意识、分工协作、抓落实促发展、部门管理等情况;突出抓好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考核,重点考核评价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执行民主集中制、抓班子带队伍、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情况。

5.强化科学发展实绩的考核。坚持从实绩看德才,突出考核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实绩,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已经取得的显绩,又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突出考核人均GDP增长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新增高效农业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情况,切实加强城镇人口集聚、新增创业就业人数、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单位GDP能耗降低率、COD和SO2排放量削减率等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6.增强考核内容的约束性。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指标权重,突出对科学发展实践中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效的考核,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招商引资、工业突破等指标应占有较大比重,着力把各级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招大引强、项目推进上来。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风廉政、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把握舆论导向,促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健全干部考核评价的方式

7.加强平时考核。通过个别谈话、专项调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列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网上述职述廉和年度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经常性考核。注重在应对重大事件、完成重大任务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

8.健全年度考核。采取总结述职、年度测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等方式,实行主要领导评价、领导班子成员评价和干部群众评价相结合,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年度考核,推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注重分类分项对年度考核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挥年度考核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和激励监督作用,对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9.完善换届(任期)考察。在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情况的全面考察。强化实地调查和延伸考察,注重听取知情者的意见,客观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工作实绩。按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要求,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形成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意见。

10.改进任职考察。完善推荐提名程序,根据拟提拔使用职位情况,确定推荐提名的具体方式,积极探索初始提名公开和分类提名办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全委会在推荐提名、党委(党组)在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的作用。推广运用二次会议投票推荐方法,坚持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掌握了解的情况,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改进考察方法,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公示,扩大考察范围,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注重加强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察,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四、扩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民主

11.实施领导干部网上述职述廉制度。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等较大规模的干部考核时,实行网上述职述廉办法,领导干部按照“432”写实法的要求撰写述职述廉报告,真实反映四项最能体现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工作实绩,品行修养、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三项表现,自己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和急需提高的一个方面能力,并统一在政府网站,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12.试行考察对象报告并公开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对确定的拟提拔重用人选考察对象,需如实报告涉及干部本人、配偶及子女等方面的事项,并与考察对象人选情况同步在单位公开栏和局域网上公示,必要时也可通过新闻媒体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13.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结合人代会、政协会以及党代会代表有关活动,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综合运用会议调查、个别访谈、社区征询、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着重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在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党风政风方面的切身感受,对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公众形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视情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五、强化干部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14.综合分析评价干部考核结果。在全面准确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量化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分析,使之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正确看待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全面衡量干部的德才素质、岗位匹配程度,科学鉴别领导班子集体、正职和副职各自发挥的不同作用,对其推动科学发展的实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全面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表现的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既要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又要反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面的量化结果。

15.实行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公开、公示。通过谈话反馈、书面反馈、集中反馈等方式,及时客观地将干部考核结果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馈,向参加考核的干部群众反馈。同时,将干部的工作实绩、主要优缺点及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评价等次等方面的干部考核结果在参加民主测评或个别谈话人员范围内进行通报。探索把干部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的有效形式,逐步推进实绩“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可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示栏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16.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注重将考核结果运用到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各个环节,对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怕得罪人,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要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处理。领导班子换届考察,现班子成员中会议推荐得票未达到半数、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未达到三分之二、经组织考察确属为不宜继续提名,或者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的,不列为继续提名人选。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应当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

六、切实加强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17.构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新格局。干部考核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整合考核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上一篇:星级员工总结范文 下一篇:美容院员工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