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4 08:47:24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音标题 国际音标 拼读规则 归纳总结 勤学苦练

常听人说,在英语考试中,音标题是比较难的一道题。我认为其实不然,只要把以下几方面的事情做好,做这种题就不成问题了。

掌握好四十八个国际音标。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得学好语音,而要学好英语的语音,第一步应学会四十八个国际音标。试想,如果你连四十八个国际音标都不会认和读,那怎么学好语音知识了。所以,要学好语音知识,不但要学会读四十八个音标,最主要的是还要弄清楚其分类及每组音标发音的区别和联系,即知道哪些是元音、辅音、爆破音、摩擦音、鼻音、舌侧音和破擦音,这些音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如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发元音时气流不受任何阻挡,只是其发音部位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元音而已;而发辅音总是要受到某种程度的阻碍,他们之间的不同是所阻碍的部位不同而发出不同的辅音罢了。如:发爆破音的共同点是参加发音的各器官互相接触形成阻隔,将气流逼住,然后突然取消,使气流冲出而形成爆破音;而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各自的发音部位不同,即发[p][b]两音在两唇,发[t][d]两音在舌尖,发[k]、[g]两音在舌后等。会读这四十八个国际音标不难,关键是掌握其发音方法及要领,发音方法如果掌握好了,这四十八个国际音标不难读准、读好,也能记得住。

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是学好英语语音知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觉得做音标题难,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音规则,也就是没有弄清楚一些字母及其组合在单词中的拼读规则。当然任何事物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习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也不例外。英语单词中字母及其组合的读音虽然千变万化,但绝大多数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五个元音字母Aa、Oo、Ee、Ii、Uu在开音节中通常读其相应的字母音;在闭音节中通常分别读其相应的短音,如[?蘧] [o] [e] [i] [u]等;再如字母组合ea在大多数情况下读[i:]和[e],有时也读[ei]等。当然也有例外,那毕竟是少数。我认为我们如果把拼读规则掌握了、学透了,再把这特殊的,少数的记一记,问题是不是几乎都解决了?

注意归纳、总结和联想。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平时在学习单词时就是要不断去思考,再不断地去学习。即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会读学习中的单词,更应该去归纳、总结他们的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看多了,总结多了,其中的规律也就自然成形于脑中了,你说是不是?除此还要学会联想,即在学某个单词的字母及其组合在这种结构中的读音时,要联想与此结构相类似的字母及其组合在其他单词中的读音。这样一来,长此以往,以后你凡是遇到类似的单词,对这些字母及其组合的读音就基本上掌握了。当然前人已为我们总结了许许多多的拼读规则,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这些规则我们只需记住就行了,当然还要不断地去验证和体会这些规律、知识,因为,只有运用了体会,这些知识才会变成我们自己的学问。

勤学苦练。俗话说得好,唱不离口,打不离手,功到自然成。学什么东西,不去思考、练习、实践、验证和巩固,你能学到手吗?更不用说运用自如了。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八路抢答器制作与调试;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不再居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一、教材分析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本学习能力。三明工贸学校使用的教材是由彭佩烘、吴荣祥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的编写以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在结构上强化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针对课程性质,加入实践项目和任务,在理论知识处理上设计了探究性操作等活动。内容安排上以技能实训作为教学单元的总结与提高,将关键知识点、基本技能融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该书图文并茂,穿插阅读材料、拓展延伸,以增加本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力求改变以往教材大多以文字叙述为主的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八路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是本教材第八单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实训8.2内容。该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安装一个八路抢答器,学生通过仿真训练、自主探索、实操实训,掌握八路抢答器安装步骤和流程,熟悉元件的插装工艺,具备焊接和安装技能,了解装接工岗位职责,增强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一)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经过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能够适用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分析

许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的能力亟须提高,学习习惯有待培养。知识基础为完成电工与电子技术所有基础内容的学习。能力基础为能运用Protel进行42电子绘图并生成PCB图;能初步运用电子线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对电路图进行仿真;能识别电阻、三极管、集成块等元件,能进行基本元器件的测试;具备一定的电子装配能力;能熟练使用万用表、正确使用示波器进行电路检测。

(三)心理状况分析和对策分析

学生通常对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信心不强。他们注重直观的看与做,善于实践的学习,对于动手实践积极性比较高。因此,可以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加强实践规范性的引导;精心设计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行学中做,做中学,以学做一体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想学、能学、易学,真正掌握实际、实用的技能,从而克服厌学情绪,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知道74LS148、74LS279、74LS48、NE555等集成块引脚功能和内部结构;知道数码管种类与工作原理;掌握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掌握抢答器的装配与电路调试;掌握抢答器的典型电路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强化学生电脑绘图的能力;强化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素质。

(二)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为八路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八路抢答器的装配与调试。教学难点为八路抢答器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关键点为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教学方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贯穿整个过程,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在项目实施中相互评价,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习兴趣。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构“理实一体、仿实一体、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一体”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仿真软件、QQ、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采用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绘图和仿真机房、课件、视频、“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等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师、生多重互动,延伸课堂。

五、教学资源

教学用具为“班班通”教学设备、绘图和仿真机房、电子装配实训室、多媒体课件、抢答器电路图、项目任务书、评价表。学生用具为八路抢答器套件、Protel软件、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电脑、智能手机、QQ软件、微信软件、数字电路开发板、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焊接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

在学生活动方面,应在课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包括抢答器工作原理;74LS148、74LS279、74LS48、NE555等集成块引脚功能和内部结构;扬声器种类与工作原理;数码管种类与工作原理;TTL、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区别;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与要求;抢答器典型电路故障分析。同时,完成八路抢答器电路图手工绘制。在教师活动方面,教师应该给出八路抢答器电路图及功能要求,让学生根据“八路抢答器”“声光型”“数码显示”“555”等词条,利用百度、搜狗等搜集相关信息;利用QQ群、微信、校园网,指导学生手工绘制抢答器电路图。此设计的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二)制订计划

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首先是根据项目目标进行小组分组和角色分配。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协调任务实施,并进行过程记录等。然后是小组合作探讨八路抢答器学习和装配计划。在教师活动方面,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然后利用多媒体“班班通”设备,采用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学习和装配计划。最后根据学生计划,形成统一的任务书。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意识。

(三)项目实施

此环节占8课时,包括绘制电路图、仿真、验证,实验探究,电路装配,调试与故障排除四个部分的内容。绘制电路图、仿真、验证环节占2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利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图;生成PCB图;以小组为单位在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验证。在教师活动方面,在机房中利用绘图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完成八路抢答器电路图的绘制并生成PCB图;利用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验证;在机房中巡视,随时解决学生困难。此设计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电脑绘图的能力;强化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实验探究环节占3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原理图选择、检测元器件;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完成抢答器的组装、调试;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探究、分析包括探究74LS279的2、3和11、12引脚的连接方式,探究74LS148的优先编码功能,探究74LS148的EI、GS端以及74LS48的LT、RBI、RBO端等各个引脚的功能,探究声响电路声音偏小的改进,例如扬声器改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不用三极管只要通过耦合电容把扬声器直接接到555输出端等。在教师活动方面,巡视学生测试元件的过程,检查学生万用表使用和元器件检测情况,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组装、调试。指导学生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探究。此设计的目的是强化操作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电路装配环节占2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PCB板准确规范装配电路;小组长负责装配后的检验;分小组探讨如何调试电路,讨论调试步骤及各测量点。在教师活动方面,借助实物、Flas讲授演示电路装配方法;巡视学生装配过程,记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解惑;提醒学生注意装配的技术要领。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能力,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调试与故障排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调试步骤,对产品进行通电调试,准确对电路各测量点进行检测,观察电压有效值、输入或输出波形,完成任务书中相应内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把相应内容填入任务书。在教师活动方面,示范示波器正确的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巡视学生实操过程,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检查各小组测量出的波形、电压等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并加以排除,归纳各小组在抢答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抢答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调试、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增强其学习信心。

(四)评价总结

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各小组成果展示,展示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的组装、探究成果;展示在电路板上的装配成果;各小组对以上两个项目情况,根据评价表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进行自评和互评;各小组进行分析、交流、反思、提高,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之处。在教师活动方面,教师用任务书和评价表对各小组完成的两个项目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抢答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归纳各小组抢答器成品的故障并总结出抢答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制作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知行业标准,明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主动思考的探索精神。

作者:彭佩烘 单位:三明工贸学校

参考文献

[1]贺瑶莅.《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实训教学思路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98-99.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的动机去激励与推动他们。这种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来自家长、教师的教导、奖惩等,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乐趣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例如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我边出示画有小猴、八戒、大圣的幻灯片,边讲述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30只小猴到花果山上摘桃子,他们共摘了100只桃。正在为怎么分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八戒叔叔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先列式,然后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余1个,这剩下的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小猴们都表示同意。正当每只小猴分得3只桃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们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帐。这下可把小猴们给弄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叔叔好好地给我们分桃,大王为什么还要找他算帐呢?……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可把握时机,导入新课。

二、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度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高速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适时设置。认知冲突的协调应贯穿在整个新授部分,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但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重点、难点、关键处恰如其分地创设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新知。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一上课,师生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数,看谁在最快的时间内说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当然出奇制胜。在学生失败后,教师马上道出他们的认知冲突:“为什么教师如此神速?奥妙何在?”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次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化小数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又出现了失误,从而促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完善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2.适度设置。认知冲突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度要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1)指名学生任意报出两个除法算式,如:15÷5=3,16÷2=8;(2)在一般情况下,被除数和除数变了,商也变,那么有没有被除数和除数变了,而商却不变的情况呢?能举这样的例子吗?通过提问,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设不同情境,加强学生自我调控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渴望成功,从而使内心真正体验到快乐,更努力地去争取成功。怎样让全体学生都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呢?在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情境,让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调控”,主动积极思维,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差异,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这些差异,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启发他们主动思维,引导他们拾阶而上,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

四、创设生活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来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样的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八个培养 教学法

现代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数学学习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思维迟延,跟不上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长期以来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长期使用“八个培养”教学法,很有成效,可供大家参阅。

1.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①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②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③表示角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④角度怎样进行换算?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质疑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随时都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埋在心里的想法、引申出的知识点等向师生提出,或在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疑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勤思多问的习惯。

4.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线”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5.培养动手能力。动手作图、动手制作等经常出现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我在讲“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提早安排学生分组用不同方法动手做圆柱、圆锥、正方体等模型和演示教具,在上课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得到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不同形式的平面展开图,然后又让学生利用这些模型构建房子、火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记忆更深,真正在乐中学、做中会、学有所用。

6.培养实践能力。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操作、演示、观察、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猜想、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7.培养总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总结、归纳。如平行线的画法“一落、二靠、三推、四画”;让学生比较“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在镶嵌中让学生总结出“三四(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三六(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十二(等边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四三、四八、五和十”的口诀;还总结出求解证明常用的定理、性质;应用题的各大类型基本公式等。由于经常强调学生去归纳、总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8.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他们耐心细致地疏导,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和谐五环”模式;“和乐课堂”;生成;教学文化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和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和谐、快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本文以“和谐五环”(“五环”即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导(激趣导入)、学(互助探究)、练(分层提高)、结(回顾总结)测(达标测评)模式促进和乐课堂的生成进行了实验论述,以期使课堂、师生达到“和谐共生、快乐成长”。

一、激趣导入――和乐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内驱力”,获得学习上的自觉性。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乐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自控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游戏、操作、故事、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和乐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基石。

二、互助探究――和乐课堂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探究”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和乐”课堂的主线。

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达克沃斯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促使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探索,是中西教育的差别所在;是“钱学森之问”中提到的教育症结所在;也是我们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流方向。

教与学均是一种“历险”,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活动,和乐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一定的教学自由和自主为前提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师生,才能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例如,在执教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利用猴子分饼的故事激发学生产生质疑,随后采取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用卡纸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等实践活动,在同伴交流讨论中体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基本规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丰富了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从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快乐。

三、分层提高――和乐课堂的拓展

在分层提高的练习设计中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练习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练习教学中,通常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在巩固练习设计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让全体学生都品尝到进步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和乐课堂的点睛

回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清理脉络、明确重点、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理解内容思想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畅说课堂的收获,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图表式、归纳总结式、师生互动式、反馈自评式等方式进行引导总结。无论哪一种方法,在总结中都要加入情感态度的因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实施评价语言,在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五、达标测评,和乐课堂的延伸

《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业、练习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设计时不仅要兼顾知识性,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使作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续,让学习的快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

课外生活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学习的延续,课堂中的所学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多和生活联系,设计拓展性的作业,逐步使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和谐五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轻松、自主、民主、和乐的教学文化,让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和”、“乐”因素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克服由于忽略教学中的和乐因素而导致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现象,使学习达到“知之DD好之DD乐之”的境界,使教学不仅是实现科学化、理性化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主动追求愉悦境界的过程,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教学目标:

⒈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百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认读小数

1.认识小数点,引出课题

师:在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像1、2、3、50、100这样的整数;还认识了像■、■、■这样的分数,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种数?

生:小数。

师:你在哪见过的小数最多?

生:超市里。

师:用来表示商品价格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这些数和我们认识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数的中间有小圆点。

师:数字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师: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启动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并通过对比整数和小数的不同,发现并认识小数点,抓住小数的外在特征。】

2.读写小数,理解意义

(1)读小数

(课件出示商品的价签5.50元 、0.68元、28.88元、10.01元、126.00元 )

师:这些小数表示的价格是多少?怎样读这些小数呢?(教师指名读。)

师:(师板书:5.50元)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5元5角。)

师:第一个5表示什么?(5元。)

师:第二个5表示什么?(5角。)

师:这个0表示什么?(分。)

师:这个小数怎么读?(五点五零元。)

师:非常准确,请你大声教大家读一遍。

师:(板书0.68元)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6角8分。)

师:6角8分够一元吗?(不够。)

师:不够1元该怎么表示呢?

生1:用0表示。

生2:在小数点前面写0表示。

师:这个小数怎么读?

生:零点六八元。

师:(板书:28.88元)这个商品的价格是多少?(28元8角8分。)

师:这3个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师:第一个8表示什么?

生:8元。

师:第二个8表示什么?

生:8角。

师:第三个8表示什么?

生:8分。

师: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也不同。那么,小数点左边部分怎么读?

生:二十八。

师:右边部分怎么读?

生:八八。

师:合起来读一遍。

生:二十八点八八元。

师:(板书:10.01元)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生:10元零1分。

师:小数部分这个零表示什么?

生:角。

师:不够1角也要用0占位,谁来领大家读这个小数?

生:十点零一元。

师:(师板书:126.00元)第五个价格是多少?

生:126元。

师:这个小数怎么读?

生齐读:一百二十六点零零元。

师:两个零都要读出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小数,小数点把每个小数都分成了几部分?

…………

师:如果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

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

…………

师:第二位表示什么?(板书:元、角、分。)

总结梳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部分都表示整元,称为整数部分。通过刚才读小数,你发现整数部分是怎么读的?

生:按照整数的读法读。

师:对,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读。

师:再看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他们合起来都不到一元,称为小数部分,你发现小数部分是怎么读的?

生2:一个数一个数读。

师:说得好,小数部分就按照顺序一位一位读。我们一起再把这些小数读一遍。

生齐读:五点五零元、零点六八元、二十八点八八元、十点零一元、一百二十六点零零元。

【评析:教师在设计商品的价签时,有意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小数,其中包含了在认读小数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小数中间带0、末尾带0的,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等,有一般的情况,也有特殊的类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得更全面、更准确,同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学生易于接受,夯实了基础。】

(2)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你刚才注意到老师是怎么写小数的吗?

生1:小数点写在整数部分右下角,写成小圆点。

生2: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师:下面我们就练习写几个小数。请你在学习单上做第一题。(教师巡视。)

…………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规范,谁愿意读一读你写的小数?

…………

3.生活中的小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会读、写小数,还会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你们表现得真不错。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小数。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愿意大声给大家读一读?

…………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小数吗?

…………

师:你很善于观察生活。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8-0003-03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更新快,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觉得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开设了配套的设计性实验环节。通过亲自设计计算机的各个关键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融会贯通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设计性环节也为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开设打下良好基础,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工作,希望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设计性环节的内容

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需要,我们设置了三个部分的设计内容,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为指令系统的设计;第二部分为控制单元的设计;第三部分为简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并要求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各个部分的设计任务。

2.1 指令系统的设计

指令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讲授指令系统的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更主动地学习指令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设计中对计算机功能和组成的要求来完成对指令系统的设计,并可以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过程中进行完善。教学实践表明,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任务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指令系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机器指令和指令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指令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有利于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后续知识点的理解。

2.1.1 设计要求

要求为一个八位字长的计算机设计指令系统。该计算机数据通路、运算器都是八位的,具有256字节的存储器、八个通用寄存器以及其他的必要部件。设计的指令系统要求必须包含如下指令和寻址方式:

(1)数据传送指令:包括取数、存数,寄存器之间传送数据等指令。取数、存数应具有立即数、存储器立即寻址、寄存器立即寻址等方式。

(2)运算指令:包括加法、减法、自加1、移位、取反等算术运算指令。

(3)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条件转移指令。

(4)停机指令。

2.1.2 确定指令系统及指令编码

由于设计的是八位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可以采用单字长和双字长指令。例如,八位计算机的指令格式可以为:

一个完备的指令系统必须包括数据传送、算术逻辑运算、程序控制等指令,能够实现约20~30条指令和常用的寻址方式,例如:

(1)取指令 (双字长指令)

MOV AC, Mi Mi-->AC (AC为累加器,Mi为存储器地址)

(2)加法运算指令(单字长指令)

ADD AC,Ri AC+Ri-->AC (AC为累加器,Ri为通用寄存器i)

根据设计要求,表1给出了设计指令系统的一种方案。

指令系统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因而指令系统的设计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台真实的计算机通常是非常复杂的,学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中设计出来。我们要求学生设计的计算机功能较简单,基本指令简单、典型,学生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后续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开展。

2.2 控制单元的设计

控制单元的设计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控制单元的设计问题包括如何形成和连接受控部件的控制信号,以及在何时使这些控制信号有效。学生独立地设计控制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剖析和体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设计计算机打下初步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

2.2.1 设计要求

控制单元的设计有组合逻辑和微程序控制两种方法,我们要求用组合逻辑来产生控制指令执行的控制信号序列。整个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根据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生成控制信号。

2.2.2 组合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

根据指令系统的设计,对每一条指令进行细化,对指令执行过程进行分析,确定执行每一条指令所需的微操作数及节拍数、确定系统时钟节拍数、以及确定每个节拍对应的微操作,形成每条指令的微操作时间序列表。并根据微操作时间序列表,在节拍信号和指令译码信号的作用下,得到所有微操作的控制信号以及使该控制信号有效的条件,形成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根据逻辑表达式及其对应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就可以完成具有整个指令系统的控制单元的设计。

控制单元的设计内容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讲授控制器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课堂上讲授的有关控制单元的原理、概念和设计方法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单纯的理论学习难免枯燥,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控制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在第一阶段设计的指令系统中的每一条指令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对八位字长计算机的控制单元进行初步设计,可以把控制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起来,可以有效加深对计算机工作中数据流和控制流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弄清计算机内部结构的时空关系,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 体系结构的设计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根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整个计算机的大体框架,即总体结构图,以求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对以后的设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再依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把整个计算机划分为多个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然后综合,完成整个计算机的设计。

2.3.1 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八位字长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该计算机数据通路、运算器都是八位的,具有256字节的存储器、八个通用寄存器以及其他必要部件。在功能上,要求该计算机能够完成单字节或双字节加/减、单字节无符号乘法、16位除以8位除法等多种基本运算。要求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完成指定的功能,功能较强而又简洁。

2.3.2 总体设计

按照学生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的要求,参考一般计算机的数据通路结构,图2给出了八位计算机总体结构框图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了各功能部件的功能和各功能部件之间数据通路的走向。

在图2中,AR为地址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IR为指令寄存器,AC为累加器,GR为通用寄存器组,ALU为算术逻辑运算单元。C标志寄存器用来寄存进位C标志,Z标志寄存器用来寄存结果为零的Z标志。另外在图2中还有两个四选一开关和一个二选一开关,其中的一个四选一开关是用于形成C标志的输入,另一个四选一开关用于控制数据总线,二选一开关用于控制地址总线。

2.3.3 功能部件的设计

基于所设计的计算机总体结构,确定每一个功能部件的功能、功能部件与外部的连接端口信号、各功能部件与数据总线连接方案。

(1)运算器的设计

运算器由ALU、通用寄存器堆GR、累加器寄存器AC及数据选择开关等组成,具有进位(C)、结果为0(Z)等状态标志位。

能实现最常用的算术运算(加、进位加、减、借位减、自加1、自减1等)、逻辑运算(逻辑与、或、非)及移位、数据传送等功能。

(2)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包括脉冲源、启动电路、节拍发生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地址寄存器AR和控制信号产生部件。整个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根据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生成控制信号。

(3)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的数据源较多,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数据源在数据总线上是否冲突。

简单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环节,有助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加深对计算机工作中数据流和控制流概念的理解,加深整机概念,进一步弄清计算机内部结构的关系。

3 结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关键课程,在完成基本原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此点,根据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经验,我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设计性环节,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师生沟通的渠道,而且便于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开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设计方案越来越丰富,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的,而且富有创新精神。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除理论教学外,设计性实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无疑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恒,肖晓强.计算机原理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 刘芳,王志英,戴葵,陆洪毅,王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 第一届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6,(8).

[3] 赵硕,杨欣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设计性实验[J]. 高师理科学刊,2005,(5).

[4] 徐爱萍等.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4,(3).

收稿日期:2007-1-18

作者简介:刘芳(1971-),女,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讲“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两门主干课。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信息安全。

通信地址:湖南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601教研室

邮编:410073

电话:13975192203、13975192193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计算 ; 兴趣 ; 动机 ; 速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74-02

通过我多年在数学教学中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我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得出如下几点做法:

1让数学计算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新教材常常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中,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使用的方法有:

1.1创设不同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表内乘法教学时,我们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们进行比赛计算5+5+5+5+5+5+5+5和9+9+9+9,看谁算得又对双快?”孙悟空笑着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它们的得数是40和3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出用乘法口决来计算。这时我就介绍乘法的意义,通过创设这种生活中故事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而且很快掌握了乘法口决。

1.2探索计算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借助生活经验去探索计算的策略,往往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算理常常是我们感到头痛的事情,我们不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例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46-18+15”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平时乘公交车的生活体验来进行思考:原来车上有46人,到站时后门有18人下车,前门有15人上车,这时我们可以先从46人中去掉下车的18人,再加上上车的15人,当然也可以把46人先加上上车的15人,再去掉下车的18人。像这样,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撑,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也经过一翻梳理和提炼,上升为不同的计算策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口算、 笔算和简算能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口算、笔算和简算教学有了强烈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同时也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从而使其口算、笔算和简算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1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口算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这一特点,我把部分练习创设成了游戏,比如:在“小小邮递员”这个小游戏中,把口算题做成一个个“信件”,在黑板上贴出若干个“信箱”,每个“信箱”写上口算题可能得出的结果,然后把“信”发给学生,让学生担任“小小邮递员”,来完成这项投递任务。这时同学们个个都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跃跃欲试。这个游戏不但有趣、参与性强,而且还可以立即反馈结果,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口算也跟学习数学实践课一样有趣。此外,我还设计了“夺红旗”、“开火车”等口算比赛,并适当评奖,激发学习动机形成。

2.2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笔算能力。 笔算教学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练习课。如果老师仅以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笔算更加枯燥以至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练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可通过笔算找朋友、抢答等游戏活动以及改错、判断、选择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3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简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说:昨天老师到市场上买苹果,苹果是每千克9.6元,我买了1.1千克,店主很快就算出了总价,你们知道店主是怎样算出来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以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用,那么学生就愿学、乐学,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3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1学会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括号外面的。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算的含义。所以学生通过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分析、总结简算题的数字特点,从而悟出这类题解答的规律。

3.2利用迁移规律,优化小学生计算速度。 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思维过程,需要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明确算理,在探索中逐步掌握算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