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07:49:49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概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以及构建合理化生物学知识框架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有效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由概念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属于一种工具,主要被用于组织及表述各自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多且琐碎,初学者刚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感觉压力较大,难以快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妥善整理,且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在众多知识点或概念之间迷失方向。而概念图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物学科的各个概念,帮助学生对现有知识点实现形成性评价,并在课程最后环节使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知识增长状况,实现总结性评价。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笔者选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认为教师应从鱼的运动以及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鱼儿适合生活在水里的主要特性。首先,教师可通过教材中观察和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形态;运用第二个栏目讲述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鱼的运动器官(不同鱼鳍的主要作用);最后对鱼适合生活在水中的相关性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鱼结构及其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为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在七年级课本中已经了解到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教师可将其作为各个概念关系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出鱼结构、鱼功能的相关性概念名词,并理解相对应结构及功能相互之间具备的具体性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强烈的确定概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是有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还原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进而轻松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习印象。

(二)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绘制鱼的简图,并逐个对板书上面鱼的不同结构及其相关性作用展开讲述。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课程导入,直接引出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各种环境内的动物视频或资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已经出现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其生活环境。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有效展示生活在淡水及海洋中的鱼,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否可以跟鱼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水里呢,为什么?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鱼如何在水里呼吸和运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得出,人类没有与鱼相似的结构,难以在水下自由呼吸和运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各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亲手进行鱼的板书设计,在图中对鱼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并板书。

学生在了解整个鱼板书绘制过程之后,能够从更为清晰地角度理解鱼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绘制概念图。以下图1为一组鱼概念图,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模板,在学生完成各自概念图并且点评之后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1 鱼概念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相关知识点及概念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鱼的整体性认识,并回忆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概念图,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的相关性概念,尝试这着以另外一种形式绘制鱼概念图。另外,教师可运用板书板画完成课程小结。首先将所学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并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接触过的细胞行为及结构概念图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成鱼概念图,实现对知识的强化以及有效反馈。

三、结语

概念图在促进初中生知识构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效果。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在接触概念图之后,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等都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状态,并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意味着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分析概念图的特点并阐述其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希望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30-01

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接受学习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了, 而自主学习是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与创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仅靠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其价值必然不会被彰显出来。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要求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过逐层推理,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与其将生物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还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分析生物知识。众所周知, 生物理论学的形成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而得来的, 所以, 比起最后的理论知识, 其过程的趣味性更高。而作为教师, 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知识, 逐步引导其探究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分析生物的形成过程,不但增加了生物学习的乐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综合应用能力。当然, 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毗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耐心、细心。

例如,在讲解“DNA时,教师不要事先告诉学生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对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的资料应该包括闪八白勺主要作用、闪八白勺形成过程、闪八所包含的营养物质等等。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同时, 就是对该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 并且通过这些资料, 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再次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两个过程的逐步学习, 学生对该知识的认知就比较通透了。

二、巧妙地使用比喻, 帮助学生迁移学习

高中生物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枯燥, 学生容易对其失去兴趣, 这就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果。而这个时候, 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比喻应用在转化词句中,是相当巧妙的, 它亦能够用幽默的语句为学生培养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三磷酸腺普时, 就可以巧妙地将三磷酸腺普比喻成硬币, 而将人体的生命运动比喻成, 将其它能量比喻成纸币。只能接受硬币而不能接受纸币就如人体的生命运动只能接受三磷酸腺普提供的能量而不能接受其它能量提供的一样。通过这一比喻, 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这一知识点, 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也会将更加深刻。巧妙地使用比喻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极深,也要求教师对生活的领悟极高,能够找到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与该知识点的联系性, 并在课堂上的比喻做到信手拈来。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帮助其分清重点

所谓辩证思维,指的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 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通俗的来讲,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应用辩证思维, 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惯性思维中走出, 通过思考生物知识的正反两个方面,从而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有时候,从一个方面思考生物知识, 其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但如果从侧面或反面进行思考, 思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我们要积极从几个方面思考高中生物学知识,进而提高对高中生物的理解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外, 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侧重点,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相对比较庞大, 如果学生盲目的在知识体系中学习, 其效率也是很低的, 还会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失去兴趣。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四、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如果仅是学习, 而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那最终的学习效果必将不如人意。所谓归纳总结, 就是对平时所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其变得更有条理。这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归纳总结之后的知识点, 其网络更加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对其进行记忆。归纳总结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能够将很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利于学生记忆。所以, 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其最终的归纳能力必不可少。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点 记忆技巧 规律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7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中文”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繁杂,这需要有良好的记忆技巧。在此,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技巧。

一、联想记忆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提到,摘除葡萄梗时,需要先清洗,再去梗,以防止微生物感染。这一知识点可以联系生活中洗菜的方式。洗菜时也应当先洗,再择菜,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又如,在记忆糖被具有、保护的功能时,可联系平时吃火锅:很烫的食物进入有糖被的食道后,并未将食道烫伤,这可能就是食道表面糖被的保护作用。再如,记忆胡萝卜素是橘黄色时,可联系生活中的胡萝卜是橘黄色来记忆。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好联想的中介,且有时并不完全准确,但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口诀记忆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通过口诀形式记忆。比如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的颜色从上到下可记为:胡(胡萝卜素)叶(叶黄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在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时,可采用以下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而微量元素的口诀可用:铁很凶猛(锰),碰(硼)上了新(锌)买的木(钼)桶(铜)。

又如,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可描述为: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规律记忆

通过总结规律进行记忆。例如在“必修一”中学到:凡是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就肯定需要水,该过程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储存在ATP中。故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

以上方法主要应用于对零散知识的记忆。但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还必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图示记忆、列表记忆、概括记忆

图示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知识画概念图。通过绘制概念图,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每学完一章后,将这部分的内容回顾一遍,系统地梳理出大致的内容和结构。比如在记忆蛋白质一节的内容时,可绘制以下概念图帮助记忆。

列表记忆的方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比如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概括记忆。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要学会概括。例如总结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再如概括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固醇。又如在课本“必修一”中首先学到构成细胞的元素,它们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紧接着就学习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再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

五、通过实验现象增强记忆

记忆是靠多途径输入信息的。输入大脑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完成。在学习中,若我们把知识点与实物、挂图等直观手段结合起来,通过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来获得生动表象,就会形成牢固的记忆。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通过直观的感受,可增强记忆的效果。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结;图表;口诀;多媒体;鼓励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5-01

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新教育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结,教师希望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小结可以发挥归纳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因此,课堂小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小结。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危害,就学校而言,学校开始要求教师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这种观念应该改变,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课堂小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变学生观念的手段。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进行小结,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学习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使生物在学生心中变得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重要。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用药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时,可用李时珍的生平事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鼓励性小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多媒体小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图表与口诀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的知识。可见,生物课堂小结的手段很多,并且每种总结方式都很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决断,采用最佳的小结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物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蒋炳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八年级生物动物学 自主学习策略 预习提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课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课前自主学习就正好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反感预习,觉得毫无益处,徒增作业量。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因此,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的前提,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预习提纲,给学生提供明确且易于落实的自主学习任务,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任务并认真完成。

那么预习提纲该如何制定呢?

第一,注重学科特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设计动物学部分,教材的编写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思路,简单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而每种特征都体现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生殖,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因此,预习提纲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纵向为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一直到鸟纲、哺乳纲;横向为代表动物的捕食、呼吸、运动、生殖、趋利避害、其他特点以及其他代表动物。学生通过看书,能找到其中部分答案,有部分未找到的便成为课堂的疑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提纲,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重点,并且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意识。表格空白有限,促使学生尝试提炼信息,总结关键词。表格纵向为对比,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动物的进化方向,并且有利于归类记忆和对比记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临考前复习,这个表格都能促进高效学习。

第二,注重分层,因材施教。任何事物和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标准、单一的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这种现状,为了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任务一样,但是课上的预习检测考查却不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并记住,遇到简单问题由他们按部就班解答;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尽可能填好所有的空,还要提出一些疑问,书本上找不到的,需要引导才能得出答案的,由学生集体讨论作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思考各种生命现象的原理,重点是在合作探究时能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解析一些综合问题。

第三,注重检测评价的可操作性。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预习的评价也是项目之一。第一堂课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表格画于书封面内页空白处,便于保存和检查。课中设“预习检测”环节,随机点名回答。教师根据问题难度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只要能答出相近答案,即口头表扬鼓励;或者登记,统一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举行竞赛抢答或者展开小测验,使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去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当然,学生没完成的要受到惩罚。这样能促使学生坚持课前自主学习,其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好处――知识点轻松记住了,问题回答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一个很好的预习提纲就制定出来了(如表1)。

综上所述,八年级生物动物学部分的学习通过预习提纲引导课前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点,便于记忆;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和重点,留出更多时间去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疑问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相信到了八年级下学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定能使总复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于景文.浅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2):56-57.

[2]王雪峰.浅谈课前自学[J].成功(教育),2008(09):62.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以往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驾驭课堂,将45分钟充分发挥,上得很精彩。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不是我们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学生是否都掌握了。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加了检查和小小的惩罚措施。试想有些学生受到批评和惩罚,他们还能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呢?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地让出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用句广告语来形容:“我的课堂我做主”。关于新课堂改革也有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他们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很难驾驭课堂。其实,这是我们多虑了。我们教育的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可能比我们强很多,他们活泼外向、爱表现。改革深入了,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那学生就是由“我要学,要刻苦”转变成“我想学,学习真有趣”。因此,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改革。

二、高效课堂组织形式

1.班级小组划分

一个班级要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左右,每个小组有六到八人,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划分成几个集团,每个集团六人,基础最好的六人做每个小组一号。基础其次好的六位同学为小组二号,以此类推。这样每个小组实力相当。每个小组一号为学习型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包括分配任务,组织大家讨论问题、总结问题)。每个小组除了学外,还要有一位纪律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立小组秘书(负责本组作业收缴以及和教师联系等)。

2.小组评分激励机制

评分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活动是否积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都和评分机制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评分机制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如何制定评分机制?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自己制定或者由班主任在班级统一制定。我的课堂评分机制是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打分,每天小总结,每周大汇总。每天得分最差组给个小小的惩罚,比如让该小组出一位学生在第二天上课前为大家唱首歌,或者讲一个小故事。每周得分最好的组可以每人奖励一点小礼品,每周得分最差的组可以义务为大家劳动一次。而且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评分机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三、生物学科特点

1.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

高中生物是由核心概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有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内环境与稳态、生物与环境等。学生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

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高考中与实验有关的考题可以达到三分之一。所以,生物学是一门高度重视实验的科学。

3.生物学科是一门直观的学科

许多生物知识的内容、形态、过程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的,通过这些图表可以很便捷地掌握难点和重点;而且许多高考题都含有图表,学生能否读懂图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重视图表的学习,要注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4.生物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

生物学是与我们生产、生活最紧密的学科,如农业、食品、健康、生理等,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一特征也反映出生物学科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生物新型课堂的构建

1.课前预习

高中生物知识有些部分很难理解,那么课前预习就非常重要。在课前教师要提前将本节课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确认学生认真预习,在课前一定要批改。而且教师还要针对重点、难点部分在课前讲解,为学生自学讨论做好铺垫。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搜查。

2.新课构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任务分配,小组学习,小组讲解,小组演示,演示评价和教师总结。(1)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本节课知识点人为分为若干部分,形成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2)每个小组组长将展示的问题分配给相应的组员。任务分配后组员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料,认真学习并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如果课前有自习课的话,还可以在自习课将任务分配,在课前可以充分准备。组员负责部分知识点掌握后还要将对应知识深化,并结合习题掌握考点和考法。(3)组员将知识点解决后,便在组内讲解和讨论,并形成统一答案。此过程特别重要,也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每个组员对知识点都熟悉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成功了。因此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小组讨论进行监督和抽查。(4)小组展示。建议老师随机抽取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更能检验小组学习质量。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一般不要批改和更正,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同学(用改错加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5)小组演示完成,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对应小组同学进行讲解,如果讲解不充分,教师可以补充。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给予点评。

3.复习课和习题课构建

复习课一般可以分为:小组PK,知识点抢答,作业演示,教师总结四部分。(1)小组PK。先将不同小组划分成两两对立小组,再让每个小组精练若干习题,在黑板上展示,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准备,然后由出题小组组长选择对立小组某组员演示并讲解习题。(2)一般学生总结习题不够全面,教师还可以将本部分知识精炼成若干习题,教师以抢答形式出题(可以用加分来激励学生)。(3)作业演示是教师将作业习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准备,让对应小组成员总结习题。(4)教师总结。如果题目太难或者小组成员总结不到位,教师要及时总结。

五、阶段性检测

阶段性检测是阶段性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可以每组抽取部分组员进行试卷检测,或者教师随机抽取知识点进行提问。教师要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节课程结构。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知识 记忆法则 生物学观点

对这几年理综考试试题中的生物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其中细胞学约占15%,新陈代谢约占20%,生命活动调节约占30%,遗传与变异约占25%。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立足于教材。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上的。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比较记忆

通过比较不同的概念的异同点,分析相近的知识点的本质区别及联系。比如通过列表对比比较加以记忆。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的比较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比较,等等。再比如一些概念:极体极核;胚囊与囊胚;原生质原生体与原生质层;密码子与反密码子;DNA与RNA;抗体与受体;载体与运载体;竞争与种内斗争,等等。还有各种图像图形的比较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具有的形象化、直观化、简明化的特点,它比文字更容易存入大脑,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联想记忆

一些字母表示的名词与英文的缩写有关,我们可将这些字母与英文单词联系起来记忆,比如: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各自特征的记忆,单词“光滑”的第一个字母是S,有夹膜所以光滑并且有毒所以会致死(S),粗糙的第一个字母是R,无荚膜无毒不致死;Mrna,tRNA的M和T分别是信息和搬运这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如果能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贴近生活实际的话,则记忆会深刻得多。例如:联系“畸形西瓜果实,果肉发育不良的部分瓜子也畸形”,可以加深对“幼嫩的种子能产生生长激素,促进子房发育”的理解和记忆;联系“人患肠胃炎后不直接补充纯水而是补充生理盐水”,可以加强对“无机盐维持血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的记忆。联系“白菜烧心(内部叶片边缘干枯,卷曲,外部正常)”有助于记忆“钙是不能在植物体内移动的元素”。

3.口诀记忆

一些无规律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谐音把它们编成口诀记住他们。比如:植物必需的7种元素:Fe,Mn,B,Zn,Cu,Mo,Cl(铁猛碰醒铜母驴);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甲携来一本亮色书);12对脑神经的记忆: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动物个体发展中三个胚层的分化情况可以编成:外表感神仙,内消呼肝胰,其中中胚层。

4.总结记忆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成几个重点字或重点词进行记忆。例如,叶绿体色素带从上至下可依次概括为胡黄AB(胡即胡萝卜素,黄指的是叶黄素,A指叶绿素A,B指叶绿素B)。再如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可以概括为:二酸糖维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脂类)。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比较复杂,可以分别概括为: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级,两消两现重开始(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级,末期纺锤体消失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把原核生物的种类总结为:蓝色细丝支毛衣(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5.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稳态与环境 疾病实例

实例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疾病,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是高中生物课堂中良好的实例。在“稳态与环境”这一部分内容中,涉及大量理论模型,尤其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内容多且易混淆,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将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疾病实例加入教学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健康意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探讨疾病实例在其中的应用。

1.教学过程中疾病实例的应用

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疾病实例的应用

突触小体的结构与神经元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其中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出后膜的膜电位变化,引起新的神经冲动或者效应器动作。之后神经递质被前膜重新吸收或者被分解,神经传导结束。

针对此过程,可以启发性对学生提问,神经递质过多或者过少会有什么结果,引发什么症状?如何解决这种由于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或过少引发的症状?将学生讨论的内容总结后,便可讲解杀虫剂中毒的实例。

有机磷杀虫剂是杀虫剂中重要的一类,其中的“敌敌畏”更是家喻户晓。这一类杀虫剂的作用原理为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酶,组织神经递质的分解,从而使神经长期处于冲动状态,导致包括呼吸肌在内的肌肉保持紧张抽搐,最终导致死亡。人误服了有机磷杀虫剂后,解救方式之一就是复活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的神经递质分解酶,减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

通过这两个实例,就可以形象解释突触的作用过程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

1.2“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疾病实例的应用

相对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本节的内容涉及的方面较多,仅课本中介绍的内分泌腺就有八个,提及的具体激素种类有九种。课本详细介绍了其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激素种类多,不同激素的化学成分也相差很大;量极微,但在体内起到的作用很大。

要深入理解激素的上述特点,仅书中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此时介绍由于激素分泌失调而引起的疾病,配以疾病的图片会达到良好的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激素的认识并帮助其掌握此知识点。

课本中介绍了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及二者协同调节血糖的机制。在学习完机制后即可提问如果这两种激素分泌出现问题则可能出现的结果。大多数同学便会联想到低血糖和高血糖及由此引发的糖尿病。糖尿病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疾病,其发病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高中生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于其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两种,都会出现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并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这也是糖尿病名称的由来。首先应当启发性的提问血糖升高的可能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一是糖的摄取过多,比如饮食习惯等;二是糖的消耗较少,比如运动过少等;三是糖原合成减少,补充知识为肝脏损伤等。在此基础上总结糖尿病的诱因:饮食中糖的摄取过多,运动太少,以及肝病等,由教师再补充遗传背景等糖尿病的发病诱因。

在分析发病诱因之后,介绍糖尿病的分类。I型糖尿病病人没有胰岛素的分泌,而II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介绍完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从体内糖平衡和激素调节的角度,提问学生可能的治疗措施。总结学生的回答内容,由教师补充为I型糖尿病必须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治疗,而II型糖尿病除了使用胰岛素外,也可以从减少糖摄取,调节糖代谢等方面进行治疗,比如使用糖苷酶抑制剂,糖代谢调节剂二甲双胍等。

甲状腺激素是课本重点介绍的第二类激素,如果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紊乱能让学生认识到激素调节在体内稳态中的重要作用的话,那么甲状腺激素的知识会让学生对激素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直观认识。在学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基本内容后,就可以介绍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缺少导致的呆小症和分泌过多导致的甲亢。

结合三种激素和三种疾病的介绍,会让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制和重要作用有深刻印象,并对激素的特点牢固记忆。

2.疾病实例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要点

通过“稳态与环境”这一册教材的学习,对使用疾病实例达到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简单总结疾病实例法的应用要点。

2.1疾病实例的选取

疾病实例的选取是其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疾病实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中的几点乃至所有特征。一是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疾病的机理与知识点紧紧相扣。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通过思考和引导大体推断出疾病的机理,这样对知识点有了牢固把握。通过疾病的具体介绍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二是疾病耳熟能详,学生对疾病较为熟悉,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疾病的科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高中教育不仅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灌输,更要借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四是同一知识点下,不同疾病实例各有侧重,共同完成知识的全面阐述,这既是单一实例无法完全涵盖知识的缺点,又是强调不同重点的优势。

2.2疾病实例在教学中出现的方式

在教材学习中,疾病实例如果出现得生硬,那么既令教学内容形似缺乏重点,又让学生感觉突兀,无法吸引其注意力。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引申而引出疾病实例就显得自然又能让学生感到此知识点的重要性。启发性提问是该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式。高中学生囿于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对疾病的机理有深刻认识,更无法将知识点自觉地与疾病联系起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提出基于知识点的问题,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答,就可以有效引出疾病实例。通过提问,更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疾病实例的后续引申

在介绍完疾病实例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后,如果直接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那么一方面在热烈的讨论后,课堂气氛无法很快回归平静,学生情绪不能很快回到学习状态,对于下一知识点的学习不利。另一方面,无法完全发挥所选疾病实例的作用,达不到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目的。在完成知识学习后,纯粹从科普角度,简单介绍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既有利于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又能起到深远的教育意义。

总之,疾病实例与高中生物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教学和育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人教版.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生物复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应提高动手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创新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生物复习教学中,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优化教学效益,对生物学科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整理思路的一种方法,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具有独特的特征:(1)焦点集中,主干发散。焦点在中央图形上,呈现树状结构,从中央向四周放射。(2)形式多样,直观易懂。在文字之外引入图形、颜色、线条,从而使零散琐碎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3)内容简洁,层次分明。树干的分支由一个个关键词所构成,内容要点简洁,导图是按照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层加工。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工具,将其运用在教学上,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地复习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1.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学习整体状况来看,多数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迫记忆大量的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思维导图对于迅速整理大量零碎的知识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通过运用图形、线条甚至色彩等形式对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联想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单纯罗列知识点,沉闷、枯燥乏味的复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进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有了兴趣,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符号、图形,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的个性,并大胆质疑,积极进行阅读、思考,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学生掌握这一思维方法,就一定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画图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内容整理

将思维导图用于章节复习,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区别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大思维导图下进行学习,标记出重难点、易混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复习“被子植物一生”一章时,教师把本章的要点进行罗列、串联。被子植物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再到开花结果有三部分内容,接着再由三部分内容展开,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细化知识点内容,种子的萌发包括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萌发的过程;植株的生长包括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开花结果包括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注意不同分支使用不同的颜色,同一个分支最好使用同一种颜色,如此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被子植物一生”这章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生物复习课是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传统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参考资料中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记忆,再结合相关习题练习巩固。八年级生物总复习时,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内容多,涵盖七下整本书,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知识,常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何梳理生物圈中人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为本专题复习的关键。因此,今年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我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复习所得的精髓用直观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复习课上,先引出话题: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怎样才能构成人体?人体包括哪些系统?再顺着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怎样获得?又是怎样输送到身体的组织细胞利用的?哪些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回答,由此及彼,边听学生的答案边整理思维导图,学生回答完,不同章节的系统也就串联完成了(见上图)。这样从思维导图出发,理出各大系统要点,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挖掘、拓展延伸,进行专题拓展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将不同系统内容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这样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并完善了原有的体系构架。总之,思维导图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问题中心,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积累指明了学习方向,还易学易懂。形象直观的图示展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实现将几十页的书本知识内容压缩在几张图中,将繁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用词汇、线条、符号和图像等,把一些枯燥繁琐的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生动有趣的图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鼓励并发展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再对知识进行情境化、问题化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从而巩固其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66.

[2]邵贵瑜.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81.

[3]葛丽侠.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68.

[4]林小云.提升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福建教育,2015.09.

[5]张红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2017.04.

[6]陆桂玲.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7年第3期.

上一篇: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