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4:36:54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诱导;串联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曾在《论读书》里这样描述历史,“读史使人明智”;一代贤主唐太宗也有“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的论断,可见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地位以及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探究与深思。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起学生的历史情感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念教材,勾画重点,要求学生课下把这些全部熟读、背诵;学生则在考试的时候生搬硬套,在试卷上罗列教材知识点。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其实,历史是一门充满了艺术与情感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处在特定的场景中,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段相关视频:八国联军用大炮轰炸开了北平城,到处充斥着炮声、枪声以及人们的哭喊声;圆明园,这座明珠似的皇家园林被抢掠一空,眼之所及之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废迹遗骸;辛丑条约里大量割地赔款、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更是加深了中国人的耻辱感……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学生如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一样,充满了愤慨与悲壮。此时,我问道:“八国联军无视我们的,在我国境内四处烧杀抢掠,地践踏了我们的领土和民族尊严,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办?中国又该怎么办?”“打倒帝国主义”“保家卫国”,学生慷慨激昂,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当年爱国人士常喊的口号和宣言。

在课堂上设置历史教学场景,不但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加强诱导和启发,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可以有效诱导和启发学生开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问题,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我在讲到“日军侵华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向学生讲的“不抵抗政策”以及后来的“国共合作抗日”,再到后来的“国共对抗”。在讲完之后,立马就有好奇、爱学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为什么一直在改变对待共产党的态度?”这时,我会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释:“因为代表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它体现的是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意志,因此在日军刚开始发动侵华战争时,处于不破坏阶级利益的考虑,实行‘不抵抗’政策;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扩大,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也逐渐受到威胁和破坏,因此才会有‘国共合作抗日,铸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局面;日军战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关于哪方力量统治中国的问题,国共双方有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国共对抗之战全面展开,最终共产党夺得胜利,率领的败走台湾。我们撇开现在的政治局面不谈,假设现在是统治着中国,我们会怎么样呢?你们自由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充分表达你们的观点。”刚才的讲解已经充分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能融入接下来的自由讨论中。这不,学生马上就能总结他们的看法和观点:“老师,像您刚才说的那样,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我们中国更多的是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我们的阶级利益无法代表也无法体现,因此,如果我们现在处于的统治之下,我们的阶级利益和诉求得不到体现,我们又怎么能真正生活得幸福、快乐呢?相反,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

所谓对知识点进行串联,是指在讲解历史点时要牢牢抓住一条历史线索,利用这一条线索将其他零散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串联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同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学科中存在着太多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困难,即使全部死记硬背下来了,也很容易记混或者记错。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使用串联的方法,把历史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串联起来,这样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比如,以时间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列出每年的大事列表……历史学科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线索,牢牢抓住这些线索,往往能将其他零碎的知识点一网打尽,从而大大降低学生记错、记混、分不清的概率。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究、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在历史的学习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强了爱国情感,真正实现了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激活创造的潜能:南京金陵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

[4]戚雪琴.例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与管理,2011(6).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必须在理解上下工夫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它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二、关键词记忆法

通过记住文字内容关键词,学生可以理顺记忆思路,展开联想,想办法恢复原有内容。例如: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可用“一胜二心奠基础,重要组成主战场;战略配合大贡献,国际地位得提高。”即“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专题记忆

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以下几个专题:第一专题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专题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第三专题三农问题;第四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第五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史(农业);第六专题亚洲的崛起;第七专题改革开放;第八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济、领先的文明等进行复习。也可分为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专题。

四、分类比较记忆

分类比较,是确立事物之间的同异和关系的过程。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加以辨别。因此,对知识点的分类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非洲国家在争取独立运动中有不同的特点,由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出现部分交叉现象,我们一时难以准确分辨,容易混淆。为此在分类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所要比较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联系,通过分析比较与综合概括,能正确掌握各种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在中考复习时,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同学们应该做好记忆联想和知识串联工作。初中历史知识横向上分为国内历史和国外历史,纵向上分为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我们需要根据它们内容特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在国外历史部分,同学们可以结合现实,进行国别区别,掌握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特点,并进行历史发展比较。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步入近代”,主要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和“法国大革命”来讲述不同国家的近展史。同学们在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进行课程的联系,结合前面单元中“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来进行国家历史的区分。英国因为地理优势发展海外贸易而获得原始资本积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斯图亚特王朝矛盾激化,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由“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革命战争;法国大革命则主要是因封建统治政权与宗教特权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按照时间的排序划分将不同国家地理背景、经济发展特点整理出来,强化区别性记忆,以帮助理解。

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将全部课程内容联系起来,相互贯穿、相互融合,以连点成线的方式形成系统的记忆框架。复习中国古代史,可以结合一些古装电视剧情或者课外读物等帮助形象记忆,激发历史研读兴趣;近现代史的学习可以根据国情现状进行历史原因分析,例如“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可以结合英国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以及邓小平、撒切尔夫人外交谈判等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还可以采用中外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利用时间线和时间点,针对性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特点,完善历史记忆框架。

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由于许多同学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不能有效总结解题方法,因而答题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答题时梳理好答题思路,增强历史思维。

中考历史试题形式多样,同学们需要根据不同题型的考查特点、考查要求,进行针对性复习。一般解答单选题和填空题时,主要需要精确的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及意义,对于历史人物则主要需要掌握其历史功绩和历史评价。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巩固历史知识。例如,初中历史单项选择题中常见考点有“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等。秦、汉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发展鼎盛的两个时期,同学们需要掌握秦、汉建立的时间、背景,总结两个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做出正确评价。在实际解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或图文中提到的“焚书坑儒”“丝绸之路”以及“汉通西域”等关键词语判断具体朝代指向。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将历史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实现综合性记忆,并通过事件和时间点的联想,总结题目考查的主要目的。

中考题目中问答题和简答题所占比重较大,分值较高,同学们要学会在平常练习中结方法和经验,提高解题水平。历史问答题一般是给定材料,让考生结合材料作答。在中考复习中,同学们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历史观点与书本内容结合,培养以历史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涉及“侵略与反抗”相关内容时,一般会在问答题中以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图文为背景材料,让同学们阐述原因、历史影响和历史意义。这种试题类型,可以顺着由上到下、由内而外的答题思路,注重进行外因和内因分析,外部原因即工业革命促进殖民国家经济、政治水平的提高,内部原因则是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和腐败无能;历史影响方面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清政府封建落后政权的没落,二是促进中国近代化历程开始。讨论、评判型历史题,主要也是对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原因和利害关系进行分析。另外在做题时,还要做好材料阅读、题干分析和思路梳理。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能让他们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分析学生的兴趣,从教材中挖掘他们的兴趣点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学以致用,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探究精神;指导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随着高中历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认真探究,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式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他们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和思考,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走出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讨论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师生交流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课堂教学取得了较高的效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他们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学生能快速从构建的历史知识体系中提取出相关知识,并快速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进行学习。在历史探究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分析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和背景中,让他们和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共鸣,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创设辩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辩论。在热烈的探究和辩论中,学生的思路不断明朗,深刻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利用历史发展中得到的规律和现象来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根据教材内容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历史教材的阅读时,就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初期阶段,教师对于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做法。通过提问,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使他们更深入的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对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顺利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把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和教师、同学的讨论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让学生大胆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上敢于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提出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历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在学习时容易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探究中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中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在进行记忆时,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也容易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混淆,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把学过的知识点按照时间的发生顺序列成一个知识网,把具体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导火索、结果等知识填到知识网中。通过知识网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有效掌握学到的知识,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五、总结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能逐步深入地分析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在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主动探究时,教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还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要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这是培根的名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的重要性。中国人也一直很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如中国古代史上的《资治通鉴》。我们的领袖也是一直很重视历史的,同志对历史的重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对明朝的历史的研究了解尤其透彻。他不仅学习研究历史,而且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大家都熟悉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总结了项羽的教训。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总结了苏联的建设教训。同志在1996年的时候,,曾经专门邀了八位历史专家给他将授历史知识。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的建设历史,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领袖们之所以拥有大智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强化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懂得了学习历史很有价值,那是让我们更有知识,更有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随着要记要背内容一多,容易背前面的忘记后面的,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上,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相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播放相关的历史或考古纪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大凡知名资深的记者,他们向被采访对象的提问,一般都很有技巧。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技巧的设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设问必须巧妙而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挑战和思维含量。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原则与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记忆策略;趣味性

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庞杂的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量非常大,很多学生提到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像是历史年代、人物、历史事件等总是直皱眉头。在他们看来,要记住这些繁琐的知识点简直太难了。在很多学生看来,能否学会历史学科,比拼的就是谁的记忆力好。事实上,记忆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懂得利用记忆的策略,可以让我们的记忆力提高很多。一旦历史学习中克服了记忆的难关,就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也总结了很多记忆的小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但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还使得历史知识的记忆不再那么单调乏味,甚至带有一些趣味性。

一、浓缩记忆法

历史知识之所以难记,很多时候也与知识量的巨大有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把繁多的知识点进行简化浓缩,直接减少记忆的量,这样自然会提高记忆的效果,这种记忆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浓缩记忆法。在使用浓缩记忆法的过程中,关键就是要学会抓住知识的中心点、关键字词,把数量繁多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压缩,然后再进行记忆。例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时,知识量往往非常庞大,这自然会给记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而如果我们采取一定的方法,把这些数量巨大的知识点稍加浓缩,使之成为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会大大提升记忆的效率,如整个中国近代史我们就可以把它浓缩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两对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战争史、屈辱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五种思潮——封建专制主义、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社会主义思潮;六大列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七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人物——李鸿章、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这样,通过从一到十的数字,就把整个繁杂巨大的近代史知识点收入框架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

二、顺口溜记忆法

很多时候,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把某一类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韵律变成一段顺口溜来进行记忆,这样可以在韵律的提示下快速而准确地把繁杂的知识记在头脑中,因此,这种顺口溜记忆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记忆方式。例如,在记忆战国七雄的时候,就可以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两句顺口溜来记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但可以让学生迅速记住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同时还记住了他们各自的方位。

三、图示记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较于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更容易给人们的头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图像往往记忆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图示记忆法,例如,在记忆一些疆域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动手将疆域图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增加疆域的直观性,又比如,在记忆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时,我们也可以对照着历史地图来进行辅助记忆。总之,在图示的帮助下,记忆不再单靠抽象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依靠形象思维能力,这样双管齐下,自然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奇怪联想法

事实上,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又快又准确地记住知识是唯一的目标,这时候,我们就没必要讲求太多,只要能够达到目标,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自己比较喜欢的记忆方法,即使方法本身很奇怪,也不能否认它是一个很好的记忆策略。记得笔者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学生说起过他的记忆策略,那就是奇怪联想法。为了记住某一个知识,会联想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现象,例如,该学生就曾经表示,自己在记忆民主革命的思想家陈天华的两部著作《猛回头》和《警世钟》的时候,就是这样来进行联想的:一个名字叫做陈天华的人猛回头,结果撞响了警世钟。对于这个奇怪的联想,乍一看显得非常无厘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厘头的奇怪想象却帮助了该学生准确的记住了这一知识点。

我们常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探究记忆策略的时候更没必要设置条条框框,学生既可以参照他人的记忆方法,也可以开动脑筋自己去发明一些有用的记忆方法,甚至是一些奇怪的记忆方法。一旦学生找到了记忆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记忆策略,那么,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关将不再是横在历史学习道路上的一只猛虎,相反,有趣的记忆方法还大大提升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记忆策略的传授,让学生在轻松的记忆方法下轻松地学好历史学科。

【参考文献】

[1]康宁.浅谈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年第9期.

[2]马海军.历史时间的记忆方法[J].新课程(上),2011年07期.

[3]孙本义.历史知识记忆方法[J],时代教育,2013年 第6期.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分析开卷考试的利与弊,使学生对开卷考试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时参加的历史考试一般都是闭卷的,一想到中招考试中历史实行开卷考试,都莫名兴奋:不用再死记硬背了,终于解放了。于是本就不受学生重视的历史课更没几个学生愿意认真学习了,大多数同学认为“反正是开卷,到时翻书就可以了”。

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中招考试的特点: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其特点是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并注重知识的迁移转化。它关注的不是对某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孤立记忆,而是把历史知识放在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或阶段性特征的背景中考查,书本上往往没有一目了然的答案,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重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开卷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分析归纳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50分钟时间解答完一份涵盖六本书知识的试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光靠在考场上翻书时间根本不够。因此,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同学们必须清晰记忆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可找出近年的中招试题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开卷考试的正确认识。

二、认真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研究中招考点,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作为毕业班历史教师,要清楚掌握每一课的知识点、考点,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经常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这样讲课才能有的放矢,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历史教师还要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每一课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讲课时老师要及时联系与之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清晰把握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联系。老师的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1.将知识要点题型化。以典型习题及时强化知识要点,以练带讲,以练为主。习题训练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掌握知识准确性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例如在讲到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个知识要点时,笔者引入这样一道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什么现象?2.错题及时讲评。每一次作业、单元测试过后,教师都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重点讲评。讲评时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解。通过反复练习、测验、讲评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4-01

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历史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历史教学结束后,为了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就离不开有效的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才能更有效呢?

1.复习课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历史教学中有几个较为突出的内容因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大多数历史知识点解基本是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样的格式构成的。这样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容易造成记忆上的混乱与冲突。因为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相近,地点相似,使得记忆容易出现混乱。不仅如此,由于初中历史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非常多,对于学生的记忆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复习课就应运而生了。某些教师认识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遗忘现象,因此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就针对性地设置了复习课,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已教学知识的掌握。复习课不仅仅是对已经教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这是整理构建成为一个整体网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相关的复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展开复习,确保历史教学成果。

2.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课开展策略

2.1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复习课。复习课开展通常情况下是由教师自行决定的,因此在开展时机的选择上就显得非常重要的了。根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情况来看,一般在结束教学的三到五天内,学生还是对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印象,但是在一周以后,基本上就会产生遗忘,但是此时如果对其进行适当提醒,学生就可以立即回忆起这些知识。如果时间再长一些,那么经过提醒,学生也比较难以回忆起这些知识。比如,在教学了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之后,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逐步对这些知识形成遗忘。然后,在第八天或是第九天,教师就可以设置复习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重新记忆这部分知识。

2.2复习课的形式优化。复习课的开展可以对其形式进行创新优化,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在一些教师看来,复习课就是一堂课,其就应该从头到尾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这样的想法虽然不能算错,但是却非常局限,没有真正认识到复习课的内涵实质。复习课不一定要花费一堂课的时间进行,也没必要专门将其作为一节课来展开。相反,复习课的设置可以更加随意多样,不必局限约束。比如,在每堂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课前十分钟设置为复习环节,对之前教学过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复习,在复习环节结束之后再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陈胜吴广起义时,就可以在课前十分钟对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快速复习,对知识点进行串联。在教学丝绸之路时,就可以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内容展开复习。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形成一个闭合的复习回路,使历史复习与历史教学实现同步,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之中,如此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2.3按纲理线,理清结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纲""线"主要是指根据课标要求或者教学要求提炼出来的能够串联起相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弄清楚这个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详尽掌握历史知识,对历史发展全局心中有数,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纲理线,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如在教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这章内容后,回过头来看学习内容,这单元主要安排了5课内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开拓疆土与对外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仔细理清脉络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来设计的。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秦朝与汉朝作为主要脉络,从大一统格局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及利弊进行对比,这样的复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通过脉络清晰的对比,学生对这两个时期历史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延续性有了清晰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历史观。

2.4抓住精髓,浓缩要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浩瀚复杂。要想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浓缩要点,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如教学历史《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在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段时期发生的年代为线索,让学生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出现了哪些爱国人士或英雄人物、鸦片战争的历史成就及意义等方面总结要点。这样一来,抓住了教学的精髓,浓缩了历史知识要点,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以及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5注重训练,强化应用。有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历史复习课上,针对各个习题类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弄清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进行辨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一般说来,初中历史学业成绩考评考查的题型无非是选择、判断、识图、材料分析等。

结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课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复习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作用,然后从开展时机、形式内容等方面加强复习,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祁相明."友善用脑"让初中历史复习课更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204-205+200.

[2]牛春玲,夏兴元.初中历史复习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5,12:148.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探究精神;指导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67

随着高中历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认真探究,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究式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他们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在积极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和思考,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走出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共同讨论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师生交流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课堂教学取得了较高的效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他们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学生能快速从构建的历史知识体系中提取出相关知识,并快速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进行学习。在历史探究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分析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和背景中,让他们和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共鸣,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创设辩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辩论。在热烈的探究和辩论中,学生的思路不断明朗,深刻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利用历史发展中得到的规律和现象来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根据教材内容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探究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历史教材的阅读时,就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初期阶段,教师对于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做法。通过提问,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使他们更深入的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对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顺利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把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和教师、同学的讨论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让学生大胆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上敢于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提出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使历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在学习时容易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探究中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中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在进行记忆时,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也容易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混淆,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把学过的知识点按照时间的发生顺序列成一个知识网,把具体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导火索、结果等知识填到知识网中。通过知识网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有效掌握学到的知识,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八上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摘 要:初中历史内容繁多,把握好复课策略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中考复课过程中,必须立足《中考说明》,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答题技巧,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对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获取好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历史复课;方向;基础;专题;技巧

一、研读《中考说明》,把准备考方向

《中考说明》是中考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教材的主干知识。中考所考的知识点全在《中考说明》的规定之中,因此,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中考说明》,明确备考方向,准确把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复课教学中,要按照《中考说明》规定的范围,组织教学,把准考点,《中考说明》中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可以不讲,《中考说明》中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要细化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对照所有考点,逐一落实,不熟悉的归纳整理,强化记忆与训练,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同时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中的样题及我省近三年的考题,研究试卷的结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今年中考的方向,以期提高复课的准度和效度。

二、夯实基础知识,突出复课重点

新课改以来,中考历史主要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考查,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试也是中考历史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落实得到位与否是中考成败的关

键。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两种命运的决战》这一课,要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重点掌握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道路、两个中国命运斗争的尖锐集中体现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属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时,人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和记忆所要掌握的内容、考点。

三、构建历史专题,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历史专题,就是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界限,串联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历史体系。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把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发生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纵向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历史事实及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横向比较如一战期间英、美、日三国是侵华的主要国家,可列表比较他们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这样就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庞杂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知识结构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四、综合模拟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综合和模拟训练是历史复课的重要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应对中考。教师应该做到:参考中考样题和往年中考试题,精心设计或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术;精心筛选试卷或试题,挖掘原试题内涵,刻意改变一些题的条件或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训练中触类旁通;认真讲评试卷,不能只对答案,切忌就题论题;特别关注出错率较高、得分较低,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题目;注意整体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试卷讲评的基础上,形成主动完成对所有历史知识归纳整理、构建网络的能力。

五、掌握答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答题技巧训练是提高复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复课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复课中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在整个复课过程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一是认真读题。通过读题目、读题干、读问题,基本弄清题目考查的背景和对象。二是仔细审题。正确判断问题的意图和要求,基本理清解题的思路。三是掌握方法。一般采用筛选法、排除法、推理法、分析法、比较法等,逐步缩小选项范围,选定最佳答案。四是问题入手。做材料题时,先浏览所要回答的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边阅读边思考。五是找答案源。先在材料中找答案,有些答案隐藏在材料题中,可直接抄写或引用;不在材料中的,再从教材中或资料中寻找并组织答语。六是知识迁移。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整合出准确的答案。七是抓关键词。比如从“标志、开始、转折、客观、主观、根本”等关键词入手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八是判断分值。注意每一题的分值,如果这一题是1分,答案应该只有一到两句话,如果这一题是2分,答案至少是两句话以上,以此类推。九是不全翻书。做题时,不是每一题都要翻书,只有不会做的和没有把握的题才翻书。十是书写规范。书写端正,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

总之,历史复课中有许多应注意的地方,有效的方法也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分析和研究。只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对路,就能事半功倍,使学生获取好的中考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昧宝.历史专题复习要处理好八种关系[J].试题与研究,2008(8).

[2]李彩霞.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1).

上一篇: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二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