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检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8 07:43:38

产品质检报告

产品质检报告篇1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作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充分了解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情况,督促各检测机构更好的开展检测工作,黔南州农业委员会成立调研小组对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1 州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黔南州农产品质检中心于2003年12月25日经州编委批准成立,编制11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心现配备有先进的美国安捷仑6890N气相色谱仪等进口及国产配套仪器设备22台,固定资产130万元。2013年通过省质监局实验室资质认定,2015年通过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考核。2014年11月经贵州省发改委《关于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决定,黔南州农委将新建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总投资1000万元,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根据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州政府于2015年3月19日以“黔南府函[2015]30号”文批复州农委与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共建黔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园。

1.2 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截止2016年5月底,我州13个县中,除都匀市和都匀市济开发区外,其余11个县均已获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其中,独山县于2008年获得项目,并于2011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已通过验收;瓮安,罗甸,长顺,惠水,龙里,福泉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于2014年完成建设任务,于2015年通过项目验收。三都县,平塘县及贵定县已完成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及实验室装修工作,下步将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荔波县已完成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下步将进行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工作。

2 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黔南州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州、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了定量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测网络,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绝大多数的质检机构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完成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县(市)已逐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及例行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经费不足。在国家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下,黔南州州、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基本上都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各种大型设备。根据检测的工作需要;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将配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县级检测机构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维护成本较大,检测所需的各种试剂、耗材、标准样品等成本较高,各检测机构基本上都存在经费不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困难的问题。

3.2 检测机构人员偏少。按照《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5-25人,县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为10-15人。目前,州农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为9人,全州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人数平均为5人,有的县(市)农产品质检机构只有3人;而且还存在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情况,导致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偏少,不能满足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3.3 检测机构检测参数偏少,能力不强。州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由于目前只配备了气相色谱一台大型仪器, 不具备对畜禽产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农业投入品违禁添加物测定的能力 。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虽然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检测经费、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尚未开展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定量测定以及农产品和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工作。

4 今后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4.1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在开展日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检测所需成本较高,仪器设备维护成本较大,农业部门下属农产品质检机构又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职能作用,更好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就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4.2 增加检测人员并加强检测人员检测技术培训。近年来,省、州农产品质检中心根据我州实际情况,培养出了一批骨干人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各检测机构的人员偏少,导致检测机构闲置一旁,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为了各检测机构能够扩大检测参数的范围,必须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同时,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使检测机构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产品质检报告篇2

1 系统概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JAVA、XML、组件技术和模块化设计,具有可扩展性,易于升级;开放式结构和标准化接口,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性兼容性好;系统采用严格的权限管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供收样信息的快速复制、自动编制检测报告号、分层次显示选择菜单等工作组件,用户操作简单方便;内置最新农产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4、GB 2762-2012等),可以实现检测结果的自动判定。

该系统将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信息整合于一体,应用于种植业产品的农药残留、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农产品的重金属、农业投入品及农业产地环境等监测管理,不仅实现了从样品收取传递、检验任务分配、检测进度跟踪、检测报告生成和检测报告审批等监测步骤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而且还可以进行质控管理、物资管理、日常办公管理等。

2 系统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管理系统”, 按照工作岗位设定工作权限,既方便检测人员需要,又保护了客户信息。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收样管理、检验管理和报告管理等。它是检测机构的工作主线,是数据和结果的形成过程;(2)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样品进度查询等。它是检测机构工作的保证线,保证数据和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测工作在受控条件下进行;(3)行政管理体系,包括标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它是检测机构工作的保障线,保障检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4)日常办公和报表管理,包括工作办公、任务提醒和各种报表管理,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和上报表格的需要。

此外,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来说,样品是原料,检测报告即是终端产品。为了减少检测数据形成过程中的人为错误,规范检测管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流程实现工作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见图3)。

3 几个主要业务子系统

3.1 技术管理体系

3.1.1收样管理

收样管理,是样品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第一个环节,其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测报告的质量。“收样管理”涵盖了接样人员的主要工作,如样品信息录入、留样登记、任务分配、样品流转、样品销毁和报告发放等。接收样品时,接样人员对有固定报告模板的样品在“标准样品”录入,没有报告模板的在“其他样品”录入。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号,并按照检测项目分配任务,自动生成样品交接单、留样登记记录、检测任务单、检测报告发放单等信息。此外,根据质控需要,质量管理办公室可向待测样品中插入一定量的平行样和标准样,交由接样人员下达质控任务(见图4)。

3.1.2 检验管理(见图5)

检测人员接收到样品后,进入本人“检验管理”工作平台,查看检测任务、核对样品、点击“样品接收”,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检测任务。

检测人员录入结果时,对于有固定模板的样品,点击“标准样品”录入;对于没有固定模板的样品,点击“其他样品”录入。为了方便检测工作,结果可以预览,如果点击“样品信息”和“称样记录”,还可得到相关的检测信息和原始记录表单。

3.1.3报告管理

报告编制员进入本人工作平台,点击“报告信息编辑”,对样品信息、检测结果转移等内容审核无误后,编辑、打印检测报告。

3.1.3.2报告审核(见图7)

检测报告编辑完成后,系统自动将报告显示在“报告审核”界面,进入审核人员工作平台。审核人员点击相应的检测报告,即可进行审核。如审核发现问题,可点击“审核发现问题”,录入相应信息,系统自动通知问题责任人。

3.1.3.3报告归档(见图8)

审批后的检测报告,需要归档。报告编制员勾选相应的检测报告,点击“归档”或“批量归档”,相应报告可以进行归档管理。

3.2 行政管理体系

3.2.1标准物质(见图9)

标准物质管理员点击“标准物质”,可以实现标准物质的入库、领用、报废、过期标示等管理功能。

3.2.2仪器设备(见图10)

仪器管理员点击“仪器设备”,可实现设备信息、设备校准及设备维护等管理功能。

3.2.3 采购管理(见图11)

检测机构人员点击“采购管理”,可实现标准物质、试剂耗材、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申请、审批、验收、入库等管理。

3.3 质量管理体系

3.3.1技术标准(见图12)

该系统收录了检测机构最新有效的农产品抽样、检测和判定标准,为规范抽样、检测及结果判定等工作提供了保证。

3.3.2质量控制(见图13)

质控管理办公室人员选中样品记录,点击“质控信息”,录入相应的质控工作内容,可以实现质控工作的管理,并将质控结果等信息即时通知相关人员。

3.3.3样品检测进度跟踪(见图14)

质量管理办公室人员通过高级查询,可以对所有样品的进度进行跟踪,便于对检测过程进行管理。对于即将到约定时间的样品,系统提供报警提示功能。

3.4日常办公及报表管理

检测机构人员进入日常办公管理界面(见图15),录入对应信息,即可实现工作任务、邮箱、公告提醒等功能(见图16)。

根据工作需要,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种分析报表,实现农产品安全预警、农产品安全信用评价和农产品安全追溯等功能。

产品质检报告篇3

关键词:泵送商品混凝土、监理、质量、检验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缺少天然的中、粗砂,泵送商品混凝土常采用特细砂、机制砂,所配置的混凝土为特种混凝土。特细砂成多角形及砾石形,具有细度模数小、级配差、空隙率大、质地坚硬、表面较光滑、化学成分及矿物质组成多含量大、碱活性低、含泥量相对较大的特点,细度模数一般为0.5~1.3之间,松散密度为每立方1160~1500千克。目前重庆的建设工程用机制砂是由石灰岩或砂岩经开采加工而成的人工砂,细度模数一般为3.0~3.5之间,含粉量在8%以下,压碎值在20%左右。从应用角度来看,虽然机制砂细度模数达到中、粗砂水平,但与天然的中、粗砂相比级配差、颗粒小、颗粒粒形较差、表面粗糙、单独用于配制流动性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差、难以达到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要求。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而将其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这样既可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同时又可以提高混合砂的细度模数。

从曾经考察的部分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来看,在进货原材料上和生产混凝土上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的波动和差异:

①特细砂、机制砂和碎石、卵石进货原材料差。特细砂含泥量和含泥块量大、含贝类杂质多,细度模数小,没有进行筛选。机制砂颗粒强度不高、级配差、石粉含量过大。

②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生产混凝土时,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不全面,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

③现场实体原材料可能与资料不符,特别体现在各种试验报告内容不能反映使用的全部材料。现场原材料的供应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而资料只反映了某一时间段,所以验报告的内容不能正确的、全面地反映现场的材料的真实情况、会出现误导。

从以上情况来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混凝土质量,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避免质量风险,有效的控制泵送商品混凝土质量,避免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索赔,从监理质量检验角度而言,体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采取包括生产检验、交货检验、正常检验和监理抽检的手段。根据泵送商品混凝土特点和在施工过程中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下重庆C50~C60强度商品混凝土的监理质量检验控制重点。

一、参与考察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

1、在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与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签订合同前,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必须将营业执照、企业生产资质、工艺流程组织、试验室的等级、人员资质以及计量装置近期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检定的资料,报送监理检查。

2、实地考察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在考察过程中着重以下几点:

(1)原材料是否按不同品种、等级、规格专库存放,是否混杂,是否在配料仓配有漏筛。

(2)原材料使用前是否具备质保资料,是否经供货厂家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原材料供货厂家在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原材料供货时,商品混凝土厂家是否进行抽检,是否原材料的各种质保资料完整真实。

①水泥: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在出厂检验报告中必须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检验。

②碎石、卵石: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在出厂检验报告中必须包括和满足表一内容。

碎石、卵石出厂检验报告 :表一。

⑤外加剂: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在出厂检验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泵送剂出厂检验包括有密度或细度、PH值、塌落度增加值、塌落度损失;早强剂出厂检验包括有密度或细度、钢筋锈蚀。

⑥掺合剂: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满足表七内容。

粉煤灰出厂检验: 表七。

(3)混凝土外加剂是否按不同气温段批量组织生产,是否从批量生产中抽样掺外加剂进行混凝土试验,是否有证明其掺量、水泥的适合性、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损失和凝固时间的资料。

(4)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文件、所用的原材料性能、施工技术要求,经计算、试验室试配和调整后确定,检查是否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报告。

商品混凝土厂家按已批准的配合比提供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必须满足供需合同的要求,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商品混凝土厂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

①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②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③原材料品种或产地发生变化时;

④工程发生设计变更,引起混凝土等级发生变化时;

⑤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⑥气候气温变化差异较大时。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等级:

①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差异较大时;

②C3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法评定时。

(5)混凝土厂家是否建立建全生产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应包括组成材料的检测体系,计量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体系、运输等工序的控制体系等。

(6)考察完成后,应及时形成监理考察报告。

二、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进场前的资料进行复核。

(1)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必须将营业执照、企业生产资质、工艺过程、试验室的等级、人员资质以及计量装置近期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检定的资料,报监理审查认可。

(2)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审批,制定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抽样制度、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规范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和行为。

(3)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提供相应混凝土资料,包括原材料质保资料,复检资料等。

①水泥: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复检报告。在复检检验报告中必须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检验。

②碎石、卵石:应有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复检报告。

③机制砂:应有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复检报告。

④特细砂:应有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复检报告。

⑤外加剂:应有原材料供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复检报告。在复检检验报告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泵送剂复检包括有密度或细度、PH值、塌落度增加值、塌落度损失;早强剂复检包括有密度或细度、钢筋锈蚀、1天和3天抗压强度。其中1天抗压强度计算要求:水泥为一等品时,>1.35×基准混凝土强度;水泥为合格品时,>1.25×基准混凝土强度。

产品质检报告篇4

【关键词】质检报告;二维码;防伪设计;防伪技术

【中图分类号】F7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23-02

一、质检报告的重要性和常见造假方式

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法律地位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检验机构所具备的检验测试能力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申请人,发给合格证书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其出具的检验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

产品检验机构的工作要求有人员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设备的要求(唯一性)、环境设施条件的要求、管理的要求(建立管理文件)。所以法定检验机构提供的检验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是判明产品是否合格以及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依据。

2、质检报告的重要性分析

质检报告是检验机构应对产(商)品进行检验后所出具的客观书面证明。质检报告一般由政府授权的具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公立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不仅作为消费者对产(商)品质量判断依据,同时也是各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执法的依据。

目前,各质检机构主要有定期检验、委托检验、监督检验、发证检验、监督抽查检验、风险监测检验等。抽样作为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有着严格的抽样程序,而抽样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抽样基数。所以一份检验报告不像珠宝贵金属鉴定那样是一物一证,更多时候质检报告是对一批商品的质量判定。这就造成不法商贩铤而走险去伪造质检报告获取不正当利益。

3、质检报告常见的造假方式

各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均为自行打印,多为一式两份,一份由单位存档,另一份提交给委托方。在各类行政执法检查中经常会碰到伪造的质检报告,一些制作水平低劣的质检报告现场都可以做出真伪判断。例如:无检测专用章,报告部分复制,无审核、审批人签字,报告涂改、缺页等。但也有部分造假者通过将质检报告进行扫描,再对扫描后的图片通过作图软件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改,最后将修改后的检验报告进行打印装订。这类造假的质检报告仿真度高,很多时候无法现场进行真伪判断,这时就必须将伪造质检报告与质检机构的存档报告进行比对来进行真伪鉴定。

二、二维码在我国防伪应用现状

依据《防伪技术术语》GB/T17004-1997,其中列入了一批比较常用的防伪技术,他们是:防伪印油、防伪油墨、防伪印章、防伪纸张、防伪全息、防复印技术、多媒体防伪技术、电子创作防伪技术、结构防伪技术和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在《防伪技术术语》标准中,二维条码被归类为多媒体类中的一种防伪技术。

与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主要通过手机二维码作为二维码主要的无线物联网应用模式,他通过手机的摄像头对商品的二维码扫描而得出具体的二维码信息,并把这种信息通过专门的解码软件进行读取,从而显示二维码信息。通过这种拍照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最准确的质检信息,避免用户在手动输入过程中所出现的输入误差。

目前二维码防伪已经在发票、银行票据、火车票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使用效果较好。但在证书防伪和质检报告防伪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二维码的防伪特性

1、二维码的特点。二维码是一种较为经济和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息容量大,信息密度高,编码能力强,可以对照片、文字、指纹、掌纹、声音、签名等信息进行编码。其容易印制,成本很低,纠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并且具有极强的防伪能力。正是因为二维条码可以实现机器识读和防伪这两项重要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票据、有价证书和证件等的防伪中。

2、二维码可引入加密机制。加密机制的引用是二维码的又一大有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密算法,对部分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在制作成二维码。在识别二维码时在加以一定的解密算法,就可以得到加密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造假的发生。

四、二维码在质检报告防伪中的应用

在质检报告的制作阶段,我们将部分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二维码打印到质检报告上。在数据录入模块中,信息可以分为两大类:明文信息和加密信息。明文信息包括检验机构名称、报告发出时间、品名、检验标准、质量判定等。而加密信息包括鉴定机构需要保密的信息、随机防伪码及其他。

当消费者或者管理部门拿到质检报告时,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识读器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获得商品的基本质检信息,如果消费者或管理部门对获得的基本质检信息不满足,可以通过二维码提供的网址登陆质检机构网站实现在线查询,从而获取更全面的商品信息并进行真伪判定。当然二维码防伪的关键还是加解密算法,这就要求各质检机构要在二维码的二次开发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制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加解密算法。

产品质检报告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工作的管理,正确判定产品质量状况,处理产品质量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务院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是在处理产品质量争议时判定产品质量状况的重要方式。

第三条、产品质量仲裁检验(以下简称仲裁检验)是指经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质检机构),在考核部门授权其检验的产品范围内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对质量争议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仲裁检验报告的过程。

第四条、产品质量鉴定(以下简称质量鉴定)是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鉴定组织单位,根据申请人的委托要求,组织专家对质量争议的产品进行调查、分析、判定,出具质量鉴定报告的过程。

第五条、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公正、公平、科学、求实的原则。

第六条、处理产品质量争议以按照本办法出具的仲裁检验报告和质量鉴定报告为准。

第七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仲裁检验

第八条、下列申请人有权提出仲裁检验申请:

(一)司法机关;

(二)仲裁机构;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

(四)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有关社会团体;

(五)产品质量争议双方当事人。

申请人可以直接向质检机构提出申请,也可以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质检机构提出申请。

第九条、质检机构不受理下列仲裁检验申请: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

(二)没有相应的检验依据的;

(三)受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实施检验的;

(四)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已经对产品质量争议做出生效判决和决定的。

第十条、申请人申请仲裁检验应当与质检机构签订仲裁检验委托书,明确仲裁检验的委托事项,并提供仲裁检验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仲裁检验委托书包括以下事项和内容:

(一)委托仲裁检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

(二)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三)委托仲裁检验的依据和检验项目;

(四)批量产品仲裁检验的抽样方式;

(五)完成仲裁检验的时间要求;

(六)仲裁检验的费用、交付方式及交付时间;

(七)违约责任;

(八)申请人和质检机构代表签章和时间;

(九)其他必要的约定。

第十一条、仲裁检验的质量判定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二)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的,执行争议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产品标准或者有关质量要求;

(三)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争议双方当事人也未作约定的,执行提供产品一方所明示的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批量产品仲裁检验的,抽样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抽样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

(二)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抽样没有规定的,按争议双方当事人约定进行;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时,由质检机构提出抽样方案,经申请人确认后抽取样品。

第十三条、产品抽样、封样由质检机构负责的,应当由申请人通知争议双方当事人到场。争议双方当事人不到场的,应当由申请人到场或者由其提供同意抽样、封样的书面意见。

第十四条、仲裁检验的检验方法:

(一)国家强制性标准有检验方法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二)国家强制性标准没有检验方法规定的,执行生产方出厂检验方法;

(三)生产方没有出厂检验方法的或者提供不出检验方法的,执行申请人征求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检验方法或者申请人确认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检验方法。

第十五条、质检机构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内出具仲裁检验报告。

质检机构负责对批量产品抽样的,仲裁检验报告对该批产品有效。

第十六条、质检机构应当妥善保存样品,除损耗品外,样品应当在仲裁检验终结后返还或者按有关约定处理。

第十七条、申请人或者争议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对仲裁检验报告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仲裁检验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受理仲裁检验的质检机构提出,质检机构应当认真处理,并予以答复。对质检机构的答复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定的质检机构申请复检,其出具的仲裁检验报告为终局结论。

第三章、质量鉴定

第十八条、下列申请人有权向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质量鉴定申请:

(一)司法机关;

(二)仲裁机构;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

(四)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有关社会团体;

(五)产品质量争议双方当事人。

第十九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接受下列质量鉴定申请: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

(二)未提供产品质量要求的;

(三)产品不具备鉴定条件的;

(四)受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实施鉴定的;

(五)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已经对产品质量争议做出生效判决和决定的。

第二十条、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指定质量鉴定组织单位承担质量鉴定工作。

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可以是质检机构,也可以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或者社会团体。

第二十一条、申请人应当与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签订委托书,明确质量鉴定的委托事项,并提供质量鉴定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质量鉴定委托书包括以下事项和内容:

(一)委托质量鉴定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

(二)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三)委托质量鉴定的项目和要求;

(四)完成质量鉴定的时间要求;

(五)质量鉴定的费用、交付方式及交付时间;

(六)违约责任;

(七)申请人和鉴定组织单位代表签章和时间;

(八)其他必要的约定。

第二十二条、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组织三名以上单数专家组成质量鉴定专家组,具体实施质量鉴定工作。

第二十三条、专家组的成员应当从有高级技术职称、相应的专门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

第二十四条、专家组的成员与产品质量争议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五条、专家组可以行使下列权利:

(一)要求申请人提供与质量鉴定有关的资料;

(二)通过申请人向争议双方当事人了解有关情况;

(三)勘察现场;

(四)发表质量鉴定意见。

第二十六条、专家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正确、及时地作出质量鉴定报告;

(二)解答申请人提出的与质量鉴定报告有关的问题;

(三)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守秘密;

(四)遵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有关回避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专家组负责制订质量鉴定实施方案,独立进行质量鉴定。

第二十八条、质量鉴定需要查看现场,对实物进行勘验的,申请人及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到场,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应的条件。对不予配合,拒不提供必要条件使质量鉴定无法进行的,终止质量鉴定。

第二十九条、质量鉴定需要做检验或者试验的,专家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技术机构进行,并由其出具检验或者试验报告。

第三十条、专家组负责出具质量鉴定报告。

质量鉴定报告包括以下有关事项和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和受理质量鉴定的日期;

(二)质量鉴定的目的、要求;

(三)鉴定产品情况的必要描述;

(四)现场勘验情况;

(五)质量鉴定检验、试验报告;

(六)分析说明;

(七)质量鉴定结论;

(八)鉴定专家组成员签名表;

(九)鉴定报告日期。

第三十一条、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对质量鉴定报告进行审查,并对质量鉴定报告负责。

第三十二条、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将质量鉴定报告交付申请人,并向接受申请的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申请人或者质量争议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质量鉴定报告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质量鉴定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质量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有权予以纠正。

第三十五条、质检机构在其有权检验的产品范围内,应当积极承担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组织工作。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第三十六条、质检机构、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仲裁检验报告、质量鉴定报告与事实不符,并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有关人员在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中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费用。

第三十八条、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终结后,应当将有关材料归档。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产品质检报告篇6

检验报告审核常见的问题

1.对审核工作不重视,责任心不强。有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报告的审核重要性缺乏认识,进行检验报告审核时,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经常是眼睛扫一遍就签发报告。当工作量非常大或检验报告需要及时发出时,就容易出现在签发报告时对审核只是匆匆带过,甚至看都不看就签发报告。

2.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检验报告的审核要求审核者精通检验测试工作,对所审核的检验项目应通晓其检验原理、熟悉操作过程,对相关试验方法标准、仪器操作有一定了解。否则,就有可能不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甚至对发生的错误浑然不觉。因此审核者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经常参加日常工作,能指导检验人员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经验积累和更新。一般来说,检验报告审核工作者,应具备一定工作资历、专业技术职称。

3.审核人员职责不清,重点不分。主检、审核、批准人员无明确分工,只对原始记录做简单、重复的核对,因此,检查出来的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缺少签字、数据计算错误、原始记录不全、错别字等,而对检验方法、仪器选用是否合理,检验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等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的问题却无人关注。

检验报告审核的技巧

1.按顺序审核。检验报告质量三级审核流程,系主检(一审)、审核(二审)、批准(三审)的三级审核。首先由主检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主要负责从抽样单到检验报告编制的过程环节,检测人员要按照规定格式、文字认真填写,做到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按照检验规程有关误差理论进行处理。原始数据更改不能涂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杠改。然后由审核人员对一审进行审核,负责确定检验报告质量和有关检验报告完成活动符合质量手册的要求,对检验报告格式、内容、结论判定等进行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审查签字,这是三级审核的最后一关,主要负责确定检验报告可靠、合法性,对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授权签字人三审合格后,在报告上履行批准签字,填写签发日期。至此,检验报告才能盖章发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错误或遗漏之处, 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更改,应退回上一级审核,交由原检验人员更改或补充,签字盖章后重新履行逐级审批手续。

2.分重点审核。检验报告三级审核属于检验后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决定了检验报告是否科学、公正、准确、规范。因此,做好检验报告三级审核对质检机构非常重要。

一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审核内容包括: ①各种资料的唯一性标识是否统一;②抽取检验样品是否符合要求,样品是否有效;③检验及判定依据是否正确;④检验仪器选用是否合理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⑤检验记录的原始性、完整性和有效性;⑥核算检验数据是否科学、准确,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是否正确;⑦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要求;⑧检查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语句、页码等语言和格式是否正确。

二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审核内容包括:①编制检验报告所依据的资料是否齐全;②评价检验结论是否与单项结论及原始记录一致,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实际情况;③边缘数据、不合格项是否按规定进行复检,复检值取舍是否正确;④检验报告内容及格式是否完整规范,不合格项及检验结论用语是否准确客观;⑤检查封面、签字页、声明页、资质、附件是否齐全、正确,是否签字盖章;⑥对分包检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三级审核,重点关注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①是否实施了报告审核;②检验依据是否充分,引用标准是否准确、现行有效;③检验方法是否合理;④检验报告是否合法,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实验室比对等相关措施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⑥不断总结审核经验,探索审核程序和技巧,提高检测报告质量和审核效率,实现本部门质量目标与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强.如何做好质检报告的质量审核[J]. 企业标准化,1999(1):20,46.

[2]王梅松,贝利,毕秀波.检验报告的质量审核[J]. 中国标准化,1997(5):32,37.

产品质检报告篇7

关键词:检验机构 检验报告 质量管理 差错原因 控制措施

作为第三方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客观、公正地开展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报告作为检验机构的最终产品,是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如何控制和保证检验报告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检验机构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检验报告出现差错会不同程度的损害客户的利益和检验机构自身的声誉,严重的可引发客户经济损失的投诉或对检验机构刑事责任的追究。同时会引发社会(客户)或自身对所有报告可信度的质疑,以及对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控制监管工作的质疑。因此如何控制和保证检验报告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检验机构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是造成报告差错的主要原因。但对于已经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或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必须具备与实验室开展项目相对应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试。本文主要探讨上述六要素以外的可能造成检验机构检验报告出现差错的来源、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有效控制的措施。

一、出现报告差错的原因分析

1、样品受理环节出错。

样品受理时未能把好审核关。业务受理人员通过与客户的直接交流,确定检验方案,如来样方式(送样或抽样)、产品检验依据方法、所检项目、样品数量、报告时限、费用等。在这一环节易出现差错:

业务受理人员由于业务不精或者疏忽未能把好样品审核关,造成受理样品实际信息与委托单信息不一致,一般可能出现在委托单位名称、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批号、出厂编号、样品数量等基础信息未核对清;较严重的问题是不满足检验条件、样品量不足、未按储藏条件放置样品,检验依据选择错误,项目不全、超范围检验等。

2、检验人员关失控。

由于样品受理而产生的错误,检验人员在检验时未对合同、样品进行审核,造成报告与样品实际不符或检验结果失真;检验依据选择错误或选择的检验方法可能为实验室内不常用方法,检验人员拿到样品和合同书后不认真进行审核就开始工作,随意采用常用方法,使受理环节出现的差错延续。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实验操作错误或不规范、检验前未确认仪器设备、设备环境是否符合检测条件,或错误使用低等级仪器等工作中粗心造成检验数据失准、报告结果失真。

3、由于信息化软件使用不当造成的差错。

很多检验机构使用专业的报告管理软件,不同岗位负责不同板块,如受理、编制、审核、批准、收费、发放等基本环节,有些好的软件还有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标准管理、报告管理、检验设备数据接口等功能。这些软件越来越让业务流程专业化、可控化,对于检验机构的报告管理规范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多人负责管理和录入,易造成录入信息出错不易发现错误现象:

受理人员录入错误。委托合同上的基本信息一般由业务受理人员录入软件,在批量信息录入经常会出现录入错误,报告编制人员在报告编制时不仔细核对,报告基本信息与委托合同上基本信息有出入,或出错文字错误。

辅助功能信息录入错误。有些报告上的信息如设备信息、检验依据信息等是调用软件中的辅助功能。一些检验机构有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和标准管理等,这些管理人员在信息维护时出现差错,如唯一性编号设备与设备实际不符、设备溯源信息录入错误、设备未及时溯源、标准号或名称录入错误、标准有效性未及时确认调整等,因无人审核不易发现问题,报告编制人员在报告引用时未能核对发现,引起报告出错,可能造成报告无法溯源,标准号等错误会。

4、报告编制中出现差错,在审核、批准等后续环节失控造成的差错。

报告编制是检验报告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很多检验机构为保证报告质量进行了三级、四级审核制,有编制、审核、批准甚至盖章监督关,每一关有其职责所在,每一关起到的作用能把问题报告控制住不向外流出,但环节多了以后会出现审核疲劳,一些问题报告往往是所有审核关节失效后造成:

编制:报告上的信息与委托合同书、检验原始记录信息三者一致,好的报告编制人员能起到对原始记录再校验的作用,能发现检验未按合同书要求进行、依据标准引用不正确、项目不齐、异常数据等问题,把差错控制在此处。但由于编制人员的疏忽或不负责,对业务受理处录入的信息不核对,对软件调用的信息如设备、标准信息不与原始记录核对造成前面所述的差错。编制结论未按要求进行描述或描述不正确严重影响报告质量。

审核:即是对已编制完成报告的检验过程结果再检查,包括所依据的各种原始数据、资料的完整性;采用检验依据的正确性和现行有效性;检验环境条件和选用测量设备的正确性、及其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报告型式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报告结论的正确性、结论与单项结论的对应性;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必须的备注;检验原始记录填写的符合性、完整性;数据计算或换算的正确性;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规范性。如此多的内容,审核人员往往不加以认真审核,特别是对技术老成的检验人员编制的报告,认为不会出错更加疏忽造成审核失控。

批准:证书报告批准人由授权签字人承担,很多机构的授权签字人是机构领导,将批准需审核的内容交收审核人员来做,或委托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来做,此关完全失效,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非授权范围签字现象。

产品质检报告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查检验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钢筋混凝土工程

(―)模板工程

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应包括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经过审批或论证。施工过程重点检査: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及落实情况,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承面积、平整度、几何尺寸、拼缝、隔离剂涂刷、平面位置及垂直、梁底模起拱、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安装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顺序。

(二)钢筋工程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包括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装等。施工过程重点检査:原材料进场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加工质量、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及操作者合格证,钢筋安装质量(包括:纵向、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及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

(三)混凝土工程

检査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复验报告、配合比、坍落度、冬施浇筑时入摸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的髙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和其支架的观察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措施、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法检测和非破损法检测两类。

(四)钢筋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

钢筋混凝土构件安装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预制构件和连接质置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检查:构件的合格证(包括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质量验收标志)、构件的外观质量(包括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标志标识(位置、标髙、构件中心线位置、吊点)、尺寸偏差、结构性能、临时堆放方式、临时加固措施、起吊方式及角度、垂直度、接头焊接及接缝,灌浆用细石混凝土原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配合比、坍落度、现场留置试块强度,灌浆的密实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五)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1.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2.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主要检查维护、校验记录和配套标定记录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预应力筋:主要检查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外观状况及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主要检査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预留孔道:主要检查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金属螺旋管还应检査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等。

6.预应力筋张拉与放张:主要检查混凝土强度、构件几何尺寸、孔道状况、张拉力(包括:油压表读数、预应力筋实际与理论伸长值)、张拉或放张顺序、张拉工艺、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情况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灌浆及封锚:主要检查水泥和外加剂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水泥浆配合比和强度、灌浆记录、外露预应力筋切割方法、长度及封锚状况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8.其他:主要检查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砌体工程

1.砌体材料:主要检查产品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状况及产品的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等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检査产品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砌筑砂浆:主要检查配合比、计量、搅拌质量(包括:稠度、保水性等)、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和试块强度等)等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3.砌体:主要检査砌筑方法、皮数杆、灰缝(包括:宽度、瞎缝、假缝、透明缝、通缝等)、砂浆保满度、砂浆粘结状况、块材的含水率、留槎、接槎、洞口、脚手眼、标高、轴线位置、平整度、垂直度、封顶及砌体中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几何尺寸、接头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其他: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

三、钢结构工程

1.原材料及成品进场:钢材、焊接材料、连接用紧固标准件、焊接球、螺栓球、封板、锥头、套筒、金属压型钢板、涂装材料、橡胶垫及其他特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及设计要求,其中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主要通过产品质量的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和检验报告(包括抽样复验报告)等进行检查。

2.钢结构焊接工程:主要检查焊工合格证及其有效期和认可范围,焊接材料、焊钉(栓钉)烘焙记录,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缝外观、尺寸及探伤记录,焊缝预、后热施工记录和工艺试验报告等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3.紧固件连接工程:主要检査紧固件和连接钢材的品种、规格、型号、级别、尺寸、外观及匹配情况,普通螺栓的拧紧顺序、拧紧情况、外露丝扣,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扭矩扳手标定记录、紧固顺序、转角或扭矩(初拧、复拧、终拧)、螺栓外露丝扣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普通螺栓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当设计有要求或对其质量有疑义时,应检査螺栓实物复验报告。

4、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主要检査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的平面度、割纹和缺口的深度、边缘缺棱、型钢端部垂直度、构件几何尺寸偏差、矫正工艺和温度、弯曲加工及其间隙、刨边允许偏差和粗糙度、螺栓孔质量(包括:精度、直径、圆度、垂直度、孔距、孔边距等)、管和球的加工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钢结构安装:主要检查钢结构零件及部件的制作质量、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情况、安装平面轴线位置、标髙、垂直度、平面弯曲、单元拼接长度与整体长度、支座中心偏移与高差、钢结构安装完成后环境影响造成的自然变形、节点平面紧贴的情况、垫铁的位置及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钢结构涂装工程:防腐涂料、涂装遍数、间隔时间、涂层厚度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防火涂料粘结强度、抗压强度、涂装厚度、表面裂纹宽度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和防锈涂装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7.其他: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用于临时加固、支撑的钢构件,其原材、加工制作、焊接、安装、防腐等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上一篇:述职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转正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