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0 02:14:49

小学论文

小学论文篇1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小学论文篇2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如果操作要点是并列式的。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叠性,如果是递进式的,则要避免内容的跳跃性。总之,当有了较成熟、系统的思想后,应努力做到表达的科学性和缜密性。相反,如果表达有缺漏,则证明实践过程甚至整个研究过程有必要改进。下面想通过两篇相似内容的论文在认识和表达上的差异比较来作简要说明。

小学论文篇3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学生的以后发展一、问题提出

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imagery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而T.布莱克斯利(T.Blakeslie)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

小学论文篇4

有关小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大的题目,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理论新问题和科学领域。如摘要:人脑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本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几个新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作一探索,以就教于同行。

一、从整体上熟悉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摘要:作文是学生熟悉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从《大纲》以上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熟悉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从而建立起全面正确的作文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摘要:一是学生的熟悉水平;二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有关熟悉水平,主要指学生的思想道德熟悉水平,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道德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情感态度……。学生思想道德熟悉水平越高,不但为学生作文奠定了优良的思想基础,而且对提高一代人的道德素质,实现“四有”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正体现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作

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熟悉水平。主要应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观察四周的事物,分析四周的事物,不断提高熟悉水平。

有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主要应指导练习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努力做到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能力的培养,应按低、中、高三段的具体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提高,逐步达到《大纲》要求。

熟悉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熟悉水平,在生活中主要通过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表现出来,在文章中则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虚假的语言文字除外)。在语言文字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非凡是思维能力。所谓思维,是说动用概念、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判定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是和会、自然科学等知识相联系的。学生知识面越广,思维就越活跃,作文的内容就更丰富,根基更厚实。而这些知识最基础的内容,都编进了小学各学科的教材。所以说,各学科的教学越扎实,也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反之,假如学生孤陋寡闻,知识贫乏,思维必然受到局限,极易造成作文单调乏味。

要求学生知识面宽一些,并不意味着削弱观察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实验表明摘要:一个人的知识90%源于观察,最明显的是语文教学,非凡是作文教学,观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学生作文感到无事可写,没话可说,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观察和观察力。观察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活动,可以获得从课本上学不到的而有极其重要的知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接触实际,观察和分析四周的事物。让学生动手操作,具有非凡的意义,手是脑的老师,心灵手巧和手巧心灵是分不开的。人的聪明有赖于脑的发展,而人脑的发展和手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个人类特有的“手区”,它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中占较大比重。因而,专家们倡导学生要读好“观察大自然”和“动手操作”这两本“无字书”,是极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整体上熟悉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应紧紧把握住提高熟悉水平,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练习,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观察四周事物和操作这几个主要方面。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和到作文实践活动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摘要:目前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和作文的。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作文一交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很少去思索和总结一次次作文的得失。因此,教师有必要把“为什么要作文”这一话题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明白摘要: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生受益。只有学生不断增强这种意识,并不断内化为一种驱动力,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参和作文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前面讲到,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四周事物,培养学生的能力。作文又要培养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提到作文,有的教师认为这是高年级的事,这是极大的误解。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练习。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练习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练习,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练习的。不是上陡楼梯,一开始作文要求就很高,达不到就埋怨学生,产生急躁情绪。

①从说到写摘要:一句几句段篇

②由易到难摘要:

说摘要:要求做到句子完整、通畅、明白、语气连贯、生动鲜明。

写摘要: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

③从简单到复杂

达芬奇学画是从画鸡蛋开始。少林寺和尚练功是从“蹲脚窝”“面壁三年”这样的基本功开始。鲁班学艺是从熟悉使用各种工具开始。总之,作文练习和学习其他技艺一样,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原苏联闻名作家契柯夫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练习。他的教师让他天天站在街头观察行人,要求用极简的语句勾画出这个人物的特征;要用几句话写出杂货店的特征。

这个序怎样布置,就要好好探究。

低段中段高段

词句—————段—————篇是逐步过渡的

3、阶段性原则

大纲指出摘要:作文练习的要求,各年级要有所侧重。即各年级有各年级要求。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在目前的情况下,落实好各阶段的练习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如低年级的词句练习,要求说话、写话语句通顺。

例摘要:

树一棵树一棵梧桐树我种了一棵梧桐树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春天,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我经常给它浇水。……

中段摘要:要加强段的练习(抓住句和句之间的联系,通过语言进行思维练习)。

(1)总分关系(总—分—总)

(2)并列关系

(3)递进关系

(4)因果关系

……

以下面两段文字为例摘要:

《飞机遇险的时候》中一段话摘要:……忽然,飞机碰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厚厚的冰甲。飞机象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急剧往下坠。飞机失去了平衡,机翼擦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写出情况十分严重。

《漂亮的小兴安岭》第三节摘要:

春天,树木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入小溪,淙淙的流着。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这段话,用并列的写法,分别叙述了嫩绿的树叶,融化的积雪,悠闲的小鹿,原木随水飘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漂亮诱人的景色。

根据这些构段方法,设计作业,加强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段的理解,又利于形成能力。我感到,在中段,就要紧紧抓住段的练习这个重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只要我们下功夫去做,我相信质量是会提高的。非凡要注重,不要操之过急,提高要求,又是中心,又是详略,又是过渡照应,搞得学生重点不明,使学生无所适从。

高年级则要求有中心、有重点,并达到全面要求。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低中高这三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要求的练习。当然,这三个阶段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但必须明确,落实各年级重点要求是关键。

4、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

无论什么文章,必须先考虑内容,而后再探究怎样表达的方式,文章的质量首先决定于内容,其次才是它的表现形式。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于内容。当然,形式对内容有重大影响,因此,不能只求内容而不顾形式。内容千变万化,因而形式也不能拘泥于一格。世界上的事物内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表达方式也决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应强调从内容入手。

对学生目前作文实际中的模拟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从模拟到创造,也有科学性,只是模拟应当具有作者自己的特征。这里强调的是从内容入手,这是个熟悉新问题。现在有的小学生一作文就想别人是怎么写的,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对四周的人和事不观察,不分析,对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参加一些有益活动表现出淡漠,作文时随意拼凑,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们重视。

5、读写结合的原则

(1)朗读、背诵、欣赏词句

《第一场雪》摘要:今天早晨,天放睛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河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摆。漂亮的银条儿和雪球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通过对美丽片断的阅读、背诵、欣赏,随着量的增加,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审美能力。

(2)大量的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较大数量地课外阅读,是从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个具有综合效应的吸纳过程。通过读书,不仅使学生受到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的感染,熟悉水平不断提高深化,而且锻炼了语言感受能力,受到美的感染。当然,对所读的书,应加以选择,是适合儿童读的书,并应加强指导。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选读一些浅近的政治读物,帮助其思想熟悉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选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读物,以丰富知识;三是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积累语言。

(3)自己动手,办刊办报。首先是不要把办刊办报神秘化,认为高不可攀,而是从实际出发,水平逐步提高。可以个人办、小组办、中队办、大队部办、学校办、几个学校联办,让学生在这些自办的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经受锻炼。事实证实,办刊办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4)强化写的练习

作文练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强调多写。我曾经作过试验摘要:六年级两个学生一个在半年内练习写日记、书信、记叙文等两万多字,一个按教材要求,不增加练习量。半年后,两个学生作文能力出现明显差异。经过测试,前者思维活跃、文笔流畅,较好地达到大纲要求,后者仍感作文困难。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练写量的积累,就没有写的质的飞跃,在小学高段,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强化写的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有效办法。

6、激励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自始至终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和作文实践的积极性。如学生优秀习作评展,指导修改中的激励,以书写、词、句、段、篇为内容,哪怕只是其中一点做得好,都应充分肯定,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笔的好习惯。

7、创造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一样,也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劳动成果也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但因人而异,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色。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蕴含在个性特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

其次是加强指导。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对题意理解的角度和深度,材料选择的新奇性、独特性,对材料的加工处理,情节的设置,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精炼、生动,文章的巧妙构思……。教师应在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加强指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熟悉水平,有利于积累写作经验,增强创造意识。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营造创造的氛围。如摘要:举办优秀习作展评,优秀习作集锦,组织“小作家”探究会,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通过以上活动,把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引入更深的层次。

三、有关小学生作文练习重点

《大纲》明确提出摘要:“以学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中应以记事写人为主、写景状物次之。写一件事,侧重点应放在抓住事、情特征,把事情过程写清楚,做到既写过程,又有重点,条理清楚;写人要抓住人物特征,写出“人物”特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记事写人作文的指导中,要指导学生把握一些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如记事,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应结合阅读教学,学习作者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及语言运用等方法。总之,练习应围绕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条理清楚,有中心、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小学生作文练习。

四、有关教师的基本功新问题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要搞好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教师除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根据教材要求设计作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

2、根据教材要求,写出优秀示范作文。

教师的示范作文(或称下水作文),既有示范功能,又具有激励功能。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示范作文中学到很多知识,少走弯路。教师经常动笔写示范作文,从中可以发现作文教学中的新问题,进行思索,探究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示范作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3、全面评价学生的作文

能从中心、材料、结构、语言、写作特征几个方面全面分析评价学生的作文。

4、具体修改学生的作文

①发现并修改学生作文中用错的字词。

②发现并修改学生作文中的各种病句。

③对学生作文中不具体的补写具体。

④对学生作文中不生动、不形象的地方修改得生动形象些。

小学论文篇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和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熟悉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征,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摘要: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熟悉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熟悉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喜好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练习,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练习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喜好,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喜好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喜好。”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喜好,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喜好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熟悉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喜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喜好,“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练习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摘要: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希奇,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奇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练习的两种渠道是摘要: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四周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摘要:(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练习重点,统一要求,严格练习。(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练习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熟悉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练习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练习”,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摘要:即低年级说写提早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练习课,以词句练习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练习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练习,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练习,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练习。

观察是人们熟悉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练习摘要:(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熟悉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和。因此,作文练习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非凡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练习。低年级注重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重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小学论文篇6

关键词:训练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论文篇7

“文学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学生因此能有机会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书的题记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学生求学多以书为精神的导师、生活的伙伴,从书中吮吸知识、吮吸智慧、吮神养料,以滋养自己的成长。但须知,“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者尔”。苏轼的这段话告知我们,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穷尽书籍,要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来读。学生所学课程甚多,但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他们的“所欲”。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作品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简言之,就是情感的评价。感觉、感情、联想、想象、理解等等都是人的情感因素,人以自己的情感评价周围的生活,评价作品中的人和事、景和物,就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悲与喜、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等,这就是审美所获得的体验。文学教学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激发与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进入审美世界感悟、体验,就能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文学的最高价值,是对人类心灵的安抚。学生有了“文学的生活”,会不断增长“诗性智慧”,找到精神家园。人的情感滋润、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同样看到诗人冯至《十四行诗集》中这样几行有名的诗句: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接触文学不多的人不是看不懂,就是认为不知所云,而有审美体验的人会感到生命是美丽的,要在这美的世界里不断发现生命的丰富与神秘。文学本就是情感的艺术形态,阅读时有情感的沟通、交流、共鸣,文字就活起来,就变成立体可感的丰富世界,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文学教学对学生丰富心灵、发展智力、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熏陶感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语文教学中对它的认识与实践有明显的差距。除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汉语与文学分编教材时,文学列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外,较长时期语文只讲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即使是小说,也当作记叙文在教,讲述记叙文六要素,尤其是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高中略好一些。是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常受制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文学素养,如果我们既无明确的要求,又无恰当的检测,效果可想而知。有一个阶段特别强调“语文课不能上成文学课”,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文,教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担当哪些功能?教材观、教法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等,到目前在学理上达成共识的还不多。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语文教学中出现种种乱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当今,文学教育虽逐步恢复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但由于以往几经折腾,文学和文章混同,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混淆,文学写作和文章写作不分,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意了。

教学的有效性虽受众多因素制约,但正确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准确定位,无疑十分重要。指导思想清晰,实践才会有理有序。《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的出版正适应澄清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与文章模糊认识的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自觉意识,增强文学教育的实践能力,恩泽莘莘学子。该著作既从理论高度为课程定位进行阐述,又从语文教学实际情状出发,从课程层面和教材层面进行研究;既以批判的眼光辨识种种混淆,又提出建设性意见佐读者思考,阅读与写作、知识、“定篇”、活动均加以覆盖,显现了理论引领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定能引起课程研究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激发深入探讨的热情,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我相信。

小学论文篇8

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小学语文论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地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年进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如教《种鱼》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猫种鱼,能收到鱼吗?(齐答:不能。)(2)小猫种鱼为什么收不到鱼?它怎样做才能收到鱼?很多学生都争着发言,有的说:“小猫应该把鱼养在鱼塘里就能收到鱼。”有的说“鱼不能种在地里,应该养在水里。”有的说:“小猫把鱼养在水池里就能收到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上一篇:名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工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