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5 08:52:22

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篇1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虽然我国通信公司自我发展比较快,但还没有实力完全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市场认可度不高。一个规范的、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信心,适应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的客观需要。

2、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际化的科学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已经融入到通信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中。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公司经营效益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通信公司必须形成一整套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对贯穿于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行检查、自行制约和自我内部调节,规避公司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公司得以生存、避免内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3、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流程是适应法律规范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新的《会计法》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通信公司必须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以提高对投资者和市场的诚信度。因此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不仅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使得对公司财务报告负有个人责任的公司管理层不会承担过失的风险,符合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公司治理的发展方向。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通信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大发展,公司的资金、人员、市场等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公司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必须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司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必然会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通信公司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订规范严密的公司章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订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内部管理工作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层次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层次是组织制度。该管理制度是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投资者服务的,与公司的产权结构相对应,通过建立适当的委托、契约关系,保证公司外部投资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司内部人的有效维护。第二层次是管理制度,该制度是为管理者服务的,是帮助管理者完成委托人交给的管理责任,同时证明自己有效履行了受托责任,应对开发、维护和评价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层次化的内部管理体系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实现的,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管理之下,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或管理盲点,而使管理流于形式,难收成效。

2、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管理观念

作为公司整个管理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除了与会计相关的管理,如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筹资、担保、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硬管理外,人员品行及价值观、员工能力培养、管理哲学、人事政策等软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公司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必须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内部管理问题、从公司整体角度来定义和设计内部管理体系,打破传统公司内部管理的狭隘性,由局部的会计管理、财务管理扩展到整个公司治理权管理、公司资源和运营管理,真正构建完整的公司内部管理系统。

3、营造良好的公司管理环境

公司管理环境包括董事会、公司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哲学、公司文化、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管理环境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管理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完善公司的管理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此,首先,通信公司不但要从形式上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而且要切实发挥以董事会为主体和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博弈规则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使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其次,要形成一个比较成熟、具有长远管理、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机制。第三,要加强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操守及价值观等软管理的培养与建设,塑造长期、全面、健康的公司文化氛围,使其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则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第四,要强化公司组织结构建设,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分配,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公司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通信公司必须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机遇。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而且也贯彻在公司日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构筑灵敏的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估和管理,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变。管理层应向董事会保证已经采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了必要的风险评估,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等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核,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公司管理的全过程。

5、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评价标准体系

内部管理制度篇2

(一)高校行政色彩浓厚

高校行政化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大学内部的两大主要权力。学术权力是指学术人员负责管理学校的学术事务,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拥有学术权力的主要是教学和科研人员。行政权力则是行政人员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学术性是大学的特征之一,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内部管理体制中,大学的学术性却被忽视,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使得学术权力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严重失衡。在高校中,学术事务主要由行政人员操持,“教授治学”名存实亡。前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曾对记者说过:“在全校召开了中层干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许多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实验室主任都没有参会。‘办公室同志告诉我,因为这些教师都不是副处级以上,所以未能参会。’”此外,行政工作人员还掌握着学术人员聘用、晋升、考核、评价的权力,学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掌握于行政权力中,高校的学术权力失去了其学术代表性。学术权力行政化导致学术人员更愿意向行政管理职位发展,大学教师更为关心权术而非学术,学术失去了其原有的庄严性、神圣性。二是领导体制行政化。在我国,大学校长、书记具有行政级别。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32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其余的本科院校的校长和书记为厅局级,专科院校则为副厅局级。领导体制的行政化使得高校成为巨大的官场,行政级别高的学术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好的福利待遇。高校浓厚的行政色彩,使得高校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改变了大学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扼杀了学术力量在高校中的能动性,对高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只有教师与学生积极投身于高校的管理中,参与高校管理,才能使高校得到更好地发展。“大学的前途应多取决于成千上万个别教师的价值观,而很少取决于大学的理事或校长。因为思想与创造不能由行政部门以命令方式向下推行,大学必须由下而上的工作”。尽管高校明确规定进行民主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明文规定高校应设立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权力和地位的学术委员会,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高校,民主管理仅仅流于形式,只是一句口号而已,高校的决策权依旧集中于一些行政部门手中。高校的各项决策、规章制度都是由校长、各院的领导制定的,并没有经过学术组织,教师没有发言权,广大师生的意见被置之千里。即便经过学术组织,高校学术委员会作出的决策也无法得到真正执行。无论这些规章、决策有效与否,有用与否,师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高校形式化的民主管理则导致高校丧失了学术自由的氛围,高校民主管理成为空谈。

(三)高校学术风气腐败

我国高校将科研能力的高低做为考核教师绩效的重要标准,根据教师的多寡、优劣,科研获奖的数量来决定教师职称的评定和经济收入的多少。这种评价机制固然可以调动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其学术能力,可是将教师的自身利益与学术直接挂钩,使得学术丧失了其庄严性与纯洁性,导致高校教师失去了对学术的敬仰与耐心,怀着功利主义作学术。并且,我国高校在学术评价上往往只关注的数量、论文的字数、出版社的名气,致使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并不是真正热爱其所研究的领域,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很少有人能耐住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学术评价机制的缺陷导致教师逐渐形成了浮躁、功利的治学思想,学术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据统计,“2009年,我国中文‘产业’近10亿元;“最近两年,每年有近100人买卖SCI,有4700至14000人买卖英文论文到国外发表”。高校每况愈下的学术风气,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之风破坏了学术的纯洁性,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完善我国大学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尊重大学的组织特性,学术和行政合理分权

大学组织模式具有学术性、教育性、民主性等特点,其中学术性是其最主要的组织特性。学术是大学的起点,大学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从它的学术性上出发,高校理应尊重大学本身具有的组织特性,应认识到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分清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职权范围,减少高校行政系统对学术事物的干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高校应用制度规范行政权力,明确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的权责,尽量避免行政部门的职员参与学术事务。厘清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发挥其作用,有利于二者的和谐发展。高校只有重新认识和界定学术与行政的权限,不让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所承担的责任混淆,才能使高校良性发展。

(二)深化高校民主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西方大学制度的基本内核”。高校应落实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大学民主管理的基础。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师生是大学的主体,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以确保教师、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参与学术事务的权力落实到实处,保障师生对学术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决策权,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此外,高校应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监督。在行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教师聘用、教师职称评定、科研经费、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由教师、学生和社会上相关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做到校务公开化,透明化,从而保障师生对校务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优化学术评价体系,整学术腐败之风

首先,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学术评价时,应将学术成果的质量作为评价的基本准则,而不能仅仅以学术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准。高校应认识到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性、探索性的过程,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也具有滞后性,盲目追求学术成果的量是不可取的。其次,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不同,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同,其产生的学术成果也不同。只有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对高校教师教师的学术水平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最后,高校学术评价不应与职位、工资待遇等物质利益联系起来。学术评价的功利性必然会诱使教师学术活动的功利化倾向,高校的学术评价更为关注的应是学术为教师、学校带来的声誉,以学术声誉作为学术评价的目标指向。

内部管理制度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街道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政令畅通,保障街道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区镇、街道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街道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本暂行规定,可对街道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实行审计监督。街道内部审计机构对上述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经营成果的效益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其他按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本街道内部审计机构为内部审计办公室。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在街道主任直接领导下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接受区审计局的业务及工作的指导、培训、检查、考核和监督。

第四条街道内部审计办按照规定的职权、程序,行使审计监督职能。

第五条街道内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六条街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2-3名。

第七条街道内部审计办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遵守审计职业道德。

第八条街道内部审计人员依照本暂行规定履行审计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不得对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九条街道内部审计人员对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机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对所办理的审计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负责人的任免报区审计局备案。

第十一条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对本街道所辖管理(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村级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

(二)对本街道所辖管理(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含招商引资政策兑现),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

(三)对本街道所辖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四)对本街道及下级集体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

(五)对本街道及下级单位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六)对街道各类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以及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和遵守财经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七)对街道所辖企业和农民的负担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对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审计调查。

(八)根据本级党政组织的要求,对本级所辖部门、单位的党政领导和企业领导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发生调离、调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根据统一安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九)对上一级审计机关交办、委托的其他事项进行审计;

第十二条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的主要权限:

(一)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财务收支计划、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基本建设预(决)算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证签证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

(二)进行审计时,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三)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经法规和侵犯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提出制止,纠正和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街道审计办公室内审工作的主要程序:

(一)审计办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二)审计办在实施审计前要组织审计组(不少于2人)。审计组应按照有关审计规范,在实施审计前,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情况介绍,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编写审计工作方案;

(三)拟定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前三天由街道纪委或组织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会同审计办送达被审计单位,自审计通知书发出三日后开始实施审计。

(四)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由审计组长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拟出审计报告初稿,按审计复核规则审议通过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并征求意见。

(五)被审计单位在十天内反馈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最后形成包含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并将审计报告报街道办事处审定。

(六)审计事项自审计报告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审计组对审计报告中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审计意见与建议采纳情况进行回访。

(七)审计项目结束后内审人员认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资料,装订成册,及时归档。

第十四条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挡案,按照规定管理。

第十五条年终,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应写出审计工作总结,报送街道办事处和区审计局。

第十六条本暂行规定有街道内部审计办公室负责解释。

内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财务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在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查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结合这样的现状本文展开相应的研究与论述过程,希望能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够健全。在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制度而言很多企业还是存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较为混乱,没有财务管理监督人员的状况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说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等等。这些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在某种意义上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会计体系的不够完善。会计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我们财务管理制度中对其约束最多的岗位之一。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管理中对于会计体系的建设并不是十分明确,所产生的后果在于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企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自己浪费和自己流失。这对于我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无疑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后期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中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3.财务管理职责混乱现象较为严重。管理职责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是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够恪尽职守的规章和约定。财务管理职责更是要充分的发挥这一点。而在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的职责划分很不明确,同时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这则范围并不是很了解,这样财务制度就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比如说忽视财务制度、财务纪律的严肃性,任意干预企业日常决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财务管理主要的缺陷所在。

4.日常操作过程不够严谨规范。在很多企业和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账目管理工作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账外设账, 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不定期盘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不经常核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造成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等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单位的收支平衡,使得企业资金出现亏空的状况,导致企业今后的发展频频出现异常。这些都是我们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管理不善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我们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二、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

1.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我们首先则是应该做到近乎完美的内部控制。主要还是在于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以及决策人员的合理分配进行入手,这样在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分配过程中我们则是应该本着合理分配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过程,同时对于管理制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同时也能够达到我们对管理制度完善的目的,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过程能够走向积极正确的发展道路。

2.充分完善会计体系。会计体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应该进行科学建设。在企业资金的不断流动过程中,会计的角色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保证自己流向正确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我们对于会计体系的建设应进行逐步科学规范的建设过程,首先是会计岗位的设置合理性,其次就是对于会计岗位管理的目的性以及管理目标的明确,在此之后就是会计广为人员流通过程的准则,最后则是会计岗位只能要求。这样的体系建设才能够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管理制度也会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3.财务职责进行明细划分。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之中,对于财务职责的明确是我们财务管理的根本要求。在进行财务指定的同时我们对于职责的划分应该做到十分的明确,将责任到人的原则能够得到重视并且进行落实。在财务管理各个岗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其业务范围包括哪些,这样我们才能够对其细化管理制度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说对于会计人员工作范围的明确,财务监督人员的监督机制是否得到完善等等,这是我们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根本所在,这是我们逐渐使得财务制度得到完善的必然要求。

4.日常操作过程达到认真严谨。在进行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我们对其日常操作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正确的监督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发现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过程是否能够达到认真严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财务监管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监管过程的全面性,对于各个岗位的监督和管理应该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其次就是监管力度应该逐步加大,这也是我们达到对其日常工作认真严谨的主要手段。对于以上两点我们在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与探索过程,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决,希望能够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与探索中观点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希望能够得到广大学者们的积极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陈阿梅.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09).

[2]张涛.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2010(29).

内部管理制度篇5

(一)管理现代化,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化大生产和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四项基本。管理科学要求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管理手段、管理人才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因此,加强企业管理,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从状况看,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的资金、人员、市场等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企业资金、人员失控现象,这样失控往往导致企业的崩溃。一些触目惊心的经济案件,作案时间长,涉及金额大,都是内控制度不力的直接后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宽松的体制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些决议的提出,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加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我国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进行企业改制、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效果,对千家企业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55.36%的经营者认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54.92%的经营者认为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公司组织机构,50.33%的经营者认为经营决策比较科学,46.8%的经营者认为公司治理机构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视管理、做好科学管理的各立面工作,尤其是内部控制工作,应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以这么说,在外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谁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做在前头、做好,谁就有可能在众多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二、现代企业管理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和发现纠正错误舞弊,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的政策与程序。它是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授权与指挥进行购产销等经营活动需要内控制度,企业核算、审核、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需要内控制度,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评价需要内控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下的内控制度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员素质控制(二)职务分离控制(三)授权批准控制(四)文件记录控制(五)业绩报告控制(六)财产安全控制(七)内部审计控制等。

现代企业管理下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以上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这些控制政策和程序得到持续有效地执行。

三、管理下如何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修正和维护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控制和执行其他控制政策的基础。

第一,作为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重视内部控制,设立和遵守内控制度。管理者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内控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愿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不愿设立内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

第二,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内部划分责任权限制定办法。公司内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作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可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促进资产增值保值。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管理机构与股东会责任不同,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人员的选拔并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的分设,使用权企业的决策职能同日常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更专业化,有利于企业的化的管理和经营。

第三,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因管理信息的约80%来源于资料,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资料的真实程度。因此,在进行重大决策的的机构如董事会内可设置一个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督会计报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成功地运用审计委员会员会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协助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沟通。在财会职能 部门设置的审计部门,其工作向总经理负责。审计委员会与财会部门内部的审计部门不存在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同时也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四,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若管理当局明确建立和沟通了授权和分配责任的,就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第五,实行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要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为此,要做好公司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工作,制定并执行据业绩考评给予合适的待遇及晋升等有关政策。这些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

第六,各种管理控制方法灵活运用。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新的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不仅考虑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等,还要考虑到企业其他各个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帐户、帐簿、会计报表等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

内部管理制度篇6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完善,社会各方面对于依法治企,提高企业规范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表现出资产规模庞大,人员数量众多,内部管理层级太长的特点,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压力尤其大。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情况,重点就完善内部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完善策略

一、内部控制制度阐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对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进行合理的运用,科学的调节、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保证经营行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目标定位和内容范围: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依然认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就是内部控制的目标。随着这种目标定位符合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利益。我们知道,企业内部有四个经济主体,那么控制主体也应该有四种,分别是股东、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不同的控制主体,在控制目标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就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可以划分经营管理活动,将其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依据性质的不同,来赋予差异化的职责权限,对操作规程进行规定,对检查标准进行明确。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完善策略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人员管理、薪酬分配、廉洁从业等各方面工作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系统出台并完善了各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构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运转,最终在财务上得到体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合规合法性,只有建立起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才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成为现实。

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也主要围绕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度制度必须要与各方面工作实际契合起来,方能使制度的运用效率提高。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需针对各企业自身情况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领导和控制电力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前端业务部门的业务流转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定期进行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潜在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实施多元化的内控管理手段,企业内控管理在传统审批审核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现代化内控管理。

(1)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用预算管控实际工作。实行“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度、细化管理、强化执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公司各部门真正理解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真正做好需求预测。从预算编制着手,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方案,力争做到各项预算基本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监督,推动费用均衡发生,促进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并办理费用结算;严格预算执行管控,严格按项目计划办理各项结算,确保公司预算执行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定期进行财务预算分析,这些分析报告中需要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都汇集进来,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深入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实现财务工作的集约化。要想顺利的开展三集五大的集约化管理,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一是要对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深化,不断的优化财务体制,要对财务集约化的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对五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对涉及到的各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职责的划分、流程的衔接、业务的融合等等;对于五大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新设单位或者种族单位,应该依据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严格的管理,对会计核算进行强化。二是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强化,实现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对经营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重大经营发展问题进行统筹把握,比如电价、投资、效益等等,实现预算的准确性提高的目的。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其次,要对业务预算管理进行规范,保证计划能够有效的衔接上预算,对项目储备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再次,还需要对预算分析和管控进行强化,对月度预算管理进行深化,保证年度预算中包含了所有的支出,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月度预算能够有效的衔接上年度预算。

三、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电网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将企业内部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毛秀英.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1,2(22):123-125.

[2]张敏.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4):98-100.

内部管理制度篇7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 管理

目前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本文着重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管理的现代化。

一、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现有的制度过于陈旧,与目前的管理现状不相适应,加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制度的执行,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单位不能按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资产盘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了解实际存量,对过期资产不能及时进行处置,虚增了企业的账面资产。有的资产不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就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极易出现现舞弊现象。

2.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影响资产管理效益

企业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上部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导致资产管理衔接不及时,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如由于职责不明确,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反馈,致使资产不能及时得到维护保养、影响了其使用效益。

3.管理手段过于落后

目前大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仍沿袭多年前的管理方式,未能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导致资产管理不及时,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及时了解资产管理动态,不便于部门间实行资产的合理调剂。

4.固定资产投资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企业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如房屋建设、设备的引进等等。一些企业忽视自身实际状况,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对市场需求以及自身资金状况等做出科学的分析;同时没有对相关房舍、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投资分析,导致投资盲目性大,不能够保证投资质量,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强化内部控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上述问题,不利于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的发挥,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充分发挥资产管理成效。

1.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进一步增强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防范各类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避免资产被不法侵占或流失,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从而重视资产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同时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重视资产管理、个个参与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强化资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规范内部控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强化考核,确保资产管理规范化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保证和前提,只有明确职责、各部门才能各施其职,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要明确资产使用、管理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将资产保管责任明确到资产使用部门,甚至使用人,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反映,确保资产能及时得到维护、保养,充分发挥其效能;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沟通协调,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共同搞好日常资产管理,防范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资产流失等问题,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单位要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考核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相应的考核细则,在年度终了进行全面考核,对积极参与资产管理,作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对不严格执行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工作不力、甚至由于过失造成资产流失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个人职务升迁等相挂钩,以此促进各部门、个人参加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3.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如今绝大部分单位借助内部局域网技术,利用财务软件,实现了财务核算的电算化,建议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用到资产管理部门,将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原先的固定资产纸质卡片更换为电子卡片,即“电子身份证”来取代。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理的基础上,先将固定资产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可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了资产数据在整个企业共享。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增减变化可直接在系统中反映出来,并及时传输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防止了由于原始凭证的不完整和传递不及时而影响固定资产财务账面的增减变化。

4.注重实效,加强投资管理,把好资产入口关

作为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首先应该正视自身实际状况,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扩大发展规模,引进高新技术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应该保证相关投资的质量,即投资应能够给单位带来一定的收益,至少应该保证目前财务的运行状态,并对自身将来的长远发展有益,而不应是为了规模的扩大,而盲目投资,甚至致使单位蒙受损失。要执行重大投资的集体讨论和审批制度,重视调研分析,慎重决策,把好资产的入口关,从而确保投资能真正给单位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春艳.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商业.2010(30).

内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 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 规范

一、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些高等院校运营管理模式却没有与我国经济形式接轨,仍然采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很多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采取统一财务控制管理制度,缺乏主动性。其认为只要控制好资金的流动情况就能圆满地完成工作,并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关注,实行财务预算,对于一些财务支出较为随意。

(二)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

一些高等院校为了争办一流大学往往采用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自身硬件水平、加强科研投入的形式进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这样做则需要大量的资金,银行贷款则是高校获取资金最有效的形式。但是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忽略了贷款项目规模和自身偿债能力,没有做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决算等综合工作。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部门正常运转,使学校背负着巨额本息。

(三)财务内部控制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些高校采取财务内部分级管理控制的形式,致使其财务内部控制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财务处的主要工作是对其内部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学校的各个下属部门的财务工作则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详细分管,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在日常活动中,很多活动项目都不仅仅只由一个部门进行管理,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运作,此时就会出现重复核算以及活动权责分配不明确等现象,影响高校财务部门的内部有效控制。

(四)监督体系不完善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其内部财务核算、专项资金及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以及控制工作。由于我国高校监督体系不完善,审计部门在我国高校内部主要是以辅助机构的形式存在,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单位,形式主义较强,难以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管理,不能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同时,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财政经费审计,无法对其他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二、对于规范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要想规范高校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将高校经济活动情况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使各项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高校可以综合平衡校级收支情况,将专项投资、校级课题以及院系级活动情况等收支进行预算。在财务内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将资金进行集中预算,撤销各个部门的分管权,使下属部门仅拥有资金的使用权。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建立一套专门的计算机财务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真实地对各个部门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反映,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完善高校学生收费控制管理程序

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以外,另一重要来源就是学费收入。由于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谨遵成本分担原则,高校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受益者,应当向学校支付相应的教育费用。但从目前实际形式来看,一些高校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原因拖欠学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完善高校学生收费控制管理程序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应当健全学生资助管理体系,采取奖、助、贷、勤、补多种形式来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学生贷款。其次,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促进财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收费工作,准确地统计欠费学生名单,并与学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学管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一些恶意拖欠学费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建立一套系统的欠费收缴机制,从而保证经费能够被有效利用。

(三)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情况

在对高校综合实力进行衡量时科研成果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而高校进行科研工作与其经费的划拨情况息息相关,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不仅能够提高该项目的成功机率,更能间接地提高国家整体科技发展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科研项目有待研究,高校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系统来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情况,加强项目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三者之间的沟通,使科研经费的流动情况准确清晰地以明细账的形式体现出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科研项目的不同课题组对其经费的来源分门别类,并经过财务部门进行审核预算,统一进行经费核算,充分利用审计职能,使审计职能实质大于形式,严格控制经费的流向。科研部门根据课题组所上报的科研项目研究进度情况进行经费的发放,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的清查力度,对于一些经费结余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形式按一定比例褒奖科研人员,以促进科研人员对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经费结余用于一些新课题的开发研究,以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2)

[2]李娟,邹晓红.新形势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价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

上一篇:销售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费用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