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感想和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0 00:01:30

两会感想和体会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1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两课”教学改革走实践战略之路所蕴含的哲学伦理精神,即实践的观点、遵循规律的观点和矛盾时立统一的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时教育规律的伦理精神的真诚和对教育主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提高“两课”教学效果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两课”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两课”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大胆走实践战略之路,有益于增强“两课”教学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实施了“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方案。

一、走实践战略之路所依据的实践的观点,鲜明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人的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所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一原理要求“两课”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社会实践,强调“知”与“行”的统一。因为“两课”教学的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决定了“两课”教学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立足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全局,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正如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而走实践战略之路可以使“两课”教学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作用:

一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和社会调查,可以对我国的国情、近年来改革的成果、人民群众的心声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清形势、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尽早地成长成熟起来,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二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单纯的课堂教学因学时的限制、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的矛盾等等,不能全面地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既延长了教学时间,成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又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授课形式更好地服从于授课内容;也使间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和连续的、动态的课外教学达到了结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弥补了教材因时滞所造成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充实了教学内容,介绍了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沟通了师生感情,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地发现了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发挥“两课”教学在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合理建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耳闻目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接触和感受纷繁复杂的社会实际,体验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甘苦和需要。因而可以学到在有限的书斋中无法学到的知识,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全面的检阅,并且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亲身感触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四是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观察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了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减少了依赖性,发展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开拓创新勇气和创造精神。五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社会实践是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不仅能表现个体的才华,实现个体的归属动机、成就动机,完成有我实现的任务,而且有助于个体人生目标的完成,体现个体的存在及其社会价值,为学生自我实现和发展开创广阔的空间。

二、走实践战略之路所遵循的规律的观点.真挚地体现了对教育伦理精神的真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发展起决定的或支配的作用。规律具有重复性、普遍性的特点,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因而它同事物本身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荣亡。这就是说,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顾人们的主观意志如何,规律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这一观点要求“两课”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可以接受或者排斥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转化为个体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辩证统一过程,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后天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苏联学者列昂节夫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基本参变量: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广度、学生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层次和学生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构。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是这三种参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质。因此,可以说,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辩证地实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思想政治品德认识经过转化,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变为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接着再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协调运动,获得一个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两课”教学走实践战略之路正是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遵循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规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

三、走实践战略之路所展现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两课”教学对教育主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整体,但是它内部又包含着两个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部分、方面和趋势,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正如所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不论外因的作用多大,它只通过内因起作用,确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仍然是内因。这告诉我们“两课”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的转化规律。这一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在外部社会环境影响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中,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方面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矛盾运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思想品德认识越深刻,思想品德情感就越有了理性的指导;情感的力量又有助于提高认识和坚定信念,思想品德意志越坚强,思想品德行为就越具有自觉性;而思想品德行为的良好实践,又能加深认识,激励情感、增强信念、锻炼意志,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是,由于外部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复杂性和主体内在心理因素的复杂性,有时知、情、信、意、行诸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上并不平衡和相互适应.这就构成了诸因素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下,才能逐步达到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的平衡和适应,完成由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行为的转化,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另一方面,是指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个过程表现为“外部影响”主体通过活动和交往接受外部影响~思想矛盾斗争“形成内部道德环境”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矛盾斗争,成了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只有经过积极的内部思想矛盾斗争,才能导致积极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这说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产物。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2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校区团委组织的以“感悟创新,磨砺意志,熔炼团队,拥抱未来”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在这两天的素质拓展活动中,我经历了很多挑战和考验,我也带着无尽的感动和收获满载而归。以前我对“素质拓展”并不是很清楚,通过这两天下来,我才明白原来这种活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活动。

有关,因为作为科协的一员,我们每天都在追求创新,我们的创新意识比别人强,我们也将这种意识灵活的运用到了游戏过程中,挺高了速度,产生了效率。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创新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去改造世界,改变未来。在“逃生墙”中,我们两组人员一起参与。墙很高,必须要人在下面搭人墙,上面有人拉才能上去。周围的一群人伸手做保护的姿势。有几个男生特别特别辛苦,让我们都不忍心踩下脚去。“牺牲”这两个字猛然从我脑海中跳了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的时候必须要有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精神,要有那些甘做人梯的人。当个人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才能使集体的利益受到保护,这是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必须要有的意识。使我认识到个人的成功永远基于团队的成功,也体会到了远远超越了个人成功的团队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了团队给予每个人的巨大鼓舞和关爱,感受到了浓厚团队氛围所激发出的高昂斗志。当台上的队友们把我拉上4米高的台子上时,使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尤其是当最后两个人被台上的几个男生和女生同时拉上去时,我们其余的人不约而同的发出了真诚而感动的欢呼声。最后一个项目“生命轮回”,也叫“心灵之旅”,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都彼此紧紧的抓牢左右两边伙伴的手,我们能从彼此的手中感受到温暖,就是这份温暖让我们彼此感到心安,我们坚定地信任对方,我们坚信他们会带我们走出困境,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觉得那一双手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象征。幼年时,那双手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用实际行动教会我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去爱别人;现在,那双手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给我们指引方向,告诉我们去勇敢的面向未来;而未来,我们将用自己的手去帮助别人,去爱别人,带他们走出人生的困境。总之,这次拓展训练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让我在学会团队精神、信任和沟通的同时也学会了许多东西:学会了挑战自己,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感悟;体验快乐、感知盲点、深受震撼;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在返程的车上,我想了很多,我想这次锻炼的不光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头脑。每个项目对每个成员而言,考验无所不在,使得各自有了不同凡响的体验。这两天,我们都很成功,都很自豪,因为我们已经升华到了游戏项目本身以外的境界,游戏的结果已经变得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了。全体队员在挑战困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挑战了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彼此之间更多了份信任、理解、包容、默契、鼓励。每次训练后,每个队伍都围坐一起总结训练情况。在分享彼此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分析队友失误的原因,并能将每次训练与日常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素质拓展的成功之处。

最后还想说的就是感谢我们学校,感谢团委能给我们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锻炼和学习;感谢学校两位体育老师的带领,感谢我们所有同学给我的帮助与支持;总之,我以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3

论文关键词:“两课”;教学改革;以人为本

高校的“两课”(马克思王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坚持和巩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针对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一、影响“两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各高校对“两课”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两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遗憾的是“两课”教学实效性和投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学生数量的增加,使“两课”教学原本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

1、“两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现行的“两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品德。由于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课程之间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合,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两课”教学内容的供给和大学生对思想理论教育的需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学生的一些思想困惑不能及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反映出来,缺乏时代感。WwW.133229.cOm各门课程的设置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只注重逻辑体系的展开或历史进程的沿革,没有从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人手,政治性与知识性的兼容明显不够。课程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性求知的东西太少,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社会因素的困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不同生产资源的人群之间的收人差距不断拉大。“三农”、就业、腐败、分配、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当代资本主义无论是社会矛盾的表现,还是生产方式的运行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自由竞争阶段、垄断阶段对资本主义所做的各种论断存在着明显不一致。进人21世纪以来,由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走向使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在交往与合作的掩护下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受到国际形势及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强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实力对比,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挑战,社会改革使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人生态度功利化的上升,使社会王义、集体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对上述问题,理论界未能及时作出总结回应,仅用书本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解释这些现实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理论教育的权威性明显减弱,导致部分学生对“两课”失去信心。

3,“两课”师资不适应。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两课”教师受宣传纪律约束较多,创新意识及思想解放程度都不高,在应对媒体和网络的挑战显得束手无策,因为媒体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些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内容往往会误导缺乏鉴别力的大学生。因此,如何利用媒体和网络来增强“两课”的实效性是“两课”教师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师资的年龄结构老化,不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结合,习惯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或照本宣科地阐释理论的合理性,缺乏对现实问题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加之“两课”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辅导员系列兼职教师),因而不能以科研引领教学,不能把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与进展引人课堂,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辨证统一,造成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脱离。

二、进行“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根本

1、改革“两课”教学内容,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两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社会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两课”教学应既向学生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又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和美化侵华历史以及社会转型弓}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社会经睑,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理解偏激,因而内心时常充满矛盾和困惑。只有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避免两课内容的交叉重复以及避免和中学讲述的内容进行低层次的重复。我院首先整合“两课”教学内容,把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整合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就避免了“两课”内容的交叉重复。其次,选择优秀的“两课”教材,因为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拓展创新“两课”的知识内涵。

例如,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应该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本质作为“两课”教学的新内容,讲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趋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国家幸全的问题;了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状况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在利益分割上的两极分化趋向;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同时认清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实现的;学会用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国家民族意识。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融合到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述胡锦涛总书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以及社会转型出现的矛盾。“两课”教师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通过对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现实问题,解决他们思想的困惑,倍养他们正确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改革“两课”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是目前各高校“两课”最基本的传统教学形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的思想交流方式,缺乏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单一的、封闭的、线形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易于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和逆反心理,降低了“两课”的实效性。应该建立多层次、开放的、互动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采用两难讨论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教学活动刺激学生道德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两难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教化的认知内驱力和情感内驱力,实现道德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道德思维的创造性,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与道德行为的成熟;有效地促进了道德理论向道德实践的转化,提高了道德的实效性。在讲述毛泽东思想时,可以介绍毛泽东的伟人风范、生平事迹,以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毛泽东思想丰富的理论内心感染学生。还可以采取演讲辩论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提高“两课”的实效性。

3、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两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两课”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发与引导,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两课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深造,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以学生为本是提离“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链所在

传统的“两课”教学总是将学生视为教育客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课”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政治功能,倍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让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理论功能,培养大学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从学生接受教育过程来看,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从学生内化过程来看,外在影响必须通过他们的心理矛盾运动起作用。因此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必须从过去传统模式转变到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当前的现实矛盾、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强化社会责任感;认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尊重和肯定他人的主体性,并使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始终有利于增强集体和团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要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并注重提升需要的方向和层次,真正让学生做到自省、自觉、自强。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4

论文摘要 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创作动机,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整个时期呈现出以思想因由文学为主流、到以情感因由文学为上风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两种文学在目的、创作方法和作品美感上也存在不同。

0 引言

写作动因是作家书写其作品的心理上的直接缘由,从深层上来说,它是一种由相关人物、事件及历史状况和社会背景所引发的强烈的感情表达需求。这种需求用文学表达形式抒发出来便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动因。

写作动因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写作动因是文学作品的起点和基础,又贯穿在整个文学作品中。它是隐藏在文字下的作者内心的强烈的感情倾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写作动因能够间接的反应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背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切入点。但是,从现当代文学整体研究现状来看,从写作动因角度来进行的相关研究是极其少的,而且即有的研究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鉴于此种研究状况,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写作动因这一方面进行专门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以期从此角度为切入点,来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

1 我国文学传统上的两大写作动因

萨特说:“我们在自己的作品里,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就再找不到任何别的东西了。”这可以视为对写作动因的一种狭隘和简单的描述。除了人的个性之外,人还具有社会性。每一个作家都不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自己的国家、民族以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形势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故而其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从中国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来看,文学创作动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顾名思义,情感因由是指作者受自身某种强烈感情的驱使而产生创作欲望并进行创作,其作品被成为情感因由文学。思想因由则是作者接受某一思想,或者产生某种感悟,并认为这些思想和感悟对社会有重要作用而进行创作,其作品被成为思想因由文学。

从两种文学各自的代表作品来看,我国文学史上忧愤而作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愤世嫉俗、豁达豪迈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科举屡试不第的蒲松龄,他们的作品都是受作者自身内心深处强烈的感情驱使而创作,并且在作品中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故而均属于情感因由文学。而一心关注朝廷纲纪的唐宋八大家、写出《官场现形记》以讽刺官场黑暗的李伯元,以及晚清注重文学的功利,把文学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良派诗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受自身所信奉和主张的一些思想出发,其作品是站在家国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抒发情感、提出呼吁,故属于思想因由文学。

2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写作动因分析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帷幕。从其本质上来看,新文化运动是因政治变革而引起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而文学便成为这一时期宣传和推动社会改革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创作上是以改革社会这一思想为动机的,在文学作品内容上,它以宣传和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改革的发展为重点。因而,完全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一开始便踏上了思想因由文学的道路。

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他写的是“遵命文学”,尊奉的是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从其创作的作品来看,《呐喊》、《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表达的是对思想解放和革命精神的赞扬、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在鲁迅先生之后,郭沫若、巴金、蒋光慈、丁玲、张天翼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跟进。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文学逐渐开始政治化,成为政治的附庸,由此而产生的作品正是思想因由文学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后,(下转第243页)(上接第197页)新一轮思想和社会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我国文坛产生的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也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思考而产生的。因此说,中国近现代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思想因由创作特征。

虽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动机主要是思想因由这一形式,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由人创作的,因此它们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得情感因由创作动机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一时期照样有经典的情感因由文学作品。比如叶圣陶、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梁实秋、戴望舒、艾青的诗歌皆可归属于情感因由文学。叶圣陶基于其乡镇见闻和教学经验写出了《潘先生在难中》、《抗争》等作品。因此说,我国现当代文学也很好的保持了情感因由的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精神制约的解除和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使得情感因由文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逐渐占据了我国当代文学的上风。

总体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动机上,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是并存的,但是从其百年间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以思想因由为主流的,之后则是情感因迅速发展并渐成主流之势。

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两大创作动因的比较

在分析和介绍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动因之后,笔者对这两者之间进行一个比较,以其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两种创作动因的理解。

具体来说,两种动因之间是并行不悖的,并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由两种创作动因而形成的文学类型和文学作品满足了作者的创作心理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故而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3.1 目的不同

思想因由文学的目的主要作者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表达其社会思想,并以此来影响和教育群众,以达成某一社会目的。情感因由文学则是作者对其自身某一强烈感情的宣泄和抒发,并以此来感染受众。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在其代表作家的作品中明显的表现出来。

3.2 创作手段不同

情感因由文学是作者对自身感情的抒发,他往往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经历为写作起点,在写作体裁上,往往带有自传和他传色彩,写作手法上,以小见大。而思想因由文学则是以社会某一现实为出发点和写作对象,表述的是对社会这一宏观事物的探究,因此,体裁较为多样,多用小说、杂文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红岩》、《呐喊》等。在写作手法上,是以大见大。

3.3 作品美感不同

阅读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情感文学作品,你会感觉到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扑面而来,表露出含蓄、酣畅之美。比如说郭沫若的《女神》、戴望舒的《雨巷》、沈从文的《边城》等。而思想因由文学则在思想的逐步显现中,给人以明晰、豁然开朗之感。两者之间的对比可以在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鲜明的表现出来。前者在感情的表达中主要是以景抒情,全篇只见景不见一个情字却又处处含情。其对感情的表达含蓄、委婉,阅读起来给人静心之感。而《谁是最可爱的人》则以热切的笔调和一连串的举例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的赞美和敬爱之情。

在分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两种写作动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之后,笔者从当前中国和世界文学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一种倡导,即加深和强化两种文学形式的内涵和深度,拒绝和抵制肤浅文学的扩张,保持文学的严肃性和独立性,营造全人类社会范围内浓厚的文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江.情感因由文学和思想因由文学——从“写作动因”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考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9-63.

杨义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96.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5

两个月的经历,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两个月的体验,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两个月的感悟,激励我不断地学习成长。

话题一:联想

知晓联想这个品牌究竟是在哪一年,我已经忘却,但敢肯定的是那是很久以前了。还记得在2010年奥运会前后,联想作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时,国人的那份骄傲。真正与联想亲密接触是在自己拥有联想笔记本时,也正是那时起,自己不再仅仅只是联想的品牌知晓者和认可者,更是联想的产品使用者、联想售后服务的享受者以及联想的品牌拥护者。而联想暑假实习之旅,让我更深入的认识联想,结识联想人,更也有幸成为半个联想人。

联想的成长经历和重大记事,以前听过、看过很多遍,也深知企业发展之不易和联想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产生更多共鸣的是联想的使命和价值观。正若其所言,在暑假的两个月里,我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显示了联想践行这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两个月的时间,我了解到了联想的产品、分销、终端、推广、公司文化等等,而这些集合成了自己对联想更深的认知和情感。

话题二:面试&产品及销售培训

七月六日,参加了联想的群面,通过自我介绍、小组讨论、总结发言以及点评等,初识欢哥、璐璐姐以及来自各个学校的实习生们。

八号下午,参加了公司的培训。公司各部门主管和经理对销售技巧以及联想产品进行了讲解。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了更多联想产品知识,基本把握了联想的消费类产品线以及基本的销售技巧和说辞。同时,欢哥向我们介绍了暑假实习的任务以及暑假期间公司的一些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并询问了我们各自的需求。而至此,我们的实习正式拉开序幕,期待和兴奋不言而喻。

话题三:站店

严格的说,我共站了九天店,其中两天在武汉唐家墩工贸,七天在赛博三联店。通过站店,我全面接触了产品、销售、顾客以及销售人员,同时也与同行的实习生建立了友谊。由于渠道不同,九天的站店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无论是产品种类、定价、销售方式及技巧,还是顾客类型,都有明显的差异。也因为这样,我对渠道和销售终端有了更深的感悟。

重要的是,这是个真实的接触和体验,我们面对的是实际的销售和市场,而非形而上的东西。我处身于一个真实的市场或销售氛围里,接触到了处于销售一线的销售员,参与了产品介绍和销售诱导的全过程,观察到了来购人员的言行举止,见闻了完整的销售过程等等。而这是不参与其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此外,在闲暇时间,我发现自己所接触的一切都值得思考,值得观察,然后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并不是那么简单,所有一切都可以深究出某种道理。

话题四:office工作体验

站店结束后,得以体验真实的office工作。每天提着笔记本到公司,朝九晚六,宛如众多写字楼里穿梭的白领们。公司里很安静,大家都做着自己的事。公司的氛围很好,大家以名称呼而非职称,这让人倍感亲切,从这点也可以看到联想企业文化的一角。

我们实习生每天待在会议室里做事,而其他办公室里,常常会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偶尔可以听到隔壁会议室里的言谈,那会让你不禁侧耳倾听,然后雀跃不已。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中午外出吃饭时,常常看到隔壁会议室里的会议仍然继续着,甚至到我们吃完回来时还未结束,不禁感叹大家工作之认真和辛苦。

在office里,我们的工作有想法全明星策划大赛调查数据分析、ideas精英汇策划、影院活动分析以及篮球活动和校园宣讲会策划等。集体作业完成,因此大家常常头脑风暴、争论,然后再分工作业。团队合作,出了一定的成果,当然也会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往往每份作业都会经历再加工。而从中,我学会思考、做事以及合作。

与此同时,我还做了三天的联想抽查员,主要是话术抽查,其中有联想八月重点产品话术抽查和竞品话术抽查等。也正是这三天的体验,让我体验到联想的另一部分。就我的理解,这些抽查其中包括考核、监督以及销售人员维护。在之前最初的销售培训中,曾了解到联想致力于销售工作的队伍绝大部分来自于经销商,也有部分来自于企业人员。当时就感慨公司在协调好两个队伍的关系和行动中的先见,例如详实的信息反馈和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而也正是三天的话务工作,让我参与这个链条中,并从中感受到联想对销售人员和督导、分销业代的考核,以及对产品与销售的把持,也让我见识到联想企业制度的一角。

话题五:培训

七月最后一周,璐璐姐给我们做了两天的培训,包括招聘、面试、商务礼仪以及职场心态等内容。我个人觉得,这是我实习的一个转折点。经历两天的培训,很多思绪涌入脑中,包括职业理想、人生规划、生存状态等等。两天的培训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局限。

铭记于心的有几个要点,其中之一,就是“责任”。对自己、父母、家人、客户、同事、上级、公司、国家、社会等等负责。担起责任,需要勇气,需要能力,更需要那份心。而这正是我在过去的日子里,渐渐淡忘的。其次,就是“准备”,机会是给做好准备的人的。为了成功,准备再多都不为过,包括知识储备、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各种素质的提升等等。而有一种准备是了解,对企业、对市场、对社会等等的了解和领悟。最后,是“尊重”。言行举止,要多考量;穿衣打扮,要大方得体;改正坏习惯,礼多人不怪。真正的做到尊重为本,自尊,尊他,端正态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1〗

也正是在经历这次正规的培训后,我开始学会尝试修正自己的言行以及思想。学着让自己努力拔高,更加成熟。

话题六:影院活动&会

八月八日----八月二十三日期间的三个周末,我们在民众广场四楼电影院举办活动,主要是产品展示和暑促信息。期间,我们做了一百四十多份问卷,获取了一定的数据信息。同时,在此期间,影院周末观影人员较多,我们展示的样机也吸引了一部分人,同时大家对降价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之,影院活动,基本达到低成本高注意度的效果。同时,在影院活动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有请观影人员做调查问卷以及介绍产品信息,并且由于影院环境的特殊性,也有了一些新的体验。

八月十二日,在武汉光明万丽酒店举行了联想thinkpad全系列品鉴会,有幸到场,很是兴奋,也长了见识。听完了整个会,也体验了展示的各系列产品。由于之前接触的都是ideapad系列的产品,此次经历也对thinkpad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了thinkpad这个品牌的专业,并且对“thinkpad,助力非凡思考”的品牌理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和认同。

当然,这两个活动只是联想众多活动中的其中之二,但正因为经历了,所以对推广和公关活动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悟。我想,在联想的这些日子,正是我见识的一切让我学会了思考,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以往觉得很深刻的知识和理论,在这些日子里顿悟,然后发现,尝试和实战的至关重要。

话题七:感谢&沉淀

对于这次联想实习机会,一直以来,我是十分感激的。可能也正因为这一个原因,在这两个月里,我总是睁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很虔诚的接受着我获得的一切。

结识了很多朋友,武大的师兄王涛、杨志伟、周宗奎,理工大的张飞,湖大的娄峻,华科的陈士超,财大的曾诚、唐红、胡婷、盛宏、王天琪。认识了三个可爱的联想人,欢哥、璐璐姐、建琴姐。当然,还有工贸的很爱笑的大哥,三联店的郭奇、大伟、刘飞、张继华,一起做影院活动的姐姐王琼等。正如之前曾说过的,他们都是个性鲜明,很有想法的大好青年。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建议和帮助,也学到了很对。不管是相处的朋友,还是相识的哥哥姐姐们,我都很感谢。当然,还有个人,我要特别感谢,那就是晓光,可以说是他给了我这个机会,很遗憾我没能够当面道谢。

两个月的时间里,发现了自身的很多问题。诚如自己所言,自己还是活得太恣肆,太自我,太妄为;游离于现实之外,随意的支配着自己的一切,时间、精力以及思维、行为。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才可以改变,我不知道,但我深知其迫切性,深知此番的痛彻心扉。 可能也就是在不久之前的那场夜幕江边的静思以及清晨的那颗星,以及对于某个词汇认同的达成,让我知道,究竟自己做了什么,究竟需要做些什么。

在联想的这些日子,所有的经历催促着我不断思考,而这正是lenovo给我的仁慈,也是我从lenovo那儿获得的财富。我相信,所有的体验和感悟,在经历沉淀后,将是我人生的瑰宝。

突然想到七月初记下的一段文字“从14楼的窗户,看向楼下,车水马龙,烈日高照,与办公室内相比,宛如不同的世界,但却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忙绿,同样的沿着经济脉络运转着,并且楼外的世界真是我们需要征服的。”

总之,千言万语尽在一句“感谢,联想!”中。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6

主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品尝到的

是文章的滋味、语文的营养,获得的是探究的苦恼、发现的喜悦,养成的是阅读的能力、

语文的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悟自得自悟自得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说到底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问题,也是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养成的问题。而这些方面都不是学生自然而然所完成、达到的,需要教师有意识训练、培养,使学生由不会自悟自得,到学习自悟自得(学会),再到能够自悟自得(会学)。这其间,起主导作用、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策略。所以,聪明的教师、有头脑、有思想的教师,不仅关注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更关注怎样学,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学,把自己在钻研教材时的所悟所得埋藏在心里,想出一个个巧妙的办法,引领或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建构、生成,以期达到与教师在钻研教材时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达成共识,产生共鸣,或者超出教师的思考、想象,启发教师的思考,丰富教师的理解、认识。

自悟自得,应让学生“悟”些什么,“得”些什么?就阅读教学而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感悟内涵。就是在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研读它背后的含义,作者的用意等。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关键,也是难点。

例如:《唯一的听众》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这两个“沮丧”,其内涵也不一样,前一个“沮丧”,是写在“我”遭受到家人打击时的沮丧,此时“我”还没有完全失去练琴的信心,而后一个‘沮丧”则是来自心灵的自我打击,此时,“我”己完全丧失了练琴的信心。”

以上,关于词句内涵的解读,是走到了词句的背后,有深度的理解。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走到它们的背后,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2.体会情感。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渗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内含着的,即间接抒情;二是直接抒发某种情感的,外显的,即直接抒情。这两种方式,前者是感悟、体会的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那些叙事、写人、状物、描景的句段,去体会、揣摩内含的情感。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写的:一阵沉玖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这句话写了阮恒“举——放——举”三个动作,透过这三种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阮恒的三种不同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开始有点害怕、犹豫,但想到能救朋友,就犹犹豫豫地举起手;忽然又放下,害怕、犹豫:我死了怎么办;然后又举起手,态度比较坚决,大概在说:为了救我的朋友,我豁出去了……教学中,就可以抓作这三个动作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到这些,才可以看作是“悟”到深刻处,“得”到真收获。

3.领会表达。在阅读教学中仅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不够的,这仅仅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任务;如果不去领悟语言表达,不弄清作者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效果,阅读教学就失去丁一半的美。而且,文章最具魅力的,恰恰是它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既理解其内容、内涵,体会其情感,还要领会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让学生从这两个层面上感悟语文,感受语言、语文的魅力,达到文意兼得。

例如,《第一场雪》一课中描写雪后的景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

这段话的特点是,运用了一些“银条儿”、“雪球儿”等“儿化”的词语和“毛茸茸”“亮晶晶”这样的叠词。作者为什么运用了这样的词语来描写雪后景象呢?其表达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只要反复品读,即可发现,作者是在运用这些词语表达对第一场雪的喜爱、赞叹之情。这种语言表达的特点能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情感,这种目的。

另外,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需要有一个实践、训练、培养的过程,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始阶段会慢一些,花费的时间多一些(有时一节课就理解一两段话),这没有关系,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梧自得是在“磨刀”、练功,一旦学生学会了自读自悟、自悟自得,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就能不教自悟、不教自得,达到“不待教师教”的理想境界,自然会加快学习的节奏,加大学习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先慢后快,事半功倍。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 学生 教材 数感 数学思维 思想方法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吃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立足课堂、凸显数学内涵是有效教学的追求。

“以学定教”是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更要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教学。面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经过课前谈话和课堂观察提问,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前教育中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对10以内数的诸多内涵的认识往往比较零散、片面。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读懂孩子的内心,课堂才有根。

教师只有在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学才能真正做到灵活自如、游刃有余。“认识10以内的数”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之所以要把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大部分学生尚未接受过规范的写数训练,而正确、规范、工整地写数是数学学习最为基础的要求之一;第二,数的大小比较在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其思考过程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于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因其涉及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而这两方面的意义常常会互相干扰,所以应作为教学的难点加以处理。事实上,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10以内数的认知结构,正是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指导学生规范写数为例。初入学的儿童不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与书写的笔顺,往往在写数时搞错位置或方向。他们的手指还不够灵活,要把数字写正确、写工整、写匀称很不容易。为此,教材里安排了“示范”“描红”“独立写”三步教学。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在“日”字格里写数,不过早要求他们在白纸上写。

教师在“示范”时十分突出写数时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清楚地显示出从“日”字格的哪里起笔,向什么方向如何运笔,在哪里转折或收笔。这是教学写数时应该耐心讲解的知识,是学生应该知道并照着做的知识。

“描红”是学生模仿并体会写数要领的活动,不应该只是沿着已有的虚线描出数,而是沿着虚线体会写数时的起、运、收笔的方法,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技能。

“独立写”要提倡学生看着前面已经写出的数,像前面那样写,争取写出的数和前面差不多,甚至一样。对自己写的数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找一找哪里写得还不够好,想一想怎样写能够更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数的技能,培养他们认真写数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写数习惯在这些细节中才能形成。

《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长期任务,培养学生的数感要尽早抓起。因为教学较小的数,容易形成这些数的数感,教学较大的数时,形成相应的数感会难些。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认数教学的起步,应该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用数表达和交流这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

(1) 理解数的意义,要培养应用数表示物体有几个或在第几的意识与能力。也就是说,要在具体情境里主动寻找、指出并利用“有几个”“在第几”等信息。教材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一方面像第24页第5题,在图画里数出物体的总个数,数出某些物体所处的第几位置。另一方面像第24页第2题那样,通过画图或操作活动,形象表达某些数的含义。

(2) 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要用=、>、<这些关系符号,表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或者两个数相等,还要把握数与数的接近程度,方便用数的表达和进行估计。做到这些,学生对数的理解与掌握就不会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有结构的、动态的。如>3的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的整数是4;<10的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的整数是9。这些数学问题都需要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地思考。他们经常接触这些情境和氛围,数感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

(3) 用数描述、表达、交流信息,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习惯。教学中要求学生用1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通过“一年级有4个班”“我家有3口人”的示范,引导学生用一句带有数的话,讲述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的某一个现象或某一件事情,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活动中寻找素材,说的题材越宽,体验就越深刻。还可以让学生把话里的那个数去掉,再说一遍,就能体会到数有助于把事情说清楚、说正确,这就是数对客观事物的量化作用。

四、凸显内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新的启迪:数学教学的价值将更加多元,更加关注数学素养的提升,更加关注数学本质的挖掘和诠释。因而,数学思维的激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熏陶,理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不二追求。

1. 关注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规范教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的。一定的教学冲突可以造成认知的不平衡,诱发学

生的思维萌芽,从而催使他们产生心向往之、“刨根究底”的探索热情。认识10以内的数是整数教学的起始,包括掌握各个数字符号和理解每一个数的意义两大块内容与要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形成数概念为教学重点,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把认识每一个数的教学都设计成连贯的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仔细经历认识数的过程,充分开展认识数的活动,深入体会各个数的含义,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发展数学思维。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下面以1~5各数的认识为例,分析这三个教学环节。

(1) 在具体的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初步体验数能表示物体有多少个。

10以内数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几个数。数是抽象的,每一个数都是一个概念。数也有具体的一面,它一旦融入现实情境,每一个数都表达着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人们认识数总是先体验数的具体的一面,再建立抽象的数概念。例1就是按这样的线索编写的。

例题呈现了一幅“教师节快乐”的主题图,画面里面有人和多种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人和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所需要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体会数的含义。

数主题图中的物体个数,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喜欢什么就数什么,让学生口、手一致地数,即用手指指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用数到的最后一个数表示已数过的物体的总个数。通过有兴趣的数数活动,从数量角度了解主题图的内容,体会数能反映物体“有多少”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形成数概念的第一次抽象。

整理主题图里的数量信息,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这些物体的数量都是“一”,都可以用一粒算珠表示。像这样,两盆花就可以用两粒算珠表示、三个女孩可以用三粒算珠表示……逐渐教学了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的方法。

教材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出于两点考虑:首先,算珠能半直观、半抽象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粒算珠表示一个物体、两粒算珠表示两个物体……有几个物体就用几粒算珠表示,这是算珠的直观方面。一粒算珠既能表示一个男孩,也能表示一架手风琴、一块黑板,一粒算珠只反映这些物体在数量上的相同特征,不反映它们的其他属性。类似地,两粒算珠能够表示主题图里的花的盆数,还能表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两个物体,这是算珠的抽象一面。算珠的半直观、半抽象特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能够引领他们完成认数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次抽象概括,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认数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思维发展过程。其次,一粒算珠添上一粒是两粒算珠,两粒算珠添上一粒是三粒算珠……这个现象体现了自然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3) 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形成数概念的第二次抽象概括。

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可以用数字符号表示。手风琴、男孩、黑板的个数都可以用“1”表示,花的盆数可以用“2”表示,女孩的人数可以用“3”表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1~5各个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这些数字符号和算珠一样,只表示物体有多少,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内容。而数字符号比算珠更加抽象,使用也更加方便、更加普遍。学生认识数字符号,理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就是建立了数的概念。

事实告诉我们,现在大多数学生识别0~9这些数并不困难,因为他们在学前已经多次接触过,甚至早就知道了。但是,许多学生并不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数概念。教学时,必须把数字与相应的算珠以及相应个数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数物体个数的经验和用算珠表示数的经验,赋予数字具体的含义,从而有意义地接受数字符号,逐渐形成数概念。例题在主题图下面,从左到右依次呈现“实物图”“算珠图”“数字”,体现了这些教学思想,是学生认数的一般过程。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往往是概念学习的全部过程。所以,教材在给出数字1、2、3、4、5以后,并没有结束数概念的教学,继续要求学生思考“1”还可以表示什么?2、3、4、5呢?”这就是把初步的数概念具体化,回归现实,让学生说出许许多多1个或者2个、3个、4个、5个物体,这些大量素材,进一步丰富对数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数概念更加丰满、更加扎实,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

2. 关注思想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还要重视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

“认识10以内的数”中,=、>、<是数学里最常用的关系符号,用于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这些符号,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不仅在具体情境里感受两组物体在数量方面的多少关系,还要抽象出相关的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这些符号中,教学等号比较容易,教学大于号和小于号会稍难一些,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两个符号。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识别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如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开口在左是大于号,尖尖在左是小于号。教学关系符号,不仅要重视其中的双基成分,还要注意两点数学思想。

(1) 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子、猴子、松鼠、熊进行只数的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也就是要用一一对应排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是基本的数学方法,也是后面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直接体验。

(2) 符号化的数学思想。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要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用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和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这里的符号与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3.关注数学文化

《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还包括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说法:当一个人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以后,如果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忘掉或都“抽出去”,剩下的就是数学文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结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链接式,一种为融入式。所谓链接式,就是把数学文化当作一种标签,外在依附在数学课堂上;而融入式即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有机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例如“认识10以内的数”中安排了2则图文结合的“你知道吗”。

左图介绍体育比赛中名次与冠军、亚军、季军以及金牌、银牌、铜牌之间的关系。侧重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增进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右图学生一看就懂,选用了与认数紧密结合的手势。学生对数的最初认识其实也是从手指表示数开始的。人的双手是原始的、天然的计数器。这里所蕴含的体育文化、手指文化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助

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文化的熏陶。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一些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多一些对学生的耐心了解,再多一些对课堂内涵的关注,我们的教学就会更为扎实、有效,我们的孩子将更加爱学、乐学。

参考文献:

[ 1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两会感想和体会篇8

亲爱的 我想要那美妙的感觉

我从没有体验过两性高潮 之所以在标题上写“两性高潮”,是因为,我自己有时候可以让自己“好好发泄”,就是自慰,每一次自慰都能很快达到高潮,但在和老公的性爱中,往往得不到满足,或不知道满足了。不要误会,我老公在性爱中也没什么问题,可我就是没有高潮的感觉,只是觉得似乎是因为我自己过早就自慰了吧。 所以我现在对两性的性爱高潮感受不明显,有时候在做爱中,我会累,但还是觉得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没有高潮。 好困惑,现在似乎接近性冷淡了,不喜欢和他做爱,因为会感到失落。他不在的时候,我就自慰,虽然在自慰过程中会想念做爱的感觉。我怎么办?我是不是有问题? 读者:妙儿 性学专家的回答妙儿,我想说你本身没有问题。女人得不到高潮并不是自己的原因,大多来自男人或双方技巧上的障碍,女人不管是伪高潮,还是通过自慰达到高潮,都是男人的失败。 许多男人为了自己享受快乐,不顾女方的感受,没有任何前戏爱抚就直接插入,这样会导致女人的疼痛,更无什么快感可言。还有一些男人,行为更加恶劣,他喜欢让女人为他口交,自己却不肯为对方付出,看女人干燥,吐些口水抹在女人阴部就开始发泄,然后就躺下呼呼大睡。 让激情燃起的秘招: 1 充足前戏:前戏不仅仅是抚摩或拥抱接吻,选择一个好的场地更加重要。有位女读者来信说,她和她家老公经常幻想(性学家提出,人体最强有力的性功能器官并非生殖系统,而是大脑),在他们的爱屋里建一个大浴缸,旁边放一些鲜花和美酒,躺在浴缸里,让泡沫盖到脖子,一边喝酒,一边调情。虽然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但光有这种想法,就足够让他们兴奋了。另外,选择一块好的做爱地点会让你的性欲倍增。不一定非得指定哪里,要看双方的喜好和心情,卫生间、阳台、厨房、客厅,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选择靠窗的地方,会让你既担心被人发现又觉得刺激。 很多人都忽视了性爱前的准备,比如刚沐浴完透着香气的身体、性感的内衣与睡衣、妩媚的欲望表情,这些不管对自己或对男人都很重要,任何男人面对一个穿着旧黄而不同颜色的内衣和内裤,丝袜在脱丝,或者下体透着异味的女人,再大的性致都会顿时消失,更不用说小心而兴奋地疼爱你了。 减少自慰:妙儿无法达到高潮的另一个原因是自慰,很多女性都是因为单身时频繁自慰,以至在同居或结婚后,对高潮就没有很强烈的敏感度,或是对自己曾经的自慰产生罪恶感。 自慰并不是可耻的,即使有了固定的男人后,偶尔自慰也不是不可为之,适当的自慰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快乐,并且能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敏感部位,这就是女人为什么在性爱中得不到性高潮,而在自慰中反而每一次都能得到满足,而且是很强烈地感觉到高潮来临。 但如果沉迷在自慰中的话,却会影响性爱的质量。 女人是可以双重高潮的,分为体外阴蒂高潮和体内G点高潮,假如这两个都能高潮,会另有一番痛快的滋味。很多男人都不懂得这点,以为女人体内高潮就行了。即使高潮后,也可以让男人帮忙自慰,用手或用嘴,不单用舌头舔,也要用嘴含住,嘴里温度的刺激会让女人高潮迭起。女人的大腿内侧也非常敏感,抚摩和亲吻她的大腿,她一定忍受不了。 3,变换体位:若要高潮,不要忘记多换一下做爱的姿势,做爱方式有600多种,为什么独独要守着在床上的那两三种?女人达不到高潮是因为男人没有触到她的G点。G点长得不是很深,就在阴道入口处5厘米左右的一个豆粒状区域,但并不是每一种体位都能碰到,也不是男人那个东西长就可以触到,一般从女上位最容易碰到,让男人从后侧进入。 变换体位也可延长男人的射精时间,男人几乎从第一下进去就开始想射精,时间缩短是使女人不能高潮的最大原因。做到快射时,转换一下体位,让感觉消失一点再进入。 男人的性高潮比女人快,就像他们看到性感的美女图片就可以使自己勃起,而女人即使在性爱当中也需要5到10分钟的过程。男人不要只顾自己“一泄而快”,在你快要射精时控制住,改为亲吻女性的乳房和抚摩她的下体,待快感慢慢消除之后再继续,这样反复两三次,两个人可以同时达到高潮。 想要两个人一起高潮,主要是男人要掌握住女人的高潮时间,当你看到她的呼吸急促、身体不断摇动、呻吟声变大、下面开始紧缩得厉害,就是即将高潮的前兆,这时,男人再用力几下,必定两个人同时达到高潮。 4,安全套的另类玩法:所有的男人都不喜欢戴套做爱,花点心思玩点花样,会让你爱上这讨厌的套套。 第一种,安全套对于早泄的男人是最管用的,可以降低龟头的敏感度。我说玩花样,那肯定不止戴套那么简单,要戴两个套子,戴第一个套子后,在龟头处包上一层卫生纸,不要太厚,免得几个小时都无法射精。 第二种,把套子剪掉,只剩下橡皮圈,套在龟沟里,再套上一个,会让女人刺激无比。这两种方式我是参考网络上的,试试吧。不要忘记把做爱当做一种乐趣,要不断地试验,才会让自己体会更多的快乐。 女人想要高潮就这么容易,主要是双方配合。在性爱过后,男人别急着睡觉,多给女人一些语言上的爱意,抱抱她或吻吻她,这样可以让她很感动。沟通也很重要,此时两人可以交流一下过程中的感觉,哪里很舒服,或哪里有点不太舒服,彼此记住,下一次的性爱就会更加完美。记住,想要性福,只有你好我也好,才是真的好。 我一直强调,女人不该压抑自己的性需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让女人在性爱中只起到一个传宗接代的作用,是时候扔掉这个包袱了。上帝制造我们,让我们拥有高潮这种欲生欲死的感受,就是要让我们享受这种性爱的快乐。

上一篇:领导力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每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