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8:36:23

信息论文

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系统由数据采集终端、GPRS无线通信模块和客户端3部分组成。采集终端通过传感器采集各项气象数据,经过MSP430F169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后,利用GPRS无线网络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软件采用VB语言编写,通过与Mi-crosoftAccess2003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实时气象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2系统硬件设计

2.1采集终端的设计

数据信息采集终端以TI公司推出的MSP430系列超低功耗、高性能的16位微处理器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对翻斗式雨量传感器JDZ02-1、温湿度传感器SHT11、光照强度传感器BH1750、实时时钟芯片PCF8563的操作获取各个监测点的数据信息(降雨量、温湿度、光照辐射强度、实时时间),并按照一定的格式组合整理后经由RS-232接口传输到无线通信模块。。其中,SHT11、BH1750、PCF8563均为带有I2C总线接口的器件,功耗低可靠性高,满足灌区环境需求和系统应用。

1)温湿度传感器。

SHT11是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带有I2C总线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免调试、免标定、测量分辨率可编程调节、CRC传输校验、超小封装尺寸等特点;测量精度高,是各种温湿度监测应用中的一种优选器件。

2)光强度传感器。

BH1750是一种两线式串行总线I2C接口的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它可以根据收集的光线强度数据来进行环境监测,可支持较大范围的光照强度变化,直接数字输出,省去复杂的数学运算,使用方便简单。

3)雨量传感器。

本系统中选用JDZ02-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用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其每一次的开关量信号降雨量为0.2mm,测量范围小于4mm/min。系统选用微处理器MSP430F169的P6.5口作为降雨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

4)时钟芯片。

PCF8563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级内含I2C总线接口功能的具有极低功耗的多功能时钟/日历芯片。按I2C总线协议规约,I2C总线由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2.2无线通信模块

为实现现场和客户端的通讯,系统选用北京天同诚业科技有限公司的WG-8010GPRS-DTU无线通讯模块,该模块内置工业级GPRS模块,提供RS232/485数据接口和标准的SIM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各采集终端连接,仅需一次性完成初始化配置,就可以与数据中心通过GPRS无线网络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完全透明传输。同时,该公司提供了Comway无线串口软件与GPRSDTU配合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远端串口设备和用户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信信道,用户仅需在计算机中安装Comway无线串口软件,即可使用原来基于串口通讯的应用程序来处理远端串口设备的数据,而无需劳心费神于公网IP地址或者是网络端口映射、动态域名映射等具体问题。

3系统软件设计

3.1采集终端系统软件设计

农田气象数据采集终端按程序中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对各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雨量开关信号等数字信号进行采集。

3.1.1温湿度程序设计

本文通过程序编写来模拟I2C总线的通讯协议,实现与MSP430F169的数据传输。设计中温湿度的精度选用SHT11的默认精度分别为14位(温度)和12位(湿度)。

3.1.2光照传感器程序设计

MSP430f169单片机与BH1750之间的通信使用标准的I2C协议,主控器通过内部包含的I2C通信接口与BH1750的I2C接口相连,容易实现编程和控制。

3.1.3雨量传感器程序设计

选用的雨量传感器为开关量输出信号,因此程序中采用中断的方式来实现对开关量的采集。雨量传感器每输出一次信号,系统就会相应的发生一次中断,对应着程序中表示雨量的整型变量Rain就会自动加1,从而采集雨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次数,最后通过相应公式转换为降雨量。

3.1.4实时时钟程序设计

设计中,选用P1.6引脚作为器件的中断输出,P3.1和P3.3作为I2C数据通信的数据线和时钟线,显示方式选择为24小时制。

3.2客户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在客户连接到Internet的PC机上安装好天同诚业公司开发的Comway无线串口软件,选择一个与用户的串口设备相连接的DTU并为之添加虚拟串口(建立映射关系);映射成功后在线DTU会显示映射到所选择的虚拟串口、应用软件或串口调试软件(如超级终端),即可通过此虚拟串口与远程设备进行实时双向通信。客户端软件使用VB6.0软件进行程序开发,Visu-alBasic6.0中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发送、接收的串行通信功能。MSComm控件与串行端口一一对应,多个MSComm控件对应应用程序访问的多个串行端口。另外,用户可进入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更改终端地址和端口地址。软件通过与MicrosoftAccess2003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实时气象数据的显示、分析、保存以及管理等功能。

4结论

从农田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远程在线农田气象信息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就可以在监测中心对各站点进行远程监测。系统结构模型合理,软硬件设计可行,具有灵活的扩充性,并且稳定可靠,成本较低。实验表明,系统性能可以满足农田气象信息远程监测的实际需要。

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3]李惠杰.服装企业销售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J].纺织学报,2004,(5).

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宏观来说,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两个层面,一是削弱了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二是降低了收支信息的真实性。

1.1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资产信息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信息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基金的购置,以满足医院固定资产修缮、维护以及更新要求。这一规定显然借鉴了企业会计中的折旧方法,唯一的区别在于医院固定基金的账面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备抵科目。这项规定增加了医院会计项目的专项基金,却不会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少项目而进行记录,换言之,医院的资产总值并不受基金的影响,相关的会计账目无法切实反映医院资产的变化,如此,则造成了医院的资产虚增问题。

1.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收支信息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制度中将医院药品收支从资产和其他收支中分离出来,规定医院必须要独立进行核算和管理[5]。这一规定对医院收支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医疗人员的开支应纳入全部开支中,如此,这就导致了不仅医疗人员为患者甄选药品或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方面的价值难以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更导致开展会计工作时相关核算与收支核算也可能会存在着不配比问题,从而导致医院收支信息不准确。此外,新会计制度还规定在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应分摊到医疗以及相关药品的支出中,而现阶段公立医院的收支主要产生于两个渠道,一是实质性的管理费用,二是间接产生的管理费用。那么,如果管理费用是以间接形式产生的,则应按照活动中参加人数比例进行分摊。而医院各部门产生的费用与参与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分摊关系,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的分摊,必将造成管理费用分摊比例过高的问题,在无形中由于人为关系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医疗机构的成本,夸大了药品的结余,难以如实反映医院的收支信息。

2消除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信息负面影响的对策

2.1增强医院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是公立医院开展会计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依据,公立医院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离不开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信息的核实及确定,同时也需要灵活应用新会计制度,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会计体系。首先,医院应尽快对固定资产依照企业会计模式进行折旧处理,并将项目记录到财务报表中,从而让医院资产与负债项目更清晰。同时,医院还应当在有效的使用年限中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分摊,明确应收款帐,对确认无法收回的款项及时作坏账处理。如此,则不仅能够分清医院的欠债责任,同时还能够加强医院会计部门对资产安全的监管,确保资产的安全。

2.2整合医院资产信息新会计制度中规定将大型基建费用进行单独核算,这种核算办法容易导致医院财务报表难以准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对此,医院可通过在建工程账户增设一个关于基建工程的项目,并在长期借款账户下再增设一个关于基建借款情况的项目,最后把与基建工程相关的会计信息与医院总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增强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3建立统一核算体系综合来说,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了医院成本管理效能,并规定了管理方法和要求,但对于成本分摊和核算对象等问题却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公立医院在落实新会计制度时,应注意加强对成本范围及相关核算对象的管理,统一核算体系,对于管理费用的核算不再进行分摊,而应作为针对行政管理等部门成本活动的单独反映,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条理性和真实性,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效能。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下的公立医疗机构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医院应结合新会计制度要求,认真执行有关会计信息管理的一些办法或举措,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消除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新医改要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医疗服务。

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1.防汛作用

洪涝灾害往往都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洪涝灾害有波及面广、损害程度大、损失不易挽回等特点。同时,洪涝灾害也威胁着农业生产中农民的生命安全。故而,防汛便是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气象部门可以根据降水预测、天气预报等服务措施,凭借着气象部门的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将暴雨预警信息发放出去,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做好准备,进而防止农民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2.抗旱作用

与防汛相对的则是抗旱。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极端旱灾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气象信息服务就能依据政府和气象台共同搭建的抗旱指挥部,积极分析气象态势,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农业损失能够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气象信息服务可以利用雷达、卫星等进行气象观测,也可以引导人工降雨。

3.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除了防汛和抗旱的作用,农业灾害知识的宣传可以称之为气象信息服务的一种综合性作用。气象信息服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农业信息和气象信息汇总、结合,并进行分析,随后将其传播给广大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得到农业灾害相关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灾害预防能力。

二、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气象部门都认识到了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作用,也在积极利用气象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提供便利。但是在实际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1.气象信息失真

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预测失误、气象发展分析失误和报告失误等我们往都称之为气象信息失真。具体而言,造成气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大气运动在计算机上的数值模拟很多时候不能够将大气的真是变化展现出来。

1.2气象预测人员在预测和分析过程中的人为意识也极易造成气象信息失真。

2.气象信息缺乏及时性

气象信息不及时是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相当严重的一个弊端。一旦气象信息缺乏及时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进行自然灾害的预防也就不够及时,造成贻误最佳预警时间的情况。尤其是冰雹、雷雨、泥石流等灾害,一旦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人身安全的影响将会很大。

3.气象信息没有针对性

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不断提高针对性的气象信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要求。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过程中,气象信息大同小异,都是一些常规性的气象信息。没有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气象信息服务,进而导致了气象信息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气象信息服务顺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

要想让气象信息服务能够顺利的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加强各级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就成了一项重要措施,这就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对气象工作的重视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将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和多方位立体化进行气象预报作为己任。其次,为农民提高真实、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信息应当是每一个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最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个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时刻保证气象信息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严谨和科学。

2.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可靠度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级气象部门都应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可靠度,避免出现失真的气象信息,同时也要保证气象信息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出重要作用。提高气象信息可靠度需要做到以下内容:2.1积极进行创新和实践。

2.2不断引进现代科技手段。

2.3积极构建研究业务化和科研业务化的模式。

2.4积极进行预报模式的开发和研究。

3.构建农业气象服务的体系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气象服务,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的地位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气象信息服务想要顺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也离不开农业气象公共五福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构建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3.1积极引入研究人员,让气象实验和农业气象的贯彻工作能够能加科学、严谨。

3.2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规划和设计,确保构建能够顺利进行。

3.3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防等工作。

3.4建立健全农业气象预报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

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一般来说,顾客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来了解企业的供货质量、价格、按期交货的能力、售后服务质量及持续供货能力。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履行社会职责方面的情况,因此,企业应为其制定正确的企业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加强,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的重要承担着之一,因此,企业员工在选择企业应聘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了会计信息。尽管不同的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的具体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证明了会计信息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二、会计信息的价值和交换价值

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任何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有价值。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作为商品的任何物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一切商品中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会计信息的生产无疑耗费了人类劳动,这种劳动主要是一种智能型的劳动,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花费的劳动,甚至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签发的审计意见也是会计信息生产的体现。当然,即使会计信息的生成耗费和凝结了人类劳动,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会计信息就是一种商品。会计信息要想成为商品,还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作为商品有着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征:即信息产品是不灭的,所有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可以不断的进行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可以与外部的不同用户进行多次交换,交换次数越多,其实现的价值越大,但生产者在让渡了其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获得了相应的交换价值后,仍拥有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是会计信息商品价值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由生产这种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一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平均耗费,也即是同一部门内各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平均劳动时间。由于会计信息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一种会计信息产品相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它可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不可能由其他组织重复生产,更不必要进行批量生产。因此,会计信息商品没有同种商品作比较,不存在平均劳动时间。它的平均劳动时间,也就是它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本身,社会必要劳动量也就是个别劳动量。

作者:许传霞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

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地方患者身份性质决定了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在军队各级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除国家、地方政府要员外),基本上都不是从事国家机密工作的人员,其医疗健康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或数据库实行与地方医院共享,不会也不可能给国家和民族安全带来危害或灾难。

2共享的必要性

2.1人性化医疗所系军地医院地方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系人性化医疗行为要求所系,为地方患者在军地医院间就医、检查、治疗提供了方便,带来了实惠。军地医院医疗信息“一卡通”式的资源共享就诊模式,彼此认可对方的疾病检查结果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如:共享CT、磁共振、超声等检查结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减少转诊患者在疾病检查、检测中财力、精力、时间的重复浪费,真正体现出为人民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2.2挽救生命时间所系由于各家医院因设备设施和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和专科重点方向的不同,因此重症患者在各医院间的转出转入治疗,是十分常见和必要的。患者检查检验过程与其病情相关,病情越复杂检查就越繁琐,时间也越长,花费也就越多,所以,为了给这些转诊治疗的重症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挽救其生命,军地医院间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避免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做重复的检查。

3共享的重要性

3.1地方患者身份性质决定了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在军队各级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除国家、地方政府要员外),基本上都不是从事国家机密工作的人员,其医疗健康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或数据库实行与地方医院共享,不会也当地卫生相关部门的区域人群健康调查分析结果,当地政府就可以据此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科学、宏观卫生医疗政策,避免了以往因在军队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医疗信息不能及时得到统计而造成卫生政策制定时调研的不全面性。

4共享的方法

4.1政府统筹为了便于对当地群众的医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现区域共享,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在军队医院投入部分资金,建立传输地方患者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便于及时掌握当地来军队医院就医的群众健康状况信息。同时,指令性要求当地各家医院主动与军队医院医疗病案信息部门建立网络联系,及时了解曾在军队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病史情况,减少对就诊或转诊患者重复项目的检查环节,节约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率。

4.2院间联网在政府不参与患者医疗信息管理的前提下,军地医院为了相互掌握地方群众就诊的医疗信息,给地方患者在军地医院间就诊时带来方便、实惠,通过院间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患者就医检查确诊效率。

5共享的途径

5.1局域网有资金条件的军地医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地方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局域网。局域网能保证患者医疗信息及时、快捷地在军地医院间传输共享,并能实现对同一病例的病情诊断时网络商榷,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5.2数据库对于因客观因素限制,没有条件实现局域网的军地医院,建立数据库并启用镜像版是较实用的共享办法。但这一共享途径必须解决医疗信息数据定期更新的问题,确保数据及时、完善与准确。

信息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目前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依托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在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内容、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探究手机媒体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在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1、新闻信息尚未成为手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媒介市场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自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许多大报相继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台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但是手机尚未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缺少深度和原创性,主要还是依托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大媒体的信息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复制传播新闻事实或描述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显然难以赢得受众。再者,当前手机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质量普遍不是很高,也没有推出为受众量身打造的特制手机新闻。虽然现在有些网站提供了手机订阅新闻短信的服务,但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尚少。手机媒体的潜在受众大多集中在知识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需要量多质高,而目前的手机媒体尚处于初创阶段,更不用说分众化与细分化的市场开拓了。

2、手机媒体负面信息泛滥。当前,手机通讯技术在建构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自由传播空间的同时,也传播了不少负面信息。手机负面信息主要通过短信传播,表现为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等。笔者于2006年3月上旬在长沙市街头做过小型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公司职员、教师、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受到过手机垃圾短信的侵扰(见表1)。

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存在于彩信和可拍照手机上。可拍照手机用户几乎能够随时随地隐蔽拍摄,而且可以马上将所拍摄的图像随意发送到其他的彩信手机或互联网上。如今许多网站都有用手机偷拍的图片,成为网站吸引眼球增加浏览的一大法宝。

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主要指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如2003年广东“番禺剧毒农药沉船案”以及“非典”中的谣言危机等,曾经一度搅得人心惶惶,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二、手机媒体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尽管手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款新功能的手机层出不穷,然而,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除了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比较慢等受普遍技术制约的瓶颈之外,还存在着手机病毒和3G技术不成熟等缺陷。

目前市场上流行手机一般都拥有播放MP3、上网、播放视频、编发彩信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为人们带来便利与欢乐的同时,也为各种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和场所。随着彩信的流行,各种不良图片、色情暴力小电影等也开始在手机中传播,手机病毒的“温床”就这样滋生了。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用户遭到手机病毒侵袭的占36%。“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手机病毒报告,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就是通过干扰软件运行环境或修改硬件配置信息,而导致手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而且黑客或病毒编写者通过病毒所携带的程序,还能窃取用户存储在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比如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对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随着彩信的普及,图片的发送对手机的兼容性要求更高,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将影响到各类信息的正面、快速传播,最终会影响到人们使用这部分业务的兴趣。手机与手机的互通将是一个技术上研发的重点,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另一个影响到手机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是“3G”的推广。3G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它不按时间收费而是按数据流量收费。它的速度很快,不仅能进行高效通话而且能高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电影等。但是,目前3G手机价格普遍较高,受国内研发水平的限制,还没有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三、手机媒体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广告是媒体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现阶段的手机媒体在如何进入广告市场的问题上还在游移不决。手机有一个致命缺陷——显示屏固定且偏小。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需要。在选择广告市场运作方式上也存在困难,手机媒体的广告以何种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是采用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发送的强迫型还是由用户自选或同意发送的选择型呢?同时,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还需要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

通讯产业的市场化决定了手机媒体走的也是市场路线,移动运营商、SP(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的简称)、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之间就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用户在开通手机各项业务时,需要填写各种资料,但有的运营商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出卖用户私密资料;某些SP大范围地发送短信给手机用户,言之可免费订阅某短信,但是实际上却要收费且有时收费很高,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移动运营商在收费、计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反感。目前,移动运营商、SP、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但是在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利润如何分成等问题仍然纠缠不清。特别是如何提高商业信誉,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是开拓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手机媒体监管层面的局限性

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监管,是要有法律作保障的。由于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国内尚无相关立法。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两部法律明文规定了控制手机“污染”的相关条例。但是,相对于当前手机短信传播的自由现状,这些法规操作性不强。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电信部门还是由广电部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另外,随着各种极富特色的手机文字、音频、视频作品不断涌现,如何保护手机作品著作权问题也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探讨。手机媒体问题的解决

一、合理配置信息结构,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

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面对的是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众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配置方面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内容精练、独创性与信息健康等。

首先,从受众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培育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模仿和移植的核心竞争力。按不同受众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受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和事件,尽可避免对手机媒体而言并不具有报道优势的新闻。手机媒体应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上大显身手,积极开发诸如新闻短信订制等业务,大力拓展手机新闻业务市场,扩大媒介影响力。

其次,手机新闻必须精简。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终究属于手机的附属功能,加之技术条件的制约,现在还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不间断地信息。所以,在新闻的选择方面,必须做到简而精。

再次,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新闻类短信,编辑要极其慎重,不但求快更要求准,尤其是重大新闻,要经过核对证实后才予以发送,这样才会减少假新闻的传播机率。同时,要力推绿色短信活动,如长沙“移动家校通”平台就为学校和家长构架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

二、防控结合,开发高新技术。

新媒体发展的最重要依托是高新技术,对新媒体的监管也要依托高新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启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控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论手机短信通过什么方式发送,都需要经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才能到达对方手机上。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判别并删除。对于可拍照手机侵犯隐私权或窃取机密,应该进行有效限制和约束。国外一些国家正在限制这种“隐蔽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在日本,健身房、全国性政府机关等场合不允许使用可拍照手机;中东的很多国家都在准备立法限制这种手机的使用。”。我国也可制订限制使用可拍照手机场合的相关规定。

对于手机病毒防控,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是在手机出厂前安装杀毒软件,之后运营商定期更新,或者通过提供网上下载来出售手机杀毒软件。由于软件开发尚需时间,目前用户对付手机病毒的办法主要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操作,并在使用中加倍小心。手机软件开发商也可以参照互联网“防火墙”软件技术,研制手机“防火墙”安全智能软件,以识别不良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将之拦截、消除。

三、积极开拓市场,健全竞争机制,加强有效监管。

手机媒体正处于市场开拓期,市场开拓不仅有内容方面的开拓,也有用户层面的开拓。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技术更为先进的中高端手机产品的为数不多,手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小,社会影响力不大。为此多媒体手机的平民化趋势是必由之路,这将有助于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普及到普通大众中去。

在市场竞争方面,应当倡导良性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就移动运营商而言,目前的局面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寡头”独霸天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占据剩余空间,手机运营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放弃利润来打压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产生,而很多国外移动运营商则对我国移动运营市场虎视眈眈。因此,国内移动运营商既要做好应对来自国外同行竞争的准备,又要化解SP与运营商以及用户之间的矛盾。

最后,要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的监管与控制。曾经有专家提议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置安全警戒线,对每条手机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以消除或减少有害信息入侵手机用户。在这方面,移动运营商“把关人”的角色必不可少,通过设置技术性的信息检查“关口”,有效控制负面信息与信息病毒的传播。另一个有效策略是对SP进行监管。网站内容是手机短信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大部分不良短信是通过网站发出去的,如果能实现对SP的有效监管,也能控制不良短信的传播。从监管模式来看,SP有责任和义务来保证短信服务内容的健康合法,通信运营商也有义务加强对SP的前期资质审核和后期监管力度。对信息安全的监测和著作权保护,是一个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问题。目前国家法律对此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实施细则,因此,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明确。

信息论文范文第8篇

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概念,一直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和界定。在区域经济、全球经济不断发展融合的趋势下,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为一项必须解决的客观问题。它最早出现在199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的“核心准则”上,其中有一项是“高质量”,具体解释为“可比性”、“透明性”和“充分披露”。从此,透明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开始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使用。“透明度”是“高质量”的组成部分。透明的财务报告信息需要符合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信息质量要求。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报告强调了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并对其作用作出了解释,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从而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作出准确的评价。虽然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从具体范畴来考虑,会计信息透明度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是透明度存在的基础,也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前提;二是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和恰当披露。可靠恰当的披露更能使信息使用者通过会计信息获得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运行、经营成果及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等信息。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反腐价值

会计信息透明度与反腐败存在正比例关系。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反腐败越彻底;反之,腐败问题的解决能促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充分性的披露障碍也将有所减少。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会计作为公共性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在经济发展中,企业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的进步,而经济腐败问题则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加企业内部压力和外部监督,能起到预防腐败的作用。反腐败工作取得效果,才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手段

会计是计量和记录经济活动的工具,利用这一特殊的经济工具来监督腐败行为,可以提高反腐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为经济腐败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与会计相关,大多数腐败都会体现到经济上,是金钱和权力的交织。只有会计信息公开透明,接受民主监督,才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是治理腐败的根源。所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进行财务公开,是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方法

会计既是一种计量工具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利用会计这一计量工具,根据经济腐败中必然发生的非正常资金运动,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企业资金的运行状态,对易于发生腐败的环节认真探究,对不正常的资金运动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探索出一套会计反腐监督机制,为反腐败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三、会计信息透明度现状及产生的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时期,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了解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的具体表现及会计信息透明度问题带来的腐败滋生现象,可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和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有调查表明,针对当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没有一家机构投资者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不到二分之一。会计信息不真实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账簿真实填写财务报表,不遵循会计准则基本要求,夸大收入或支出,不能规范地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伪造或者夸大相关大型交易事项,甚至有些企业会编制两套报表,一套虚假的拿来应付信息使用者和监督者,一套真实的拿来作为内部文件,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真实地了解信息,给国家和信息使用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违规的会计信息操纵使企业经济秩序混乱,扰乱了正常的经营活动,阻碍了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破产,损害了企业整体的利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为腐败者提供了挡箭牌,损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很多企业对融资款项的使用、资金预算、利润构成和变化等信息披露不详细,对于未决诉讼、关联方交易、企业合并、提供担保等重要性事项的报告不充分,避重就轻,使投资者产生误解。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在细节上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不够明确,使得企业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有主观选择性,造成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披露不明确、亏损的原因解释不详细,以及对重大信息避而不谈等问题。某些企业利用这种制度上的漏洞,获得舞弊的机会,逃避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使财务反腐难度递增。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及时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一些企业内部重大变动、上市公司有关高管的调任、重大重组等重要信息,都在股票价格大幅上升之后才给予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也为企业进行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创造了条件。延迟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将大大降低,同时也使获取非法利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

四、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预防腐败

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从宏观来说,依赖于国家的宏观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从微观来说,依赖于企业本身对准则规范的遵循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一)规范信息披露,完善会计法规从财政部2014年关于重大会计改革的文件中,可以看到财政部加快会计改革的步伐。其中为了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个新准则的修订完善和实施,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出发,从我国反腐败的要求出发,现行会计准则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需进一步关注会计质量的真实性,增强强制性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在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关联方交易、不同类型财务核算方法的运用条件等细节上继续补充与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二)健全内部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腐败的产生。鼓励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高中小股东对决策的影响力,通过中小股东对自身利益的需求,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形成压力,促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健全和完善董事会制度,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股股东和经营管理者起制约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推行科学和规范的考核制度;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重视管理者的个人实际能力,建立将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经营成果相对应的薪酬及奖励制度等。以上这些措施对加强企业内部监管、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杜绝腐败的产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外部监督,提高执法力度外部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有其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度的监管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保障,也是预防腐败的一大举措。对于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腐败人员,不仅要追究行政责任,也要追究其民事责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也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的传递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企业披露会计信息通常需要经过中介机构的处理,如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的估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等。在许多腐败案例中,正是由于企业人员与中介机构相互勾结,虚假的财务信息,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虚假信息操纵投资者行为,获得经济利益。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加大惩处,保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才能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预防腐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加强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预防经济腐败问题上,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优化到发挥作用可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会像法律制度那样立竿见影。但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内心的准则,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财经法规和各种约束制度所起不到的作用,它会使人们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遵守,从形式遵守转为实质遵守,增强法律法规、政策的生成和实施效果。但是,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难以在每个会计从业人员身上自发形成,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教育和培养,要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更新、环节创新、内容延展、方法拓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完整的、渐进的培育与提升。会计人员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可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有利条件和保证。

五、结语

我国会计透明度的现状堪忧,不透明的会计透明度为腐败的滋生造就了温床。提高会计透明度对于预防和惩治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界应共同努力实现会计信息透明,遏制腐败之风,保证经济市场正常运行,社会稳步发展。

信息论文范文第9篇

(一)相关性的定义。在相关性规则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要求可以明确反映企业的财政状态、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成果。会计信息根据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否相关来评判它是否有效,是否具备价值,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有关资料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过去决策的好恶,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此具有反馈价值。它还应当具备预测价值,帮助使用人按照财务报告所供应的信息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景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同时,在决策者进行未来企业决策时,其会计报告必须反映时下的公司运转状况,使使用者不会对已决策的条例进行反复的修改,甚至是纠正错误,所以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及时性。在识别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关联性,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充分考虑用户决定形式和信息的需求。多年来对于质量的需求一向偏重于会计的信息反馈价值证明和改正之前预期的才力,而伴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期,各方面竞争将更为剧烈,产品寿命周期缩小,导致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三个要素组成了相关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性就是说会计信息应当和相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定。更进一步的说,会计的信息需与国家对经济的要求、投资者与债权人进行的决定相符合,懂得财务景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情形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二)可靠性的定义。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要求会计核算以现实情况发生的贸易往来或事项为根本,照实说明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1、可靠性中包含真实性,可检验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测量标准。真实性大体上指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具有客观性,进一步来说,会计信息还需具有可信性,在可靠性中真实性不代表具有可靠性,但是可靠的信息一定具有真实性,两者成后者包容前者状态。然而,在实际会计应用中,可靠性并不是唯一的,不可辩的,它并不是把整体的经济活动原样呈现,也就是说,会计的真实性并不完全代表客观事实,原因是会计核算中的假设前提,像货币价值,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只拥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在会计制度的许可内,会计处理的方法有可选择性,不同组织的对接下各自的客观情况有差异,所以制度允许对核算方式进行选择。总之,会计的真实性是对会计生命和使用者信赖的保障。2、可靠性中也包括对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指在会计信息采集中不同的人员检查相同的数据,证据和记录可以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结论,这个规定其实不要求每一次检查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论断,它容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有差别。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决定了会计决策者提供的信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重要凭据。3、中立性指判断一个信息的可靠性,这条信息就必须具有中立性,会计信息不可通过选取或罗列资料来获得,只要具有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因素,这些信息都不具有中立性,就会缺乏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在会计环境设定不变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活动的追求的讨论中往往成对立状态。在经济情况变幻莫测的今天,及时性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获得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后,无法确定其客观和可验证就匆匆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此类信息易受公司管理层操纵,使这些信息可靠性较差。而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企业决策相关,如果提供给使用者一堆与企业决策无用的信息,即使其是真实的,也会使使用者迷惑,从侧面降低了公司信息的可靠性。(二)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如果丢失了,相关性的意义就将落空。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并不冲突。在实际企业应用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是决定会计信息这两种属性的主要决定人,而两者的主次顺序以相关性为重,决策者需求的是与公司高度相关并且可验证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选取离不了两种属性的依存。(三)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在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永远保持一致,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编制一份具有完全可靠并且完全相关的财务报告,权衡两者的比重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原则,因为在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权责发生制可以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指出财务状况变化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同时有人提出权责发生制无法像现金收付制那样具有可靠性,无法对每一条经济事项进行细致的记录,虽然现金收付制中的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的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现今的会计行业中,对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争论一直存在,大多会计制度现在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漏信息的补充。所以,在制度下的企业对这两种属性的选择大多依托与信息使用者息息相关的包括公司管理层、投资人等所需要的主要信息体。

三、对改善两种属性权衡的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整理和精简。大部分的财务报表中都会有因为历年的突发性或意外性的变故而改变的项目,而会计部门的人事更迭很可能会把一些对目前无用的会计项目保留下来,同时在报告外的补充信息中也会存在一些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项目。应该对公司报告的账户体系进行检查和改动,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虽然频繁的改变会计报告项目会对公司的效率有影响,但是会计报告所增加的及时性可以让决策层更准确地下达下一个目标的任务,减少错误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二)会计信息处理科技的提高。如今社会中,快速的计算机发展,其计算量和计算速度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地运算可以加快会计报告生成的效率,这有时候也会解决上一点中公司效率下降的缺点,同时,在运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在未来,很可能计算机会计算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准确的取舍度。(三)对财务报告中的附注进行规划。同第一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补充大多是通过附注和对外信息披露,这其中也会产生对决策不必要的干扰项,但是对外披漏信息有两条制约,在改变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分别是成本效益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说当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时,对二者成本运算必须成比例,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取得的效益,有时候成本效益约束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主要矛盾点,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当下热议的企业管理项目,减少片面的降低成本方法和避免狭隘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加强公司收益,也可从另一方面减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冲突。2、自我保护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是指消息利用的素质和能力,会计信息是不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大多是使用者的一种评价,一个具备专业修养和丰富履历的使用者每每都会比他人挖掘出更多实质,对他来讲,会计信息包括更多相关性和可靠性,所以公司在选拔人才制度上可以进行更多的考核以选出有用的人才。(四)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处理的差异性。在选取可靠的信息时,应当动态地了解会计信息的本质,不能每一项都理解为确切无误的数据,做到有差异的了解每一项信息的可靠程度,更加全面地掌握会计信息带给决策者更加有用的经营讯息。(五)国家会计制度改进。国家会计部门应当时常对国内和国际的会计报告差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客观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针对地方针对时间的对会计制度调整,加大对会计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也可以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之间主观上的偏见和水平差异弥补,还可以在此过程中纠正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增加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治理。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中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独立属性,所以两者互不可少。虽然两者在取舍上经常会背道而驰,同时也会相互矛盾,但是我们绝对无法避开任何一个去决定另外一个,应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精确计算和了解,抛开无用的形式,通过本质仔细的权衡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比例,来对下一步公司的会计核算和公司决策进行衡量。以实际使用的会计信息,最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主要目标,满足会计信息与决策层在需求水平上的要求。

信息论文范文第10篇

审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是审计行为与被审计人的利益有冲突。由于审计人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委托人负责的,被审计人作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表现出不配合审计人的工作。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审计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审计委托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公司信息决定投资方向,社会公众越信任,投资越多,将会助推股价上涨,审计委托人为营造公司股价欣欣向荣的景象,会有意向公众隐瞒公司实际情况,因此社会公众将处于信息劣势。

二、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分析

(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审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其以外的第三方实施审计,委托-关系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审计关系中是指:在签订契约后,契约的一方即审计委托人无法对契约另一方即审计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不能获得审计人行为的真实信息,一旦契约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审计人可能采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而使审计委托人的利益受损。如审计人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偷懒行为,不按照协议约定或行业标准严格、规范地执行审计业务,或者在审查过程中接触的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在审计报告上。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委托人虽然支付了审计费用,却不能收到最优的审计结果,所以,审计委托人承担审计报告的质量风险。“逆向选择”在审计关系中是指:审计人员故意隐藏自己的私人信息,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给审计委托人以谋取利润,由于审计委托人不能了解审计人员的真实能力,只能依靠经验和分布概率推测全行业的平均能力,此时,审计委托人只愿意按照平均水平支付审计费用,这使得实际能力高于平均水平的审计人员不愿接受低审计费用而退出市场,接受该审计费用的审计人员的实际能力一定低于平均水平,其结果是,市场上愿意提供审计服务的人员的平均水平低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进一步,委托人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降低,更多审计人员退出审计市场,直至最后,审计市场上愿意提供审计服务的人是能力最差的。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审计委托人无法选择合适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市场会出现萎缩。

(二)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合谋,误导审计委托人

在审计关系中,审计委托人是被排除在审计主体以及审计客体之外的第三者,其作为审计行为的发起人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往往想更多了解被审计人的情况,而被审计人在审计过程中往往想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被审计人便会利用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在审计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贿赂审计人使其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当被审计人的贿赂金额大于审计人承担的名誉、损失风险,合谋便会产生。合谋会使得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大大下降,审计报告失去了其原有的公正以及公信力。在现实中,审计人员帮助被审计人“报喜不报忧”乃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的事例层出不穷。

(三)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合谋,误导社会公众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审计委托人需要审计人粉饰财务报表意见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虽然审计人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操守原则上不能那样做,但是现实中审计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向审计委托人妥协,一方面,审计人在经济上依赖审计委托人,虽然社会公众是审计服务的受益者,但是审计委托人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恶性竞争,使得某些事务所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招徕生意,使得在审计报告上坚持原则以及职业道德的事务所没有生意。

(四)寻租行为

由于审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寻租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向审计信息需求方寻租,由于审计人掌握比披露的审计报告更多的真实信息,审计人可以将其出卖给审计委托人,或者出卖给社会公众。第二,向被审计人寻租,若得不到满意的报酬,就威胁将其披露给审计委托人。这种寻租行为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审计市场秩序,大大阻碍了行业的规范性发展。

(五)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审计风险的根源。审计委托人为了降低其与被审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聘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从审计提供的审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审计会强化不确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来降低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但是现实情况表明,审计难以降低信息不确定程度。如果审计人员获得了不充分、不真实的审计信息,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审计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错误虚假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各国都在会计信息披露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由于审计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各种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始终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期望审计发现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往往可能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三、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过程中不能够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各方协调、努力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

(一)完善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人的激励机制

要从根源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理论是委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人行动效用最大化,才能使委托人获得最大收益。从审计过程看,能使激励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人即审计人的激励。对审计人的激励可以表现在使审计费用可观且具有独立性,审计费用不参与审计委托人以及被审计人的剩余利润分配,并且不与审计报告结果相挂钩,同时必须使其承担一部分审计风险,这样可以避免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合谋。而对被审计人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激励会导致激励悖论。

(二)完善审计行业内部监管,提高审计独立性

审计作为降低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一种方法而产生却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说明我国的审计行业体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到位。对审计人员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等于没有,审计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当所有的不规范行为都能够被发现,或者只要违规其付出的成本相当大而没有哪一种收益能弥补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会主动减少主观上的失误,如合谋以及寻租行为会大大减少,降低主观上可以避免的审计风险。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不断优化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尽量减少客观上存在的审计风险。

(三)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发挥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作用

公司建立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并使之切实发挥作用,强化公司内部监督,使职位设置形成权力的互相制衡。目前公司的现状是,成立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不能担负监督责任,究其原因,很多监事会成员同时是董事会成员或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其独立性大大受到影响。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局面,加大监事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让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参与到整个审计组织过程,更好地提高内部透明度,避免内部交易。一方面监督公司管理层即被审计人,加强披露的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监督董事会即审计委托人,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将信息披露的权力转移一部分至监事会,对管理层形成进一步制衡。

(四)完善立法,优化审计环境,促进审计行业规范化

认真总结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量以立法或部门规章的形式对存在争议或者尚不明确的问题给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答案。只有以法律形式将审计过程规范化,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标准化,借助于更为权威有效的机制,才能切实保证规范市场行为。首先,端正审计立法精神,改善制约审计职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其次,确立一套具备可操作性的具有法律权威的审计行为准则。再次,加重对违规违法审计人员的民事赔偿力度。

上一篇:经营论文范文 下一篇:竞选班干部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