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04 08:34:33

领导力心得体会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1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调查研究当成是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努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科学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决策的基础。毛主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更谈不上执行力和落实力。纸上得来终是浅。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对实际情况一问三不知,会的只是“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工作中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所作出的决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始终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认真研究群众关注、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才能推动一方发展。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能力的体现。xx在中央党校作专题讲座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的过程,切实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密切关系、在一线找准决策依据。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李瑞环同志指出:“离开调研的领导是瞎领导。”领导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把已经获得的书面材料还原为现实状态,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切实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当然,领导干部要想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了解实情,就不能是当被人摆布的“机器”:出发前提前打招呼、出发时前呼后拥、所到之处安排布置好,这样的调查研究能了解到什么?更不能是做表面文章:“前呼后拥”式做做样子、“蜻蜓点水”式走走过场、“钓鱼式”观光旅游,这样的调查研究到底是在表功绩还是伤民心,大家一看都知道。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一定要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下去,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群众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不断从群众那里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取得经验和智慧。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2

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

严正兵

2018年8月13日——8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淮安市智慧教育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跟随市电教馆杨馆长、胡老师,一行55人远赴无锡、镇江、泰州三市,进行历时三天的培训、学习、观摩。

8月14日上午9:20,我们一行55人走进了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参观了校园,感受到校园环境的优雅、校园文化的厚重,听取了钱校长“唤醒学与教的智慧--OKAY智慧教育平台”的报告。随后又走进了无锡教育电视台,先进的设备、超前的运行模式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下午4:30,我们又来到了镇江市高等职业学校的报告厅,听取了镇江市电教馆汪馆长的报告,汪馆长向我们介绍了镇江市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与使用,介绍了他们在创建智慧校园过程的具体做法以及走过的弯路,还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原则:守住底线,适度超前,应用为王,特色发展。让我们受益匪浅。8月15日上午9:30,我们又参观了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情况,参观了他们的校园阅读系统、极课大数据、创客实验室等,让我们充分认识了在软件、硬件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下午1:30,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泰州市教育局的会议室,泰州市电教馆徐主任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泰州市名片之一--“泰微课”,从“泰微课”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到“泰微课”的建设应用、影响发展。在佩服之中,让我们感受到“泰微课”名至实归。

通过三天的学习、参观,我明白了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并且十分憧憬专家描绘中的智慧校园: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还知道了未来教室、电子围篱、移动智能卡等一些新的名词,并有了一定认识。

另外,我还认识到想要打造信息化的现代校园,构建智慧校园。首先要标准统一,由多套同一标准的大型软硬件系统构成的信息化平台,同时能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协作融合,涉及教育多个领域,能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同时,强调各类人群参与,能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另一方面要建设智慧教室,远程交互式录播系统,数字化授课系统、移动学习系统,课堂教学运行支持系统。还要建立教学课堂,即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录播教室,全自动录播教室。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 “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 ”。

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息息相关,教学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迟早要搞,一定要搞,不如先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学生自由的学习。学会了自由支配时间、自主选择资源、自我学习评价,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更加个性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同时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使用又倒逼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深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3

一、这次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现代社会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充当着进程的推进者、秩序的构建者、规则的维护者的重要角色。面对当前的大环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是不言而喻。

二、推动思想解放,大胆改革创新是打造优质司法服务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面对一个多元化的新时代,我们必须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学会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看问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否则将会被时代淘汰。

三、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培训期间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了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我始终坚持安心学习,虚心学习,静心学习,使自己的人生观得到升华,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了我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加深了对坚定信仰,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修养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四、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这次学习,除了法学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还对人文社会科学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了新理论,接触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思路。要在处理事务中把握正确的度,发展与环境,效率与公平,都要适当的度要处理好社会利益分配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关系。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4

                         岳阳县荷花塘小学   吴小七

2018年11月12日至16日,我在岳阳市电大参加了由岳阳市教育体育局主持的“国培计划”2018年岳阳市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在这短暂的五天里,多位领导、教授、校长为我们呈上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专业课,他们准备充分,内容宽泛,中心突出。学员听讲认真,参与积极,五天下来,可谓收获颇多。

一、校长应该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者

学校无论大小,都由校长制定发展纲要,而在这个大家庭里,最突出的成员,教师。他们在学校的定位,在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的地位,最终都由校长高屋建瓴,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我们先应该告诉老师教育最应该关注什么。而在潘志扬科长的定位中,我们应该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先要关注课程标准,在这个命题下,要知道课程之间的联系,要考虑本课程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在关系。需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与培养方式。在学校统一规范下,可以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在这个方面进行讲授。基于基础教育有着公共性、基础性的特点。进而使老师明白教师的责任和担当。要知道当我们从教开始,要具备传播知识的思想,使学生明白真理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人民交给我们的时代重任。所以我们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同一般在人认同感,要明白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作为校长,从自己上任开始,就应当和上任校长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工程,即承上启下,又融入自己在思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将教师在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的引领方面做好文章。

二、         做好学校发展是大势所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学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通过本次培训,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尤其重要,这是当代社会学校信息化自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愿景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校长集合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将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下来,这也是校长管理的抓手。集合教师智慧的方案,有利于教师认同学校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有利于学校信息化特色创建。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嘴上话话”的局面,而是大面宣传,大胆实施,大力推进。因为“未来已来,将来已至”,作为校长,无论推行规划的路上有何等困难,我们都要从人、财、物、时间等方面全力支持,推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甚至将这一工作可能性的发展成为本校特色。

三、大力推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吴军其教授的课,对于校长们而言,无疑是收益最大的,他高屋建瓴、全面思考,对教师在校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规范。教育是教无定法、教有方法、贵在得法。譬如在一堂新授课内,对于教师的板书,我们可以在标题、知识纲要、重点难点、理科证明、演算推算过程结论方面板书,这样才是规范的板书行为。譬如教学媒体与技术在选择方面,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恰当在教学媒体。那么怎样选择教学媒体呢?要注意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甚至在使用粉笔的保护教师自己方面,都进行的规范。触类旁通,的确,作为一校之长,应该全方位思考问题,在教师规范行为、规定动作、身正为范等方面,给教师以正确引导。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领导 权力 非权力 影响力

领导活动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实施的,有其具体的领导任务和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效率高低和取得的成效大小将体现着领导影响力的大小。本文将从领导影响力的概念,领导影响力存在的社会心理学基础,领导影响力的分类和提高领导影响力的几个途径来进行论述。

一、领导影响力的概念

影响力,就是指某个人在周围环境中的威信和名望,是通过周围客体对其态度来进行反映。领导影响力,就是在特定的周围环境中,领导者通过具体的领导活动,反映出被领导者对领导活动的参与热情、对领导者的拥护和爱戴程度,可以说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一种反作用力。领导影响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领导者能不能完成某项领导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完成领导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

二、领导影响力存在的基础

领导影响力的大小和强弱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么领导影响力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究其原因,因社会中的个体人员客观心理都存在着一种对领导的期需,具体有以下4种主要心理需要(即对领导的某些心理需要,表现出一种对领导自然的反作用力,构成领导影响力产生的基础,当然这种作用力是从正面而言的,在实际活动中,当作用力是正面的就会加大领导的影响力,当作用力是负面的,就会削减领导的影响力)。

1.对组织固有的归属感。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当中。从个体心理角度讲,因为人们都不想成为一个流浪者,一个孤立的人,都想加入一个社会团体组织,进入这个社会团体和组织,就能和周围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中获得快乐。在组织活动中,就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期需获得组织和周围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肯定,以满足心灵深处的需要。从社会层面讲,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大家族,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不存在一个完全真空式的人,不存在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的人。组织和团体也能给个体成员提供一个发展个人的平台,能满足个人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作为一个积极入世和要求上进的人,与生俱来就会有一种强烈要求加入特定组织的心理期需,这就是对组织的固有归属感。

2.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才气过人和功勋卓越的人,心理都会产生莫名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尤其是对一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历史英雄人物更是打心眼里佩服。这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原始渴求,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情结,就像爱美之心人兼有之一样,对杰出人物的崇拜是因为早在他们的心中就有了这样一种理想信念,甚至作为一种模型已经存在。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看到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时,就和他内心深处的理想模型就会一拍即合,产生共鸣,由心底对杰出人物产生崇拜之情。

3.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模仿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从幼儿开始人们就学会了模仿,通过模仿才能获得各种技能和本领。长大后才能适应环境,并从中受益。当模仿达到内在的更深层次时,被称为认同,有了认同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就有了一种喜爱的情感体验。见贤思齐,是人们常有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从内心深处想通过模仿贤人,已达到求同的目的。模仿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合和发展,在社会团体组织中,作为领导者更希望看到这种效应的广泛存在。

4.对权威的遵从心理。遵从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人的遵从或追随,和对规范的遵从,在产生遵从的过程中,形成了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追求真理也是人的本性,人们习惯于对不了解的事物进行深剖析,追根问底,当有人对某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理解的更透彻和深入时,人们会认为他就是目前存在的真理和权威,没有其他人再能超越他,此时,就会从心里产生对权威的自然遵从,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折服感。

以上四种个人本能的心理需要,都是对组织和组织中杰出人物的心理期需,说白了,就是对组织中的优秀者,也就是对领导个人的崇拜、遵从和模仿。有了个体本能靠近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力,领导影响力就有了存在和发挥的坚实基础。

三、领导影响力的分类及其提升途径

从影响力与权力的区别出发,领导影响力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种。权力影响力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一种硬的领导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组织和团体通过一定的社会法定程序,附加于领导个人之上的一种职位影响力,由领导所在的岗位决定,不会因领导的变动而变动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以领导者个人的品德、才能和学识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一种软的领导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完全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条件和情况,固定岗位上的不同领导者产生的领导影响力会大不相同。权力影响力的提升相对固定和困难些,而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则有很大的弹性空间,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会得到不断提高,非权力影响力有以下四个主要提升途径。

1.个性品德方面。作为领导,个性方面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情绪,诚恳的态度,善良的心地,开阔的胸怀,公正处事的原则和正派的生活作风。品德方面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谋私利,要有先进的公利思想。公平待人,和蔼可亲,善于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做到以上领导工作就会具有影响力和向心力,整体环境具有凝聚力。

2.知识才能方面。一个拥有渊博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领导,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并且具有宽广知识面的领导本身就是一种魅力的体现。能力素质的塑造,具体应包括业务能力、领导管理能力、长远战略思维能力、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科学的组织协调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流利顺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知识素养的塑造主要靠学习积累,能力素质的塑造则靠具体实践,能力就是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结晶。

3.诚信情感方面。信誉方面,在当前诚信危机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领导者提高信誉程度已迫在眉睫。领导者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食言。轻易不承诺,不夸海口,既然说出去了,就一定要做到。情感方面,领导者一定要有肚量,天地之间,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学会体谅和理解下属,不仅要允许被领导者犯错误,而且要接受被领导者的缺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要把握好距离,处理好关系,要像家长一样多关心和体贴被领导者,让被领导者从心里受到感动,愿意为组织和领导付出。

4.个人形象方面。第一,体貌服饰。要求领导者应依据时间、地点、场合来进行表象修饰,使服饰适合身份。作为领导者,其服饰应简洁、大众化,适合年龄,适宜场合。第二,言谈举止。得体的言谈,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领导影响力的提升。领导者要言谈得体,必须注意:真实原则,它要求领导者说话必须真实,符合客观实际;经济原则,要求领导者说话时,要能以较少的话语来表达较多思想内容;安全原则,领导者说话,不议论他人是非,不泄露国家机密,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领导者的举止能够表现其态度、性格、情感、意向、风度和气质,对于领导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进步,领导权力性影响力逐渐走向弱化趋势,而非权力影响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二者之间又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则能进一步扩大领导影响力。总之,领导的影响力塑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既要借助外力塑造,又要通过个人自我塑造;不仅从领导自身角度去探索,而且还要从被领导者的角度去经营;既要加强内在修养,也要注意外在形象,实现有效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炳香.论领导影响力[J].理论学刊,2003年第6期;

[2]古桂琴.浅谈领导者的影响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余允球,季宏.用4C理论经营领导的影响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2期;

[4]任文硕.领导影响力塑造[J].第一资源,2008年第02期;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领导力的研究开始系统化,并逐步超越所有与组织相关的论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事实上,无论组织规模如何,复杂程度如何,有效的领导力都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是领导力?迄今为止,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表述。美国著名领导学家沃伦・本尼斯认为,领导力就是将愿景转变为现实的能力。谢里夫・汉史蒂芬・柯维认为,领导力就是将人们的价值和潜力清晰地传达给他们,使他们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些价值和潜力。约翰・加德纳在《论领导力》一书中认为,领导力是一种独破于职位权力之外的东西。美国著名的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权威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在《领导力》一书中认为,领导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我国学者连玉明认为,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影响别人行为的行为,谓之“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则谓之“领导力”。领导的实质是影响,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

由此可见,在对领导力内涵的认识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考察维度。但有一点是他们的共识:认为领导力是一个保持组织可持续发展和卓越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自从有了人类活动,领导活动便随之产生,其中就存在着领导力。无论组织内外因素如何变化,无论领导力的内涵有何变化,领导力设定目标并激励人们去完成目的的本质亘古未变。

领导力与领导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于领导。领导就是一种影响,通过影响其追随者的行为来达成组织目标的实现,是领导者所特有的功能,是以权力为基础的。而领导力所阐述的是一种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运用能力去实践的最高境界,领导力的主体不仅仅是领导者,还包括每一位参与者,它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现与挖掘参与者的潜力,以使其更好地为组织服务,更加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如果说领导是由领导的主体(领导者)、领导客体(人及任务)和手段三要素组成,那么对于领导最简单的诠释就是,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各种手段作用于人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过程;而领导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一个环境,提升其他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领导力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职位,也就是说不管你有没有下属,只要你进行了领导活动,通过你的行为影响了他人并且激励他人朝着组织目标做更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你就具有领导力。领导力不是你有什么头衔,而是你做了什么,职权是领导力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必要条件。领导力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领导环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程度、组织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而具有新的内涵。领导力如同艺术,可以通过培训提升、唤醒,但不能直接赋予,需要领导者自身去感悟和思考,尤其涉及情感、魅力、信任、人格等魅力。

领导力是变革,而不是管理。“管理”是一个工业社会的概念,它仅对现实既定的目标和决策负责,是比较单纯的组织行为。领导力是由领导职能、领导素质、领导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内生于“领导场”并作用于领导资源配置过程的力量,是领导主体用以应对来自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带来的挑战,并引导推动一个群体、组织或社会实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管理是以制度为主体,是伴随着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一系列过程;而领导力是以人为主体,以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激发他人的热情和生产力为目标。管理侧重的是将事情做对,而领导力侧重于选择做对的事情。管理是维持现有的秩序,领导力是改变现状。领导力的功能是带来建设性的或适应性的变革,而管理的职能是自动平衡,即通过让关键变量保持在容许范围内从而使系统维持下去。自我平衡的重要方面是控制,因此,控制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管理是以命令、服从为基本的行为模式,是一种硬权力,具有强制性;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一种软权力。

领导力的构成

领导前瞻力。前瞻力就是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环境中,领导者是否能够看清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远见的规划团队长远策略,正确预测未来,从而实现团队的目标的能力。这是领导者最原始、最基本的领导力量。前瞻力的形成主要与领导者和领导团队的领导理念、领导者的知识水平、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领导活动的自身特点有关。

领导决断力。领导决断力是领导者针对领导活动中各种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决策的能力,是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主要体现为掌握并利用各种决策理论、方法和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情感控制力及大局观,具备快速和准确评价决策收益的能力。组织发展需要领导做出策略决断、危机、培训、变革、人事、撤退等诸多决断。可以说,领导决断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完整的系统。任何组织走向飞速发展的轨道,都离不开领导者在关键时刻做对决断、做好决断。

领导驾驭力。驾驭力是领导者驾驭一支团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领导者有效控制组织的发展方向、实施战略的过程,是使组织中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围绕一定目标而行动的能力。如果说驾驭是指如何去做,那么驾驭力便意味着如何拥有这样的能力。驾驭和驾驭力是相辅相成的,驾驭一支团队需要优秀的驾驭力,而驾驭力又是从驾驭团队的过程中慢慢累积而成的。如果说驾驭是实践,那么驾驭力就是理论和经验。领导驾驭力外在表现为行动控制,领导者通过驾驭力使被领导者行为符合领导者的期望与要求。

领导执行力。领导执行力是领导者有效利用现有组织资源、贯彻组织战略意图、高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是把组织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领导者要拥有较强的领导执行力,就要让员工抱有梦想,而且还要拥抱它、实践它;要深入员工中间,向他们传递活力和乐观精神;要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团队,把同员工的每一次邂逅都作为评估、指导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机会;要有勇气,敢于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说出得罪人的话;要以好奇心、甚至怀疑精神来监督和推进业务,要保证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带来员工们的实际行动;要敢于承担风险、勤奋学习,亲自成为表率;还要懂得激励,能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成员热情。

领导力的修炼

修炼领导者的控制能力。如果没有有效控制,领导者就无法从事管理工作,组织就无法在正常轨道上运行,即使是相对完美的决策和计划,也会因无法执行变成空谈。因此,控制能力对领导者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领导者想取得卓越的成效,就必须致力于有效控制全局。为了增强领导者的控制力,领导者要坚持领导控制全局的原则,能灵活运用经济、法律、精神或行政等控制手段,熟练掌握引导控制、权力控制、自有调控等有效控制方法。

修炼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者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依据现实条件,对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设计、评估、选择的过程。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可见决策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领导的成败和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直接相关,所以,决策能力是领导力开发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领导决策能力,领导者要掌握德尔菲法、决策树法、矩阵法等科学决策的方法,要按科学决策的程序办事,要有正确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修炼领导者的“领人”能力。领导就是要带领别人完成目标,其要义就在于“带领”。是否领好人是领导者领导力高低的衡量尺度。为了提高领导者的“领人能力”,领导者要愿意育人,把培养教育下属作为领导者的重要工作来抓;领导者要能识人,领导者必须有辨别人才的能力,能识别出潜在人才;领导者要会选人,掌握科学的选拔人才方法,具有宽阔的选人视野;领导要敢用人。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才,也能以宽宏的胸怀用之。

修炼领导者的协调能力。一般情况下,组织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组织氛围紧张、人心涣散,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协调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是领导工作主要方面之一。只有那些把上下左右关系“玩得转”,在其他成员面前“吃得开”,各种工作关系“摆得平”“理得顺”的领导者,才能够赢得上级的认可、同级的肯定、下属的拥戴。

修炼领导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及时调节心理以适应这种变革。领导者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其应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的综合体现。运用合理的心理调适方法自觉进行心理调节以保持良好心态,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前提。要不断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就要能正确看待心理失调,克服恐惧心理,采取必要措施,增强自信心。就要加强领导者的自我心理卫生保健,建立自我防卫体系;就要防止和克服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控制不良情绪,加强自我心理调控。

修炼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力最为直接的体现。领导者能取得业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语言表达力的高低。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表达方式和内容合适。做到内容贴切、话语真实、方式简明。二是表达得体并有礼貌。选择的表达方式和语汇要切实符合对象和身份,符合语言环境,态度要谦虚,神情要文雅。三是要表达准确。用词和发音要准确,要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表达方式。四是要通俗而简洁。表达要平易自然,语句要凝练。

修炼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能力也是领导力的激发点。领导创新能力包括发现新问题的洞察能力,拓展思路的探索力,已有经验的借鉴能力,远见卓识的预见力和探求新知的思考能力;提高领导者的创新力要培养领导者的好奇心、自信心、独立性、想象力、严密性、变通性等个性特质;需要掌握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需要掌握还原法、列举法和演绎法等创新技法;需要经常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修炼领导者的学习能力。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产生的。可以说,领导能力的核心是学习能力。领导学习能力是指领导者具备的有效学习的能力,领导者带领其他成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行变革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领导理念。要提升领导者学习能力,领导者就要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提高、创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层次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7

[]通过古今中外领导用人的比较,从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和培养人才几个方面来阐述领导活动的用人艺术,从而揭示领导用人的本质。[]用人吸附力战斗力持久力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非凡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非凡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定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二、领导用人的“四力”(一)改革最显吸附力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猜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1、制度体制的变革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政治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闻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中国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2、思想观念的变革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闻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实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3、工作方式的变革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现代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计算机、心理学、治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治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二)核心最显凝聚力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历史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四周,以共产党为核心。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重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重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三)信赖最具战斗力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总结、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假如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布满活力,永葆生气。三、结论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熟悉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理论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1985.[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4]冯世斌.三国用人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5]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3-12-15(1).

领导力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领导 群体行为 优化结构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将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领导行为怎样才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环境的需要,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对现代企业领导群体行为的特征、发展趋势、优化结构等进行研究,这对我们拓宽视野,解放思想,从更高更深的角度去培养、考察、选拔、任用高素质的企业领导人才和加强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将会有所启示,这就是本文探讨的目的所在。

1 现代企业领导群体行为的特征

1.1 导向性。企业领导群体的行为对整个企业来说,首先起到引导发展方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企业领导的决策行为决定企业的方针、目标;企业领导的指挥行为决定着企业组织和职工行为运行的道路与途径。

1.2 激励性。企业领导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体贴关怀下属和职工群众,肯定群众的先进行为,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起到调动被领导者的主动和积极的创造精神。

1.3 控制性。企业领导者通过组织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统御力对企业和被领导者行为起到制约和控制作用,使群体行为不越轨,朝着有利于组织目标的正确方向发展。

1.4 协调性。在企业上下、左右、内外复杂的关系中,领导行为的协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往往带有局限性,部门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而企业领导者则要站在全局考虑问题,尽全力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2 现代企业领导群体行为的发展趋势

从领导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是从静态研究领导素质开始,即着重于挑选合格的领导人;继而发展到领导思想、风格、工作方法,群体功能等的动态研究。在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已由执行型向自主型、守业型向开拓型、再现型向创新型转变。

3 现代企业领导群体的优化结构

首先,从现代企业领导群体优化组合的要求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目的性。根据组建领导班子的目的和要求发挥的功能,优化组合领导班子,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上体现出整体的目的性――统一性特征。二是稳定性。领导班子中各个成员要素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必然会放出或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结合能。正是这种结合能才使得班子结构具有稳定性。各个要素的组合越优化,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就越强,产生的结合能就越大,结构也就越稳定牢固,从而产生的整体功能也就越强。三是自制性。这是指企业领导班子的自我适应,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性能。四是精干性。精明干练就是要求领导班子,是一个精干紧凑高效的运转系统,做到以工作设职位,因事设岗,因事设人,尽量减少班子的人数虚职、闲职一个也不设,必要时还可实行交叉兼职,避免产生和形式主义;五是高效能。判断一个领导群体是否优化,主要看其群体的工作效能是否具有高效能,即是否具有正确及时地决定问题,果断而又切合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现代企业领导群体的结构要科学合理。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群体的合理结构,主要应包括:

――高水平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企业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一般应配备以下四个方面的专业人才:①工程技术专业人才;②生产和经营管理专业人才;③政治思想工作专业人才;④后勤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在企业领导集体中,逐步扩大适应现代管理要求的专业人才的比重,是专业知识结构能否趋向合理的前提。

――多类型的职能结构。企业领导群体的多智能结构是指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领导成员组合而成的一个协调集体。

按照现代企业领导群体对智能结构的要求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和组织型。“实干型”和“智囊型”干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将才”。如企业里的副厂长、副书记、三总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工会主席等。统筹全局的“思想型”和“组织型”干部,就是常说的“帅才”或企业家。企业里的厂长(经理)和党委书记就是这种统筹全局的“帅才”和企业家。在现代企业领导群体里,这四类人才都是缺一不可的。

――梯形的年龄结构。一个优化的企业领导群体,其年龄应呈现出梯形的层次结构,即老、中、青的合理搭配。这是因为:第一,不同年龄段的干部具有不同的特点。青年干部朝气蓬勃,创造力强,做事果断,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等比较敏感,是从事攻坚性工作的突击力量。但往往经验不足,急于求成,考虑问题成熟度不够,可以在经验丰富、沉着稳健的老干部的指导下从事管理工作。但比起青年人来,老干部对新事物接受较慢,有的因循守旧,体力和魄力逊色;中年干部年富力强,创造活力大。他们兼有青年和老年干部的长处,是企业领导班子工作中的骨干力量,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老、中、青“三结合”,建立年龄上的互补结构,可以取长补短,发挥班子群体的综合优势,实现企业领导群体的最佳效能。第二,实行梯形年龄结构,有利于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保持企业领导群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新、老干部的合作并存,既有利于新干部在领导实践中锻炼成长,可以得到老干部的“传帮带”,促使新干部迅速、健康的成长,保证领导班子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又有利于新、老干部的交替过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避免“大换班”造成领导工作“断档”和不必要的大波动。第三,实现梯形年龄结构,重要的是大胆提拔和使用中青干部,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上,委以重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人的年龄是逐年增加的。为了保持领导班子合理的年龄结构,必须进行定期的调整,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领导群体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协调的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心理通俗的说就是人的秉性、性格和脾气。它是领导者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带有稳定习惯性的心理反应。如有的人爱好相互协作,有的人却不大合群,有的人热情好动,而有的人则稳重沉着等。企业领导群体的个性心理结构,应该是互协互补的,而不是冲突摩擦丛生的。以往,我们在配备领导班子时,对心理个性方面的结构容易忽视,认为只要有利于共同目标与任务这一共性的东西,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工作了。其实不然,忽视性格气质结构的结果,不是领导群体内部内耗严重,就是领导成员的气质特点不适合多项工作的要求,从而削弱了集体领导的战斗力和有效性。气质是先天高级神经系统不同所形成,无所谓好坏。而性格则是在气质基础上,后天环境的熏染与教育形成的,往往具有好的一面,又具有不好的一面。因而对企业领导群体成员不仅要注意气质合理搭配形成合力,而且要注意在性格上的互补。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具有多功能,高效率,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完整的工作组织结构。工作组织结构是指具有不同领导职能的工作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组合成一个配套的完整的领导集团。一般来说,现代企业领导集团应有“一个中心,三个机构”组成。即:决策中心――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有关重大问题的核心层;执行机构――是执行决策中心的各项指令政策;监督机构――根据决策中心的指标,对执行机构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指令、决策得到切实执行;反馈机构――是将指令执行的实际结果反馈到决策中心,以便决策中心修正和完善下一步的指令和决策。“一个中心,三个结构”的领导体系,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领导群体的工作效率,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多变的客观情况。因此,对于各个职能组织领导人员的配备,必须适合各职能领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使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才处于相应的领导岗位,形成稳定的领导体系,保证各职能领导组织持续高效地运转。

――优良的领导群体影响力结构。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影响力人皆有之。而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控制和支配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使之为实现领导目标而努力的能力。领导者影响力在领导、被领导、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中应是最能动、最起主导作用的,这种能动作用要有效发挥并导致其余两者转化,因而其影响力必须是超常的,要使企业领导群体影响力有效的超常发挥,必须对其构成因素进行概略分析。企业领导群体影响力的实质是个“权力”的问题,“权”是领导的基本标志,包括权威和统御权两个方面:

“统御权”,是指由组织规定的职务范围内的职位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也叫权力影响力或非自然影响力,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支配人和物的强制力量,即“支配力”。这种支配力与职位成正比,谁在这个职位上,谁就有同这个职位相应的法定权力。强制性影响力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传统观念因素,人们在观念上已形成一种定势,认为领导就意味着权力,使人产生敬畏感;二是职位因素,由职位权力形成的,具有社会性,使人产生服从感;三是资历因素,是继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性,使人产生敬重感。

“权威”,也叫非权力性影响力或自然影响力,是一种个人影响,是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望和群众对领导者的信任,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不是法定的,它虽与职位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水平和品质。它由四个因素组成:一是知识因素,是智慧的来源,具有科学性,使人产生信任感;二是才能因素,是智能的表现,其别是创造能力,统御能力,具有实践性,使人产生依赖感;三是品德因素,是修养得来的。具有本质性,使人产生敬爱感;四是情感因素,是心理上的,具有基础性,即是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基础,使人产生亲切感。这些因素非外加的,非强制的,而都是领导者靠自身学习、实践、修养努力得来的。

前一类影响力,任何人都一样。谁当了领导都可以获得,是相对稳定的;而后一类必须通过培养、锻炼、修养才可具备,是不断变化的,起主要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影响力大,则强制影响力就能发挥更好作用,否则削弱甚至阻碍强制性影响力发挥。由此看出,企业领导群体影响力的有效发挥,仅仅有“支配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感召力”,这样才能实行有效的领导。

现代企业领导的群体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动态式的综合体。要发挥领导群体的整体效能,必须抓住重点,全面考虑,妥善安排,既要考虑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又要重视心理结构、工作组织结构和影响力结构。任何只强调某一方面或只从单向目标考虑问题,都会造成结构的失调,阻碍领导群体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孙成志.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傅希恺,阴常熹.企业领导行为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3]叶永生.行为科学与管理艺术[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工作感受和体会范文 下一篇:两会感想和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