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堂稿范文

时间:2023-10-13 04:42:44

公开课课堂稿

公开课课堂稿篇1

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讲学稿的设计不够科学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遵照了东庐讲学稿的思路,很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有的教师设计的预习题抽象,不够具体,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学生做起来很困难。在“巩固”环节,设计的练习题不够典型。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讲学稿上仅有“学”的环节,却缺少“讲”的流程,把讲学稿简化成了“学稿”。

2.讲学稿的实效性不强

教师讲得多,仍有包办现象。我们运用讲学稿教学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但目前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讲学稿上课时,教师讲得多,不敢放手给学生,学生显得有些被动。学生练得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的讲学稿式课堂,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少,并且所选的练习题不够典型,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教师在运用讲学稿教学时存在着误区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是照搬照抄还是有所借鉴,并且保留自己的教学个性呢?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讲学稿式”思品课堂,大多是让学生自学,并做好讲学稿上的五花八门式的预习题,之后教师讲评习题。原先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没了,生动的事例没了,甚至于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也力不从心了。问其原因,教师说,现在上课不敢多讲,怕占用了学生的自学时间。那么,是不是学生自行解决了练习题,就证明他学会了呢?也许是学会了,但学会的也仅仅是这点儿书本知识,而对学生品行教育如何去体现呢?若课堂上脱离了生动的情境,就会失去感染力,教育效果自然降低;若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只是教教材,不能很好地拓展教学,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如何提高呢?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讲学稿教学简单化、僵硬化。我们在学习这种先进教法的同时要能保持我们原有教学的长处,这才不失为上策。

二、解决对策

1.在讲学稿的设计上多动脑筋,提高讲学稿的含金量

准备一份高质量的讲学稿,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思品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力求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强思品教学的实效性。要多翻阅资料,围绕热点和考点来精选练习题,使每一道习题都“精挑细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学稿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学情,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胆怯。我们在设计讲学稿时,在保持讲学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要细心勾画讲学稿的血肉,力求使讲学稿广而精致,容量适中,全而不乱。

2.在讲学稿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所以,我建议思品教师在讲学稿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某老师在讲八年级《严也是一种爱》一课时,从“学生和父母产生隔阂的原因”这一话题入手,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有位女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起 “妈妈陪读”,她刚开始“觉得丢人”,埋怨妈妈,现在她理解妈妈了。她哽咽着,竟说不下去了。学生的真情告白,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之后其他同学也纷纷谈感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动的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为新课教学奠定了浓浓的情感基调。

3.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价,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这是我们思品学科教学所追求的一种高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评价。对于“课堂学习评价”中的练习题教师要精挑细选,要围绕中考考点来精选近三年的中考典型试题,围绕社会热点来创编灵活的练习题,确保练习题的含金量要高,避免学生低效重复地搞题海战术。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力求当堂见效。

公开课课堂稿篇2

一、有效运用草稿本、课堂练习本

对于那些自觉性高、习惯较好的学生能认认真真的打草稿、完成课堂练习,而那些自律能力较低的学生,则在草稿本上东一块西一块乱写乱画,计算时常出现数位不对齐、小数点位置标错等低级错误,甚至有的学生自以为自己懂了,课堂练习题干脆不做,加之草稿本、课堂练习本教师不能及时收阅批改,学生课堂练习中的错误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非常不利,常常影响学生的连贯思维。所以,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本进行优化,草稿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逐一分开,这样,即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加强课堂练习,谨防课堂作业成课后作业

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的做法是在新授的课结束后集中安排课堂作业,常出现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学生来不及带到课后完成的现象,给少数学生抄袭作业提供了便利,这样的课堂作业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占用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新设计了学生的作业本,将学生的草稿本、课堂练习本、课堂作业本合并,设计成如下样式:左侧为练习区,右侧是草稿区。在教学中将复习题、课堂练习及课堂作业集中安排在作业本的练习区,练习和草稿左右一一对应。此种做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以下优点:

(1)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为课堂上的练习和草稿教师都要批阅,所以学生注意了草稿的书写质量,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工工整整的计算过程又为学生检查和验算提供了便利。

(2)便于教师正确评价和因材施教。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如发现有错,旁阅草稿就会发现出错的原因,便于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及时讲解纠错,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有些题目,学生的结果虽然正确,但教师阅读学生的草稿时却发现其思考及计算过程是错误的,此时的草稿就能给教师的正确评价提供依据,有效杜绝了学生重结果轻过程、作业互相抄袭现象的发生。

(3)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的学生胆子小信心不足,有些题目虽有好的思路但上课怕举手发言,采用此法非常有利于教师观察掌握这类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九义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一个数除以分数”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笔者在教学时请学生读题、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许多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式为18÷,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就发现一个学生列式和其他学生不一样,是18×(1÷),非常好的思路,给这个学生的作业划上一个大大的五角星,请他在全班学生面前讲思路,这个学生说:(1÷)是求1小时是小时的几倍?18乘以这个倍数就是这辆汽车的速度,而(1÷),实际上就是求的倒数,因此推理出18÷=18×,轻而易举地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较之教材的推导过程简单适用,学生易于理解。此种做法便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正确区分草稿本和练习本

对于草稿本、练习本的区分,可能有的教师要问,将学生的草稿本、课堂练习本、课堂作业本合并,作业本上会不会出现零乱潦草的情况?学生端端正正的打草稿、认认真真的完成课堂练习,会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实践证明:学生把草稿、课堂练习看成课堂作业的一部分,书写非常规范工整,由于学生注意了书写质量,刚开始是有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情况的发生,但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速度自然也跟上来了。为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笔者建议在教学中采取分散作业、及时评讲的做法。按课堂教学进度,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后就安排练习,及时巩固,课堂教学结束,练习也随之结束。在学生练习时,请速度快的学生板演,教师及时评讲反馈,对板演正确的立即加以表扬、鼓励,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板演的积极性,而且在评讲过程中其他学生能通过对照,发现自己练习出错的原因,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订正,促进对新知的理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学生作业速度的提高,确保学生的作业当堂完成。

公开课课堂稿篇3

一、自主高效课堂课型划分与导学稿编写的常见误区

1.课型划分僵化、课堂流程固化

有的学校固定地把课型划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有的学校把课堂流程固化为前一天发导学稿自主预习、课堂上分组展示、反馈检测这样固定的三个流程。有的学校数学导学稿有统一的格式化环节设置:学一学、议一议、讲一讲、练一练。语文导学稿的格式化环节设置:字词过关和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导学稿板块设计照搬固化,课堂流程则从属于导学稿的设计而固化,课堂失去了流畅与灵气。

2.课堂教学各环节用时固化

案例1:某学校将他们的课堂模式命名为5211模式,学校规定一堂课的流程设置为教师点拨指导、预习自学、讨论展示、反馈检测,各环节时间分配为5分钟教师点拨指导、20分钟预习自学、10分钟展示、10分钟反馈检测。还有著名的昌乐二中的“271学习态”,其五个含义中的时间分配为老师的讲不超过十分之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十分之七、十分之一为“反刍过关”。如果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的导向则没问题,但如果每一堂课都如此照搬时间分配,则其负面效果可想而知。

3.导学稿教案化、习题化、试卷化

很多导学稿的编写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编写的,这样的导学稿实质上只是教师的教案而已。有的导学稿则通篇皆是问题与习题,导学稿变成了试卷与习题集,还美其名曰问题引领,学生每天都面对着七八张试卷,苦不堪言,当然这样的导学稿更谈不上导学性了。有的将知识的学习全过程编写成案,全篇既是预习文本也是小组讨论的文本,也同时是教师讲解点拨与学生展示的文本,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导学稿变成了他们绝大多数同学在预习阶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误区成因分析

1.把自主高效课堂中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课型划分等同。

预习、展示、反馈只是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步骤,但很多学校与教师按自主高效课堂中知识的主要学习过程将课型划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将知识的学习过程生硬地割裂开。当然,有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这样来划分,如适合大单元教学的知识内容。但大多数的递进式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不适合这样的课型划分。

2.课堂流程及各环节的用时固化

没有因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而灵活安排课堂流程。没有因“学需”定流程、定环节用时。有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通过学生自学即可完成,有的内容直接让学生自学有困难则可以在学生自学环节之前进行教师的点拨与精讲,而递进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则采用边预习边展示螺旋上升的模式。

3.对导学稿的导学性认识不足

导学稿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不是教师教学的文本。可以用一个极端的提法来认识导学稿的导学性:即使没有老师上课,学生也可以根据导学稿有效完成本节学习内容。(这里之所以用“极端”这个词语,是因为导学稿并不排斥与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在初期,可以要求导学稿上注明教师课堂中的每一条指令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三、应对误区的策略

1.熟练掌握自主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知识的学习过程,更要正确认识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课堂流程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高效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为预习(自学)讨论(对学与组内群学)展示(班内群学、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反馈(消化与检测)。

一堂课可以只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也可以是几个步骤或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还可以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循环。课型划分应当依据课堂学习内容的分类而采用不同的课堂流程来划分,如下文案例所列。

2.课堂流程的设计要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又不能机械地照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固化课堂流程的设计,而应当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立一堂课的课堂流程

如下文案例4中,编写者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及其知识特点,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为自学、反馈两个步骤,环节二则从自学到对学、讨论、帮扶、展示、反馈练习,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

3.课堂流程的设计决定导学稿的环节设计

课堂流程的设计决定导学稿的环节设计,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稿时,应当先有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认知基础的分析,然后确定课堂流程,最后确定导学稿的环节设计编写导学稿。

4.导学稿要体现其导学性

导学稿主要是备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老师怎么教; 导学稿要遵循自主高效课堂的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原则;导学稿要体现课堂流程。体现导学稿导学性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学生独立学习方案的预设;二是学生展示环节中教师点拨追问的预设。

可以说自主高效课堂的难点与精彩呈现点也是在这两个地方,对教师的高要求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地方。点拨追问比教师自己直接讲解要求更高更难,教师得要预设足够备用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最佳路径,各种路径的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操作方式。

这个关键点的突破,一是通过教师的工作积累,二是可以通过集体备课,集集体力量来完成。

5.课型划分及其导学稿示例

(1)适应大单元教学模式或是类似于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可以将新课学习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案例2: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导学稿主要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主要流程:第一步: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给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第三步:默读课文,作批注。(画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字词,可以是修辞方法、人物品质等,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作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课文疏导。

主要流程:学习目标、温故知新、课文导读、记忆达人。

第三课时:文本分析——初识鲁迅。

主要流程:小小储备库(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文本分析(读了本组课文,你认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①用简短的语言或小标题概括文章讲了哪几件事;②标出重要的句子和重点的字词;③提炼出人物的细节描写;④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⑤展示前请集中全组智慧,方式可多样。我的板书设计、猜猜他是谁)

第四课时:反馈检测(流程略)。

案例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小单元导学稿主要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自学),主要流程为作不同二次函数图象(提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分别提示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中位数及取值公差)、分析图象特点。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第三课时:反馈练习检测。

公开课课堂稿篇4

虽然星期四已经将讲稿写好,但是,在跟舍友讨论讲稿内容时,讲着讲着,我自己觉得讲稿内容似乎有些超过小学生理解的范围,他们没有接触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外,如果我只是一味地展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生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提高隔代之间的理解能力,但对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能力又有什么锻炼呢?对他们心理方面有什么影响?

于是,晚上差不多十点,爱分享办完讲座,我回到宿舍后,又重新反思我的讲课内容。我觉得讲课还是应该侧重思想的启发,而不是没有思想的展示和知识的灌输。

因此,有了一定的方向后,我又开始修改自己的讲稿,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收集相关的素材。因为第一次义教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发现同学们的注意还不能过长地集中到一个内容,否则他们就容易走神或是失去兴趣,因此我有意识地将PPT变换的节奏控制在2—3分钟内,并且基本每个PPT上都会有动态的效果和一定数量的图片,在视觉效果上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跟着我的讲课思路走。

在凌晨1点断网前,我基本上完成了图片资料的收集工作,接着开始做PPT。在上次上课时,由于我没有排版好图片,一张照片出现后,另一张图片又出现在上面,最后的效果是两张不同的图片叠在一起,没想到竟然被一些顽皮的学生拿来开玩笑,其实小孩子有时候很敏感,他们注意到一些很细微的事物、动作,并且很直接地就指出来,这让我明白到需要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将每个细节都尽力做好。因此,这次的PPT做得更加地细致,制作起来也更复杂,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点多。

最后,我需要从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剪出几十钟的片段,因为以前没有剪过影片,比较担心自己剪不出来,用电脑自备的一个影片编辑工具,一边摸索一边弄,终于在凌晨3点多将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

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调闹钟,闹钟显示3小时几十分钟后会响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只能睡三个小时左右。

早上六点四十分闹钟响起,我一咕噜地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梳洗,装电脑。背上几公斤重的电脑,又踏上去义教的路上。

在公车上跟宝珊聊天,她说到上星期四,其他队员到学校义教,她颇有感悟地说:“有时候,我们太低估他们的思想,又太高估他们的学习能力。”我觉得这句话真是说到点上了!

由于我上午都没有课,所以就听其他队员讲课。

三四年级的学生上午分别上了交通安全课、语文课、古诗课,三四年级在上交通安全课和古诗课时表现得比较不能自制,有一些男生总是在队员讲课时插话,另一边,有一群女生总在做自己的事情,对课堂内容似乎不感兴趣。当他们上语文课时,由于课堂采取了分组比赛的形式,有了分数的比赛,男生就要自制,否则就会被扣分,而女生也由于这样的形式而开始注意上课的内容。在三四年级上课时,我注意到有四个男生特别喜欢说话,自制力弱,但是在思维和知识积累方面却比那些安静的学生要强。因此我想,喜欢插话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堂的进度与秩序,但是他们却是溶入到课堂内容中的,并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并能够学习和吸收到的更多的知识,他们融入课堂的表现上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不过需要在以后的讲课中让他们学会自制与尊重他人。在古诗课上,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太对劲,可能是队员在上课时,一些语言表达使课堂气氛有些尴尬和敌意。

五六年级上午上饮食营养课、法律课、亚运知识课,教饮食课和亚运知识课的队员,都是拿着纸质的讲稿,进行知识的教授,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另外,手里总是拿着纸质讲稿,有时候给人感觉像是在读资料,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宝珊在讲法律课时,还特意地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下午是我上的课,虽然因为准备这课而睡得很少,但中午因为记挂着上课而没有睡着。

公开课课堂稿篇5

关键词:学讲稿;实施;背景;设计;问题

英语教学多年,教学经验、教学知识、教学情商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可是每每面临用旧的知识面对新的学生,不免感到迷茫,感觉自己不会教书了。这是一种长期课本教学脱离社会的自我退化?还是自我提升的必然过程?教师总不自觉地追求教育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的最高化。而教学效果站在教和学生的不同角度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教的过程,教师得到了历练;学的过程,学生得到了成长。英语的课堂到底是教为重还是学为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助推了西中课改的脚步,推动了课改的节奏。西中课改坚持不断,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课改先锋。本学期我们刚刚摸索和起步的学讲稿,又让我们教师在自我的教学中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优化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尝试创新和改革让我们走出了教学的新路子。

一、学讲稿的实施背景

新课程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策略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教学一改以前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都得到了应用。可是随后的教学中我们又发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了学生,学生真正能驾驭主体的力量有多少?这种主体的力量是否真正、全面标志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实际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仅限于课堂吗?随着网络的介入教学,学习手段和途径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急骤膨胀。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知识面那么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似乎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笔头学习还很弱。全国范围已经形成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其中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杜郎口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核心一个“动”字,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在兄弟学校榜样力量的带动下,我们也在思考着自己的改革,走出自己的新路子。改革的种子在校领导的头脑中播下,教师改革的意识不断强化,西中的学讲稿便应运而生。作为陕西省第一个省级直属、全国示范高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走出自己的新路,为陕西的教育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学讲稿的教学环节设计

科学的教学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环节来操作和实践。我们西中的学讲稿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环节呢?经过备课小组的讨论和商议,我们确定了各单元的环节:词汇课、阅读课(精读)、语言点课、语法课、阅读课(泛读)、检测课。每个单元基本涉及六稿。各种课型互相补充,涵盖听、说、读、写基本学习技能。每一稿基本都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后反思归纳三大板块。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要求和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自我预习,在预习中基本了解课堂即将学到的话题和知识,搜集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预测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以往的预习不同,所有预习都必须要用笔记录下来。课后反思主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什么收获?需要改进哪些学习方面?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什么心得启示?这种反思式的学习习惯会不断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方式。所谓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总结、反思中得到新的学习体验。而每个单元的检测课,会及时跟踪学生每个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自己的学情进行一次公正的测试,以便侧重查漏补缺。学讲稿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帮助和引导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教师监督学生,力促学生及时思考自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讲稿的课堂环节实施

学讲稿的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把很多课堂的环节转移到了课前和课后。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都为课堂效果实施做了最好的保障。课堂,还是学生做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式学习、展示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被划分为11个左右的六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人人有分工,组织负责人、记录员、主发言人、知识梳理员(2人)、裁决员,基本形成了六人学习小组,以确保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展示,并在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上,进行组与组的互补,进而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这种课堂活动的开展避免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再进行重复讲解,又给了学生实际的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摆脱了部分学生因基础差而产生的学习的无助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既符合知识的学习规律,又带动和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大大减少了课堂睡觉的现象,真正做到把学习活动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学的循环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关注学生的参与表现和学习情绪的引导和纠正上,最大限度创造了一种真实的学习氛围。

四、学讲稿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学讲稿的优越之处,首先在于它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衡了师生的时间分配。课堂只是一个平台,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要阵地,而知识则作为一个桥梁,连接着教师和学生。学生、教师作为沟通的两大主体,对于知识沟通和知识对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我们已经把学生推向了舞台的中央,发挥着主体的作用,知识在学生能动的思维下得到转化,转化为能力。而学生之间,他们在讨论中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又相互均衡并迁移了各自的知识到彼此头脑中。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碰撞中发出火花,并点燃各自追求的知识欲望,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彼此欣赏、相互激励,自我不断地挖掘着深藏于内心的智慧。当然,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是他们的发展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尺度和深度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捕捉学生智慧之火苗,并能把这个火苗在整个学生群体中得以燃烧;教师能在掌控之中让学生取得预期的发展;能在有效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知识的快乐,充分培养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学讲稿的实施,正是让教师扮演了这一导师的作用,引导整体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从教师那里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以学生互补扩充了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讲稿下的课堂与课堂效率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优化并不是主要目的,课堂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课堂课外我们都面临最大化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在《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一文中把高效确定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多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的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他们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与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的科学设置与课堂效率有着决定性关系。总结以往的教学,课堂环节与课堂效率的关系会出现以下几种关系现象:

(1)环节过多,走形式,效率在形式中被冲淡。新课改下,任务型教学,我们曾经走过一段追求课堂容量的路子。整个课堂被各种任务安排得很满,学生被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推进着。课堂看似很饱满,却免不了出现“走形式”“满堂赶”的现象。因为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总结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也没有机会去思考一些学习现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其实扣住的是学生的智慧,埋没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升华能力。所以说课堂的环节不能过多,环节多会有流于形式的危险,因为课堂的时间是固定不变、难以延展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到东西,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设置环节,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特点设计必要的环节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环节不够,课堂环节欠缺降低了课堂效率。由于课型的单一,课堂环节也会变少。整个课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对已有知识没有形成挑战,没有借助于课堂让自己具有新的积累,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这种情绪会大大降低学生的上课激情,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自然会降低课堂效率。

(3)环节设计高于学生的能力。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设置一般是从自身的知识角度考虑,可能教学环节的设置既科学又符合知识的层进深入,但授课时却发现学生反应迟缓跟不上。此现象是教师没有充分“备学生”的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教学知识和学生的能力脱节,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因而课堂效率同样得不到提高。

(4)环节设计低于学生的实力,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课堂效率处于浅层次的徘徊。综上所述,授课环节的设计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多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调动了多少学生。我们可以从以下来衡量课堂环节的有效度:①观察多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思维的外在展示。②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力并对学力有所提升。③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比例。

学讲稿下的课堂,是教师充分备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备学生的课堂。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讨论和学习小组中来,使自己擅长进行讨论和学习分工。学生的思维被组员打开,被其他小组的智慧打开,被教师的归纳和高度概括点拨。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述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课堂无异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柳暗花明。

六、学讲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讲稿的实施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起到了一个学习高度的引领和注重学习活动本身的纠正引导作用。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前精心准备,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堂进行学习活动。这两种身份在时间上的错位,更大程度地提升了课堂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并不是没有问题。在实践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个别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缺乏基本的沟通情商和专注度。(2)讨论效果有待提升。从被讨论的问题的设置,讨论的实施意图,预期得到什么样的讨论结果,以及讨论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趋势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设问者的考虑。(3)没有体现分层学习的特点和梯度。致使有些学生学力上显得不足。再者,由于班额过大,检查的时间占用太多,影响了课堂环节的正常完成。(4)课堂活动的设计没有满足所有学生。

七、学讲稿的畅想

好的教学做法应该贯彻执行。我们西中的学讲稿更应该有一批坚持的人,做好领头的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教研组的力量,进行研讨和执行,在坚持中看效果,提升课堂和学生能力。同时组织更多的同志外出学习和研讨,多学习优秀学校的优秀做法,互通有无,形成西中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做法,真正起到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作用。

公开课课堂稿篇6

[关键词]公共艺术 环境雕塑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98-02

环境雕塑课程在公共艺术专业占有着重要地位。室外空间存在的环境雕塑能给空间带来文化承载、提升文化品位、活跃氛围、提高空间的认知度等一系列作用。传统的环境雕塑在公共艺术的前提下焕发了新的生机,造型与设计在空间中汇合,在空间中兼具着造型与设计两项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课题、答辩、投稿等三段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公共艺术对环境雕塑及课程的要求

公共艺术的引入往往都与城市绑定在一起,现代设计要求公共艺术有着很强的观念属性,而不是样式属性。这就给公共艺术造就了一个包容、创新、承载的基本内涵,当艺术与设计遭遇了公共性问题一切变得文化意味更强,传播意味浓厚。

(一)公共艺术是一种思维方式

当公共艺术成为一个名词出现在学界的时候就引起了广泛思考,众多专业领域的学者都用自己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性、民主性、大众的参与性、创新性等理论层面,但是很多人都会用传统的思维去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公共艺术到底是什么?具体的形式又是什么?如何界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共艺术是一种观念性的思维,通俗说它的表现形式涵盖了多种传统的表现方式,只不过是赋予了这些传统方式以公共性的思维,因此公共艺术实际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二)公共艺术是承载地域文化的高级文化形式

环境雕塑要成为公共艺术的样式之一,就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深刻挖掘地域文化,其形式与内容都必须有着较强的文化传播性。这就要求在环境雕塑课程教学中要有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设计要素的严谨结合才能够满足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各类资料,有着整理分析、精确定位、设计创新、文化承载、形式感易于接受等要求下进行设计。

(三)公共艺术明显缩短大众参与艺术的距离感

大众的参与性是公共艺术出现的一个较强的特征,有人也说公共艺术是将艺术还原给了大众,将大师带到平民中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每件公共艺术作品都要缩短与大众的距离,让大众都能参与进来。环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形式之一,多数会出现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中,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环境雕塑多材质,多表现形式因素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思维面宽、创新性强。教学中应当不断启发和讨论,必须师生在平等的思维下、民主的环境里共同面对课题。

(四)公共艺术强化设计创新性

公共艺术强调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强化设计也是时展的必然,公共艺术作为环境设计的前沿,更强调有承载的创新设计。这就要求课堂过程中要有争论,要有民主,要有头脑风暴。环境雕塑遭遇到公共艺术就必须按照公共艺术的观念性思维去不断完善自己,教学过程也应当不断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去改变课堂的状况来培养人才。

二、公共艺术专业下环境雕塑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课题”制更新题目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题”,这就是选题,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课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让“课题”研究成为学生在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而这样“课题”的选择应当是教研室教师研究的结果,通常采用社会上公开的、未过期的设计大赛征稿。这种题目往往是最新的,能够代表当时社会最前沿的东西,学生往往对这样的题目具有浓厚的兴趣。“课题”的引入将第一时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渴望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第一时间有所指向地用到实际设计中去,有着相当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例让空洞的教学具体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学长。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民主气氛,有利于更多的设计创新思想参与。这样的社会征稿往往带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将课堂界限完全打破而投入到设计中。征稿往往有奖金、证书等奖励性的刺激更能给学生带来兴趣,激发设计热情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课堂讨论“答辩”制激发创造力,同时采用民主教学

当课题明确后迅速地展开设计,按照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感知―调查―初步―深化等过程都需要在民主的条件下进行。在“感知”题目过程中要查找相关一手资料,掌握被设计题目更多的设计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找到很多的设计素材。安排每名学生将收集到的设计素材条理分析清晰,做成PPT进行答辩式的讲解,最后将几个将要采用的设计点或设计方向做详细说明。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问,都是答辩评委,在这样交互中不断深入设计想法,就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这样的“答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也在民主的气氛中完成了设计“头脑风暴”,为设计大方向的定位确立牢靠的基础。在初步设计到深化设计过程中也都要采用“答辩”与“讨论”式的方法,但这里面交流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在感知过程中的大方向定位不会出现大问题的时候,初步设计与深化设计中的具体细节问题与技术问题细节成为了讨论的主要方面,这是一个艺术、技术互相融合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以答辩的形式开始,最终以讨论的形式结束。这是我们课堂中少有的学习积极性,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目的实现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动员全班学生的思维热情,课堂就能够迅速活跃起来,从以往的单独靠教师去启发转变成,互相启发,被动思维变成主动思维。

(三)成果标准“投稿”制,校内外互动学习

当设计成果在这样一轮大讨论、大风暴的教学中诞生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年轻设计师成熟的方案。推举出几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按照“课题”要求的时间、文字和板式的要求进行投稿。在这样的设计过程最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参与这样实际题目设计全过程,收获将不仅仅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在投稿后还有一个大赛后续的学习过程,组委会往往要公布获奖方案,投稿设计无论是否中标,学生都能在中标方案中找到课堂中前几个阶段的影子,例如定位的准确性,形式感的采用,材质的表现,等等,这种再学习的过程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就更为丰富,是一个分析差距,再次获得动力的源泉。如果有幸中标将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榜样作用,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能为学校赢得社会的尊重。

通过这样三段式自主学习的过程,完全能够适应公共艺术专业的需要,将环境雕塑这一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与公共艺术在一个融合的平台上找到交集,这样的手段激发学生潜能,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总结

公共艺术专业近些年来不断成长壮大,因为具有着很强的观念性,表现手段的多种多样,让很多的课程都和它发生了广泛的交集。环境雕塑遇到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在环境雕塑表现的外延上扩展了很多表现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也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造力的激发是学生创新观念的关键,三段式的自主学习能够看到教学的过程要远远地大于结果。

【参考文献】

[1]付振宇.对应用型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课程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期):

102-103.

[2]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32-33.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8-79.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Course of Public Art Specialty

Fu Zhenyu; Zhang Dezhi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Design. Changchun 130021)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sculpture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art Specialty. Under the concept of public art i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dopted three sections of the self-learn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such as the subject, the respondent, publication contributors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Let the details of the link between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design more closely,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meet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the compound typ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of public art.

公开课课堂稿篇7

作为教育工作者,没人不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但不少的同行却往往因此摔跟斗,甚至教书一辈子都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特别像初中的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抽象的东西多,理解起来又比较困难,枯燥乏味、脱离生活,每做一题都要求思维缜密、严谨,加上运算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学生怕这些学科,讨厌这些学科就严重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初中老师。但是,我很庆幸,十七年教龄的我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就让学生对我的课、对初中数学着魔般的痴迷。这也是我多年来能在全市初中数学教学成绩评比中领先的法宝。下面,我就自己的经历谈谈初中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爱心满满,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前提。爱心满满,就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优秀的、后进的一样的关爱,听话的、捣蛋的一样关爱,勤奋的、懒惰的一样关爱;爱心满满,就是要关心学生的一切。学习和生活一样关爱,课内和课外一样关爱,益智和做人一样关爱。在这个前提下,你就不会再有太多的计较,不会再有“不归我管”的托辞。近年来实行了教育经费改革,不少同行因为学校没钱发、没钱奖开始工作不积极、开始抱怨、开始对教学成绩不管不顾,其实受害的是孩子们呐。如果有对教育和对孩子们的爱心满满又怎会对我们从事的良心工作打折扣呢?这两年我没做班主任,但我从不会因我不是班主任而敷衍塞责。相反我会时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紧抓课堂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关键。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总会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前翘首期盼、课堂上热血沸腾、课后回味无穷。要做好这一步首先是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导学稿)。我一直都从事的是初中数学教学,十七年我没有过一天懈怠。刚参加工作时我有因为课没备好数九寒天半夜起床备课的经历。进了外校,开始使用导学稿,最初因为导学稿的制定我几乎每晚都要零点以后才能睡觉。现在圆满的教完了两届学生,有了现成的导学稿,但我几乎每晚都还要因为修改和重新设计导学稿工作到十一点多才休息。别人都不可思议,觉得不可理喻,老公也笑话我。但是教材在变、学生在变、考点在变、教学进度也在变信手拈来的可用吗?作为教师备课设计导学稿就是要弄清楚课堂的每个环节,每道题、每个知识点的衔接,要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少走弯路,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每次“周周清”,每份考试卷我要求自己必须先做一遍。“定了做,做了改”发给学生使用时就不会因为再去修改而影响课堂质量和效率了。其次是要加强学习,不能固步自封。我在外校初中部也算是老教师了,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创新精神,某些知识点的教授思维已成了定式。这方面我常和年轻的老师探讨,虚心向他们学习,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思维更贴近学生。不仅如此,还应该多走出去,多向行家、专家学习才会知不足,才会不停止自己前行的步伐。

三、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平台。备课和制定导学稿时我就会设计好针对优、中、差不同学生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为专人而设立。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试卷讲评、难题分析我一般都留给学生。当然,这样做的过程中切莫忘了不失时机的对孩子们的表扬和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胆子大了。即使偶尔也会出现错误,但他们也会觉得这对他们很有帮助,不会轻易失掉自信心。这样一来,优秀的学生就会钻劲十足,中等的学生不敢懈怠,落后的学生更会迎头赶上。

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长期坚持是我深深感染和打动学生的人格魅力,更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精髓。我对自己一向很严、很刻薄。早年的不说,就说我进了外校的这七年。每天六点五十起床,七点半出门,七点五十到学校;通常六点半,有晚自习的时候九点半才到家。回家后还要工作到夜里十一甚至十二点,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七年了,除了我爸有一次摔伤住院我请过两次半天事假,我没请过一天病假。我有失眠的毛病,加上又是女教师,好多次拖着疲惫的身体甚至带病我也从未有过一天落下。而且只要走进课堂,我都会强打精神,展示给学生一个精神百倍的我。我不仅备课制定导学稿严谨,我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上也从不含糊。让聪明的孩子学习好不难,但每每遇上知识带帐多,头脑又较愚钝,习惯和态度又差的孩子,是我的坚持和苦口婆心,是我的较真和倔强逼迫他们和其他孩子共同进步。我感谢这些孩子,他们能进步不掉队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他们懂感恩怕伤我的回报。

公开课课堂稿篇8

关键词: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目标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下面围绕初中二年级语文综合活动课《说不尽的桥》,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计思路

《说不尽的桥》是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借助网络获得“桥”的信息,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筛选整理,通过多媒体制作成演示文稿,运用多媒体展示活动成果。

二、实施步骤

1.对学生进行培训。主要是掌握如何搜集下教网上的信息、根据选题筛选有用的信息、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八年级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简单的制作,通过教师的辅导,基本能完成制作。

2.确定小组的专题。学生按兴趣每四人分成一小组,每小组任选一题。把专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收集来完成,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

3.指导学生研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

4.布置学习任务。全班共分成6个小组,设六个专题,每组一个题目:①桥梁的发展历史;②描绘桥梁的诗文;③桥的传说和故事;④桥名趣谈;⑤桥的影视作品;⑥世界名桥录。

三、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们带来资源共享,学生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建立桥的档案,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演示文稿,并根据自己的活动在课堂上逐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一小组: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桥的发展演变资料,特别是找到许多有关桥的网站。学生能从上面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内容做成演示文稿,每一点均有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解说。演示的内容为:①桥从形式的角度分梁桥、浮桥、吊桥、拱桥;②桥从功能的角度分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③建桥的常用材料有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④以建桥由时间为序,介绍最原始的桥、桥的雏形、桥的形成、现代桥的飞速发展。

第二小组:以桥为主题的诗歌。指导学生选择名家、名作,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篇目,且数量不宜之多,三五篇即可,并查找相关的图片,根据容、图片选配恰当的音乐,完成演示文稿。在小组内指定诗歌的朗诵者,其他成员帮助、指导练习。最后确定的演示篇目:①马致远的《秋思》;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③张继的《枫桥夜泊》;④秦观的《鹊桥仙》。配的音乐是钢琴曲、水笛曲和古筝曲。

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找内容健康、情节曲折动人、流传至今的故事和传说,并且附上相关的画面和音乐,做成演示文稿。小组选派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讲述,最后确定讲述的故事是:①长坂坡当阳桥的故事;②西湖断桥的故事;③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④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⑤钱塘江大桥的故事;⑥大渡河上索桥的故事。

第四小组:主题是桥名趣谈。我国古代的桥名,总有些文学气息。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表现出来,容易流传。学生归类如下:(1)单字桥名录:蓝桥、枫桥、断桥、画桥、朱桥、花桥、柳桥。(2)双字桥名录:①赞扬:安济桥、灭渡桥、绩麻桥、夫妇桥;②记事:万里桥、兰亭桥、虎渡桥、洗耳桥;③抒情:消魂桥、思乡桥、忘恩桥;④神异:圣女桥、白鹤桥、集仙桥。(3)多字桥名录:二十四桥、旧浣花桥、杨柳河桥。演示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第五小组:桥的影视作品。不只是列出篇目,要找到音像资料、海报等文字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找到《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的影像资料,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再见吧,朋友》和中国童谣《摇啊摇,摆到外婆桥》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成演示文稿。

第六小组:搜集世界名桥。有历史意义的、有科学价值的、有独特造型的。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学生演示的内容:(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赵县的赵州桥;②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连拱石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③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④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的瘦西湖;⑤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北京四元桥。(2)世界桥梁之最:①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的斜拉索桥;②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世界十六名桥之一,跨欧亚两州,是欧洲第一桥;③明石海峡桥,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④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第一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⑤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位于波斯湾、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加拿大魁北克桥等世界名桥。

四、成果展示

上一篇: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