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3:17:59

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1.分析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引出关于祥林嫂悲剧的经历

2.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引出悲剧根源。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大家鲁迅先生,用他的神笔为我们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让人难忘的形象,今天,让我们走进《祝福》,赏析鲁迅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人物――祥林嫂。

二、进入内容

提问1:这篇小说集中刻画祥林嫂的情节是哪几个?

明确: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前

提问2:那么请同学们找出这几处情节中关于祥林嫂肖像描写的地方,加以分析。

读出初到鲁镇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句子。

明确: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顺着眼。”

分析:头上扎着白头绳,点出了祥林嫂的身份――寡妇。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着装素雅朴实。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虽然生活艰难,但是还是不失年轻人应该具有的活力。顺着眼――安分顺从。

提问3:那么出来鲁镇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的表现如何呢?

明确:勤劳,整天地做,闲着就无聊;并且劳动竟然让她嘴角有了笑影,说明了她的知足。

读出初到鲁镇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句子。

提问4:再到鲁镇的祥林嫂和第一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在肖像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分析:穿着没有改变,可能只是新旧的不同,而真正变化的是祥林嫂的两颊和她的眼神。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精神麻木,空虚

无神。

提问5:那么同学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再次来到的祥林嫂以这样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呢?

明确:丧夫丧子之痛。

提问6: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次的丧夫没有打败祥林嫂,而第二次的丧夫丧子却让祥林嫂如此的痛苦呢?

明确:第一次丧夫,祥林嫂还可以继续守着名节过着一生,死后或许还可以获得一块贞节牌坊,但是这样的愿望被她的婆婆亲手打破了,好在第二次的婚姻还很幸福,丈夫能干活,孩子很可爱,而这一切伴随着再次的夫死子丧,情感上的祥林嫂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再次丧夫,使得祥林嫂已经背负着不忠和克夫的罪名,但是如果有儿子可以依靠的话,那么她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只可惜,连她唯一的希望――儿子也不在了,所以祥林嫂沦落到连栖身之所也没有。

提问7:除了外貌以外,再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还有哪些变化?

明确:手脚也不如以前利索、喜欢反复地唠叨阿毛的故事。――这些都证明了祥林嫂的空虚和无助。

读出初到鲁镇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句子。

提问8:下面我们看看临死前的祥林嫂是什么样的?

明确: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分析:相较之前,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头发已经全白,对于不到四十的人来说,这是多么苍老的表现啊,加上乞讨生活的艰难,脸色再也不是青黄,而是瘦削不堪。最可怜的是她的眼神,已经不是之前的顺着眼,而是没有了任何的色彩,间或一轮,和活物无异。连人都不能称。

提问9:最终,祥林嫂死在了一个寒冬的雪夜,白茫茫的雪,掩盖了周围的一切,也包括了人们的冷漠和无情,那么请问同学们,在祥林嫂遭遇的这么多不公面前,她反抗过吗?你如何认识她的反抗?

明确:有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c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丁玲曾经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讨论: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

明确: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

【作业布置】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苏轼《江城子》简单赏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细节描写,“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夫妻情深——悼亡之作

二、解题

亡人逸事

亡人:孙犁之亡妻

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在文章中,特别指生活中的小事情。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具体记述了妻子哪些“逸事”?

全班四个大组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给文章四个部分拟写小标题。

明确:

1.妻子跟“我”学认字时的话语。(从“天作之合”写起,回忆起作者和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缘定

2.“我”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妻子不肯跟“我”一同回家,要“我”叫车来接。

——初识

3.妻子向父亲哭诉辛苦;妻子背瓜;妻子学习织布;妻子带孩子;妻子照顾生病的孩子。

——持家

4.妻子临终前回忆起“我”给她寄花布之事。

——临别

众多细节描写构成全文的主要内容。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

四、文本分析

(一)分组讨论,“亡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勤劳:

质朴:

礼教观念重:

第一部分:

1.作者与妻子的“缘”是如何“定”下来的呢?

明确:一次偶然的机会定下来。(请学生讲解)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天作之合”。

2.既然是“亡人逸事”,为什么作者一开始没有直接叙写“亡人”,而是围绕“天作之合”这个词语展开?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问题:“天作之合”的含义?联系旧式婚姻的一般情况。突出反差。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天作之合”是表达人们对天意的感谢,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将自己与妻子的婚姻记为“天作之合”,因为妻子给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3.妻子的话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

明确:妻子的话也正是作者的心声,因此才会牢记心中。在此,“天作之合”不仅仅是一句虚言,而是成了带上神话色彩的一句论断。两人对那天的雨,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与其说作者在谢天,毋宁说他在感谢妻子,对天的感念,实际上也就是对妻子的感念。(语言细节)

——从中我们看到一位懂得珍惜、满怀感恩之情的妻子形象。

第二部分:

1.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如今天人相隔,在记忆之海的深处,作者最难忘的是与当时还是未婚妻的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极其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情姿态。

作者为什么对这件小事记忆到如今?

明确:作者对妻子的深情;这件小事很好地表现了妻子的直率性格。(动作细节)

2.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

体现出妻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这一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突出了妻子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

第三部分:

1.从整个部分来看,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对比。

主要通过哪几组对比来表现妻子的变化?

明确:妻子回家诉苦和后来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作对比;从小只会做针线活不会织布与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作对比;小时候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与自己卖线卖布粜米作对比;背不动北瓜与背二斗高粱走三里路作对比。

2.写得最详细的是妻子随母亲去场院摘北瓜这一细节,详细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妻子的娇弱、力气小、为下文写妻子的变化作铺垫,也与下文的吃苦耐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细节是妻子性格变化的转折点。(动作细节)

3.如何理解作者在本部分最后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

明确:一是因为作者不在家,几个孩子,确实是妻子在战争年代里一手拉扯长大成人的;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子女记得母亲的辛苦;更是作者对妻子的衷心感谢。

第四部分:

一个雨天牵出的一段姻缘成就了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也成就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无论是当年戏台下那嗔怪的一“盯”,还是那一双因为推机杼而变了形的手,多年以后,都成为作者心中难以忘却的一个个片段,一个个寄托了作者深厚感情的片段。接下来请大家看文章第四部分,体会一下作者在此又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怀念的。

1.作者对亡妻的怀念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口表达出来吗?

明确:不是,是通过一位老朋友、老邻居的口来表达出来的。

2.妻子的“好”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明确:A.在生活上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B.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也不小: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小说,是作者语言的第二源泉。

3.朋友屡屡劝作者写一写“大嫂”,那么作者又有什么想法?

配乐朗读“我唯唯”至文章最后。

作者为什么原来一直没有写,到妻子去世12年后,才动笔呢?

明确:当作者“衰年多病”的时候,实在不愿去回顾这些。而如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时,“几乎每晚都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因此记叙这些“断片”,来遥记对妻子的思念。4.文章最后一个细节,在妻子临终前,还向作者问起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的事。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妻子为什么要问起这件事?

明确:“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说寄到娘家才方便?

体现出丈夫的细心。

这或许是夫妻生涯中,作者为妻子所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因此妻子印象深刻。直到临终时,还牵挂在心。两句对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将夫妻的恩爱之情写到极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如《诗经》中最单纯明朗的情感,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简单的一句话,一位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正因为四十多年来妻子付出多,索求少,作者内心深处才会觉得愧疚与不安,才会有“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

五、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满怀愧疚与不安之情来怀念逝者,把思念倾诉于笔端,写下这些“不太令人伤感的断片”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穿越时光,沉淀岁月的目光。“不思量,自难忘。”在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式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许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而这些回忆,正是由于作者的真情流露,使得文章的细节充满了真实感,才具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力量。

这也是我们在以后读文习作之时所要借鉴的。

六、扩展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七、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形象。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课题国外礼仪介绍(一)圣诞庆祝活动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种种庆祝活动,联系中国春节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开阔眼界,操练口语的目的。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录音机、图片、自制投影片、圣诞小礼物

教学步骤:

Step1Freetalk

Talkabouttheweather,theconversationmaybeginlikethis:

A:Whatalovelyday,isntit?

B:Yes.Buttheradiosaysitllgetcloudysoon.

A:Well,Ireallydontlikecloudymeather,whataboutyou?

B:Notatall.

A:……

Step2Presentation

Askoneofthestudentsthefollowingquestion:

⑴Whatdayisittoday?

⑵Whichmonthisit?

⑶Whichisthelastmonthoftheyear?

⑷Doyouknowwhichisthemostpopularfestivalinthismonthinmostwesterncountries?

Step3BriefIntroduction

TellthestudentssomethingaboutChristmasDay.

ChristmasDay,whichcomesonDecember25th,isusuallysaidtobethebirthdayofJeansChrist.(耶稣基督)Alotofchildrenlikethisfestival,becauseFatherChristmaswillcomeonChristmasEve.Heisakind-heartedman,andoftendressupinaredcoat.Helandsontopofthehouseandclimbsdownthechimneyintothehouse,helikesgivingchildrenmanygifts.Usuallyheputthesegoodthingsinastocking,soeverychildputstheirstockingontheendofthebedbeforetheygotosleeponChristmasEve.

Step4LookandSay

Lookattheflashcardsandsaysomethingaboutthem.

Step5Discussion

DiscusswhatpeopleinwesterncountriesdoonChristmasDay.

Theanswersmaybelikethefollowing:

⑴Childrenwakeupearly,theycantwaittoopentheirpresents.

⑵Theysay"MerryChristmas"toeachotheronthatday.

⑶Theygiveeachotherpresents.

Step6AskandAnswer

⑴WhenisChristmasDay?

(OnDec.25)

⑵PeopleinwhichcountrycelebrateChristmasDay?Givesomeexamples.

(PeopleinEngland,Canada,theU.S.A.,France,...)

⑶WhatsFatherChristmasLike?

(Hedressesupinaredcoat,sittinginthesleighdrawingbyadeer,...)

Step7Singandplay

ListentosomebeautifulChristmassongsandmusic,iftheylike,singwiththem,handoutsomeChristmasgift.

Step8Discussion

DiscusswhatdoChinesepeopledoonSpringFestival?

Theymayfindtheseimportantpoints:

⑴Chinesepeopleusuallyhaveabigfamilydinner.

⑵Theyplaycrakers,fireworks.

⑶Childrenmayreceiveredbagswithmoney.

⑷Theyvisittheirfriends.

⑸WatchSpringFestivalTVprogrammers.(OnNewYearsEvening)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活动设计中,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教案是数不胜数。培养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却在家长、幼儿园的共同培养下自信心膨胀,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甚至去取笑别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夸夸自己和别人》,通过理解故事,让幼儿感受被取笑的小动物的心情,从而认识到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该取笑别人,并通过改编故事角色的对话,夸夸身边的同伴和亲人等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学会在别人的身上找出优点,同伴间能够做到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

3、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蚂蚁的卡片各一张。

2、音乐《朋友,你好》的磁带活动过程:

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优点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蚂蚁)小朋友最喜欢哪位动物朋友?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㈡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哪位动物朋友,还夸了他们的许多优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按故事中情节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出示在背景图上,并提问: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请幼儿用动作表演猴子的动作)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听了,心里会觉得怎么样?他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听了高兴吗?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蚂蚁的?

⑤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⑥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去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

㈢完整欣赏故事并改编故事⒈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⒉幼儿依次改编狗熊、大象、蚂蚁的发言。 ㈣夸夸自己和别人⒈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夸夸自己会做什么,问在坐的小朋友还有谁也会做同样的事?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来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请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认为能干的小朋友。

⒊请幼儿夸夸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等等。 ㈤结束部分: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9

0 前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颁布,既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育新课程实施大讨论的热潮,其结果也带来了体育教案的不断推陈与出新,各种风格与形式的教案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并非说明一切毫无章法的教案都能适应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要求。这是由于: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是一定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因而总是表现出相应的价值取向,既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对体育课的要求。

然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13年以来,福州市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如何?是否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欲通过对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现状,为福州市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福州市自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市、区级公开课教案75份。

1.2 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以求发现教案文本的特征。

(2)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体育教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体育编写方法的相关研究论文12篇,通过查阅《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书籍,了解关于体育教案编写的相关知识,为研究的分析做好理论的准备。

(3)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将其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中的问题。

(4)结构访谈法。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设计过程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收集的教案中随机抽取15位编写者,对其公开课教案设计的过程情况进行结构访谈,访谈采用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记录。

(5)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与收集的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的客观信息。

对部分访谈结果的可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Pajet程序进行分析,以直观地展示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公开课教案的过程情况,以“您公开课的教案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是集体备课,有谁参与?”为问题,对15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结构访谈,访谈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5位被访的体育教师的公开课教案,都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参与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即体育教师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主要有区市教研员、组内教师、兄弟校专家或其他人员,具体情况如图2。

从图1、图2反映的情况来看,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都是在开课教师与市、区教研员以及开课教师所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下完成的,教案体现得是有代表性的教师的备课智慧,因此,从这个现状来看,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具备较好的典型性,能反映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普遍倾向与认识水平。

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设计的现状

2.2.1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维度设计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维度是指教学目标内容的结构,它从总体上反映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教学目标维度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是我国全面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沿袭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维度,而随着教育社会的发展,美国布鲁姆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更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1979年后,我国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布鲁姆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教学目标,然而,2001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因此,季浏等人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进行准确的逻辑分类,应根据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来制定。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都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c,完整制定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也应以领域为标准加以分类。①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维度。

表1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维度设计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其维度设计大部分停留在“教育、发展、教养”的三个维度上,少部分采用“知识、技能、情感”的三维度,这与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阐述不尽相同。

2.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描述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描述是指教学目标的书面化撰写,它反映人们对教学目标的本质认识。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描述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方面,体育新课程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以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描述方法,新课程认椋骸坝γ魅纺勘甑男形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习结果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④

表2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描述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在行为主体方面,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在行为动词方面,采用的是模糊的和不易观察和测评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描述方法的精神。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设计,在维度设计方面,主要采用“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设计;在描述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使用模糊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3.2 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举办一些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学习,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2)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多参阅体育新课程的一些指导用书,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体育教育展望》等,并根据这些著作关于教案设计的精神来设计教案。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

②③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3.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6篇

本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不得免修。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教育实习为锻炼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从事教学工作适应性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好教育实习环节和组织好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按原来要求实施。

教育实习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现代教育思想。

对于教育实习按以下改革方案实施:

结合我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学生绝大多数是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实习按学生是否正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分两种情况具体要求。

一、对于正从事教学工作的学员的教育实习按以下办法执行:

(一)要求

1.教育实习必须在修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部主干课程,于已修课程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80%以后进行。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六学期初进行。

2.教育实习内容为评教和课堂教学。

3.由各市州试点电大制定具体的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市州试点电大要有教育实习领导小组,负责教育实习的组织领导工作。

(2)各市州试点电大要有教育实习基地,市州试点电大应有2-3个教育实习基地,并有相应签订的协议。

(3)各试点电大分校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实习点的分布情况对学生分组,成立教育实习小组。每一教育实习小组以6-8人为宜,设组长一名。各试点电大分校要有学生教育实习分组表。

(4)每一个教育实习小组要配备指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较好的专业修养、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具有数学专业副高以上教学人员和专业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要填写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表,并报省电大。教育实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指导教师负责介绍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研究中学数学教材,指导学生备课、审查学生的备课教案,组织评议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4.试点电大要组织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课堂观摩,每个学生至少到实习基地观摩一堂数学课,并组织学生按教育实习小组对课堂观摩进行研讨评教。并有对课堂观摩情况的研讨评教记录。

5.每个学生应在教育实习小组内上一堂中学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并让实习小组内的同学研讨和评教,并填写一份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学生要提交自己上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教案。

6.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观摩和教育实习小组内的公开课或教研课后。要提交一份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7.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课堂观摩的情况与表现;

(2)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情况与表现;

(3)备课教案

(4)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2.具体要求

(1)学生在参加教育实习前,必须先要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

(2)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课堂观摩要有听课记录。

(3)学生在教育实习小组内上中学数学公开课或教研课时要有教案。

(4)提交一份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不少于3000字)。

3.考核标准

评定学生教育实习成绩时,必须要有实习计划及实习方案、听课及听课情况记录、教案及上公开课或教研课的情况、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和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

4.成绩评定及办法

(1)成绩评定标准

教育实习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其中实习计划及实习方案占10%,听课及听课记录占10%,教案占20%,上公开课或教研课占20%,教学效果调查占10%,听课或自己上公开课、教研课后的体会占30%。

(2)成绩评定办法

(1)由学生填写教育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签署意见并由实习单位盖章。

(2)实习成绩原则上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定,电大分校负责实习成绩的审核。

6.教育实习经考核、审核合格后给予2学分。没有参加教育实习、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记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7篇

一、磨课

磨课――磨的是课,更是人;不是别人,是自己。

幸福,此时正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或许是下课后同行一句真诚的夸奖,或许是深夜时的字斟句酌,或许是睡前合上教案的一种满足……

磨炼的所得,我想那就是幸福。

所得一:公开课并不可怕。

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参加学校的“磨课俱乐部”,上过识字课、古诗课、阅读课三种不同课型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公开课是挑战,更是磨炼;挑战的是自己,磨炼的更是自己。

上学期,执教学校教学开放日《别董大》这一课,我设定了四部曲。

一调查。侦探般地调查董大、高适,以及他们的关系,各自有怎样的经历,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然后,可以开始写教案了。

二动笔。教案是公开课的灵魂,尤其是第一稿。先定大的框架,再填充血肉。《别董大》一课,我按照释题意、读准读通、明诗意、朗读升华、拓展这几个步骤来定好大的框架。要填充的是什么?简单明了的提问,巧妙的过渡语,对于课堂情况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

三试讲。这是公开课的实战环节。在开放日之前我在年级的另外三个班都执教了《别董大》,每一次都邀请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来听课指导。听课教师细致地、实实在在地、细抠每一个环节地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四模拟。公开课前一晚,我仔仔细细地在脑海中模拟公开课场景,从上课第一句话,到下课最后一句话,从打算提问的学生在教室里的站位,到什么时候课件要翻页都一一想清楚了,才觉得胸有成竹,可以安心地去睡了。

调查,动笔,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我对一节课着魔的时候,走路时会想,做梦时会想,有时突然的一个灵感让课堂增色了不少,不禁会欣喜不已。那段日子仿佛生命中的其余事物都静止了,唯有这节课实实在在地活着。

所得二:公开课教案要求。

短短几年时间,在每学期的教研课、开放日中摸爬滚打,我对于自己的公开课教案不断提高要求,力求做到三点。

一细致。上课时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心中有数,包括问题、过渡语、学生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每种情况后的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最少5条的评价语等等。

二精确。教案中明确标注清楚什么时候是第几张幻灯片,什么时候需要黑屏。每个环节标注清楚具体用几分钟,几点几分内容进行到什么地方等。

三修改。先用电脑写,再用手写,版本最少5个。修改语句时反复读,改到可以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清楚问题,且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能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为止。

谁说修改教案是痛苦的折磨?近乎完美的教案诞生的那一刻,我像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孩子一样幸福!

磨炼着,幸福着!

二、学艺

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兼兴趣与个性教师,工作的轨迹,同时也是青春的轨迹。

幸福,就沿着这轨迹,细细洒来。可能是读书节诵读会的点点滴滴,可能是和孩子们一起为折纸的乐趣如痴如醉,可能是拓展型课程培训的难解滋味……

经历过痛苦和压抑后的成长,或许就是幸福。

镜头一:诵读会。

任教后我经历了学校三届的读书节,每一届我都负责一个节目:第一届的节目初审都没过,更别提上台的机会了;第二届读书节,我负责的节目叫《依依惜别情》,终于上台了;而第三届的节目《一路绿灯》,备受好评,我幸福得像个孩子。

镜头二:折纸课。

正方形、长方形,花花绿绿,不同材质的一大堆纸片,这几年就没有离开过我的办公桌和课堂。每周五,孩子们兴奋地来到折纸教室,期待着和我一起开始新的一课。先教折纸的基本功――对折、双三角、双正方,训练如何用指甲把纸压平,做出折痕,这是期末考试必考的内容。接着按照校本教材教孩子们折一个作品,鼓励孩子们根据这个作品进行拓展――制作折纸画,将作品变形,让作品融入到生活中,等等。时间长了,孩子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折纸,会自己折出创新作品……而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班里办了折纸作品展、折纸小能手比赛等,折纸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上课时他们灵巧的小手,渴求知识的眼神,兴奋的神情都是我幸福的源泉!

成长着,幸福着。

三、伙伴

伙伴,因为工作结下的超乎工作之上的友谊,使我的成长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幸福。

幸福,曾经是金凤给我的一次课后点评,曾经是美妹的倾力相助,曾经是旭茹赞许的眼神,曾经是黄燕中肯的建议……

珍惜身边的人,并且也被珍惜着,其实是一种幸福。

瞬间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四年前,第一次教一年级,第一次看到教室里面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时,我心虚了。只见数学老师莫美妹优雅地走上讲台,有节奏地击掌,微笑着轻声数“一二三”,孩子们神奇般地安静了下来!原来,让他们安静下来,并不需要大声,也不需要发火。和莫老师一起共事的日子里,“神奇”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她用自己的言行,毫无保留地将她的经验传授给了我。

第二年,我再接一个新的一年级时,同样的场景下,我有条不紊地教孩子们摆桌椅要对齐地砖线,整理抽屉要将书本和文具分开,书包要放进小储物柜,课前的学具要放在桌子一角,听口令要知道何时要安静,做值日如何干净,民主竞选班干部怎样投票……我将莫老师传授的每一条经验在这一年里一一实践,本来有些淘气的一年级小学生格外乖巧懂事,而他们每次遇见莫老师给她的一个个微笑就是最好的回报。

瞬间二:最享受的评课时间。

黄燕老师和我年纪相仿,同一年工作,也教语文,都有点不服输的劲儿,种种共同点让我们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去年执教《别董大》,我照例邀请她来听我试讲,此时她已身怀六甲,行动有些不便,仍欣然赴约。课后,老规矩,两个人围坐在办公桌旁,我拿着教案,她拿着听课本,认真但不压抑的评课便开始了。

“导入不错,解释题目时要是用董大要告别谁这样的问题引出作者就更好了。读题目是为了读节奏,还是读出离别的感觉来呢?”

“读出告别的感伤更重要。”

“理解诗意时提出的三个问题还不够准确明了。”

“第二个问题换成‘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会不会好一点?”

就这样,黄燕从我的导入到板书,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着,而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我们乐在其中。她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每次都能让我从“当局者迷”的困境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唯有如此的评课,才有真正的进步!

珍惜着,幸福着!

有磨炼,有成长,有珍惜,一路走来,我幸福着!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8篇

因此,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必须以研究者的气魄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公开课研究就是教师集体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

近十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公开课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功能。

例如,在2004年之前,我们在大量公开课的研究中发现,教师们共同称赞的课,都有一个明确的问题(或任务)来调动学生活动;大家不够认可的课,都充斥着大量的、没有思维价值的小问题。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把眼光聚焦在课堂中的“问题”上,于是我们自己策划调查方案,用“集体助导议课”的方式,对本校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问题运用进行了近一学期的调查。然后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针对调查中聚焦的问题,设计改革措施,于2004年底策划了“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进行课题性问题解决。这是公开课促进了我们的课题问题发现。

又如,当我们将满课堂的小问题整合为核心问题来激发和推进学生的主动活动后,学生活动体验的时机较以前有所增加,教师教案中也有了原来没有的体验性目标的确立。但是,即使在公开课的教案中,多数的体验性目标都还定位在“经历”这个最低层次上,学生只要能积极参与核心问题的解决活动就行了,学生体验的内容主要还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向什么方向将学生的体验导向深入呢?我们是通过什么机制和措施实现公开课中的校本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十分关键的。

一、行政与专业融合的公开课管理

公开课领导小组成员既是行政体系中的校长、主任,同时也是专业体系中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学校要求成员逐步提升自己的工作层级,由“参与”到“表达”再到“洞察”。例如关于“洞察”要求:能从公开课中发现全校性的或大或小的教学问题;能受公开课的启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我校教学改革举措;能受师生的激发找到观察或研究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二、全员全程的公开课研究制度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虽然只有一人或两人上公开课,但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本组公开课的选题、备课、试讲、看课以及课后评议反馈等工作,另外还要求至少有两次参与其他组的公开课的研究活动,每期每位教师按当时研究的要求,写出交流教案参与校内教案评审。这些都通过制度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三、专题问题解决的公开课研究对象

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为公开课确定一个研究的专题问题,各节公开课都要根据本教研组的研究,以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形式,表达对这个专题问题的解决。

全校教师进行同一专题问题解决的研究,有利于聚焦教师的研究注意,有利于教师研究思维的互激共生,有利于汇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校内各学期公开课问题解决成果的积累与整合。

四、归纳与演绎螺旋前行的公开课研究思路

单节公开课的功能是有限的,我们重视全校各个学科、长时间(一两学期甚至几年)公开课的综合功能的发挥。

每期开展公开课之前,全校教师都要进行两类理论的学习。其中一类是普通理论,如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元认知理论等,通过二次文献印发至每位教师,由教研组组织学习;另一类是概括性不如普通理论高但却有更强操作性的、由我校教学实践概括而成的理论,如我们自己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理论等,通过每期一次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公开课就是这两类理论的操作性演绎。

每期的公开课不但承载已有理论的操作性演绎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新的专题问题的操作性解决的任务。

五、重在发展的公开课多元评价文化

面对省内外来听课的教师、校长或教研员,我校领导和教师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评课习惯:以平等的身份对事不对人地各抒己见,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没有名师与一般教师的外在差异,没有学科与学科不可逾越的界线,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家”的概念。

评议之后,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自测评价反馈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要写入公开课教案之中,与公开课的现场表现一起进入我校公开课的等级评审。

纵观我校公开课研究现象,我们有两点认识。第一,充分发挥公开课的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功能,是克服目前公开课通病的有效措施,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第二,公开课弊病的存在,主要责任不在教师而在公开课的管理者或组织者。学校管理者若能在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时,有一个阶段性的通盘考虑,每一次公开课既有具体教研问题的提出,也有对该问题解决的初步设想,倡导不局限于单节公开课的是非长短,努力促进公开课从不同方面对校本教研问题的解决作贡献,就能从时间、空间、人力资源多方面累积公开课的效益,有效实现公开课的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功能。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为公开课的正常开展推波助澜,我们作为“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和“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正努力使公开课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领跑者,成为教师创新思维的集散中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中继泵站,成为学校教学研究文化的生长沃土。

(作者系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9篇

坦诚说,我一直是惧怕上公开课的――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一学年起码开一堂组内观摩的公开课。而我,每回上公开课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感觉很慌张。虽然正式开课临场状态都能貌似镇定,虽然评课的时候,同仁们也多有鼓励,或说这不错,或说那挺好。虽然这么多年来的公开课,我总是变着不同题材来开课,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让自己喜欢上公开课、观摩课的转机。虽然我认真地准备教案,安排教学容量,用心地设计课件,预想学生的上课反应,甚至于揣测听课老师的观课角度。但是开完课,那种完成任务般的松散心和怅然若失的感受总纠结于心。一直到近两次的公开课,我才有了明显欢喜的体悟。

前一次是在去年,开的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之《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对于这仅一课时的探究课,我设定了几个目标:了解成语来源;认识成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特点,比如结构特点、文言现象、修辞作用;调动以往所学,搜索各个文化领域的一定量的成语词汇等。因为调课的关系,学生做完课间操几分稀稀落落地回教室。刚巧那天是学生第一次做新的广播体操――五祖拳健身操,那般不熟练不到位的表演令观者忍俊不禁。于是在开课的时候,我临时篡改了导入词,让学生自己用成语来形容一下刚刚的广播操表演。一下子课堂的氛围就激动起来了。“花拳绣腿”“群魔乱舞”“搔首弄姿”……纷纷出炉。在纠正个别词语使用的不恰当后,我让学生结合以前自己所学,综述成语的定义和来源。再以看图片猜成语为辅助帮助学生巩固认知。学生的情绪颇为高昂。于是趁势让学生观察分析成语的特点。此时学生的激情有些回落,但是分析过程多几分冷静是很有必要的,且于课堂来说,气氛情绪也该是时起时伏,有紧有松,才不会过于透支学生的专注力。再来的环节是“成语之我知比拼”――先由学生自己梳理一下成语大概涉及了哪些文化领域,再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对应领域的成语掌握量。最后推荐学习成语的相关工具书。

这一节课没有涉及到成语使用常见错误,这点在评课中被同事们指出来――觉得这堂课虽然气氛热烈,但是实用性比较缺,与高考考纲要求有些背离。但我反思后,还是秉着自己的观点认为,作为梳理探究课,整理过去所学,体验成语的文化魅力,进而激发对成语积累学习的兴趣,这也便足够了。毕竟成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主要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累。而本课题也主要讲“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而非“辨析成语使用”。且我觉得于高一年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这般早地提及高考这条高压线。因此我也就没有再多花力气去补课,这算是我第一次上完观摩课再听完评课意见后,给自己的教学预设做的首回肯定。也许正是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热烈且后来又几次找我耍弄成语接龙的表现,给我增添几分被肯定的心思。也让我深以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看看学生后坐力的有无、强弱。对观摩课、公开课以及开课老师自我的评介,确实应该注意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基础。

再来的一堂便是今年3月校开放周的开放课。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吴老师所提到的,课件没有按照计划完整应用到,跳跃性也比较大。这个课题是李商隐的《马嵬》,按照教学预设,主要是解读《马嵬》,还和郑畋的《马嵬坡》做比较阅读。因为月考才刚结束。学生的情绪有些低迷。而我因为学生在考试中诗歌题目得分率偏低,而将教学重心设定在对文本逐字逐句解读,意图他们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可惜在第一个班级试讲时,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弱。证明我的纠结点并不能通过这一首诗能得到什么突破。与其如此,不如还是单纯看待这堂开放课。于是在下一堂课另外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及时将导入部分做了修整,让学生回忆杜牧的《过华清宫》并简括诗人观点,由此抛出李商隐的观点又是如何的讨论题。于是学生在回忆旧知的情绪带动下很快就进入了就文本分析然后概括观点态度的比较阅读中。这与我准备的教案有出入。但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的情绪很高。甚至我事先准备的幻灯片资料不用一一展现。只需就学生发言中对颔联理解的不足再提出质疑,然后又引导他们讨论并小结:“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这本是两件寻常的事,然而在特定场合下,加上“空闻”“无复”的强调,行军途中的“宵柝”和宫人报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诗人的笔下便带有以小细节来见婉讽的意图:在狼狈的逃亡路上,往昔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显得安逸奢侈,而这恰是唐玄宗自酿的苦果。狼狈更显狼狈,享乐更显不该。

课上到这里,多少偏离我预设的教学进度,课件自然也不能按部就班放映下来。于是我索性“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只在学生的各抒己见的时候,适当引导他们注意立足文本不要跑题。结果学生在合作讨论和互助纠正下最终派出代表做总结,认为郑畋在《马嵬坡》中对唐玄宗是体谅又讽刺的。缘由立足于诗歌一二句的内容和手法分析,又扣住“终是”一词的诵读口吻,以及三四两句的承转。陈词有理有据,文采飞扬。

在这样的课堂实况下,我的课件页码如何能再按先前的那般顺序播放,只能有选择地跳跃放映,再以学生的观点为主酌情增删将要点板书演示。一堂课下来,学生主要不是与我的教学预设在对话,而是与文本在对话,而我不过是学生对话过程中的一个伙伴罢了。

比较以前,我会对公开课的实况有别于我的“公开课教案”,有别于我预定的“教学流程”,或是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惴惴不安。但是近来,我终于不会再执拗于“老师为主体”的呆板的自我评价指标。

新课程认为课堂应当展现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然因为公开课的意义独特,作为执教者常常预设了流程,然后让学生跟着剧本一步一步地往下走,一旦有些变数,这堂课就又可能被自定为有“败笔”。然学生的创设力正是课堂的一个潜伏的巨大变数。

如果在公开课里,老师过于把自己当成一个主角,不去关注学生的具体感受和实际需要,不允许出现变数,那么公开课就会演变为表演课。也许展现了老师的知识能力,组织能力,但未必能展现老师真正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未必能给老师带来教学碰撞后的教学成长。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部分的多媒体手段,更不可能是教学实效的决定因素。因为课堂主要不是老师“教”的过程而是学生“学”的过程。

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0篇

一、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过程管理。

⑴认真落实《宿迁中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坚持教学“六认真”,规范和细化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辅导、考查考试和教学科研,达成教学常规的全过程管理。

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学习贯彻《宿迁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⑶全体教师要严格遵守办公纪律,保持办公场所整洁。严禁在办公室从事文体活动和各种娱乐活动,争创文明办公室。

二、优化“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提高教研质量。

⑴学科组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和全组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充分的讨论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

⑵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持续关注,不断反思。加强教学研讨,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形成具有宿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⑶认真组织研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新课程标准》。学校将聘请课改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习“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举办第十届“五四杯”课堂教学大赛。

一年一度的“五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业已成为我校水平最高、影响重大的教学赛事。各学科组要积极动员四十岁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本届杯赛。“五四杯”的参赛成绩将作为参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下届大赛前推荐参加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重要依据。

四、深化高三各学科复习教学研究。

高三学科组与每位教师要积极搜集高考信息,认真组织或参与听课、评课活动;高三的练习讲评和试卷评讲课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上出特色。第三次市统测前,学校将组织一次高三教学调研,进一步促进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将高三年级现有的“优势”转化为“胜势”,确保在今年高考中考录取名校数、本科上线数及本科上线率均取得突破性胜利。

五、完善公开课安排,使“周周有活动”成为教学上的一个亮点。

⑴本学期第一至五周主要开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第六至七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课,第八至十周组织高三调研课,第十二至十五周举行“五四杯”课堂教学大赛评优课,第十六至十八周集中开设“青蓝工程”第一层次汇报课。

⑵每个学科组要把“周周有活动”落实到实处,开学第一周,排好全学期公开课安排表。本学期每位教师上各类公开课不少于两节,并且课课都要体现新理念,堂堂都要上成优质课。

上一篇:詹天佑教案范文 下一篇:邓稼先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