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5 22:45:55

公开课心得体会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1

如果家中出现煤气泄漏时,一定不要开灯检查或打电话,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立即关闭气阀。若煤气瓶发生着火现象,应立即用湿毛巾盖灭,然后把气瓶倒置于冷水当中等等。一起来看看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大全,欢迎查阅!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1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消防知识的影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火灾是非常可怕的,近十几年来火灾吞噬了上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达5.2亿元.要知道水火无情,可是大多数火灾却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很多原因造成火灾,如蜡烛,蚊香,用电不当都可以引发火灾.前几天发生在上海商学院几位女生因火灾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她们就是用违规电器造成电线短路造成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玩明火,还要监督周围的人.在片中我看到一个实例,在某个周末,小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老师叮嘱他要注意安全,然后就走了.由于这个实验很简单,小王一下就完成了.他离开公司的时候忘了关酒精灯,结果酒精灯点燃了化学品,化学品引发了整个大楼着火.还好是周末,没有人员伤亡.小王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面临着法律的惩罚.仅仅是因为一时小的疏忽而酿成了大祸.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消防知识,深知烈火无情,生命是宝贵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失去生命,要养成防火的好习惯,如检查家里的用电安全。.我们不仅要学习预防火灾的知识,还要学会火灾后如何应对逃生的知识.,例如出门旅行住酒店,看电影等,要先知道安全通道在哪里.。在影片中我还学到了火灾自救的知识,要及时逃生,不要有半点犹豫。要用湿毛巾捂住嘴。我知道在日本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经常做消防演习,在这里我想向学校提建议,能否也给全校师生每年年定期做消防演习,防患于未然..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2

观看了《消防知识教育》这个电视节目,我知道了2000年全国18万人因火灾而死亡,4404人因火灾而受伤,全国为此损失了15.2亿元,每天在身边有527起火灾事故。

有一次,一个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正玩着,有几个同学看见对面的小山沟着火了,他们立刻去救火。但是他们越扑,火就越大。最后刮起了一阵大风,火立刻趁势向他们烧去,小山沟里一片火海,8个同学被烧死,一个同学被烧成重伤。

之后,我想:小学生应该先自救,然后再想着去救火。未成年人保护-法上和火灾救援的20条规定里都有不让小学生等未成年人救火的法则。

还有一个案例,说的是有一位21岁女子因家里着火从高楼跳下,摔死了。看了这个案例,我想:“她为什么要跳-楼呢?没有别的办法吗?”这时老师在讲台上说:“既然你们这么小都能想办法,难道她不会想吗?可能是因为她太晚的发现家里着火了,没时间用别的方法逃生,所以只能选择用跳-楼的方法,心存一线生存希望,没想到摔死了。

火灾多无情!我们要阻止火灾的发生。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检查一下所有带电仪器;大人们最好不要抽烟,要抽也要在抽完后把烟头扔进烟灰缸,不要乱扔等。大家都要树立消防观念,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从思想上重视防火,从行为上注意防火患于未然,营造安全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3

“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现在正处秋季,风高物燥是火灾的高发季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今天下午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消防安全教育宣传片。这是一部潜移默化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的教育片。

该视频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以纪实的风格,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火灾的危害及怎样预防火灾,遇到火险时如何灭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通过观看视频,不仅使全体师生在安全消防意识上受到了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对火灾等紧急突发灾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视频中的一场场火灾,烧毁了家园,烧掉了财物,令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迫向死的边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过后,留下了满目疮痍。这种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此无情的残酷的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消防知识淡薄,消防设备残旧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约束自身行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火灾离我们是很远的,多少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切非自然灾害都是可以预防的”。是啊,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对各类事故的防范,那我们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类灾害的发生,火灾就会离我们很遥远。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4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在学校、公共场所发生的三场火灾事故电教片,结合具体的火灾事例,让我们感受到火灾的严重危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忘的记忆,同时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它也是最容易伤害我们的事物之一。通过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火灾事故和我们听到过的火灾事例,让我们知道了火灾给人们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每年我国因各类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不下十几亿。由此可见,火灾的破坏力有多大了,同时让我们明白,懂得正确的消防知识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火灾事故,对火灾中如何自救的知识懂得也比较少,但从今天的影片中,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火灾的可怕,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关于火灾自救及避免火灾的知识,填补了我对火灾预防及自救知识的一些空白。例如,发生火灾逃离时,打开门窗之前,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如果不发热,就选择一条切实可行逃生路线,迅速用毛巾捂住口鼻冲出去。如果被困房间内,应用布等物品堵住房间的门逢,并浇上水,减少烟雾的进入或躲进没有燃烧物的卫生间,呼救并等待救援人员。如果住在高层,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电梯危险,也不要乘座电梯,同时,应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因为火灾当中,因烧伤死亡的人不多,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由于浓烟而窒息死亡的。如果家中出现煤气泄漏时,一定不要开灯检查或打电话,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立即关闭气阀。若煤气瓶发生着火现象,应立即用湿毛巾盖灭,然后把气瓶倒置于冷水当中等等。

总之,要做到“防”“救”结合,才能减轻火灾带来的伤害。特别要记住也是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只有保持理智,才可能求生有望。

另外,影片中的消防队员奋勇直上,英勇献身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日夜保持警惕,随时做好救火的准备,甚至连回家的时间也没有,只为了保护一方安危。我向这些勇敢而无私的消防员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最后,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防火细节,多向家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让大家都做好防火措施,让火不再可怕!让火灾的悲剧不再上演。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5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个《消防知识教育》视频。节目一开始先播放了一段火灾发生的场景,燃烧的熊熊大火把楼房少的面目全非,还有人在大火丧了命。视频中报道了近几年来得火灾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这些惨痛的教训,大多都是人们的疏忽或小孩玩火造成的。同学们个个看的认真,听得仔细。

有一次火灾,是几个学生在树林里烤土豆,老师进行了阻止,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们又重新点燃了火,没想到因此引发了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又讲了遇到火灾如何自救的知识,报警时都要说清什么,着火了的第一刻都要做些什么。还有着火时,不得呼救否则会吸入毒气。还讲了很多知识,不过主要还是让大家要防止火灾的发生。

通过这些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人人都要有防止火灾发生的意识。

消防安全公开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大全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2

一点点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许就会造成灾难。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熟悉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小心用火,果断不玩火,同时要把握火灾发生后一些基本的逃生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一起来看看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5篇,欢迎查阅!

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1

消防安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注重消防安全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如果遇到火灾等危险的话,也不要慌张,要即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设法逃走,如果来不及逃走,要到窗前大声呼救。

就在上个星期天,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人家着火了。当时屋里一共有4个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由于及时发现并逃出,没有什么事。这时屋里只剩下两个学生了,火势还在不断地蔓延,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围观群众立刻拨打了119。但由于地址不详,消防队员暂时还没有赶到。被困的两名学生他们在发现火灾后及时用湿毛巾捂住了口鼻,并用毛巾堵住门缝,然后远离煤气等易燃物品,镇静地等待消防队员,而且不断想办法自救。最终安全脱离险境。

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脱离险境,而在其它火灾发生时,就有许多人员遇难呢?因为这两名学生在发生火灾时临危不乱,十分镇静,并且他们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据不完全统计在发生火灾时有80%的遇难者是被烟雾窒息而亡。其次他们远离了煤气等易燃物品,如果被困者靠近煤气等易燃物品的话,那么由于高温,煤气等物品就很容易发生自爆,从而导致被困者受伤,甚至死亡。

我相信只要大家多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平时多注意防火,许多悲剧就可以避免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做一个消防意识极高的小公民!

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2

火是人类离不开的东西,它无私地给人们带来必不可少的光明和热量,可以说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如果我们对火缺少警惕,调皮的火苗不断地扩散,以致于吞噬人的生命。

火是很危险的,只要你稍稍松懈,它就会时刻威胁到你的生命。如今,不知有多少人在火中无声得死去,无论如何挣扎,叫喊也无济于事了。因此,我认为消防安全很重要。如今,许多人对此觉得无关紧要,这是多么危险啊!其实,懂得如何从火场中逃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许就不会遗憾终生了。

有人由于煤气爆炸,线路故障等各种原因发生火灾,造成了财物的损害和人员的伤亡。但是,如果这些人懂得消防安全,也许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当你被困在火中时,你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因为在火场,有很多人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死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有效防止烟熏。你必须知道消防电话119,这时你要马上打给消防部队求救。当救护人员还未到达火场之前,你要自己寻找出路。如果门把着了火,不能从门口出去可以从窗户出去。若住在3楼以上,切不要盲目跳楼,如果在3楼以下可以用长绳或撕成长条的床单紧紧的系在窗架上,然后顺着它稳稳的爬下去,安全的脱离危险。

然而,即使你被安全救出来,还会遭受财产惨重损失,所以的方法还是——避免火灾,谨防火灾!生命只有一次,它是那么的宝贵,又是那么的脆弱。懂得一些消防知识可能会让你的生命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

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3

消防安全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他?

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交响曲,是一片华丽经典的诗章,是一次经历挫折与艰难的远航,生命诚可贵!我们歌颂声明,因为生命是宝贵的,他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他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光彩!在这个世界上最蓬勃旺盛和美好的就是人的生命!

消防安全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他?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一点也没错。人们在不经意间就酿成了灾难。我们的身边处处离不开火,做饭需要火,烧水需要火。自从古人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才吃上了热的食物,在冬天刺骨的寒风中得到了温暖。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类如果不好好使用它,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每年,有多少起因为火灾造成的严重事故?又有多少人命丧这熊熊大火的魔爪下?消防安全人们总不重视,这还不足以给我们一个警告吗?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不注意消防安全,那就等于在践踏自己的生命,践踏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他。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那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

同火灾来比,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人们为什么将生命置之度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确,只有生命的健康存在才能有新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更是要精彩的活着!消防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时刻牢记:生命是宝贵的!

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4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火。但是假如用火不当,或者治理不好火,就往往很轻易发生火灾。火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时时刻刻注重消防安全,小心谨慎地用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美好的家园。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正在午睡,忽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烧焦味,妈妈就起床,看看厨房是否忘记关火,没有呀,妈妈又到处查看一遍,仍没有发现什么,于是又继续睡觉。再过几分钟,烧焦味越来越浓,妈妈又起床查看,这时,妈妈往窗外一看,天呀!楼下阿姨家冒出一串串的浓烟。“楼下着火了,传煜,快起床”。火苗迅速地往上窜,我和妈妈马上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跑到楼下。小区的保安已撬开阿姨家的窗户,用灭火器向着火的地方喷,不一会儿,消防官兵也赶来了,他们用消防水枪灭火,很快火灾就被扑灭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阿姨中午在煮汤,出门时忘记把煤气炉关掉,于是造成了这次火灾。

同学们,消防安全系万家。一点点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许就会造成灾难。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熟悉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小心用火,果断不玩火,同时要把握火灾发生后一些基本的逃生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

全国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5

有一个成语叫“玩火自焚”,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玩火,要不然就会烧到自己。为了不要让火灾发生,我们应该多了解消防知识,学习消防知识,听取消防教育、宣传消防知识,要注意生活的每个小细节,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做到懂消防、知消防、了解消防。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蔓延。

我们都知道,火灾致人伤亡有两大原因: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说不定就能在火里逃出来,获得第二次生命!

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火是生命的起源,它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温暖,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害。有时它是无情的:多少个家庭因为它而破碎,多少条生命因为它而失去。

让我们了解消防知识,远离火灾!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3

2020党校公开课开始了。“枝叶总关情,行动见初心。”抓好主题教育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踏实地、明实情、谋实招是为了更准确找寻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全力打造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确保主题教育永远在路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七个多月的主题教育基本结束。在会上强调,全党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课题要永恒坚持,终身课题要终身践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当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持之以恒地书写“守初心、担使命”的新篇章。

以知重负重为“纸”,涵养斗争的干劲。主题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此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守初心、担使命”的新起点。主题教育期间,通过自我检视反思、深入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了不少问题难题、看清了不少风险挑战,尽管各级党组织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动真格、出实招、见真章,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艰巨。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只有敢于直面矛盾、直面困难、直面挑战,以知重负重的担当自觉涵养敢于斗争的干劲,才能自觉地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以苦干实干为“墨”,渲染斗争的韧劲。主题教育基本结束,但时代的脚步依然一刻不停地往前迈进,阻碍我们发展、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依然层出不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挑战依然艰巨,这就决定着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的“旅途”是永恒的、是终身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途尽管再远再险,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行稳致远。我们要干事业谋发展,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伟大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继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坚持以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渲染斗争的韧劲,“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方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以攻坚克难为“笔”,书写斗争的拼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们自小便知晓的真理。主题教育期间,各级党组织坚定决心、鼓足勇气,齐攻坚齐克难,战胜了不少挑战,收获了丰硕成果,为我们继续前行扫除了障碍、注入了动力。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要继续以攻坚克难为“笔”,书写斗争的拼劲,既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破解外部的风险挑战,更要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剔除自身内部的暗疮毒瘤。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于斗争精神,坚定不移地守初心、担使命,敢于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深化自我革命和改革创新,在困境中发展壮大,在绝境中突出重围,在逆境中毅然奋起,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2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正式出版发行,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全体党员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更好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守初心就是要讲忠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补足补牢精神之钙。要强化党员意识,始终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增强组织观念,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担使命就是要重实干。要始终坚持实干为先,做到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唯一标准,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群众满意为标,在实干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党上下要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3

通过认真研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深深感到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深谋远、固本开新,体现着大格局、大情怀、大境界、大担当。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关键,还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扎下深根、花繁果硕的关键。

宽广的视野格局。“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关于党的初心,总书记从新时代谈到改革开放40年,谈到新中国成立70年,谈到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谈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起伏170多年,进而上溯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中华民族发展5000年,体现了思接千载的深邃。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强调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鲜明的立场情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将的发展思想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强调“共产党员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强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些重要论述,赋予共产党员独特的身份标识,把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认知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坚定的信仰信念。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南湖,赴福建古田、江西于都,赴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这都体现了总书记对初心的执着坚守、对历史的高度自觉。对共产党员寻根、补钙、铸魂、强筋、壮骨、增能具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大意义。

共产党员要把自己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4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要积极响应的号召,认清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建设尽自己的锦薄之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重大贡献。首先,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力量的化身,负有传承历史、开启未来的神圣使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具备与教师身份相符合的意识和觉悟,旗帜鲜明地同一切有悖党的方针政策、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作斗争,绝不允许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绝不允许向学生传递腐朽思想。尤其是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今时代,更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神圣责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根植于学生头脑,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为人师表的形象。我们要站在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自觉规范一言一行,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教师光辉形象。一要做政治坚定的表率。二要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方向,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三要做修身立德的榜样。第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教育学生守法明礼。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等点滴平常事做起,养成重修养、明礼仪、讲文明、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培育学生科学精神。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坚持立德树人,就要锻造学生意志品质。

第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有业精于勤的素养。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时刻保持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其次,要注重学术研究。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的精髓在于从实践中提炼,又作用于实践,促进教学、提高效率。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020党校公开课观后感心得5

观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专题节目,我受到两个最大的触动,一是在2012年就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最伟大的中国梦。”听过太多关于中国梦的各种阐释,我想,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期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片中提到,几十年前东方杂志曾征集中国各界人民对中国未来的期待,却惹恼了国民党和投资方。我想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所在,现在的中国,我们每个人不仅敢于说出自己的中国梦,还可以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第二个触动我的地方是片尾一位老人拉着的手竖起大拇指:“你啊,不错,是个好书记!”我想,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最朴实的夸奖便是至高的荣誉。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仅提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是告诉我们走什么路和怎样行稳致远,提出了有力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没有大话空话,在并不轻松的国际局势之下,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也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必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中国成为“可爱的中国”!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公开课;教师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1-0050-04

长期以来,公开课作为探索教学方式、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现今的公开课却有所异化,“公开”的背后烙下了浓重的预演痕迹:长期准备,反复操练,精心打造,刻意包装,越来越偏离于常态教学。很多教师在“作秀”的阴影笼罩下,教学技能不是日渐提高,反倒越来越作茧自缚。更为重要的是,公开课的这种完美化、公式化倾向已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所以,在呼唤生态、张扬个性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开课应有的价值进行反思很有必要。

一、公开课的本真:应然状态

(一)公开课的本真含义

根据《教育大辞典》诠析,公开课就是教师间有目的的互相听课活动,用以对某一教学专题开展研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或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定,主要通过日常听课、示范课、教学专题研究课等形式进行。可见,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成长的一段生活经历。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就在于“公开”和所持有的理念上。公开课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上课,有开课目的、有研讨过程,同行、专家、家长、领导参与监督、评价的“观摩”活动,并有鲜明的理论追求和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公开课应该是高质量、对别人有影响、值得听课人学习的课。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目的是为了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交流与推广教学经验、供他人学习评价等;质量一般较高,大多选择较为优秀的教师执教,预定的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规模较大,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

所以,不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都是在上课,“课”的价值就是公开课的存在价值,即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公开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常态课,它要在保持“常态课”价值的基础上,凸显其研究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弱化其功利性、表演性,充分发挥其在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公开课的价值意义

1.引领、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让同行、专家和家长走进教室,直观了解课堂实情,所以,它是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公开展示学校教学情况的一个窗口。它通过真实的课例,让大家听、看、议、评,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切磋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常态课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公开课在传递先进课程理念的同时,唤醒了教师强烈的成长意识,为常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课又是一种展示和探索教学理念的实践模式。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公开课将教师的精神与心灵从封闭的课堂中召唤出来,在公开的课堂中相遇、相通,实现了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从公开课执教者来看,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良好的专业发展机会。他会不遗余力地调动自身潜能,追求成功,在精心“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其自身。这种相互“打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公开课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在提高教师个体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集体的整体教学水平。

3.传播教育智慧,创生课堂文化

在课堂这个场域中,师生通过其交互作用传承着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人类已有文化,同时又形成了新的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只要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和谐统一,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便可充满文化的意蕴。在活动中学习,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和需要,也是课堂文化的重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公开课,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和简单复制过程,而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动态生成过程。其间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对话和心灵沟通,又有发掘生命意义的生命活动和人格塑造,也有以认识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生命成长。如此,科学与生活相交融,心灵与心灵相契合,课堂文化便会油然而凸显。

(三)公开课的本质特征

公开课基于常态课而又高于常态课,它既有常态课的共性,又有自己特有的个性。

1.朴实无华,可信可看

教育的真实离不开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只有真实、本色的课堂,才有魅力,才有实效。公开课作为发现、研究问题的重要教研形式,只有实实在在、不加粉饰,才能提出值得反思的问题,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这样,示范指导的意义才能发扬光大,教学评价才能客观公正。

为达到可供观摩的目的,公开课很有必要进行适当“打磨”,作较细致的课前研究和推敲,否则很难体现出执教者真实的教学水平和风格,也是对听课人的不尊重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但是,“打磨”一定要适度、真实,基于常态而又高于常态,且不可作秀、造假,偏离本真。

2.创新理念,引领示范

作为观摩、研讨的公开课,就是要引领广大教师用新的学科理念去教学。首先,教师要熟悉新的学科课程理念,并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执行,让广大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接受超前的教学理念的熏陶。其次,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新。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是独具匠心、富有创意的人性化课堂。作为教师,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细节的处理,都要富有创意和艺术性,不但要让学生有新鲜感,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震撼,还要让听课的学生和教师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3.以学为主,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执教者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以学为主,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调动、主人翁精神得以发挥、学习智慧得以启迪。

二、公开课的现状:实然状态

长期以来,人们赋予了公开课太多的功利价值,出现了作秀、造假等异化与扭曲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视公开课为名利抓手,千方百计作秀

由于当今社会功利主义倾向的泛滥,人们过分

关注公开课带来的利益和结果,致使相当部分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意图就是为了评职称或参赛获奖。在这种功利性意图驱动下,公开课的参与者更多地关注执教者的个体行为,而相对较少地关注学生的行动和心理,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发挥。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艺”、显示自己的成功,有的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多次彩排,使公开课成了“表演秀”,全然不顾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同时,公开课还成了多媒体秀。恰当使用课件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违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过度使用,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产生良好效果。现在的公开课几乎无一例外地要使用多媒体,评课时也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公开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似乎不用多媒体就背离了新课程精神。这种取向下的公开课可能会给执教者带来一定名利上的收获,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和烦恼,甚至会使学生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过度关注预设结果,忽视动态生成资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动态过程,教学目标不是完全预定和不可更改的,它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生成与预设二者应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直面真实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

由于长期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学习过程简单视为“刺激―反应”的过程,认为教师提供怎样的刺激(预设),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生成),教学过程必然是重预设轻生成的。在公开课教学中,执教者为确保预设目标的实现而赢得完美和赞叹,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细致的安排,心中只有预设目标而忽视生成资源,于是,教案便成了制胜的“法宝”。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总怕“节外生枝”,每当学生的思维与教案产生偏差时,便千方百计将其“引导”到预设轨道上来,使学生就像被摆布的木偶,其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由于片面追求公开课结果的完美无缺,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完全按照预设的模式进行,而对课堂的偶发事件缺少灵活性和生成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抹杀了公开课本身所具有的研究性价值。

(三)过度追求华丽形式,课堂教学缺乏实效

教与学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使其注意力分散。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步步吸引学生深入教材,层层递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的活动上,探幽取宝。上课形式多样化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作为示范的公开课,更应该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一定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如果教师过分追求华丽形式,把公开课当作个人教学行为的“表演秀”,那么公开课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整合性,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不少公开课华而不实,其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多媒体用得太多、太滥,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显示授课教师的水平。学生常常会被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吸引,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板书太少,甚至有的公开课连课题纲要都不写,而用多媒体代替。二是过多的课堂活动,其气氛虽然火爆,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学生被动地跟从教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三是虚假形式的备课。执教者充分准备、教学高手指点、反复试讲修改、排练导演,使得课堂上教师总是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公开课缺乏指导性和研讨性。四是评课主体缺乏多元性。对公开课的评价几乎都是由专家、领导作“裁判”,缺少主讲教师和在场学生的参与,这不利于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本真的回归与建构:从实然走向应然

过度功利化使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濒临危险的边缘,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作为存在已久并仍将继续存在的教学现象,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剖析其变异根源,采取应对策略,使其回归本真面目,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一)公开课变异原因剖析

1.功利主义泛滥,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探求真知的一方净土,但在巨大的市场经济诱惑之下,在道德和信仰等约束力量逐渐淡化的过渡型社会中,教师对名利的欲望迅速膨胀。公开课本是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教研形式,但学校和社会却赋予了它太多的功利色彩,晋级评优都与其挂钩。教师也不得不为赢得家长和领导的认可,提高自身地位,将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弃而远之,使尽浑身解数,动员各种力量,争取执教公开课,并予以精心打造与包装,生怕出半点差错。于是,造假、作秀之风愈演愈烈。

2.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误导人们急功近利

目前,我国的教师评价大多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片面强调量化指标,并以此作出是否解聘、晋级、增减奖金等决定。这不仅会冲击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会误导教师急功近利,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二是评价主体单一、单向,缺乏科学性。考核办法由学校领导制定,评价者由学校行政或上级主管领导充当,对教师平时的德、能、勤、绩加以量化。这种评价程式化、静态化,缺乏主客体互动参与,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3.领导好大喜功,形式主义严重

有些领导认为,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彰显水平,公开课排练得精彩纷呈并在比赛中获奖,才能展现本校和本地区的教研成果。为此,他们不顾执教者自身实际,强迫教师采用自己的“路子”,赋予公开课额外价值,强化其对教师的评价功能,以保证领导意志的实现。执教者无法驾驭这种方法,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去搞“花式品种”,从而使某些公开课出现虚假现象。事实证明,当公开课的研究功能被异化为单纯的评价功能之后,就势必会扭曲人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使公开课变味,并丧失其原本的价值。

4.执教者教学理念模糊,盲目追求新潮

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执教者没有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其综合素质,所以在课堂上一心教书,目中无人,只顾展示自我而忽视培养学生。二是心存困惑与疑虑。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要求创建民主、科学、和谐的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境界的实现与教师所持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产生了对峙与冲突。于是,执教者在犹豫彷徨中随意、模糊地设置教学目标,把新潮的公开课当作标志,不求甚解地加以模仿追求,使得公开课情境的创设、资源的利用都牵

强附会,流于形式。

(二)公开课本真的回归与建构

公开课本真的回归与建构,一方面要求学校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真心投入和真情付出,切实履行育人职责。

1.构建科学的评价用人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学校通行的奖惩性评价对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它过度强化量化指标的外部激励,缺少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强化参与,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综合应用这两种方式,做到外在奖惩和内在发展的统一,使教师评价既符合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中,学校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淡化公开课的评估职能,强化研究与交流作用;第二,树立科学的评课观,改进评课方法,以学评教,注重特色,关注学生发展,不以成败论英雄,鼓励教师在公开课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第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上下工夫,坚决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第四,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规律,还公开课本真面目

公开课应是常规课的真实再现,必须以实际、实效为根本。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备课、上课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发展,让学生有实在的认知收获和生命感悟,切忌把公开课上成教师才能展示课。二是要有一定的思维密度,给学生提出一定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设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忌过于浅显或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三是师生情感同构。教师要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内容的情感氛围,并给以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使师生产生共鸣,达到情感同构。四是柔性预设,催化生成。预设是公开课的基本特性,而课堂生成则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所以,公开课要适度预设,放飞思维,及时引导点化。五是客观、真实。公开课上,教师既要敢于正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以体现其研究性,又要勇于暴露自己的“意外设想”,不怕失败,允许学生出现“叛逆”和偏差,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本质。六是观念新、形式活,富有吸引力。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细节的处理,公开课都要富有创意和艺术性,既使广大教师在听评活动中接受超前的教学理念的熏陶,又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发内心震撼。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委会,教育大辞典: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7

[2]刘本剑,对“公开课”的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08:16-18

[3]韩淑萍,公开课:作为教师成长的专业实践,当代教育科学,2009(2):34-37

[4]陈旭,“公开课”的价值认识与开发,教育科学论坛,2006(1):44-46

[5]吴海军,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异化现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6]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江西教育,2006(Z2):1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5

一、 备好课是前提

公开课是上给大家看的课,我们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更好地展示给评委和看课教师,让看课教师看有所想,看有所获。对于教学的设计,应该做好课前的备课。上示范性公开课之前应该设计好教学流程,编写好教案。其实这也就是上课前的备课,只不过更郑重而已。而我上课前,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堂好的公开课备课是重要前提。

二、 课的指导思想要明确

要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材选择和学情分析要准确

教材是整堂课的主导方向,教材要根据正确的学情来选择。学生在课堂是起主体作用的,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那教材的选择就尤其重要。

比如,我的公开课教材是篮球的行进间三步上篮,学生是高二年级某班的全体男生。篮球是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其技术性要求也是很强的,它能很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反应能力。通过本次课我发现学生是很喜欢上篮球课的,因此在公开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给我前进的力量。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把握

一堂好的公开课,一定要把课的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进行中,一些教学的难点更要通过教师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来解决。比如,我这堂课的难点是行进间三步上篮动作的连贯性和上篮的命中率。我在课堂中采取的是学生多次练习,以及自主创新上篮的方法来体现的。从课的效果来看还不错,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五、 教学流程要注重情感教学

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互相接纳的情况下才能上好课,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上好课的重要基础。如果你是一名与学生关系融洽、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那么肯定会在教学过程中给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调查,在体育教师中,学生往往喜欢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容易交往、脾气好、专业水平高、严格要求、能够与学生一起互动的教师。只要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开朗的个性、较高的专业素质,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拥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便能更充分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而使学生“亲师信道”。

六、 教学方式要形式多样、手段新颖

只有新颖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生活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是指,任何教学都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都必须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来教。所谓“教无定法”是指,即使同一个教师在讲授不同的教材内容时,也不可能按一个模式用同一种方式来教。所谓“贵在得法”是指,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变通,并适当地吸收各科教学方法的长处,形成许多变式,综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教学处于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全人发展课程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在规划课程体系时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其中公共选修课承担人文素质和职业关键能力的教育任务。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情绪智商,传授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关键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这种培养方式与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目的高度吻合,因此探讨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对我院公共选修课程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概述

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于2007~2008学年,开始由学生事务处负责推行,拟建立全人发展教育中心集中提供进行不同体验式活动的场所,保证全人发展课程的实施效果[1]。它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最后到“以人类为中心”,将“团队精神、解难有道、沟通无碍、学习得宜、事业形象与职业道德、表现自信、事业发展及工作态度”特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竞争力,为未来事业发展做好准备。

全人发展课程是必修课程,每年60课时,学生达到及格成绩方可毕业。课程教学过程运用工作坊、体育课、历奇教育营、环保与体验式学习、课外活动、职前加油站、职前特训班等极具实际操作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2]。授课导师均具备有关的专业资格,有不少导师为注册社工,其他则曾修读心理学或辅导学等相关课程。考评方法包括课堂练习、小测验、日营表现、日营自我评估、活动参与及汇报等,课程成绩分不及格、及格、优秀三个等级[3]。此外,全人发展课程还与学生辅导工作相结合,帮助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与就业指导等系统的学生工作。

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建设情况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由“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其中基础能力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专业能力则由专业课程组成,社会能力主要由公共选修课和社团协会实践组成,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公共选修课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是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公共选修课建设,开课时间早。

我院在2002年就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分为两个学期,学生只需要选修一门课程并合格,就可毕业。大一第二学期主要以素质课程为主,课程主要有《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投资理财》、《企业管理》等,大二第二学期主要以体育类课程为主,如《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篮球》等,每年因为不同的教师申请,课程会有所变化。2010年开始,考虑大学二年级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我院将公共选修课改为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

(二)严把开课质量关。

目前,我院公选课开设的主要流程如下:首先由开课教师自愿申报,并填写《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各系(部)对开课教师资格及所开设课程内容进行初审;统一上报到教务处后,由教务处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审核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审通过后,确定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并在网上公布。

(三)加大公选课的监管力度。

我院教务处下设督导科,专门负责督查日常教学,包括选修课的监管工作,一般每学期对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学资料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此外,每月组织班级学习委员开一次座谈会,了解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情况。

三、我院公共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院积极探索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从课程类型、对象、主要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师资、教学设施、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总体而言,与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政府大力支持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表1 我院公共选修课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对比分析一览表

(一)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课时量偏少。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我院公共选修课一直被边缘化,课程建设步伐慢于专业课。其一,开设的课程存在随意性。由于我院制定的公关选修课的开课指南,一般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领域自愿申报后再审核,容易出现课程设置不均衡,甚至某一类型课程“扎堆”开设的情况。如某一学期开设的选修课50%以上为体育类课程。其二,可供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的资源面偏窄。由于各院系的“专业”思想已根深蒂固,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偏向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公选课处于边缘化状态,愿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很少,开设的选修课的面较窄。其三,我院的公共选修课每门30课时,学生只需选修一门课程合格即可,课时总量明显少于香港的每年60课时。

(二)学生选课缺乏指导。

目前公选课一般采取学生网上选课、自由选择、先选先得的原则,选课缺乏指导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学生在选课时具有盲目性和从众心理。部分学生选修课程只看名称,事先并不了解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甚至请其他同学帮忙代选,或者为了一起去上课,选课时根本不考虑自己想学什么和应该学什么,跟着周围或者同宿舍的同学选课程。其二,重复选择类似课程。由于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课程开设情况不清楚,会出现选修的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其三,选课带有功利化倾向。有些学生在公选课的选择上存在“避重就轻”的错误思想,对“易通过”课程热情很高,如“音乐欣赏”、“太极拳”等课程,而对《投资理财》等难度稍大的课程则热情较低。

(三)师资力量单薄。

公选课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学难度较大,要求开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驾驭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但我院没有专门的公共选修课师资队伍,多数是由教师自愿担任,同时存在授课的高职称教师少、校内兼课和低职称教师多的现象,师资力量较单薄,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考评方式较单一。

在授课方式方面,虽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但公共选修课仍采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听,播放视频后讨论课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走出课堂,将课外的活动与课堂授课很好地结合起来。

公共选修课的期末考评通常采用写论文或者随堂考的方式,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以6:4的比例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到课率和课堂表现。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四、我院公共选修课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接触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平台,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4]。因此,我院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公共选修课应有的作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培养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既具备高技能素养又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一)思想上重视,丰富课程资源。

从思想上重视,将公选课的建设纳入学校教学规划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明确公共选修课的地位,学生需要达到及格及以上成绩方可毕业。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一是积极鼓励并支持有能力、有特长的教师开设选修课,适当增加和丰富选修课资源,二是将学生课外的活动纳入公共选修课的范畴。公共选修课不仅限于传统课程,还可借鉴全人发展课程体系将人生课堂、体育课、历奇教育营、环保活动等纳入课程体系。将学生文体活动、社会兼职、各类竞赛等纳入公共选修课,作为职业素养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自觉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随时提供参加活动的证明材料以便评定成绩。

(二)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公选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其一,在公共选修课开课前一个月,通过教务处网站开辟专栏向学生公布公选课下学期拟开设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主讲教师、考核方式及要求、指导用书等情况,以供学生参考。其二,各系部可在学生选课期间安排专门指导教师,负责解答不同兴趣、特长和专业背景学生对公选课的疑问。第三,注意多方收集意见。可以将辅导员在班上收集的意见统一交教务处,或者在教务处网站上设置“公选课留言栏”,收集学生反映的信息。

(三)壮大教师队伍。

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借鉴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的导师具有有关专业资格、有不少导师为注册社工的经验。其一,组建公共选修课的专业队伍。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举行公共选修课专项授课比赛,对学生反映好、专家评价高的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组建一支专业领域广、年龄合理的公选课师资队伍。其二,聘请行业或者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公共选修课创造条件聘请有特长的民间专家来学院开设选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三,鼓励有行业资格和高职称的教师开设选修课。鼓励具有行业资格和高职称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通过适当提高课酬和减少基本工作量,或者给予科研课题优先申报权的方法,调动高职称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

(四)灵活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不仅调动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借鉴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工作坊教学、体验式学习、课外活动等极具实际操作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如《公关礼仪》课程建立形象设计工作坊、面试礼仪工作坊、座次礼仪工作坊等,丰富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走进敬老院、举办各种比赛等课外活动,丰富公共选修课的实践活动和互动性教学手段。

公共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能仅限于课程出勤率、作业批改和期末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成绩应只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还应积极将工作坊表现、自我评估、社团活动总结、社会实践汇报等纳入考评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国庆.浅谈香港职训局互动式教学及全人发展课程[J].文学教育,2013(06):92.

[2]胡梅.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92.

[3]罗小芳,林筱颖.浅谈高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构建[J].柳州师专学报,2010(10):91.

[4]曹丙贵.加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镇江高专学报,2009(2).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7

从工学结合角度出发,依次从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课程开发的具体设计思路及课程开发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办公室工作实务》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取得的相关成果。

关键词: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2501

1 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办公室工作实务》是秘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全国秘书资格考试和秘书人员等级考试的必考重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在本校开设于2006年,于2009年建设为校级精品课,至2008年起与实训基地湖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具体教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积累和突破。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使教学更加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同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2 本课程开发的设计思路

2.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定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本专业与实训基地――湖北光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办公室事务操作技能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文秘岗位核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为主线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移文秘岗位能力需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层次递进的特点。每个模块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均对应专业核心能力的获得,课程内容均围绕文秘岗位能力所需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进行重组和整合。

2.2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

“课证融通”的本质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本课程涉及的证书主要有办公自动化高级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证(中级以上)、剑桥秘书证等,其中,核心证书为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秘书类工作的实践,立足秘书人员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的获得与训练。在内容选择上,包括秘书类日常工作:办公室环境管理、日常事务处理(印信、邮件收发、值班工作、办公用品管理)、时间管理、接待工作四大类,同时增加了企业工作中开展较多的商务活动筹备事务,以及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信息处理工作内容。在课程内容涵盖面上进行了适当拓宽和延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办公环境的维护和美化、能够熟练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境的需要制定完备的工作方案,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顺利实施,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作出恰当合理的接待安排,能够精心策划相关商务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不同信息资料并予以整合。

2.3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构建校内校外两级实训实践体系

在实训实践环节,本课程在校内配备有办公电脑实训室、秘书礼仪形体训练室、相关学校处室办公室等实训场所,院系办公室配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室常用的办公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办公室实务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实操训练。校外实训主要通过四个实训基地完成,它们分别为:湖北光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武汉思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互信互通有限公司。主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同时协助本课程开展相关专题调研。

3 “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

择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实

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讲授中,结合职业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情境模拟式”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分角色完成指定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事务的相关技巧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结合理论指导完成实际工作场景设计题。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对秘书职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产生认同化。因此,本课程设计的“工作情境――学生演示――知识点讲解――综合实训――教学反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分组综合实训过程中表现尤其积极踊跃,通过小组团结协作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之余,我们还将教学场所转移到课堂之外,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锻炼学生的事务处理能力,如在办公环境布置和美化实训中,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解,展示实际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办公环境布置的基本技能,另外一方面,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办公环境考察小组,完成相关任务,在对相关办公室的考察过程中,既能看到其优点和不足,同时还能通过实际动手布置帮助教师们整理和美化办公室。

在组织学生省博之行的活动中,通过布置“出行方案拟写”的任务让学生懂得收集信息和资料以及事前充分筹备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办理相关审批流程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印信的实际用途和作用,以及在活动筹备的过程中与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结合,都使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之余,能够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体会到工作过程中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重的重要性,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郑晓梅.论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公开课心得体会篇8

职业后续教育在美国和加拿大被认为是当前企业与组织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加拿大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是五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尽管它本身就是一个职业后续教育方面的专家,但它仍不惜重金聘请著名的国际教育与咨询公司forum帮助其实现从传统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型。forum公司为此派出了一个由17名专家组成的小组长驻加拿大毕马威总部,通过了解毕马威公司的现行组织构架和运行方式,以及它可能需要的培训支持,为该组织的转型和员工培训方案提供咨询。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芝加哥培训中心也在帮助整个安达信公司组织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如何把一个传统型组织转换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学习型组织,已经或者正在演变为一种潮流。谁在这一潮流中落后一步,谁就有可能落后一个时代。

基于对来自新经济挑战的认识,美国、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财务经理人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许多著名企业都把如何增强自己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放在了当前各项工作的首位。而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组织内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人们对此的认识更趋向一致。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为本的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其重要职能就是把有特长的专业人才集中起来,把组织掌握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全体成员,进而使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为此安排了300多万加元的预算,用于研究和制定协会会员的“能力框架”(competence framework),期望以此为基础来改造整个职业手册和相关职业准则的内容,借此规范特许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和提高协会会员对新经济的适应力。据称完成此项工程的最终花费可能要达到3000-5000万加元。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培训中心和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在美国芝加哥的培训中心也都正在制定各自的能力框架,并把它应用于具体的课程开发与评价活动。能力框架(因相关机构提供的资料不全,故未予列示)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它为能力评价提供了一个理性基础,而能力评价则为设计和开发培训课程提供了指南,并最终为培训课程内容的评价提供标准。尽管各组织对后续教育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异曲同工,都把提高自己成员的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还把员工招聘、选拔、上岗培训、技术与管理培训、商务战略培训、业绩评价、提升和奖励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有机整体。

二、职业后续教育方式

当前对职业后续教育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不仅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在岗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成为一种可能。所谓在岗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融入工作程序,使员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时,便能得到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正在成为国际五大会计公司职业后续教育的主导方式。安达信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都在这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开发上投入了巨资,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安达信圣查尔斯研究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00余名专家专门从事会计后续教育培训课程开发。这种培训课程开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技术支持活动。亦即由研究中心开发和研究一种融入公司文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且将这一审计程序和方法予以全球标准化和计算机化,凡公司职员都可被授权进入这一系统。系统的岗位培训功能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帮助菜单上。哪怕是刚进所的新员工,借助于这一帮助系统,一边学,一边做,便可顺利完成岗位所需的全程培训课程。而课堂培训的内容则变成了如何教会这些新员工正确地使用这一系统。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协会还为一些缺乏自身开发能力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此类技术产品,以帮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工作自动化程序和员工在岗培训。

互联网络对教育方式影响的另一种表现便是知识共享(konwledge sharing)系统的建立。知识共享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加拿大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和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在知识共享系统的建立方面都有出色的建树。这种知识共享系统目前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分享与知识创新。所谓经验分享是指公司内部的任何员工都可将自己对特殊个案的经验张贴于公司内部网上,以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司同行都可分享到自己的经验。而知识创新则是指就公司当前所共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举行网上讨论会。网上讨论会通常会发表公司内各个国家、地区的资深合伙人或资深专家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公司员工在个案中如果碰到不会处理且当前系统所提供的知识库中不能提供答案的新问题时,也可将问题提交到网上讨论会。通过这个讨论会,分散在世界任一角落的公司职员都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通过这一知识共享系统的建立,使得公司组织的更新时刻保持前所未有的活力。

除此之外,这些机构还都在网上了部分在线课程(on line courses),并在在线课程开发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所取得的突破也让人惊讶。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在每门在线课程开发上的投入一般都不低于100万美元。这些课程通常都是在会计、审计、教育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共同配合下完成的,并以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达到一般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是针对课程浏览里知识背景和心理状况而量身定做的仿真课程教学。这些在线课程的提供旨在提高公司员工在业余时间自学培训课程的积极性。也许是出于对互联网技术广阔发展前景的共识,许多著名大学也纷纷介入在线课程的开发工作。如此次访问的加拿大约克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都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已开发成功的个别在线课程。

从总体上说,由于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职业后续教育的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培训方式上,目前已至少可以分为五种:课堂培训、在岗培训、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自学课程。尽管信息技术对以教室为基础的传统职业培训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就培训理念而言,这些机构和组织的高层人士认为教室培训的功能仍然是不能取代的。第一,人类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第二,许多新思想、新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相互讨论甚至争论过程中诞生的。不过,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是,在课前将课程知识部分借助于网络系统传播给学员,课堂教育则主要贯之以学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这种教育方式的改变也向传统的“老师讲,学员听”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职业后续教育中的项目设计

职业后续教育项目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学位项目和非学位项目。学位项目通常又可分为mba或emba,其权威性主要来自于被政府权威组织或市场所认同的学位。非学位项目通常是指短期培训计划。短期培训计划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定点培训项目(custom program)和公开培训项目(public program)。定点培训项目的权威性来自于公司的委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取决于所在公司对学员培训的要求。公开培训项目的权威性主要来自于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只有一流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一流的职业后续教育课程。在社会公众中才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认同性和号召力。约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休斯顿大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公开培训项目。安达信美国芝加哥培训中心除了承担公司内部培训外,也承担部分定点培训项目。其他机构则主要为自己的会员提供培训服务。在学位项目与非学位项目的提供方面,cga是所有职业团体和会计师事务所培训机构中的一个例外,它既提供非学位的职业资格教育与职业后续教育,同时,也提供与学位相结合的职业资格教育项目(据了解,英国acca也开设了专业资格与学士和硕士相结合的培训项目)。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所提供的非学位项目的吸引力除了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外,更主要的则来自于协会对所属会员的强制性培训要求。这些强制性要求为这些培训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当然,项目设计的适用性也是决定培训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谁都无法否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当前所有国家协会中拥有会员最多的一个职业团体,而且它对会员的职业后续教育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它无法强制所有的会员都必须参加协会举办的后续教育项目。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下,会员既可选择参加协会的培训,也可选择参加大学举办的培训项目,或者事务所自己举办的培训项目。协会所能规范的只是会员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学分,而不能强制会员必须参加什么样的培训。无独有偶,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培训也是不成功的。分散到各省分会的职业后续教育也只是一些毛毛雨,并未形成大的气候。由此才为cga的成长和其他大学职业后续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因此,职业后续教育项目设计对于培训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

职业后续教育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来自于市场对培训课程的期望。这种期望可能产生于新技术、新政策、新职业规范的出现,也可能产生于行业当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项目设计人员要了解和把握这种期望,一是设计者自身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要有相当的了解和职业敏感性,二是在实施项目设计前要进行广泛的市场问卷调查。当然,安达信全球培训中心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他们通过学员导师制的建立,使其所属成员所均有代表进入导师班子。通过这个班子,了解各成员所对培训项目的需求,指导学员在进入培训中心前的自学,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为培训后的学员应用所学到的新的理念、技能和方法创造适当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从而使职业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职业后续教育中的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影响项目培训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毕马威将培训课程通常划分为两种类型:技术类培训课程与非技术类培训课程。技术类培训课程的开发,由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培训中心提供核心课程蓝本,然后,由各成员所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特定经济环境和事务所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形成具有成员所特色的技术类培训课程体系。而对于非技术类课程,如领导艺术、组织行为、企业战略等,则委托forum公司进行,并由forum公司负责组织教学和聘请授课教师。美国安达信培训中心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项目设计,独立组织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若需要聘请安达信以外的师资,也由安达信公司出面邀请。关于课程开发,安达信培训中心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念和组织程序。在理念方面,他们根据项目设计需要开发的课程,首先进行外包或自主开发的决策。如果市场上有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课程,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购买。事实上,在他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已有一定比例的课程是属于外购的课程。如员工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培训。这些软件应用培训通常是软件开发商的专长,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这些软件开发商的培训点。通过安达信培训中心统一与这些软件开发商签约,然后,根据各成员所在网上的报名情况,安排需要培训的员工到当地培训点接受培训,从而降低课程开发和培训成本。另外,他们也向一些软件开发商购买一些专用网上教学(或虚拟教室)软件,在此基础上,配合软件所提供的框架,加入自己的课程内容,完成传统课程向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课程的转化。如果项目设计中所提出的课程在目前市场上不能提供,而通过论证后又确有必要开发的,此类课程就会按项目方式进入实质性开发程序。

上一篇:五条禁令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旅行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