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00:24:14

文学英语论文

文学英语论文篇1

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翻译过程,其中英语与汉语存在着诸多文化方面的差异,如果在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对彼此的文化差异重视程度不够,就会给英语文学作品的正确翻译带来障碍,直接的影响到了英语文学翻译的实效性发挥,那么反之,只有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的关注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并根据存在的差异巧妙的在翻译过程中,加以恰当的翻译处理,英语文学的翻译才能更具实效性,所以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能否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处理英语文学翻译中出现的两种语言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对于英语文学翻译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正确的把握彼此的文化差异,并且恰当的处理好由于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障碍,那么其所翻译的文学作品的准确性才值得信赖。文化因素应是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翻译中只用语言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即使翻译的没问题,在忽略了英汉文化差异情况下,也很难让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其直接理解语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其理解语言背后具有迥异文化元素的内在含义,只有突破这种文化的障碍才能真正的翻译出好的英语文学作品。

二、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1.认识作品的体裁,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文学的翻译与其文学体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学体裁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针对不同体裁的独有特点,根据源语言与翻译目的语言特点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熟练的运用这些语言存在的特征,才能真正把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更加完美,体现出不同体裁作品的不同风格。但是,我们也要明确文学体裁的差异不等于其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也存在着多大的差别,如针对科技内容英语文章的翻译,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就相对较少,因此,对这一类文章的翻译,就很少考虑文化的差异,而针对小说、话剧的英语文学体裁文章的翻译,则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考虑其文化的元素而进行翻译,其作品翻译出来一定让人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失去了作品独有的文化魅力。因此,在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其文体的差异,根据不同文体所具有的自身文化差异,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翻译出好的文学作品。

2.运用动态对等的方式来正确处理其文化间的差异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要把整篇的文章完整的翻译出来,使这个文章的内容全面、具体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把原有的英文内容用汉语的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使英文所表达的含义运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但是,我们要看到英语的语言与汉语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翻译时还要学会运用动态对等的方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等翻译是指将英语原文中不同的单词或者词组翻译出与之对等的汉语的表达意思,而在实际的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单纯的运用僵化的对等翻译方式来对等翻译彼此相应的意思,则其翻译的意思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偏差,翻译的结果往往不正确。动态对等翻译的含义则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将词语的翻译进行对等翻译,也要将语法的翻译进行对等翻译,并且在其翻译的过程中,其体裁的特征也要彼此的对等相应,在翻译中,我们要充分的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让所翻译的作品尽量的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与风格。

3.学会运用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手法来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我们会不时的遇到这样令我们困惑的问题,即在翻译的时候,我们是一丝不苟的按照原文的意思不差毫厘的进行翻译呢,还是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进自己的理解呢。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体裁的不同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也不同,对于科技类的文章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基本可以不用加进自己的理解,也不需要有什么再创造,忠实原文将其准确的翻译出来就可以了,而针对诗歌、小说以及散文的翻译,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些体裁的英语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英语语言的再创造,如果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复制似的进行翻译,其文章所透射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底蕴就很难被读者所理解,同时其所翻译出来的文章则显得枯燥、乏味而缺乏新意。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要求翻译者在具体的英语文学的翻译中,要学会运用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手法来进行翻译,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高于原文,在消除了文化差异的同时翻译出充满创意的文学作品。结论: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的文化差异,这就决定了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必须要消除这种实际存在的文化差异,才能翻译出更好的英语文学作品,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策略开展翻译工作对推动英语文学翻译工作的更好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学英语论文篇2

  

一、 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要实现科教兴国,一方面要靠全国人民艰苦的努力,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用到语言。而当今最发达的国家讲的就是英语,所以英语便成了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上。未来世界将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专门人才,而是立体型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需要的变化将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2、英语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3、英语教学改革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  

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纳起来,重点应改革以下内容:  

1、 改革教学目标和要求  

进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和要求比过去大纲中的目标与要求具体得多,这是一个进步。但在进行大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具体讲,存在着以下问题:  

1) 修订现行大纲时,未能重视“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条件、教学设备、语言环境、有关的政策、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水平都比较高,故师生们总觉得现行大纲中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太低;而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教学设备落后,师资水平低,加之,无优惠政策,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水平低,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教学很难达到现行大纲中提出的教学标准和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改革现行大纲中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势在必行。改革现行教学标准和要求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区差别。最好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标准,以利于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2) 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描述不尽详细。  

现行大纲对有些目标和要求的描述很不具体,如,大纲中对读的要求有这样的文字描述:“能读懂简单的运用文,如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说明、表格、图示和标志等。”这句话中的要求就不详细,如“信函”,我们知道信函包括很多种,而在此所指的是哪一种呢,教师就不得而知了。无奈之余,他们在教学中,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在高三的复习中,只好把各种“信函”全部给拉出来见面。而事实上,根据近些年的高考题来看,信函大多属于普通信、邀请信和感谢信。所以,我认为,既然要具体,就应该再详细一些,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  

3) 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不完善。  

现行英语教学大纲第二部分的教学要求中只写出了“高级中学二年级和三年级英语教学要求”,而对高一年级的要求只字未提。高一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处于初三和高二之间,学生处于一个转轨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教学的尺度本来就很难把握,再加上大纲中又不作任何要求,这就更提高了教师施教的难度,故应该改革这种情况。  

4) 对词汇量的要求太低。  

现行大纲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单词1200个,理解词汇800个;也就是说,学生在中学里只需学习2000个英语词汇。这么低的要求,与大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需要相差甚远。故应该提高对词汇的要求。至于说提高到多少,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2、 改革教学观念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3、 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  

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2) 教材缺乏系统性。  

3) 教材中的漏误。  

文学英语论文篇3

商务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商务谈判,如交易中商品的价格、发货时间、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都会涉及谈判,谈判不仅需要商务英语的使用规范得体,而且要求语言的使用符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及饮食文化等,不能触到对方的禁忌,这样才能顺利进行交际,最终促进交易的完成。此外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企业间加深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更多的客户。但是受高职学制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都过于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缺乏文化的教学,使文化和语言知识脱节。这在表面上看确实是集中全部力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培养出的人才只掌握了语言这个交流的载体,却缺乏引导交流顺利进行的内容,会说英语,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交流的不恰当严重时会影响商务关系的建立。因此不了解对方的国家情况、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俗、商务文化,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虽然通过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确实培养出了许多有非常高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和外国人交流,但是在商务活动中,因为对对方的国家文化了解甚少,导致贸易无法正常进行,或者给公司带来贸易损失的现象也很多。

2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出发。高职教学有别于本科的教学,高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办学的特色。一切学科都需要跟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开设了商务实训课程,努力使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包括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商务环境模拟。这是商务英语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语言能力过关,商务知识专业的学生才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但是这两点虽然具备了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但却不能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商务活动,这是因为各种交际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不触碰对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了解贸易国的文化和习俗。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对文化的重视性不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这方面学习的需求,高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英语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过四、六级的需求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给学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但却会有学生因此而反映教师教学不专注课本,课外知识导入过多。二是整个学生培养方案中没有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大纲教学就不会进行过多的文化知识的导入,了解文化差异是顺利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只有交流顺利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商务往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从教师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根本来明确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商务文化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这类课程设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商务宴请是贸易往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有利于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简单的一次宴请会涉及许多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座位安排礼仪、餐具的使用礼仪、上菜的顺序、搭配酒类的习惯、餐桌上取食的礼仪、餐桌上交谈的礼仪、用餐后或用餐中离席的礼仪,以及劝酒布菜的中西方区别,等等。此外如果宴请的对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会时间的选择,一定要在工作时间中进行,因为西方传统注重家庭和个人私有时间,占用他的休息时间,即使是商务宴请这样的活动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快,同时也要注意按时参加宴会不要迟到。而在中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商务活动从业人员加班和应酬是工作常态,人们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开发客户,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快,是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了解了文化对于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和原因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导入,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的兴趣。那怎么来实现这个目的呢?下面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给出一些解决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要从根本出发,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教学倾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重心产生影响,因此想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重视文化的渗透和导入。其教学活动是根据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进行实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商务文化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才会渗透商务文化,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目前有的教师本身就不重视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因此要督促教师从自身做起,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将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化的作用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周刊选读、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习俗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有声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到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多地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既具有语言能力又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最后,要重视日常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因为英语、商务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联系,因此培养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文化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的商务词汇和表达,以及跨文化的知识多能型人才。我们对前两项都非常重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就经常被忽略,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交际和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法要求老师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能教授学生所有的文化差异,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会引起的误会和失误,引导他们意识到文化对于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和方向,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研究大概有7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因为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不直接,只有相同文化基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它所传递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更有影响力,一个简单的手势或动作,如果触碰了对方的文化禁忌,就会引起误会,进而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更不要说进行商务谈判与合作了。所以要重视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也就是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高职学制只有三年,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跨文化信息的导入,但是可以让学生课后多花点时间去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每节课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掌握了文化知识,如此在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商贸人才。拿母语为例,我们都讲汉语,都掌握汉语的用法,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但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处理和沟通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学生仅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关键是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掌握不同文化间交际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熟练地进行沟通交流。但是语言和文化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使其愿意甚至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商务英语教学作为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既需要向学生讲授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意识到对学生文化培养的重要性,为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实用型人才,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文学英语论文篇4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表演性 审美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交流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位一体来进行的,如果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则教学就无从谈起。而我们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致使这两个环节彼此孤立,甚至是对立,结果教师费尽心机的授课不仅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英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形式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观点。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严格的说应该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与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实质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与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情感的交流。同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色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外语教学亦是如此。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的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发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过程富含艺术魅力,是外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归纳为三点,即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一、创造性

教学规律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例如,在讲解英语音标的发音、读法时,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感到很头痛,如果教师能够把英文的48个音标和汉语拼音建立某种联系,告诉学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发音器官都是一样的,只是鼻、唇、舌、喉以及口形变化的不同组合而已,这样创造性的把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可以使学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轻松的掌握英语的音标;再如,与其枯燥乏味的讲解英文中语调及单词、句子重音问题,还不如放一曲《高山流水》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节奏感,而英文中词的节奏感通过重读、次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现出来,句子以及篇章的节奏感就如同一首悠扬的曲子抑扬顿挫。用这样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而且教师也享受于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在教师表演式教学的感染下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和相互交流,进而融入角色,产生一种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感染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及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规律,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的接壤带,人为的掘出了一道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所产生的后果。教师的表演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例如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要比语言更形象;教师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带有表情色彩的朗读,会加速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再如,教师一个明快的手势会使全班同学立即明白“Close your books”的含义,亦或是含有微笑的表情会带给学生一种无言的亲切与鼓励。

    三、审美性

审美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涉及到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征。现代教育思想使教育表达方式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美的享受。在情感的交流中,在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中,亦激发着师生创造的激情。

    审美性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是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美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美学的观点来看,审美者(学生)和审美对象(英语)是对等的,二者的相遇应该是知心朋友的相遇。学习者和知识只有建立在这种关系上,才会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审美感受这个“大门”,学生们才能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萌发掌握它的愿望。这就是说,审美的感受力是先天和后天培养得来的。同一事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观赏者的眼中可能是一种美,亦可能是一种丑。当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的时侯,自然不会形成明确的印象或美的感觉,这就要靠教师的后天培养,用美的形式将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最初的好感。譬如,教师可以在外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配乐朗诵、情景对话、英文歌曲或诗歌、电影片段的录像,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音语调的抑扬起伏、生动和谐。当进入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教师则应从语言材料中向学生展现出语言的文体美、修辞美及韵律美。这样,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的被迫感就会被“我要学”的内心愿望所取代。而这条学生与英语之间的纽带或链条,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将其一端系着学生,另一端系着英语,这三位一体的和谐、生动、兴奋的教学心理和气氛,无疑会使英语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文学英语论文篇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8.节日 

文学英语论文篇6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我们在学习语言应用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定的人文教育。教育工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学生所学英语语言的规范性和纯正性,还要顾及他们能够接受语言的能力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题材对个人修养所起到的熏陶作用。所以,一般所选用的篇章都能够做到文笔优美,难易程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备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维的深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英文词句和进行作文练习时,也不忘进行相关的理论说教。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精通地道的英语语言,一些英语教师会经常提到标准英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问题,让学生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多模仿英语为母语者人士的语音、多听英文原版音频文件和在线广播等。这种引导无疑具有它的积极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期内学到纯正的英语,便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要努力去包容和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而是要更努力地保持汉语文化,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时刻保持能够用英语了解和宣传中国发展的最新动态。纵观国情,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把中国英语教学作为任务教学来对待,大学英语教学中,四六级考试成绩如何不但是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都宣告着国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诠释与理解。但事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环境成长起来的英语学习者,一直把英语学习作为ESL或EFL,这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悲哀。换言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早已超出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纯粹,即走出国门融入西方英语社会的主流当中。在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已远非是否客观存在的范畴,而是让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语言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早已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而为了让相关的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对中国目前国情下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认识,非常必要重提如下几个有关英语类型的重要概念。

(二)关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的再认识

在语言学界,外圈英语指的是英属殖民地英语;而发展圈英语则指的是以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国家,如中国等。对于标准英语,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而言,通常是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范本,这与英语变体所代表的文化实力有密切关联。而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学习英语语言的主旨与内涵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中国英语逐渐以它强大的文化内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中国英语迟早亦会发展成为规范英语的一种。由此必须论述“中国英语”以及“中式英语”两语言理论的术语。事实上“中国英语”的概念早在1980年由葛传?先生明确提出,但其后围绕之的定义多有争议,且一直处于发展补充与完善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在诸多学者争议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中国英语以规范的英语为基础,是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本着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文化依附的原则,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其一的目的,将英语作为其文化领域的载体进行表述,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等。换言之,中国英语是为表述中国特色事物的需要而存在的,它依赖于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的语法规则。作为一种国际英语的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的正宗体例,它的存在与推广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的价值,而且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而在描述中国英语概念的时候必然涉及它与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通常认为的中式英语是畸形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缺乏英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把汉语的表达形态不自觉地迁移到英语交际中。但是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之间并非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能够代表典型中国思维的英语表达,在历经多次反复调侃、述说,竟然引起学者的关注思索乃至认同,其后以英语为母语者也欣然接受,就连权威的语言监测机构都给予这种英语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汉语和英语的“可喜的混合体”,这时候它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英语了,这种趋势是语言学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些汉语独有词汇表达的英文对等翻译在不断地被规范与调整中发生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最终成为能反映中国思维模式的英语表达。这类中国英语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与使用,或许源于中国悠久历史和绚烂文化之故。汉语语言独具风格,中国英语更是有其内在魅力,根本之处离不开汉语文体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汉语语言的文体涉及古文言、古体诗、律诗、绝句、韵文、散文、元曲、成语、谚语、现代诗歌、白话文、各种方言和变体一直到网络的使用所伴随滋生的网络语言等。众多的语言文体形式,加上千姿百态的汉语字体,其演变的历史都导致着汉语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中国环境下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汉语文化,有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表达历程,是语言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目前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着让英语教学服务于中国的理念,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英语在大力运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具的特征,亦出现了很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英语发音在中国教学时遭遇的本土化问题以及我们所持的态度

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中,说英语者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无论我们多么刻意地去模仿英美人士的英语发音,但颇有道理的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给我们以启示,很多人由于在儿童时代错过了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以至于后来难以达到与说英语的本族人一样的语言发音水平。这些使得中国学生说英语就有了自己的语音特征,这可以联想到英语在不同国家的语音特征,亦有“生于齐者,不能不齐言,生于楚者,不能不楚言”的表现。而且由于汉语发音的迁移影响,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的发音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再者汉语中不同的方言发音使得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发音更为繁杂。事实上包括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发展中英语的任何一种英语发音都缺乏普遍意义,那么对中国英语的语音特征作统一规范确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对语言既宽容又严格的态度,即对语言的发展趋势宽容、对语言的使用规则严格,并尽量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发音特征为基础,按照其语言规则要求,用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英语来诠释汉语文化。

(二)涉及汉语拼音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

以及英语教学中词语表达的误译误用由于中国人生活的生态坏境以及其思维与认知的方式定位,与英美国家人士的所属有一定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中缺少描述汉语事物的对应词,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引起语言研究者关注的带有汉文化特点的词语。更是出现了诸多反映中国问题的英语题项,如四级的阅读理解中关于中国综合网络商城卓越亚马逊的有关介绍以及翻译题中的中国教育问题、六级的翻译部分中关于中国流行的网络词汇、北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等,这些都要求中国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汉语语言的内涵,并使用英语语言去恰当地表达它们。可见,现在的问题已不仅限于西方词库是否能接受此类汉语表达的拙劣英译,而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以此服务于英语翻译。要使汉语和英语两语言能更好地起到交际作用,向翻译的信达雅层次进发,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功底必须进行魔鬼训练式的加强。

(三)句式和语篇层面上中国英语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国英语词汇进驻英语词典,亦有愈来愈多的中国短语、谚语以及一些典籍名言被吸收到英语语言中,这大力促进了英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之步伐。语言教学可分为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和以人科学及心理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教育工作者早已经留意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这种导向,而这原本在英语表达中被视为语义和词汇重复的表达,此处却显得气势磅礴,突显哲理色彩。从中国英语的语篇而言,中国英语重视意识对象的主体,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之一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当中,三纲五常是其中的架构,说话行事应遵循长幼尊卑的顺序。而英美英语则不同,它着重于首先传达信息的重心或者是先为信息做铺垫,即表现为松散句和圆周句的形式。我们普遍认为,在圆周句中,主要论点在句末论及,与松散句相比,它表述严谨、重点突出,语句更加具有内涵。关于这类例子的文篇,读者可以从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教材中找到很多。虽论及咖啡,在此处却是强调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整段翻译采取时间的先后顺序,凸显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由此可见一斑,中国英语的句式和语篇特征主要受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带有浓重的汉味儿。综上可知,中国英语由内向外贯穿着中国汉语的语言魅力,它借助于英文形式的工具,在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英语的强势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中国英语的特征和运用,而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中国英语,以便使中国英语能真正地走出去,得到世界的认可。

三、结束语

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的新生力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留存,加强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的研究,以此确立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如前所言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毫无疑问会遇到无法直接用英语语言阐述的词汇,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我们的汉语背景知识来阐释;如经常使用,新词的诞生就成为必然,须由语言权威检测部门来进行鉴定。在将汉语文化对外交际中,亦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状况在上个世纪早有语言学专家进行过多次探讨,因此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文化,而且在国内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过程,究其因不是英语语言的表达。为了寻求语言的规范性及其实效性,必须让中国英语真正地立足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中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不同层面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了让教育工作者必须去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要重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之间的差异与潜在联系,让学生在学学英语的时候,能克服掉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所带来的消极和积极的干扰作用,意识到中国英语特有的语言特色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中国英语能真正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并使其语言变体紧随时代足印,随着各种形式的语言结构更快地融入世界英语的前列。

文学英语论文篇7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是使用其进行相应表达的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基本都能熟练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却经常发现学生们虽然已经理解并且完成了相应的英语知识的学习,其实际运用这些英语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却非常低下。这种问题存在的最突出的表现,是涉及到英语运用的两项最基本的能力,即英语会话和英语写作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学生相应的成绩都非常低下。英语会话的过程中,其往往需要通过将听到的英语信息转换成汉语,然后使用汉语得到答案后再转换成英语。因此,不仅反应速度慢,跟不上对方的节奏,而且因为汉语思维的影响,应答方面经常出现汉语化的错误。而英语写作,则干脆变成了英译汉、汉语写作、汉译英三个组成部分,且同样因为汉语思维习惯的原因而导致错误百出。

二、语文教学不存在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原因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不存在其他语言习惯对其干扰的可能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汉语,而汉语是学生出生之后一直使用的母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思维是其从小形成的习惯,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汉语对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汉语习惯是其日常思考时养成的习惯,不存在能对其汉语思维习惯产生影响的其他语言习惯。无论是入门式的语文教学,还是中高级的语文教学,其都只是将学生业已形成的汉语思维习惯进一步理论化,并增加其语言运用技巧和能力而已,不存在英语教学中要解决的学生独立使用所讲授的语言直接进行思维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同其记忆错误或者逻辑错误相关,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因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错误,但绝不会出现因为别的语言习惯造成的错误。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其不存在陌生感的可能

语文教学虽然和英语教学一样,都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对象,但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和英语教学是完全不同的。英语教学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继而产生挫败感甚至对其本能地厌恶,最关键的原因是其在很多方面同学生习惯使用的母语存在较大差异。而对于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汉语来说,其本身即为学生一直使用的母语,虽然在接受语文教育之前一直停留在口头的使用上,但对其基本发音和语法结构乃至常用词的词义以及其文化涵义,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其在使用汉语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别的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问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是将自己已经形成的语言习惯进行强化和进一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语言工具仍然是作为其母语的汉语本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因为其以学生的母语作为教学对象,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外语的陌生感,更不会由于陌生而导致错误百出,最终损害其学习的积极性。虽然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是因为其他方面,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讲授的语言的陌生感无关。

(三)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对汉语难以实际运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需要对学生运用汉语的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但主要是对其业已形成的汉语使用习惯进行适当地矫正和提高使用水平的问题,学生对汉语的日常使用是不存在大的问题的。而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使用。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本身是汉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使用汉语进行思维并表达自己意志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对汉语难以实际运用的问题。对于语言运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即会话和写作,语文教学中同样不会出现普遍性的学生会话困难或写作时词语和语法运用错误的问题。当然,使用汉语进行会话或写作时,也会出现水平高低不同的问题,但这已经上升到了语言运用技巧甚至艺术的高度,而不是停留在简单地使人能够听懂看懂的基础上。

三、语文教学下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汉语教学的频率

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别的语言习惯干扰的原因,是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都是汉语。而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中过于频繁的汉语使用就会造成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的不一致,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汉语思维习惯的依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严重的干扰,导致各种汉语化错误的形成。[3]因此,必须学习语文教学的经验,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其讲授的语言英语进行教学,除了学生确实难以完全通过英语进行理解的入门阶段以及新的英语知识如新的英语单词的学习阶段,适当借助汉语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外,其他阶段均应杜绝汉语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在英语教学中最终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授课,以最大程度降低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对初中级英语学习者,适当使用其熟悉的汉语教学方式提高其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学习的语言不存在陌生感,是因为讲授使用的语言为其熟悉的汉语。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其英语独立思维能力尚不具备,无论是英语入门方面的知识,还是后续的新的英语知识,单纯使用英语进行讲授是很难达到使其理解的目的的,反而会加深其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和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虽然也应当尽量减少汉语思维习惯对其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对这些学生来说,适当的汉语教学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和语文教学一样,使用其熟悉的语言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其对英语实际运用的机会,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语文教学中之所以不存在学生难以实际运用汉语的问题,是因为其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汉语。因此,要克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不强的问题,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学生们使用英语的机会。如组织英语角,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表达,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等。只有存在足够的英语实际运用机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文学英语论文篇8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一)教师普通能力培养

笔者将英语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素质称为普通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1、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用语的的使用要有一贯性,要简单明了、规范准确,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摩示范课教学、英语教研讨论和教师素质竞赛等多途径和手段来进行。教研组要有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统一口径”,规范课堂用语,互相听课,互相指正、互相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外教来指导。

2、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解决的方法。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用理论进行思维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素质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口语和听力,这些都是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语音教学为例: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以后的词汇、听力及口语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特点,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大部分县和邯郸的魏县人分不清,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地区以及江苏南京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不能够区别,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够发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学生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词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词汇的来源,掌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语法学习要系统全面,口语听力要多加练习。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具备表演、演唱、跳舞、书写以及绘画的能力。具备这些教学技能将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深造、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素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上一篇:建筑英语论文范文 下一篇:跨国公司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