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范文

时间:2023-02-28 08:10:13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范文第1篇

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以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教师为再现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也就是一种激情。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在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将情感活动这一中介淡化或去掉,必然会使文学篇目的教学陷人一种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泥沼之中。那么如何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美,去达成与创作者的心灵共鸣呢? 一、以情激发,产生共鸣 教师先要动情,以自己的激情促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正是一种心灵上对文章中情与美的感悟,在感悟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也就一步一步地形成,对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无论从教多少年,都应保持火一样的激情,只有在教学中融进了自己全部的情,融进了自身对作品的美的感悟,才能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了这种情的感悟,那么一种健康高尚的美也就塑造于教者与学生心中了。 二、以情朗读,先声夺人 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就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才能深人课文,发现和领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形象美等,而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人化地渲染给学生,或用自己的激情去指导朗读,可以使学生发现文章的美,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而且心灵也会得到的净化。 例如,教学《有的人》、<,你在哪缈、《沁园春•雪》等诗歌时,教师若能以自己的激情读出对鲁迅的敬佩、赞扬,读出对反动派的痛恨、嘲讽,读出对的深切怀念、呼唤,读出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胸怀、气势,根据不同内容.辅之以悲债的情感,低沉浑厚的语言,缓急交错的节奏,或则以愉悦的情感,明快的语言,舒展的节奏读出,或配以不同风格的乐曲,均能达到先声夺人引导学生进人作品意境的作用。 当然,美之极乃情之至!朗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真情的表现如何。因为声情并茂地朗读是一种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美感,也是语文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艺术功底、专业功底,需要较高的技巧。 三、以情鉴赏.出神入化 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氖围、诗歌的画面感,是需要通过教师加以渲染描绘并艺术地再现出来的,使学生步人美境之中,尽情地投人,全身心地领会,达到文情融汇、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升华。 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写春草,描绘得细,写它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它的色彩—“绿绿的”,写它的质感—“嫩嫩的”,“软绵绵的”,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这样细笔描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目所睹和身历其境之感。写春花,描绘得立体。先写树上的繁花似绵,次写树中的昆虫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的描写,就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写春风的柔和,继而由“风”的“抚摸”引出泥土的气息,引出草味花香,引出鸟的呼朋引伴,引出轻风流水的声音,引出牧童短笛的燎亮声,重点描绘声音,鸟鸣声、轻风流水声、短笛燎亮声应和着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曲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写春雨,抓住“细”和“密”表现春雨的特征。写雨的形态后,写雨中景色—雨中云、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绿绿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沐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把“青”直送到你眼前。写人寥寥几笔,写出地域、情态、思想、着重在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老老小小身上都注满了活力,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是不易。而朱自清先生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教师若从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以情鉴赏,必能使学生领会文章真谛。 四、以情感知,虽幽必显。 文学作品的深刻性往往表现为形象及立意的含蓄、曲折,许多作品的美学意味也并不是一目了然,垂手可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挖掘、探索,以情披文,才能做到“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例如《社戏》一文,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最后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实际上,戏,看得令人昏昏欲睡,气得少年们破口大骂;豆,也只是滴着露水、带着泥土的普通罗汉豆,好在哪里?仔细分析原来这是在“乐土”看的戏,是在“乐土”吃的豆,这是日后看戏、吃豆所无法比拟的。这样写,是为了突出那夜的生活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恋,从而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p#分页标题#e# 再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大约”、“的确”用在一起似乎有些矛盾,然而联系全文,认真分析,就可明白其深刻含意:说到孔乙己的结局,只可猜测没有确凿的消息,掌柜只在结账时提起过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人。人们根本不过间孔乙己的死活。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而这种悲剧也是必然的。 五、以情写作,体味美感。 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除了在表现美、鉴赏美中加以实践升华之外,也还包括着创造美的实践。这就需要教者本身要有创作的激情,用这种激情鼓荡学生写作的热情,从中感悟到一种创作的美。否则,审美教育只能被识为一种假大空并束之高阁的花瓶而已。 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的旋律,学生学文章、写文章都是一种心灵的感悟,而这种心灵的感悟是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启动、去激发,“教师本身首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可夫语)。 总之,语文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每个语文老师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把审美教育科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挖掘一切美的因素,与学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文学作品范文第2篇

一、找准文学作品的教学定位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大都缺乏对所要讲授作品的几点思考主观概念和体悟,不能抛开课本,只能“照本宣科”按照统一的流程进行解读。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文学学识教学,利用单一的教学传输方式进行讲授,使得教师成了课堂的统治者,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个性情感,以及个性技能的发展,使最具人文精神、最能丰富读者想象力.以及充满人性之美的文学鉴赏,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的“鉴赏”和学习.学生的思维也只能被这种传授过来的传统思维模式给牢牢困住[教师定位准确,才有机会获得文学作品教学的成功。文学作品教学的定位应当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水平与文本的特点中去找,以“鉴赏”为基本点。此处的鉴赏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欣赏。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欣赏应是表层的,鉴赏则是深层的,既要理解文字表面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背后深层面的内容。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若问:“词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那么这就只是一个欣赏性的问题。因为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文本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问君能有几多愁”中的“愁”字。倘若换个角度,“词中的‘愁’又是怎样一种愁呢?”那么,这就是一个鉴赏性问题了,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就要联系全诗。结合自身感受来理解体验。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从文本中直接得出,后者则要求学生知人论世。从作者及写作背景中找信息,并对此作归纳提炼转化成自己的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此可知,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鉴赏”和“欣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层面。教师不同的定位将直接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走势。文学作品教学更多的应是一种让人充满期待。丰富人文精神的鉴赏性的教学[3]。

二、把握准确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切入点。

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应深深地扎根在文本这块土壤中,并能迅速地传递出作品最有效的信息,同时,它又能带动整篇作品的教学。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应大气,要从大处着手,从作品教学的整体考虑。倘若设计太细或者设计太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悟。下面以《祝福》(鲁迅)为例,看如何设计多切入点,如:从小说开头结尾处描写鲁镇过年的氛围人手;从介绍祥林嫂的身世人手:或通过祥林嫂眼睛四处的描写入手。这些设计过于具体或过小,都不能真正意义上带动整篇文章的教学,因为理解文中的基本情节,以及文中人物形象、性格等特征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因此,教学时就大可不必将切入点设计得过小、过细。鲁迅先生的《祝福》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以悲剧收场的,那么造成此次悲剧的真正原因就是此文所应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问题所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通晓了整篇小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妨以文中精神内涵人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小说要表现的深层社会含义。基于这样的思考,可以紧扣住文中的一句话: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以后“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取名《祝福》(因小说是悲剧的收场)。(2)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惨在不是狼吃了阿毛,而是传统礼教吃了祥林嫂”,结合课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3)小说中除了表现夫权对妇女的束缚外,还表现了哪些迫害妇女的情节,并从文中找出相应情节。这三个问题是统一的,而带动这三个问题的是切入点所提的问题。由此也就解决了“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的问题。这个切人点设计貌似有点抽象,但其蕴含的内涵却很深,又不偏离主题让学生紧扣文本去阅读、思考且得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来E4]。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一篇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当有一个好的切入点,而一个好的切入点应该紧扣原文本。能传递文本的最有效信息,能让学生依据原文本创造出心中新的文本来。

三、教师对文学作品必须进行个性化阅读

文学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功能;教育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阅读文学作品,绝对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以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来说,不管是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无一不起到这样的功用。先秦散文大多是教育人们如何做对世界有用、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唐诗宋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它们把人们引往纯情、诗意、宁静、悲天悯人的人生境界和天地情怀;明清小说比如《三言二拍》,更是从市井生活的因果轮回劝戒人们要节欲要向善。至于现当代大部分的严肃作品,无一不在向社会大众宏扬大爱担当。

综上所述,围绕国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经验,文学作品的功用可以理解为以下三种:实用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一、文学作品的实用功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每从事一种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原始动机。打个简单的比方,你查字典,就是为了认识某一个字。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读者也会有这样的考虑,也会有想要得到什么的想法。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功能,这里把它具体化,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识人功能。中国有一句古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掌握一定的识人本领,对于一个人提高社交能力、处世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以脸谱化的平叙来描绘众生相。不管是戏剧,还是小说,你只要一看,总能找出关于人物外形介绍的章节来。而那样的描写,包括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声音、容貌等等,创作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人物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这种现象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人物脸谱化现象一旦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就能产生类似于相学一样的作用,我们只要多接触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人的了解和认识就会加深,就会学到一些有用的识人智慧。

(二)经验功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人从儿童长到成年,要经过许多人生阶段,遭遇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闻,也有自己亲自参与过的事情。这些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人的经验是他的自然的或社会的阅历,大致说来,人的经验往往是通过体察和学习得来的。俄罗斯作家别林斯基说:“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典型情节,从某种意义说将会对某个民族的行为习惯产生经验性的影响。”①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退”,这说明,了解了一些别人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自身经验的启示作用。但是通过阅读,通过对一切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典型事件和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接纳,反过来会对我们的思想行为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教育作用。这种辅助和教育作用告诉我们,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未注意的方面,就会成为我们一生当中有用的经验。

二、 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人的成长过程,蓄积了太多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仰赖于文学作品的润泽,才使得人类不断地脱离动物性的一面,不断地走向人性和温暖的方向。那么,文学作品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可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作品通过其丰富的价值内涵,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灵结构、塑造完美人性。

(一) 对情感的教育。

文学阅读的独特意蕴就在于它不是指向表面的文字,而是指向生命的深层情感,以文字为中介达到对生命的注解,达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阅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作品来激发、唤醒和强化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深藏不露的情感。如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会感受到“天寒岁暮,风凄木落”,以及对生计艰难的感慨和辛苦挣扎的哀痛。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会无由的充满旅途乡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就会让人感受到在微风轻拂、春暖日照的光景里喜悦愉快的心情……阅读文学作品,还能使读者心灵中平添一份信心与力量。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虽九死犹未悔”的追求精神,就成为有志者的座右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人们当成节操自励的格言……通过文学作品纷繁的生活画面,读者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哪些是值得肯定与赞美的,哪些是必须反对与批判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全神贯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总之,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的内在情感的直接感化,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功能。

(二)对人格精神的教育。

文学作品与人格教育有着深厚的渊源。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读者通过阅读,达到丰富人生阅历,陶冶性情,提高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生活更富有情趣,人格更完善,反之则不然。据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挥师进入四川成都之后,曾经大开杀戒,被杀者数不胜数,张献忠屠城之后,在成都立了一块碑,叫七杀碑,碑铭是这样的: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条碑铭,虽然实实在在地揭露了人的某些劣根,但人有了某些劣根,重要的是该考虑如何进行改造教育,而不是视如草芥地进行杀戮,张献忠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他大字不识一个,缺乏文学教养有关。这样的想法,映现出其心理的阴暗和偏狭、鲁莽和固执,这样的人,一旦当上领袖就是时代的不幸,社会的不幸,百姓的不幸。如果他平时多看点书,多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时时自修,就不会那样的嗜杀成性,就不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在于精神。文学作品是我们对过去生命的一种珍藏,借此完成对衰老、死亡和遗忘的抗拒,它能激起人对真情和激情的呼唤,使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有助于呼唤人的真情。通过文学作品,人们还能够在肉体生命死亡之后有一些精神流传下来,借以教育世人不屈天命、奋发图强。它的教育作用,还在于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揭恶扬善,歌颂美德,教育人们抵制丑恶,追寻善与美,甚至于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培养人们对美的追求与认知。

三、 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

所谓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就是文学阅读活动使人获得快乐的效用。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心理上得到愉悦。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主题样式的领域里。鲁迅在他的文论《摩罗诗力说》中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正是文学等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的娱乐功能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

文学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它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满足。奥地利文学批评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是一种高级的,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②

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减轻生活压力。现代人由于工作紧张,很容易形成焦虑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精神长期抓住某些事件不放。所以,如何减少焦虑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要减轻焦虑,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开。因此一个人要心理健康,至少要有三种爱好:运动、音乐、阅读。可见,要想陶冶性情,阅读文学作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二是可以彰显品味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迅速提高人的涵养,使人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优雅的气质。在传统的眼光中,有文化的人一直是最受尊敬的人,文化所赋予人的神秘的东西,往往使人显得高贵,有品味。

三是可以满足幻想。“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在两性的关系中,爱决不是最终的目的,性才是至高无上的、最终的需求,诚如弗洛伊德所说,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从文学作品当中的情爱描写来获取某些有益性的娱乐经验,也可使我们的人生趋于完美。不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中国古典小说,我们都一样能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作品中有关情爱描写的奇光异彩。

四是可以享受人文之美。文学的内容浩如烟海,我们简单的人生,往往借助文学之美而更加充实和丰富。比如读莫言的作品,总能感觉他的作品能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拿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来说,作品以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生动而又具体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在感观享受的刺激中去体会那个时代的人文之美。

以上就是笔者理解的文学作品的功用,每一种功用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如影相随,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瞬间,文学作品里面的阳光和甘霖就从天而降,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它们神秘的启示和由此获得的生命升华。(作者单位:中共福建漳浦县委党校)

注解:

①(苏)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梁真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

文学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糊语言;文学作品;美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75-01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要求做到精确,认为精确了就做到了语言表达的鲜明以及生动。但是,模糊性是世界中的常规现象,能够反映自然现象的语言都带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会影响到表达的效果,但是语言的模糊性有它自己的优势,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交际方面的需要,在文学作品当中也有独特的美学功能。模糊语言已经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必须研究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大量的模糊语言,比如大或者小,美或者丑等等界限不清楚的概念就属于模糊语言。模糊语言虽然模糊,但是却并没有影响人们的交际活动,有时还必须使用它。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主观的,很大程度上是有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性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模糊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千里马,我们知道马是不可能日行千里的,千里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而是模糊的数字,它所要传递的信息是很丰富的。本文从认知以及逻辑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范畴理论对模糊语言做了探讨。

一、对模糊语言的认识

人们识别和定义某事物是根据事物的本质来进行的,各种事物的属性不同,相互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任何事物都具有某个特征,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如此简单。文学是艺术的语言,是在语言当中的各种语言的结构运用了特殊的艺术调度,塑造生动的形象,能够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文学作品当中的模糊语言是带有艺术性的,它的词语很朦胧,有深意,刚开始阅读会有朦胧感,但是会最终走向豁然。它经常和一些修辞等语言现象难分彼此,比如说歧义、比喻和借代等等手法。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含有美感因素,这些因素是在语言信息意外的,而且并不都是有形的因素,而是隐含在语言的修辞当中的,比如对景物的描写,对情感的传递等等,让人能够感受到模糊的,而且主观的美的感受,从而能够构建起人们的不确定性的动态美学因素。这些因素是隐含在文学作品当中的主观因素,它可以唤起审美意识当中人们的联想以及感悟。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用模糊语言,如果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作品的产生。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当中美学的体现,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神韵。

接受美学能够把读者和作品紧密联系到一起,能够探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和在阅读过程当中对创作的干预程度,而且能够研究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以及个人的原因。接受美学从文学艺术美学的角度为模糊语言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它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表现性语言,能够表现审美价值的,这种语言包括很多的意义,能够促进文学作品的语言的模糊;它可以吸引读者来参与到文本的创作过程当中,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发挥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每个读者不同的思维来对文学作品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展现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也就是说,模糊语言更加有利于读者与作者进行对话,它可以调动审美的主体,扩大艺术表现的空间,增加阅读过程当中的美感。如果在文学作品当中含有的信息很丰富,那么美学的信息也就会很丰富,丰富的内涵的表达方式就是运用模糊语言,因为概念的外延有很强的伸缩性,模糊语言月多那么文中所含有的意义空白就会越多,这样能够召唤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且留给读者创作的余地,显示出语言的美的特性。如果文学作品的语言很精确,没有了朦胧感和神秘感,那么文学的魅力就会变小。

二、模糊语言与范畴化认知

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被人感知、认识才有意义。这种客观作用于主观,主客观互动支配下识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过程便是所谓范畴化过程。范畴的意义适用于所有成员,具有同一性。范畴的同一性意义如同家族的血脉,将所有成员维系在一起。范畴的同一性意义是丰富的,但它并不意味着范畴成员资格的取得必须具有同一性意义所蕴含的关于该范畴的所有属性特征或共同属性特征。恰恰相反,任何事物,只要和同一性意义相关联,都可成为该范畴的认知活动,人除了识别事物,认识事物,还无时无刻地与各种事物打交道,以动作作用于外部世界。这样,除了事物范畴,人们还可通过对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发生的各种动作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事件的认知而建构起相应的范畴员。事实上,所有范畴成员都只部分地享有某些共同属性特征,成员之间也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以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共处于一个大家庭之中。范畴成员因其享有的共同属性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身份地位,享有更多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即原型,其余的是边缘成员。

参考文献:

文学作品范文第5篇

“哥特”最早是用来形容建筑的形态风格特点,它是不被人看好的、带有批评色彩的风格特色。哥特式类似于新哥特主义,它们都是处在新古典主义的相对对面。但是,哥特式是一个独特、个性鲜明的派系单独的存在于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小说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歌颂和赞扬人类情感曲折的变化历程,从偏激到快乐,运用很强的客观辩证思维逻辑来对抗原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哥特因子主要是指:神化而充满秘密的情景、莫名怪诞的死亡、历史悠久的幽静古堡、毫无征兆的恐怖、灵异的事件、悲感交集的厄运、故事里人物主角的悲观沮丧、家族诅咒笼罩等等诸如此类阴暗、晦涩、苍白的元素。“哥特因子”成为欧洲文学的第三大源头,出现在大量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它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并引领着文学作品前所未有的潮流。尽管它在文人墨客中饱受争议,但哥特式文学作品在18世纪末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繁荣与高发展度,并在不同文学类型的影响下,将夸张惊骇的艺术手法运用到极致,使哥特式文学在历史的场合中经久不衰。

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的分析法

在鉴赏英美文学时,对于哥特因子的把握,可以从作品中的场景、人物、主题进行分析,以充分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帮助读者更好的鉴赏。

(一)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场景分析英美文学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为满足剧情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作者会在文学作品中发生的事的环境气氛渲染的神秘、诡异,以带动读者强烈的心理震撼。例如,《呼啸山庄》的发生背景应该在中世纪,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背景却移植到艾米莉・勃朗特生活时代的特定时期,受故事情节需要,作品给故事发生时渲染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氛围,从而进行深入的展开。在此基础上,所描绘出来的呼啸山庄到处都是黑暗而密不透风的窗户,凌乱湿滑的墙脚,荒诞怪异的雕像,在呼啸山庄外是一望无垠、苍凉的荒漠。山庄内常年得不到光照而昏暗、阴凉。在阅读鉴赏时把握好英美文学作品中故事场景的特点,即可从此处入手,把握好哥特因子在英美作品中出现的分析。

(二)文学作品哥特式人物分析出现在哥特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大脑意识里常常出现梦境中的场景,他们会产生毫无思索的冲动,做事缺乏任何头绪,没有调理的慌乱,接触周围事物时充满无端的恐惧。“特式人物”将人物性格的残暴发挥到极致,而这类人在性格向方面往往比较脆弱和感性,拥有亦正亦邪的故事人物会令读者着迷。人性的黑暗面在哥特式人物身上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对《简・爱》中拥有中等身材、宽厚的胸膛、黝黑的脸庞、严厉的面部表情、浓密而粗黑的眉毛、紧锁的双眉和眼睛的哥特式人物罗切斯特加以分析,他的形象特征使人误以为他遭受过巨大挫败和愤怒,他向简・爱说:“我从未战胜过环境,命运待我不公时,我失去了理智,无法保持清醒,逐步绝望,最后转向堕落……”

(三)文学作品中哥特式主题分析哥特式文学作品常将阴森、恐怖等元素广泛布局在作品的各个方面,给整个作品定下恐怖、惊悚的基调。哥特文学艺术的高明之处是将恐怖以比较美感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传达出哥特式的主体传达出痛苦会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出入,以此来降低读者在阅读后现实生活中所受遭遇的痛苦感。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多部文学作品中将哥特式主题发挥到极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悲惨爱情的刻画、来势凶猛而狂暴的家族复仇;《李尔王》结束在主人公万念俱灰于荒漠野外的大肆嘶吼之中。这些主题细节的刻画都展现出阴森恐惧的氛围。作品中哥特式主题的彰显,也是在鉴赏时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以此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史上“,哥特因子”是保持英美文学在文学界中的地位的不败因素之一。在进行英美文学鉴赏时,把握好对作品中哥特因子的综合分析,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使我们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游刃有余。

文学作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 电影观赏听说读写

一、前言

我国英语教育的基本国情是:中国人学英语和中国人教英语,英语学习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处于渴望学好英语,却又因缺乏真实的语言情景而举步为难。

英语文学作品及其电影多年来一直是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的英语教学内容,是语言和文化输入和教学的重要资源。笔者曾经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尝试这样的做法,去年在美国也观摩了国外通过英语文学阅读及其电影欣赏来进行的英语教学,认为英语文学作品及其电影观赏是英语教学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和途径,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非常富有成效。

二、英语文学作品及其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英语文学作品

文学是语言最完美最崇高的形式。语言依赖文学展示她的美。文学依赖语言表达它的含义,通过词汇各种各样广泛精巧的运用及各种复杂贴切的用法。扩展了语言知识。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结构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巧。中国人学习外语,过去、现在、即使是将来,其主要渠道仍然是阅读。

那些脍炙人口、妙语连珠的传世之作至今为人所称道。让学生能充分地领略到英语民族的表达方式、丰富的词汇、贴切生动的描述。(赵莉。2004)

优秀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了各个阶段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获得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这就是文学所具有的认识作用。

文学作品阅读还能使学生的语感更加敏锐。借助文学作品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与语言相关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去分析、理解作品,赋予文字以符合新的生命和意义。

文学作品的学习需要学生有相当的语言基础,同时能够在高层次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陈许,2001)。它的优势在于“增加语言使用机会,扩展语言使用思路”。(王守义1991)

2电影

英语电影无疑是英语教学来的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愉快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各种风格、不同类型的英文影片以图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段,使其比很多别的教学资源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的环境。电影所提供的是语言交际的典型情景,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重现实际生活的各个场面。

电影教学让学生听到英美人士的地道语言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标准地道的生活和社会交际语言,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口语流利性对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由中国老师来进行。因此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英语口语的提高上有明显的欠缺。口语流利性所运用的时间性指标包括语速、发音速度、发音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度,以及平均停顿长度等五方面。学生在观赏电影时,可尽情模仿。

电影有着极强的情感感染力,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等场景对观看者的心里有极大;中击力,能让学习者感受真正的外语氛围。3,两者的结合 既然很多文学小说都被拍成电影。这两种媒体又很容易结合起来,给英语语言和文化学习带来多姿多彩的方式。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和观看其电影进行英语教学,先阅读一本英语文学作品,再观赏其电影作品,其中组织各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这种英语教学方法收效甚好。三、教学策略 1,文学作品和电影的选择 教师对文学作品及其电影的选择至关重要。所选的作品和电影必须是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年龄和文化,并且是男女学生都感兴趣的,避免选择语言或内容不适合的小说和电影。电影的现实意义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为学生的观后讨论提供了很多描述的空间。

2,文学作品阅读

1)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在课外阅读小说。

2)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欣赏作品,要求学生上网和利用图书馆查阅作家的资料,包括作家的生平和主要著作,以及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在阅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时,要求学生了解印第安人和精神病院的基本情况,讨论学生自己在医院看病的经历,等等。

3)让学生分组讨和分享自己在此阶段的查阅成果和认识。

4)开始阅读后,要求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时间(time)、人物(character)、场景(setting)、冲突(conflict)、情节(piot)、视角(poinl of view)、结构(structu re)、风格(style)、语气(ione)、象征(symbolism)和主题(1heme)等。

5)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进行阅读理解测试,鼓励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做好讨论和观赏电影的准备。

6)测试后,要有时间让学生和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问题的覆盖面应广,包括情节发展、人物个性、文化问题、文学主题和个人的读后感。“在具体文学教学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文本和学生(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作品的潜在美学价值没有被体验(experienced),作品就失去了实质性的存在意义”。(刘富丽,2004)

7)扩大学生词汇量是教学的另一个主要内容。不断地变换词汇的学习活动。包括词汇讨论和猜词游戏。要求学生平时把自己认为有趣或重要的生词记录在词汇本里,然后互相交流,还可以做成词汇卡进行猜词游戏。

8)在小说里寻找描写某个人物或事物的词汇,或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理解。

9)要求学生边读边写,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议的主题。还可以给小说里某个人物写演讲词、人物之间的书信,并阅读关于作品故事的报纸文章。

3,文学作品阅读后的教学活动

1)讨论作品的写作风格以及作品的主题。

2)选择作品其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并用录像机拍摄下来,学生可以尝试人物的不同文化体验,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害羞心理。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便于反思和提高。

3)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品评论。评论的内容包括:作者生平、作家主要代表作、历史背景、作品的主题、作品 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文章涵义的理解等。通过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冯倩,2006)

4)就一下一些有趣的话题展开讨论:电影的结尾是否和小说不同?一些文学技巧,如第一人称的叙述和内心独白。在电影里会如何处理?并对演员的挑选、布景的设计、音乐和其它电影制作的因素进行各抒己见。

4,电影的观赏

通常情况下。学生自己看电影时只是从头到尾被动地把电影看完,这种被动的行为不能产生可感知的学习,不会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英语技能的预期学习效果。而且,他们习惯于靠汉语字幕来理解和欣赏电影。离开电影字幕,就不知所云了。教师要努力优化看英语电影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1)电影对话十分的地道和口语化,其中许多表达和俚语是中国教师本身也有不熟悉的,要在课前将影片的难词、俗语、俚语等汇编成词汇表,发给学生预习。

2)每观赏电影十分钟就让学生做一些有关电影内容的理解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能力。问题最好是多项选择题的形似,每个问题提供三个选项,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答题,又不影响电影观赏。电影里的英语语速往往太快,惯用语太多,对学生来说完全理解难度很大。因此,根据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给学生的问题应该是关于节目对话里比较清晰和容易懂的部分,或是画面里比较很明显的视觉细节。通过回答这些较为易懂的问题,学生会更加投入、更加有信心地观赏电影。

3)在观看电影期间,还可暂停来进行语言学习。具体的做法有关掉声音,猜对话内容。

4)选择有趣的对话,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过后反复听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他们的发音和流利性。

5)要求学生注意演员讲话时的弱读、重音和节奏,并加以模仿。学生经常会发现演员对一些词的弱读有时会弱到无法听到,知道就是说本族语的人也无法听懂所有的句子,也要根据上下文和语法知识来理解的。

6)像唱卡拉OK一样,让学生看着英文字幕带有感彩地进行口语练习。

5电影观赏后的教学活动

1)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电影内容、主要人物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2)就影片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分析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文化内涵、主题、乃至人物的某句精彩对白。挖掘影片给人的启示。比较文化差异。

4)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影片中的经典对白。训练学生的发音和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文背得越多,英语的表达就会越流利、越地道。正如李荫华教授所言:“背诵、朗读是我语言教学的一个经典作法”。

5)比较小说和电影,写电影评论,扮演电影评论家进行辩论,在班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发现,或写成文章。

四、结束语

文学作品和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而且还为学生展现了一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貌的窗口,增强学生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技能。

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老师必须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观赏电影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锻炼了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文学作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赏析;要领

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在历年的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没有这方面的阅读赏析题,并由此一直延伸到高考。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的能力培养和技巧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文学类作品赏析的要点表述

《n程标准》中关于初中语文“7―9年级”阅读部分,对“文学作品”

欣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只有明确了《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历年各地中考文学类作品(记叙文类)考查的要点

就初中学生而言,一般在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文学作品类考题体裁类型(不包含古诗词赏析和文言文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小说和散文。诗歌和戏剧很少出现。其中散文又可以细分为三类:写人叙事类、状物抒情类、托物寓意类。其主要考点可以归纳为:①对作品的整体感知;②重点语段、句子、关键词语的赏析;③人物形象的分析点评;④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与评价;⑤作品主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融合等等。

综合观照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考生的文学类赏析题答题情况,失分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其失分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文章没读完或者没读懂,就盲目答题;不能将问题放到文本和时代文化背景中整体感知思考,而是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就题答题;思考问题不周密全面,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不能拿全分;答题不规范,答案指向不清晰明确,主次不分;文体概念不清,乱用或滥用名词术语和答题“套词”。书写杂乱,字迹潦草,乱涂乱改,卷面不整洁。

三、文学类作品赏析解答的常用步骤及要领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必要时做一些圈点、勾划,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感知,采集丰富、正确的信息,为后面的解答考题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源性要素。

①时代文化背景。时代文化背景往往会在作品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重大社会事件、历史人物、典章故事等文字中透露出来。

②主人公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往往是通过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出来,有时甚至是在典型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凸显出来。

③表现的主题。文章的主旨有很多时候就在文章的题目、故事的高潮以及结尾处表达出来,但更多的是在故事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需要考生自己感悟。

④表达的情感。文章集中抒感的地方,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倾向,当然,不少的作品并没有集中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是蕴藏在娓娓道来的情节叙述之中的,其实很多时候,人物的情感就是在平淡如话的文字里显现出来。

⑤较明确的写作技法。

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表现手法必须掌握,如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渲染铺垫、前后照应、卒章显志等等,在初读文章时,就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文章运用了哪种手法,并标注出来。

⑥关键语句及含义。很多文学作品在文章的开头、过渡段、结尾处等地方会有一些揭示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旨的句子,要敏锐发现,及时圈画出来。

……

2.浏览考题,带题突破。

①将有把握的题目暂放一旁。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难易比例通常为7:2:1,真正有难度的题目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大多数阅读分析题的答案是较浅易的,这些题目可以暂时放置一旁,待有难度的题目思考成熟后,一气呵成地解答。

②没把握的题目要带在大脑中,以点带面、全面兼顾、重点突破。a.重点关注初读文章时筛选的有价值的各类信息,与题目中关键的考点、思维点结合起来,精读与考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段落、语句、词语等;b.思考时要将全文内容及文字主题兼顾到重点语句的分析过程之中,以一斑而窥全豹,切不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考虑要周密。c.有时候还要考虑该题目和前后考题的关联,并从中捕捉和获取有联系、有价值的信息。

3.周密考虑,规范答题。

①对每一题的答案的思考都要周密细致,考虑要周密,采点判分,按步给分,仍是目前中、高考阅卷的评阅方法,因此,要将要点一网打尽。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答题:a.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主题组织答案。b.结合人物形象以社会意义组织答案。c.结合全文内容,开头结尾,前后呼应的语段组织答案。d.结合重点语句(点题、扣题、升华主题……)组织答案。e.结合题中要点,周到地组织答案。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则必须引述文字内容,作简要分析;“结合自身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必须将文章内容与个人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体会不能离开文本乱谈一通,即每时每刻心中要有作品,脑中要有文本。f.结合题目分值,确定采分点,分点答题。

②答题要规范。a.要写“答”和冒号。b.尽可能分点来答,或用分号分步答题,或用总分结构答题。c.要尽可能将所留的横线和空格答满,答题不宜单薄。d.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字不要太大,靠线书写,留有修补空间)。e.规范、适度使用“套话、套词”,如:“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深化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情感”、“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前后照应,紧扣主题”、“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突显人物形象,揭题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蓄势”、“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等。

在复习中还要有意识地关注文体知识和表达术语的区分。例如,记叙文――记叙了……的故事,描写了……的人物形象,抒发了……的感情,表现了……的深刻主旨等;议论文――增强文章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中心论点等;说明文――加强语言严密性、准确性,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等等。

四、关于文学作品阅读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1.要关注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形成终身读书的学习品质。

2.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和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适当灌输一些被事实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3.复习期间的文学类阅读练习的训练,宜精不宜滥,宜少不宜多。

4.对文学类阅读赏析题练习的评讲,应当精细分析,找出问题,归类整理,重点突破。

文学作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明清文学 作品 研究

1.明清文学作品研究现状

1.1现阶段,纵观明清文学作品研究浪潮,可以明显发现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就是在如今的明清文学作品的研究文献中,总结反思类文章日益增多,这说明现在的文学爱好者在研究明清文学作品时,不再只是停留在赏析的角度,而是站在当下时代的角度来审视明清文学作品。总结反思类作品中,既有对于传统文学概念的总结描述,也有对某种文学细节问题的个人见解的表达。从文章内容上来讲,涵盖了从小说到诗歌甚至是戏曲等多种文学创作体裁。很多总结类研究作品中,不单单是对明清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更多的融合了当代作者结合现代文学创作思维对明清文学作品的思考。从单纯的文学欣赏变成较强的理论表述。比如部分学者指出“二十世纪的明代文学研究,是逐步现代化的演讲过程”,就是说二十世纪的研究过程也体现了国家的发展过程,那个时代对于明清文学的研究有着明显的时代转型期的特点即有着明显的现代化研究的气息。二十世纪前期是现代化研究的开始,但由于后十年因外部因素比如战争等导致研究中断,直到世纪中期才开始逐步的恢复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出现起色就又受到了的摧残,待结束后,对明清文学的研究可以说才正式开始,而且发展速度迅猛。比如陈文新的《近二十年来明代诗学研究综述》、王平的《二十世纪研究述评》、朱伟明《20世纪研究》等优秀研究作品相继问世,此后还有大量优秀的研究文章涌现,从各类文化刊物越来越多的明清文学研究文献就可以看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开始将研究精力放到明清文学的研究中,再者就是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对明清时期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研究兴趣,研究性论文中最初都是对于明清时期作品中的文化表达和艺术手法进行赏析,研究者注重的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学作品中才开始出现较多的理论表述,这也预示着明清文学作品的研究逐渐开始向着更深一层发展。

2.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研究成果

2.1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对于明清时期的小说的研究也是异常的火热。在小说研究方面,最初更多的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考证,堪比类研究文章也比较多。比如刘世德的《与:文字的堪比》,通过细致的研究《金瓶梅》中的词语时,发现《金瓶梅》中的文字有抄袭《水浒传》中文字的嫌疑,并且不仅抄袭了天都外臣序本,还参考了容与堂刊本。通过进一步考证,刘世德发现《金瓶梅》实则是抄袭的《水浒传》容乙本的内容,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作用在于可以进一步确定《金瓶梅》的具体创作时间,更为细致的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水浒传》由于在民间流传较广,因此文学爱好者对其的研究也是比较深入和广泛,比如石昌渝就通过对水浒传中相关细节描写,断定《水浒传》是明代中期以后的作品,否定了之前的元末明初作品的论调,他主要是从《水浒传》中士兵们佩戴的腰刀来作为理论依据,因为腰刀是明代中期才有的武器装束,从这点看《水浒传》起码是明代中期以后的才开始创作的,这对明清时期的文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解决了诸多之前由于创作时间不明引起的学术界关于作品内容的困惑,而且还对于历史学家对于明清时期的历史研究有着推动作用。

2.2对于小说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小说的内容上,在小说本身的文学体裁上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深入,比如著名明清文学研究学者谭帆认为,对于明清时期的小说理论研究现阶段的格局虽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作用还不明显,谭帆认为应该建立新的明清小说研究模式。传统的小说研究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就是小说文体的研究,再者就是小说存在的方式研究,最后是对于小说的文本批评。传统小说研究领域主要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之所以将这三个方面作为小说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是因为这三个方向与我国小说发展的历程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将明清时期的小说研究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小说来折射出我国小说发展历程整个宏观概况。

2.3现阶段文学爱好者除了对明清时期的小说研究热忱较强烈外,对明清时期的诗文研究兴趣也比较浓厚,其中对于诗人袁枚的研究可以说是最为集中,许多学者都将研究热情投入到对袁枚的诗文研究中,前前后后相继有诸多研究文章发表,比如《袁枚性灵诗的艺术特征》、《袁枚与清代诗学批判》等。袁枚的诗文用词较为灵动,有着明显的艺术特点,这些明显的优势使袁枚在明清时期的诗词中独具一格,成为清代诗歌的代表诗人。

总结语: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明清时期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研究明清时代的作品,更有助于现代文学爱好者充分了解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明确当下文学发展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完善。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学研究不应只停留在现有的成果上,应该继续保持高度的研究热情,进一步深入挖掘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为我国文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岁平.清代性灵拍诗人张问淘的连云栈道之行[J].中国文学研究.2011

[2]陈文新.明代诗学论诗乐关系[J].文学评论.2012

[3]钱景.袁枚试论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

文学作品范文第9篇

在电影制作的初期,著名的电影理论学家张俊祥先生就曾经在自己的学术论文当中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影制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剧本到电影转变的过程,因此在剧本的制作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的第一点就是要确定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以及灵魂。一部成功的电影必须有旗帜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能够给影片塑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体现电影的灵魂。也有人曾经说过,电影实际上就是动态的文学,也就是说通过电影制作与拍摄的方式可以让文学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中国电影的成长史上,主要有两个比较重大的时期电影素材的选取都来自文学作品的改编。这两个时期电影改编的特点在于其忠实原作的创作精髓,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学作品当中的革命性思想热潮。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夏衍曾经明确指出,通过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如果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就应该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本身拥有一个明确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设想观众从来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剧本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定位在一个大众化通俗化的叙事层面,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对原著进行的模仿,起到一定的传递原著的作用。尽管改编的幅度并不大,但是要不断地在电影当中体现作品中的阶级矛盾以及用于革命的思想热潮。许多电影作品的题材过于局限,究其原因在于所处的年代的红色革命思想,对革命文学作品所改编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面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给人们无论是思想上或者是行动上都拥有了明确的指引和推动作用,弘扬社会主义赞歌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心目当中充满着对幸福美好的向往。比如说在进行改编著名的文学作品《祝福》的过程当中,夏衍就在自己的剧本当中巧妙的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的特征等元素,通过对这些背景的烘托体现了祥林嫂捐门槛的情节,从而让整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光明的,具有革命性的未来。又比如说在电影《小二黑结婚》中将主人公金旺和小二黑的个人矛盾通过文学处理变成了敌我阶级的深化矛盾,并且在影片当中引进了一个叫做二叔的角色,将他作为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最终导致了矛盾的进一步深化。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改的同时进行重新编辑

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在这个时期许多题材的都已经在慢慢的瓦解了,与此同时作家们由于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国外文学作品的涌入,许多剧本的广度和深度都已经到了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进一步解释人物的命运,并且塑造出主人公的灵魂。题材的选取也已经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那一刻起也预示着文学的发展方向倾向于人文色彩的转化。这个时期的电影人物依然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喜儿、刘胡兰、潘冬子等都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走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但是从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上我们却不难发现,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载体,这是一种拥有浓厚社会气息的文学成分,拥有强烈的社会学成分色彩。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个时代的电影作品更像是一种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传声筒,通过这个载体来实现互换主题的作用。在将近17年的改编电影当中我们看到的人物更多的是运用平面化的手法进行演绎,缺少了灵魂的同时也显得不够丰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改编的整体风格逐渐的打破了这种思想的筋骨,渐渐地转向人文化的防线,无论是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题材无不例外地通过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以及人性的思考来进行深入的演绎,这是区别于过去的红色经典的电影塑造形象。这一电影史上的改革深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爱戴,并且对世界电影史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个时期的电影而言,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并且希望运用独一无二的影响符号来重新唤醒第七艺术时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不在仅仅局限在表象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摆脱文学对电影的束缚,抓住文学作品灵魂的同时融入电影思想进行改编。尽管这个时代的电影制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束缚,然而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我们却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依然是电影剧本制作的主要源泉。处于这个时期的电影剧本改编,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编剧下需要在文学的环境氛围当中提炼出作品的精髓,感受到作品当中的人性关怀以及文化思想境界上的精髓。从创作手法的角度上来看,大多都以现实主义的回归色彩以及深化形式为主体,在思想内涵上更加倾向于人文主义色彩思想的表达。电影的改编已经真正的跨入了“改并且编”的时代,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文学与电影共同发展的时代,因此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既包括了反应战争生活的《高山下的花环》,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牧马人》,还有对文化伦理进行剖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优秀作品。

三、当代:跳出文学,独立地进行编剧与构思

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艺术片,改编强调的是导演的个人体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讲艺术类型的作品分成以下两种类别。首先是第五代电影人在20世纪末所展开的转型创作方式,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样的电影制作形式是有效地融合了商业与艺术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商业艺术片,其次主要是以第六代导演为核心的独立创作模式,这些电影作品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面是源自个人体验的荧屏再现,从创作角度上来看更加倾向于纯粹的艺术文艺片。1998年陈凯歌导演成功地将著名的小说故事《荆轲刺秦王》改编成为电影,运用电影的描绘手法以及艺术形式重新的对历史以及命运作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和定位,这也是80年代电影改编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了该片票房惨败的悲剧现象。与此同时张艺谋导演凭借着自己改编的电影《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电影的制作都紧紧地围绕着时代的背景,结合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形态,并在影片的制作当中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主流电影占据着大众视野的同时,仍然有一批具有新兴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视觉审美意识创造了大批的优秀作品,他们自诩是长期处于文化边缘状态的人。我们称之为第六代和新生代的导演人群。这些电影素材色彩鲜明,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身上,详细地描绘了他们所处的环境,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零距离体验。在剧本的创作上面,这些导演更加倾向于结合自己身边的人物素材以及亲身经历进行创作,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修改少之又少。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发现,从1990年至今,剧本进行独立制作的高达110部之多,而其中真正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大幅度修改的总数不超过二十部。如果将第五代导演制作的称作留着别人血液的作品,那么第六代以及新生代导演则是凭借着自身的勇气以及自信,向时代传递着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声音。在为数不多的几部电影当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姜文和张元的作品。比如说由姜文执导改编并且参与制作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张元的《东宫西宫》等都是广受好评的作品。

(二)商业片,改变强调的是市场的娱乐特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商业片分成不同的类型,首先是以冯小刚导演为代表的贺岁电影,比如说《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其次是以武侠大片为主的戏说类型作品,比如说《卧虎藏龙》《英雄》《无极》等;最后是以刘镇伟导演为带代表的经典解构大片,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霸王别姬》,以及脍炙人口的《大话西游》等。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题材很多都来自对著名作家王朔的小说。众所周知,在电影圈内王朔的作品经常被不同的导演进行改编,近十几年来总共有将近二十部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然而为什么导演们都钟爱于王朔小说的改编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研读新的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是由于王朔的小说当中大多体现并且传达给大众的是一种精英文化所带来的疏离态度。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是王朔的作品当中语言幽默风趣,在嬉戏调侃当中暗含着许多时代的元素,以及反知识分子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这一风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张元认为这是一种对知识分子所表达的精英文化的尊重,试图通过这样方式的表达来彰显电影的个性所在。而冯小刚导演所制作的电影当中则将重点放在了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说通过电影作为一种启蒙的方式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嘲讽。运用调侃式的风格车公共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以及描述表达方式。在冯氏电影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系列诙谐风趣并且具有深刻哲理和内涵的台词,这些台词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冯氏电影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起电影场面的恢宏壮丽,也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剧情,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细节所带给人们的乐趣,通过幽默精美的台词我们可以更真实贴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冯小刚的大多数电影作品都源自对王朔小说的修改,作为一名小说家他成功地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再普通不过的语言进行了加工,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实际上却能够一语中的,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种观察制作方法极大地体现了时代元素,形象具体地从视野和观察角度体现出了个性时尚元素,可以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的成功正是源自巧妙地融合了市场策略以及大众文化。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学改编,成功地创造了超高票房的记录,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夜宴》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影片。

四、结语

文学作品范文第10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

1.甲方是依法注册成立并取得合法从事电影(电视剧)制作资格的法人单位;乙方是文学作品《_________》(下称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人;

2.甲方有意将乙方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文学剧本拍摄电影(电视剧),并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的报酬,乙方表示同意;

鉴于此,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资共同恪守履行:

第一条 许可使用的权利

乙方授予甲方以下权利:

1.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文学剧本;

2.根据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文学剧本拍摄电影(电视剧),在_________地区发行(播放);

3.甲方还可以将其所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制作成各种音像制品发行,同时也可以网络的形式发行该电影(电视剧)。

第二条 使用费及支付方式

甲方向乙方支付版权使用费的方式和标准为:

1.一次性支付报酬:_________元;或_______________。

2.版税:每个拷贝_________元;或_______________。

甲方应在本合同签字后_____天内,向乙方预付上述使用费的______%,其余部分在电影(电视剧)摄制完成后_____天内付清。

甲方按乙方要求将费用划至乙方指定帐户:帐户名:_______________,帐户号:_______________。

如甲方在协议约定时间内未按规定向乙方支付费用,每逾期一日,甲方应向乙方支付逾期费用的百分之_________作为违约金。

第三条 作品的交付

乙方应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向甲方提供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本、打印稿或者文学作品手稿的复印件,乙方因故不能按时交付,双方另行商定日期,协商不成,甲方可以终止合同。

第四条 许可使用的期限

乙方授权甲方使用文学作品的期限为本合同签署生效之日起______年,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条 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可以根据摄制的需要,在不变动上述文学的主要线索、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情况下,修改上述作品;若甲方希望聘用乙方担任改编文学作品的编剧,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并签署书面的《聘用编剧合同》。

2.对于文学作品,甲方仅享有本合同第一条规定的乙方所授予的权利,甲方不得超越乙方授权对文学作品进行处置。

3.甲方行使乙方向其授予的权利,不得损害乙方及其文学作品的其他合法权益。

4.在摄制电影(电视剧)的过程中,乙方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聘请甲方担任顾问,为乙方的拍摄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甲方的酬金按日结算,标准为每天¥_________元。甲方担任顾问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用由乙方承担。

5.甲方承担摄制上述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费用,并负责安排摄制及电影(电视剧)的推广、宣传。

6.甲方对电影(电视剧)片名和署名的确定方式,应该征得乙方的同意。

7.甲方为推广以上述文学作品为蓝本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有权根据电影(电视剧)(电视)剧本编写、发表内容提要和海报。

8.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其著作权由甲方依法享有。

9.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文学剧本的著作权,按照甲方与改编文学剧本的编剧之间的约定由甲方或编剧享有。

10.甲方为其摄制的电影(电视剧)及其衍生产品的宣传、推广需要,有权使用乙方向其提供的资料以及乙方的姓名和肖像,无须另行征得乙方同意,亦无须另行向乙方支付酬金,但仅限于对电影(电视剧)进行宣传、推广之目的。

11.由于乙方的原因不能拍摄上述文学作品,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返还预付的费用。

12.甲方应于根据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文学剧本摄制的电影(电视剧)后期制作完毕之日起______日内,将乙方向其提供的所有资料退还乙方或按照乙方要求予以销毁,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13.在本合同期满后,甲方可以继续发行根据上述文学作品摄制的电影(电视剧)。

14.如乙方将本合同第一条规定的权利授予其他任何第三方,甲方有权向乙

方追索经济赔偿并解除合同。 第六条 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向甲方提供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本、打印稿或者文学作品手稿的复印件,乙方应在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供,因此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2.乙方依法享有在根据其文学作品摄制的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衍生产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的格式、具置及字体大小由甲乙双方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协商决定。

3.乙方对根据其同意的改编稿而摄制的电影(电视剧),不得提出保护作品完整性的要求。

4.本合同签署生效之日起_________年内,乙方不得自行行使本合同第一条中授予甲方的权利,亦不得将其另行授予除甲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否则,应赔偿甲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5.由于甲方的原因不能拍摄上述文学作品,甲方应当给予乙方经济补偿,具体数额为_______________。

6.乙方应甲方的要求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具体数额为_______________。

7.甲方应在内开始上述文学作品的拍摄,因故不能按时开始,双方另行商定日期。协商不成,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8.乙方有权无偿获得根据上述文学作品摄制的电影(电视剧)剧照或海报。

第七条 权利转让

在本合同签署生效之日起______年内,若乙方决定转让本合同第一条中所授予甲方权利之外的、其享有的有关文学作品的其他权利,应书面通知甲方。在同等条件下,甲方享有优先受让权,但应自接到乙方书面通知之日起_____日内行使;否则,即丧失优先受让权

违反本条规定的,乙方的转让行为无效。

第八条 保密

在根据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文学剧本摄制的电影(电视剧)公映之前,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剧情、演员、拍摄进度等与电影(电视剧)相关的一切信息以及与本合同相关的一切信息。

乙方保证对在讨论、签订、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悉的属于甲方的且无法自公开渠道获得的文件及资料(包括商业秘密、公司计划、运营活动、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及其他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未经该资料和文件的原提供方同意,另一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该商业秘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保密期限为_____年

乙方若违反上述保密义务,应赔偿甲方因此而遭受的一切经济损失。

第九条 若乙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死亡,本合同继续生效,乙方权利、义务由其合法监护人或继承人享有或承担。

第十条 双方保证

甲方:

1.保证其具有摄制电影(电视剧)的法定资格;

2.保证其所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不会包含任何侵害乙方合法权益的内容;

3.保证电影(电视剧)不会包含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内容;

4.保证在签署本合同时,任何法院、仲裁机构、行政机关或监管机构均未作出任何足以对甲方履行本合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判决、裁定、裁决或具体行政行为;

5.甲方为签署本合同所需的内部授权程序均已完成,本合同的签署人是甲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本合同生效后即对合同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乙方:

1.保证其为文学作品的唯一著作权人,保证其有权签署并有能力履行本合同,且其履行本合同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2.乙方从未自行授权除甲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行使本合同第一条中所授予甲方的权利;

3.本合同签署生效之日起______年内,乙方不会自行行使本合同第一条中授予甲方的权利,亦不会将其另行授予除甲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

4.该文学作品不会侵犯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5.在本合同签署之前,不存在任何针对文学作品的权利纠纷、索赔或者诉讼;

第十一条 合同的解除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甲乙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解除本合同:

1.乙方未按本合同第三条的规定向甲方提供相关资料,经甲方催告后_________日内仍未提供的;

2.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第二条的规定向乙方支付酬金,经乙方催告后_________日内仍未支付;

3.甲方破产、解散或被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甲乙双方在本合同所作的保证不真实或未实现。

第十二条 合同的终止

1.合同期限届满,甲乙双方不再续签本合同;

2.甲乙双方通过书面协议解除本合同;

3.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4.在委托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

5.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6.当事人有其他违约或违法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 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全部通知以及双方的文件往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要求等,必须用书面形式,可采用_________(书信、传真、电报、当面送交等)方式传递。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2.各方通讯地址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__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否则,由未通知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 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

特殊情况时,甲、乙任何一方需变更本合同的,要求变更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后,双方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发出_________天内)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该协议将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经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任何一方无权变更本合同,否则,由此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第十五条 合同的转让

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外,本合同所规定双方的任何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在未经征得另一方书面同意之前,不得转让给第三者。任何转让,未经另一方书面明确同意,均属无效。

第十六条 争议的处理

1.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其进行解释。

2.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

第十七条 不可抗力

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在不可抗力事件妨碍其履行期间应予中止。

2.声称受到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通知另一方,并在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_____日内向另一方提供关于此种不可抗力事件及其持续时间的适当证据及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书面资料。声称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其对本合同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一方,有责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消除或减轻此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应立即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如何执行本合同。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双方须立即恢复履行各自在本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如不可抗力及其影响无法终止或消除而致使合同任何一方丧失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则双方可协商解除合同或暂时延迟合同的履行,且遭遇不可抗力一方无须为此承担责任。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4.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受影响一方不能合理控制的,无法预料或即使可预料到也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并于本合同签订日之后出现的,使该方对本合同全部或部分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任何事件。此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台风、地震,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不论曾否宣战)、动乱、罢工,政府行为或法律规定等。

第十八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合同目的和文本原义进行,本合同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不应影响本合同的解释

第十九条 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条 合同的效力

本合同自双方或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年,自_____年____月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情景模拟范文 下一篇:天文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