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7 07:53:42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1

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以案析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转变。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发生改变。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对策、评价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但在我国推广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人们存在着对案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为基本的授课材料,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导到设置的教学实践情境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探讨、平等对话、多向互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教育情景的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跨领域学习的构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进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二、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比较重视,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习抽象理论产生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2.案例教学法是强化理论学习、阐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选择、编写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起到课堂控制作用

(1)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的关键工作,就是案例来源。案例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的素材;网络;一些二手资料的获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备教学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选择阶段学生会有所受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比较疑难的案例。疑难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几个理论知识区分、理解。另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应当在一些知识点学习以后,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提到开凿居庸关隧道,让学生先一起朗读有关句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两端凿进法,和学生一起探讨采取这样开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讨论时间的控制。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对讨论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进度控制和气氛的调度都要进行控制,使课堂的讨论既有节奏又比较充分。另外,为了弥补时间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②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议题的控制工作,进行以案析理时,不能偏离既定的议题。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控制讨论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共同交流的气氛。

(3)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以案析理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

小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出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论事。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导学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①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究逻辑性,层层推进。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东拉西扯、顾此失彼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层层推进注意逻辑性。

②对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够主观臆断,也不能以偏概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办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对案例的分析必须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对案例分析的根据主要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够运用一些相关的原理;事实根据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应当真实。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以案析理,强化了理论学习,阐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认真地做好总结。教师通过对每一次案例分析的总结,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刁春好.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2]段中学.案例教学的优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现已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跨学科课程和研究热点, 同时也是商务人士、留学生和移民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四个模块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文秋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指语言能力和策略;后者指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Susan Eckert(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但共同之处在于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中,多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注重理论性,强调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着重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选取案例的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使理论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析具体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社会问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2)通过案例教学,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团队精神;(4)注重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教学法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案例前应了解案例的基本特点,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融入案例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较快地移情于真实语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2)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增加其说服力,如相关电影《世界是平的》《刮痧》等,典型地反应了中西文化差异。(3)相关性。所选的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关,否则再典型也意义不大。(4)目的性。所选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5)可读性,即案例能被学习者理解,包括难度系数和语言都应该合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学校之间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的壮大,案例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案例也呈现多模态多维度特点,包括视频、广播电视新闻、书面案例材料、报纸文摘、图片等。只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用心搜集整理,找到合适的案例不是难事。

案例教学的操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将先从宏观角度介绍案例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检测),然后从微观角度介绍案例的具体使用(案例搜集、案例介绍、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反思)。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知识导入、讲解、运用和检测过程中,往往不限于只使用一个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如讲解Edward Hall’s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High- and Low- Context Orientation)时,可以使用简短视频或者贴近生活的简短对话导入课堂:

1. Chinese: I just know you don’t like my idea.

American: How? I didn’t say a word.

2.American: You said yes.

Chinese: That doesn’t mean I agree.

通过这个简短贴近生活的对话,学生能理解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中国人意在言外,而西方人直接。在具体讲解中,还可以使用中西方诗歌对比案例。中国古代诗人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雪莱的《悲歌》―“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枝杈怒伸的的树木,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仍然可以使用多种案例,如真实案例,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美国人,邀请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而你因为要参会不能去,你会如何表达?然后角色互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讨论时,还要关注案例背后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案例启发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他们的潜能。

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搜集、介绍、讨论、总结和反思。1.案例准备:教师或者学生应在课前搜集整理好案例,案例选择应注意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等,从网络视频、电影电视、书籍、人物访谈、图片等多渠道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案例。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案例的内容,教师可发放案例书面资料给小组,也可以以PPT形式展示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形式,如广告宣传的跨文化差异,就需以播放视频方式,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视频。3.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分析可口可乐广告中美文化差异,可以从广告音乐、图像和动作等多维度,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多维视角解读案例。教师须注意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4.案例总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点评中,应注意分析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肯定,归纳出原因,同时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争论的要点,并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自己的分析。如可口可乐中美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广告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而它在中国的广告则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案例反思:反思是案例分析教学法不可缺的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能力。如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教学,得到相关的启示。我国企业跨境广告或者外宣视频制作时,应考虑到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整。

鉴于以上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从多渠道选择案例,有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讲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如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撒谎》和视频《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等,能更直观让学生接收信息。另外可以利用邀请学校留学生加入课程,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从各个领域获取案例,如音乐、建筑、家具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文化差异信息。

四、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点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能有效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应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案例材料的阅读观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都可以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案例分析前,组织学生分组,并明确教学目的、小组任务和内容,提高活动效率。在案例具体分析讨论中,教师应观察、引导、点拨、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点评,并简明扼要概括学生的陈述,提出相关建议。在案例的反思过程中,应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案例选择应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突出时效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搜集整理案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影响,往往认为中方谈判人员爱面子,重关系,谈判多采用间接方式,而西方谈判者利益为导向,谈判多采用直接方式。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渗透,谈判特点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邀请正从事商务谈判人士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或者阅读最新期刊杂志,如“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等,在课堂上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有趣的案例,以突出案例的时效性。

(三)案例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有力补充。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以邀请中外人士和商务人士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者通过已毕业学生或实习学生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讲解文化差异。如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者访问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感受,并进行分析讨论。具有留学生或者交换生资源的高校也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课堂,讲解他们来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直接真实地了解文化的差异。

总结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用真实和典型案例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还需要适当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应对相关理论做清晰的阐释,案例分析才能有理有据有方向,同时避免太主观。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http://ile-communicacioncom /…/liste./20110324html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MBA案例教学PCM模式TCM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o our country MBA education's student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in ability raise analysis foundation, proposed that our country case teaching's PCM (pure case method) and TCM (theory & case method) two kind of main teachingmodels, and have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se two kind of patterns.

Key word: case teaching of MBA pattern ofPCMpattern of TCM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MBA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MBA教学方法因为教学对象的复杂性,MBA培养单位一直在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法成为效法对象。但是,因为美国案例教学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美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MBA教育中,很难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哈佛经验。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MBA案例教学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适于我国MBA学员的特点与能力要求的案例教学模式。

1 我国MBA学员的特点与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因材施教这是一条永恒的教学原则,MBA教育也一样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必须分析学员的特点与能力培养要求,这对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要认识我国MBA学员的特点。我国MBA学员很复杂,入学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MBA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拥有不同的工作经验积累。第一类是企业的中高干部,他们在做领导之前,有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知识,但是很有管理经验,因此,这一部分人希望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第二类学员也是中层以上,原来也学习过管理学,但是,管理有很多新知识、新理论需要学习,原来学习的知识基本上都还给了老师,这些人希望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转换认识的,这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要求。第三类希望通过学习更新知识,拿到文聘后能够得到提拔重用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说,他们已经是企业的骨干,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部分人是最为活跃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强,希望通过学习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期再上一个水平。第四类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什么专长,他们就是希望通过MBA学习获得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因为各自的特点不一样,学习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可是,MBA教学也要讲求效益,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来准备课程,只能大体上分类。我个人认为以上学员根据其有无经验与理论知识两个标准大类分为两大类,一是有一定经验,也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学员,二是没有经验也没有理论知识的学员。两类学生虽然基础不同,但是通过MBA教育后,我们要将学员培养成为掌握一定思维方法、管理技术能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经营管理专家的目标却是一致的。MBA学员的能力要求归纳起来就是三条,一是学会思考,二是学会方法,三是学会领导。

2 基于学员特点与能力培养需要的案例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MBA几乎成为批量生产模式下的标准化产品,其实,学员是有差别的很难完全按着一个模式、一套标准来生产。我们必须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与要求来安排教学方法与步骤。对有理论知识,有经验的主要采用纯案例教学方法来培养,对无系统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学员应该采用理论学习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育。那么,这两类学员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很显然都是案例教学,但是方法有差别。本文将这两种案例教学方法概括为PCM(pure case method)与TCM(theory & case method)。PCM又分为两种方法即一是有准备的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运用理论分析结果;二是案例编制方法,通过编制案例从中学会理论与方法的运用。TCM也分为两种,一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穿插使用小案例来理论知识,不需要分析;二是理论学习后,运用案例来巩固知识,学会方法,这种案例教学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上,如SWOT分析方法的掌握。

2.1 PCM方法的教学步骤

案例教学PCM方法,是适于具有一定理论也有一定经验的MBA学员开发的教学方法。分为两类,这里对两类PCM案例教学法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类案例属于纯分析性的案例,目的是运用学过的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已经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好的案例,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案例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由老师或课程教学组事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案例。案例容量较大,包含多方面的内含,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重点是设计问题,学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来分析案例。第二步由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准备,这种准备分为两种,一是阅读老师准备的案例,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理解老师设置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解读,进一步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第三步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主,第一课时由学习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综合,归纳出本组统一的意见。第二课时进行发表,由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表,发表的内容应是小组共同的意见。一般在学习小组讨论时事先要安排一个问题有一个小组重点讨论,有其他小组进行辩论或提出他们的见解。第四步,也就是第三节课由老师对各组发表的结果进行点评与考核,并对此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案要给与肯定,不求答案的一致性,但求分析逻辑性与理论的运用。这样一个纯分析性的案例教学过程就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理论知识。老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与控制进度与时间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去研究材料,分析问题,检验理论的适应性等。核心流程为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发表于辩论-点评-总结。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语文教学论;实施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emphasizes theory, instruction and outer shape but underestimates practice, introspec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study motivation and enduring interest,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reflect teaching, and form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cerned in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e when choosing a case, keep the thinking deliberate and flexible, make students as the mainstay, teach in small classes in a gradual and orderly approach, and keep studying to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cas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mplement

一、 高师语文教学论实效性不高的检视与归因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教育专业重要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反观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主要仍是一种外控的理论传输模式,存在着“三重三轻”的误区,具体表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力量体现,知识只有与现实的教育情境发生关联,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远离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导致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决策力极其缺乏,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

2.重传授,轻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教学却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正如专家所说:“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1]

3.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

现有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2]。

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知识将很容易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怪圈”,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论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另一方面,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生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却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近乎“标准答案”的理论学习,并不能使他们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和教学情景,从而就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又称为范例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在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较晚。1986年,美国教育司研究协会(ARER)年会中,“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工作组提交的报告提出:“教学案例能够阐明种种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应成为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之后,教师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才进入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阶段。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之我国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即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是把它作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和点缀,案例教学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为此,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架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对隐含着教育理论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这种将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是一种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超越,有效地架设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持久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显得过于被动。由于缺乏与实践的密切融合,学生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较多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情境、细节具象逼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体验场景并将他们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样、鲜活、富有故事情节的实践描述,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感性,非常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逼真的语文教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在反复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联系特定的真实情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语文教学理论迅速地多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情景中清晰地把握关键的问题,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之优点,并能够及早发现和检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强大的持续发展的作用。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中,讨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讨论本身是一个互相启迪、互相引发的过程,对挖掘教学智力源泉大有裨益。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过程,是综合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从中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迪。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探讨、研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协作、支持的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培养反思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

1.结合实际,编选案例

编选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不是素材的任意堆砌,而应经过仔细筛选,精心编排组织。在编选案例时应注意:(1)针对性。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还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几个相关片断的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体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代表性。(3)真实性。教学案例强调真实、自然,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若隐若现;信息的提供也是含蓄的、零乱的。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正是如此,要靠教师自己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决策。(4)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尝试。

2.周密灵活,关注思路

要周密安排、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分三个环节:(1)提供、呈现案例。这一过程要做到:一是时机恰当。可在讲解语文教学知识点时呈现,也可在讲解之后呈现。二是方式多样。可印发语文教学案例材料,可教师描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模拟再现情景。(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案例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并注意控制时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案例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3)总结、评价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可以由教师对语文教学案例讨论作出精练、全面的归纳、总结、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提供的具体的、全方位的情景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的不确定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一个小组以5~7人为宜,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组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上。教师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能使学生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是随意评价学生的见解影响学生的思路。(3)全面评价。要改变仅期末书面考试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教育教学规律等。

4.小班授课,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教学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教师仅仅讲授教学论概念和原理,教学效果显然不好;二是过度使用案例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很难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的结果容易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不能起到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正确的做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的体系和思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之以相应的案例,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案例教学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它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能够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动态,并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提炼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锻炼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既生动又实用。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会计教学; 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75- 02

会计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会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会计案例教学,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解决现实会计问题,来探索问题背后隐含的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有助于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1]。本文以会计案例选取、使用、讨论及总结4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就如何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探索。

1案例选取的策略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会计案例的选取是会计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会计案例的选取,应依据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和选择。

(1) 针对性。会计案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取案例时,要看案例的主要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相吻合,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吻合,案例教学进度是否与理论教学的进度相吻合[2]。

(2) 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是案例选取的重要标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一定来自于实际的经济活动,并根据会计环境、经济活动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如果内容与情节是虚假的,复杂的描述引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丧失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3) 研究性。会计案例应是从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内含复杂、冲突的元素,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没有简单或单一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运用已学会计理论去研究、去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研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

(4) 综合性。案例教学是促进知识转换和知识创新的过程。综合性会计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对单一会计知识点的了解转化为对综合、复杂实务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2使用设计的策略

案例的基本结构总体上包括两大部分: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案例使用说明,主要供教师和课堂讨论之用,使用说明提出案例教学目的、案例问题、背景信息、分析思路、教学计划等。如果会计教学案例不配有使用说明,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精心设计会计案例使用说明,可以使会计案例教学更加完善。

(1) 教学目的。会计案例需要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于本会计案例适用于哪门专业课程的哪些章节,以使学生借此验证、练习和运用什么会计概念、理论,想让他们通过分析与讨论,掌握和提高哪些会计知识与技能,在案例使用说明中必须有清楚、具体的表述。

(2) 案例问题。会计案例一般用思考题的方式提示学生本案例的思考方向。思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一般按概念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及整体性问题排序,以便满足班级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需求,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 分析思路。在会计案例使用说明中,要给出会计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逻辑路径,便于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脉络。在分析思路的说明中,要明确案例问题所在,基于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4) 理论依据。在会计案例分析讨论中,需要使用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法规。需要根据会计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对这些理论与法规进行相应的整理,使之符合案例使用者分析的要求。

(5) 背景信息。由于案例篇幅所限,案例正文不可能包含与案例中事件、背景有关的所有信息。背景信息用于阐述与会计案例相关而案例内容又无法体现出来的一些资料和信息,如会计政策、报表资料等。

(6)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会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及组织实施提出建议。教学计划一般包括:课前计划,提出案例问题,组织学生课前阅读、小组讨论;课中计划,组织学生小组发言、全班讨论,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计划,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绩评定[3]。

(7) 呈现方式。根据会计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采用文字材料、多媒体、口头描述、学生表演等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并列示案例呈现所需的一些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视听设备等。

3案例讨论的策略

会计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特点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通过发言讨论的方式促进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因此,分析与探讨讨论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律和互动模式将有助于提升会计案例教学的质量和价值。

3.1小组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所设计的会计案例是学生分析的对象。会计案例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个学生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案例问题的思路,因此,学习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

学习小组可由教师预先安排分组,也可让学生自行决定小组成员,两者各有利弊,视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性质而定。预先安排小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加以混合;而由学生自由选择成员组成小组,可以通过改变小组的成员,提出广泛的意见和想法。

学习小组作为会计案例教学的基本单位,依据教师事先准备的案例问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与会计案例有关的会计理论、会计法规等背景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从各自角度来分析,阐述观点,然后相互辩论,最后整理出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并做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巡视的方式,对学习小组讨论情况加以了解和记录,表达对学习小组的心理支持及关怀,引导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发表意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4]。在无法巡视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强调各小组做好讨论记录,督促每位同学参加讨论并提出个人意见,避免有的学生“搭便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持与小组联系,及时处理小组讨论中的突发问题。

3.2课堂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课堂讨论是会计案例讨论的核心。从组织形式来看,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各小组根据此前讨论的结果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小组代表表述完毕后,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会计案例问题的方案。从讨论方式来看,案例讨论可以分为对抗式和合作式,学生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对抗性争辩和讨论,也可以共同对某个会计案例问题的决策方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应激发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兴趣,适时提供会计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纠正讨论中出现的偏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2.1营造自由、开放的讨论氛围

教师在会计案例讨论过程中,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感到受尊重,教师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首先,教师应放弃权威的角色,引导而不是控制班级的讨论,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接受学生偶尔答错或离题。不能对学生的发言随意加以批评,或以评定等级等方式来威胁学生。其次,会计案例问题可能涉及会计前沿领域、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到忧虑和不安,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善于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和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提问并相互质疑,保持课堂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

3.2.2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

会计案例教学前后延伸的时间长,经历的环节多,并且整个讨论进程处于一种开放式的状态,教师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那样直接控制教学的进度,这就给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课堂讨论节奏过快或过慢,或偏离主题等,都会影响会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

(1) 做好时间分配。由于会计案例课堂讨论的时间有限,所需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为使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讨论时间,不仅要确定各案例问题讨论时间的长短,还要确定案例问题讨论的顺序。

(2) 引导讨论方向。在会计案例课堂讨论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对案例问题和信息的关注点也会不同。学生有时可能陷入对案例情节细枝末节的讨论,偏离了教学的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问题上来。

(3) 沟通澄清见解。课堂讨论中学生出现错误与误解在所难免,教师以包容的心态,引导和澄清学生发言中需要展开和完善的问题,或请发言的学生进一步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或通过教师表述其意思,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这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还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案例总结的策略

在课堂案例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提炼,上升到一般假说或理论,并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整个会计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5]。

教师总结时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1) 总结的性质定位。会计案例讨论总结不是教师向大家介绍自己对案例问题的认识、看法、解决方案,而是要求教师就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和看法进行归纳,形成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总结,让学生从中受益。

(2) 总结的针对性。会计案例教学是学生面对真实会计情境、深度参与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于同样的会计案例问题会有各自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对各种观点和主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既肯定那些正确合理的主张,又应该补充完善不够完整的观点,同时也要指正错误的看法,让学生从总体上对该案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要充分发挥会计案例教学的优势,教师除了做到认真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案例讨论中以外,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邵瑞庆. 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6.

[2] 刘婷. 案例教学及其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策略[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1.

[3] 傅永刚,王淑娟. 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68.

[4] 张杰明.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6:105.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曲式分析;作用

现如今,由于曲式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较为枯燥,它的纯理论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泛味性,从而消极学习。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施教方式。在其他教学方式的尝试中,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其形象的案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了曲式分析教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介绍

1.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出教学目的,并依据教学目的,来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思考、讨论、分析等各项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它采用形象而生动的案例直接和学生接触,使学生对其乐于了解、乐于分析;由于在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直观和具体,因此,化抽象化为形象化,克服了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抽象化、难理解等不利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更快的得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表现出更加能够侧重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优势,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再是强硬的填鸭子式的灌输教学,而是学生自身积极的和主动的学习。再次,案例教学表现在沟通方面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最后,案例教学的优势还表现在能够较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因为它并不是希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而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曲式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曲式分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对曲式结构规律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1.2案例教学法与曲式分析的相通之处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采用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掌握普遍性的理论规律,它是从案例的特殊性上升到理论的普遍的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往返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案例的了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的理解和认识。

曲式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与案例教学是相通的。曲式分析本身也叫作曲式与作品分析,它需要对大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普遍的曲式规律,从而形成曲式结构原理,再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而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作用

2.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曲式分析教学中,由于曲式结构形态等理论知识的枯燥,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曲式分析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该课的教学成效,最后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形象化教学,它的教学形式表现得十分丰富。教师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恰当和科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与学生专业方向相接近的音乐作品案例,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学习兴趣,实现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授钢琴方向学生曲式分析课程时,可以选择学生经常弹奏的作品,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曲式分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原理

案例教学方法并不是将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灌输式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案例讲解、分析、探究,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原理知识,它重视的不是单一的结果答案,而是整个案例分析的思维过程。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对原理知识心领神会,而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对付。

譬如,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一段曲式里复乐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复乐段为何属于一段曲式,复乐段与乐段反复有何不同等问题,使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复乐段。通过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曲式原理。

2.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占主导的传授者,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讲授原理知识,学生只能狼吞虎咽的接受,无疑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出较高综合能力的学生。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典型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分析。学生将所学的曲式结构、类型等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思考、分析与研究。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消极接受,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无形之中迫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断开拓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曲式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力。

3结语

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曲式分析教学成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唐小波.刍议三种教学法在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7(02).

[3] 谢秋菊.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几点启示[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01).

[4] 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04).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导游实务案例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32-02

案例教学法的原文是Case Method。起源于对医生、律师和军队指挥官的培养教育,后经美国哈佛大学加以完善和发展,成为培养现代职业管理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用此法教学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美国工商业界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高级管理人员。

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的发展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加拿大、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旅游院校,对旅游业中许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事例进行收集、整理与编写,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旅游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中。近年来,我国的部分旅游专业的教科书逐渐采用将管理理论与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法,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由于旅游专业在我国发展较晚,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大多表现为这样一种状况:以单向的传授为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有效手段方法,严重影响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实效,虽有部分高校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已采用案例教学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对导游实务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案例教学法,有高校大力推广、也有高校大力提倡,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愿意尝试或者采用此方法。近年来,针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但毕竟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传统教学中落后思想的影响,案例教学还很难形成较大气候。

2.未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系统学习和认真研究

部分教师认同并接受案例教学法,但没有深入和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在概念、实施及相关问题处理等方面产生模糊认识和误解。典型的如将案例教学法简单理解为举例教学,对案例的获取与分析、案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等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3.案例存量不足,案例库建设较滞后。

教学案例有使用周期,国外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一个案例的寿命大约是2~3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成专门的导游实务案例库,多数已有的本土案例是以教材或教参的形式出现,更新速度慢,与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匹配。虽然不少高校和教师对教学案例的积累方面已有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

4.国外案例数量过多,本土导游实务教学案例质量不高。

在现有导游实务教学案例中,国外案例占了大多数。虽然国外案例在信息组织、问题设置等方面较为成熟,教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国际上导游实务方面的经典经验和教训,但由于国外案例在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障碍和差别,学生在案例阅读和理解时有一定困难,对外国案例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动力大打折扣。而且国内为数不多的案例主要编自国内各种媒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

5.教学案例来源窄,编写能力和水平不高。

教学案例的主要来源包括: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取现成的案例,这方面由于教学案例存量严重不足而显得非常有限;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自行编写,这方面由于相关的文献资料难以获得以及教师不清楚该如何编写案例和分析案例而显得非常局促。

6.教师未能熟练使用案例教学法

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和掌握不够,课前案例准备不够充分和贴切,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入,授课时引导案例阅读和讨论水平不高,无法发挥出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没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思维,不知该如何深入思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导游实务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导游实务的主体、客体、职能与一般模式等理论与现实操作同生活结合起来,由学生自主提炼案例中所体现的规律和理论,将案例由个别现象、表面现象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记忆效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得出案例的分析结论。虽然案例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分组集体讨论,但每一个学生个体仍然是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其小组讨论中去,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逐渐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也符合导游在工作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独立性强”的特点。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游实务案例教学法的突出优势是能提供一个逼真的导游服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角色置身于“现场”,从纷繁复杂的背景案例中学会结合实际、系统全面地看问题。把握住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导游实务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单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求掌握寻求答案的方法和分析、解决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推断出多种新的、合理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5.有利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教师自身也大有裨益。既教会学生更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和实施过程中也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能促使教师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三、案例教学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引出案例、归纳理论和实训三个环节。

1.引出案例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做好充分准备,对案例进行收集、筛选、调整和更新,上课时准备好案例,设好情景,系统地提出问题。这样做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期待,学习过程中能主动进入案例角色,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学案例通常由事件背景环境、事件陈述、引发出的问题、总结评析四部分构成。事件背景环境部分包括案例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时间环境等;事件陈述部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冲突的描述;问题部分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评析部分包括案例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案例时,可采用多种手段,如口述、板书、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或者视频短片,也可以发放打印的案例集等等。首先介绍案例的事件背景环境和事件陈述;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适时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通过对案例中难点问题的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假设性问题;另一类是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评析性问题。

2.归纳理论

(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课堂上教师展示案例后,组织并引导学生就案例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归纳。期间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催化作用,学生是归纳分析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案例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自行归纳总结。

(2)分组集中讨论。一个较好的案例内容的本身就应具有争议性,能够引发不同学生对该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支持小组成员间的不同意见,并且在冲突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经过讨论或者投票后,将全组一致或者小组成员大多数的代表性观点整理出来,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意见。在教师指导下,就小组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全体同学参与的班级讨论。教师必须要注意控制教学进程,把握好时间,并且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本次课教学目标的知识点。

(3)教师总结评述。教师在评述过程中要力求客观公正,开放式问题基本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不违背法律道德、符合常规、符合旅游者心理、符合导游服务规范的都可以。此外,教师还要给出本案例对具体的社会职业岗位群的普遍性启示,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与就业的内在关系的认识,激发学习动力。总的来说,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 训

现代教学论认为:“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安排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实训环节,其中包括导游工作地点实地参观、导游服务现场调研、导游实务模拟等。

导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法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真正的引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如教师没有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定期深入企业管理或服务、挂职学习机会,缺乏专业企业实践能力,缺乏教学“第二课堂”资源和开发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顾也力、邓志阳.改造传统教学“基因”.创建综观教学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5)

2 瞿 华.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法学案例分析论文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分类 应用 考核

一、引言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于19世纪初的英国,19世纪70年代经过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代尔的努力,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法律教育界得到了推广。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法律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尝试在法学教育中进行应用,时至今日,经过30多年的应用与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化的理论。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一种方法或理论一旦被专家定义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就很容易被普通的教育者模仿,也很容易导致僵化,并且判例法国家与成文法国家的法律应用背景大不相同,难免会带来应用上的力不从心。笔者作为高职院校的民法老师,从业将近6年,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对案例教学法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精心梳理后呈给同行们以供参考。

二、案例教学法释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①,真正运用于法学教育领域是在19世纪的英国,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首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1871年,美国学者朗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使用,为此朗代尔专门编写了《合同法判例》一书,在该书中,“朗代尔主张以学习法院的判例为重心,熟练律师的思考技巧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同题的能力,即所谓案例式教学”②。在哈佛法学院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直接参加交流式的学习,通过阅读已经由上诉法院判决并收集供学生使用的案例汇编,既学习了美国普通法知识和法律历史,而且还了解了案件是如何判决的③。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从上述案例教学法的演进及发展来看,该教学方法发端并成熟于英美法系,这跟英美国家的判例法基础是分不开的。我国为成文法国家,缺少判例的土壤,更多的是对成文法典的阐释,若照搬西方的“案例教学法”恐怕过于机械,因而笔者认为,为适应我国国情,案例教学法应重新理解为:为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相关法律理论,提高应用法律的技巧,以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实际案例为目标,将生活实例、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方法。

三、案例的分类

就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类型而言,有学者将其局限在“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两种④,笔者认为,这种对教学案例的分类不能满足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法律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应分成以下几类:

(一)导入型案例

导入型案例是指在正式讲解新的理论知识之前,以同学们见过、听过、或能理解的简单生活案例或经济实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步入理论学习的桥梁性案例。运用这样的案例导入理论教学的好处在于:让同学们从较为熟悉的生活出发,自然地步入对抽象理论的思考,不至于显得突兀而显得容易接受;同时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法律对这种情况是如何规定的呢?进而对即将讲授的新的法律理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解释型案例

解释型案例是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所讲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所列举的一、两个小的直观简单的案例。一般来说.这种案例难度不大,信息含量较少,且紧扣所讲知识点。

(三)讨论型案例

讨论型案例是指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如律所卷宗、人民法院网站的案例库或人民法院报上公布的典型的真实案例)精心选择的真实、典型案例,这类案例包含的信息量大,涵盖的法学知识多,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分析,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类案例为整个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新课之前的案例教学

在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前,教师根据新授理论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实例,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知识的讲授。例如在学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前,教师先跟同学讲一个“故事”:话说退休的李先生在某小区的3栋一单元购买了顶楼901的三居室,李先生酷爱花草,无奈阳台狭小,不能满足李先生的爱好,于是李先生将更多的花草移到了自家的楼顶上,但李先生觉得下雨的时候侍弄花草很不方便,于是便请了工人在自家的顶楼加盖了一层玻璃房温室,李先生觉得非常惬意。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李先生的行为。由于同学没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知识,自然很难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但基于生活的朴素经验,也能给出一些感性的回答,教师顺势将话题引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并告诉学生,认真学习本节内容之后,即能对李先生的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专业评判,由此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中的案例教学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总有一些难懂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同学们理解时比较吃力,教师就选取简单直观的小案例加以形象化的解释,达到帮助同学理解该知识点的目的即可。如在讲到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时,就列举一例:张先生以自有的一辆小汽车为抵押向银行贷款8万元,约定两年内还清,两年期满李先生尚欠银行5万元,不幸的是在他开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为紧急避险,车子撞到护栏,造成较大损失,还好保险公司赔付了5万元,此时银行可就5万元的保险金优先受偿,即体现了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三)系统理论知识结束之后的案例教学

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将精心选择的真实、典型案例提供给同学们进行讨论,这些案例大都涉及人物众多、案情错综复杂,涵盖的法律知识点多,对同学们而言新鲜、真实,但又负有挑战性。这种案例教学在我们学校称之为“实训课”,就民法而言,每学期的“民法案例分析”实训时间大概在4周左右,约16个课时。在具体适用时,一般将这种案例教学分解成如下步骤:

1.阅读案例、概括案情要点。教师将打印好的书面案例发放给同学,要求同学们在数分钟(5分钟左右)内认真阅读,并且自行概括对影响案例分析起重要作用的案情要点,教师点名请同学们回答。该环节主要训练同学的信息搜寻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因为法律工作者应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对分析案例有用的关键信息。

2.分组讨论案例,要求总结本组的法律观点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将班内同学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比较合适),然后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就案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的适用以及形成的结论等内容,进行组内的充分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应尽量注意调动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积极进行参与。

3.各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及依据。各小组经协商后指定一名同学做代表,充分阐述本组观点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并且一定要注重内在推理的逻辑性,并且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各代表充分表达本组观点,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进行补充。

4.同学自由发言,表达个人观点。在各小组代表充分表达观点,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后,其他同学可能会产生与之前不同的观点,此时应允许同学们表达看法,尊重同学们的思想。

5.教师做综合点评。经过全班同学的充分讨论后,教师从本案法律关系的准确分析、法律理论的恰当应用、法律推理的内在逻辑、乃至观点的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让同学们了解到其对该案例分析的优势与不足,并认识到将来自己努力的方向。

6.最后的设问——法律风险的控制。本来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课到此似乎可以画句号了,但是法律的最终价值在于风险的控制,因此在上述点评总结之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本案例当中的原告或被告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自己承担了赔偿损失或其他的不利法律后果,如果可以重来,你作为他的法律顾问,在事件之初,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或降低当事人法律风险的发生呢?以此来启迪同学们对设置各种法律制度的最终目的进行思索,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至此这种综合性的案例讨论、分析课将告一段落,教师将要求学生在课下系统地整理分析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并形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主要包括:案情要点、要点分析、法律理论和最后的结论。

五、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与考核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都必须经受严格的考核,否则将失去它本身的意义,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导入型案例教学和解释型案例教学来说,该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教授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主要为法律的应用打基础,因而他们的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的闭卷考试中,在此不再多谈。对于系统理论知识结束之后的“讨论型案例教学”,我设计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具体如下:

(一)直接考核

直接考核即讨论式案例分析课(即实训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在本阶段的综合表现进行的考核,为百分制,考核成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小组讨论时,该成员的表现,是积极参与讨论、一般参与讨论、还是基本不参与讨论。

2.在整个案例分析实训阶段,该成员是永远不当小组代表,还是积极充当小组代表。

3.该同学在发言时,是否注意使用法言法语、能否将支撑观点的法律理论运用到位、分析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

4.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字体是否整洁、态度是否认真。

(二)最终考核

最终考核是指在期末的闭卷考试中,多设几个真实案例,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分析,通过书面的事实判断、逻辑推理过程来考核学生对法律的应用情况。“最终考核”与“直接考核”所考核的知识点与专业能力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为独立分析或独立应用法律的能力,后者为讨论式分析,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争论和辨别来达到对法律认识和把握的过程。

注释

①罗惠铭.试谈苏格托底式教学法在法学课堂上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l0.(03):32.

②王家启.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

③刘天君,杨丽芳.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④罗海山,刘艺工.在《法学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河学刊,2011(5))一文中明确表示基于以上分析,属于案例教学法的只有案例讨论与模拟法庭。将案例列举、庭审观摩、播放视频归入案例教学法混淆了案例教学法的应有涵义,不利于突出案例教学法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罗惠铭.试谈苏格托底式教学法在法学课堂上的运用IJl.科教文汇(上旬刊).20l0,(03):32.

[2]王家启.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

[3]阳继宁.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民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4)

[4]谷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1(2)

[5]朱雪宁.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分析[J].考试周刊2011(12)

[6]尹维柏.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8)

[7]罗海山,刘艺工.法学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1(5)

[8]刘天君,杨丽芳,崔海霞.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9]罗海山.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10]张静,冉晔,杨逢柱.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中医教育.2011,30(4)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法律职业道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