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9:23:39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关键字;检索;中国;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Z8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分析

该课题属经济学领域一般层次的理论型研究,通常情况下需要首先检索时间跨度为5年左右的文献,再视具体情况回溯5~10年。信息类型涉及中外文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

(一)选择检索工具

根据检索课题的学科范围和研究的方向性质,确定需要查找的检索工具如下。

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万方《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群》

3)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

5)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

(二)确定检索词

首选检索词:中国经济形势(Chinese Economic Situation);发展方式(Development Mode);全球经济形势(Global Economic Situation);

(三) 分类途径

从课题分析可知,本课题的学科分类是属于经济学。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可选用分类号S作为大类检索入口。

二、拟定检索式

CNKI检索平台基本检索式:(中国经济形势OR全球经济形势OR通货膨胀)AND(发展方式OR增长方式OR宏观调控);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式:k=(中国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形势+通货膨胀) ˆ(发展方式+增长方式+宏观调控);

外文数据库通用检索式:(“Chinese economic situation”OR “gobal eonomic suation” OR inflation ˆ)AND brakˆ and (development mode OR increasing mode OR “macro-control)。

三、筛选检索结果

根据不同检索系统的语法规则,对上述检索式作适当的调整,并选择合适的检索字段进行检索,对上述数据库分别进行了检索,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baidu)进行了补充查找;时间跨度均为15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00余篇,现按文献类型部分列举如下.

(一)期刊论文

1.艾文耕。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形势展望[J]。中国国币市场。2009/01

2.施发启。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二)博硕士论文

1.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 复旦大学 2005

2. 阎虎勤。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

(三)学术会议论文

1.祖强;梁曙霞。后危机时代加快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考[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11

2.Jun-e Liu Information school Beijing Wuzi University,101149 Beijing,China Xiaoshuai 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056038 Handan,China Zhanglin Gu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1601 Beijing,China。Macro Strategic Planning For Beijing Logistics[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CCTAE 2010。2010/06

四、文献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仍是全国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且我国一些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达到或者出于领先水平,如: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

但目前类似的研究大多比较狭隘,从检索的结果看,其纵观整个经济运行层面及其它相关领域的交错分析较少,因此,此课题——“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价值以及学术意义显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五、学术论文写作

众所周知,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比较困难又比较复杂的一年,是两个问题兼而有之的问题。从困难程度来说,没有2009年那么困难,保增长不是主要任务。复杂程度也没有2010年这么复杂,2010年所谓复杂,是很多问题我们看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也不知道中间会孕育什么风险。在2009年预计2010年的时候,大家说今年的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从2010年三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就出台了。包括限制房价的政策。到了5月份,当时在人民银行开会的时候,很多学者又担心中国也会出现通货紧缩。3月份,又开始发生新变化,美国开始货币放量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就显示出了2010年宏观调控的一些复杂程度。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在总的态势来看对往后经济发展将起着一定的经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三,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第四,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现在我们需要的发展不单纯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四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问题而提出的。  2.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更加注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把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的问题提出的。 4.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包括内外需结构、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提出的。 

作者简介:崔柏(1972-),男,河北联合大学理学院,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图书学与信息学技术

孙毓川(1974-)男,河北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馆员

参 考 文 献

[1] 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 复旦大学 2005

8]阎虎勤。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2] 艾文耕。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形势展望[J]。中国国币市场。2009/01[3] 施发启。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4] 迟福林。“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和重点。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5] 吕传廷; 吴超; 严明昆。发展转型与绿色增长——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研究为例[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2010/06

[6]Jun-e Liu Information school Beijing Wuzi University,101149 Beijing,China Xiaoshuai 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056038 Handan,China Zhanglin Gu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1601 Beijing,China。Macro Strategic Planning For Beijing Logistics[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CCTAE 2010。2010/06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本年度的学术年会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为题,主要探讨金融危机对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前景。

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牛燕平研究员首先发言。她的论文题目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俄罗斯经济形势》,阐述了200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暴跌的冲击下,俄罗斯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自10月下半月开始增长速度大幅放缓。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预计2009年俄罗斯经济增速将骤降(全文见本期第5~7页)。李传勋教授对牛燕平的报告作了点评,并谈了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俄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两国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俄经济形势对我省外贸及各方面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肯定,俄经济有它自身的软肋,世界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恐怕还要进一步加深。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和格鲁吉亚的紧张关系、股市撤资、卢布自由兑换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对俄经济造成影响。但比照1998年,目前俄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要强得多。俄政局稳定,政府掌控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经济转型,经济结构深层问题有所缓解,重要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上升到一个新水平,进一步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重要因素是前一阶段俄在石油涨价过程中收入较多,政府财政储备尚充裕,外汇储备也比较多。因此政府有能力对股市、汇市实施干预。因此俄形势还不至于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秀杰作了《从金融危机看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报告,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形势下东北亚国家加强共识,认清彼此间的依存关系不仅是应对经济衰退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猜疑与对立,加速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选择。夏焕新研究员进行了点评。

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凤林报告的题目是《从加强中日“战略互惠”角度谈黑龙江省与日本农业合作》,王桂兰研究员作了点评。

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程红泽论文题目是《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巴以冲突》,该中心石方研究员作了点评。

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涧南论文的题目是《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人口、文化差异》。他的发言论述了中俄两省区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人口结构及自然环境的差异;二是经济结构和两国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差异;三是两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差异,如决策方式、人事变动等;四是文化差异。并指出这些差异对中俄区域合作的深层次影响,以及中方对此应当采取的对策。高玉海研究员进行了点评。

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铁江的论文题目是《哈尔滨犹太人研究与中以关系走向》。曲伟院长作了点评。

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友君论文题目是《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沿边开放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找准沿边开放中面临的问题。报告提出了我省沿边开放的“四环战略”和建设五大基地的设想。该所赵立枝研究员作了点评。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得各国的经济形势日益恶化。为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达成多项共识,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缓解经济衰退。本文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g20峰会上提出的应对措施的积极作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例如4月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便是很好的明证。在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当前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可谓造成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危机使各国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谓造成影响的程度非常深。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因此给美国造成的影响也最为严重。首先是美国金融业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这种打击宣告着是美国华尔街投行时代的结束。举世闻名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目前处境惨淡: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轰然倒塌、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由投行转为传统 银行 控股公司,这些都标志着一个高杠杆金融时代的结束;其次是美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我们可以从美国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中窥见一斑:4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6.1%,比上一季度萎缩6.3%略微缩小,但从去年三季度下降0.5%至今,累计下降12.9个百分点的幅度,已经刷新了大萧条以来连续下降幅度的纪录(此前最高纪录为1953年三季度至1954年一季度的累计下降10.6个百分点)。这就无怪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要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并将引发经济持续衰退和动荡。

(二)欧洲的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由美国向全球 传播 ,并且在欧洲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欧洲银行业首当其冲,已有多家大型 金融机构 陷入 财务 危机。传统上,欧洲的银行业以稳健著称,但近年来,受美国金融业发展模式影响,在国际 市场 上活跃的欧洲大型银行纷纷提高财务杠杆率,并大量 投资 于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这种与美国相似的 金融发展 模式使得欧洲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遭受巨大损失。据bloomberg 统计 ,截至2008年年末,欧洲银行共提取次贷相关减计和损失2400多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机构减计总额的一半,且损失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英国央行也在每半年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这次英国经济走向衰退的严重性将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相当,预估英国六大金融机构可能损失1300亿英镑。这个金额已远远超出政府宣布的500亿英镑援助方案。

另外,金融危机也敲响欧洲实体经济衰退的警钟。全球金融动荡已显著改变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迅速恶化,失业率已增至7.5%,德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季度甚至年度的经济零增长。目前,imf已将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预测值由1.2%降至0.9%。

(三)

3.就业形势严峻。 经济 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今年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 统计 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1.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6.0%,这是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 经济学 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 成本 和企业原 材料 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由于受 金融 危机、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公路施工企业经营绩效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国家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和企业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并简要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

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_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 发展 能力等方面。而施工企业经营绩效受周家 经济 形势、行业特性、竞争环境等影响,并受工程项目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制约,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对策加以论述。

一、公路施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环境影响的宏观因素

1.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基础设施建没领域投资力度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行业的行业景气度,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对建筑施工行业具有直接影响。2006-2008年,国家针埘经济“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建筑施1二企业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导向最为直接的行业,使得作为建筑施工市场供给方的如房地产业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受到抑制。

2.物价上涨因素。自2006-2008年,

4.工程实施履约风险。施工 企业 在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后,就必须切实履行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履约要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企业选拔项目经理不慎导致被迫更换,因为_t程进度不快、施工形象不佳约见法人代表;施工队伍进场后,却因lt程征地手续迟缓,开工日期被长期拖延;工程施工里程长,社情民意复杂,民事协调难度大;或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参工参运、分包工程等等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施工企业为之增加很多不可预见的成本开支。而在一些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或具有“高、难、新、尖”特点的工程项目,企业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难免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质量责任事故,导致巨额 经济 赔偿、行政处分、信誉受损甚至企业资质降级等后果。

二、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经营绩效的对策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近10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每年都呈增长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并且每年我国的GDP增长成绩良好,并且在世界金融风暴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下,我国还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表现,可以说我国前期的经济发展已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虽取得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所致,金融风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国如何面对并解决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重要影响是我国应该开始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断进行改善,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在前期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现阶段中世界经济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在局限与内地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与国际化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由于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缺乏竞争力,许多中小型等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或破产现象,造成大量劳动人口事业,导致我国出现劳动人口过剩现象并且最近几年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增加,这些原因严重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企业的发展、管理与企业金融方面进行思分析。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运用,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虽然具有管理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不大,可调动资源少,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支持与大型外资企业比较存在很多的差距,因此面对外资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缺乏先进技术、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缺乏品牌意识、自身的成本控制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因此,我国企业虽在前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能取得良好的进步,但是现阶段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下还没有良好的准备。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自身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自身的运行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与大型企业或集团比较,企业的创建者多数为朋友,因此企业自身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在管理中情亲大于制度,因此企业内部存在过剩的劳动力,企业的部分决策还是存在问题,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出决定等因素无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成本,面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式,在市场竞争中更需要专业、有效、高质量的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才能获取企业的利润,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对其没有意识,由于管理中缺乏远见并且缺乏判断力,导致企业的在进货中成本过高而且还要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导致在当前经济形势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出现破产或倒闭现象。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就业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我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倒闭或破产,导致我国的失业不断上升,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每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多,因此,前期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加之对我国应届毕业人数不断上升,从而造成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在现阶段中我国多数地区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并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我国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发展很难取得进步,也是我国人均GDP一直不得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大了我国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发展止步。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只有通过自身进行调节面对问题,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将问题转化成机遇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现在全球经济结构正处在深刻调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的环境和条件面临不少新情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表现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其自身的市场扩展对我国中小型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才有助于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资源开始进行共享,这也意味着全球企业都具有平等待遇,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国企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对自身进行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问题进行解决,在前面已经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自身的管理问题,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前期发展中面对外资企业的不断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思维,通过对企业运行方式进行改革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缺乏品牌意识,我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外资企业进行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现代社会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在降低自身成本同时应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属于我国的品牌,同时不断更新企业的技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企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后国家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做出调整,例如我国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对自身发展进行扩展时很困难,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前期已经解决自身问题之后,国家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提高相应的扶持,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结合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设置专项资金,当中小型企业在转型需要资金进行周转中可以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在现阶段发展中由于中小企业转型期风险过大,因此许多融资机构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项目,因此在发展中只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让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进步。

(二)对就业问题的思考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提高我国企业的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让我国中小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能有效解决我国大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由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出现跳槽与眼高手低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中不愿更多接受应届毕业生,造成我国大学生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多元化,机遇更多,因此可以对失业人口与应届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鼓励劳动人口自主创业通过政府政策对劳动人口进行创业的人员给予小额贷款,鼓励其创业发展。通过自主创业方式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国现在对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强调突出重点,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提高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相较于改革开放前期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劳动人口过程的问题,我国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才能取得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冉.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韩冰.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反倾销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3]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4]李华新.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必须面对自己的创新之路[N].中国青年报,2008.

[5]张明.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中国城市经济,2009.

[6]孙宁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7]金歌.2009年金融风暴下的中国[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5-27.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6篇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5)09012802

笔者曾为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和陈磊所著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1998年)撰写过书评。16年来,高铁梅教授、陈磊教授等继续在经济周期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延续和扩展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研究领域,更加注重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现实经济情形相结合,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第1版的基础上,他们综合了十多年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预测的研究成果,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出版了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第2版)》。

与第1版相比,第2版既有所继承,又有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持经济周期研究的连续性

自1985年董文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始研究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开始,与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开发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软件,该软件系统也成为政府部门判断经济形势和进行短期预测的主要工具。1998年后,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财政部综合司等单位的支持下,高铁梅教授、陈磊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又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方法不断进行开拓和完善,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更新,目前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政府部门使用,在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保持了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和本专著出版的连续性。

2002年以后,高铁梅教授、陈磊教授等课题组主持和完成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部级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宏观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10zd&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相关学术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收录在本专著中。同时,课题组培养了一批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等,为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增加了新生力量。

高铁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宏观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10zd&010)》课题组于2013年7月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联合举办了“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方法与经济形势研讨会”,这是近年来关于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方法研讨的少数专业会议之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等18个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参会专家就景气指数构建和数据平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会议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和共识,部分内容已经纳入到第2版的部分章节中。

二、突出理论的系统性

在第1版的基础上,本书第2版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进行了梳理,突出了理论的系统性。 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将全书分为基础篇(第一篇)、传统的经济周期波动测度、分析与预测方法(第二篇)和经济周期波动测度、分析与预测方法的拓展研究(第三篇)三个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依次承接地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在结构安排和内容组织方面更为合理。其中,在基础篇中,更加突出了有关经济周期理论的内容。

其次,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并更新了21世纪初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新发展,特别突出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第一章中介绍了经济周期结构变化及特点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协动性和同步性、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在经济周期中的应用研究等。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则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和模型分析、监测与预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再次,在第2版中新增加了第二章,系统介绍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理论,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等。阐述了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各个流派理论产生背景、主要结论和缺陷。并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能够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的现实意义。

最后,重新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第2版第三章及其他部分,补充了美国、日本、OECD和中国等有关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最新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对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周期指标体系、先行指标的意义及选取标准、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数据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基准日期都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三、强调实用性,凸显应用价值

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第2版中,新增了第九章经济指标的分析预测方法,详细说明了限界时间序列模型、增长曲线模型、增长率模型、ARIMA模型、数量化理论模型和Probit模型等预测方法原理、预测过程与预测效果的评价等内容。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重要方面,该书中的经济指标预测模型能够对经济指标的未来动向做出科学的判断或预见,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方面,自1990年,董文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的春秋两季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至今二十多年来,高铁梅教授和陈磊教授一直坚持参与该项目,采用本书中的方法,每年认真筛选指标、搜集大量资料,对经济形势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与预测,提交了一系列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东北财经大学也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的重要研究基地。此外,高铁梅教授的研究团队自2007年每年都参与撰写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系列报告,预测范围涉及物价、能源、投资和消费等多个方面,在研究报告获得了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其中,在编制预测报告时所用的景气指数方法与预测方法均已收录至该书第2版中。

四、注重发展性和创新性

世界各国已经开展了广泛的景气动向调查工作,其中,作为近年来兴起的采购经理调查(PMI)具有先行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本书在第八章详细介绍了美国、欧元区和中国PMI的编制过程、计算方法和信息等,使得读者能够对PMI产生完整、系统的认识。并且,企业景气调查方面,该书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全国5 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为例,在分析问卷调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5 000家企业的景气扩散指数,并选取问卷调查中的指标构建景气指标组,合成景气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经济走势判断的有效方法。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常常致力于分析剔除趋势后的循环要素的波动规律,即增长周期波动的变化及特征。新增加的第十一章介绍了线性变换和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如何利用滤波方法(HP滤波、带通滤波等)分解趋势和循环要素,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波动,进一步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进行多种滤波方法的实证结果比较,并构建反映中国增长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数。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中也就需要更多更新的研究方法。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周期分析中。该书新增了第十三章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及其应用。这一章对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的设定、估计过程和平滑概率的计算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经济周期转折点的识别和估计中。进一步地,该章中还将动态因子模型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新型景气指数,同时体现了经济周期的共变性和非对称性两种属性。

最后,笔者很欣慰地看到,董文泉教授及其学生高铁梅教授、陈磊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对经济周期波动持续30年的研究中,已经结出了丰硕成果,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第2版)》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研究领域的力作,在经济分析与预测领域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一定会对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我们也期待着东北财经大学高铁梅教授、陈磊教授的科研团队能够在经济周期波动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10期(总第371期) 2014年10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

nomic Issues

Number 10(General Serial No371) October,2014

图 书 推 介

《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上、下)》 刘正山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9

作者简介

刘正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土地专委会副秘书长(兼)。东北财经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曾任《中国土地》杂志负责人,兼任北京大学等机构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史(制度变迁)、幸福经济学、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经济与社会指数等。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建设与演化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思考,在揭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978年之前和之后各30年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继起关系的基础上,对过去60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进行了系统回顾,解释了诸多当前大众关心的问题(例如小产权房为何非法、住房用地使用权为何确定为最长70年等),分析土地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与意义,并在对当前土地制度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土地制度变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内容选择上,这部书力求全面并有重点地反映当时的土地管理和制度状况。例如,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应地,在土地制度建设方面,也是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时期,国家土地制度的探索步伐是非常大的,例如土地产权制度“两权分离”的确立、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设立、《土地管理法》等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对今后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影响深远。鉴于此,这部书对这一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探索和变化进行了阐释,重点对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探索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试点城市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探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在其他同类型的图书中是很难看到的。

把口述历史和传统历史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这部书的一大亮点。刘正山副研究员曾参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和巡视员蒋亚平牵头的当代中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口述史工作组,通过访问土地决策参与者,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同时,获准阅览国土资源部档案室资料,获得土地决策文件与领导批示。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均有着密切而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当前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下,脆弱的巴基斯坦经济正逐步走向崩溃的边缘。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协助巴基斯坦走出当前的困境,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的经济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扩散而成的全球金融海啸,已经席卷全球。在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下,不少国家面临经济崩盘的危险。巴基斯坦就是深受其害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内局势的长期动荡,经济实力的薄弱,巴基斯坦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

一、受金融海啸冲击的巴基斯坦经济

2008-2009财年伊始,巴基斯坦经济就开局不利。前四个月(2008年7月至10月),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48.5亿美元,其中出口67.6亿美元,与上财年同期相比增长16.6%,进口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贸易逆差达75.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1]从而严重恶化了巴基斯坦的金融形势。受贸易逆差影响,本财年头两个月,巴经常账户赤字高达25.72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63.72%。同时,巴基斯坦政府正面临严重的债务偿还能力的压力。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仅为81.35亿美元,其中,巴央行外汇储备为46.86亿美元,外汇储备除去相关国际债务外,只剩下不到30亿美元,仅够支付一个月的进口费用。鉴于上述严峻情况,全球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最近将巴基斯坦信用等级下调为“垃圾”级别,其中,长期外币债务等级由“B”下调为“CCC+”,长期本币债务等级由“B-”下调为“BB-”,短期信用等级由“B”下调为“C”。这意味着巴政府债务偿还能力正面临巨大压力,如果商业、金融、经济条件恶化,且外部援助和贷款等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其拖欠债务的可能性将更大。

由于外贸赤字扩大、卢比下滑、外汇储备萎缩,加上人们对西方金融危机的担心,巴基斯坦股票交易量创11年低点。与此同时,受金融海啸的冲击,国内消费者购买力下滑,巴基斯坦的房地产市场也迅速萎缩。尽管目前房价降幅已高达25%,但购房者仍在犹豫和观望。[2]另据最新资料显示,巴基斯坦卢比已贬值21%,通货膨胀达到24.64%。[3]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巴国内安全形势影响,巴基斯坦的经济形势正步入严冬,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二、互利共赢:进一步加强中巴经济合作

从目前巴基斯坦的经济状况来看,单凭其一己之力显然难以走出困境,走向经济崩溃边缘的巴基斯坦亟需外界的援助。中巴两国一直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在当前两国均面临这场破坏力巨大的金融海啸冲击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无疑是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中国经过改革开发以来近3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中国也受到金融海啸的波及,但由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丰富的外汇储备、广阔的内需市场和作为新兴市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相对较少,仍然具备一定的抵抗金融海啸的能力,甚至还有一定的余力来协助其他国家共同应对这场金融海啸。但是中国毕竟也身处这场金融海啸所波及的范围之内,自然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这其中,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的中国对外贸易就受到了极大冲击。作为中国外贸产品重要市场的欧美等国,经济已经陷入萧条,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受到重创。外贸市场的萎缩,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形成了剧烈冲击。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和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大幅缩水,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也愈益严峻。而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反过来又进一步对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造成影响,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一旦出现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中的两架---外贸出口和国内需求萎缩的局面,中国经济的前景将令人堪忧。因此,在目前这种处境之下,中国除了应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市场,尤其是广阔的农村市场之外,也应该将目光投向外部市场,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扩大海外市场,谋求内外两个市场的合力,来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在中国应该积极开拓的海外市场当中,巴基斯坦是一个值得合作的伙伴。

尽管从目前来看,巴基斯坦受到了这场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经济萧条,市场萎缩,但巴基斯坦毕竟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加上国内建设相对落后,商品、服务、技术以及资本等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从长远来看,巴基斯坦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始了贸易往来,但从当前总体情况来看,中巴经济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在产业合作的大多数领域,两国还停留在人员的交流和讨论阶段,具体的合作计划还很少,进入实质性合作的更少。在投资合作方面,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数额与中国的庞大经济规模相比而言数额还太小,而且中国对巴基斯坦为数不多的投资还集中于制造业,对其它领域的投资则非常少;而巴基斯坦由于相对缺乏发展资金,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不具备增加投资的能力。因此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现状与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相比较是不相称的。

中巴两国之间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经济合作不仅有着地缘上的先天优势,而且两国在资源、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特别是在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工业、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电信、投资和科技等领域,中巴两国有着相当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未来两国如果能以这场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危机为契机,通过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外汇资本援助,协助其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有效结合中国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和巴基斯坦的能源、市场潜力,将对于无论是中国还是巴基斯坦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经济上的更紧密合作,将对中巴两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合作和文化交流,以及两国间的互信起到十分重要的稳定和促进作用。对中国而言,一个经济上稳定而健康并与中国保持政治、军事上友好合作的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存在,是中国所十分乐见的,也是符合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巴基斯坦本财年前四个月贸易逆差为75亿美元增幅达33%》2008-11-12

[2]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巴基斯坦房地产市场已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波及》,2008-11-05

[3]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巴基斯坦10月份通货膨胀继续上升》,2008-11-12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8篇

>> 宏调双核:“促改革、稳增长” 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 稳增长 促改革 调结构 惠民生 防风险 稳增长 调结构 强后劲 广西发展改革工作稳中提质亮点纷呈 推动改革“稳增长” 推改革 稳增长 “双稳”关键词:稳增长+稳货币 着眼中长期改革目标难免短期阵痛 促民生就能稳增长 促民生就是稳增长 强实体?稳增长?促转型 稳增长 保收入 促平衡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相结合努力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2013:稳增长VS调结构 以改革的思维稳增长 央行实施 “双降”护航稳增长 以改革促稳,以改革求进 救穷人,扩消费,促增长,稳社会 稳增长渐成“主调” 避风险“加劲”促转型 以质量强产业稳增长促转型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全省促投资稳增长工作会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宏调双核:“促改革、稳增长” 宏调双核:“促改革、稳增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其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国经济形势又到了一个微妙而扑朔迷离的关口。 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并不理想,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悬念仅在于:下行幅度会有多大,如何在长远改革中稳定短期增长。 由此,需要决策层和经济界充分沟通,就中国经济现实情况达成诸多共识,再着手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争取更好的调控效果。 分析中国经济的内在症结,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我们需要在下一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注重培育长期的积极因素,保持增长活力,其中关键就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等领域的重要改革,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编者

以改革为主调的新一届政府履新百日有余,在今年上半年即经历了微妙而复杂的宏观调控考验,而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中国经济整体增速的进一步放缓。

面对上半年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各界对下一步政策走向存在争议。在7月下旬即将举行经济形势分析会之际,决策层如何在结构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中取舍拿捏,既不使得经济大起大落,又要保证释放改革红利,以结构调整促远期经济增长活力,殊为关键。

7月上旬陆续公布的6月经济数据显示,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6月中国外贸进出口额出现双降,其中出口额下降3.1%,为三年来最大跌幅;而在此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下跌2.7%,这是这一先行指标连续16个月下跌,显示中国经济趋向疲软、需求不足。

多家分析机构综合分析上半年数据,认为中国经济仍可能保持7.5%左右的增长率。

7月10日,复旦大学和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德国)联合“中国经济调查”(CEP),结果显示,几乎一半的分析人员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表现“一般”,不过乐观的比例(29.5%)超过了悲观的比例(21.3%)。

决策者如何进行应对,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7月9日,国务院总理在广西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重申不会出台政府主导刺激经济的政策。他表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所谓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是指中国经济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合理区间。

为此,即将举行的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就成为定调下半年经济调控路径关键点。一位参与经济形势研究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6月一些经济指标均显示通缩态势,虽然还不能就此认定经济进入下行区间,但如果不进行微调,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现在是在‘负起点’的基础上——‘4万亿’带来的问题仍在。如果再来一轮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刺激经济,通胀将成为很大的风险。”上述人士称,“但是也存在这样的风险,实体经济继续下行真正进入下降通道,再重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

《财经》记者获知,为了解决上述两难局面,决策层已经酝酿在部分领域启动实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新一届政府执政思路的核心之一,是用改革激活生产要素,以改革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但并不是不重视经济增速。

一些经济研究者判断,“大稳小动”或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而即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决定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目前,各相关部委在财税、国企垄断、行政体制等领域都在酝酿进一步的实质性改革方案。新一轮改革重启,注定会对中国经济的下一个五年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数据交错,判断不一

7月10日,中国6月外贸数据公布后,业界一片哗然。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6月中国外贸进出口额为3215.1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1743.2亿美元,进口1471.9亿美元,分别下降3.1%和0.7%。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进出口“双降”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抑制我国出口的扩大。

“在接受月度调查的近2000家出口企业当中,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45%以上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在下降。而6月底已经有49.2%的企业反映新订单金额同比减少。这个数据较上个月扩大了1.9%。”郑跃声称,此外,七成左右的企业反映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加大,贸易环境出现恶化。

商务部的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

“出口增速比一季度要下降,市场份额在丧失。市场份额丧失很大程度上跟竞争力下降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近年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退出政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货币流出很大。而中国基于出口竞争力的贸易加权汇率升值更明显,这导致了出口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的竞争劣势。

此外,中国生产要素近年持续价格上涨,导致工资等出口成本在持续上升。成本增加导致加工制造业优势在削弱,外企已经逐渐将生产基地从中国向具有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

出口马车渐渐熄火之际,因地方的投资驱动导致的地方债务危机问题却在上半年浮现,为投资拉动敲响了警钟。

今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国家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研究员杜相乾表示,地方政府适当借债有利于发展经济,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所贷资金的用途不够公开和透明,而这很可能导致部分资金的浪费、腐败和无效投资,再加上债务管理上缺少科学的债务确认标准,很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种种疑虑和担忧。

2013年4月,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信用评级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

根据惠誉4月9日新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地方债务规模为12.85万亿元,占GDP的25.1%,在2011年底23.4%的基础上增长1.7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冯兴元通过计算发现,中国政府全部的负债率,即中央跟地方的负债加起来除以GDP,至少达到69%,广义赤字率超过了3%。他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能再像2008年那样,继续依赖通过赤字财政扩大政府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地步,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与此同时,消费增长却一直提振不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家庭消费的比重持平于35.7%,而2003年的这一数字是将近4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认为,当前这种“投资每年增加1%,消费每年减少1%”的状况,必须改变。

低收入是中国消费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社科院的《2013社会蓝皮书》显示,1979年-2011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4%,比人均GDP增速低1.4个百分点。但是,短期内改进收入分配状况,涉及众多交错的改革,一时难为。

尽管各类数据不尽如人意,经济学家的解读却并不特别悲观。

7月上旬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对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的研读,关键是在当前要做出的决策不至于影响长期发展态势。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再出现超过10%以上的增速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取决于参照系的不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上半年的增长率可能在7.6%,全年则维持在7.8%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则认为,中国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开始下滑,但是失业率也没有相应上升。增长率下降,失业率比较稳定。同时,增长率在下降,但是通货膨胀没有表现相似的上升。这就表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在下降。他给出的建议是,“当前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时应更多考虑中短期因素,选择稳投资、稳增长的政策。”

世界银行在6月13日的经济展望预计,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7%。世行在报告中称,中国的高投资率可能无法维系,而如果投资在缺乏管理的状态下无序撤出则会导致中国经济迅速减速,而如果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很多发展项目的还贷将受到威胁,届时中国可能将被迫介入解决坏债问题。 “下限”保卫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各种政策建议各异。如何判断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哪些是因为长期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哪些是短期性因素造成的,成为下一步应对的关键点。

“经济增长趋势在下降。”上述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说。李稻葵认为,在上半年平稳的宏观数字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结构问题,甚至是“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者信心不足。

在他看来,固定资产投资中间新开工项目的比重正在呈现V型反弹。固定资产投资是GDP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新开工项目又是具有领导性、领先的指标。因为这意味着未来若干年固定资产增长速度是快是慢。根据他的分析,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从三四月开始已经往上走了,出现了一个V型反弹。所以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略有上升。

与李稻葵一样寄望投资对经济增长继续产生贡献的,还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林毅夫认为,在坚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能否认投资拉动的作用,“不能像泼洗澡水一样把孩子也倒掉”。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也认为,中国“消费带动增长不会有效”,因为增加消费占GDP比重会削减投资的比重,因而将会导致GDP增速放缓。因为生产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投资,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在作用,无法弥补投资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在林毅夫看来,对于投资的偏见需要更多事实的纠正。他认为,投资比重的多寡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绩效,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麦克·斯宾塞所领导的增长委员会的研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共有13个经济体取得了“维持25年或更长时间年均7%或更高增长率”的成绩,这13个经济体的五个共同特征之一,是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

在经济增长被称为奇迹的东亚经济体中,现在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居于首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新加坡的人均收入高达60688美元,比美国的48112美元高了26%。日本则为33668美元,仅为新加坡的55%。新加坡的储蓄率长期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日本的储蓄率则从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前的34%降低到了2011年的22%,但消费占比的增加并没有使日本经济走出泡沫经济破灭后20多年的困境。所以,最近安倍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内容之一,“恰恰是增加政府的投资以启动经济的增长”。林毅夫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则认为,当前的经济困难,应该“把它看作是一场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交织所导致的一种经济困难。或者说这次是结构性因素占主导地位的”。而应对的方案,则是“定定神、静下心考虑问题,谋划通过改革红利来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财经》记者获知,今年上半年决策层已经决心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但是“调结构”的路径是“硬着陆调整”,还是在保持经济活跃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曾经有过较大的争议。

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就是决策层一直在调结构和保发展之间走平衡木的过程。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倾向于“保增长”。然而此轮经济刺激政策所遗留的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种种争论之中,今年初多数人预测的新政府“开门红”并没有出现,在二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更明显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上旬的数据显示,6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5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为四个月来最低水平。已经接近50%的荣枯临界线。

汇丰PMI指数也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指数一样,显示中国经济的下行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分析指出,当前增长速度下滑有长期与短期因素共同存在。投资率下降,人均收入和财政收入的下降,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速也在下行。“所有这些因素表明我们的经济短期当中出了问题。”

“过分强调调结构影响就业稳定也不行,如果为了保就业给后来经济发展埋下太多困难也不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何茂春指出,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决策层并没有力求所谓“开门红”的效应来满足社会舆论的要求,否则今后的改革就“越来越困难”。

7月9日召开的部分地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时推进。“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提出,经济运行要处于“合理区间”——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个“合理区间”,来进行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初,中央设定了今年GDP增速为7.5%的增长目标。中国曾有一次未达标,是199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际增长为7.8%,比年初的预定目标减少0.2%。

过去十年,中国GDP平均增长水平近10%,均达到了预期目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日前报告预测,2013年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为7.6%,全年可能为7.8%。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下半年政策不进行微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5%以下。

“总理上述表态意味着,宏观调控在稳定中将有微转向。”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预计下半年的经济会有一定起色。一方面,是因为定调保增长,虽不会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但在一定限度内“温和保增长”的措施将出台,如固定资产投资中间新开工项目将略有上升。

“下限”保卫战,实际上刚刚开始。 寻求“改革引擎”

“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木并不容易走好,业界还是将期望放在了今年秋天市场化改革的引擎之上。

三中全会一向是决定中国市场化改革方向的重要会议。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明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对于今年秋天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各界寄望深厚。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2013年的“经济改革清单”,这些清单囊括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要领域。但是这些“清单”缺乏细措施和具体时间表,目前也很少有真正推动。

“真正改革的全面启动,还要等到三中全会之后。”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称。不仅如此,投资者情绪也会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结束“熊市心态”,金融和实业投资将呈现活跃态势,中国经济也会随之“企稳回升”。

在7月9日召开的部分地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把改革与“稳增长”“推动结构转型”并列讨论。“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出,重点领域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更显著地增强市场活力”。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并列明取消审批的投资项目,各部委需在6月底前完成。

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1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0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

按照上述任务分工,各个部委在9月底以前需要完成的事项至少有:取消一批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提出拟取消的前置审批项目和改为后置审批的项目以及加强监督管理的措施,提出修改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建议等。

7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并邀请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孙国峰介绍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关政策情况。

在财税改革方面,“营改增”一直是关注的财税改革重点。今年2月,在上海调研并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上海方面的汇报,并说,“不要小看这件事”,“营改增是继燃油税费改革以来又一项重大税制改革”。

4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要求扩大试点行业和地区。自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据测算,全部试点地区2013年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同时,扩大行业试点。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试点。

种种改革迹象显示,以改革释放红利,仍将是今后这一届政府工作的重点。而难题在于,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对政府自身进行重要改革。

早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其核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9篇

美国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5月,第一任所长是李慎之先生(1981年-1987年在任),第二任所长为资中筠女士(1987年-1992年在任),第三任所长是王缉思先生(1992年-2005年在任)。现任所长暂缺,副所长为军控问题专家顾国良、美国经济问题专家胡国成。美国所现拥有科研人员、科研辅助及行政人员54人,其中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23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6人。其中许多骨干科研人员是国内知名的美国问题及国际问题学者,如陶文钊、周琪、倪峰、李晓岗、余万里、刘澎、张立平、袁征、樊吉社、姬虹、张国庆等。另外,还有许多的离退休人员知名学者,如茅于轼、李道揆、陈宝森等。

除了四个研究室外,还有三个学会设在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史研究委员会和本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军控中心)。其中中华美国学会为国家一级学会,协调国内研究美国的各专业性团体和机构的学术活动。

美国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学术专著、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和翻译作品等形式提供给社会。美国所学者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完成了一批学术专著和调研报告,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著作、论文集和译著等。

美国研究所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大学、思想库、学术团体保持着广泛的联系,每年接待来访外国学者和来宾在100人次以上,几乎每周都有外国学者的讲座或者座谈。同台湾、香港、澳门的学术同行交流频繁。近年来,美国研究所每年都同中华美国学会一起组织国际会议,邀请海外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参加。此外,美国研究所与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基金会、图书馆和实际工作部门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在刊物方面,美国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美国研究》季刊,是以刊登代表国内美国学研究工作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主的部级专业刊物。此外,美国所还编有内部发行的《美国研究所通讯》月刊,编辑《商业评论》月刊,后者由美国所与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刊登译自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的部分文章及中国学者、专家撰写的论述企业管理问题的文章。

美国研究所图书馆是美国学专业图书馆,馆藏图书4万余册,其中英文图书3万册,中文图书1.3万册,工具书千余册。除为社科院科研人员服务外,同时向社会开放。

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从紧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不到一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紧货币政策”的前景如何成为目前宏观调控的一个疑问。本文将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进展入手,尝试对从紧货币政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走向做出合理的预测。

2008年9月15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年来首次提高贷款利率、九年来首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在整个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令理论界对国家在2007年底提出的“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产生了疑问。

一、解读“从紧货币政策”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从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非常明确。

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读:

1.2007年,CPI明显上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针对2007年宏观经济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物价上涨问题,全球已给予普遍关注,而对于我国而言,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的物价节节攀升已经对宏观经济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的加剧,确保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

2.国内房价迅速窜高,房地产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市场冲高回落,反映了市场的不完善及投资者的非理性。从2007年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可以看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微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视。通过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房地产、证券交易等过热行业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规范市场操作,使市场回归理性。

3.2007年,在奥运产业的带动下,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吸引储蓄、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紧货币政策”是在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央银行也适时地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

1.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已使危机升级为金融风暴,不但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席卷,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9月,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在内的美国的多家银行倒闭,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先后被收购或破产清盘;“两房”、美国国际集团先后被政府接管。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全球大部分国家股市暴跌,各国金融机构及政府所持美元资产受损严重。2008年9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公布各自持有的“问题公司”的债券数量,直接导致沪深两市股指连续爆跌,国内金融业受到重创。

2.国内方面。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仍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份南方重大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9月“毒奶粉”事件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08年1月~8月份,我国CPI明显下降,但PPI却逐月递增,反映了我国物价水平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防止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沿续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1月~6月份的增长幅度为26.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GDP仍有较强带动;奥运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仍然较为突出。因此,从总体上说,经济持续走强的趋势明显,预计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受负面影响较小,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幅。

三、当前及今后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适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国投资、消费的快速增长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从紧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应该紧跟形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从紧货币政策”的大方向还应坚持。虽然央行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宣告了央行结束了单方面降低“双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已进入到“扩张货币政策”的阶段。经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央行提高双率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特殊的、暂时性的。如果剔除掉这些暂时性的因素的影响,透视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信贷等方面增长仍然强劲。就此看来,中央银行不应就此放弃“从紧货币政策”,而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从紧的基本方向不能变。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上应更注重实效。在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方向的同时,在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和目标的选择上,中央银行应该更加谨慎。相对财政政策而言,货币政策更具有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应适当地将财政政策赋予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而“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则应更多地交由货币政策来完成。在未来的几年当中,货币政策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旦经济当中出现新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适当地调整货币政策的短期行为,以满足长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

上一篇: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家经济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