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的劣势范文

时间:2023-11-08 11:26:56

法学专业的劣势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1

企业必须依靠正确的营销战略才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性,营销战略的正确选择来自对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正确判断,企业营销战略地位又受制于企业内外部的诸多因素.多年来人们一直探讨判断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方法,SWOT分析认为是其中较有效的一种.SWOT分析指的是对企业的优势(s:Strengths),劣势(W:w七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的分析一个优秀营销战略能够及时抓住环境中的机会,成功回避环境中的威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有效克服企业自身的劣势.因此,SWOT分析成了营销战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迄今为止,SWOT分析都是采用定性的非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罗列s,w,0,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个模糊的企业营销战略地位的胧廓,然后据此作出判断,带有很大有主观性与盲目性.本研究通过专家意见采集法,四半维平面坐标体系,强度梯度图等手段的综合应用,构筑出一个企业战略分析模型,使分析系统化和定量化.

2模型变t的界定与讨论

模型的变量体系包括:

结果变量:企业营销战略地位;

二级自变量: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和总威胁力度;

一级自变量:影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各种因素.

1.机会与威胁的界定:

机会是指环境中出现的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趋势(变化,潜在需求等).如果企业抓住了机会,就能改变其营销战略地位.威胁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趋势.如果企业无法回避威胁的话,就有可能损害其营销战略地位,机会与威胁的特点:

1)机会与威胁都属于企业外部条件即企业营销环境中的变动趋势,前者是有利的,后者是不利的.一般来说,企业对的机会与威胁的可控度小一点.

2)环境中出现的新趋势往往具有二重性,对某些企业是个机会,对另些企业却是个威胁,甚至在某些情况,对一个企业的某些产品线是机会,对另一些产品线是威胁.

3)机会与威胁都属于一种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趋势,它们对企业的影响大小决定于其估计的发生强度和估计的发生概率.如果将影响大小定义为力度的话,则机会或威胁的力度=估计发生强度x估计发生概率。

2.优势与劣势的界定:

优势是指企业具备的优于竞争者能力和资源.优势是企业实力所在,它与环境中的机会构成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劣势是指企业具备弱于竞争者的能力和资源.严重的劣势会带来企业战略性的被动.优势与劣势的特点:

1)优势与劣势都属于企业内部条件,是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前者是有利的,后者是不利的,般来说,企业对优势与劣势的可控度大点.

2)优势与劣势都是相对而言,企业与其竞争对手都具备的优势不算优势,只有强于对手的才算优势;同样,只有弱于对手的才算劣势.

3)如果企业具备的优势,对市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这样的优势就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4)优势与劣势之间也存在辩证关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判断·例如,地处边远地区的企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劣势,但却是大企业鞭长莫及的角落,在那里企业可有独占的优势.

5)优势与劣势的作用大小决定于其重要性和实际水平,如将优势与劣势作用的大小定义为力度,把其实际水平定义为强度,则优势或劣势的力度=估计其强度x估计其重要性企业的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总威胁力度.企业的总优势力度是由企业诸多所有优势的综合结果决定的,同样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也是由企业的综合结果决定的.因此,总优势力度,总劣势力度,总机会力度,总威胁力度可分别由下列式计算:

总优势力度S二又S艺/n、,S乞,艺=1,2,…,n,表示第乞个因素优势力度

总劣势力度W二又”万/71二,下V了,j二1,2,…,n二表示第j个因素劣势力度

总机会力度O二EOk/n。,0无,k=1,2,…,n。表示第k个因素机会力度(l)

总威胁力度T二艺TI/爪,TI,l一1,2,…,nl表示第l个因素威胁力度

3.优势与劣势囚素

1)营销领域的因素:公司形象与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质量形象,服务形象,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促销效率,营业人员效率,研究与开发,渠道,地域复盖.

2)财务领域的因素:需要资金/可用资金,盈利性,财务稳定性·

3)生产领域的因素:装备,生产能力,工人素质.,生产技术,交货期.

4)人事领域的因素:领导素质,职员素质,组织效率,组织弹性与敏感度.

4.机会与威胁因素

1)政治环境的因素:政治稳定性变动趋势,法规变动趋势,权力结构变动趋势,政府政策变动趋势,对外关系变动趋势,国际政治环境变动趋势.

2)经济环境的因素:GNP增长率,人均国民收水平增长率,政府财政政策变支趋势,政府货币政策变支趋势,政府对外经济政策变动趋势,经济周期的位置.

3)技术环境的因素:重大科技技术的进展,影响本行业的技术变化,技术转移的趋势,生产技术革新.

4)文化环境的因素:观念变动的趋势,信仰的趋势,风俗习惯及其变动,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新观念.

5)行业环境的因素:政府产业政策变动趋势,行业边际利润率,行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行业周期性,行业季节性,行业经济规模,行业集中度,行业进出难易,行业文化和组织.

6)市场环境的因素:消费水平与结构变动,市场容量及增长率,市场集中度,购买习惯变动,使用习惯变动.

7)竞争环境的因素:竞争格局变化,主要竞争者的变动,竞争者的退出与进入,竞争强度与习惯,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劣势,主要竞争者的战略动向与手法.

8)下游环境的因素:产品流通体系的变动,主要中间商的素质,主要中间商对企业的态度,主要中间商的稳定性.

9)上游环境的因素:供应体系的变动,主要中间商的素质,主要中间商对企业的态度,主要中间商的稳定性.

3营销战略模型的结构

1.模型的逻辑框架

2.专家评估

选定一定人数的企业内外专家,对各战略因素的强度及其重要性或概率进行评估,专家的意见可以采用专家评估表收集,也可以用德尔菲法来收集.,为建议使用专家评估表的表头,其中:l)中负值表示劣势,正值表示优势;中的负值表示威胁,正值表示机会,其绝对值愈大(即愈接近l)表示强度愈大.2)中重要性的值愈大表示其重要性愈大,反之亦然;中概率的值愈大,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愈大,反之亦然.

3.各因素力度的计算

将专家评估表中的同一因素的强度值,重要性值或概率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各专家的意见权重相等)得到各因素的对应平均强度值,平均重要性和平均概率值.由这些值计算各因素的力度值,计算算式如下.

第乞个因素的优势力度S乞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重要性平均值

第j个因素的劣势力度Wj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重要性平均值

第k个因素的机会力度Ok=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概率平均值(l)

第l个因素的威胁力度TI二对应强度平均值x对应概率平均值

4.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力度的计算

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是根据公式(l)的相应公式来计算的.

5.四半维坐标系的建立

以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和总威胁力度T等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

6.构造营销战略四边形

在四半维坐标系的S轴、O轴、W轴和T轴上分找出由步骤4根据公式(l)计算出优势力度S、劣势力度W、机会力度O、威胁力度T的对应点Sl、01、H几、Tl依次连成四点即得到营销战略四边形SIOIWITI此营销战略四边形就代表企业的营销战略地位·

7.营销战略类型方位0计算

营销战略四边形51OIH/lTl是四大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类型的选择依据,经过专家调查评估得出的企业优势51、劣势WI、机会01、威胁Tl的估计值是无量纲的.在四半维平面中,SWOT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以战略四边形的重心来确定,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所在的象限确定营销战略类型.对战略四边形SIOIWITI,其重心坐标p(X,y)二(艺蕊/4,艺,汀4).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引入战略类型方位变量,根据战略类型方位区分企业的战略类型,设0表示战略类型方位,则tgo=州X,其中0三0<27r.这样就可根据0的大小选择企业的战略类型·说明:第一象限优势与机会都大,企业应积极开拓,或靠实力或靠机会;第二象限实力弱机会大,应积极争取;第三象限劣势很大,威胁很大,保守应对.或回避,或退却;第四象限,优势大威胁大,应发挥实力抗争;而实力相对强的二、四象限部分应积极争取,相对弱部分,应调整应对.

8.战略强度的确定

对于相同的战略类型,企业还应确定其战略强度,即对同一战略类型,企业所采取积极开拓还是求稳、保守.为此,引入战略强度曲线来研究分析企业战略强度.定义在四半维坐标系内,坐标点尸(x,约的战略强度定义为X*Y·定义在四半维平面坐标系内,满足C一x*,其中C>0的坐标点(二,功所形成的轨迹L称为战略强度曲线,其中C为某一常数.由定义可知,曲线L上的每一点具有相同的战略强度.从几何图形可以看出战略强度曲线上的某一个点的战略强度就为过该点与四半维平面的相邻两半维的垂线与两半维轴所形成的矩形的面积·

为了便于讨论,这里引入研究战略强度的两个方向的概念,即战略正强度与战略负强度.所谓企业的战略正强度是指企业外部机会与内在优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正强度计算公式U=01*Sl,其中01,Sl分别表示企业机会与优势·企业的战略正强度,影响企业的战略强度,由U的计算公式可知,对于企业具有相同战略正强度,可由不同的机会与优势的组合,它表明企业外部机会与内在优势在一定意义下的相互转换.由不同机会与优势所形成具有相同战略正强度的曲线,称为等战略正强度曲线,而不同等战略正强度曲线成一族战略正强度梯度,因此在分析中,用专家评估的总机会力度01,总优势力度Sl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战略正强度,不同的战略正强度值可以在战略梯度图进行战略正强度大小比较·

所谓企业的战略负强度是指企业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两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战略负强度计算公式V=Tl川fl其中Tlj夕i分别表示企业威胁与劣势.企业的战略负强度,影响企业的战略强度,由V的计算公式可知,对于企业具有相同战略负强度,可由不同的威胁与劣势的组合,它表明企业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在一定意义下的相互转换.由不同威胁与劣势所形成具有相同战略负强度的曲线,称为等战略负强度曲线,而不同等战略负强度曲线成一族战略负强度梯度.因此在分析中,用专家评估的总威胁力度WI,总劣势力度Tl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战略负强度,不同的战略负强度值可以在战略梯度图进行战略负强度大小比较·

9.战略强度系数p的确定

企业所选择的战略类型,应采取何种强度,这就要求综合考虑分析中企业的战略正强度与战略负强度.为此引入企业战略强度系数并以此作为判断企业的战略强度依据.

10.营销战略向量的构成和营销战略的选择

综合上述,在SWOT分析中,以战略方位0识别企业的战略类型,以战略强度系数判断企业的战略强度.在战略类型与战略强度谱坐标系中,坐标(p,0)形成以方位角0模为p的营销战略向量·通过营销战略向量就可以识别和判断企业的战略类型,战略强度进而选择企业的营销战略·

4结论

1.企业营销地位分析是制定营销战略的最基本出发点.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数学手段的引进,结合传统的定性手段,增加了SWOT分析的科学性,并为SWOT分析的计算机应用奠定基础,为企业快速、准确、科学地评估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提供了保证.

2.本模型的逻辑:通过专家评估计算出影响战略各因素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力度一计算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总力度一在SWOT四半维坐标平面上构造营销战略四边形一确定营销战略向量的类型方位值与强度系数值一对应营销战略强度谱选择相应营销战略.

3.SWOT模型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专家评估,其评估准确性决定了结论的准确性.

4.此SWOT数学模型不仅适用于企业营销战略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分析,经调整后也可以应用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析.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2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金融法、国际金融法、商法、资产证券化等结构性融资。著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房地产金融》等书及多篇论文。

弱者的特点

现代社会摒弃出身、地位等身份差别,倡导基本人权,使国家权力借助法律之抽象人格制度,对人施以平等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标杆,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日渐深化,也催生了平等表象下处于劣势的弱者,并且逐渐泛化成法制社会平等主流中势不可挡的暗潮,日愈呼唤着法律保护天平的倾斜!英国法学家梅因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指出:“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弱者身份这一具体人格的出现,是动摇了近代以来法律维护平等的基础,还是法律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因应之举?对此我们应有理性的认识。

针对现实中情形各异的弱者,笔者认为可将其含义界定为“特定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含义有二:一是弱者身份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公民参加到某一特定社会关系中才享有的,或者某种身份是公民所特有的,但并非该公民参加所有社会活动都受到这种身份的保护,只有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这种身份才具有法律意义;二是劣势考评应客观且贯彻始终。

这里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处于劣势的一方不拥有足够与处于优势的一方相抗衡的力量,也可以说在相抗衡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相对于处于优势的一方是收益递减、成本递增的,并最终导致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二是处于劣势的一方与处于优势的一方彼此的地位是不可互换的,也可以说这种互换在现实中不具备条件,或将导致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完全改变。

弱者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身份多重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个人可同时拥有多重弱者身份,如个人可同时作为妇女、老人存在。二是身份法定性。弱者身份的取得源于法律保护性规定。三是身份移动性。弱者身份因法律规定要件的满足而享有,因要件缺失而丧失,具有阶段性,往往不为某一特定人终身享有。四是身份例外性。现代社会以抽象人格、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无身份区别保护为一般,弱者身份是这种一般的例外,其适用有着严格的法定条件。五是身份独立性。弱者身份的获得使特定个人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权,维护自身权益。六是身份社会性。弱者身份的界定是为了使法律倾斜对弱者的保护,体现社会实质公平。

弱者的保护

弱者的出现源于现代物质生活条件,包含因社会生活团体化,经济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大量涌现;因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深化;因国家力量日益增强而制衡相对失调所导致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的对抗力量相对下降等诸多原因。

弱者的劣势可表现为经济劣势,如消费者与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专业技术劣势,如消费者与产品制造商对产品性能的了解;信息劣势,如股民与证券交易专业人员;权力配置和行使劣势,如公民与政府部门;组织关系劣势,如受雇佣者与用人单位;智力和体能劣势,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地区劣势,如经济不发达地区公民与经济发达地区公民。

随着新世纪到来,知识经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生活不断深化,除原有的强弱者优劣势继续存在并在表现形式、对比力度等方面发生变化外,必然会出现新类型弱者,如在网络领域。因而,如果说新世纪的到来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意味着应尽可能全面地为现实中的弱者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且也意味着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弱者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

对弱者的保护,也对行政法国家本位提出挑战。国家赔偿法的出现,使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受到损害的民众利益得以恢复;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复议权,更为全面地维护了弱者的利益;设立行政诉讼程序,使民众不仅有了民告官的途径,也有了打赢官司的保障;强调政务公开,避免了行政权的黑箱操作和滥用,有效保障了处于弱者地位的民众利益。

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对立法者而言,要洞察现实生活中强弱对比的变化,及时界定弱者群体的范围,形成有效保护措施,付诸立法实践;对执法者,要全面地执行法律,使弱者保护的法律规定得以实现;对司法者,要正确把握弱者的含义,未有规定的法律漏洞,应运用公平原则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尽量维护弱者的利益。在我国的法治实现过程中,弱者保护应当也必然成为立法与司法的重大课题。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3

工作中自我评价应当客观而全面。首先,评价应是客观的,是在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给自己的求职心态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评价应是全面的,既包括自己的特殊素质,又包括综合素质;既包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缺点和不足。

(1)优势分析

个人优势是我们求职就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鲜明的自我定位,在招聘者面前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认识。对于自己的优势,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从学习的专业课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面如何构成?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要善于从中总结,真正化为自己的智慧;而知识面的合理构成则会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经验。你具有什么社会经验?你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主要表现在学校期间担当的学生干部职务,曾经参与或组织的实践活动,曾获得过的各种奖励等。这些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状况。在自我分析时,要善于利用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的工作方向与机会。

成绩。你做过什么成功的事情?你可能做过很多事情,但成功的是什么,最成功的又是哪一件?为何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我性格优越的一面,譬如坚强、果断,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

(2)劣势分析

很多人都不喜欢直面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疾忌医,是许多人的通病。其实,劣势并不总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盲目自信,趾高气扬;分析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因为劣势而无端自卑,垂头丧气。与优势分析相似,劣势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不足。我们无法想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专业学得并不好?那么请你尽量弥补。知识面狭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广泛涉猎。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你尚且年轻,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性格弱点。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难担当企业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办法,使自我趋于完善。

经验缺乏。也许你曾多次失败,就是找不到成功的捷径;需要你做某项工作,而之前从未接触过,这都说明经历的欠缺。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

了解自己的劣势,在求职的时候可以避免产生的突发事件由于自身缺点处理不当,导致用人单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对于自己的缺点在平时就要对症下药,努力改正。第一,要加强学习。针对自身劣势,制定出自我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尽量落于实处便于操作。第二,投身社会实践。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接触各色人群,“不耻下问”,对应的锻炼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尽可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才干,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多看、多听、多写,把自己的收获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帮助提高更为直接。第三,要虚心请教。家庭、同学、朋友、师长和专业咨询机构都可以成为个人提高的有力支援,要学会求得他人帮助。对自己了解最深的莫过于你周围最亲密的人,多听听他们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注意他们对你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方向的建议与评价。各类专业咨询机构在指导个人认识和选择职业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评手段,也可以借助他们加深自我认识,全面了解。

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心态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4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 逆向选择 信息甄别

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息劣势方的行为

1.信息不对称

广义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对影响人们相互作用的有关事物的特定信息的掌握(或认识),存在着量的多少差异、质的高低(优劣)差异,以及道德认同、文化认同等价值取向差异;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仅是指对影响人们选择行为的信息的掌握存在着差异。

经济学假设认为理性人有趋利性,信息优势方有凭借信息优势获取更大收益从而损害信息劣势方利益的动机。非对称信息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生在事前(或交易前、签约前)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信息优势方隐藏信息,信息劣势方无法确认交易对象的优劣,只好采用优劣平均的交易支付以减少自己的交易损失,但在交易同时却使得较优的交易对象被挤出市场,进一步致使自己再次降低交易支付,从而陷入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市场留下的都是劣质的交易对象或者交易中止市场消失的极端结果,称之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另一类是在事后(或交易后、签约后)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信息优势方隐藏信息或行为,致使上述结果出现,称之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但其中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是由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研究旧车市场的柠檬模型(lemons model)开创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极端就是引起交易中断市场消失(或市场失灵),市场消失现象的存在意味着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发生了矛盾。市场交易中断不仅致使社会效率的损失,还造成参与交易的经济主体的利益损失。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社会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主体(交易者)的知识是有限的,探索信息要花费成本,信息的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等。这里只简单地谈谈社会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影响,显然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差别,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所谓“隔行如隔山”;另一方面,专业化使个人在其自身的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个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也导致专业性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所谓“术业有专攻”。

2.信息劣势方的行为

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信息优势方和信息劣势的利益,也造成了社会效率的损失。对于解决非对称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信息优势方、信息劣势方和第三方(即政府、行会等社会和集体利益的化身)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积极性。其中信息优势方的具体表现为:为了让信息劣势方能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以促成交易达成,就建立一定的机制(如承诺、保证、担保、声誉等)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称之为信号传递(signaling),比如企业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广告宣传,就是向消费者展示其经济实力强大和产品质量优良以便与那些经济实力弱小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区分开来。

在事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信息劣势方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行为,一类是消极的行为。

积极的行为是指信息劣势方积极应对信息劣势局面,有所作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信息劣势为了减轻与信息优势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交易中的或有损失到可以承受的范围),所进行的对特定信息的搜索探寻工作,我们称之为信息收集。另一种是信息劣势方在签约前,为了让信息优势方能够说真话,便于自己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达成交易,就建立一定的机制(如规模等级、信用级别、风险程度等等)来对信息优势方进行区分,我们称之为信息甄别(screening)。实际生活中,信息搜寻行为是进行信息甄别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往往信息搜寻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信息甄别,信息甄别也必定是建立在信息搜寻的基础之上。

消极行为是指信息劣势方消极面对信息劣势局面,采用减少或回避交易的方式,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交易损失,当交易不可避免时,也仅仅是消极等待或接受。

信息优势方如果采用消极的不行为,其较坏的可能只是优势利益不能实现或不能充分实现,在对方获得对称信息之前,一般不会有额外的损失;但对于信息劣势方如果采用消极的不行为,其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既有利益不受损害,而通常的结果往往是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采取积极行为进行信息甄别,对于信息劣势方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甄别

1.信息甄别模型

自从阿克洛夫通过研究旧车市场交易情况提出逆向选择问题之后,很多学者都尝试着站在不同角度从理论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较为经典的是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从信息优势方的角度建立的信号传递模型(Signaling model);以及罗斯查尔斯(Michael Rothchild)和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在研究保险市场上存在的有关投保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从信息劣势方的角度建立的信息甄别模型(Screening model)。也正是因为阿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对信息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三人共同获得了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甄别模型的提出与建立,既为信息劣势方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也为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信息甄别思想的传播和应用搭建了广阔开放的交流平台。不仅创立信息甄别模型是建设性的,自觉运用信息甄别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更有现实意义。

2.信息甄别与信号传递的关系

信息甄别和信号传递都是用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但解决问题主体不同,信息甄别的主体是信息劣势方,而信号传递的主体是信息优势方。在实际生活中,某一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形;一种是信息优势方主动进行信号传递,一种是信息劣势方主动进行信息甄别,还有一种情形是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结合出现。

实际情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交易双方对交易的获益预期,谁的预期大谁就更主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获益预期,首先比较的是交易收益对各自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影响程度,其次才是在同等程度基础上比较收益量的大小。另一个因素是某些交易自身的特点或者制度规则影响使得交易过程只能是单方主动。显然,那些对以上两种因素影响都不敏感的交易以及制度性规定双方同时主动的交易,常常是信息甄别和信息传递结合出现的,这种情形也很常见。因为主动而支付的费用(甚至是双方全部相关的交易费用),最终都在交易达成的合同中按照某个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了分摊。

信息甄别和信号传递是研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因而有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回事。若是详细分析,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首先,区别表现在解决问题的主体不同,行动先后顺序是不同的,在信号传递模型中,据有信息优势的应聘者先行动,选择作为信号传递的教育水平,然后雇主分析传递出来的信号,再做出支付多少工资的决定;在信息甄别模型中,处于信息劣势的雇主先行动,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合同组合与选择规则,提供给应聘者,应聘者再在这些合同组合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选择”。其次,区别表现在均衡的条件不同,均衡的结果是不同的,在信号传递模型中,雇主只能根据求职者传递的信号来决定相应的工资水平,因而可能另外存在更好的工资和教育水平的组合,能为雇主带来更多的利润,但这样的合同,却不一定为雇主所采用,也即是在信号传递模型中,可能存在着多个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在信息甄别模型中,雇主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有利的工资和教育水平组合,因而保证了任何可以赚钱的合同都将被采用,任何可能带来损失的合同都将被舍弃,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雇主的收益是最大化的。也即是在信息甄别中,不存在混合均衡且分离均衡的存在是唯一的。

3.进行信息甄别的一般思路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当交易对象存在着质量高低不齐时,交易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并不是只能消极地回避或无条件接受,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就是信息劣势可以制定一组能够使自身达到最优收益的合同和选择规则,提供给信息优势方进行自我选择,从而成功分离交易对象并实现交易。如何运用信息甄别的思想来解决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这涉及到实际情况的复杂多样和方法选择的灵活多变,因而信息甄别不仅仅是一种进行理论分析论证的技术,更是一门面对丰富鲜活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当事人创造性才能进行权变和控制的艺术。信息甄别的一般思路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首先,对所面临的问题是逆向选择问题以及所处地位是信息劣势方,做出肯定判断;其次,对交易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有基本的认识,对自身的需要在质和量上都有清醒的估算;再次,制定出一组能够使自身达到最优收益的合同和选择规则(必须符合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并提供给对方;最后,由对方对合同组合进行自我选择,最终达成协议,实现交易。

三、信息甄别思想的应用

信息经济学的各个模型,是从实际生活的多样性中提炼抽象出来的,很多信息经济学的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产生了,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只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下面结合不同领域的实例,探讨信息甄别思想的具体运用。

1.中国古代故事

(1)姜太公钓鱼。小说《封神演义》讲的姜太公钓鱼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的姜子牙,以直钩钓鱼和激扬慷慨之歌向周文王传递其是个高洁贤能之士,以期周文王能够重用,这是信号传递;姜子牙“直钩垂钓”也是对周文王贤明程度的甄别,像姜这样的“怪异”言行,只有非常英明的王者才能真正理解,其是“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大贤之士。(2)三顾茅庐。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住处诚心相邀,可以看成是刘备在向诸葛亮传递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的信号,这是个信号传递的问题;诸葛亮两次避而不见,第三次相见之前又以假睡相验,这也可看作是诸葛亮在对刘备贤明与否进行试探甄别,这也是个信息甄别的问题。(3)孟尝君养士。《史记・孟尝君列传》讲到“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所养食客众多,但当他去秦国做相国不成又遭迫害之时,他却只能靠食客学狗盗学鸡鸣,侥幸逃离秦国。这个故事是个典型的未能进行信息甄别的反面例子。孟尝君门客众多,却没有按他们能力的高低和重要程度加以区别对待和任用,致使那些拥有治国安邦等重要才能的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使用,自然会走掉或者不去登门了,留下来的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危难之时自然也就只能靠那些鸡鸣狗盗之技仓皇逃命了。

2.保险市场

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的风险程度有高有低,保险公司如果只是制定同一保费的一种保险合同,那将只有那些预期收益高于这一保费的高风险投保人才会买保险,那些低风险的投保人是不会买保险的,保险公司也将会因为赔付大于保费收入而停办。保险公司选择的是制定出一组高风险高保费、低风险低保费的最优的合同组合,提供给不同风险的投保人进行自我选择,从而区分了投保对象,实现交易并获得最优收益。

3.劳动力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除了雇主对应聘者能力高低的甄别,还存在着应聘者对雇主忠诚度的甄别。雇主通过约定薪金随着工作年限逐年递增制或违约保证金制,一定程度上将那些喜欢“跳槽”的应聘者剔除在外,保证了公司雇员队伍的稳定性。

4.信贷市场

我国的信贷市场长期以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造成了商业银行大量坏账和资金运用低效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对国有企业是“滥贷”,商业银行对于国有企业的营利能力未能很好地甄别,不加区分地一味满足;另一方面对集体和私营企业却是“惜贷”,由于信用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营利能力无从甄别,只好消极回避,或使用信贷配额制。

5.价格歧视机制

价格歧视是商家对同一种产品或服务,针对不同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格。比如,在一些国家同一航班同样等级的飞机票,给私人旅行的票价可能是给出公差旅客票价的三倍;很多通信公司,都推出的针对在校学生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校园卡”业务等。这些业务的顺利推行需要建立一套身份甄别机制,商家能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准确区分,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6.等级制度安排

所谓等级制安排是指对事物按照其特定素质的优劣区分出不同级别来区别对待。比如:各国法律都对上市公司的规模做出了一定要求;同是超市,“麦德龙”针对团体采购,“家乐福”主要面对家庭和个人消费;同是宾馆,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高低区别等。这种安排无论是行业推行的标准,还是市场做出的选择,都是对事物某种特质进行甄别分离,有利于市场细分,扩大市场总体规模,获得最大化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小川.入世后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运用”.经济学动态, 2002,3:14-20.

[2]黄弈林.信号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动态,1998,1:53-57.

[3]杰克・赫什莱弗,约翰G. 赖利著.刘广灵,李绍荣译.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王则柯,何洁.信息经济学浅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王则柯,对付欺诈的学问――信息经济学平话.中信出版社,2001.

[7]Akerlof, George, 1970, 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 448-500.

[8]Spence, Michael, 1973, “Job Market Signal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7: 355-374.

[9]Rothchild, Michael and Stiglitz, 1976,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Quar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0: 629-649.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软件开发;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4-02

1 校企合作系统目标分析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我们将学校、软件企业和旅游企业视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结构的优化,最终要使大系统的目标得以优化。

1.1 学校课程系统目标分析

1.1.1 社会适应子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属于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因此,让学生具有适应社会能力就是其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其包括了:学生个人心态、社会适应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等主要内容。

1.1.2 行业适应子目标

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行业适应能力,也是培养目标中的子目标,其包括了:旅游企业认可、企业文化打造、礼貌礼仪和心理分析能力等内容。

1.1.3 岗位适应子目标

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众多,性质各异,因而岗位适应能力也就是培养目标中的一部分,其包括了:岗位认可、工作标准与规范、管理理念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

1.1.4 提升适应子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可能满足于一般的服务岗位而不求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提升的需要,理念与管理水平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其包括了:管理岗位认可、科学管理理念、管理与协调能力等方面。

因而,该教学软件要能满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包含以上各重要内容。

1.2 软件企业系统目标分析

1.2.1 服务社会子目标

软件公司开发教学实训软件,其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和旅游企业,因而要以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学校和企业接受。

1.2.2 经济效益子目标

任何企业生存均需要经济效益的支撑,在满足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前提下,软件企业也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3 旅游企业系统目标分析

1.3.1 服务社会子目标

旅游企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及服务社会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因而对学校培养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 经济效益子目标

同样旅游企业在服务社会,吸纳毕业生就业等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也要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1.3.3 内部管理子目标

旅游企业包括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不同岗位,要使企业整体效益取得最优,必须对企业部门结构加以调整,并通过科学的系统管理模式达到这一目标。

2 校企合作优劣势分析

2.1 高职学校优劣势分析

2.1.1 优势分析

高职院校具有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软件应用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以他们为主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高职院校有着广泛的专业交流,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校际的业务交往,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高职院校有着企业培训的各种资源,可为旅游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制定企业管理规章、规划企业旅游发展等多项服务。

2.1.2 劣势分析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很难实现教学软件的购买使用。

在办学过程中要求学校有很好的实习基地,而许多企业则以“用人”为目的,使得学生实训难以实现大纲要求,学校实训基地建立困难。

2.2 软件企业优劣势分析

2.2.1 优势分析

有着开发教学软件的技术力量和雄厚资金基础,也有自己的营销、推广渠道;对教学中各个环节与方法的实现有着专业的手段。

2.2.2 劣势分析

设计针对性强的专业教学软件,缺乏教对学第一线的指导及旅游企业实际应用的了解,因此设计的许多软件实用性较差,很难被学校认可;没有专业推广的平台。

2.3 旅游企业优劣势分析

2.3.1 优势分析

旅游企业有着可供学生实习的场所与环境;旅游企业有着固有的服务与管理的模式,可供软件设计借鉴;旅游企业可以吸纳学校学生就业。

2.3.2 劣势分析

缺乏员工管理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的师资;缺少与专业院校沟通的平台。

3 结 论

经对校企各方优劣势的分析,我们认为:校企各方优势与劣势互补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开发教学、实训软件对各方均有好处,在目前是切实可行并可取得三方共赢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Jared Keengwe,David Georgina.The digital course training workshop for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Educ Inf Technol,2012,17:365-379.

[2]谷亚玲.依托重点学科,构建多维立体化中医骨伤学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5):571-574.

[3]郭登科,桂卫华.基于Dynamips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训平台开发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836-1838.

[4]王红.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4):139-142.

[5]孙秀英,朱东进,马劲松.高职院校物联网移动支付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78-82.

[6]陈庆荣,张少应.网络化计算机类项目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24(10):63-65.

[7]陈显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模式及实训平台的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9(2):18-19.

[8]付强.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0(3):45-46.

[9]李湘君,金玲,李定梅,等.创新医学模拟教育构建临床实训平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6):15-16.

[10]秦炳贞.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7)(下旬刊):116-117.

[11]王捷,黄永丽.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平台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114-116,124.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6

关键词:SWOT分析;定量评价;天然气开发企业;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09-04

一、引言

21世纪是战略管理的时代。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日趋重要。没有战略管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将失去前进的方向。战略管理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等4个环节,而且这4个环节不断循环,形成持续的战略管理,伴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这4个环节的关系是,战略分析是前提,没有科学系统的战略分析,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是核心,企业未来的运行发展要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进行;战略实施是关键,再好的战略规划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战略评估是保证,实施战略过程中,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评估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对战略进行动态调整。从企业管理的实践看,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分析和预测环境的变化,找出环境变化中产生的机会(Opportunity,简写为0)和威胁(Threat,简写为T),结合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简写为s)和劣势(Weakness,简写为w)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并通过战略管理的具体实践来实现新的发展。总体上看,在新世纪里,战略管理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适应形势、赢得竞争、战胜困难、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重点针对战略分析环节进行研究,探讨进行战略分析的基本工具SWOT分析模型的改进和定量化,并尝试在天然气开发企业的战略分析中应用该模型,以验证其效果。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关于SWOT分析模型的文献研究。王欣、陈丽珍(2010)在传统SWOT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HP方法的定量模型。在该模型中,战略因素相对重要性采用AHP方法计算获得,最终战略类型由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共同确定。王秉安、甘健胜(1995)运用德尔菲法、欠量、梯度、极坐标和四维坐标系等数学工具,提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力度以及战略强度、战略强度系数等概念,构造了SWOT营销战略的定量模型。孙超平等(2007)采用离散赋值法构建了一个基于离散评价的定量SWOT定量决策模型。黄溶冰,李玉辉(2008)建立了基于坐标法的SWOT定量测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于天然气发展战略方面的文献研究。钱治家等(2006)应用SWOT模型对川东北气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部署、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和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开发建议。匡建超等(2006)根据SWOT分析基本原理制定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备选方案,最后运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方法(QSPM)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突出“资源战略”、“安全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相结合的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周子卜等(2007)、赵美娜(2009)、王艳(2005)和孟刚等(2008)分别运用SWOT工具定性地分析了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形势、液化天然气行业以及大牛地天然气市场发展的战略问题,并都提出了发展战略措施。李勇(2009)则进行了中国西部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SWOT分析模型是进行战略问题研究的基本工具;从定性走向定量是SWOT分析模型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战略问题基本采用定性的SWOT分析模型,定量SWOT分析模型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本文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分级评分法,将SWOT分析从定性推进到定量,并将此定量模型应用到天然气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中。

三、SWOT分析模型的改进

(一)传统的SW0T分析模型概述

传统的SWOT分析模型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别从环境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战略分析。环境分析方面主要从国内外宏观环境、企业所属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在的地区环境等三个层次分析环境未来发展变化过程和趋势以及由此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为后面的战略规划制定“充分利用机会,尽量减少威胁”打下基础。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宏观环境主要涉及企业所在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以及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行业环境主要涉及行业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供应商、顾客等方面的因素;地区环境主要涉及企业所在地的气候资源、交通条件、文化习惯、政企关系、媒体社区等方面的因素。企业自身的分析主要从产品服务、人员素质、资本实力、设备技术、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分析自身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以上分析因素在具体的应用案例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只需要挑选主要方面的因素分析即可。分析模型一般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分析具体案例时只需要按上述分析思路将相关因素的描述写入表中相应位置即可。

(二)传统的SWOT分析模型的改进

传统的SWOT分析模型仅仅定性地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虽然思路清晰,操作简单,但并没有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涉及到的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说明,也没有整体上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强弱关系和机会与威胁的大小关系,从而导致决策者对战略形势的判断模糊不清,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里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分级评分法将传统的SWOT分析模型定量化。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包括的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包括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第二步,对判断矩阵进行数学运算,计算各因素相对权重;第三步,进行判断一致性检验;第四步,因素权重总排序。由于层次分析法已是很常见的工具方法,其原理步骤较为熟知,这里不再展开论述其具体算法过程。

其次,运用分级评分法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包括的各个因素打分,得到其评价结果。评分方法一般采用专家评分法,分级一般按lO分制。比如,在实际操作中,聘请几个业内专家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包括的各个因素一一打分,采用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各个因素的实际得分。

最后,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中包括的各个因素的权重和得分相乘并求和,就得到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四个方面的总体评价得分,根据分数值高低就可进

行优势与劣势强弱、机会和威胁大小的比较。

四、新模型在天然气开发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应用

这里以四川某天然气开发企业为例,探讨改进后的SWOT定量模型的具体应用。

(一)企业环境机会研究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该天然气开发企业面临的主要环境机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天然气产业的日益重视和政策支持;二是川渝地区发展条件不错;三是集团总部对天然气业务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四是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总体形势供不应求;五是天然气价格涨价趋势明显;六是企业主力市场发展机遇好。将上述环境机会方面的6个因素列入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自的权重。

根据10个业内专家对环境机会方面的6个因素评分,采用计算平均分(取整数)的方法,分别得到6个因素的最终得分,并将6个因素的权重和得分相乘求和,即得到了环境机会的总体评价结果。从最终结果看,该企业的环境机会综合得分为9.29分,这说明企业当前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集团总部的重视和主力市场的发展机遇值得关注(因为其加权分高)。

(二)企业环境威胁研究

通过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发现,该企业发展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威胁和挑战:一是川渝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风险性逐渐增大;二是公司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三是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面临严峻挑战;三是人才市场高水平技术与管理人才争夺激烈;四是油地关系(油田与其所在地民众、政府的关系),协调工作越来越难。将上述环境威胁方面的4个因素进行与上述环境机会因素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运算得到判断矩阵和权重与评分综合结果。

上述结果反映了企业目前外部环境面临威胁的总体状况。企业综合得分8.37分。可见,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越来越大的资源勘探开发风险和日益加剧的高层次人才争夺值得关注。

综合外部因素中的机会和威胁看,企业发展环境中可以说“机会与威胁共存”,但从总体上看,机遇大于威胁。发展形势总体有利于企业。

(三)企业自身优势研究

经过细致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储备较为丰富;二是主力队伍勘探技术实践能力强;三是整体科研实力较强;四是企业市场广阔与销售能力强;五是主力气区生产成本较低;六是企业产运销经验丰富;七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八是有较好的企政关系基础。将上述企业优势方面的因素进行与上述环境机会因素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运算得到判断矩阵(见表5)和权重与评分综合结果(见表6)。

上述结果反映出企业目前内部环境中优势的总体状况。企业综合得分8.37分。可见,企业自身的优势总体比较突出,尤其是资源储备、主力勘探队伍、整体科研实力和市场广阔与销售能力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四)企业自身劣势研究

企业自身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后备资源勘探开发风险较大;二是工程技术安全管理能力较弱;三是管道运营与平稳安全供气压力大;四是企业重组整合难度较大;五是企业自身实力与经营管理能为有待提升;六是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将企业优势方面的因素与环境机会因素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运算,得到判断矩阵(见表7)和权重与评分综合结果(见表8)。

上述结果表明了企业目前内部环境中劣势的总体状况。企业综合得分7.71分。可见,企业的劣势虽然表现在多个方面,但还不至于严重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当然,企业后备资源开发风险、石油工程管理能力和重组整合方面需要加强关注。

综合企业内部因素中的优势和劣势看,优势比较明显,优势大于劣势,但劣势不能完全被忽视。再结合前文的外部因素看,企业具备加快产运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内外环境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制定和大力实施天然气产运销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五、结论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7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大学生 职业发展决策 战略选择

SWOT分析法是一种强大战略决策分析工具,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其重要贡献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近来,SWOT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是对其职业发展选择的过程,选择改变人生,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道路。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大学生目前所读的学校和专业,实际上就是过去选择的结果,而今天他们的选择亦将决定他们未来的生活。

1.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应用现状

近些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值得每一个大学生思考,成功的职业决策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及生活满意度。正确的职业决策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空间,但仅有17.5%的人在择业时考虑这两个因素。现今多数在校大学生缺乏对职业和自身的理性认识和定位,职业环境了解不够充分,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的能力不足,没有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时,往往只是为就业而就业凑合找个工作岗位。

据调查,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为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第一份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很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主动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种工作,也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始终处于被动就业的状态,在校期间没有很好地运用职业决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SWOT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机会的地方,当代大学生正视自身条件和选择机会,做出理性职业决策,将有助于把握其人生发展,如果每一次选择都是相对合理的、正确的,对其将来是有积极意义的。

2.大学生职业决策的SWOT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大学生职业决策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是否符合现实,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强项,并根据自己的浓厚兴趣制定与环境相适应的职业目标。宁波大红鹰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下面以该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2.1优势

学院环境方面,学院所在地宁波属副省级城市,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文明城市。自2005年以来,学院大力推行职业指导师制度,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服务;学院内建有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直接参与研发、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活动;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样化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目前有校级社团30余个,各分院建有社团80余个,社团成员约5000人;学院提供的平台可以很好地锻炼策划、管理、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

自我探索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如何发挥优势?在当今分工非常细的环境里,大部分人都擅长于某一领域,而不是样样精通。做个列表,列出你擅长的方向,感兴趣的领域,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长处所在,与现有的知识结构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2.2劣势

学院环境方面,学院声誉一般,社会认可度一般,课堂理论知识与时间脱钩比较大,学院办学条件与一流大学有差距。

自我探索方面,缺乏专业兴趣,很难掌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业时,无实战经验,无法发现不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弱项,弥补不足。

2.3机遇

社会环境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的态势,人才市场急缺;未来数年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2011年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就业机会多,一些新兴行业在此地区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优秀人才的比例也很高,很容易陷入“僧多粥少”的境遇。

自我探索方面,分析自己所学的专业,其是否发展潜力,容易转行。列出感兴趣的一两个行业,认真评估这些行业所面临的机遇。

2.4挑战

社会环境方面,经济管理专业各大学校培养了大量毕业生,竞争十分激烈;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史新高。自我探索方面,主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偏低、职业发展毫无方向、求职技能急需提高、期望与现实鸿沟巨大等问题,如何应付挑战?列出感兴趣的一两个行业,认真地评估这些行业所面临的威胁。

3.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战略选择

大学生职业决策有四种战略选择,第一,优势―机遇战略:是一种发展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遇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大学生利用在校时间不断完善,发挥自身及学校优势,抓住就业岗位群增多的机遇,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积极的外界因素行业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前景。第二,劣势―机遇战略:利用外部机遇来弥补内部劣势,改劣势获优势的战略。抓住宁波地域发展的机遇,在大二期间学习了解职业决策,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降低学校声誉认可度的影响。第三,优势―挑战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挑战所造成的影响。如地域、就业、师资等优势,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可以很好地锻炼策划、管理、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应对学生毕业人数增大面临的就业问题。第四,劣势―挑战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挑战的防御性技术。当遇到大学生的工作实战性不强和就业人数增大的“内忧外患”时,面对比较大的就业危机,学生必须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这四种战略各有可取之处,但从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就业的关系来看,单一战略显然不足以支持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建议采用优势―机会―威胁―劣势的复合型战略。

参考文献:

[1]袁理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天祥,黄彬彬.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应用分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

[3]高玖伟.基于职业发展理论大学生职业决策特点分析.就业调研,2008,(10).

法学专业的劣势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SWO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78-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等。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

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政府的主导职能缺位、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相关保障机制缺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在政校企三位一体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各个因素,并以SWOT分析法为切入点,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SWOT分析法

(一)SWOT分析法简介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ndrews提出,最初被运用在企业的战略管理领域,现在则已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的自我诊断和战略决策上。其中,S(strengths)代表内部优势因素,W(weaknesses)代表内部劣势因素,O(opportunities)代表外部机会因素,T(threats)代表外部威胁因素。

从这四个要素中衍生出SO、ST、WO、WT四大战略。SO(优势―机会)战略,即发挥组织内部优势,整合外部资源,将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外部环境机会有机结合并发挥到功能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ST(优势―威胁)战略,指利用自身优势弱化外部威胁影响,寻求多元化发展的战略;WO(劣势―机会)战略,努力把握外部机会,促进组织内部的调整与更新,将内部弱点影响降到最低的战略;WT(劣势―威胁)战略,面临外部威胁和内部弱点双重压力,努力使内部弱点和外部威胁趋于最小的战略。

(二)SWOT分析步骤

首先,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仔细梳理,进行因素分析。通过分析组织结构的内部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归类到S和W中;分析组织机构所面对的外部情况,找出外部机遇和威胁,归类到O和T中。

然后,构造矩阵形成战略(见表1)。将S、W、O、T四项分类中所列出的因素,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进行排序,影响较大的因素排在前面,进行决策时优先考虑。根据对S、W、O、T四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可组成SO、ST、WO、WT四大战略。其中,SO战略又称为增长型战略,即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属于改进型战略:WO战略注重发挥外部机遇对组织结构的改进作用,同时注意回避和改善自身存在的劣势;ST战略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注意规避和改善组织结构所面对的外部威胁。WT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注重规避和改善自身劣势并应对外部威胁。

表1 SWOT分析矩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S W

O SO战略 WO战略

因素A

因素B 增长型

战略决策 改进型

战略决策

T ST战略 WT战略

因素A

因素B 改进型

战略决策 防御型

战略决策

最后,通过矩阵分析,综合考虑各个战略的利弊,趋利避害,制订出有利于企业组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中获得了普遍认可。然而,在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下面,我们以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并剖析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寻找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可以使职业教育贴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让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完全对接。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通过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社会影响力。同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使人才培养工作自觉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任务。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合作服务、分享成果,使职业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能迅速解决企业对技术、生产和管理一线人员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劣势分析

从高职院校角度分析,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劣势在于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体系架构过程缺乏深入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的环节,部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现状和企业岗位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也缺乏具备较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从企业角度分析,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对校企合作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认识不深刻,片面认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同时,企业片面强调眼前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丰富收益,如人才的输送、员工的提升培训和技术难题的攻关等,因而合作动力不足。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机遇分析

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政策方针,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这些政策文件从宏观层面上强调高职教育要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视,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外在推动力。

另外,不管是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考核,还是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验收评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这些外部因素也促使广大高职院校主动迎接外部机遇,在“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威胁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初见成效。然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教育型合作也面临如下威胁。

一方面,我国颁布的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指导原则并不缺乏,但细化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微观制度、政策与实施细则非常稀缺。这必将导致校企合作各方主体难以准确定位合作目标及具体执行方法,从而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合作教育型校企合作的成效。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高。“形式多于内容,叫得响,落实不够”是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真正能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育人全过程的企业少之又少。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都是学校“一头热”。究其原因是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不够,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稳定性不够,企业所获得的利益不够等。

三、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我们已厘清校企合作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我们应当抓住有利因素,改善不利因素,克服缺点,尽量避免风险,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改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政府责任,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政府制定政策法规,通过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形式,鼓励企业投资职业院校,并以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形式赞助或捐助职业院校;鼓励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鼓励校企双方以合作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开展生产服务性实训和员工培训等活动。

(二)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从本科院校的学科教学体系中培养出来,相关企业的工程实践知识及相关能力均通过在职培训获得,真正熟悉企业一线工程技术又精通教学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业中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也可以选调一批能工巧匠进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同时还可以用“走出去”的办法,鼓励一线教师赴企业参加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实践,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要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文件,合理安排下厂实践培训计划,统筹好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必将吸引更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兼职队伍,也必将全面提升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总体水平。

(三)创新办学思路,拓展高职教育的视野

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寻求社会资本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劣势。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应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政策的引导,必将推动高职院校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办学思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四)架构校企利益共同体,寻找利益最佳交集点,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就业为目标、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优势资源互补,倍增双方利益。企业获得人才利益、经济利益、政策利益、社会利益;学校则获得可持续性的校企合作,带来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

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各自核心利益分别是“人才培养”和“利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校企双方产生利益交集。当功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学校共同关注人力资本的质量时,这种交集就会越来越大。可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充分体会到校企合作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荣誉及品牌影响力,从而能够自觉参与校企合作的各项核心工作,为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是企业本身潜在的员工培训提供细致周到的关心和关怀。

参考文献:

\[1\]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27-29.

\[2\] 陈洁.我国高职院校合作教育型校企合作发展现状的SWOT综合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8):140-142.

\[3\] 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28-30.

上一篇:篮球基础控球训练方法范文 下一篇:文明社区创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