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5:47:31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的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我国经历了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轮番冲击,经济增速回落,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止步,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也日益提上日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本文将予以分析。中国论文联盟

1 经济形势介绍

2008年,总体来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在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2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2 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2.3 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4 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及对其的重视不够,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3 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3.1 转变认识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所以应该转变认识,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3.2 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3.3 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3.4 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3.5 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基于此特殊阶段,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3]刘颖.李新.企业统计在新经济中的改革[j].科技信息.2007.

[4]卢蓉.我国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

[5]周四军,刘颖.论统计技术的创新与实现.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07-10.

[6]毛春元.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再认识.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0-17.

[7]肖文渊,陶正纲,张文丽.统计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版), 2005-06-30.

[8]肖文渊,吴成茂,罗俊春.统计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饲料研究,2005-05-10.

[9]崔腾,刘天盛.浅谈统计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6-04-25.中国论文联盟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措施,对我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至关重要。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09年经济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09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四万亿投资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8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1.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为早日实现图们江地区“东北亚物流中心”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的对策。

当前,进一步加快以珲春为核心的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进程,对维护国家安全、繁荣少数 民族 经济 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深化振兴东北老 工业 基地战略、推进全面小康 社会 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始于1992年,到1994年以前,进展情况较快。之后,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和亚洲 金融 危机 的影响,开发停滞,经济也处于低速度运转状态。近年来,由于周边 环境 的变化、地方干部群众的努力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协调与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开始好转,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周边及国际形势趋向好转

1、当前的国际环境为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难得的 历史 机遇。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各国的经贸协作不断深化。比如,中俄贸易额已达290亿美元,2006年被确定为“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图们江地区对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图们江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缘 政治 与地缘经济 环境 ,其合作开发必然具有战略性、国际性、复杂性和机遇性等特点,从而决定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同周边国家一起,经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其目标的实现。

(二)在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的模式上已取得共识:近期以三国各自开发为主,在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适当协调。之后,逐步以联合为主。最后进入一体化开发阶段。由于我国图们江地区地处近海而不是沿海,不具备修筑深水海港的条件。因此,要想争得物流中枢的地位,图们江地区的发展必须适度超前,掌握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对俄、朝两侧的图们江地区开发施加影响并给予有力的推动。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本论文通过对(一)市场渗透(二)市场延伸(三)产品开发(四)多元化战略 考虑在现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是否能为其现有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是否能够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方向,采用使企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关键词:安索夫;公司战略;财务案例;汽车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17-01

一、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

以现有产品面对现有顾客,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焦点,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就宏观经济形势来说,中国国内经济地发展,个人财富以及消费能力提高,农村购买力提高,人均GDP显著增长。国际方面,国际市场在2011年末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经济开始复苏,同时,中国国际地位地提高,加强了国际购买力。纵观这些经济形势,若KEC实行市场渗透战略,无形中降低了实施该战略的成本。

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内政府刺激市场,采取特殊政策优势刺激经济的发展,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这时采取渗透无形中增加了一个有利条件。

KEC在经过多年发展,品牌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数个产品领域存在先入优势和品牌优势,并且已经占有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的优势,积极进行渗透。

在国际方面,特别是在罗马尼亚与FAST TRAN SRL合作,利用罗马尼亚政府给予的税收等政策优惠和自己的良好发展模式,加强企业在东欧和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品牌认同度。

可以明显地看出,KEC的产品在市场中还没有达到饱和,若采取市场渗透,会相当有潜力,随着营销力度的增加,销售是会呈上升趋势的。

但是,KEC实施渗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素。首先,KEC不能享受其他汽车制造商可以享受的国内政府规定的发动机排量在1.6升以下的车辆购置税的减少的政策优势;如果KEC继续以现有产品进行渗透的话,环保节能型产品地替代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KEC厂房设备陈旧,经营模式陈旧,成本计价法仍使用传统模式,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且,中等规模大小限制了企业发展,没有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这也限制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二、市场延伸(market development)

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

对KEC来说,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有着相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政策支持;同时,在国际方面,国际市场在2011年末开始复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可以通过总部香港的国际性位置,扩大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国际市场地开发。

但是,KEC进行市场延伸战略的劣势条件更为明显。在现有的经济情况下,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范围大,涉及区域广,产业能力足,要获得新的、可靠的、经济的、高质量的销售渠道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对KEC来说,企业本身研究和发展的人员和资金都严重缺乏,并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更不用说拥有开发市场去扩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了。

三、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

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开发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

但是,运用产品开发战略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即企业要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与资金。从对KEC的描述来看,在研发方面,技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落后的研发能力,科技投入不足,产品更新换代不强,缺少关键技能;另一方面,研发需求的大量资金供己不足。

四、多元化经营(diversification)

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样化策略。

如果进行多元化战略的话,KEC有一个很好的优势是它生产涉足的领域多,这个对实施多元化是一个很好的条件。

但是,进行多元化也是有比较多的不利因素和条件。在产品需求方面,虽然KEC原有的汽车的需求会随着政策的实施有所减少,但是其并没有处于寿命周期的衰退期,产品的需求并没有趋向停滞;同时,汽车产业现在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发展的范围比较大,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就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还是有比较好的竞争力,可以继续从加强这方面的竞争力努力;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新行业是否能确保是一个问题,是否能保障进入新行业的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也是一个问题,不确定的因素过多,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VAN HORNE J C.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olicy[M].5th ed.N J: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0.

[2]杨品文.安索夫模型与动荡管理[J].管理与财富,2007,07.

[3]刘奕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J].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10.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2008年,总体来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在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论文百事通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3.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及对其的重视不够,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企业统计工作改革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1.转变认识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所以应该转变认识,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2.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新晨

3.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4.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5.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基于此特殊阶段,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3]刘颖,李新.企业统计在新经济中的改革[J].科技信息.2007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6篇

2010年,银行业将会呈现持续向好之势,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不仅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将有更好的环境,银行业改革以及混业经营将会有新的发展契机,银行业绩也将会持续上升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是我国银行业作用斐然的一年。不仅银行业改革再谱新篇、国际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且在成功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实现自身业绩复苏的同时,积极稳健的增加货币投放,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充分体现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但同时我国银行业也存在着信贷结构不合理,资本金面临较大压力等问题。可以说,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大挑战。

2009发展回顾

2009年,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其经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宏观上的整体发展,还是微观上的经营状况,都取得重大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稳健,竞争力大幅提高

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长迅速,在积极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的同时,实现银行业自危机以来的业绩复苏,竞争力大幅提高。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75.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其中多为中长期贷款,有利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复苏;得益于经济的好转以及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业账面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出现“双降”,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045.1亿元,较年初减少55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比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已高达1441%,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自此,银行业亦扭转了年初以来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趋势,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第三季度末,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3386亿元,同比增长2.15%。

受益于各国政府对流动性的放松以及国内经济的好转,我国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得到迅速扩张的同时,银行中间业务也得到很大发展,非利差收入增长明显,成为拉动银行业绩的亮点。2009年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公布可比数据的7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7.1%。另外,在经济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银行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创新速度加快,如各大银行不断进行信用卡品种创新和营销创新,吸引信用卡客户消费。

改革不断深化

2009年,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又有了新的进展。国开行已转型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8月底,其全资持有的投资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9月,国务院已确定由中央汇金对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进出口银行的改革亦开始破冰,未来将会提供比商业银行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产品出口,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

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此外,农行已经在董事会设立了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并成立了三农事业部,初步找到了一条具有农行特色的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成功模式。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光大、深发展、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纷纷成立中小企业业务部,根据自身优势创新业务品种,加大机构改革力度,不仅能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将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金融改革亦全面展开。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9家,农村合作银行181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2055家。另外,2009年6月18日,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取得金融牌照设定了标准,此举无疑激发了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机构组建的积极性,加强了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是一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新举措。

国际化不断进展

国内经济逐渐向好,而西方经济尚处于不明朗状态之中,从而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2009年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形式由开设分支机构转变为设立机构和股权并购并举。建行海外营业网点新增伦敦和纽约;9月,工行签署收购泰国ACL银行19.26%股份的协议,同时宣布对其发起全面收购。国内银行的海外扩张不但提高了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同时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保障。

混业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9年9月,交通银行获得中保康联人寿51%股权,此后,中国银行也获准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人寿。2009年11月26日,银监会《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这意味着混业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混业经营的发展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产生规模化效应,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了金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存在问题

虽然2009年我国银行业总体来看作用斐然,风险亦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具体来看,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银行信贷结构仍不合理

银行投放的信贷主要集中在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因此,一旦其出现问题,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并对银行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具体来看,虽然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政府财政信用做担保,但由于在获得银行贷款时都要求担保或将贷款的还款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这样将导致政府担保杠杆率较高;且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从而导致政府负债率较高;加之政府主导的项目商业化程度不高,作为第一还款源的项目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还款实力,这样可能导致作为第二还款人的政府变成第一还款人;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且银行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度较高,目前中信银行发放的贷款中,一般性贷款占比不到60%,其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31%,因此,一旦融资平台项目的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造成大面积不能还款,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严重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来源于银行体系,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集中度比较高,毋庸置疑,房地产开发贷款是当前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领域。从各家银行的贷款结构可以看到,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平均约占20%左右,而在中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个比例则可能高达40%左右,如兴业银行44%左右的贷款都集中在房地产上;同时考虑到一些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多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因此,广义来看,银行涉及房地产类的贷款,平均约占银行信贷总量的30%,比例之高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没有政府财政信用做担保,加之虽然近期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中央遏制房价的措施亦是投鼠忌器,但由于目前经济并不景气,很多房地产商将房地产开发贷款用来拍地,导致“地王”频现,未来房价能否支撑这些“地王”仍是未知数,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银行前期沉淀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量非常大,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将给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银行资本金“红线”绷紧

2009银行投放的天量信贷导致目前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吃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已接近警戒水平,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2009年中期资本充足率已经分别降到9.06%和9.22%,核心资本充足率更降至5.03%和6.60%,距离警戒线仅有一步之遥;加之10月银监会《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要全部扣除,同时主要商业银行只有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7%才能发行次级债,使得银行补充资本金将不得不摆脱对银行间次级债的依赖,面临巨大的补充资本金的压力。此外,从风险角度来看,银行信贷的大量投放,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降低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国际化进程犹需推进

在全球经济尚未向好的形势下,中资行仍偏向于将重要兵力投向经济形势逐渐向好的国内;加之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充满疑虑,西方经济何时能够真正复苏直接关系到分支机构经营以及海外业务的拓展;而且当前银行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很多新的约束和限制,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在即,这将对银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跨国购并中,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中资银行2009年并未大势“抄底海外”,而多选取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

2010发展前瞻

展望2010年,银行业将会和宏观经济一样,呈现持续向好之势,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不仅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将有更好的环境,银行业改革以及混业经营将会有新的发展契机,银行业绩也将会持续上升。

信贷业务仍是银行业绩的主要支撑

2010年银行的信贷业务依然是银行盈利的主力,盈利来源仍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银行信贷增量来看,2010年将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当经济形势不断好转,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时,货币政策会逐渐趋紧,因此,与2009年相比,2010年信贷量将会有所下降,但与往年相比,绝对值依然很高,将会继续给银行带来比较高的利息收入;同时考虑到2009年投放的贷款大多是中长期贷款,在2010年将会继续对银行的盈利形成贡献,这样由信贷所支撑的银行收入依然会呈现比较高幅度的增加。另外,从银行利差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好,银行存款的活期化率越来越高,M1的增长速度已经完全超过M2的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月末高0.3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4.63%,增幅较上月末高2.6个百分点,且MI增速已连续第6个月创新高,M1与M2增幅差距扩大至4.89个百分点,较上月末高2.28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这将意味着银行的存款成本不断降低,而从银行投放的信贷量来看,2010年的信贷量与2009年相比偏紧,这将意味着银行在信贷中的议价能力在不断升高,这样2010年银行总的利差呈现不断放宽态势;同时,从宏观层面来看,2010年通胀预期愈来愈强,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愈来愈大,一旦央行加息,将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因此,从银行盈利的主要方面来看,银行盈利将会呈现一种持续的增长。

信贷理财产品叫停挑战中间业务创新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对俄贸易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由于俄国国内经济等因素,我国出口,特别是皮衣出口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只要在管理、审查、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强规范,对俄皮衣市场一定有非常大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皮衣,开始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我国与俄罗斯的皮货交易风风雨雨经历了的二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皮货商一夜暴富,各个皮革和皮衣加工厂效益十分可观。21世纪受俄罗斯内经济影响,我国对俄皮衣出口急剧下降,与此有关的公司和个人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俄皮衣出口经营,有少数人坚持住了,一部分人在观望、等待。大部分人对此市场已失去了信心。

随着中国的“俄罗斯年”和中国的“俄罗斯年”的发展,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在贸易方式、销售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要想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不断扩大出口量,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势在必行。

一、俄罗斯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皮衣的需求

1.市场还很不成熟,机遇与风险并存。市场包括“供”和“需”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是二者的统一体。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国内许多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十分混乱。商品的货源、质量、价格还不十分规范。各种层次由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渠道进入的商品充斥着俄罗斯市场。

2.俄罗斯市场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巨大容量的市场。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决定其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2)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大量需求国外皮衣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人对皮衣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二、对俄皮衣出口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经历了风风雨雨,它是在俄法制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他从产生之初就已暴露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已成必然。

1.出口皮衣质量低下且不稳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在对俄皮衣出口业务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个体商人,他们一般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大目标。他们常以一些低质产品去赢得最大利润。甚至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极大损坏了中国商品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重塑中国产品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的关键。

2.跨国直销产生于独联体特殊的经济环境和贸易条件之下,是俄法制不健全的产物。一方面,从俄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普京上台后俄政府加强了各类法律的制定。加强了税收管理。很多中国的集装箱摊位因逃税、漏税而遭到税警的检查、罚没、甚至查封。俄海关去年也曾经多次扣住通过“包机包税”形式往莫斯科运输皮衣的飞机。而在销售淡季又想方设法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压倒对手,从而造成了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皮衣出口亟待规范发展

“跨国直销”这种贸易形式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俄当前形势,两国政府应根据实际、针对“跨国直销”“包机包税”现存的弊端、就这些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来规范中国对俄皮衣出口市场。

1.就中方来讲:(1)加强对俄皮衣出口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报关、商检运输体系,逐步改变“包机包税”制度所带来的市场无序和混乱。

(2)应严格审查进行对俄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对那些规模较小、无进出口经营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个人和企业应严格限制,规范其发展,逐步优化贸易主体。

(3)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恢复中国商品信誉和中国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韩国、土耳其等国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冲击。

(4)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和修养,以适应变化了的俄市场的需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各种策略和手段开拓俄市场。

(5)对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强对俄法律、法规的研究,掌握在俄贸易的有关法律要求及俄海关、商检等环节的法律规定,使对皮衣出口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2.就俄方来讲:(1)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本国经济,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并为开展正规贸易创造条件。

(2)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中俄贸易发展有法可依。

(3)各部门协调一致,加强税收管理,改变税收制度、标准混乱的问题。

(4)整顿海关、商检、运输等部门,加大打击走私、偷逃税的力度。建立起规范的通关体制。

(5)加强市场管理,制定有效的市场规范,努力改善市场经营的自然和经济环境,使大市场营销有序化。

严禁跨国直销、关闭大市场将会给俄居民和政府带来不便和损失,且进行正规贸易的时机还未成熟,许多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开展正规贸易的资信保障。俄银行结汇、保险等方面都还不十分健全,对俄皮衣出口将会迎来一个从“跨国直销”到正规贸易的过渡时期。面对这一新时期,中国企业和个人应“适应形势,顺应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注重研究市场,运用科学的营销理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一定会使我国对俄皮衣出口不断向前发展,在俄罗斯市场上保持我们的优势,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施用海主编:《开拓世纪之交的东欧中亚市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李静杰:俄罗斯当前形势分析.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8年第二期

[3]崔宪涛:怎样把握俄罗斯市场的特点.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8年第二期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对俄贸易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由于俄国国内经济等因素,我国出口,特别是皮衣出口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只要在管理、审查、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强规范,对俄皮衣市场一定有非常大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皮衣,开始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我国与俄罗斯的皮货交易风风雨雨经历了的二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皮货商一夜暴富,各个皮革和皮衣加工厂效益十分可观。21世纪受俄罗斯内经济影响,我国对俄皮衣出口急剧下降,与此有关的公司和个人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俄皮衣出口经营,有少数人坚持住了,一部分人在观望、等待。大部分人对此市场已失去了信心。

随着中国的“俄罗斯年”和中国的“俄罗斯年”的发展,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在贸易方式、销售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要想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不断扩大出口量,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势在必行。

一、俄罗斯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皮衣的需求

1.市场还很不成熟,机遇与风险并存。市场包括“供”和“需”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是二者的统一体。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国内许多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十分混乱。商品的货源、质量、价格还不十分规范。各种层次由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渠道进入的商品充斥着俄罗斯市场。

2.俄罗斯市场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巨大容量的市场。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决定其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2)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大量需求国外皮衣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人对皮衣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二、对俄皮衣出口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经历了风风雨雨,它是在俄法制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他从产生之初就已暴露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已成必然。

1.出口皮衣质量低下且不稳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在对俄皮衣出口业务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个体商人,他们一般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大目标。他们常以一些低质产品去赢得最大利润。甚至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极大损坏了中国商品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重塑中国产品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的关键。

2.跨国直销产生于独联体特殊的经济环境和贸易条件之下,是俄法制不健全的产物。一方面,从俄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普京上台后俄政府加强了各类法律的制定。加强了税收管理。很多中国的集装箱摊位因逃税、漏税而遭到税警的检查、罚没、甚至查封。俄海关去年也曾经多次扣住通过“包机包税”形式往莫斯科运输皮衣的飞机。而在销售淡季又想方设法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压倒对手,从而造成了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皮衣出口亟待规范发展

“跨国直销”这种贸易形式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俄当前形势,两国政府应根据实际、针对“跨国直销”“包机包税”现存的弊端、就这些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来规范中国对俄皮衣出口市场。1.就中方来讲:(1)加强对俄皮衣出口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报关、商检运输体系,逐步改变“包机包税”制度所带来的市场无序和混乱。

(2)应严格审查进行对俄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对那些规模较小、无进出口经营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个人和企业应严格限制,规范其发展,逐步优化贸易主体。

(3)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恢复中国商品信誉和中国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韩国、土耳其等国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冲击。

(4)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和修养,以适应变化了的俄市场的需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各种策略和手段开拓俄市场。

(5)对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强对俄法律、法规的研究,掌握在俄贸易的有关法律要求及俄海关、商检等环节的法律规定,使对皮衣出口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2.就俄方来讲:(1)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本国经济,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并为开展正规贸易创造条件。

(2)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中俄贸易发展有法可依。

(3)各部门协调一致,加强税收管理,改变税收制度、标准混乱的问题。

(4)整顿海关、商检、运输等部门,加大打击走私、偷逃税的力度。建立起规范的通关体制。

(5)加强市场管理,制定有效的市场规范,努力改善市场经营的自然和经济环境,使大市场营销有序化。

严禁跨国直销、关闭大市场将会给俄居民和政府带来不便和损失,且进行正规贸易的时机还未成熟,许多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开展正规贸易的资信保障。俄银行结汇、保险等方面都还不十分健全,对俄皮衣出口将会迎来一个从“跨国直销”到正规贸易的过渡时期。面对这一新时期,中国企业和个人应“适应形势,顺应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注重研究市场,运用科学的营销理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一定会使我国对俄皮衣出口不断向前发展,在俄罗斯市场上保持我们的优势,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施用海主编:《开拓世纪之交的东欧中亚市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李静杰:俄罗斯当前形势分析.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8年第二期

[3]崔宪涛:怎样把握俄罗斯市场的特点.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8年第二期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3.5积极拓展多元化外贸目标市场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3.5积极拓展多元化外贸目标市场

上一篇:建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家经济形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