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范文

时间:2023-11-04 01:10:52

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篇1

关键词:市场秩序;分析;完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66-02

1 烟台市市场秩序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市场准入机制逐步建立

一方面,烟台市相关市场监管机构构建了制度规范、监管有力、工作高效的市场管理机制,能够突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另一方面,工商局推行的农产品协议准入制度,分别对农产品、经营者和生产厂家、蔬菜基地实行协议准入。同时,政府部门不仅拿出资金为蔬菜生产基地、城区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和健全检测管理制度,使得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能够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行,进一步保证了入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针对超市制定检测标准,大力实施强制认证标志准入和索证索票管理制度。目前,烟台市在市场监管方面已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1.2 市场诚信体系的打造逐步得到重视

为了配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提出建立“诚信烟台”的战略目标,优化烟台市经济发展环境,打造诚信烟台的响亮品牌,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与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合作,于2003年12月完成了“烟台市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这成为我国最早推出并实施区域性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城市案例,为烟台市市场信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社会信用管理的开展提供了依据。烟台市工商部门在强化对市场信用主体的培育、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等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提高了广大企业的信用意识,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截止目前,烟台市共有部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3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92家,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503家。

为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工商部门不仅研究制订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而且制定了《烟台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从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到企业信用信息的咨询等方面的内容都进行详细规定。

2 烟台市市场秩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烟台的市场秩序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工作开展还不到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2.1 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

2.1.1 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标准体系不健全

从我国整体来看,有关市场监管体系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标准体系不健全问题一是,法律法规的最终解释权的主体不一,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监管体系中存在“角色不清”和“权限不清”的问题。例如,我国相关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个,主要集中在5个部门。从制定的主体看,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又行使执法功能,其范围狭窄,难免没有部门利益掺在其中,同时也不可能涵盖种养、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这些主要的环节过程。从执法的主体看,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使违法者钻空子,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也大打折扣。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明显滞后。例如,1995年正式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对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原料及其他材料者是否给与处罚没有作出相关规定。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烟台市场监管体系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1.2 监管部门过多,行政分割不明确,相关标准不统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质量检验部门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是以抽查为主,对生产、销售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对抽查的食品进行检验并做出结论;工商部门对食品经营企业的食品卫生进行日常管理,但不能进行技术检验与认定;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职责,进行食品卫生检测、检验与食品卫生评价,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工程验收,对食品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对违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对食品安全进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从上述各部门职能规定中,可以看出,各部门职能规划分散且有所交叉,缺乏协调和联动,严重削弱了监管的整体效能。多头执法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

2.1.3 监管机构资金紧缺、检验技术相对落后

监管部门普遍资金紧张,究其原因在于财政拨款款项偏少。以烟台市工商局为例,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后,工商局工作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如财政部门只拨付给工商部门80%的人员经费,差额部分要从罚没款、收取各私协会员费等方面解决,导致基层工商部门普遍把主要精力放在执法创收上来,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存在着“重证照管理、轻质量监管”的问题。另外,由于食品质量抽检费用由工商部门负责,食品质量检验遵循检验购买制度,检验样品需要由工商部门购买,且采用1:3的比例,即检验一份样品,需要另备份两份样品备检,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导致工商部门选择性执法,往往选择商品价格低、非名牌的产品抽检等问题。

在检验方面,很多地区都缺乏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如对一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再生有毒物质,以及对种子、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检测,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感官评判的阶段。特别是一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指标,多数机构尚不能检测。落后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2.2 食品、医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许多生产厂家采用违法手段追求产品“利润最大化”,导致一些地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2008年烟台市共查处各种违法案件2775起,案值46.18万元,罚款225.06万元。如表1所示。

表1 2008年烟台市各种违法案件

类型发生数量(件)占案件比重总数(%)案值(万元)罚款金额(万元)占总罚款金额比重(%)

食品市场1254.536.611.465.1

成品油602.1615.5750.3422.5

合计1856.6652.1761.827.5

同时,目前烟台市问题食品的召回还存在很多漏洞。召回的商品流向问题不受工商局监管,没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虽然应根据被召回退市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跟踪观察,由相关部门对其统一负责,但具体实施相对困难。

2.3 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前的市场中,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擅自使用他人企业的名称或姓名,在商品上伪造认证标志,伪造产地等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就烟台市而言,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工商机关依法查处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8种,分别是:仿冒、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秘密、串通投标、行政垄断、有奖销售等。发生案件数量较多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仿冒、限制竞争、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其中商业贿赂,仿冒所占比重最大。如表2所示。

表2 烟台市工商局2006-2008年三年间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情况汇总表

不正当竞争类型

案件数量(件)所占总案件数比重案值(万元)所占总案值比重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商业贿赂72694336.36%23.15%39.44%1032.44307.14114.7588.94%57.74%46.69%

仿冒921694746.46%56.71%43.11%70.98162.0968.926.11%30.47%28.04%

上述两类合计1642389082.82%79.87%82.57%1103.42469.23183.6795.06%88.22%74.74%

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总数198298109――1160.77531.86245.76――

2.4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基石和市场有序化的保证。目前烟台市征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信用市场培育不充分。信用服务和信用需求发展缓慢,专业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还不够成熟和规范。二是,信用信息平台不统一。不少地区和部门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系统,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平台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已有的信用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征信监管主体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目前烟台市对征信体系的监管至少有六个部门主体,包括人民银行、经贸委、工商局、税务局等。这些部门的征信监管的权限并没有明确规定,处于一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混乱状态。各部门根据各自部门的业务侧重点,制定了各自对企业信用的评价标准,例如,工商局根据企业的合法经营情况,将企业分为4个诚信等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企业还款的及时性,制定不同的信用等级。

3 进一步完善烟台市场秩序的对策建议

3.1 整顿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本文认为烟台市尽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及意见,逐步完善烟台市的市场监管体系,整合监管部门、明确职责;适当加大对监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如工商局负责的产品质量的监管经费、食品药品检验检疫的送检经费、不正当竞争的执法经费等;最小限度避免监管部门因为资金紧张而导致的选择性执法等问题的发生。例如,2008年青岛市政府给青岛市工商局针对食品药品监督专项拨款1000万元,而烟台市政府给市工商局相应经费拨款10万元。

3.2 加强食品、医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

烟台市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特别是食品、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医药品市场监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一是切实保障食品、医药品安全。认真贯彻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全面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烟台市应尽快制定《烟台市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通过相关机构,如工商部门,将召回的商品作统一处理,不允许经销商或生产厂家自行销毁,减少下架商品换包装重新上架,或转向其他地区市场销售的可行性。

3.3 严厉惩治不正当竞争行为

主管部门要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商业贿赂行为,继续抓好各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对不正当行为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同时,要让市场经济职能部门及市场主体能知法、懂法,了解相关市场管理法规,即对要从事经营活动或市场管理执法的主体,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进而对发生达到一定标准的违反市场管理运行法律的经营者及其主要负责人,取消或限制其再次进入市场的资格。另外,鼓励企业申请产品包装专利。对产品广告施行严格审核,发现虚假广告,严厉追究相关产品生产者、代言人、广告制作者及者责任。

3.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秩序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全县煤炭销售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左权县煤炭销售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领导组,对全县煤炭销售市场秩序进行宏观管理。

领导组职责:指导全县煤炭销售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对煤炭运销进行宏观管理,抑制无序经营、哄抬煤价、压价竞销,严禁偷漏税费(基金)和非法违法煤炭进入流通流域,维护全县煤炭产运销秩序。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煤炭营销组、煤炭调度组、煤炭稽查组,负责对全县煤炭市场销售秩序整顿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司化营运为平台,按照“分散生产、集中销售、市场引导、联合竞争”的原则,整顿全县煤炭销售市场秩序。目前,由山西煤销集团晋中有限公司和晋中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了“晋中晋煤煤炭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全市煤炭的销售主体,我县的煤炭统一销售机构是“晋中晋煤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左权营业部”(以下简称左权营业部)。

左权营业部负责销售全县范围内合法煤炭生产企业(含国有统配矿、各大集团整合重组的煤炭生产企业)、洗煤厂、焦化厂、储(售)煤场所生产、经营,并通过公路运输出省、出县的原煤、混煤、精煤、工程煤及其副产品,供电厂、洗煤厂、焦化厂用煤及铁路上站煤炭、煤矿铁路专运线发运的煤炭都必须纳入统一销售范围。

左权营业部按照“随行就市、以质论价”的原则,与煤矿和用户签订煤炭购销合同,合法销售,并优先保障省内电厂、工业及民用煤。

三、具体措施和职责

按照“统筹兼顾、精干务实、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原则,县监察、煤炭、财政、物价、税务、工商、公安、纠风、治超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抽调业务骨干,积极协调配合,对县域内煤矿实施联合驻矿监管。

(一)县地税局要按照《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03号令)为煤矿、洗煤厂等提供“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

(二)县煤炭局要按照《山西省煤炭销售票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12号令)将“山西省煤炭销售票”发放到煤炭生产企业。

(三)在各煤矿、洗煤厂等煤炭供货单位要建设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驻矿办公场所,安装远程监控、微机等办公设备,作为各相关职能部门进驻煤矿的办公场所。

(四)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煤炭局、治超办、左权营业部选派业务精通的职工进驻各煤矿、洗煤厂等煤炭供货企业,办理煤炭统一销售相关票据。如煤矿不能为用户提供同等数量的合法票据,驻矿工作人员不得办理煤炭运销手续。

(五)出市、县煤焦营业站负责跨市、县公路运输煤炭的管理。依据职能对运煤车辆不能提供或提供不全、开票不到位(票面数量少于实载数量)、三票不一致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煤炭销售票”,按照省财政厅、省煤炭厅文件规定进行补征、处罚;“公路煤炭销售统一调运单”按照晋中最高统一销售差价的5倍补收税费(使用财政部门提供的票据)。外省、市通过左权区域运输的煤炭,各营业站要认真查验。

出省口管理站对运输户不能提供或提供不全、开票不到位、三票不一致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煤炭销售票”,按照省财政厅、省煤炭厅文件规定进行补征、处罚。“公路煤炭销售统一调运单”按照晋中煤炭挂牌价全额补收货款。

(六)县交通运输部门确定石北线、桐粟线、松店线、下下线、平南线、堡小线、三小线、下圪线为运煤禁行通道,报市政府审批。在市政府公布的运煤禁行通道上设立煤焦车辆禁行标识,防止运煤车辆绕道逃费,保护公路基础设施,缓解煤炭公路运输的交通安全和拥堵压力。交警、运管、治超部门对设立禁行标识公路上行使的运煤车辆进行管制。

四、开展联合执法

领导组成员单位要从有利于规范全县煤炭营销秩序,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实行联合执法。煤炭稽查组对煤炭生产企业、各营业站点等环节进行联合执法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不执行本实施方案的煤炭销售企业的煤炭来源进行倒查,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治理处罚力度。

五、创建良好环境

市场秩序篇3

今天,市政协在这里对我镇的建筑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必将有力地促进我们加大对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力度,全面推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下面就我们××镇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我们××镇是×××个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今年月份,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建筑业万元,所占比例上升到,建筑行业在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按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针对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目标,把握重点,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活动,全面推动建筑市场步入依法行政、长效管理的工作轨道。回顾前阶段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跟踪管理,了解建筑市场动态。我们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和施工现场,了解各企业的业务、经营状况、发展计划、施工水平以及对行业管理的要求,及时分析,总结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新的管理办法,形成从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和企业队伍管理的完备体系,使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监督控制环节,让更多的业主了解建筑法规和办事程序,避免违法违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对立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把必要的建设程序和办事指南提前告知,积极敦促业主遵章守法。

二、严肃法纪,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遵照建设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我们紧紧扣住“查”和“处”二字,树立“查而不处等于不查,处而不严等于不处”的观念,按照“标本兼治、由易入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纠正并查处那些想方设法规避招标、未经施工许可擅自开工以及恶意违约的严重违法行为。与此同时,还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宣传,加大对建筑市场的巡查和检查频率,杜绝视而不见、查而不处、以罚代管的行为,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我们本着教育为主、分门别类和重点查处的原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采取警告、责令整改和经济处罚等形式进行查处,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方,规范一片,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单独、与镇级安全等部门联合、与市级主管部门相配合等形式,开展了全面的查处行动,做到了对所有在建项目一个不漏地查处。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共对多家施工单位发出警告,对家施工单位当场发出整改通知书。

三、落实标准,注重质量和安全并重。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和安全监督,努力抓好施工企业的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为加快新标准的贯彻落实进程,今年以来共举办新标准培训班二期,培训人数多人次,有效地保证了新标准的贯彻落实。继续以抓好创优工程、重点工程、文明工地的目标管理,以优质工程的评选、文明工地的创建为载体,以贯彻新标准为主线,深入开展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标准。

四、加强考核,严格执行考评制度。今年,市建设局出台了《×××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目的在于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规范施工行为。上半年,我们配合市建设局对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二次综合考评,对施工企业在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表现分别予以打分,加权平均后作为施工企业的考评成绩,并由市建设局统一将考评结果予以公布。通过综合考评,我镇的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强了规范施工行为的意识,经常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全面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对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市场秩序也得到了好转,但我镇的建筑市场秩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建设单位管理行为不规范。少数工程项目的业主或其主管部门,采取种种方式规避招标、自行招标、低于成本价直接发包等;一些业主迫使施工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争或承接业务;有的业主自行套用图纸、有的工程根本无全套图纸,等施工结束后为补办手续才不得不健全整套图纸,根本不能反映工程的本来面目,根本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有的民营业主随意降低建筑质量标准,有的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二是部分施工企业管理行为不规范。少数企业工程建设私招滥雇、违法分包;个别企业无资质或越级承揽业务、挂靠

及转包。少数企业领导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不认真履行职责,施工组织设计不严,人员脱岗离岗,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时片面追求利润,安全设施、施工设备投入不足,重用轻养。应业主片面要求,盲目抢工期、赶进度,不按设计要求,不按规程施工,不按标准验收,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三是部分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不力。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不力,偷工减料、不顾安全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项目,造价压得低,工期催得紧,施工单位质安保证体系不健全,规范和强制性标准不落实,随意变更,以次充好,根本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在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活动,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突破。

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方式,大力开展建设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做好对民资建设业主的法制宣传工作)。对新开工的建设项目事先寄发《建设工程开工须知函》,提高建设单位对遵守建设程序的认识。另外,要加大对装饰、钢结构、基础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许可制度的宣传,全方位提高业主和专业工程施工企业的依法建设意识,使各建设主体认识到施工许可证是工程建设开工的唯一合法凭证。

市场秩序篇4

为切实保护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根据县政府办通知精神,从2012年2月至7月,在全乡范围开展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

指导思想和原则

治理整顿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的方针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规范政府自身行为与市场行为并重,标本兼治,着力治本,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治理整顿的原则是:自查为主、重点突出、重在整改、区别对待。

(一)、自查为主。采取村级和各单位自报,乡级督促,指导的自查自纠办法。

(二)、重点突出。重点查处非法占地,非法入市,擅自协议圈占集体土地和出售土地。

(三)、重在整改。针对土地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源头找原因,建立规章制度,通过法律宣传,建立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和集体决策制度,抵制各种外来干预。

(四)、区别对待。对治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要主动纠正,区别对待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发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不主动自查自纠的单位,将报送上级依法处理。

治理整顿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治理整顿的范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管理使用情况。凡未经处理和尚未终止的非法占地,闲置土地行为,不以上述时问为限,均纳入治理整顿范围。

(二)、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1、各类建设用地:主要违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长期闲置占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以及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非法占地,越权批地,违法供地等行为。

2、非法圈占集体土地。主要是单位和个人擅自与村,组签订“征地”,占地协议而圈占土地问题。

3、管理松驰。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为不法分子大开方便之门;财务管理违反财经纪律特别是违反国家“收支两条线”等问题。

工作方法和步骤

采取乡村自查、自纠和配合上级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治理整顿工作安排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20日至3月10日)

传达贯彻全国和全省治理整顿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对本乡治理整顿,工作进行部署。并将治理整顿方案于3月10日前抄送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学习和对照检查阶段(3月10日至4月5日)

国地资源所要认真学习这次全国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集中时间近几年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进行深入学习,着重学习《土地管理法》确定的规划用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和违法查处等几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并遂一对照本地区的工作情况,查找差距,发现问题。

(三)、处理和整改阶段(4月6日至5月25日)

在模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边查边改,边处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整改处理。

(四)、验收和总结阶段(5月26日至6月25日)

5月25日前完成自查自纠工作,6月10日前向县国土资源局报送治理整顿情况报告和各项统计表。

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制度。成立土地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乡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并成立相应的督查办公室。建立联络员制度,工作月报制度和重大问题汇报制度,以保证管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落实,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治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

市场秩序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管理,规范集贸市场经营秩序,集中解决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省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之规定,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市场秩序整治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依法整顿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管理。对有场地、设施的公路沿线市场,严格实行行商入市、坐商进店、退市还路;对没有固定交易场地或交易场地不足而以路为市的集镇,必须在划定地点进行交易;对在公路两旁占道经营、乱设乱摆、乱开门店,无证照经营,以及违规搭建的棚屋、摊点、维修、洗车、加水、停放寄存点一律取缔和限期拆除;对在城区沿街叫卖的流动摊贩一律予以取缔。所有经营者一律进入市场,入店经营。

二、公路沿线的乡镇街道商铺、摊贩和农副产品交易者不得把货物摆放在公路边沟外侧1米之内的公路用地范围内;依法取缔国道、省道等主干公路沿线的建材市场,在背街背巷选择场地进行各类建材的经营销售。各县(区)城区和乡镇要合理设置停车场、车辆停放停靠点,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不得妨碍和影响公路、街道的畅通及行人通行。

三、依法取缔全市境内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沿线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集市贸易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在乡镇街道和公路用地范围内乱设乱摆摊点、乱停乱放车辆、乱搭乱建货棚和乱堆乱倒垃圾杂物。

四、各县(区)政府要组织有关乡镇及工商、商务、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国土、住房与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成立整治市场秩序联合执法队,依法行使以下行政执法权:

1、对不进店入市交易或将货物摆出店外占用公路用地的经营者,经教育劝说拒不入市经营的,扣押相关财物,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在城乡街道和公路沿线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的,对机动车驾驶人员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处以50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不在或拒不立即驶离的强制拖移。

3、对在公路和乡镇街道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棚屋、摊点等经营设施,自告知拆除和搬移之日起,五天内仍未执行的,、取缔和清理,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市场秩序篇6

一、工作目标

我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推动行业自律。通过专项行动,使我市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得到普遍增强,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药品监管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市医药产业的规范、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由汪元全同志兼任,成员由市整规办、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工商局等单位派员组成并兼任各单位联络员,负责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在药品研制环节,主要是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进行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清理工作,对**年以来审批的一类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清理,对违规申报、审批的行为严格依法处理;组织全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注册资料开展自查自纠,并对企业自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具体按《广东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执行。

(二)在药品生产环节,主要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1.组织开展对全市所有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制剂室,包括对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还未通过GMP认证的新办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关键岗位人员、质量保证和控制部门、物料供应商考核以及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委托生产情况、曾经违反《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意见或结果等,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2.组织全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自查,重点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生产重点监管品种的企业和生产血管内支架、骨科内固定器械、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同种异体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三)在药品流通环节,主要是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在专项行动期间,日常监管覆盖率要达到100%,重点检查药品经营企业是否按许可经营方式或范围经营、有无出租(转让)柜台、摊位、资质证明文件、代开发票等情况。严厉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购销记录项目不完备或不真实等违规经营行为。重点对经营疫苗等重点品种的药品企业开展全面检查。

2.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力度。建立健全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后的监督检查制度,制定我市区域内的GSP跟踪检查工作计划,加大GSP认证跟踪检查和日常抽查工作的力度,检查率不少于30%。重点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认证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药学技术人员是否在岗、药品储存条件、药品购销记录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

3.加强对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市场周边无证经营和市场内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市场内的中药材质量抽检,确保药品质量。监督落实市场药品经营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4.对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满1年的企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人员、场地的变化情况和产品经营记录情况。依法查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经营活动。

5.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科学评价体系,以点带面,全面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四)在药品使用环节,主要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重点检查药品进货渠道,购进验收记录,药房、药库设备是否符合药品储存要求。

2.开展医疗机构用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使用的外科植入物的进货记录、产品来源、产品注册证和合格证。医疗机构要建立在用医疗器械登记制度,包括进货验收记录、正常运转记录、检验校正记录、维修记录等。

3.开展“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论坛、咨询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逐步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探索药师审核处方的有效方式。

4.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滥用药物检测工作,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

5.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特别是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和疫苗、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重点监测。

(五)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整治力度。

1.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2.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的抽验力度。对近年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企业和产品品种实行突击抽验,对违法广告中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品种加大抽查检验力度。

3.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的打假力度。建立全市药品稽查工作平台,提高打假效率。

四、工作分工

此次专项行动由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牵头,市整规办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

(一)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负责整个专项行动的组织指导和督查督办工作。同时,负责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整治,以及查处违法研制、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二)市卫生部门负责药品使用环节的整治,主要是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规范处方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依照职能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要按照《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和使用医疗器械行为的管理,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对医疗机构用药、用械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及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用药、用械行为的查处工作。

(三)市工商部门负责牵头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加强对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强对资讯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广告内容的监管;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四)市经贸等部门要积极推动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五)市法制部门负责配合相关工作部门做好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监管工作制度清理工作,以及依法组织行政执法协调工作。

(六)市财政部门负责将本专项行动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确保专项行动的需要。

(七)市质监部门依照职能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违法生产药品、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的违法行为。

(八)市物价部门负责药品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

(九)市公安部门负责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工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打假联席会议的打假经验和优势,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查处妨碍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公务的行为和暴力抗法事件。

(十)市监察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顶风违法违规审批、失职渎职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区或部门,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市宣传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行业自律,自觉抵制虚假广告,提高广大群众的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二)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目标,检查专项行动阶段性工作成效,解决专项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五、工作措施

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的工作部署,将专项行动作为今明两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一)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区、县级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药品安全负总责,并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抓出实效。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药品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强化涉药群体、从业人员的药品安全责任意识。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干部培训的投入。针对药品监管工作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更新、补充培训内容,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和效能。

(三)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惩、、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结合工作需要和形势变化不断修改完善监管工作制度。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行政执法条件,改善药品检验机构的条件和设备,充实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力量。建立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体系和应对药害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将事故损失和危害减至最低限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机制,逐步走向科学监管。

六、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9月)。

主要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9月8日召开全市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下发组织实施方案。各区、县级市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辖区和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在辖区内全面动员部署和开展自查工作。同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积极营造整治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并于9月下旬将动员部署情况、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机构建设情况以及举报电话、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上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9月至**年4月)。

1.全面检查。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违法广告专项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并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督查;组织各类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及广告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清理和整治。

2.集中打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根据全面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若干次全市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和打击行动,重点查处一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形成横向协调、纵向深入、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和联合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使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督查整改阶段(**年4月至**年6月)。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对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围绕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舆论宣传的普及情况,市场秩序的规范情况,执法行为的认同情况,执法效果的满意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做到整改措施到位、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长效机制建设到位,以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

(四)总结阶段(**年7月)。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案件查办、责任追究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于**年7月1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在人、财、物上要重点保障,确保专项行动的进展需要。各区、县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结合本辖区、部门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二)密切配合,发挥整体合力。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尽职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以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所在地政府负总责,市整规办协调,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整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整治效果。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将专项行动作为今明两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在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加强沟通和配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案件移送制度等,形成整治合力。

(三)突出重点,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加强对下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走过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次专项行动的目标和重点,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监管;紧紧围绕药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查出的大案要案,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查处情况和查处结果,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不随意降低标准条件,不搞无原则迁就变通,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对不认真做好案件查办工作,重大情况不及时上报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药品市场秩序整顿活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药品法制、安全用药方面的宣传咨询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监督。同时,加大对查处案件的曝光力度,及时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向新闻媒体通报,营造强大声势,震慑不法分子。

市场秩序篇7

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对外发出的信号均显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速进行着秩序重构和生态改善。而在这场牵涉纷繁芜杂利益方的改革中,困扰投资者的诸多痼疾,能否有效解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政经博弈加剧和国内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决策层和监管层显然对于2017年的资本市场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重任:在坚守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o侧结构性改革”的功能,这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2月26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和3位副主席李超、方星海、赵争平,集体亮相国新办新闻会,回应市场关切,这在证监会历史上并不多见。在这场会上,刘士余抛出“项链论”、“羽毛论”等来阐述资本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和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并颠覆了以往证监会暂停IPO的潜规则,清晰地发出了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解决资本市场长期遗留下来的痼疾的信号。我们希望,在监管层着力改革和真抓实干之下,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能够焕然一新。

剑指“牛鬼蛇神”

在我们的印象中,监管层在对外表达态度时,一般都用的是比较官方的话语,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容易读出其中暗含的政策导向。此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却一改常态,频频用形象而严厉的语言对外发声,政策指向性非常鲜明。

去年12月3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中,刘士余情绪激动地痛批“野蛮收购”。他表示,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

刘士余对监管和资产管理人同时提出了要求。他强调,”坚守监管本位,加快形成职权清晰、分工合理、标准统一的业务监管体系,全面加强监管,坚决查处触碰底线的行为,及时清除害群之马,强化扶优限劣导向,为行业管理创造良好的秩序”,“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虽然没有指明道姓,但指向性却非常的清楚,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此后,保监会迅速以关停、自查等方式处罚了几家在“举牌”上市公司过程中“不老实”的险资巨头,并在其后出台了关于约束、规范险资激进举牌行为的制度。以宝能、恒大等代表的险资迅速收敛了行为,万科、格力等被险资影响到运营稳定的中国优秀企业,出现了峰回路转。

今年1月3日,刘士余到证监会稽查局、稽查总队进行工作调研。在座谈会中,他指出,要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依法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要把稽查队伍打造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守护神”,成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神盾”。

2月10日,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资本市场地鼠多、黄鼠狼多、大鳄也不少。资本市场要净化,敢于亮剑、善于亮剑,不允许任何人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

在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年以来,刘士余频频用形象的语言,向外界清晰地传递出了监管层着力整顿市场秩序、净化股市生态的决心。尤其是对各种在资本市场中兴风作浪的“妖精”、“地鼠”、“黄鼠狼”、“大鳄”等牛鬼蛇神,监管层绝不会心慈手软。

重典治乱从严监管

治乱当用重典、沉珂宜用猛药。2015年股灾之后,尤其是去年以来,为了刮毒疗伤,监管层对于“妖精”、“地鼠”、“黄鼠狼”、“大鳄”等各式牛鬼蛇神的违法犯罪的稽查执法手段日趋多样、打击力度日趋加大。舆论和业内一直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严监管时代”。

按照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要求,监管部门加大了整顿资本市场秩序力度,保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违规信息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数据最有说服力。统计显示,2016年,证监会共对183起案件做出处罚,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18份,较去年增长21%,罚没款共计42.83亿元,较2015年增长288%,对38人实施市场禁入,较2015年增长8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55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已对其中45起立案侦查,移送成案率创历史新高。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的案件是,2015年11月1日,有“私募一哥”之称的徐翔在宁波杭州湾大桥被警方抓捕。2016年12月5日,徐翔案在青岛中院开庭。今年1月23日,青岛中院宣判: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同时分别被判处110亿元、10亿元和5000万元罚金。

在打击欺诈发行及虚假披露方面:2016年7月8日,欣泰电气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2016年5月11日,*ST博元正式告别A股,成为自2014年11月16日退市新规实施后首家启动退市机制的公司,也是A股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退市的公司,打破了A股“不死鸟”的神话。

据证监会披露,除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传统案件外,还显著加强了对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追责力度,全面深入推进私募基金行业和股转系统领域的执法。

在被查处的名单中,兴业证券、信达证券、中德证券、中投证券、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因在保荐、承销、财务顾问、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中未勤勉尽责依法受到相应处罚;恒生网络、公司、铭创公司因违法M行产外配资,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因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审查了解而分别处以罚款。

这些针对资本市场的“痼疾”,严厉执法而产生的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毫无疑问,对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牛鬼蛇神,以及上市融资的首发申请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都产生了强烈的警示。

构筑“天罗地网”

针对案件的复杂性和涉案主体的更加多样化,监管部门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构筑了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

据证监会介绍,为了提升线索发现及处理的效率,2016年证监会稽查执法采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依托中央监控系统大数据平台,狠抓线索源头、拓展线索来源,提升了线索发现分析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同时用精确制导的线索引领调查、服务调查,让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者无处遁形。

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加持,大幅提升了线索的质量和处理的工作质量。数据显示,2016年,证监会系统受理的有效线索603件中,启动调查率达到91%,较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证监会加强了与人民银行、网信办、国税总局、审计署等单位的协作,优化线索通报、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等全方位合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重点打击、优势互补、紧密联动的执法新格局。

比如,针对2016年移送公安机关的“老鼠仓”案件占比较高的状况,证监会与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老鼠仓”专项执法行动,有力遏制了“老鼠仓”案件多发高发的态势。

以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进行精准发力。通过批次部署、类案推进,严厉打击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中介机构不勤勉尽责、操纵市场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共计涉及30起案件。截至2016年底,欣泰电气审计机构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违法案件已做出行政处罚,另有8起案件已进入行政审理程序,15起案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6起案件处于立案调查阶段。

证监会表示,针对已查实的部分涉案公司财务造假、不实披露、未及时披露行为,将继续对相关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开展全面核查,发现违法违规的,坚决立案查处。

对于2017年的证券稽查执法,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中介机构‘看门人’独立性缺失,违法行为向其他环节渗透”、“在私募基金发展、跨市场联动增强、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技术革新力度加大的进程中,可能酿成的传染性、外溢性强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可能继续上升的违法活动”、“‘上市公司+PE’联合发起的并购基金,夹杂其中的利益输送、市值操纵等多种违法行为”、“跨境违法违规行为增多”等四大趋势。

多部门的相互联动已成为常态。2017年1月9日,证监会牵头召开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规范地方交易场所的政策措施,对下一阶段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做出动员和部署。

就在《中国民商》记者截稿的几天之前,2月17日,深圳多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因涉嫌诈骗罪,遭当地警方突击调查。被查公司对外均宣称主营贵金属和原油现货交易,但实际多为期货交易,公然“挂羊头卖狗肉”。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透露,2017年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将加大对证券期货领域新型犯罪打击力度,依法惩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虚假披露等犯罪;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保监会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加强对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重大股票投资行为的监管,防范个别公司的激进投资行为和集中度风险,维护保险资产安全和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月22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会上强调,2017年,保险监管将坚持“严”字当头,全方位严格监管、防控风险、严厉打击违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强化资金运用监管,加强股权股票投资监管,提高境外投资能力标准,严厉打击保险资金短期炒作、恶意进入上市公司管理等行为。

相信在多个部门的合力监管之下,对资本市场的违法犯罪将真正地起到威慑和遏制的作用。

扎紧制度“篱笆”

针对资本市场中的乱象,以及面临的风险,除了出重拳严厉打击之外,监管层还及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完善。

2016年年初熔断机制运行仅4天之后,由于市场心理上的不成熟、制度上的瑕疵,一个初衷极好的政策却念成了歪经。针对市场连续千股跌停的惨状,1月7日晚,3家交易所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

为了从源头降低杠杆的风险,2016年4月8日,中国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5月31日,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对基金公司子公司提高资本约束、加强风险控制,严格通道业务。

2016年6月17日,中国证监会被称为“史上最严借壳标准”的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稿完善了重组上市事前准入条件,从源头上规范重组上市行为,对构成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的监管明显趋严。

针对2016年上半年市场中疯狂的炒壳行为,6月27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2016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将风险较高的股票类、混合类产品杠杆倍数上限由10倍下调至1倍等,该文件被视为资管业新“八条底线”。

2016年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通报,证监会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提高最低净资本要求至3000万元,加强结算风险防范。

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6年12月12日,证监会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关于实施的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对原有规定的适时修订,将从制度层面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解IPO“堰塞湖”

如果说从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层面,加大对市场乱象的治理和风险的防控,是重构市场秩序和生态建设的必选项,那么,如何让资本市场回归初衷,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则是对监管层的另一个重大考验。

为此,监管层从“疏”、“堵”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对IPO的制度进行创新,推动新股发行常态化,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化解IPO的“堰塞湖”;另一方面,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禁止募集资金用于类金融业务,限制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对上市公司忽悠式融资、跟风式融资严格监管。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IPO之于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紧张兮兮、让监管层比较难以拿捏的老大难问题。随着股市牛熊的转换,在中小投资者与IPO生态链相关主体和利益群体的博弈中,中国股市从1994年7月21日首次暂停IPO至今,共经历了9轮的“暂停-重启”的轮回。

总体来看,IPO重启对于A股的影响偏于负面,但影响有限;IPO暂停则偏于正面。历史上9次暂停中,市场大多迎来较大幅度上涨,仅有1995年7月、2001年7月和2004年8月略有下跌,下跌幅度为15%以内,而其余几次暂停期间最大上涨幅度大多超过50%。IPO重启或暂停前后,市场大多延续变更之前的趋势。可以说,IPO不是市场的拐点标志,但却是历次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加速器。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IPO的暂停常常是在股市大幅调整的背景下进行的,为了解决市场中的问题,监管层会推进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如果改革的力度比较大的话,往往会出现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比如,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期间,正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段,随着改革的逐渐推进,上证综指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22开始,一路飙升至2007年10月日的6124.04。

最近的一次IPO重启是在2015年6月股灾发生仅仅4个多月后,于2015年11月6日宣布的。同样,此次迅速重启的IPO则是实施了新的发行制度改革。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最大的变化是打新不需要提前打款冻结资金,而是在中签后才进行缴款,小盘股将直接定价发行。

新股申购新规实施后的效果是值得称赞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此前新股发行时冻结万亿元打新资金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这有效减轻了市场的资金压力,避免新股发行“抽血效应”造成的二级市场周期性的大幅波动。

更为重要的是,从当前新股每天1-2只,甚至3只的发行节奏来看,并没有对市场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这对于解决中国资本市场IPO的“堰塞湖”无疑至关重要。因此,综合来看,此次IPO打新新规的改革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2月20日至2017年2月20日,A股共有297只新股上市。2016年,全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融资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新股发行数量达到245只,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5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股发行数量在A股历史上排第三,仅次于2010年的347只和2011年的277只。

如此多的数量,虽然不到1600亿元的募集资金在历史上未挤进前三,但是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2016年核准发行上市的企业中,有162家为中小企业,其中多数为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

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股指稳定和融Y力度不能对立,没有IPO数量的提升,资本市场一些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数量上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还炒壳吗?2017年,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力度要提升、要进。他表示,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2-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

按照刘士余在讲话中所传递出的信号,IPO审批提速、常态化趋势将势不可挡。2017年1月,尽管有春节假期的影响,证监会发审委仍审核表决了48家公司的IPO申请;同时,证监会还核准下发了34家公司的IPO批文。

有分析人士预测,除非A股市场再次出现极端情况,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表决IPO申请家数将超过500家,IPO公司将超过400家,均会超过历史峰值。这对化解IPO“堰塞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关键的意义。或许只要一年多的时间,排队上市的企业就能全部发行完毕。如此,到时候实现随报随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核注册制也就毫无阻力了。

虽然IPO放行加快了速度,但是证监会对IPO公司的质量却没有丝毫的放松。2016年全年IPO被否企业为18家,其中12月份否决了5家。此外,有50家企业在IPO排队过程中被中止审查,78家企业被终止审查。2017年的第一个月,共有7家公司IPO被否,数量与去年上半年持平。被否率的提升,说明新股审核或可能会进一步趋严。

封堵天量再融资

随着IPO的提速,市场开始担忧源源不断地抽资会影响到股指的稳定。不过,监管层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对再融资和并购的政策收紧,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管理层对市场声音的重视和呵护市场之心。

2月17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同时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旨在抑制目前市场存在的过度融资、募集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

这次条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一是明确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申请再融资时,原则上不得存在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职业投资者扬韬认为,对这些已经实行了10年的再融资制度进行的貌不惊人的变革,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将使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受限制、时间受限制,会大大减缓再融资的规模。

从一组对比数据可以轻易发现:对于股市资金的影响,再融资要远远大于IPO。从2006年迄今的11年多时间,中国市场的IPO融资总金额为2.23万亿元左右,而定向增发再融资的规模却高达6.38万亿元,相当于此间IPO融资规模的近3倍。即使是在股市低迷的2016年,再融资规模却达到了惊人的1.7万亿元的历史天量。天量定增解禁后的天量减持,给市场资金面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说天量的再融资都不折不扣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真正地支持了实体经济,舆论也无可非议。但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却是乱象丛生,表现为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问题。围绕定向增发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食物链,上市公司、大股东、券商、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个环节捆绑成束,集体割中小投资者的“韭菜”。

由此导致的尴尬现实是:一方面,很多从事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却因为长长的IPO排队得不到急需发展的资金;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获得的巨额资金,并没有投入募投项目中,而是购买了理财产品,加剧了市场资金的“脱实向虚”。

据统计,2016年共有760多家上市公司购买了7200多亿元的各类理财产品,同比分别增长23%和39%。其中6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金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甚至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主要靠理财产品收益所得。今年以来,不足两个月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拟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实施或进展公告。

用融资来买理财产品的套利行为已经到了孰不可忍的程度。我们不妨简单做一个换算,7200亿元为2016年上市新股总募集资金1600亿元的4.5倍。按照2016年的平均每家融资5.39亿元计算,这些资金可以支撑1300多家公司的IPO。这也难怪监管层对再融资下重手了。

此次对再融资规则的修改,恰好打中了问题的“七寸”。比如,将定价基准日由“董事会公告日”修改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大幅减少了套利空间,将大大降低资产注入方、募集现金参与方的动力。

构建新秩序新生态

再融资规则的修改带来的影响将是广泛的。没有了确定的套利保障,参与一级半市场的资金必将大大减少;众多专做、主做增发的基金,日子将会不好过;一些高PE、PB公司,靠多轮并购、增发,编项目、炒概念、跨界投资,来降低自身估值的黄粱美梦将会破灭;优质资产的持有者被并购的积极性将大幅降低,壳资源的价值将大幅下滑。

职业投资者扬韬认为,新规实施后,将把套利资金赶回股市。如果定增新规能持续执行3年左右时间,则新股IPO的“堰塞湖”将得以化解,股市的注册制或者变化后的核准制将得以实施,市场变革将主要围绕大盘蓝筹股进行,市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的盈利模式也将因此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更为重大的影响则是,诚如华泰证券所分析,再融资新规重在规范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倾向、规范定价机制选择且改善再融资结构,旨在改善过去投机性融资模式,引导资本市场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引入资金。

新规后立即产生了威慑。截至2月20日,已有30来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告或互动平台,结合自身再融资计划对新规影响予以说明。其中21家公司明确,将修改、暂停或终止其定增计划,或有意“重新设计”重组配套融资。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当属兴业证券,2月17日收市后不久l布停牌定增公告,当日晚上终止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告,前后不过数小时。

与此同时,证监会2月8日公布的一份对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一件提案的答复宣布,将加强企业并购审核力度,形成监管威慑;强化业绩补偿监管,引导市场估值回归。业内人士估计,未来证监会并购重组监管重点将布局在“五大风险”上,即杠杆、交易、跨界、整合、减值风险等。

在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之下,或许是嗅出了未来壳资源难以转换或变现,一些投机者开始止损。近来四川金顶股权平价转让、中科招商“清仓式”减持绵石投资等8家上市公司、东北电气杠杆买家清仓撤退等,显示杠杆买壳生意或已失去以往的套利诱惑。

显然,在监管层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之下,中国资本市场的痼疾正在悄然瓦解,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正在构建,一个让资本市场回归服务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本质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至于在不久的将来,诸如定增新规等新措施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威力,还得靠监管层的执法力度和推进速度,让我们留给时间去检验和评判吧。

对于中国的广大实体企业和企业家而言,诚如和君咨询所提醒的,“伟大的企业,不可能速成速胜,而应回归到一个接一个难关的自我修炼,回归到基于信念的道路选择,所谓有理想、走正道、沉住气、踏实干”,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忽悠式、概念式市值管理,回归到持之以恒的价值创造,回归到对产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战略锲而不舍的承诺”。

市场秩序篇8

一、整治重点

1、此次联合整治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对全县的食盐销售网点、零售门店、加工户进行全面检查,杜绝非碘盐、伪劣盐在市场销售;

2、重点对边界地区上坪、细坳、麻布岗、车田等地进行检查监控管理,严禁私盐的冲销,加强对新田、回龙、铁场、石坑、登云、锦归的管理,防止周边地区私盐的冲销;

3、检查饭堂、酒楼、饮食店及快餐店使用加碘盐情况;

4、检查工业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料有无流入食盐市场。

二、时间安排

本次联合整治行动时间为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进行。

1、10月15日—10月20日为县盐业主管部门进行盐业市场专项检查;

2、10月21日—10月27日为县发改、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3、11月5日—11月15日为总结阶段。全县整治情况由县盐务局汇总报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三、方法、措施

1、工作方法

本次联合整治行动,由县职能部门按整治重点进行自查和联合整治相结合。

2、工作措施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应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合力,坚决打击县食盐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将严把食盐市场准入关,防止假冒伪劣盐产品进入食盐市场作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密切配合,强化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指导,加强整治工作的信息沟通,对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职责分工

(一)县发改局

1、检查食盐准运证执行情况。对无食盐准运证托运或者自运食盐的,按照《食盐专营办法》第十八条、《省盐业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依法处理;

2、检查食盐计划执行情况。对不按国家食盐计划调运食盐的企业和个人,按照《省盐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依法处理。

(二)县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盐务局

1、查处生产领域的假冒伪劣食盐案件。对生产假冒伪劣加碘小包装食盐的地下窝点,按照《产品质量法》、《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处理;

2、检查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所用的盐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用盐相关标准的要求。

3、对非食用盐作食用盐销售的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4、检查食盐流通环节,开展流通领域的食盐抽检工作;

5、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销售假冒商标、假冒防伪碘盐标志、假冒碘盐包装销售的行为。以非食用盐、非碘盐、不合格碘盐冒充碘盐销售或者以不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的盐产品作食用盐销售的,依据《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依法处理。

6、监督检查碘盐加工企业。对生产条件不符合卫生规范的、生产有毒有害假盐的,依据《食品卫生法》及《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

7、查处在副食品中添加非碘盐的行为。按《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

8、检查餐饮服务业。查处饭堂、酒楼、饮食店及快餐店使用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的行为,并要求餐饮服务业建立原料索证制度,严禁利用井矿卤水晒制、熬制的盐产品、来路不明的果菜腌制加工盐流入市场。

(三)县公安局

1、积极参与联合行动。配合有关部门防范整治行动期间可能出现的或暴力抗法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本次整治行动顺利进行;

2、依法严惩非法生产、经营食盐者。对构成刑事犯罪的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盐市场的整治工作,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形成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食用合格碘盐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正确引导老百姓自觉食用合格碘盐;

3、突出重点,履行职责。各职能部门要抽调专门的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依法对本地的食盐市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上一篇:阳光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双随机一公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