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24 16:44:27

市场化商业模式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2-0062-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2.17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其盈利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以不同业务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其盈利构成不尽相同。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这将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于受人才、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商业银行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因此,有必要分析其现阶段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受到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实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一、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自1997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时刻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经过14年的发展,其业务规模,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北京银行为例,北京银行近4年净利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变动情况(见图1)。

从收入构成看,北京银行近4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见图2)。

如上述图1、图2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07―2010年中间业务发展较快,无论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绝对值还是占比均呈逐年上升之势;但利息净收入仍是营业净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以传统存贷利差收入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格局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可见,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以存贷利差为主,中间业务收入为辅的规模效益型传统发展模式银行。

二、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可能影响

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占比位居全球之首,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国内银行中亦位居前列[1]。利率全面市场化和传统的存贷市场同质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银行利差空间被压缩。因此,全面、正确分析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主动应对挑战,并及时有效地把握机遇,对保持并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至关重要。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城市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即对利差收入为主的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个人业务、中间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新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据2010年统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不足10%①,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18%②、股份制商业银行11.43%③和西方商业银行40%~50%④的发展比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缩窄导致盈利下滑的压力,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兴业务,避免因利率变化对业务增长产生的影响,以培植新的盈利增长点。

2.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利率市场化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利率风险,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利率风险。因此,利率风险的加大,一方面催生了创新产品的出现,为城市商业银行加快推出利率衍生工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促使城市商业银行主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由利率变动导致的敏感性负债与敏感性资产之间的敏感性缺口等问题,通过利率调整使价格发生变动,从而改善不利缺口的状况。

3.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产品自主定价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报率。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可立足自身的市场定位,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供求状况、客户信用差别和项目的回报率、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等因素,建立自身的产品定价模型对存贷款进行控制,并通过实行优质优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差别化定价策略来吸引客户,增加存贷收益;同时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特点,根据其发展战略,将“地缘优势”与产品定价结合起来,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地区性龙头企业和本行优质信贷客户以低利率进行介入,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品牌和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消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因为,一旦利率完全实行市场化,放开对存贷款的上下限管制,可能就会出现高息揽存、低息放贷的竞争局面,银行运用利率工具竞争将成为常态,势必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一方面,在存款增长放缓的负利率背景下,由于存款利率的刚性化,导致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小,资金成本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话语权,可以在中小企业业务上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但城市商业银行现有贷款规模中大客户的份额占比较高,中小客户所占贷款规模的比重偏低,贷款利率总体上升的幅度有限,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对目前传统的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经营模式产生很大冲击,银行的持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波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将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首先,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及信息技术网络的支撑,加之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和把握的难度增大,利率风险随之产生。在这利率风险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经营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业务策略的影响。其次,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同业间开展直接的价格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导致因资金流失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大型银行可凭借其在技术网络、网点机构、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提高存款利率,迅速挤占中小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部分资金的流失、流动性风险上升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再者,高利率贷款导致的道德风险和经营机构的逆向选择风险,将增大贷款的违约、信贷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当贷款利率变高时,风险低且收益率低的项目会因高利率而放弃贷款,而风险高且收益率高的项目则为了追求高的利润回报率而愿意承担高的贷款利率,这就会造成风险高的项目贷款充斥市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2]。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状态将被打破,商业银行很难迅速适应这种存贷利率完全放开的的经营环境。根据西方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存贷利差的放开必然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不稳定性也将随之增大。在此基础上,合理预测存贷利差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以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利率风险,保持银行持续的盈利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仍以北京银行为例,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这一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来测算市场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从表1分析表明,北京银行负债结构失衡较为明显,资产负债在总量结构上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金融资产总额超过金融负债总额389.76亿。具体来说,若存贷利率变动,则: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10年末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总额,敏感性系数大于1,缺口为正数,如果利率上升净利息将上升,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下降。

三、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新兴业务,积极推进经营收益的多元化。在息差收窄挤压银行生存空间的不利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切实改变主要依靠资金为盈利手段的局面,转变经营观念,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等一批新兴业务,把中间业务视为资产、负债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减少盈利对利息收入的依赖。顺应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投入充分资源,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步伐,稳步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明确新增贷款投向,努力提升信贷资源回报率。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渠道的增多,大企业对银行的依附性将进一步降低,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将变得非常宽泛。尤其是优质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以贷款价格竞争大型客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到自身实力限制,无论是在贷款规模还是贷款价格方面都很难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大客户的过度依赖,把新增贷款主要投向战略目标客户,充分把握对中小客户议价能力强的优势,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提升贷款资源的集约化水平。 3.强化利率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银行等金融行业普遍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倡导树立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理念,塑造管理风险的企业文化,增强全员防范利率风险意识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控机制,根据巴塞尔协议中关于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职责,把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到部门和人员,保证在利率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上分工明确。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和套期保值等方法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防止银行利润因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在种类、数量等方面的不匹配而导致的利率风险敞口而蒙受损失。

4.不断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降低营业成本。在拓展新的盈利渠道、扩大收入的同时,必须加快调整资金来源结构,尽最大限度控制营业成本。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为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可通过对负债的主动管理改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农发行、保险公司等同业合作,广泛开展在资金结算、现金、代收代付、资金存放等业务。同时积极开辟、拓展与创投、风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兴合作,促使同业存款不断增长。通过发行CDS、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控制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以减轻对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依赖,降低内部营业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可能造成银行利润缩水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煜辉,张榉成.从包商银行的盈利模式看城商行的生存状态[J].银行家,2010(8).

[2]胡芸,刘明彦.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及影响[J].银行家,2011(5).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 海皮城 价值链 云数据 专业市场 价值网络

一、引言

纵观我国皮革行业总体发展形势,前期发展较好,但在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制革企业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其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多困难,甚至许多中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这个最寒冷的冬天不敌寒流而相继停产或倒闭。海宁皮革城也未能幸免于难,皮革服饰问题日益突出,如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内销市场贴牌、销售低迷和外销市场萎缩等多重困境。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电子商务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抢占专业市场,于是专业市场也开始“触电”,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做好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整合好各环节优势资源、与互联网时代接轨对专业市场来说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以海宁皮革城为研究对象,旨在对“专业市场整体电商化”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给更多的专业市场提供“互联网+”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二、海皮城简介

海宁中国皮革城(简称“海皮城”),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海宁皮革城市场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由皮革服装交易区、裘皮服装交易区、箱包皮具交易区、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毛皮服饰、牛仔城以及皮都万豪大酒店、商务综合楼、美食街、淘皮欢乐嘉年华、休闲文化广场等组成。市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中国十强文明市场”等称号。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海宁皮革城也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现有皮革产业结构,逐步向“互联网+皮革专业市场”转型。海皮城先后在皮革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各环节进行“互联网+”布局,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流通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借助各平台、各系统收集用户数据、生产制造数据、市场数据、流行趋势、消费行为、资金流向等信息,汇聚形成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大数据中心。

三、海皮城整体电商化模式剖析

在项目确立之初,小组便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海宁皮革城的发展现状,在暑假期间又对其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并走访了相关店铺与公司,就公司运作、海宁皮革城现有模式分析等问题访问了其中的内部管理人员。由此,总结出海皮城“专业市场”整体电商化的模式:海宁皮革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皮革专业市场完整的价值网络,引入互联网之后,对其中的环节进行压缩,改造成为效率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价值链,利用云数据形成紧密的价值网络。这个价值网络模型主要由上游――采购链、中游――生产链、下游――销售链三大版块组成。

(一)上游――采购链

传统的采购链:养殖户通常因没有直接的大客户而通过皮张经纪人或者自己联系中间购买商,进入皮草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这种方式增加了许多中间环节,再加上皮张经纪人的协调,磨平了皮革价格过高的波峰和价格过低的波谷,不仅使价格保持在平稳而又低廉的数值,而且阻断了养殖户与国内外市场的接触,使皮草买卖市场发展停滞不前。单一养殖户和单个购买商获得信息的不对称、皮张经纪人对交易的近乎垄断都增加了中间环节的成本,降低了利润。

如今,海宁皮革城联合宁波中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皮革系列网上交易平台―中皮在线。其中,原辅料交易中心平台在同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综合实力与日俱增。截至2015年底,中皮在线签约入驻“皮皮拍”“皮皮仓”的合作企业、合作社等已有近百家。这一平台的建立大大改善了皮张采购环节存在的固有弊端,养殖户将自己生产的皮张统一出售给中皮在线,中皮在线经过皮张检验后将其分类储存在“皮皮拍”,等原辅料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相关信息。在特定时间点,各大买家通过“皮皮拍”进行自由竞拍获得仓储于“皮皮仓”中的原皮,中皮在线根据买家可承担的支付额度,交接提供等值原皮。在这种B2B的联动模式下,不仅为养殖户乃至商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技术、信息对称渠道,而且减少了中间环节,皮张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使皮张价值公允地反映为市场价格,增大了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

(二)中游――生产链

1.了解市场,紧跟时尚。企业价值的获取最终取决于客户需求。过去的皮革产品意在保暖,主流人群为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中年“富贵之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关注衣服的舒适度与时尚感。在皮革市场区域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开拓新的消费人群市场至关重要。

海宁皮革城汇聚了国际各拍卖行、时尚信息公司、设计公司等相关机构。在国际上,与哥本哈根Kick设计中心、芬兰SAGA设计中心、米兰理工学院设计中心等国际性时尚机构对接,获取第一手国际皮草行业趋势及时尚信息;在国内,聚集众多顶尖皮草设计师,他们联手将毛皮与其他材料、面料进行跨界组合,研发皮草相关的成衣、配饰、家居及时装等设计作品,从原皮种类、颜色、质地、等级等方面立体地为消费者展示皮草相关的信息文化,提升消费者对皮草产品购买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了解并体验当下流行的皮草成衣,使皮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企业集群生产模式。海宁皮革城除了凯撒、兽王、雪豹等知名皮革品牌企业,还有许多小型皮革企业,虽然它们暂时算不上知名品牌,但是却占据了海宁皮革城的大部分商铺,促进了海宁皮革城的繁华与发展。如果将它们集合起来,进行联合生产,不仅凝聚力量壮大了企业品牌,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明朗化,互联网经济的辅助效应可以拉动各大企业商铺下滑的经济利润,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而这又使得集合公司变成了可能。

通过互联网信息,海宁皮革城将市场需求与企业供给信息相匹配,集合的公司结合自身产能,联合接下市场订单,再根据自身的优势联合生产,实现共赢。这些工厂分工协作、专注生产,在接单之后根据各个工厂的优劣势,综合考虑,M行分工协作,各工厂对自己所擅长的部分进行生产,专注于思考如何在自己这一块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而不用分心思在其他几个部分。

(三)下游――销售链

1.专业的市场平台。引进“互联网+皮革”的转型战略之后,海宁皮革城积极加入O2O的阵营。线下,海宁皮革城拥有大大小小上百余家店铺;线上,海宁中国皮革城精心打造了专业皮革制品网上交易平台,也是海宁皮革城推出的唯一官方网上商城――海皮城。

海皮城通过建设市场内部局域网,实现摊位与市场联网、摊位和“e摊位”结合,经营户成为“e经营户”。买家或卖家登录该专业市场的门户网站或信息平台就可以详细了解该市场的各种产品信息、商家信息及市场行情动态等内容。线上浏览、线下试用,线上下单、线下收货,顾客以网上优惠后的价格有保障地购得成品。经过调查发现,“海皮城”这一网上商厦的建立使企业客流量增加了50%以上,从而大幅增加了销售收入、减少了存货,资金快速回流,营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逐步走出低谷。

2.新型的营销模式。海皮城作为一家新型电商平台,知名度远远不如“淘宝”“天猫”等。为增强平台的影响力、促进销售,海皮城积极采用社群营销的方式,利用各类微型承销商的社群网络、皮草界的一千零一夜“裘是”、中皮在线等自媒体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社群算得上是所有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微博等这样的高效率社交工具以后,社群才逐渐发展起来。社群是有着共同关注点的一群人在一起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案。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你周围有3个人想要毛皮,而你此时不可能建立一家工厂进行生产制造,也不可能建立一家商城进行销售,但是一旦你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知道有超过300人有这样的需求,那么你就可以建立一家工厂和商城进行皮毛生产和加工,并在交流中传递不同的理念,创造价值。海皮城通过线下品牌集成中心与线上推广引导,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皮草跨界品牌服饰BTB平台,并运用微信、网络平台聚集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通过社群营销,实现线上商品推广、线下就近体验,交流便捷自然。

3.强有力的售后服务。笔者将海宁皮革城的售后服务形象地概括为客户6S服务,具体包括存储保管、洗涤养护、维护维修、改款改色、配件供应、会员中心。中心思想是为已购皮草成衣及皮草相关元素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提供专业的养护服务,解决消费者使用皮草之后的物流、养护、清洗、储存等问题,为行业提供集成养护的中央服务机构,提升消费者对皮草商户的信任感及依赖度。

洗涤养护采用的模式具有创新性和成熟性,下面就洗涤养护环节进行细致分析。洗涤养护是指消费者购买成衣后,通过手机移动终端App进行线上申请,中国皮草在线后台自动识别分类,快递公司48小时之内上门取货寄送至服务中心;洗涤养护完成后将成衣发送回消费者,并在手机终端为其提供实时物流追踪,使顾客做到足不出户即能完成对皮草的清洗护理。其过程便捷快速,又有信息保证,减小物流所带来的货件丢失、毁坏的可能性,可以清晰地查找源头,将责任落实到各环节。

四、模式总结与推广

(一)模式总结

通过以上对海宁皮革城的分析不难发现,海宁皮革专业市场电商化是产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并渗入产业方方面面的前提下,凭借极好的发展基础在传统产业如何寻求提升与发展以及各种皮革信息漫天飞舞、层出不穷、难以辨识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其上、中、下游的各个价值链并非独立的个体。内部,海宁皮革城通过建立多个互联网平台将原有的上、中、下游的产业链进行环节压缩,完善监督机制,从而提升利润;外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通过云数据相互连接,信息在上、中、下游传递和共享,形成一个联系紧密又错综复杂的价值网络。

(二)模式中不值得推广的部分

1.过于追求时尚而忽略主流人群的需求。在体验店中,跨界梦工厂以提供最时尚、最前沿的设计来吸引人、拉动需求。但是,设计师眼中的时尚有时并不符合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皮草、皮衣最原始的初衷是为了保暖防寒而不是招摇过市,消费者可能无法接受皮衣过于时髦的设计。体验店虽然引领了时尚,但是很容易沦为皮革皮草服饰展示厅,消费者只是参观而并不掏钱购买,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拍卖制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市场。皮革市场因皮毛的稀有性,所以皮革原料拍卖制由来已久,国际市场上的拍卖制度已经相对完善。在国内建立适应中国市场情况的拍卖体系而不单纯地依赖于国际价格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专业市场的原料并不依赖于外部因素,甚至只与国内市场有关,所以盲目建立拍卖制反而造成混乱,因此拍卖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市场,需谨慎选择。

(三)模式推广

海皮城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现在专业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海皮城换代升级的改革正是针对这些普遍问题进行的,并且也获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海宁皮革城以供需关系为纽带,以云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专业市场”价值网络模型对于一般的专业市场具有普适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推广:

1.拓宽上、中、下游的价值链。专业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所谓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供给无法带动皮革市场的继续前行。但是,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里的需求并不是绝对需求,而是一个相对需求。因此,其中有众多因素可以扩大需求,专业市场应注重利用这些因素。

第一,打通时间与空间。以往专业市场多建立在商场所在地以及部分周边地区,以毛皮服饰为例,我国东北地区的需求高于我国南方地区和国外市场,从这一个范围上看,有的市场供需趋于饱和,但有的市场供给仍然略有不足。如果打通了地域的障碍,从更大的范围考虑供给与需求的话,供给是小于需求的,所以仍然存在市场。因此,专业市场可以考虑建立多个网上平台,将需求的目标范围扩大,从空间和时间上打破地域障碍,将更多的产品提供给有需要的顾客。

第二,开发新的消费者群。扩大需求的另一个途径便是增加消费人群。“如果价格适当,产品合m喜欢,人人都想要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某产品。”基于这种理念,专业市场在保持原有产品类型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缩小原有产品的规模,将部分生产力转向年轻人群喜爱的时尚产品,甚至生产具有产品元素的跨界商品,如家具、装饰品等,将皮革的消费人群延伸至各类人群,将产业元素渗入各行各业,此时的需求将是无限的。

2.数据支撑的价值网络联系。在建立各大平台之后,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如何将各个链条有机结合起来,从低水平的无序状态转变成高效有序的整体,实现专业市场的共赢是专业市场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专业市场建立的云数据系统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进行匹配,以简单的价值网络线为例,下游的销售链通过完善的网上交易平台云数据可以发现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款式、材料、颜色的社会时尚新风向,从而有利于中游的生产企业合理选择产品数量与类型;通过售后服务系统的后台云数据了解普遍存在的售后服务问题,通过改进制作工艺、重新选择使用原料种类或加强物流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根据整合后的生产企业拍卖获得的原料种类与原料价格信息,合理控制原料产量,设计生产合适的产品进而影响时尚潮流,推进销售企业采取新口号引领新营销方式……通过用云数据编制的网络线将需求与供给进行匹配,吸引、聚拢、整合、优化资源与信息,打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障碍,促进专业市场突破寒冬期,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为浙江财经大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潘旭明.基于价值链重构的竞争优势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版),2004(6).

[2] 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5(10).

[3] 池仁勇.信息时代专业市场功能转型与升级[J].浙江经济,2002(15).

[4] 李扬.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3).

[5] 曾咏梅.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3):453-457.

[6] 陈柳钦.产业价值链: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理论探索,2007(2).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商贸批发市场 经营现状 经营模式

根据目前商贸批发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商贸批发市场定义为:由投资者投资建设经营场所(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然后以招商的形式提供给他人从事商贸经营的,有别于百货商厦、仓储市场和超市的一种商贸形式,主要从事批发业务,其经营主体应为企业法人。在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商贸批发市场是由投资者建设经营场所,然后招商吸引经营户直接从事商品交易活动,以收取经营户租金作为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方式,经营活动包含商业经营、贸易、物业管理、信息、资产租赁等多种业务。虽然出现了义乌及寿光等非常成功的商贸市场,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商贸批发市场还存在着经营规模偏小、交易方式混乱落后、管理模式落后、“空壳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

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经营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商贸批发市场进入规划、整合、升级与改造阶段,这一时期,多数的商贸批发市场开始重整规划,按照不同门类和功能重新规划市场,并伴随着硬件设施的升级与改造。一方面,一批交易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大型商贸批发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其辐射范围达全国20多个省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枢纽。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型的传统批发市场陷入经营困境,并寻找转型机遇。伴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强的品牌意识,许多品牌商开始自建渠道,或是自开网点,或者直接与大型零售商合作。传统商贸批发市场失去了一批强有力的品牌支持,市场逐步萎缩、功能逐步弱化,它们或者被现代化大型流通组织所取代,或者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经营规模偏小,缺少现代大批发商、经销商。总体上,我国商贸批发市场集中度普遍过低,市场主体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市场成交额分散。“集中度低、规模小、成交额散”的现状是导致目前批发市场信誉过低、假冒伪劣等弊端的重要原因。

现代大批发商的缺失是导致目前商贸批发市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现代大批发商与大批量现代生产相适应,需要大批量、低成本地进货,储备并大批量的组织分销。通过这种“大进大出”的低成本优势,它们搭建起自身的流通网络体系,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另外,现代大批发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天然具有防止伪冒、辨别优劣、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率的功能。

交易手段落后,缺少现代化交易方式。我国的商贸批发市场目前大多数采取的是“摊位制”交易形式和“一对一”式现货交易,而国外的批发市场则早已采用了公开竞价、拍卖式的“交易所式交易形式”。这种简单、落后的交易手段已经显然不再符合现代化流通的要求,难以保证价格的公正性,不够准确反映供求关系,而且产销两环节也难以形成紧密联系,导致批发市场内容易产生欺行霸市的现象。目前,多种现代化的商品交易模式未被人们认识到。比如各种电子交易、上市股份制、会员制、连锁型、物流、商流、拍卖交易等市场模式还未被社会所广泛认识,许多的传统商贸批发市场对“交易创新、管理升级”不够重视。

管理模式落后,忽视对市场软件方面的投入。目前,商贸批发市场市场管理的落后表现在诸多方面: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透明;市场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和市场开发营销能力;市场管理不规范,竞争无序化、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市场信息化管理与物流管理的缺失;安全管理问题重重等。

近些年来,大部分商贸批发市场只注重市场硬件投入,而忽略了市场软件投入:在升级改造过程中过于追求设备、设施的先进性,而不重视对批发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市场信息化与物流服务建设的滞后;管理人员缺少对现代流通模式和现代管理方式的了解;缺少对经营户管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市场品牌化建设的重视等。这些导致市场改造后空有“外表”而无“内涵”。

“空壳化”现象严重,缺乏经营战略及规划。许多的商贸批发市场在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大而全”,不重实际,导致“空壳市场”的出现,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空壳市场”约2000多家,其中建成后而未开业的约1300家,经营无成效的约900家。仅广东省,约500多家市场其摊位出租率不到50%,其中约百家市场的摊位出租率不到20%。市场建设的“空壳化”严重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许多传统批发市场成为了恶性竞争下的牺牲品。

导致“空壳市场”出现的原因,一是商贸批发市场自身缺乏对行业环境以及战略定位的分析,无法形成自身特有的经营模式,千遍一律;二是地方政府在商贸批发市场管理方面的功能缺失,没有对批发市场的布局和数量进行合理的引导控制。

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

商贸批发市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类商贸批发市场已超过九万家,并仍在继续发展、建设之中:浙江的义乌市、山东的临沂市、福建的石狮市、广东的虎门镇、河北的白沟镇等,都是在当地各类商贸批发市场的带动下发展壮大,如今都是商贸批发市场中的成功典范。目前,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成功经营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类:

所谓产销一体化的“基地模式”即是在批发市场经营基地,将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有机结合在一起;或者是在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或有工业集群基础的区域开发相关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地、产业带,通过缩短商品流通链以及固实的产业根基来树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模式(见图1)。“基地模式”下的商贸批发市场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其优势在于低廉的成本以及丰富齐全的商品品类,劣势体现在:一是高昂的物流成本将限制其市场辐射范围;二是所属的产业特性以及产业规模决定了其经营特点以及市场发展空间。

许多的商贸批发市场在“基地模式”下经营并取得了成功,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石狮服装城、虎门服装批发市场、白沟皮具箱包批发市场等。在此以绍兴中国轻纺城为例,绍兴县是我国纺织品生产基地,迄今拥有纺织企业5400多家,织机3.6万台,其中无梭织机3.2万台,无梭织机占全国1/6,无梭化率高达90%。年织造能力42亿米,占全国的1/4;印染能力115亿米,占全国的30%。纺织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为40%,是全县支柱产业。其中有70%以上的纺织产品通过中国轻纺城销售出去。中国轻纺城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条“布街”起步,目前拥有19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从1988年的0.76亿元跃升到2008年的634.53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12.82亿美元,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施齐备,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中国轻纺城已是绍兴县的一张“金名片”。

所谓网络渠道式的“流转模式”即是指依据自身强大的流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起以自身为枢纽中心,形成一片紧密衔接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终端的流通网络;通过主导该片区流通网络而树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模式。与前者不同的是,批发市场要从商品制造商大量批发进货,再批发转销到零售商;而并非与生产商物理位置紧贴,形成前厂后店的模式。“流转模式”下的商贸批发市场一般处于商品流通的中下游(见图2),其优势在于发达的商品流通网络以及便捷的交通,但由于其较为传统的商品流通链,使得其不具备成本优势;且一旦上游制造商或者下游零售商足够强大,将对其原有优势构成威胁。

以辽宁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例,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始建于1983年,现座落于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与热闹路交叉路口处。市场主营服装、鞋帽、小百货、针织品、日用杂品、美容美发用品、小食品、床上用品等14大类、2万余个品种。其商品来源于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以及湖北、北京等省市;其直接商业覆盖为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等地,直接供货渠道覆盖了以上地区的70%。目前,五爱市场在辽宁、浙江和广东形成了专属的产业加工基地,是广商、浙商等汇集地区,具备良好的出口加工和分销能力,还是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主要的轻工产品供应基地。五爱市场较为完善的市场服务配套设施,为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拥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大型客货运输、仓储站,跨省客货营运线321条,货物年吞吐量30万吨,年客运量400万人次;拥有供业户使用的万米仓储中心,并拥有与全球主要贸易采购商往来的电子商务和交易平台,目前16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并将开设电子海关、国际汇款、电子结算等业务。同时,五爱市场可提供仓储、物流、国际交易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服务,是北部地区最具商业影响的消费品国际贸易周转中心。

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商贸批发市场批发交易的集中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向:

一方面,在整个批发领域,商品交易向大规模专业性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群集中;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表现为专业批发市场为主、综合批发市场为辅的格局。

另一方面,在市场交易内部,交易趋向于大经营户集中。这些大经销户成为某些品牌的一级或经销商,构建着纵横交错的经销网络;部分经销户有向贸易公司转型的趋向。规模效应、稳定且广泛的供销网络等因素促成了经营户的这一转变。批发市场则成为这类专业批发贸易商的培养地。

(二)商贸批发市场组织的网络化与市场功能的纵向延伸

近年来,我国商贸批发市场从彼此横向竞争逐步趋向于互相合作、相互依赖的一体化市场网络转变。成功的批发市场凭借资本、管理、品牌优势向其他市场输出资本和管理,甚至形成母子市场或市场集团;这样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建构自己的网络体系,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另外,一些批发市场在不断完善自身市场功能的同时,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方面尤为典型,它们通过建立自身的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并联合零售终端,实现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一条龙”服务。

商贸批发市场在我国已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转变为传统国有批发渠道的替代者,成为现代百货商厦和超市的供货商。由于其对其他商业业态极强的渗透力迫使我国必须重新审视它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它的规范经营将有助于我国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陈庆.商贸批发市场的界定及经营行为规范问题[J].商业时代,2006(32)

2.洪涛.中国商品交易市场30年: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与模式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欧开培,肖怡.中国批发市场的困境与出路[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荆林波著.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报告No.2[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4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 百货业 百货业趋势

百货业态在根本上是指商品的经营模式,是一种营业形态,通常包括商品的营业形式和组织形式等。营业形式指商品以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及店铺等形态进行的销售模式,组织形式是指商品是否以自愿连锁及连锁经营的形式组成一定的企业形态。也有一部分学者把满足某一特定目标客户需求的零售营销店铺组成的营业形态称为店铺经营形态。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与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按照店铺的组成、商品结构、服务功能等因素分为了17种业态,在这些业态中,像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网店等,这些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超市类业态,而百货店及购物中心属于百货业态。

我国对百货商店的界定为在一定场地经营若干商品,并且实施统一管理与独立销售,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商品供应服务的经营场所。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的发展继承了百货业态的传统模式,又根据百货业态的时展需求进行了内容及模式的改革,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经营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联营模式。网络经济时代的百货业联营指百货店与生产商或者商通过利益分配形成一种合同约定,对在经营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及应享受的服务进行划分,以联合的模式进行商品销售,并且各自以一定的比例承担相应的责任及风险。在目前的联营模式中,百货店以招商的方式引入一定的商品入店,百货店根据自有资源为生产商提供相应的经营场地,承担整个商场的运营策划及管理,为各入驻商家提供促销宣传、收银结算、商场保洁、安保安全、销售培训、商品质量监督等服务,各生产厂商负责商品的进销存调等环节,商品经营的业绩风险由生产商或商承担,百货店主要按照双方约定的权益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生产商或商在一定期限内未完成双方约定的销售额度时,百货店按照约定的最低的约定额度进行提成,收取百货店运营管理的经营成本费用。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自营模式。网络经济时代的百货业自营模式指百货商店自己根据经营情况及需求买断生产商或商的商品,在自有店铺进行销售的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百货店自负盈亏,对商品进行集中采购、分区销售,百货店拥有商品的经营权,百货店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对商品的经营活动及管理进行决策,根据市场情况对货品进行调整,当销售不畅时需要承担一部分经营风险。在该经营模式中百货店主要通过商品购销差价获得利益。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柜台租赁模式。网络经济时代的百货业柜台租赁指百货店根据现有情况将部分或所有经营场所以柜台的方式租赁给商品生产商或个体商户供其经营商品销售,从中收取一定的柜台租金。在这种模式下,百货商场一般不对商户或商品生产商的商品价格、促销手段、商品种类等进行服务管理,仅对整个商场的公共设施、商场品牌推广与宣传及商场场地等进行管理。在该模式下,百货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店铺租金。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代销模式。网络经济时代的百货业代销模式是指百货店接收商品生产商或者商的委托,根据店铺空间及利益在百货店铺内销售其他生产商生产的商品,商品的所有权归商品供应商所有,商品运营费用由百货店承担,百货店向商品商收取一定的销售费来平衡支出。

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经营模式成因分析

从统购包销到联营。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工业消费品实施商品统购包销政策,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制度逐步改革,消费品的销售形式逐渐灵活,消费品可以通过统购统销、选购、订购等方式进行销售。直到后来自销模式受到了发展制约,我国逐渐出现了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依靠收到商品销售佣金发展,随着代销市场的活跃,生产企业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随之出现了联营联销,在这种模式下,商品生产商与商共同对商品的经营生产进行决策,按照约定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本形成了统购统销、订购、选购、计划收购、代销、联营联销六种模式,实现了商品的市场自由流通。

自营为主、联营为辅。我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展的速度较为缓慢,当时商品经营主要以百货业的自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满足了经济的发展需求,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一方面,我国当时的百货业垄断了整个商品经济市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场地主要为百货店,另一方面,我国当时经济发展环境使得商品种类及数量较为匮乏,消费者需求量大,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景象,消费者购买商品要凭票购买,商品上架柜台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被销售一空,百货店承担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保障服务机构,商品的销售不存在任何积压风险,并且销售关系极端不平衡,百货店的工作重心是如何确保采购到货源,而并不是如何为消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百货店自营占据整个市场垄断地位的同时,百货店也开展了商品的联营生产与销售,百货店根据自由销售场地优势与商品生产商合作,生产商提供销售人员进行商品销售,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得利益。在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出现了一些柜台租赁模式,百货店将一定的经营场地出租给个人或者单位,承租者负责商品的销售,后来由于个体商户的大规模涌入,商品的质量把控不严格,曾出现了假货泛滥现象。

联营模式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品销售市场由以前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品的零售环境及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店逐渐开展了联营模式。事实证明,在百货业逐渐陷入低谷时进行联营模式的改革与推广,在当时为百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当时全国百货业经营利润逐步回升。当时的百货业主要有以下特点:消费者选购商品的倾向主导了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购买需求逐渐成为了百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百货业主导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定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当数额的商品涌入市场后造成了百货业的相对紧缺,此时百货业的议价优势得到了体现;百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随着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百货业也进行着大规模的扩张,这使得整个商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新型业态的成长使得百货业在商品销售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外资的进入及外贸商品的涌入造成了更多的经营风险。

网络经济时代我国百货业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在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的经营中联营比例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联营为主、经销为辅及代销为补的新型百货业商品综合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期呈现的特点为: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场地优势进入零售业,而这一部分商户或者说经营者是没有零售经验的,其经营的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并不擅长商品市场的经营,因此这类商场大多以商品生产商合作联营经营,甚至开展店铺租赁等合作经营模式;小品牌借助百货店进行市场推广具有一定的优势。百货业在国内商品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经营历史,其经营优势相对于小品牌来说,具有客源市场广阔、人流量大、价格定位全面准确等优势,小品牌在进行市场推广时,希望能够通过百货店市场树立商品的品牌市场形象,获得市场信息动态并做出准确的决策,更倾向于选择与百货店联营。而百货店由于商品市场风险不断增大,并不愿意承担小品牌的自营,促使了商品联营模式的发展;百货店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关系中处于劣势。国际知名品牌随着我国贸易市场的活跃逐渐涌入我国商品市场,促使整个商品市场上品牌体系之间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百货业有意愿通过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来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国际知名品牌却越来越多的形成了专卖或者自主营业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店与国际知名品牌的联营模式以百货店自身利益的牺牲来换取一部分市场地位,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和竞争力。总体来说,我国百货业发展趋势及策略如下:

商品选购模式的自选化。商品超市经营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商品可以自选,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经营场地,而且向消费者展示了更多的商品,使得商品的选购程序更加直接,减少了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自我购买意愿的体现。百货业要发展就要逐渐学习这种更加能够为用户提供选购服务的、充分体现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选购模式,以促进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信息交互。

商品经营的对象更加细化。百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对客户群体进行对象分类,根据自有条件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客户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从而满足特定对象的更全面的综合服务。因此,百货业要充分发展,就要对经营的对象更加细化。

商品经营品牌化。商场经营商品是体现了商场价格及商品市场定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的品牌宣传更加便捷,威力也更强大,商场品牌的入驻要充分结合网络经济时代商品品牌发展的特征,商品一定要名牌、优质、新颖、独特,以此来提高商场的人气和市场地位。

商品经营服务品质化。在统一的经济环境和商品环境中,消费者更看重的则是商品提供服务的品质化,商场要能够吸引消费者,并且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就要在提供优质商品的同时对选购环节和售后环境的服务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只有这样才能够战胜对手,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商场经营选址便利化。百货业在开展过程中选址一般位于市区或者繁华地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域的交通拥堵造成了一部分消费者选购商品不便,并且部分市区人口出现转移,使得人流量聚集有一定的时段性,因此百货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连锁经营模式,在交通枢纽或者人流居住集中区开设分店,既便利了消费者,又增加了市场的占有率。

商品经营主题化。百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定位越来越精确,某些百货店开始以某种商品类型或者按照节日、庆典等各种方式,对商品进行集中时段的促销模式,使消费者在某一时段对该商品进行集中选购,从而互赢互利,实现商品的促销经营。

商品经营折扣化。商品市场的竞争使得商品在百货业的促销价格已不能满足网络经济时代下消费者商品购买实惠的需求,因此一部分百货业开始实施购买折扣策略,使得折扣与促销并存,更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寻求优惠的购买意愿。

商品经营专业化。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出现了各百货店采取专业化的经营运作方式打造自我核心竞争力,以核心竞争力为优势进行商场商品的竞争性营销,促使消费者对商场的信赖和依赖加强,并且强化优势,把非核心商业活动外包给优势服务企业来做,如物流配送等,这样促使百货业商场通过商品供应链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期望收益。

商品经营管理人性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商品物质的追求日趋理性,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不仅是对商品质量的认同和选购,更是对商品体验消费的服务进行参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购买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选购决策,因此,百货业要从根本上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就要更加了解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人性化管理及服务。

商品管理信息化。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及流通最大的特征就是商品信息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消费者适时掌握商品的销售信息进行及时的选购,商家及时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是网络经济时代百货业发展及竞争的根本,是体现消费者理性消费与信息化消费的实质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艳.百货店的经营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0.17

2.孙实琴.百货业2010年运行走势预测[J].现代商业,2010.10

3.崔馨予.关于我国百货业陷营瓶颈及自营复出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0.4

4.谢绥萍.美国百货业发展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0.4

5.吴建国.2010年百货业发展趋势[J].中国商贸,2010.5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

1 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商贸与农村商贸优化升级的共同结果,其实质是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过程,其前提也必须是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发达地区实践证明城乡商贸统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城乡商贸统筹的主导思想是相对发达富裕的城市借助商贸流通业发挥"以城带乡、以商助农、商农联动"作用,从而为农村商贸流通业带去 "设施设备标准、业态新兴现代、技术信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机会,最终实现城乡市场的均衡、融合到一体化发展。任保平指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并指出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同,将选择不同的统筹城乡商贸发展模式:城市化发达,工业化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中心城市-规模城市-乡村"的城乡市场网络化商贸统筹模式;在工业化发达,而城市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采取产业带动模式;在城市化发达, 而工业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采取小城镇带动模式;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都不发达的地区, 应该采取供应链空间连接模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采取供应链空间连接模式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最终构建以下三类体系:

(一)建立以零售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首先建立零售组织的统一网络,对城乡的零售组织实现整合,实现城乡共同分享先进的物流组织系统。其次对城乡之间的零售组织网络进行整合,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并且可以获得先进的城市物流组织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最后,城乡零售组织必须能够共享先进的采购服务以及配送服务,从而促使城市和乡村共同实现规模经济。

(二)建立以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要实现以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的对接,达到批发组织在流通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工业消费品由城市向农村流通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建立批发组织的连锁销售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网络流通渠道,最终实现工业品在农村与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与转移。第二,农副产品要在城乡之间实现自由的流通,就必须在城市建立相应的批发零售网络,并实现与农村的运送服务系统相对接,从而让城市更好的享受农副产品。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城乡商贸环境。

进一步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商业网点的整体规划,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个商贸业的发展勾画出蓝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将广大农村市场与城镇结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连锁经营网点的布局。

(二)加强农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和"农超对接",促进城乡商贸联动。

专业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流通领域的社会分工,通过批发商沟通了生产者和下一级批发商。同时,专业化市场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弥补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小的劣势。专业化市场必须是企业化运作模式,即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应该是选在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地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商贸流通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商贸流通效率。

"农超对接"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农产品销售价格,"有利于促进合作农户的收入增长。农超对接有以下几种模式:(1)"超市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同各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帮助超市采购农产品,这种对接模式适用于生鲜农产品的采购;(2)"超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对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这些公司的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安全标准。超市采购由这些公司生产经营的农产品 ;(3)"超市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与镇政府和村委会合作,共建种植和养殖基地。

(三)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既包括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也包括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

(1)构建农产品的销售网络

一方面,应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建立原辅材料采购基地、采取贴牌销售方式, 把农产品带入国内外销售网络和市场。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市内外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签约农产品种植项目和加工项目,采取订单式生产。

(2)巩固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

以连锁企业超市为依托,建立农村日用品、农资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连锁企业超市的配送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需平衡。

(3)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工程项目"拉动城乡商贸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2005年2月开始启动,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落实有利于城乡商贸一体化。

(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1)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要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是关键。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城乡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各种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一体化"交通运输政策,但重点在农村。

(2)加大农村互联网建设力度

一方面,政府要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健全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的投资建设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多方支持来增强建设力量和扩大发展范围。另外,应构建政府补贴、农民完全或部分免费入网与使用的运营模式和机制。

(五)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平台建设

农业品与工业品市场在信息传播、获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构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迫在眉睫。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的建立有利于节约农户经营市场的交易成本,一方面解决市场信息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信息网的建立可使农民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价格动态,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半径,调整商品的流向和流量。一方面,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另一方面,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任保平.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 态势、机制与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2010,4.

[2]任宗哲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政府职能及其转变[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刘凯俞富强. 改善农村消费视角下城乡商贸统筹的发展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 2012,11.

[4]任虹. 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3, 24.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大宗商品市场 结构形态 绩效评价 长三角

一、大宗商品市场及其结构特征

(一)大宗商品市场简述

大宗商品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通过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的现货交易模式,以及是商品进行期现货和中远期交易的市场。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始于1997年,是那个时期国内贸易部批准成立的。

大宗商品市场内涵特征转型。市场经历了多重变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监管的强化,大宗商品市场面临了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规则性革命。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代表政府和要素的市场政策的密集改变;二是代表市场要素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的密集改变。这些预示着我国大宗商品市场逐步向规则性市场发展。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特征

1.市场准入体制形成。大宗商品市场在探索市场准入变革,采取工商注册制,以此来降低商业性市场机构创立及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创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2.全球化市场特征。中国的产业、商品、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发展,成为过去一年中的重要发展特征。我国的大宗商品企业在融资体系上获得了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广泛地参与不同类型国际市场的投资和跨境贸易。

3.商品市场形成。随着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市场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新的政策性及国际性的自由贸易区,形成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4.市场交易模式多样化。我国现有的大宗商品市场在交易模式上已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许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努力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引领下,施行多种交易模式的并行。

5.大数据应用广泛。大数据的概念及业务体系蓬勃发展推动了大宗商品数据应用,市场对大宗商品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形成和组建了与大宗商品市场相关的有效数据运营商和商业化数据产品,并进行了商品数据的研究、编制和应用。

6.形成了独特的信用规则和金融规则。大宗商品市场的信用环境的建立已成为政府政策制订的重点。与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相比,目前信用评级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仍然缺乏。而货币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使用的规则和成本,也影响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效率。但由于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金融规则,系统化金融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7.形成了特定的标准化体系。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市场和交易平台,在探索形成各种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包括仓储标准化、信息服务标准化、交易管理标准化。但目前,标准化的努力仍具有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场标准化的商业模式及商业环境,似乎还未有示范性的机构出现。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状况

大宗商品市场结构先与传统的商品市场结构有一定的区别,大宗商品市场通常由多层次商品市场领头,后引申出两个分支,分别为商品现货市场和商品衍生品市场。商品现货市场则再分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集市,这些市场统一由商务部监管。商品衍生品市场则由两部分组成: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分为期货市场(由证监会监管)、商品场内期权(市场空白)、类期货交易平台(目前为地方政府监管或监管空白);场外市场分为商品远期、商品期权、商品互换,这个市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场交易模式比较传统。大宗商品的交易模式相对传统的市场没有发生显著的转型与升级。从长三角地区来说,大多大宗交易平台仍没有根本改变集市化交易的现状。

2.信用规则较为初级。大宗商品市场已形成一定的信用评级规则,但目前的信用评级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均较为初级,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信用规则建立相对其他地区已走在前面,但从效果和状况看,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3.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使用较大,依赖金融支持。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已构筑交易商、供应链、物流、银行等相互共赢的金融链条,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建立,系统化金融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影响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效率。

4.商品指数化不够。我国大宗商品领域的指数产品持续推出,但指数产品大多为信息化产品,作为商业化指数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有效使用的并不多。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航运指数,但由于有效指数商品的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商仍然以企业性的交易模式为主。

5.企业标准化特征明显。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努力推动各种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包括仓储标准化、信息服务标准化、交易管理标准化。但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标准化的努力仍具有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场标准化的商业模式及商业环境似乎还未有示范性的机构出现。

三、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绩效评价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指以买卖双方交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或者类似结算制度,采用集中撮合交易方式进行大宗商品标准化合约交易的机构或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交易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期货交易方式和现货贸易方式。大宗商品市场的两种贸易方式为现货连续交易和现货贸易。

目前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结构还是比较完善的,并且也在一步步发展以取得更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大宗商品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绩效也存在改善的需要。首先,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区域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各管理部门间的监管权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整个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这种情况造成了某些产品价格扭曲或价格信息不充分,无法正确指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造成市场供求失衡,部分行业反应滞后,产能过剩。其二,长三角地区虽然相比全国来说,已建立了一定大宗商品市场现代化的市场组织体系,但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组织体系以及交易方式在各方面的发展仍不足,并且大宗商品的流转效率较低。其三,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有效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充分形成。因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缓慢,并且实体企业没有具备规避价格风险的意识及手段。其四,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够,价格影响力不强,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能力不高,“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缺失。最后,长三角地区虽然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走在全国签名,但大宗商品市场立法还比较滞后,没有形成良性的监管体系,出现问题出现处罚、监管不力。

四、优化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运行体系

国际上的期货市场交易所都是建立在开放自由的金融体系下,由于市场中的资金流动不受限制,所以厂商和投资者都参与该品种的交易,并把该品种的市场价格定为基准贸易价格。所以,建议我国应当加快金融市场向国际化市场标准前进,以此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要建立中心交易所,有榜样的作用

一个中心交易所能否拥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辐射力,关键取决于它的会员机构是否强大。大宗商品市场的经营机构是增强中心交易所辐射力的关键基础力量,为了实现中心类交易所的广泛影响力,大宗商品交易所要能做到对新市场的开发、交易所中不同品种的推广、客户数量的增加和客户质量的增强。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要求严格守法

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体系,能够具体地涵盖所有的交易活动;第二种是指这些法律法规符合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依靠投资人的主观臆断或领导们的意志去扰乱市场正常运行机制。

(四)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

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有着行业垄断的现象,是由历史和制度造成的,所以我国药必须不断地减少乃至消除垄断。国外市场的发展已经证明,在期货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要适时推动现货市场的建立,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斯坦福大学杰弗利・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市场的发展演化为三阶段,分别是标准化的现货市场、活跃的远期市场、成熟的现货市场,有效管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效率。

(五)参与到国际商品定价体系中

我国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以区域性市场为主,很难参与国际商品定价体系中。上海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期货交易所是现国内价格风向标,但参与者主要是国内生产商、贸易商,很少几乎没有国际机构参与。

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受到了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在现在实行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该国在该种商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由其定价权体现出来。然而现在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却不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这个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因此,中国会对于产业链的全面整合和对大宗市场结构进行改善,让我们一步步靠近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直至掌握它。

参考文献

[1]赵远.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年鉴(2014)上市概括市场特征[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2]张小艳.我国期货市场效率与风险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蒋天颖.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4,33(10):1825-1836.

[4]周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9(3).

[5]蒋天颖,史亚男.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10):130-139.

[6]蒋天颖,谢敏,郑长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现状与运作机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社,2015.

[7]陈鼎瑜.抓住机遇 明确定位 提高市场竞争力―关于制定和实施港口企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港口.2000(08).

[8]陈丽芬.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尴尬与未来[J].商场现代化,2013,31:71.

[9]蔡进.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6-9.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7

【关键词】商业模式;模式创新;价值创造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仅凭科技创新来取得进步还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需要。因此,企业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寻找符合新技术、新产品的组织、流通和管理的新路径,也就是要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商业模式的提出及界定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但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却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互联网开始在商业领域中普及应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雅虎、ebay、亚马逊等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兴起,对大量的传统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开始流行,常被用于描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型企业是如何获取收益的。

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瑞士学者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而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合作伙伴网络,从而产生有利可图并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之后,Osterwalder等(2005)又对商业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概括,即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基本原则。类似地,美国经济学家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机制的架构,它通过价值链传递给顾客,把顾客的支付转化为利润。

我国众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罗珉教授(2009)认为,商业模式应当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其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魏炜和朱武祥教授(2009)认为,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应当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赢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彼此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其本质是指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即魏朱商业模式模型。

虽然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内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其定义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即企业在一定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就是指企业是如何赚钱的。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及动力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即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新的并且有效的赚钱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是对企业模式的重新设计。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要对行业中的已有模式进行分析,找寻新模式的存在可能性,这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其核心都在于发现并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能否成立。实际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神秘,也不新鲜。无论企业置身于何种行业,都在使用这样抑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企业本身对其商业模式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能够在多变而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及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由此构建出新的商业模式,就成为当今企业实施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商业模式创新是在一定的动力驱动下进行的一种创新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动力。

1.新技术的市场化。要将新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企业就必须应用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因此,新技术的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相比于持久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性技术较为激进,难以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中将其市场化。因此,企业为了使应用突破性技术的产品实现市场化,就必须采用一种与新技术相适应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此时,新技术的市场化就成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尽管新技术的市场化要依托新的商业模式,但反之,技术创新也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

2.商业环境带来的压力。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必须不断地创新。传统组织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事先分类的目的与计划的基础之上,它能够保证处于一致的、集中的、相互依存的商业环境中的企业的效率最优。当今企业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动态的、不连续的、激进变革的商业环境。从长远看,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此时,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商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

市场化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万达模式;城市化;城市商业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快速的发展,商业地产的迅速发展,缔造了中国商业地产发展速度传奇的“万达模式”一度成为了人们视线的焦点。(这里谈到的“万达模式”主要针对万达广场和商业综合体对城市规划方面的影响而言,经济方面不做详细论述。)毫无疑问万达广场在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万达模式”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因此被不少开发商所模仿,也被不少城市建设者推崇。作者在这里以一个城市规划者的角度站在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依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对万达广场和商业综合体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微薄观点。

二、万达模式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首先这里要解释一个名词: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全称为城市商业综合体,英文为HOPSCA,即豪布斯卡,其为当今地产模式的最高形式,它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的综合化、规模大型化和空间与流线组织复合化而顺应成长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地产。HOPSCA是由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公寓等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个单词的首个字母构成。每个商业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种,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是一种功能为主、多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的建筑群落,往往被称为“城中之城”。而“万达模式”正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综合体。

万达模式的发展对驱动一个城市的进化功不可没:无可置疑的是每个万达广场的建立都是在为城市增加一个新的商业中心,社交中心和地产中心,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新的“名片”为许多城市发展成为多核新城提供了帮助,增加城市活力点。综合了商铺、餐饮、休闲娱乐、写字楼、住宿多为一体的“万达模式”无疑是城市中较为亮丽的一到特殊的风景线,成为城市地标性的建筑群体。万达模式一般采取商业房产为基础,带动住宅、公寓、商务办公,辐射交通、通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规划之始就确定了项目的商业特色,细分了市场客户群体。因此,万达模式很容易就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为大都市留下了深刻的脚印。

万达模式带动了一个片区内地产的飞速增长,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由于万达建筑群体对人群所带来的强大的吸引力促使了周边地产的迅速扩张,地价也会飞速攀升,从而带动整个片区经济的多样化,整体化发展。可以不夸张的说片区引入万达模式就像给片区安了一台经济发动机,打造新片区经济,带动城市多样化发展功不可没。而飞速的经济使万达为新片区打造出了新的地区文化,创建了一派全新的文化体系,带动了社会新文化、新思路的发展。

万达模式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竞争力。传统的开发模式由于每个项目的功能都相对单一,需要若干个项目相互配合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若干个项目又不可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发建设,因此在传统开发模式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混乱。而万达模式中,考虑了开发项目的各种配套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后,才做出整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故恰好能弥补传统开发模式的不足。

万达毫无疑问的具有综合商业的快捷体系,让具有许多需求的人可以在一个建筑群体内解决所有问题,配套的服务体系使很多人的生活变得轻松、简捷。

三、万达模式的一些缺陷

万达模式的成功属于大都市城市化的成功,并不能适应多数城市化的发展:首先,万达模式的发展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之上的,譬如,城市人口的要求,交通条件的要求,城市多数人收入状况、消费状况,文化特征等诸多条件,而且万达模式的建立对这些条件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因为我国现存的地域文化,经济状况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如万达模式的发展,只适用于一些经济速度快,人口数量大的大型城市,而并不适应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所以万达的可模拟型还是值得探讨的。

迅速扩张的庞大的地产经济,使得原住民逐渐被边缘化,本身存在的一些小型液态几近消失。因为上文提到的万达的入驻会使得片区内地产业迅速发展,因此使得一些原住民不得不放弃要价高昂的社区,而选择离开片区选择更远更边缘的地区居住,而一些原有的也太也会因租金的提高搬出片区内,也许不久的将来很难再看到平板房下油条,豆浆,大碗茶,修自行车等等生活百态了。而这也是许多学者提出的城市功能单一化,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一种间接影响。万达所代表的高新文化势必对片区传统文化是一种强力的冲击。

强大的商业吸引力给城市带来了新的交通负担。一是,要解决这个巨大商业综合体内部服务人员的上下班问题。二是,每逢节假日万达成了许多人选择的场所,这样也间接增加了一条或者几条线路上的交通负担,来往车流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的现象。这俩点无疑是万达经济综合体给城市交通造成的俩大困扰。

万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如何让万达模式走进中、小型城市:万达对人流的聚集力和对片区文化的影

响力是我们值得效仿与应用的地方,怎样把这种力量应用进小城市是值得探讨的,我个人认为现行中小城镇都具有着一俩个城市中心,我们可以以现有的批发市场,商贸中心作为基础创建一个如万达一样模式的中小型商业综合体,打造一个适应于中小型城市的小万达。现在已有许多城市在逐步推广如宝鸡市的开元广场。

整合现有文化产业,充实万达模式:如何让现有万达的高新模式与传统商业

相互融合或者说是相互依存也是如今面临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以在万达商业开发与液态综合上下一些功夫,在万达广场周围特设一些特殊的街区,如小吃街区,文化街区等,让万达模式的建立不只成为一种品牌的植入,而成为一种更为丰富的文化产业的建立,带动的不只是片区商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而是更广泛的带动文化产业链条式的发展。反观现有的文化产业体系,许多体系都是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文化不能共生共存,从万达模式不难看出主要问题在于新兴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冲击与商业效力冲击使得传统文化走向了边缘化,我们应该更好地让传统文化依附于新兴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业态融入新兴产业。

通过万达为城市带来的交通问题可以看出,现如今城市规划中缺乏多个次

中心或是辅助中心缓解城市压力,应在城市中建立相应的辅助中心,在一定人数基础上的区域内建立多个中心,一心带多心的发展,而多心又辅以多个功能,划分人流减轻城市负担。让城市文化走向更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加)简・雅各布斯(Jan Jacobs)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05

上一篇: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区别范文 下一篇:大型企业网络营销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