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1 12:35:59

阳光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论文篇1

通过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增强学生体育运动氛围,并在运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正面影响,培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活动中人人享有体育乐趣,身心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学校五、六年级383人。

3研究方法

3.1文件资料法。通过多种方式查阅我国相关政策、资料等有关数据和信息,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3.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健康及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为课题提供依据。3.3实验对比法。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指导活动,动态分组分层次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变组织形式等教学实验。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进行实验前后对照的教学分析。3.4经验总结法。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并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按研究的规范要求进行总结分类,使其更具理论性。

4实施原则

4.1活动项目开设上,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五、六年级的学生好动、精力旺盛,偏爱竞争性、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

4.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原则

通过活动的认真实施、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全面性指的是: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应面向四、五年级的所有学生;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3学生安全教育上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活动开展前就要做好每项活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实施形式

5.1体育课程除进行传统内容的教学外,还增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内容

开设阳光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要选择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也要开展新兴的项目,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如飞叠杯、呼啦圈,等等。

5.2规范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把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日课表中,使每个学生每周每天至少一次参加体育活动。

5.3营造体育活动氛围,阶段性开展竞赛活动

日常体育教学很重要,但每个项目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举办一次年段内的专项比赛,如40人循环跳绳赛、40人单脚跳接力赛、20人绕圈接力赛等,每年还可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检测,更是最大程度上给学生竞争、展示平台。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五项体能素质指标明显高出实验前,如50M*8项目,由实验前19人优秀到实验后55人优秀,优秀率从4.9%到14.4%;坐位体前屈的优秀人数从16人到47人,优秀率从4.2%到12.3%,良好人数从146人到201人,良好率从38.1%到52.5%。指标呈显著差异,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为手段的实验深具成效。

6.2实验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给学困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运动技能上有明显差异,学习效果欠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变换教学内容,转变组织与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正能量的影响,从而达到其运动技能和体能有阶段性的提升。6.2.1转变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好三点:一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二是有组织的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集体活动,时间30分钟;傍晚第二节课后进行班级分组活动,时间40分钟;三是活动内容多元化,具体有:集体项目(广播操、跳长绳等);分组项目,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实施由各班选出的2个项目,6个班级共12项,按星期每周轮转,更多方式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学生自主项目,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有体验游戏(合作跑、弹球、飞叠杯、滚铁环等),球类活动(轻排球、小篮球、地弹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6.2.2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实验组的老师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定期写出总结报告。6.2.3分层次教学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具体教学中由常规的进行分组转变成按学生体能素质情况分组分层次教学,视学生练习进行动态分析并随时做出调整,使学生都能按要求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7结论

7.1通过本次实验的分析比较,我年段通过改变传统阳光体育活动项目,改变教学分组的形式进行分层次教学,优化教材等实验,多围度激发体育学困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大限度调动大部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实效,成效显著。7.2深化体育课堂改革,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师生良性的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阳光体育实效性。通过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综合能力,这不仅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更是对扎实学生技能的一种回归。7.3对未来学校体育工作的设想。通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而获得的成效,将更加认真落实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更新观念,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确保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基础。

阳光体育论文篇2

1管理变革与阳光体育二者间的关系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2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体育管理变革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每一类主体都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既得利益相关者,都有着不同主体地位、作用以及职责。目前,政府作为高校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主要决策者,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缺乏兴趣,那么,学校的积极性再高也无济于事。若要政府充满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动力与压力,需要媒体积极宣传、营造改革的社会氛围,需要学者为政府提供可靠的依据、科学的方案,更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学术的支持,教师的行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以往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中,虽然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体育教师、学生等具有强烈的变革愿望,但并未将改革视作己任,集体等待“救世主”的现象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驱动机制的缺失,即并不会因为谁推动改革而受到奖励。因此,政府或者学校应该设立学校体育管理改革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鼓励打破僵局。

阳光体育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策略

 

1 前言

1.1研究背景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工程”,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大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大力宣传健康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体育论文,引导青少年学生改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等学校是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时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对于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业、升学等压力要比中学生小得多,大学生有不少的空余休闲时间,对于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很有优势。

南京是高校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对南京高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南京高校实施情况的调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进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以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怎么写论文。

1.2研究现状

“阳光体育”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时间尚短。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亦不丰硕。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类,阳光体育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1.3研究目的

1.3.1调查现状:调查南京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1.3.2研究策略:深入领悟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政策措施。

1.3.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

1.3.4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法,从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8所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借鉴其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

查阅网上社会各界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看法,尤其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心声,了解他们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等方面来设计。选取南京大学等8所院校,每校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800份,回收741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2%。

2.2.3观察法

对上述8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体育论文,主要考察各校的体育场馆情况、各校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修建的场地和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

2.2.4访谈法

与8所院校体育部领导或老师,了解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以及近三年学生健康体测的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2.2.6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文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代表青春、活力与健康,“阳光体育”并不是代表在阳光下的运动,而是代表学生青春活力而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阳光体育” 并不单纯指某项运动,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把“阳光体育”作为一个品牌来推广,把“阳光体育” 品牌做广做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品牌追求的不是经济效应,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

3.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3.2.1扭转学生体质下降

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状况令国人担忧,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必将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青少年要了解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要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清楚地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但是自己的权利,而且是自己义务。

3.2.2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和民族康强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体育论文,国家的基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推动学校教育和体育的改革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校体育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空间更大了;挑战是能不能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体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趋势,对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和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3.2.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怎么写论文。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因此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3.2.5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相对落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运动成了全社会的时尚,健康成了全社会的目标,这必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局面,将群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论

4.1阳光体育运动在南京高校广泛启动

南京各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和两次冬季长跑活动的起跑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4.2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体现了领导人对青少年体质的关心,反映了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4.3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宗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定的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正渐渐被接受和采纳,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4.4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体育论文,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下,领导重视的作用更显突出,调查发现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被动响应文件的精神,对如何持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漠不关心,没有相关制度予以保证。

4.5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够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是什么,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对此存在疑惑,有些人认为阳光体育就是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人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单纯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属于学校体育范畴,“阳光体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4.6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调查发现,学校无从下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阳光体育体系,阳光体育运动系统包括:阳光体育的宣传、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测试、阳光体育的组织领导。

4.7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须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招生规模同步,这个硬件条件能否解决,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能否顺利开展。当前要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邓雷,杜遥捷《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时代教育2008,8:70-71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35-38

[3]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4:56-57

[4]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5:68-72

 

阳光体育论文篇4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改革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人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是“人人参与”、“个个争优”。免费论文,改革。其特点多样化、个性化、兴趣化。这就要求高职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及时转变育人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随着阳光体育的深化,教育自主化、个性化的趋势已经成为现代改革的主流。传统教学方法管理受到了很大冲击,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其价值取向。免费论文,改革。

1阳光体育运动中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教育目标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是以总体目标代替具体目标,导致各级各类体育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促进而发展的,它以校园为时空,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培养人坦诚、宽容、谅解、互爱等品质,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1.2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摘要求,并能开出具有特色的选修课。

1.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分注重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上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免费论文,改革。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主动性;采用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情感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广泛应用现代化的体教育技术,在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同时。免费论文,改革。免费论文,改革。进一步扩大体育教学的开放程度。

1.4体育评价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评价内容单一、考核内容与新课程目标脱节,强调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适应等方面的评价,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运动注重锻炼的过程和参与精神,放宽了锻炼结果的评价,主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由单一内容评价向综合化和个性化转变,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评价的同时兼顾体能、体育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合作意识等领域的评价,从而达到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3.1更新体育管理理念,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高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结合本校实际。寻找现有体育课教学与阳光体育的结合点,更新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根据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应兼顾高职体育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特别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从学生和社会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推陈出新,精选和丰富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多种锻炼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应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探寻找―些符合阳光体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使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一个长远课题,只有在高职体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各个环节的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把高职体育工作抓好,把阳光体育运动抓到实处,全面改善大学的体质健康状况。

3.2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社团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免费论文,改革。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社团活动,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3.3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推动阳光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职学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带动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辐射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比如,通过网络、海报、宣传手册、课堂教学等方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开展形式多样,适宜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参与的趣味运动会,倡导高职学生不仅自己要积极锻炼,还要学习健康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带动并指导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拓展活动空间和时间、改变活动的功能的融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节日,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让阳光体育运动更加深入人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7):10-14.

[3]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6-7.

 

阳光体育论文篇5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针对我国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不断下滑,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1〕。“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况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

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论令国人吃惊,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成为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2、阳光体育运动的定义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

3、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采取的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影响、有声势、有内容地顺利进行,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确保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

5、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

根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各个地区通过下发文件、举行活动、媒体宣传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体育工作有了更强的关注,于此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着很多漏洞,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1、体育课程设计研究缺乏理论高度

体育课程设计的研究方面理论水平不高,并且滞后于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会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理论应该与实践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充实理论,通过“理论――实践――反馈――再理论――再实践”这个循环过程,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来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才能有力地指导实践。此外,课程开发还缺乏一定的专业设计和研发队伍。

2、缺少必要的社会群众基础和现实的动力

客观地说,2001年实施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非常缺乏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体育课程改革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动力。

3、研究观念滞后,视野狭窄

体育课程研究中体育观念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生活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

三、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是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重新审视和改革,无疑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阳光体育运动弥补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不足

学校体育课程忽视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而阳光体育运动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阳光体育受到家庭、学校及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现象。

2、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学校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创造能力”为人才观和教育观,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突破口,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人才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开创学校体育改革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下,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步骤。“阳光体育运动”一词蕴涵着健康、生机与活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富于创新和文化寓意的标识。由于它直接指向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此应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应抓住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舆论氛围的有利时机,切实纠正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相信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定会开创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局面,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阳光体育论文篇6

【关键词】阳光体育 开展现状 长效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04-0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若干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5月7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我国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目标。7号文件的下发为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的实施提供了工作指南,也是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至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实施“阳光体育”的高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对四川省中小学和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 四川省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形同虚设

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建立和完善《标准》测试记录体系、通报制度等是阳光体育运动最基础的工作,对《标准》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随机选取四川省13所小学、12所高中和10所高校,共35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仅有20所学校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与统计上报;有12所学校有专用的阳光体育测试场地、器材,其中大部分高校、中小学场地与设施严重不足。最应指出的是,近几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下降的现状与《标准》测试数据逐年“完美”之间的不对称越来越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学校的评优和升学率等因素,每年体质健康数据的“完美”具有了“必然性”,作为阳光体育的“重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已形同虚设。

2.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不容乐观

据调查的中小学及高校三个层次中,大多数高校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时数,但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考指挥棒的存在,高中对阳光体育课程的开展不容乐观,开展时数达不到国家规定。在开展形式上各层次的学校由于师资、场地、器材等限制,开展都较为机械和死板,高校开展的都是固定的选修课,选择面窄,中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形式大部分以“放羊式”、“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课外阳光体育开展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呈下降趋势;从参与时间上看,高中生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仅占14.3%,大学生群体中占45.2%,且随着年级的增长下降趋势明显,大四学生参加课外锻炼达到一小时的仅占9.2%;目前,仅有5所高校能将课外体育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其他参与调查的学校都不能做到。

3.舆论和氛围宣传不力

在“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大环境下,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舆论氛围不能形成与发展,正确的阳光体育理念不能广泛传播,造成了恶性发展的局面。据调查,目前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传播较少,调查的35所学校中,仅有45.7%的学校对阳光体育的开展宣传相对重视,但这部分高校也存在缺陷,他们对阳光体育的相关要求:“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不甚了解;相关的奖惩与表彰机制尚未形成,很难引起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对体质健康的关注。

4.组织领导重视不够

调查显示,由上级管理部门落实到学校的过程中,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调查的35所学校中,仅有40%的能将阳光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关的发展文件,但相关阳光体育专项活动经费、专门的奖惩制度并没有完善。通过调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组织领导方面”的问题认为,能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主要在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在调查的学校相关领导层关于阳光体育重大活动及其建立阳光体育运动联动机制方面,学校很多领导片面认为组织好学校运动会为实现的主要手段。

5.“阳光体育运动”推广难以持续

在政府大力推行下,“阳光体育运动”得以迅速开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区出现了“开始轰轰烈烈,开展断断续续、坚持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反思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问题。不否认当前环境下场地、器材、设施、经费投入等客观情况的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认识到当前阳光体育主观自身推广体系的问题。当前阳

光体育的推广主要分三大模块:学校体育模块、家庭体育模块、社会体育模块,三部分相互间缺少有机联系与融合。

首先,学校体育单一模块的局限性表现在:学校体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阳光体育开展,仅仅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出发进行单一安排,不能考虑到学生走出校门后应怎样,不能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连贯性和社会教育的多样性,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其次,家庭体育单一模块的局限性表现在:家庭体育对活动的目的、内容过于随意,活动的量与活动的时间带有即兴性,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减少,不利于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体育活动,这不免造成了家庭体育发展的封闭性,这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开展相比缺陷明显;第三,社会体育单一模块的局限性表现在:活动人员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不同层次性和复杂性,活动的场地、活动的内容、指导员等不能固定,有很大的随机性,且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由此可见社会体育与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组织相比具有一定差距。

二 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构建

1.构建的理念

基于当前推广模式陈旧单一的现状,拟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阳光体育资源,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见图1),使阳光体育运动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能得到持续、有效地开展;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最终能更好地贯彻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实现阳光体育教育途径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感受到“体育阳光”。

2.构建的依据

依据:(1)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倡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阳光体育教育的开展亦是如此;(2)大教育观提出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学校,更多地向家庭及社会延伸,现代大教育观的提出也为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认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应以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中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依托,同时也指出了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智力的发展。

3.框架构建与运行

本研究所构建的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框架主要包括科学决策系统、协调运行系统、评价监督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和舆论宣传系统五大部分,五个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共同保障模式的协调发展(见图2)。

第一,科学决策系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管理委员会及其管辖的学校家庭、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体育协调委员会。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阳光体育年度计划与规划,并指导协调运行系统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体育协调委员会具体指导学校、家庭、社会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第二,协调运行系统:主要由组织部门、策划部门、服务部门和总务部门构成,接受科学决策系统的领导和指导,负责学校、家庭及社会相关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三,评价监督系统:主要包括社会公众评价监督和专门部门评价监督两大部分,两大监督模块互相不影响,形成各自相关的评价监督指标及其评价监督模式,对立体式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

第四,运行保障系统:包括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三大部分,广泛筹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综合利用,从根本上保证整个阳光体育运行框架可持续运转。

第五,舆论宣传系统:包括学校舆论宣传、家庭舆论宣传和社会舆论宣传,主要负责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理念和阳光体育作用于学生的良好作用,消除人们对体育的偏见,引起人们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视。

三 对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的相关讨论

1.体现了阳光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

首先,表现在教育目标的综合化,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学校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身体健康”目标,更注重联系家庭和社会综合的学生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发展目标;其次,表现在教育途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校模式,教育途径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建立了三方共同协调发展的立体多元教育途径;第三,表现在教育过程的民主化、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的构建、教育过程更强的多方交流合作、平等的讨论相关问题,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反映了阳光体育推广模式创新

首先,体现在功能的整体性,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推动发展,共同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合力。五大功能系统共同构成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这一整体框架;其次,体现在时空的衔接性,从横向上看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能按时间上从三条渠道从校内外有序地衔接,从纵向上看是由大学体育四年阳光体育学习——毕业后体育——终身体育,体现了时间的顺序性和连续

性;第三,体现了目标的统一性,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虽然各司其职,但三者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

3.展现了阳光体育管理制度改革

首先,体现在一体化组织机构的建立,设置了决策管理机构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管理委员会及其管辖的三个部门,主要负责阳光体育年度计划与规划,具体指导学校、家庭、社会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及交流;其次,体现在机构的规范性,本模式设置了五个相关的系统,每一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实现模式的规范化运行,逐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最后,体现在整个模式构建及运作的条理和清晰,五大系统、系统下的各部门及各单位各负其责,既独立又协作。

四 小结

通过对四川省中小学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进行实地研究表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形同虚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不容乐观;舆论和氛围宣传不力;组织领导重视不够;“阳光体育运动”推广难以持续。基于本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建立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资源的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的建立体现了阳光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反映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展现了阳光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杜世全、盛治进.安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98~100

[2]孙明利.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及保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54~155

阳光体育论文篇7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拓展训练,快乐体育

 

2006年12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由此,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拉开了序幕。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正式进入学校校园,标志着全国学生开始了追逐“阳光”之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确保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外,还要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拥抱阳光,享受运动的快乐。拓展训练的发展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把拓展训练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中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 阳光体育运动:政策与理念的结合体

1.1政策的导向作用

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7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1],并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这与“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相吻合的,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的具体化的延续,是现阶段全民健身开展的重点。毕业论文,快乐体育。。

1.2理念的浸润作用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轻松,带来快乐,带来健康。

“阳光”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想,而教育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模式,用“阳光”来指代教育,是为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同时他也是一种理念,是一项关系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和谐的思想,它是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等三大和谐的结合体。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学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娱活动,使学生投入大自然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2] “质量意识要升温,教学改革要深化”[3]是当今时代培养大批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

2、拓展训练:时代的新宠儿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4],自1995年传入中国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拓展运动功能的不断认可及其自身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在各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拓展训练学校、拓展训练营、拓展训练培训公司、拓展训练中心应运而生,使拓展训练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演化成了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以野外生存为核心的、良好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对人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把它深入到广大青少年群体,则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即“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5],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其学会适应社会、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磨练意志、理解、体察和原谅,以此来促进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完善与发展。它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法间接,充分体现了“无意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的特点,使青年能够在一些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娱乐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共享与同强: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的关系

3.1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在所调查的五万人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73.6%”[6],治疗“亚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拥抱阳光,参加户外运动,参加拓展训练。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快乐体育,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拓展训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密切联系,融为一体,这更有利于双方的快速发展,同时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是由于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相同点:首先,都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阳光体育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一活动,意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拓展训练除了有自我教育的显著特点外还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其次,两者都与我国的教育宗旨一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毕业论文,快乐体育。。”[7]最后,二者均为生命带来了朝气。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生命是非常活泼和灵活的,是充满朝气的,“阳光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了阳光和希望。青少年时期正是好盛时期,他们需求探险,想要寻求一种刺激以释放压抑已久的心灵来感受真正的阳光,拓展训练给他们提供了适时的机会,在成功与失败中,让他们享受快乐与辛酸,磨练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的团体力量、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在训练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2拓展训练为阳光体育运动拓宽了路径

拓展训练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训练模式。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拓展运动已不知不觉的被引入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也顺应了这一潮流,现在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活动”在教育环节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与拓展训练培养的目标日趋吻合,也使在“阳光体育运动”下引入拓展运动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创新点。我国著名学校体育研究专家曲宗湖教授指出: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符合健康体育的观念。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是本质目标;身体越来越棒,这是学习好的附加条件。国家教育部推出“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其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双向发展。而拓展训练则是阳光体育的启明灯,它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N].教体艺[2006]6号,2006

[2]全爱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思想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7(02)

[3]鲍明晓.质量意识要升温,教育改革要突破[J].体育教学,1999(05)

[4]吴长青.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01)

[5]顾长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之一——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8)

[6]刘大海,庞大庆,宋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7]周光耀,代江,林勇.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阳光体育运动[J].知识经济,2007(08)

 

阳光体育论文篇8

关键词:官渡区;阳光体育;课间操

以前的课间操就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为主,其运动负荷较小,课间操等于广播体操,并且广播体操普遍存在周而复始,单调重复的使学生厌倦的内容,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大家看到,课间操单一的老一套的形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暴露出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改变课间操只做广播体操的做法,而用其他形式代替,随着“阳光体育”这个词语的出现,客观分析形式,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认识。

本课题就是对“阳光体育”提出后的校园里课间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我区各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各校对其自身的不足提出的相应措施及改进的方案,为我区的“阳光体育”更好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实践参考。

1.1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阳光体育”现状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7.2%的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而62.8%的学生只是简单从电视和老师那里听说过或根本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等同于学校的运动会和体育课,误导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这说明了我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深入、不彻底,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文件下发的重要性。

1.2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途径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以广播操的形式开展大课间的有78人,占到总人数的20.1%,最多的选择还是以广播操加跑步的形式进行开展,这部人的人数占到25%,因为这样的哦选择的原因是其一,广播操动作单一,集体性比较强,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开展,跑步也是其中之一,跑步是容易组织进行开展。所以大多数学校都进行这样的课间操组合,以其他形式开展活动的只有4.4%,因此在开展出新的阳光体育项目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没有完全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学生的认知途径太过局限,学校宣传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1.2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低、次数少,而且运动量明显不足。

3.1.3学校占课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成为影响了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的主要原因。

3.1.4官渡区四所中学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除了正常的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条件参与其他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2建议

3.2.1大力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指导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下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2.2学校应加强学生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3.2.3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多样化,增加形体健美课程,流行时尚科目,及赋有挑战性的科目,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休闲类(舞蹈、太极拳、健身操等)及游戏体育的一般技能学习,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张立国.时明旺.对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52-55

[2]杨红.阳光体育: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J].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9.5(8).26-32

[3]李莽.让阳光体育渗透到校运会.[J].四川巴中市第二中学.2010.11.(2).101-108

[4]何凤英.赵惠.程丹.全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2009.(35).951-993

[5]周唯,王娟,等.“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08-115

[6]李冬梅.“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育专业提出的新要求[J].辽宁体育科技.2007.(85).9-18

[7]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0-14.

[8]胡传庆,许国芳.对“阳光体育“的思考和对策[J].体育师友.2007.(6).31-46

[9]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百家论坛.2007:44-45.

上一篇:农村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场秩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