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06:37:23

精神科医师总结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749 ,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4-0247-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0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47-248.)

1 背景

20年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精神科相继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但由于医院的专业水平存在差异,培训方案和执行情况也自然反映出明显差别,而且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估和考试制度,所以,只能说是“门派内”的规范化。

2004年,卫生部启动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研究”[2],精神科的专科医师制度建设由此步入统一轨道。2007年,出版了《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3],13家培训基地获得卫生部的认证(不含上海市单独认证的3家基地)。首批进入基地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有126名。2010年,卫生部提出“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准入”的制度建设指导原则,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CPA)在总结2007年培训细则执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本着“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借鉴经验,接轨国际”的原则和“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精神科医师”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精神科培训基地专科条件”,将于2011年初由卫生部批准后正式公布。

2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基本目标是通过为期3年的标准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使受训者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达到独立从事精神科普通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培训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为期1年的临床基础科室轮转,包括神经内科4个月,急诊科3个月,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各2个月,选修科1个月。培训结束时需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第2阶段。第2阶段是为期2年的普通精神科轮转,包括重症病房12个月,轻症和开放病房6个月,门诊3个月,选修科3个月。结束时参加国家普通精神科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正在筹备)。

3 主要问题和建议

3.1观念革新

一个临床精神科医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能力?如何看待学历、职称和临床能力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毫无疑问会对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即将出版的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教材,试图在更新基本能力的理念和实际操作指导上有所突破;而“培养真正会看病的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宗旨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与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制度协调,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3.2 教师培训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也可以“名师出高徒”。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并不要求有更多的名师,但是要求有更多的合格教师,否则就容易成为制约培训质量的瓶颈。截至2010年,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不到2万人,具有大学以上文凭的不到1/3,后者中大多数都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对于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不一,执行能力差别很大。因此建议教师培训要走在培训的前面。

3.3评估和考核

要正视国情背景下考核对于培训的高度引导作用,尽快找到最有利于达到培训目标的评估与考核方法。

3.4政策和经费保障问题

全国通行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相关的人事制度是必须的。目前上海和深圳的地方政府按照住院医师培训人数给培训基地划拨足够的经费,对于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住院医师培训三方面都起到了保障作用,相关的经验有待于总结后以政策形式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德炳.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2]孟群.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试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1-121.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的加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人群的不断扩大,精神科医师的工作量相对加大,任务、责任加重,这对精神科医师是一个挑战,如何使患者更快好转、痊愈重返社会,与医生的治疗,特别是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很大关系。当前精神科知识的不断更新、精神科医生的学识、学历、各种设备的不断完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预期治疗效果。总而言之,不成比例,这一方面有精神科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精神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原因也有很大影响。经过近20余年的临床工作,发现以下几种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愈后有一定影响。

1急功近利:患者入院后,为了使患者尽快恢复,以及避免给病房护理带来不利影响、及满足家属的要求,不按治疗原则,不去根据患者发病情况、躯体情况、既往用药情况等,一些临床医生只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大剂量快速疗法,大量用药及效果不佳突然换药,造成患者一些不适应,掩盖了精神疾病的疗效,如有精神科药物过敏者这样后果不可想象。

2谨小慎微:目前医疗市场环境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在某些方面束缚了精神科的医学发展,害怕承担医疗风险,医生为了保护自我,步步自封,小心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很可能失去了一些最佳治疗机会。

3一些普通医生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培训。特别是基层医院,信息不够灵通,医院经费不足,阻碍了医生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他们有着一定的经验,长期以来仍按着常规的治疗方法,接受新知识少,没有看到精神科快速发展,没有达到安全、快速、无痛苦的全程治疗宗旨。

4竞争意识不足:精神科属于专科医院,相对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医疗市场开放后,不为自己储备到时即将被淘汰。特别是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人们就医渠道的增多,对那些毫无特点而言的精神科医院或病房将面临生存考验。

5治疗上先紧后松,急性期后病情没有完全缓解即对治疗松懈下来,使患者疗程人为加长,甚至误了最近治疗时期。 6对一些复发病人放弃治疗,认为无治愈可能,在心里轻视愈后,故在治疗上不予重视。

7忽略团结协作精神,不能互相补拙。周边知识缺少。

8 不能达全程治疗,对出院患者不能跟踪治疗。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复发的可能。

9在精神科医学生培养上较同期医学生录取工作中人数少、培养范围小,拔尖人才少。

10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初入社会的年轻医师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他们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未分到理想的医院从事内、外、妇、儿等科一展宏图,认为精神科没有干头,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出现失望、痛苦、焦虑等情绪反应感到大材小用,多数人有过跳槽、调动念头,在当今社会工作调动并非易事,年轻人受到挫折后加重了矛盾情绪,影响了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抱定在精神科“混下去”的想法,专研业务的劲头明显不足,势必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精神科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嫌弃待遇低,不能为地方医院带来活力。

11医生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病程、自身条件循规蹈矩,患者精神症状不能尽快稳定下来,给病房管理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声誉。

12随着国家对医疗市场的大量投入,及人们的需要,精神科医生比例非常小,他们面对大量的病人及繁重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这样一定程度影响了治疗的质量,同时焦虑烦躁等情绪也可能影响工作。

针对实际情况应加强精神科医师医德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看到医学模式转变,精神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应在学术上使他们有体高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成熟起来,心理健康起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神科;临床医疗;带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138-02

Study of the Impact on Hospital Audio-visual Center in Management of the Psychiatrist’s Teaching

LIANG Yaoxiang

Electrified Education Centre of Guangzhou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37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work of teaching in clinical psychiatry well, tra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sychiatrist,improve the quality of psychiatric care,ensure the medical safety,we will study the impact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of hospital audio-visual center in developing the realization of psychiatrist.

[Key words] Psychiatric;Clinical care;Teaching method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精神科见习医师采取多种带教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精神科临床带教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本院是一所精神科三甲医院,是中山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等医药院校的教学医院,也是广东省内其他几所高等医药院校的教学医院,承担着高等医药院校的临床教学任务。因此,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医院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要求,是医院电教中心的必要任务,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目标体现。所以,在医院的电教中心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光荣的任务。

1带教方法和形式

在医院电教中心,对于到医院见习、实习进修的医学生,可采取多形式的方式进行带教管理。通过临床指导和书本知识的结合方式,把精神科见习、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调动出来,这对于提高精神科的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1.1加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今天学习的医学生是明天的卫生工作者,他们需要为广大病患者服务,是对全民族及全社会人民群众健康的一种保证。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需遵守自己的道德标准。为了执行我国的社会医疗制度,对于进入医院学习、实习的医学生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优秀的革命传统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首先在自己的举止方面要文明,态度要和蔼,对待患者关心体贴;其次就是要尊重老师,虚心向老一辈专家学习[1],在学习中领会老师的指导精神,遵守法律法规的做人要求,不能以医谋私,同时要为病患者保守秘密,尊重患者隐私,这是作为一名职业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2引导学生具有创新进取的精神

在工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拼搏,多作创新,通过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医院电教中心上述的基本要求使在临床实习中的学生不断检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带教老师把学生引导到创新领域中,把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运用于实习过程中,以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得到了认识,收到较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多作创新,除了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外,还要为临床创新更多的新的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化的需求创作新的思维,为使自己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路子。

2使精神科实习生把理论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

学生需要通过实习的过程才能完成整个学业,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临床结合实际的方式才能真正掌握到技能和本领。到医院临床见习、实习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解决疑难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系列过程。通过临床实践,学习书写病历,结合病历的模式方法解决临床的疑难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实习学生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以达到使学生完成实习的整个任务的目的。

2.1把精神科实习生培养成为社会负责任的中坚力量

对于实习生的培训内容,教学医院都会按照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各所教学医院都有自己的教学办法,总的教学目标始终离不开大纲,他们可以结合各临床科室的具体要求,定出自己的目标方法。实习学生在临床科室结束实习后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写好自己的实习鉴定书,交到带教老师手中进行审查,通过带教老师的审核对每个实习学生在各科的表现进行考核。带教老师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纪律表现、在临床科室实习是否能够负担部分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和是否可以提出自己有效的治疗方法等;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能否与病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了解病情,总结疾病的诊治办法,这对于实习生与病患者建立更深的感情,对于了解病因、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帮助;最后了解实习生在平时的工作表现能否和教学医院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是否遵守校规院规等[2]。只有这样带教老师才能了解实习生在医院临床所掌握具体内容的情况,这可以为医学实习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参考信息。

2.2重视临床带教,抓好业务基础

毕业实习过程可以检查学生对书本知识面的掌握层次,为了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在临床实际上应用,我们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过程中写出完整的病案记录,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模式体验。对病历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确切,逻辑性强,组织形式好。对于精神科实习生要求其认识精神科系统常见病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措施等。而学生在我院的神经内科实习时不但要掌握病患者的基本概况及操作规程,还要熟悉神经内科病案[3]。在医技科室实习时应掌握各项常规检查及技术操作;在放射科实习时,精神科学生的要求是临床一线,所以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好放射科内的各项操作和主要要领,就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了解临床操作流程。

2.3结合主任查房、问题答辩的方式学习

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在完成基本业务之外创新更多的技能,结合临床主任查房,掌握更深层次的技术水平。我们知道科主任的查房对于学生认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措施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科主任、主管医师教学查房等方式,更多地了解临床疾病,这可以提高带教医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技术的技能。例如我们定期在分裂症科、神经内科、心理科、情感障碍科、神经外科、老年精神科、睡眠障碍科、早期干预科、康复科、社区精神科等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先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选定住院患者,再让实习学生对该患者的入院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查房时让学生把病历的内容先行读出来,科主任认真检查,并对学生有意识地提问,结合病历进行分析和答辩[4],从而帮助实习学生认识业务技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2.4做好带教实习学生的基本工作,选择好带教老师

我院是广东地区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因此在临床教学工作上由1名副院长兼管,并由科教信息科1名正科长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医学实习生的所有相关事宜。具体内容由临床科主任组织实施管理,安排好医疗带教人员,保证带教质量。在选用带教医师时,要注意选用思想道德品质好、技术水平高、有技术能力的主治医师或以上的医师作为带教负责人。本院的带教老师就明确了带教目标和任务,带教老师的技术水平影响到实习学生的知识层面,学生往往以老师为标准,他们的言行品德及技术水平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最终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求老师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掌握临床诊疗工作和技术操作常规,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5引用标准化患者(standard patient,SP)的教学模式

标准化患者(standard patient,SP)又称模拟患者或患者指导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目前已经有很多医学院校尝试使用SP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精神科临床技能的教学。如自杀干预的训练、物质依赖处理的训练、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流能力的训练、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精神科技能的训练等[5]。有的学校雇用了演员模拟精神患者,拍摄录像以供学生学习,精神科带教老师可以偿试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方法带教精神科学生,拟达到良好效果。

3精神科带教医师的基本技能要求

3.1带教老师需要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

拥有高技术水平人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优秀的导师。可见,带教老师的自身修养素质水平与见习医师及学生的专业认知适应力有很大关系。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国家需要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培训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责任,而承担着医学高等院校教学任务是我们医院的责任。作为医院电教中心的带教管理者更应该有自身的素质价值,包括文化素质、精神病学知识及其他各种素养,带教老师也应该有一定的潜力才能有教好下一辈精神科医师的能力[5]。所以,在医院电教中心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

3.2带教老师的自身素养水平要求

我们知道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的临床学科和基础医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精神科带教老师必须是具有相当的学历和经验的医师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学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临床医学必修课程,在教学时应首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精神病学的重要意义;其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熟练掌握精神状况检查和诊断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常见的精神症状与综合征等,多见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原则及治疗的基本原则;最后使学生熟悉精神疾病预防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3参考“巴林特(Balint)小组”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在精神科的教学中,有多种方法使实习生掌握技能,可以参考“巴林特小组”的办法。“巴林特小组”是由精神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医生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治疗方法。小组由临床精神科医师组成,在精神科学习中研究精神科病患者的疑难问题。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必须是具有巴林特小组和精神动力学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我们了解到该治疗方法的许多优点,通过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医生更深入彻底地分析病者的病情,这样可使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有新的思维方式,对精神科患者的治疗产生极大的意义[6]。

4小结

进入2l世纪,临床医疗带教的目的已经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综合能力方向发展。医疗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临床实际需求的医学人。围绕这一目标,在精神科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引导的带教方式、模拟演示带教、心理激励艺术的应用等多种带教方法相结合,注重以启发的方式向精神科见习医生传授知识、培养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精神科见习医师的工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精神病医院培养大量的医疗人才,保障了精神科医疗工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任何教育都肩负着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精神病学的教学工作任务与其他科比较而言,显得更为不同,它不仅是健全知识体系,而且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在医德医风、思想认识方面更具有深远意义[7]。所以,医院电教中心对于带教管理好未来的精神科医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光荣的事,这对于保障我国今后精神科医疗技术质量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麟,黄雪花,李静,等. “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本科实习中的探讨[J]. 华西医学,2008,23(4?):878-879.

[2] 孙良民,田野. 搞好精神科见习教学工作的体会[J]. 荷泽医专学报,1998,10(4):142-143.

[3] 李冬杰,杨丽莉,荣敏. 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34,1448.

[4] 孙良民,油才坤. 浅谈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7,9(2):85-86.

[5] 洪武,方华,徐勇,等. 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75-76.

[6] 骆艳丽,吴文源,陆峥,等. 精神科教学培训中“角色扮演”及“巴林特小组”的应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91-111.

[7] 梁月竹. 精神病学带教初探[J]. 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2(6):19-20.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PDCA循环;研究生

临床型研究生在医院的培训定位即为住院医师,2010年,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CPA)在总结2007年出台的《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执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精神科培训基地专科条件》,即将由卫生部批准后正式公布。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基本目标是通过为期3年的标准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使受训者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达到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培训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研究生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

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后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为PDCA循环。PDCA在企业管理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国标GB/T19001、GB/T28001等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标准。其基本含义为[1]:P(Plan)--计划目标,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内容的细节;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总结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改进,由此呈阶梯式上升。

为提高精神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根据PDCA系统制定出临床培养系统,使教与学有程序,质和量可监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1计划阶段(P)

1.1根据精神科特点,制定培养计划 精神病学本身具有抽象、难懂以及给人以"看不见、摸不到"的特点,精神障碍的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缺少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对于研究生而言在掌握基本的精神症状及沟通技能的基础上再往纵深发展实属不易[2]。在制定培养计划前,广泛召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的医师进行座谈,征集与会人员意见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根据讨论结果制定新的临床培养计划。

1.2制定培养计划时,根据以往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结果,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计划。

1.3组织临床研究生座谈会,收集与会者对临床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包括学生对带教内容的需求,带教时间安排、带教老师态度、教学查房、临床督导等。

1.4实施教学动员,召开针对临床研究生临床督导的教师动员会,使带教老师树立目标意识和积极的教学态度,要求一切教学均按教学目标规范化进行,在科室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执行阶段(D)

2.1对研究生实行强制性晚间业务学习 每周一、二、三晚在固定的时间及教室进行学习。学习方式为:学习小组,研究生自行组织,由临床班主任和聘请的主治医师指导进行。主要学习临床基本知识,每次轮流由2~3名研究生带领大家学习,学习后进行讨论,讨论不清楚的由主讲人向院内专家请教,并将结果用邮件群发给大家。英语小组学习,时间为1h,前30min背诵新概念英语(分小组背诵),后30min英语口语交流(每次可以限定一个话题,事先进行准备)。临床心得分享,鼓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书写临床工作心得的习惯,并在此时段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可以提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临床基本功专项练习,将最基本的临床技能进行专项练习,邀请主治医师参加,对活动进行指导。例如针对观察,倾听,提问,共情,风险评估及防范,神经系统查体等基本功,主要采用角色扮演,讨论,实战演练等形式进行。

2.2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功能 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强化研究生导师的重要职责,先后多次下发文件对研究生导师的临床督导次数、时间、形式、督导记录格式进行明确规定。保证研究生定期接受导师的临床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不断提高临床能力。

2.3规范病房内教学查房 病房内教学在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要求病房各级医师采用个别督导、查房示教、小组讨论等形式,一点一滴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研究生教学。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病房内教学,我院于规定病房主任除例行的查房工作和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外,还必须每月亲自进行至少3次的教学大查房。

2.4按需增设研究生课程 根据研究生提出的具体需求,在以往开设的五门专业课基础之上,再增设三门课程,并重点发展具有临床培养教学功能的《临床思维与晤谈技能》课程,邀请院内各领域专家进行授课,使学生在百家争鸣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诊断思路。

2.5实施教学激励机制 从多个渠道激励医生更好的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定期进行考核评议,实行优胜劣汰制度,鼓励医生自觉投入教学、服务教学、管理教学。对带教优秀的老师和科室给予校级荣誉称号及物资奖励,同时在年终考核中优先考虑;定期开展教学比赛,如多媒体授课比赛、教学查房、教学观摩、优秀教案评比,通过比赛活动激励教师参与教学,同时激发其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意识。

2.6增加教学投入、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条件是临床教学的基础,因此必须投入一定得经费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除每年拨付教学经费外,近年来还积极向学校申请经费建设教学平台,先后建立了两间PBL教室和问诊同步转播诊室,有益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同时,针对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录像、多媒体、幻灯等进行教学,教师之间鼓励资源共享。

2.7重视心理健康、提供人文关怀 除了致力于临床能力的提高,同时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研究生的心理成长。研究生班班主任、辅导员发挥其心理卫生专业特长,深入开展精致化的研究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系统地开展讲座讲解心理自助课程,意外事件的心理咨询为研究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帮助研究生更好的培养积极心态、提高时间管理效率、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3检查阶段(C)

3.1改革目标考核制度 为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对研究生导师及病房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其季度和年度的考核系统,对科室教学年度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由医院教育处在每月末和年终监督并统计执行情况,保障其实施效果。

3.2健全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评价是反映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查评价,收集教学过程信息,从中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给教学决策系统和教学管理与制度系统,改善各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我院采取双向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价。在科室轮转结束时,带教老师检查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实记录学生平时临床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并给出分数。在年终时,学生对当年所轮转科室的主任进行教学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排名,此项结果纳入科室主任的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

3.3进行出科考试 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检查除了科室考核外,由教育处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形式主要为临床技能操作,包括病史收集、精神检查与答辩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整体评价,考核其掌握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处理阶段(A)

此阶段在检查的基础上,对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肯定和发扬成功经验,形成可提供参照的工作规范,对不足的地方,接受教训,克服困难,尤其对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则必须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系统解决。

4.1及时反馈教学评价信息 将检查阶段中获得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对获得好评的师生提出表扬,并将其受到好评的经验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或建议,注意保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2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规范化的临床培养对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需要更为合理和严格的管理和分析。需要建立管理信息化模式,对轮转信息、考勤、科室带教考核、出科考试等进行系统化模块管理,这样才能更加科学、高效的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4.3制定改进计划 通过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从教学检查的信息中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即将经验与改进措施融入下一次临床培养计划制定中,形成新的PDCA循环系统。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管理模式,体现着科学认识论的一种具有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实践证明PDCA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中应用效果是明显的。通过使用这一有效管理方法,我院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近1年来,教学管理水平、临床带教水平和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期望通过PDCA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新策略,促使精神科临床研究生培养工作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精神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兰光明,杨小蕾,黄建强,等.PDCA循环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2):41-44.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现状和临床特点。 方法将本院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申请精神科会诊的87例住院患者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依据进行再诊断。结果 87例联络会诊患者中,以内科最多占45例,其中心内科12例,神经内科11例,呼吸科10例;会诊患者原发病诊断以躯体疾病为主47例;会诊诊断中以焦虑症比率最高为26.4%,其次是器质性精神障碍为22.9%,再次是躯体形式障碍为17.24%。 结论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及病人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

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有各种心理问题占20%~70%,只有44%的患者得到精神科治疗[1]。其中大部分未被发现及诊断,请求联络会诊的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很远。本文将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院内精神科联络会诊患者87例作初步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本院精神科院内联络会诊患者87例,男性50例,女性37例,比例1.3:1,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临床科室会诊申请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进行再诊断,并按照年龄、科室会诊分布、住院疾病诊断及精神障碍诊断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会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男性平均年龄(63.66±13.4),女性平均年龄(56.63±11.45),男性占56%,女性占44%。

2.2 会诊科室分布 由内科会诊的45例占52%,其中心脏内科12例,神经内科11例,呼吸科10例,消化内科6例,肾内科4例,肿瘤科2例;外科会诊21例占24%,其中神经外科10例,骨科7例,普外3例,其他1例;急诊科16例占18%;其他6例占6%。

2.3 原发病诊断 会诊患者原发病诊断以躯体疾病为主占54%,与精神相关疾病占46%。

2.4 精神科诊断 会诊诊断中焦虑症23例,器质性精神障碍20例,躯体形式障碍15例,抑郁障碍11例,神经衰弱9例,精神分裂症及妄想障碍5例,严重应激反应3例,精神活性药物1例。

3 讨论

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近1/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同时亦有相当部分的精神疾病是由躯体疾病引起或伴有精神疾病,由于非精神科医师有的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些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的正常反应,无需特别处理;有的认为精神科会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加上病人有的也不愿接受精神科会诊,他们担心自己会被看作“精神病”。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发展,目前综合医院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因此对会诊联络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本研究显示患者以躯体疾病收住综合医院内科、外科、急诊科,本文结果显示52%的来自内科,这与国内研究报告一致[2-4]。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等非器质性精神障碍约占56%,可能是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及社会偏见,绝大多数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知道或不想去精神病医院或精神科就诊,而就诊于综合医院各科室。器质性精神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占23%,其中以老年患者为主,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该病多发于神经内科、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占会诊率的约占49.42%,这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由于不知各种精神障碍何处就医,加上病疾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而反复住院,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开展会诊联络医学,可以有效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在心理社会等方面实施积极干预治疗躯体疾病和各种心身疾病,为病人提供了全面而至关重要的服务,从而使生物医学模式中“以疾病为中心”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学模式上。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精神科;危急值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危急值的概念由Lundberg,首次提出来。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临床实验室广泛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美国国内的临床实验室也很早就被提出[1,2]。各医疗机构中针对出现危急值的整个流程包括确认危急值数据的准确,临床医师应该怎样处理,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应该如何记录,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怎样对制定的危急值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国际上各大知名机构都做出了很明确的要求。这些机构包括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国际标准化组织15189(ISO15189),国际联合委员会。近几年随着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深入,患者安全的管理成为各大医疗机构的管理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

1危急值制度

1.1概念

1.1.1危急值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危急值是一个特别异常的检验结果。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否则有可能出现极端不良后果。

1.1.2医学决定水平 医学决定水平首先也是个阈值。是指当检验结果呈现该数值时,临床上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手段,临床医师基本可以判断患者的病症进展到了那个阶段。

1.1.3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的获取首先是来自健康人群、还必须满足样本量要很大的检验检测结果。统计学上把健康人群的性别、年龄进行分类,再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一人群的参考值区间,此参考区间属于生物参考区间,最后确认就得到正常参考值区间。

1.1.4定义之间联系 检验危急值是一个阈值,属于是医学决定水平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检测数据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超出或是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不能肯定这一结果就是检验危急值。

理论上全部检验项目分别有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正常参考值,但不是全部检验项目都有检验危急值。

1.2国外的危急值限值来源

1.2.1国家调查 通过对本国内各医疗机构的危急值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然后制定符合本国各医疗机构的危急值限值。

这种方法多为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因为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40余年,这近半个世纪的实际临床经验的总结尤为重要。

1.2.2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危急值标准 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不是很精通也不很规范,这样本着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发表在权威刊物上文献的标准,用这一标准指导我们。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数据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完善我们自己国家的危急值报告制度[3,4]。

其中包括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参考其他相关临床实验室制定的危急值项目以及危急值范围,也可以参考仪器生产商给出在此仪器上测定标本时危急值的范围,还有就是医务科人员或是临床专家对某项危急值范围的建议意见等[5,6]。

1.3国内的危急值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其在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首次提出,《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又一次重新提出,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7-9]。

检验科可以通过HIS系统把实验测定结果传送到临床医师工作站,将危急值数据发送至电子病历中,并标明颜色,例如醒目的红色,如果临床医师在接到报告后也可以把处理情况反馈给检验工作者这样既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又可以让检验人员多了解临床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的为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服务,给出我们检验工作者的专业意见。

2危急值项目现况

2.1项目及报告 检验危急值项目的设置一定要经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一起协商决定,绝对不允许由检验科自己独立制定。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检验危急值的项目,以确保临床医疗安全,至少应包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钙浓度、血钾浓度、血糖值、血液酸碱度项目、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

制定检验危急值项目应该综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例如是否是专科医院、每日的检测标本量为多少、仪器设备的级别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的完好率,制定出科学并适合的检验危急值项目。

2.2意义

2.2.1重复危急值 出现危急值的患者,如果临床医师可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同一项目可能不会再次出现危急值情况。但也有些特殊的这种情况,某些患者因病情不稳定,病情严重,短时间内的治疗不能使出现危急值的项目,再次检测时恢复正常,或是患者病情反复发生,往往会出现重复危急值的现象,某位患者相同检测危急值项目,在一段时间内此危急值项目不止一次发生,这种现象,称为重复危急值。

2.2.2多重危急值 当多个检验项目同时出现危急值时,比单个项目危急值的出现代表患者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更加严重。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该患者的某一特定系统病情严重,或者是多个系统同时发生功能紊乱,这种情况更为凶险极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出现多个项目危急值的情况通常反映身体同一系统问题。多以以下组合常见:反应血液系统问题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危急值同时出现;反应凝血系统问题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危急值同时出现;反应心脏系统的血钾和肌酸激酶危急值同时出现。

3精神科危急值制度

3.1精神科危急值项目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精神科临床实验室的危急值项目设置主要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钙浓度、血钾浓度、血糖、血淀粉酶、血肌酐、肌酸激酶及碳酸锂浓度,而对抗精神病药物血药浓度、微生物感染等情况的测定还未广泛地设定危急值项目[10,11]。

3.2精神科危急值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主诉能力差,身体出现症状时大多不能自行告诉主治医师,而且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治疗多以用药为主,联合用药占大多数。药物的副反应也可以掩盖一些项目出现危急值时的临床症状,例如低血钾危急值,低白细胞计数危急值。

4血钾危急值的影响因素

4.1血钾的生理意义 血浆钾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之一。血浆钾离子作为一种电解质离子,在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酸碱平衡进行有效的维持、对体液渗透压进行有效的调节、使细胞应激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持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2精神科低血钾情况

4.2.1精神科低血钾危急值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低血钾情况的出现在精神病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是出现低钾血症早期常常是慢性失钾,这就造成患者临床的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

低血钾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无力、口苦、恶心、呕吐、腹胀、心悸、烦躁不安等。患者的精神症状或者是精神药物副反应常常掩盖低钾血症的这些早期症状。

4.2.2精神科低血钾原因

4.2.2.1饮食不良 精神科住院患者易发生低血钾的情况,饮食不好,包括饮食不佳和饮食极差是首要原因,究其根本就是精神科患者对钾离子的摄入量很少。其次为精神科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呕吐、腹泻和药源性低钾。

4.2.2.2精神科药物 有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作用可以干扰血糖、血钾代谢。另一方面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用药后会出现恶心、乏力、饮食不良等初期情况,其电解质检测结果异常,会出现低血钾情况,严重情况会出现低血钾危急值。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低血钾症可以总结如下:

氯氮平导致低血钾的原因与酶抑制有关,当三磷酸腺苷酶受到抑制,钠钾泵就会受到影响,使细胞内外钾离子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失去平衡造成低血钾。

奥氮平造成低血钾的机制就是通过干扰糖代谢,导致糖原堆积在细胞内,通过血浆渗透作用共同影响使钾离子向高渗一方流动,进入细胞内,造成血钾降低。

喹硫平造成低血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影响钠钾泵的功能使血钾降低;另一种方式是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从激素调节方面影响肾脏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而导致低血钾。

舒必利造成低血钾的原因可能是在使用此药物时,会对肌肉造成影响,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出四肢的丰端肌肉表现为肌肉无力等症状时,提示临床医师就要及时测定血钾和作心电图检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齐拉西酮:有的患者服用齐拉西酮后表现为肌无力,体格检查中肌力异常双侧腱反射减弱,当时该患者的血钾浓度低至2.39mmol/L,同时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为1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U波,医师立即采取减药停药措施并及时补钾后患者的症状缓解[12-14]。

综上,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各大医疗机构都制定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制度的很好实行不仅可以挽救病患还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精神科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靠药物治疗,自理能力差,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精神科医师的更多关心,更加细心询问治疗,危急值的出现可以帮助医师及早的发现患者问题,预防比治疗更可贵。

参考文献:

[1]Standard ISO.Medical laboratorie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J].2007.

[2]RaabSS.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through quality assurance[J].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633-637.

[3]戴隽,舒铭.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3,7(3):376-377.

[4]秦晓光.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J].江西医学检验,2011,25(2):97-98.

[5]曹远陆,乔春格.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范围与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45-146.

[6]童春玲.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7):253-254.

[7]王志红.重视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5):389-391.

[8]杨大干,郭希超,徐根云.危急值项目的数据挖掘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11,5(3):37-40.

[9]马郑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及其相关制度沿革历程与策略讨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39-41.

[10]王智.检验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A):137-138.

[11]胡国仙,周云仙,杨大干.急诊患者实验室危急值的数据分析[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3):143-146.

[12]陈凤仙,张文光.1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1554-1556.

[13]刘艳丽.对16例抗精神病药物致低血钾患者心电图情况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2):638-639.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7篇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供的数据,全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要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40%。

我县15岁及以上人口数约115万人,经过前一阶段的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截止年4月20日,全县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患者共有3569例。管理率为31%,离目标任务相差甚远。因此,本次调查的检出患者数(包括已纳入管理的患者数)不得低于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数的4‰,争取最大限度的发现和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高管理率和治疗率,降低其危险行为的发生率。

二、调查对象和病种

调查对象为所辖区域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有(1)精神分裂症、(2)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3)偏执性精神病、(4)双相情感障碍、(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三、工作步骤

(一)年5月11日

开展调查人员集中培训。

(二)年5月14日——5月31日

1、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要以村小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为单位,利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逐一开展走访调查。

2、发现未纳入管理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要及时将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到《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对诊断明确,能够出具专科医院诊断证明的患者可直接填写登记表的9——10项,但同时要收集诊断证明复印件。

3、收集整理资料,于年6月1日之前将《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表格上报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疾病社区防治科。要求登记表以村、居委会为填报单位。

(三)年6月1日——6月20日

县精神病医院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复核诊断方案,安排精神科主治医师或有5年以上临床诊疗经验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开展现场复核诊断工作,完成《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的诊断和诊断复核并签名。

(四)年6月21日——6月30日

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精防人员对县精神病医院确诊的患者完成《个人基本信息表》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在患者家属签署网络知情同意书后,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和省基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管理。

(五)年7月1日之前

县精神病医院负责收集整理资料,并按要求向市卫生局疾控科报送此次摸底调查工作情况。

(六)注意事项

1、严格复核诊断,患者逐一建档

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师在复核诊断病人时,应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和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相关标准,结合其既往病史、精神检查、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筛查出的确诊病人,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的要求,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随访管理。

2、讲究方式方法,体现关爱服务

在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时,要对广大群众大力宣传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知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方针政策,做到单位知情同意、个人知情同意和调查对象自愿。

3、个人信息保密

在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隐私,调查所得的个人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不得通过QQ、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网络传输病人信息,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相关信息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

四、组织管理

本次摸底调查工作由县卫生局组织领导,县精神病医院负责现场复核诊断、技术指导、总结报告的撰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相关工作协调,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线索调查、信息登记和患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督导检查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8篇

8月15日,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大会在北京召开,抑郁症成为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期间,大会秘书长、组委会主任王刚教授了“中国首次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数据调查报告,报告的引起了与会者和新闻界对抑郁症的再次关注。

据悉,该项调查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针对雇员和企业管理者两类人群同时开展的抑郁症调查。其针对雇员的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因为抑郁症而请假中断工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导致休病假。

抑郁症作为一项特殊性疾病在社会上广泛存在,而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其治疗方法在中国一直缺乏有效的传播与认知。会议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下称“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谈到中国抑郁症治疗的发展现状,国内医疗机构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情况,以及其所在的北京安定医院是如何通过学科整合等多重举措来推动抑郁症治疗水平提升的。

抑郁症“抑郁”

谈及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现状,王刚对此并不乐观。王刚分析,抑郁症疾病带来的负担主要不是医疗的花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抑郁症治疗中的药品支出导致的负担大概占疾病整体负担的3%,而门诊、住院等总体负担占比约为30%,更多的负担是因为工作效率下降,由误工导致的生产力水平的下降。

根据这次调研,调研组从12个国家中分别抽取1000个样本,有100人是雇主,而另外900人是普通雇员。调研组首先得出第一个数字―抑郁症的患病率,中国调研的数字是6%,1000个调查对象中有60人是被专业人员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而这一比例在欧洲是20%。

“以往考虑到经济和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抑郁症患病率可能更高的现实,而调研结果反映出来职业人群与国内整体发病率总体相当,所以我们可能低估了职业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王刚教授认为,出于社会压力,很多潜在的抑郁症患者仍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王刚指出,这次调查还暴露了中国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上对于抑郁症患者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雇主的角度来讲,如果雇员得了抑郁症,从公司角度进行资源调动来应对疾病的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有超过40%的雇主认为公司现有的一些机制和资源在帮助雇员应对抑郁症方面是有障碍的。

2013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尽管明确了保护精神疾病患者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权利,但是这部国家大法并没有与之配套、操作性很强、标准很明确的配套法规。

而让抑郁症患者最为“抑郁”的是中国在抑郁症治疗上的积弊与短板。在抑郁症治疗上,专业医疗机构显然在治疗水平和疾病研究上有着更专业的条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患者选择了在综合医院进行治疗而不是在专科医院。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患者显然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

王刚教授尖锐地指出,很多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根本不具备精神疾病的诊疗资格。“长期以来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不敢诊断抑郁症,他们只能下‘抑郁状态’的状态诊断。”王刚进而指出,法律还规定其不能给处方,但是一半以上的抗抑郁处方来自综合医院,以某药品为例,甚至会出现80%? 90%的处方来自于综合医院的情况。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三级医院必须设立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门诊。而在王刚教授看来,建几个房子容易,但是受过系统训练的精神科或者心理医师从何处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精神卫生法》、《职业医师法》严格要求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要综合医院真正承担起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社会责任,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非常重要。显然,在医疗资源短缺的当下,精神科医师优秀人才的短缺尤为明显。

探路学科整合

谈及抑郁症的治疗,王刚教授认为,从新药物使用的可获得性上看,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滞后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很多大的医药公司在尽力追求新药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同步上市,从这些方面来讲是在进步。“但是从治疗的模式上看,我们仍然是落后的。”王刚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

在王刚看来,抑郁症最重要的治疗模式应该是综合治疗模式,它不仅仅是药物治疗,但国内对抑郁症的治疗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单纯药物治疗模式上。何为综合治疗模式?王刚举例说,抑郁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心理治疗。而国内60万心理咨询师当中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极少,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在医疗机构,而是在高校、研究所工作。他们日常接触不到或者很少接触到患者,即便接触到了他们也识别不出来患者有病还是无病。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了大量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都辗转很多地方,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选择到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如何将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资源与医疗机构对接起来,让他们不仅仅解决非疾病问题,同时也解决疾病人群,特别是抑郁症人群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难题。”王刚告诉记者。

王刚教授补充说,还有一些新型治疗技术在美国FDA已获批,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在中国迟迟不能获批,无论技术多么成熟,这种违规违法的事情没有医疗机构敢尝试。因此,在引入新型诊疗技术和诊疗设备上,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快审批,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王刚提出,中国在未来也应搭建综合治疗平台,对中国的心理师、治疗师、咨询师进行联网管理,把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医疗机构如果需要这些资源,我们能够利用什么样的平台整合在一起,这是不是行业协会可以做的一些事。”

2006年,王刚留美归国后,在北京安定医院整合相关学科,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抑郁症治疗中心。在该中心成立之前,北京安定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接近80%是精神科疾病;3年后北京安定医院的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50%是情绪障碍,也即抑郁患者。“一个抑郁症治疗中心的出现,根本性地改变了北京安定医院患者疾病结构,我们并没有创造需求,而是适应了社会需求。”王刚总结道。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9篇

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或躯体因素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意外,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猝死,以及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等[1]。而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料性,其结果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更是会给医院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有研究报道中夜班是意外事件的多发时段,而此时护理值班人员少,薄弱环节多[2]。如何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防范中夜班意外事件的发生,规避护理风险,是需要每位护理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1 患者床位安置的技巧

1.1 近护士站床位的安置:除重症患者安排在一级病室专人24h监护外,对以下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应重点安排;自杀未遂或家庭成员中有自杀史的;近期内有重大的压力及创伤;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未得到疗程规范治疗而抑郁症状消失的抑郁症;有躯体疾患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变化[3];联合用药及使用氯氮平治疗;病情有复发先兆等。这些患者是发生意外事件的高危人群,将其床位安置在护士站附近,有利于重点巡视,及时发现隐情,即时处理。

1.2 躁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障)及人格障碍患者不宜安置在同一病室。躁狂发作者常爱管闲事,好抱不平,行为轻率且不顾后果。酒障患者多伴人格障碍,急性期过后其酒瘾很难彻底戒掉,渴望饮酒。人格障碍特别是人格障碍患者,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缺乏自我控制,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往往是损人利己,以恶作剧为乐等。三种病症患者在一起,可因不适应精神科封闭式管理、图谋觅取酒精或疾病本身的特点,策划不良事件,选择在夜间伤害其他病友或合伙逃跑,甚至攻击伤害值班工作人员。

2 巡视的技巧

2.1 观察的技巧:有些患者冲动行为比较外显容易防范。而有些患者特别是恢复期患者在实施自杀、逃跑之前常有一些异常举动。准备一些材料如将毛巾系在一起、床单撕成条状、反复考量自己的内衣或单衣等,试图作为自缢的工具或书写遗嘱之类的文字材料。有逃跑企图的患者会长时间在窗旁揣摸,寻找缺口,伺机实施。常规巡视时,患者具有较强的反观察能力,会将自缢工具藏匿,及时躺在床上,外表不动声色,装出睡眠,使护士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虽应15-20分钟巡视1次,但不刻板固定时间,避免患者摸透巡视规律。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从观察窗或门缝可看到其真实表现,即时采取措施,将意外事件消除在萌芽阶段。

2.2 重点巡视的时间与地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时间以午夜之后频率最高,且成功机会最多。抑郁症患者有早醒的临床表现与抑郁情绪有晨重晚轻的节律性,失眠与消极情绪相互影响而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凌晨低落的情绪到极至,极易发生自杀行为。护士应振作精神,高度警惕、度过黎明前的黑暗。自杀通常发生在医护人员不易觉察的角落、厕所、洗脸间、走廊僻静处可能是患者首选的地方,对去厕所、洗脸间的患者一定要心中有数,特别是有自杀意念的患者上厕所时,适时入内查看,并关心地询问其排便困难吗?要手纸吗?,让患者既体会到护士的关爱又消除其被监视感。

3 观察的主要内容

3.1 睡眠:睡眠属于保护性抑制过程,睡眠质量的好坏常预示患者病情的好转、波动或加重。除了对睡眠障碍者应分析原因对症处理外,更应评估失眠背后隐藏的护理风险,敏锐地洞察其心理活动及行为意图。蓄意逃跑或自杀的患者,为了掩盖真实想法而制造假相,如果发现患者借口到护士站多次看表及频繁上厕所,以了解护士的精神状态,或者在床上辗转反侧却蒙头假装入睡,而躲避护士的注意,应引起高度重视,可将其安置在监护室,必要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药物来改善其睡眠。

3.2 药物反应: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其中静坐不能是严重不良反应的一种,系药物所致精神性焦虑与躯体性焦虑,患者坐立不宁,痛不欲生,自己无法控制而自杀。如果患者主动寻求值班者述说,要求给予打针、吃药或绑于床上,迫切希望把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切不可误认为精神症状或病情加重而置若罔闻,应立即报告医师对症处理,要时约束于床,预防意外发生。

3.3 生命体征: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中枢均有影响,又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脏兴奋性、导性、自律性降低,患者可在睡眠中发生心源性猝死[3]。巡视时应细心观察,特别对高危人群应注意睡眠情况,包括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脉搏。对患者突然发出的及尖叫声,常为猝死的信号,即刻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酌情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报告医生,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赢得时间。

总之,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复杂且缺乏主诉,多不留陪护,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意外情况常发生在夜里并具有隐蔽性。夜班护士工作时间长且工作量大,易出现身心疲惫,差错事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势必要求夜班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注意义务,除掌握扎实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危重患者的观察技能及熟练的抢救技术,在全面、准确掌握患者病情的同时,做好其床位的安置,针对重点患者加强监护,熟练掌握巡视技巧,密切观察其言行,测量生命体征,对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信号能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另外,在值夜班时应保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工作中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对意外事件的预测能力,提升护理质量,以维护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苗国栋.精神科医师常处于法律风险的边缘[J].中国社区医师,2011,(38):26

[2] 孙素珍,刘麦仙,张红云,等.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9(8):60-61

精神科医师总结范文第10篇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武器。但用药若违反规律,非但于病无助,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像李老先生这一类老病号,自以为久病成良医,擅自凭“经验”用药,结果步入用药误区。

误区一:担心药物副作用 用药前了解药物有哪些副作用、禁忌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是必要的。但有些病人一听说某药有副作用,便拒用该药。这种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遵医嘱用药,出现副作用后及时就医,才是可取的态度。

误区二:迷信新药、贵药 有些患者认为,新药、价格贵的药,比老药、价格便宜的药物好。其实,新药使用的时间不长,对其药效和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若盲目使用,容易发生副作用。药价是由原料价格、加工程序和市场经济等因素决定的,与药物疗效不成正比。例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氯丙嗪”,每粒药的价格仅为2~3分钱,但它的疗效并不比几元钱甚至几十元一粒的进口药物差。该药已经用了足足半个世纪,精神科医师对它依然是“情有独钟”。

误区三:认为中药无副作用 不少病家以为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只愿服中药,不愿吃西药。诚然,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病家完全有权选择。但问题在于“中药无副作用”的看法有失偏颇。中药的性能主要有气(性)、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相对应于疾病辩证的阴、阳、虚、实、寒、热等。若药性与疾病辩证不对症,同样会出现副作用。中医师还重视中药的配伍禁忌,总结有“十八反”、“十九畏”歌(例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等)。所以,中药与西药一样,也有毒副作用。

误区四:随意停药 有些病家用了一段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便自行停药,导致旧病复发或转成慢性。所以,用药应遵医嘱。尤其像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不少精神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早停用药物。

上一篇: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宣传部部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