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养范文

时间:2023-03-02 01:11:39

技能培养

技能培养范文第1篇

歌唱的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歌唱,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有限,需对简单的歌唱技能进行循序渐进地教学。

一、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歌唱有一个正确的口型,从而使声音变得集中、统一;如何使音量控制合理、舒适;如何使读音咬字清晰、准确;如何使歌唱变得轻松、自然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极为枯燥,怎样使学生有一个新奇的状态去向往学每个技能呢?

1.用正确的口型帮助声音集中、统一

如:1 2 3 4 5 4 3 2 1 ─

Lo o o o Lo o o o o

La a a a La a a a a

韵母“o”最容易训练口型,先让学生不发出任何声音做一个“o”的口型,观察是否正确,如口型有一定的变形,老师就做一个正确口型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口型可根据语文中拼音“o”的学习来学,学习公鸡的叫声,轻声地学叫并将声音拉长至四拍,由老师注意学生的口型,要求嘴巴突出,外形成圆形,口型成管状,声音竖立,等口型掌握正确后再跟着钢琴唱旋律,要求口型统一,将“Lo”以一条线的形式唱出,并体会声音是否集中。然后唱“a”和“La”,要求口型仍然竖立,如学生学习困难可在“o”的基础上训练“a”,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将变化万千的文字、读音读标准的技能。

2.用合理、舒适的音量帮助学生轻松演唱

音量的控制要掌握一定的度,由于高年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轻声歌唱是个很好的方法,既能让课堂音乐的学习有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又能保护学生的嗓子,但小学生很难掌握轻声的度,因为气息控制是使音量均衡的关键,但小学生还缺乏这部分的练习,所以在此之前我让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歌唱,适当将声音放轻,同时可适当地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在唱的同时互相聆听,仔细听听旁边同学是否在唱,是否唱对或是否太大声等。

3.清晰、准确的读音咬字让欣赏者有美的享受

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通话是通用语言,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语文老师的普通话要求严格,而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普通话更应标准,歌唱中普通话的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唱时的音准及听觉效果。咬字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按照“小声”的口型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这里一定要注意,在纠正学生的普通话时,要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跟读,这样才能使读音咬字清晰、准确,让欣赏者有美的享受。

4.运用小技巧轻松、自然解决歌唱难点

小学音乐教学,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简单的学习,适当地加入一些辅助的声音动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歌曲的演唱要自然轻松,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解释如何把握切分节奏的演唱,让学生注意唱到切分节奏时就要数好拍子,这样做老师说得很累,可学生有的不愿听,有的听不懂,有的做不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畏难的情绪,不敢去唱高音,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启发他们,让他们在动词后面的空拍上加入一些象声词,既可以很形象地表现这些动作,又可以让学生在空拍时有事可干,不至于很迷茫地一味去念节奏。这样学生唱起这几句话时就变得简单、轻松、自然了。

二、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姿势对于歌唱者很重要,用一个漂亮的姿势去唱歌才会唱出漂亮的声音,唱歌的姿势包括站姿、坐姿,面部的表情,简单的动作以及呼吸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以坐式唱歌为主,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挺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如:仰头、挺胸过高,精神过于紧张等,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可结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

面部表情要求面带微笑,小学音乐多以欢快活泼的旋律为主,所以学会自然的笑是学好面部语言的基础,常说“眉开眼笑”,所以要想“笑”就要先“开眉”,小学生有个习惯就是一唱高音就容易仰头、皱眉,而他们自己又往往不易察觉,所以我建议学生在家对着镜子轻声练习,这样他们没有了在老师同学面前的害羞和尴尬,也能亲眼看到自己面部表情的不足并予以改正,让镜子说话,自己体会自己改,而不是老师灌输式地说好或坏,然后学生又灌输式地学或改。

三、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似乎很简单,因为人自出生就已是个呼吸能手了,可也许正因为太过于得心应手了,才使得它又似乎变得陌生而生疏了,当我让一个学生试着吸气再呼气,然后体会自己胸腹的变化时,我却发现有学生吸气时腹部收缩而呼气时则突起。我就给学生以气球为例,学生很清楚地告诉我“吹气使气球膨胀,放气使气球收缩。”让他们意识到正确的吸、呼和胸腹胀、缩的关系。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本能、原始的声音以及简单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可以将孩子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

技能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社会技能;行为;情绪;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99—02

社会技能是指“儿童青少年在一定情境中所表现出的预示其重要社会后果的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其中有意义的行为是指老师、父母等认为合理的、重要的行为,这些行为将预示着个体的重要社会性后果,“重要的社会后果”则是指教师、父母等认为适应性的、重要的后果,例如同伴的友谊与接纳,父母与教师的接纳、学校适应等等。

从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以及我国当前的家庭和社会变化、儿童社会技能的现状来看,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社会技能在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儿童社会技能水平有助于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行为相关技能

大多数儿童社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工作主要是针对社会技能的行为方面展开的,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社会技能培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研究者认为,应该在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这是由于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与其学校适应不良、同伴拒绝和提后的行为不良等密切相连,幼儿的和谐的社会能力能够显著地预测其小学阶段的学业成就。随着幼儿园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也随之提高。日益复杂、频繁的社会交往要求儿童学会一些社会技能,例如可以把自己的注意指向要求的活动,遵从老师的多种要求,能够在多种认知任务和情境中与同伴合作,成功地处理同伴的冲突,加入同伴的游戏。戈特曼的研究发现,幼儿的这些社会技能可以预测其交友能力。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研究发现,通过社会技能的指导和训练,4~5岁的幼儿不仅能学会识别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还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社会技能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

麦金尼斯和戈尔斯坦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包括积极的教师关注、同伴接纳和促进儿童个人满意度等密切相关的亲社会行为,也包括替代适应不良行为的社会行为。幼儿社会技能培养基本可以分为六类:初步的社会技能、幼儿园相关技能、交友技能、情绪应对技能、攻击替代技能、压力应对技能。

初步社会技能是幼儿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基础,主要包括:倾听、勇敢地说、好好说、自我奖赏、说“谢谢”、忽视那些欺负自己的人、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园相关技能是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些社会技能:能够按要求做、提问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尝试做;交友能力是促进幼儿与同伴积极的社会互动的行为技能:打招呼、分享、从表情理解别人的想法、请别人玩、做游戏;情绪应对技能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分辨别人的情绪,知道被忽视时的体验;攻击代替技能主要是指儿童能够用亲社会的建设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压力应对技能主要是指儿童有效地应对经常遇到的压力性情境的技能。

二、认知与情绪相关的技能

随着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技能的认知和情绪成分越来越受到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所以,社会技能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逐渐被纳入到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之中。

(一)认知相关的技能

道奇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认知社会技能的研究中。该理论模型认为,儿童在面临某一个社会线索到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包括输入信息译码、解释、做出行为或情绪反应、评价、执行五步骤的反应。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问题,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等与其认知方面的缺陷有密切的关系。提高儿童的认知技能将会成为儿童社会技能的重要内容。

(二)情绪相关技能

情绪发展是儿童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问题是导致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羞怯、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问题会干扰儿童社会技能的学习和表现。所以,情绪相关的技能在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发现,在培养儿童的情绪相关的技能时,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

1.自我认识、自我认同和自尊

要是想与周围的人进行顺利的社会交往,儿童必须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保持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自尊。能够现实、客观地认识自己,能辨认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辨认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接受并建设性地处理消极经历,例如失败、被他人拒绝等。

2.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儿童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面部、声音和身体活动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了解自己与不同的外部事件想联系的情绪情感;用言语标识并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与人际事件间的关系;根据情境要求改变情绪表达。

3.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

认识他人情绪情感的技能,从他人的言语交流中推断其情绪,如他人说话的声调、用词等;从他人的非言语行为中推断其情绪,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根据社会知识推断他人的情绪,如在一些具体情境中人的一般情绪情感;敏感地察觉到他人表现出的不同于自己的情绪。

4.认识到情绪表达的复杂性

人的情绪多种多样,而且也会随着时间、情境和心理活动的不同而改变,这需要儿童能够认识到人的情绪表达的复杂性。与此相联系的技能主要有:认识到情绪会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认识到情绪会因一个人的想法与活动不同而改变。

5.移情

移情是指儿童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移情在儿童建立和维持友谊、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年幼的儿童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现为移情能力高的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也较高。费斯贝奇认为,移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绪成分,它们构成了移情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辨别、命名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儿童能够利用有关信息标识和辨别他人情绪的能力;观点采择或角色采择能力,指儿童能够认识到他人可能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并且能够站到他人立场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情绪反应性,指儿童能够体验并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

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内容是社会技能培养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般认为,社会技能的相关行为技能、认知技能和情绪技能是社会技能培养内容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确定要培养儿童的哪些社会技能时,研究人员或老师还要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社会技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技能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Gresham. Interpreting Outcomes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tudents with High-incidence Disabilities[J].Exceptional Children,2011(67).

[2]McGinnis.Skill-streaming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Prosocial Skills to the Preschool and Kindergarden Child[M]. Champaign. Champaign ,IL: Research Press,1990.

技能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阅读技能;培养

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大学英语课本大都随课文编写了词汇表附在课后,有些还直接添加注释在页底处,词汇表固然对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有益,但词汇表中的单词往往是孤立的,注释也往往并不透彻,这也便形成了课堂上词汇成为要解决的课程难点之一,而且这种孤立的单词解释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固然有益但对阅读技能训练无助,甚至会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的起到阻碍作用,学生不再积极思考推敲上下文以获取词汇理解或通过分析词形确定词义而是简单的通过翻页的动作就能够获得词义。

成绩评估的指挥棒往往使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到成绩至上的教学中,多样的标准化测试使教师和学生都重语法知识而轻运用能力,因为无论教师有多高水平,体现出来的也只是学生的分数罢了,相对的无论学生有多高的语言交际能力,考试中卷子上出现的听力、语法、词汇、阅读和翻译都让学生不得不回归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层面,所以很多学生即使读了很多课文也不等于进行了真正的阅读,因为他们进行的只是以语言理解和语法处理为中心的阅读过程,这也使得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只是支离破碎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2 教学角度的阅读技能

.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 把按教学的角度把阅读技能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是:预测技能,获取特定信息的技能(scanning),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技能(skimming);二类包括:获取文章细节信息的技能,辨别语篇标识词及语篇类型的技能,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技能。一类技能用于整体理解文章内容,获取特定信息上,为第一次阅读应具备的技能(即预读);二类技能为猜测作者意见态度,辩识语篇结构和标识,分析文章细节,注意力较多集中在语言上,为第二次阅读应具备的技能(即精读)。所以,阅读教学除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外,还要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与组合不同的阅读技巧,适当调整阅读速度,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导读是在阅读文章之前的准备。阅读材料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书信、日记、小品、戏剧、传记、诗歌、说明文等。在导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查阅一些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将大大激发对材料的兴趣,明显提高阅读的效果。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概况和文化习俗的基础,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在教学内容中补充相关主题的重要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多地熟悉,更真实地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例如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西方节日的庆祝习俗,历史渊源等。

课堂教学内容应以学习阅读技巧和培养阅读能力为主,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可以按照从词到句延伸到段落的主线,循序渐进、系统地进行学习,主要包括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意义、构词法、难句理解、重申和推论、鉴别主题与主旨、归纳主旨、细节模式、提纲等阅读技巧,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讲解,并配以相应的巩固理解练习,希望学生不仅掌握这些阅读技巧,而且学会如何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采取或结合应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效果。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的效果主要受学习者语言因素,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讲解应尽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改变以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分析的学习习惯。然后通过复述文章,讨论,缩写文章,改编文章体裁,如将科技小品文改成新闻报道,广告等文体,或将一篇记叙文改成戏剧的方式,当然采取小组配合的方式演绎出来效果会更好,以此来达到语言在输入和输出方面的平衡。

教师应如何进行阅读课的教学,既能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落入俗套,又能真正识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到提高呢?但无论是那种教学模式,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阅读技能的训练是阅读课的重点;(2)阅读前的预测活动和背景知识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3)阅读后的听说活动应是课文内容的延伸;(4)写作训练可以作为阅读的最后环节;(5)各环节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是一种复合的自我监控能力,它包括外语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自我监控,如制订学习计划,了解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学习方法,执行自己设定的学习计划,对既定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与反馈学习效果,查漏补缺,补救不足,总结经验等。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同能力强的学生相比,常常缺乏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也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上表现的配合但课后任务总是完成不了,因此无法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选择对自己的学习最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要了解学习资料的主题、内容形式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掌握写注释、找主题句和关键词、给出结构提纲等学习方法,开展有目的的学习。

笔者写此文不是意在脱离语言基础空谈阅读技能的培养,而是对于已经有一定词法、词汇、翻译、写作基础的大学生而言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培养,从而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阅读技巧培养,因为单纯的技巧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无法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沟通。

参考文献

[1] 邹琼.大学英语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技能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导游 导游技能 培养

导游被业界誉为“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活动的导演”。休闲体验经济时代,导游服务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与纽带作用,其质量水平已成为现代旅游者休闲体验质量高低的最敏感标志。

成功导游在工作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带团技能和语言讲解技能。

一、带团技能的培养

带团技能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高低直接影响到导游服务的效果。这是成功导游最复杂但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1.妥善处理大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的利益关系

由于旅游者的个别差异,需求也就不同,在导游员带团过程中不可能任何活动都能保持步调一致。旅游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大多数游客与少数游客发生利益冲突,这时导游员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去伤害少数游客的自尊心,应事先做好工作。比如,有一个旅游团队,大部分游客想去某旅游景点观光游览,一小部分游客认为该旅游项目没多大意义而想去购物。按照旅游者和旅行社签订的协议,原则上是不能更改旅游项目。如果经旅游者和旅行社协商一致,导游员可以将购物的游客安排在旅游景点附近的购物商场,并且约定集合的时间和地点,先将购物的游客送到购物商场,一定要有其他导游陪同以确保安全,然后自己带领另一部分游客观光游览,再按照约定的时间集合游客,进行下一个旅游项目。

2.处理好与领队的关系

与领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导游员带团是否顺利。游客把领队视作“保护神”,同时,领队也时时处处尽到这一神圣的“职责”。导游员应积极争取领队的支持和配合,在对领队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导游可以通过领队迅速熟悉游客,了解游客的心理和愿望,提供个性化导游服务。导游员和领队关系处理好了,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摩擦自然也就消除了。

3.认真对待和处理投诉

带团过程中可能最令导游员头疼的就是游客的投诉问题。越是旅游旺季,导游员带团的时间越长,游客投诉的概率就会越高。游客投诉的原因很多,比如旅游接待部门的“软硬件”不符合服务标准、游客情绪不佳、游客对景区或服务期望值过高、导游员本身安排存在缺陷和失误、各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等。导游员在处理投诉时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尽量采用个别接触的方式,把游客的不满情绪降低到最小限度和范围。即使是集体投诉,也希望游客选派少数代表前来进行谈判。因为游客人数越多,越难达成协议。

(2)处理投诉时,导游员要头脑冷静,认真倾听和理解其投诉的内容和实质,必要时要做记录,使游客觉得导游员的态度是端正的。

(3)处理投诉时,导游员要善于引导游客把投诉内容讲得尽量详细和具体些,以便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情况,找出投诉的核心问题。

二、语言讲解技能的训练

导游服务是一门艺术,它集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于一身,集中体现在导游讲解之中。准确清楚、生动

通俗的导游语言能使游客感到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讲解技能也是成功导游最有难度但又最能体现水平的一项技能。

1.加强导游口语训练

“祖国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语言是导游的基本功,也是导游讲解的工具。导游员语言表达水平层次显然不一致。低层次:“能讲”,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表情自然;中层次:“会讲”,语音语调优美,节奏分明;高层次:“出色的讲”,要求口语流利、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在带团的过程中,导游讲解语言主要包括沿途讲解和景点讲解两种情况。而导游语言具有:“快、急、难、杂”的特点。因此在训练中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高要求高标准地进行针对性讲解练习。成功的讲解要求语调优美、节奏分明、富有感情、嗓音圆润悦耳,与优美的景观浑然一体,让旅游者获得至美的享受。导游需要在语音、语调、节奏、音色上多下工夫。口语训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一步步的训练中,纠正一些错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第二,降低或消除害怕心理比训练语言能力本身更为重要。第三,反复练习的原则。

2.完善导游讲解知识结构

导游讲解不仅在表达方式上悦耳动听,还必须“言之有物”,不然就会成为“花架子”。导游在游客的心目中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样就必须要求导游不仅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美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擅长专业素质:普通话、旅游接待英语、导游讲解语言。

3.增强导游讲解的吸引力

导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苦恼莫过于游客不注意听讲。对于这种情况,导游应努力找出原因,根据游客的职业、年龄、地区、兴趣、生活习俗等,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生动有效的讲解。背书式的讲解,往往不能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导游员应把文字化的故事转换成口语的表达形式。导游讲解,可广征博引,许多民间传说、野史等都可作为素材。但对历史应持慎重态度,否则会被部分文化层次高的游客笑话。一处普通的景点,经过润色加工的讲解,可能会使游客流连忘返,留下深刻的印象。适当点出故事的“眼”,所谓故事的“眼”,就是故事的最精彩之处。导游可先把故事的主要情节讲给客人听,看看游客有否反应,如果反应较强,导游便可埋下伏笔,把故事留到下次再讲,这样自然把游客吸引到你的讲解上来。有的故事,只要点出最精彩的部分,而无需讲得有头有尾,以加深客人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赵湘军:导游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闫建军:导游业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中国旅游报/2006年/3月/6日/第007版 景区?管理 如何增强导游讲解的吸引力

技能培养范文第5篇

哪里的果冻 适合年龄:3~6个月

玩果冻是向宝宝介绍东西质地的好方法。

搅和果冻粉让它凝结,把凝结的果冻切成小块,放进托盘里。宝宝会很高兴看到果冻颤动的样子。

当你们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朗诵下面这首广为传唱的歌谣: “果冻在碗里,果冻在碗里,抖呀颤呀颤,果冻在碗里。”

专家点评:用有节奏的儿歌让游戏更生动,既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又能让宝宝对游戏更感兴趣。

收集“宝物”

户外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发现的神奇世界。

带一个小桶到外面去,帮助宝宝找一些石子、树叶以及树杈枝条放进桶里。

带着桶到一个舒服的地方,把里面的东西统统倒出来。

让宝宝手里拿着石子、树叶等,而你告诉宝宝每件东西的名字。

宝宝将会很高兴把这些东西放回桶里,再把它们倒出来。

让宝宝给你一片树叶或者一颗石子。

专家点评,在游戏中还要注意适时地设置疑点,激起宝宝的好奇心,通过宝宝积极操作寻求答案的过程,培养宝宝的试验操作能力。

是哪一只手?

用手遮住一件有趣的小东西。

把手拿开,让宝宝看到小东西。再用手遮住。

问宝宝:“它(小东西的名称)在哪里?”再次把你的手拿开,让宝宝看到它。

用另外一只手重复同样的游戏。

很快宝宝就会抓你的手,以试着够到那个小东西。

专家点评: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被遮住的东西并不是消失了。

在草坪上探索 适合年龄:6~9个月

找一片草坪,让宝宝有足够的空间爬来爬去。

坐在草坪上,让宝宝坐到你的大腿上。揪一片草叶,用它在宝宝的鼻子上搔痒,同时说:“草。”

在草地上和宝宝一起爬。

在椅子或者灌木丛后面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宝宝能否找到你。

在草坪上放一些宝宝喜欢的小玩具。要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当宝宝爬过去的时候可以探索到不同的环境。

和宝宝玩“手推车”游戏,抬起宝宝的两条腿,让宝宝用手在地上爬。

技能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口算技能;培养自信心;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10-01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创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使小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口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所谓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实现自我完善。

老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他们不得不表现出自信的示范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一些小事去真心实意地赞美、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心里上得到满足和愉悦,有时候,亲切而温情的话语会像一片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幼小的心灵得以健康蓬勃的成长。自信会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愿望。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想获得成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多次直接规劝或教导的激励效果要显著得多。多些正面鼓励,少些批评讽刺。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尤其是对那些思维敏捷、方法独特的学生以及口算正确率逐步提高的学生都要给以热情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数学充满了信心,勇往直前。

二、将口算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口算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特点是方便、快速、灵活,因而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市场交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现实,再现生活情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再现生活里的买卖情景,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小明去买十支钢笔,一支钢笔是五块钱,那么他应该付给老板多少钱呢?同学们开始思考,有的同学想到用加法,把十支钢笔加起来。有的同学想到用乘法,5乘以10,然后一下子就口算出:小明应该付给老板50元。然后我再问:如果小明带了一百元去,那么老板要补给小明多少钱呢?学生马上想到要用减法,用一百减去五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去思考:一百就等于两个五十的和,点拨到这里,学生会很容易就口算出老板要补给小明五十元。

我在口算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再逐步加深,把式子融入应用题里面。

例如:“我们小学一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刚好有90人,请问学校里一共有多少学生?”学生先要思考题目,然后想到要用乘法,最后开始口算,把零先放到一边,用6乘以9等于54,再把零拿过来,答案就是540个人。

三、培养思维能力,加强口算训练

经常进行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凡是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题目,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做有利于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做题的速度,还可以巩固口算方法。由于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熟练地运用了口算,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仅速度快,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口算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自愿训练,这样能达到更佳的效果。为了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口算训练的机会,老师可以每一堂课的开始都抽出一点时间来做训练,好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一道题,让一名或者两名学生口算,然后变化题目,又让别的学生起来口算,让大家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教师也可以口述算式,让学生口算结果,这种形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口算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因人而已,进行一些让学生口述自己对题目的辨析和运算顺序等。通过多种练习,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勤于动脑。

技能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话剧;综合技能;舞台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46-01

好的舞台剧并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需要演员生动形象地表达所演角色的性格、内容、动作。本文从话剧演员舞台综合技能培养入手,从培养话剧演员对于剧本和角色分析的技能、培养话剧演员对人物性格的表达技能、培养话剧演员台词处理技能和其它技能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在表演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话剧演员的舞台综合技能,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一、培养话剧演员对于剧本和角色分析的技能

培养话剧演员的舞台综合技能首先要提升其对剧本和角色的分析能力,剧本是表演的源泉和基础,不能准确分析剧本就不能获得表演的精髓,表演就似无米之炊、无木之源,难以继续进行。首先,我们要教会演员确定角色的形象,通过分析剧本,认真品读、认真分析,就能够在阅读和分析中对角色有一个定位和深入了解,通过对剧本的研读就能够深刻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从而和自己的思想形成共鸣,更加方便演员在话剧演出时选择角色。演员在研究剧本和角色的过程中,要能够设身处地的进行想象和分析,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所表达的思想,然后与角色融合,这样表达才能更真实。其次,我们在分析剧本的时候要注意故事的层次和发展方向,要把剧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否则就不能全面地把握角色的感情,不利于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和发挥。通过整体的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理解角色形象和角色感情,真正和角色互融互通,才能真正表演出优秀的话剧作品。再次,在角色和剧本分析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表演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表演的创造力,要通过自身经历和感受,去塑造和丰富人物的形象,让自己和角色合二为一,坚决不能脱离角色。

二、培养话剧演员对于人物性格的表达技能

在话剧表演中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剧本和角色,其次是要对自己所表演的角色进行人物分析和性格剖析。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明白通过表演来创造人物的性格,剧本中角色的特点大多是演员在舞台上创作的,其对人物角色的创作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人物的印象,演员是否能够全方位地展示剧本中所写角色的魅力,又是否能够展示角色的特点,和其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演员要深入角色,变成角色人物,演员要想将剧本中所写的角色进行个性突破,就要更加深刻地展现角色的性格和特征,要遵循角色本来的性格特点,让角色的魅力成为舞台上的焦点。再次,演员要学会能够寻找自己和角色的异同点,通过相同点的寻找能够拉近自己和角色之间的距离,从而让自己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更有利于形成愉悦的表演氛围,在这种没有压力的表演环境下,更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三、培养话剧演员的台词处理技能和其他技能

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切对台词的处理能力、对动作的表现能力、对表演风格的把握程度,以及其他一些关于话剧的技能。首先,我们应该培养演员的台词处理能力,演员要先对台词进行记忆,对台词熟记能够帮助话剧演员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台词的表达能够让演员将角色的性格和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台词是话剧的灵魂,好的台词表现能够将一场话剧表现得丰富多彩。同时还应该注意内心独白,它是一场话剧的隐形台词,但有时候比真正说出来的台词更重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因为它能够于无声处体现角色的特点,让观众觉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其次,我们要培养话剧演员对动作的表现,若说台词是话剧的灵魂,那么动作就是话剧的核心,通过动作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去创造动作,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创造一些属于人物自己的动作,为话剧表演营造一定的意境,让学生将人物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再次,演员还需要掌握多种表演风格,毕竟我们不是一生只演一个话剧、一个角色,所以我们要掌握多种风格、多种技能,将每一个角色都能表现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每一个话剧演员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技能,首先要研究剧本和角色,深入了解角色,然后用心去塑造角色,给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对角色动作神态的表现,对于角色心理活动的展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扬长避短;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争取把自己所接到的每一个角色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做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浅析话剧演员舞台综合技能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05).

技能培养范文第8篇

其实 ,操作技能就是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人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操作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出色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因操作技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刻苦练习中逐渐形成的,有人对历史上的优秀发明创造家们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人不但具有本行业较高的操作技能,并且在其幼年就打下了基础。据有关材料介绍:牛顿小时候就喜欢工艺制作,他制作的风筝、风车不但小伙伴们喜爱,也曾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从小就喜欢做各种试验,在困难的条件下,亲自动手完成了许多发明创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对孩子进行智育和品德教育外,还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操作技能。

参观能工巧匠的种种表演,激发操作的兴趣。同一种操作技能,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一些能工巧匠经过自己的锻炼会使其某种技能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有时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他们的表演,从中可欣赏到他们高超的操作技巧,也会激发孩子练习某种操作技能的兴趣。

支持孩子的小制作活动。在某种事物的启发下,有时孩子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工具、玩具等。家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孩子制作下去,可以给他们当当顾问,给他们找找材料,做做示范,使其动脑动手制作成功。这样,孩子就逐渐发展了动手的能力,逐渐掌握了操作的技能。

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家务劳动、体育锻炼、游戏、画画、手工制作等。劳动会促使人研究和练习操作技能。因为掌握了操作技能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成果的品质。许多人往往是在劳动任务的压力下逐渐练就一手操作技能的。当孩子喜欢参加某种劳动的时候,家长可给他们讲讲劳动的方法和要求,并给他们制定劳动时间和数量,鼓励他们努力掌握操作的技能以提高劳动效率。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让孩子独立地处理。

注意新旧操作技能的迁移。任何一种操作技能都会与某种操作技能有些相似之处或相异之处。例如篮球运动员学习打手球就比较容易,因为打篮球的技能可以迁移到打手球中来,这种促进新技能更快掌握熟练的现象叫做操作技能的正迁移。但也有时,已有的旧操作技能会妨碍某种新技能的掌握,比如学会汉语拼音的人,再学习英语,往往把汉语拼音字母读成英语字母,从而妨碍英语字母的学习。这种现象叫操作技能的负迁移。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掌握和学习某种新技能时,要讲讲新旧操作技能的异同点,在掌握和形成新操作技能中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适当引导孩子开展操作技能表演和比赛。当孩子已掌握了某种操作技能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满足和喜悦的心情。家长除了对他们进行表扬之外,还应适当组织和鼓励他们给亲朋好友做表演或与其他小朋友做做比赛。这样,能强化他们已掌握的技能,同时还会使他们自己发现差距,从而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技能培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高职商英专业

作者简介:魏海波(1970—),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

项目简介: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社科研项目(2010SJD880045)的研究成果,得到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资助。

一、 应用翻译技能是应用性涉外人才培养的关键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是满足社会需求,造就高素质应用型涉外人才的重要环节。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商英专业历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商英专业毕业生的从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涉外企业或部门中的一般管理和业务岗位,如翻译、市场营销人员、进出口业务员、办公文员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既精通现代商务,又具备足够的外语沟通能力,其中应用翻译技能已成为这些岗位的必备技能。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是提高商英专业翻译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商英专业的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是高职商英专业翻译课程的中心任务,通过涵盖商务,旅游,科技,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文体的翻译实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对高职商英毕业生的要求和期待,为毕业生就业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彰显商英专业特色,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实现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近年来南通人才网公布的经贸和外语类人才交流专场的信息来看,多数招聘岗位的从业者可能会接触到各类应用型外文资料,需要完成一定的应用翻译任务。在招聘会现场可以看到,具备一定的应用翻译技能的求职者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求职过程中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

二、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现存的问题

(一)应用翻译技能在英语教学体系的定位模糊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的高校在翻译专门人才培养方面至今还没有把翻译技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能力来培养,[2]应用翻译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高职院校商英专业英语教学在教材、教法、考核等方面大多沿袭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应用为特色的高职模式尚待形成。大多数高职院校商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能力的描述强调听说交际能力,应用翻译技能鲜有提及,或者仅依附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中。

在作为英语教学效果评价重要指标的各类考试中,如英语四六级考试,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翻译题型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翻译题型是选择题,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是词组或句型翻译,它们并不能考核考生的实际翻译能力,而且所占卷面分值低,英语四六级翻译分值仅占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教学和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的手段和途径单调低效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还没有形成独立高效的教学模式。翻译课程肩负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的任务,但目前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重文学体裁翻译轻应用文体翻译;教学模式僵化,重理论知识传授轻翻译实践;考核手段单一,重课程考试轻社会和行业测评。以上种种表现反映了翻译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的主体有待进一步拓展,社会和行业的力量在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还远远不够。

(三)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所需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匮乏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对师资和实训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教老师要有理论有实践,具备丰富的翻译实战经验,同时学院上下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获得真实的翻译任务资源和翻译实训岗位。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拥有“双师”证书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也成功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但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商英专业,在师资和实训基地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 高职商英专业应用翻译技能培养对策

(一)应用翻译技能构成

应用翻译技能是翻译能力的运用,其构成应包括各种知识和操作,同时更强调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融合和应用。因此,应用翻译技能构成可以表述为知识、操作和综合应用。它们自成体系,分别构成知识系统,操作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其中,知识系统提供各种必要的知识储备,主要回答“是什么”,操作系统由包括翻译行为在内的各种操作构成,主要解决“做什么”,综合应用系统将知识和操作融合起来,并付诸实施,在翻译实践中完成应用翻译任务,主要解决“怎么做”。知识系统,操作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共同构建应用翻译技能。其中,知识系统和操作系统是基础,综合应用系统是关键。[3]

1.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构成。基础知识包括双语知识、跨文化知识和世界知识。双语知识指源语和译语语言知识,包括两种语言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掌握双语知识是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的基础,也是翻译活动的前提条件。跨文化知识包括两种语言民族所特有的惯常信仰、社会礼仪、道德法律、生活风俗、宗教观点、艺术思想等知识。译者只有具备跨文化知识,并使之成为内在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世界知识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般性认识和经验,与双语知识、跨文化知识一起构成了翻译活动的基石。

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由信息识解、译文生成和调节控制三个层面的具体操作构成。信息的识解表现为各种认知活动。译文的产出包括各类转换操作。翻译活动中的相关环节的调节和控制则表现为人格统协、交际和自我评估。

3. 综合应用系统

综合应用系统统协知识系统和操作系统,是应用翻译技能构成的核心。综合应用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知识系统和操作系统有机融合,最终建构实用翻译技能。实际上,操作必然需要知识的支撑,将知识系统,操作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区分开来,是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它们是紧密联系的。

综合应用系统构成和运作包括如下环节和步骤:目标----评估----方案----实施。在目标阶段,确定实用翻译任务,包括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类型和译文用途等。评估对象包括翻译任务涉及的内容、难度以及要求等。在评估的基础上,激活相关知识储备,选择相关操作,形成翻译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相关知识和操作有机融合,构成实用翻译技能,完成实用翻译任务。[4]

(二)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框架

应用翻译技能的构成表明:知识系统,操作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应用翻译技能构建的关键。以此为基础,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的框架可以表述为: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以应用文体翻译训练为主线,以应用翻译技能建构和运用为核心,以基于翻译过程的项目教学为载体,课内外翻译实践相结合,构建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图1)。

(三)校企合作是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共创学校、企业双赢局面,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一方面,企业岗位虚位以待,要求待聘的员工符合一定的岗位要求,具备某种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致力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校企合作模式将人才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联系起来,互惠互利,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校企合作制定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目标及方案。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目标必须与职业岗位特征和社会需求接轨。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分析专业岗位群涉及的应用翻译技能运用领域,共同制定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目标及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大有作为。来自企业的专家对岗位设置及技能要求比较熟悉,他们的加入使培养目标的制定更加准确和全面。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岗位,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校企合作制定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目标及方案包括以下环节:(1)调研阶段。企业根据岗位群,确定应用翻译技能运用领域。(2)培养目标的制定。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应用翻译技能运用领域,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包括完成应用翻译任务的种类、难度及技能发展的阶段。(3)方案的形成。校企双方协商技能培养的途径、方法及评价,制定课程标准,突出翻译实训及完成真实翻译任务的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和社会评价,改革传统的考评制度。

2. 校企合作开发实用翻译教材

校企合作开发实用翻译教材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落实校企双方制定的技能培养目标及方案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实用翻译教材必须突出翻译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根据应用翻译技能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材编写大纲,确定教材内容和实训项目。教材编写体例必须打破重理论知识的学科体系,构建以应用翻译任务为载体,以具体翻译操作项目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单元设计既要全面反映应用翻译技能的构成要素,又要重点突出,强调知识系统、翻译操作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有机融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和项目。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真”、“新”、“精”的原则,无论是例句,还是提供给学生翻译训练的材料,必须反映岗位要求的相关性,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选材的广泛性与典型性结合起来。

3.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构建应用翻译实训体系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需要建设一支既精通职业教育和教学规律,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水平,积累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翻译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数缺乏一定时间和某种类型的社会翻译实践,具备翻译实践经验和翻译资格证书的双师型老师严重缺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传统的英语本科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包括翻译在内的实践环节薄弱,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翻译实践方面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当他们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学校的课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社会去从事翻译实践。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应用翻译技能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应用翻译实训体系的建立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师资力量和水平。一方面,校企双方支持企业中应用翻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进修和任教,使其熟悉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和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将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重。另一方面,校企双方鼓励翻译课程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相关运作,积累应用翻译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在企业的表现和成果作为专业技术评聘和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 校企合作创新应用翻译技能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建立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评价和社会考证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学生投身翻译实践,掌握一定的应用翻译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在考评的内容设计上不仅要审视结果,还要突出过程,根据应用翻译技能构成,将应用翻译过程分成若干项目,量化评分,让学习、训练、考评有据可依,使评价不仅客观、全面、而且便于操作。

四、结语

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是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商英专业办学的重要任务。应用翻译技能是由知识、操作和综合应用系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应用翻译技能培养模式应以上述三个系统的建构为核心,以应用文体翻译为主线,走工学结合之路,循序渐进,培养顺应社会需求,高质量的涉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04).

[3]魏海波.文本意义结构及跨语重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6).

[4]魏海波.语义分析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1).

技能培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朗读;说话;技能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可见学生的语言素质在其整体素质中占重要一席地位,在各科课程学习、社会交际和学生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天,素质教育正汇成时代的潮流,在教学中注重普通话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作为一位普通话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一、注重学生普通话技能的培养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谁没有掌握阅读的记忆,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不懂得道德的人。”他还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技能。下面就培养学生普通话的技能方面,谈一些我的探索和实践:

1. 每篇必读,每课一读

中职教育现行的普通话教材对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课时均要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诵教材的测试篇目。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章中的生字障碍,读准字音;按课文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揣摩语句的寓意、语言的感彩;朗读时做到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合乎规范。引导学生经常复习汉语拼音,避免地方普通话的出现。在教读每一篇课文的起始课时均要抽查部分同学,当班朗读课文,老师根据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打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通过分析课文,训练学生,培养“语感”。

2. 形式多样,分层达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既可使学生领会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又可为提高学生能言善辩的技能打下基础。根据文章特点、形式和学生实际,我不断变换朗读的方式方法,分层训练达标,以激发学生讲普通话的兴趣。如在训练的前期多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齐读,以养成学生普通话良好语音的习惯;在训练中期可采用指名朗读、模仿录音朗读、背诵等,训练学生按标准正确的普通话朗读;在训练后期可采用朗诵、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普通话的自理技能与层次境界,做到“正确性、流利性、理解性和表情性”完美结合。

3. 四个结合,强化素质

培养学生普通话的技能,还要做到如下四个结合。①自读与听读结合。②课内读与课外读结合。③基础读与提高读结合。④平常朗读与考试朗读结合。

采用以上方法,形成了一个浓厚的讲好普通话的氛围,使来自各地的方言在这种氛围中消融,为说好普通话的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普通话技能的训练

1.以“本”为纲,实施系列训练

现行的中职普通话教材及普通话等级测试非常注重听话・说话训练。我们可借助教材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课内教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能力的系列训练。

2.持之以恒,开展课前演说

每节课,课前均安排学生上台亮相“说话”。时间以测试标准为参照,限定在1~3分钟内,要求根据说话题目自选内容组织层次,做到口齿清楚,表述完整,普通话标准,让大家听得舒服。

3.因材施教,重视复述

复述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概括力和记忆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凡是遇到故事性较强的文章,适合学生复述的,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复述的方法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程度高低不一的实际,因材施教,分别采用。

根据不同程度,分别采用详细、简要、创造性复述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讲态、内容、详略、语言、表情等进行评析小结。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复述中的缺点,提高说好普通话的技能。

4.课余竞赛,举办“辩论”

所谓辩论是指学生之间组织辩论会,这种锻炼,效果极佳。抓住学生均有好胜的心理,我依据教材、校情、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拟订辩论题,如《QQ语言的应用与泛滥》、《中学生是否该染发》等,将学生分成两组,假设正方、反方,展开针锋相对的“舌战”。这样高层次的口语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又练就了他们的口才。

经常举办“辩论”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并且训练了他们逻辑思维、联想推理能力,使他们善于表达,避免了学生只能读普通话,不能说普通话的弊病。

上一篇:计算机技能竞赛范文 下一篇:听力技能范文